A. 努尔是二战时期最笨的女间谍,她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努尔是一位印度工作,这位印度的公主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她虽然在印度的王室生活,但是,她参加了二战,而是作为一名间谍身份参加的,那么,这位印度公主有着怎样不同凡响的经历?
她的家人在她就义后15年才得知消息,在2012年,她被称为“世界十大美女间谍”之一 ,在当地时间11月8日在英国伦敦戈登广场揭幕,英国安妮公主出席了当天的活动,并亲自为雕像揭幕。 也算是对她精彩一生,展现崇高敬意。
B. 求法国一个历史人物 间谍 叫戴戎/戴戎德博蒙
|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Chelalier》主角历史原型--法国谍王戴戎
在世界间谍战的历史中,法国谍王戴戎爵士(Chevolier,是一个十分传奇的人物。当间谍而被称为谍王,自有其过人之处。
戴戎的全名是查理士·日内维耶瓦·路易士·安德列·狄莫迪·戴戎·德博蒙。他出身于法国东尼雷城一个最低级的小贵族家庭。
戴戎在学校读书时,是一个成绩极优的学生,当其他同学还在开始学拉丁字母时,他已经在研究拉丁法律学了。他还只是一个孩子,就已获得法律博士学位。他的一篇关于法国金融财政的论文,震动了法国学术界。
戴戎个子不高,睫毛很长,面目俊秀,像个女孩子,但却是位出色的剑术家,在他的家乡,同学们选他当剑术学校的队长。
1750年,戴戎踌躇满志地来到巴黎。当时,法王路易十五正同他的群臣讨论戴戎的那篇着名论文。法王对大臣说:“这个戴戎,看来聪明绝顶,我们应该用这样一个聪明人当财政大臣才对。””“大臣点点头。当时的法国国库正连年债台高筑,越来越困难。于是,戴戎被召进宫。
法王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难道这个脸孔嫩如少女、天真无邪的小伙子,竟然就是一个着名的法律博士和财政专家吗?这简直使他无法置信了。
但是,经过几分钟的交谈之后,证明戴戎并非等闲之辈。法王惊愕万分。
突然,路易十五觉得,让戴戎这样一个杰出人才关在国库之中运筹财经,未免大才小用,他要给他一个更重要的职位。法王把大臣们辞出,单独对戴戎说:“我想要你为法国完成一件极其重要的秘密使命。”
原来当时法王打探出一个惊人的消息:他的宿敌英王乔治二世正准备同俄国结成联盟,这样会使英国更强大,成为法国巨大的威胁。
法王屏退左右,对戴戎说道:“你得到俄国去,同女沙皇伊莉沙白单独交谈,不能让任何俄国人知道你是我的特使。当你有机会单独面见女沙皇时,就把我写的一封信给她。”
另外,法王还交给戴戎一份密码,要他设法亲手交给女沙皇,以便作为俄法之间秘密通讯之用。
男扮女装不久,一辆马车离开巴黎,不几天,已经到达德国城市安哈特城。
当马车进入安哈特城时,从车上走下来的却是一位令人神魂颠倒的少女:“米雅·德博蒙小姐”。没有人能想到“她”就是戴戎。
和他在一起的还有一个从瑞典来的老年法国人道格拉斯男爵,他自称为米雅小姐的伯父,实际上却是戴戎可靠的助手。道格拉斯到处说自己是经营皮革和矿业的商人。如果有人问起,他就向人解释说:“我希望访问某些波希米亚的矿场,也许甚至在回家之前,看看俄国巨大的皮革市场,不过我这次旅行完全是遵照医嘱,为了身体健康的原因。”说着就咳嗽一阵。
他们出尽风头,便挥手告别,取道北上了。
他们一路上有两件东西时刻不离身,一是由道格拉斯小心地放在口袋里的一个镶着珠宝的玳瑁鼻烟壶,另一样是米雅小姐随便到哪儿都带着的一本小书。这鼻烟壶有一个暗格,里面藏着通讯密码,而那本小书的羊皮封面里,藏着路易十五给女沙皇的亲笔信。
挨过千里草原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了俄国首都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塞满了外国间谍。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在舞会上寻欢作乐的贵族公子哥儿也在收集情报。俄国首相彼斯图切夫知道间谍很多,但他并不把间谍全部抓起来,而是建立起一支俄国自己的特务组织,严密监视所有的外国人,不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女沙皇。他甚至在宫庭中也布置了特务,监视女沙皇的一举一动。他对她并不信任,因为女沙皇沉迷于荒淫无耻的生活,不关心国家大事,所以彼斯图切夫瞒着她同英国拉扯关系。
巴黎美人轰动了圣彼得堡,也引起了彼斯图切夫的注意,他下令特务们尽快探知来历,摸清底细。“小姐”被袭一天晚上,四个特务突然闯进道格拉斯和他“侄女”的寓所,其中三人在破门而入后,冲进道格拉斯的房间。被那三人按在床上的道格拉斯从床上挣扎着跳起来,挥拳还击,尽力自卫,但他赤手空拳,难敌三个持刀的特务。
与此同时,第四个特务已冲进“德博蒙小姐”的睡房。戴戎惊醒,一跃而起,把他时刻放在枕头底下的手枪拔出。随着枪声,特务倒地身亡。戴戎在特务手中夺过利剑,冲出房间,去救道格拉斯。
当时戴戎身穿睡袍,也没化装,他从房中跑出,使三个特务愕然:怎么“小姐”房中会跑出一个半裸的男人?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戴戎的利剑闪着寒光,猛然刺来。
第二天就是离境的最后期限,但仍没有被“召见”的信息。道格拉斯对戴戎说:“期限已到,看来我们不能违反彼斯图切夫的命令,否则他会以间谍罪名把我们关进死牢。”
戴戎说:“不,明天才走,今晚还有一个机会,不到最后一分钟不要绝望。”
天赐良机,就在当天傍晚,伏隆索夫副首相得意地陪伴美丽的“德博蒙小姐”进宫去见女沙皇。
女皇虽已上了年纪,但风韵犹存。她一见这位年轻的法国女宾,就把她拉到一边,很注意地同她交谈。
小姐说:“陛下的宫殿比凡尔赛宫还要华丽,这里的油画和塑像,比我见过的都要精美得多。”
女皇微笑了。因为当时欧洲人认为俄国是个落后国家,所以,多年来她请了世界各地的专家来装修宫殿,她特别喜欢客人称赞她的宫殿庭院能同外国媲美。“还有,陛下的袍服……请原谅我无礼,但我不能不说,实在是太漂亮了,外国皇后的服饰哪能同你相比啊!”
女皇又微笑了,她喜欢漂亮服装,并有15000件丝袍,5000双鞋,能受到一个巴黎女士的称赞,感到格外高兴。“我在巴黎时,听到不少奇谈,真是无奇不有,陛下愿听吗?”戴戎打出这张王牌,是因为他知道每天晚上女皇总要找几个女人到宫中去陪伴她,整夜不睡地同她们谈天说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很多年前她是在半夜里夺取皇位的,从那时起,她一直害怕有人也在半夜来夺取她的皇位,因此,她已习惯整夜不睡,只准最信得过的人在夜里陪她。戴戎就希望能陪她过夜,完成使命。
后宫陪夜戴戎这一招果然生效。女皇最爱听是非,对世界各国的内幕新闻尤其感兴趣。
她对戴戎说:“等宾客走后,你留下来,跟我进后宫去,把你在巴黎的见闻及所有最胡闹的故事都讲给我听!”
当晚,女皇便把戴戎留在后宫的密室中。
后宫的密室是安全的,即使是首相的密探也不能进入。当晚,第一晚戴戎不可能立即完成路易十五交给他的使命,他还需要时间。
时间在流逝,戴戎终于成了女皇的密友,进而竟发展为床上伴侣。当后来戴戎”“说出自己是个男子时,女皇不仅不生气,反而更加宠爱他,还要他改回男装,封他为御林军的统领,可以任意出入皇宫。
这时,首相彼斯图切夫已经没有办法了。
不久,英国的荷德纳斯公爵接到英国驻俄国大使的急信,信中说“我很遗憾地向您报告,首相彼斯图切夫发现有困难迫使女皇陛下签署那份我们急切需要得到的条约……”女皇洞悉彼斯图切夫的企图,拒绝签约,这说明戴戎的“使命”已告成功。
戴戎成了女皇的宠人,伏隆索夫得势了,彼斯图切夫的权力越来越小。
随着女皇同路易十五之间密件的来来往往,亲英派由此一蹶不振,英俄联盟成了空话。
虽然戴戎被女皇宠爱和重用,但他不愿长期当她的禁脔,于是离俄返国复命。
当他返回巴黎后,受到路易十五的欢迎和大加赏赐,每年给他3000金法郎年俸,而且经常派他作为法王私人代表到外国谈判,先后完成很多秘密的外交使命。有时他以戴戎爵士身份出现,有时又以“德博蒙小姐”出现,成了传奇人物,令人无法捉摸。
返回法国戴戎功劳越大,就越使法王的情妇蓬皮杜夫人嫉妒。
蓬皮杜夫人也是法国间谍史上有名的人物。她生怕法王爱上别的女人,私自建立起一支秘密警察部队,任命自己的亲信贝耶为警察中将,专门为她侦察情敌。后来发展到朝廷中的任何决策,都得由大臣们在她的住宅内先开会决定。她实际上掌握了当时法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
戴戎回国后,也曾得到蓬皮杜夫人的重用,但因他不甘心听命于这个狠毒的妇人,故转而参加了军队的谍报工作。
他作为法国驻英大使尼维纳斯伯爵的秘书被派往英国。当时法国首相正同英国首相比克福爵士谈判一项条约,以便拖延时间,作好同英国作战的准备。
戴戎的任务是刺探英国政府给比克福进行谈判时的具体指示。
说来难以相信,他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一份密件。有一天,比克福手下的一个官员到法国大使馆作礼节性拜会,他手中的一个公文包时时不离身,这引起了戴戎的注意。
戴戎不动声色地同那官员谈天,一边不断给他斟酒。他不知酒中有迷药,不一会便不省人事了。戴戎迅速打开公文包,将密件抄录了下来,那官员醒来见公文包原封未动,也就安心而走。
法国代表在谈判中利用得到的密件,迫使比克福不得不签订了条约,比克福还以为自己被英王乔治二世的宠臣首相布迪伯爵出卖了呢!
戴戎又立奇功,路易十五便给他以内阁大臣级的要职,就从那时起,蓬皮杜夫人开始憎恨他,要把他干掉。但戴戎已深知法国朝廷不是久留之地,于是自动要求到英国刺探英伦海峡的防御工事。
法国这次除派戴戎去英国外,还派了一位军事工程专家罗捷雷伯爵,这个伯爵对海岸工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而戴戎只是充当路易十五与罗捷雷之间书信来往的中继人。
被迫出逃也许,从那时起,戴戎起了二心,他做了一件任何间谍也不会做的事:凡是法王与罗捷雷经他手传递的书信,他都抄录了副本,秘密收藏起来。
到1756年,英法之间爆发了“七年之战”。戴戎回到法国担任法军统帅德布洛利公爵的行营秘书,主管军事情报。他曾骑马冒着敌军炮火,押运军火,解救前线危急,扭转局势,反败为胜。
但他在法国的活动却在战后突然中断,因为蓬皮杜夫人已视他为眼中钉,故意将他的一个私敌派去做他的上司。戴戎盛怒之中,逃往英国。
他将过去秘密抄录的信件取出来勒索路易十五,如果不给他惊人数目的钱,他就公开揭露路易十五阴谋对付英国的秘密。但他并未得逞,法国派出不少特务到英国去杀他灭口。可是,戴戎也不好对付,不少特务都有去无回了。
法王无法,派了着名作家与外交家博马舍到英国同戴戎谈判,但戴戎还是发表了其中几封信,气得路易十五暴跳起来,随之戴戎也成了英国人很欢迎的知名人物。
最后,戴戎答应博马舍提出的要求,条件是法王不得再派人暗杀他,并给他一笔赔偿。在谈判中,路易十五驾崩,继任的路易十六深知再也不能让戴戎闹下去了,终于在1775年做出了让步,不再派人刺杀他,还迎他回国,只要不再发表那些密信就算了。
客死他乡戴戎于1777~1785年曾回法国居住了8年,这8年他是以女人身份出现的。以后在英国居住了25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戴戎在英国取得政治庇护,长期居住在伦敦,时男时“女”地生活着。
对于戴戎的性别问题,在英国曾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为他的性别打赌,赌注越来越大。1775年11月11日的《晨报》这样报道过:“伦敦城将因戴戎爵士的性别制订新的政策;目前的赌注是七对四赞成是女人不是男人,人们在争论不休,要求当事人在15天内解决这一难题。”但不管出现什么挑衅和侮辱,戴戎总是一笑置之,绝不讲出自己是男还是女。
1810年5月21日,戴戎以82岁高龄去世。“打赌”人为了赢得极高赌注,专门请了一个医生检查戴戎的尸体,以证实他的性别。
戴戎死前的5年,是同一个女人分住一层楼,当医生肯定戴戎是男性时,那女人晕了过去,因为她5年来一直把戴戎视为女人!
出自《世界间谍传》
迪昂的详细资料
Le Chevalier D'Eon通称骑士迪昂(1728-1810),生涯的前49年以男性身份活着,而后33年则以女性身份活着,是世界历史上着名的性别争议人士,同时也是神一般的间谍和剑术大师。
洗礼名Charles-Geneviève-Louis-Auguste-André-Timothée Éon de Beaumont。为了便于记忆,一般采用简写的Charles d'Eon de Beaumont,译作查尔斯·迪昂·德·博蒙。1728年10月5日出生于法国中东部的特纳,这座城市距离盛产葡萄酒的勃艮地首府第戎不远。
迪昂的父亲路易(Louis d'Eon de Beaumont)是一位驻巴黎督察团的代表律师,而他的母亲则是来自古老且富甲一方的贵族家庭千金小姐弗兰索瓦兹(Françoise de Chavanson)。这位母亲拥有世界上一切初为人母的女性的恶趣味,即喜欢将自己的正太儿子打扮成萝莉,于是先天就生得面白身矮的迪昂直到8岁为止都过着女装的生活。由于母亲大人的调教深入人心,同时也因为迪昂本人实在太适合女装,周遭的人们已习惯将他看成女孩,他自己也显然沉浸在“少女情怀总似诗”的个人世界观之中无法自拔……
日后迪昂本人曾用一种阴谋论说法否定自己的男性身份,称生来即为女性,只因父亲欠下大笔债务急需得到女方家族的遗产填补,才谎称他是家中唯一拥有继承权的儿子。
不要简单的将迪昂看成只会骚首弄姿的低层次女性,人家很早就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在语言学和文学上造诣极深。同学们还在学写拉丁文的时候他就能直接研读拉丁文版法学着作,还和巴黎各大作家、诗人交好,热衷写作。据迪昂留下的回忆录所言,他曾与罗什福尔(Rochefort) 伯爵夫人关系亲密并从她那里获得了大量豪华礼服的友情赞助,愉快的参加了多场宫廷舞会。所以年少的他一度完全将自己视作女性,身着华美盛装频繁出入巴黎社交界,且以此为乐。
迪昂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从巴黎马萨琳学院(College Mazarin) 毕业后的1749年,开始在巴黎财长身边担任秘书,负责处理政府金融报告,工作性质类似皇家审查员。24岁时发表了一篇关于法国金融财政的论文,在学术界引起很大震动,从而受到国王路易十五的关注,起初是打算重用他为财政大臣。
迪昂算得上难得一见的尽忠职守的模范青年,在那个讲究“情圣主义”的法兰西,迪昂有着异常的洁癖。当他的同龄人围绕于高级娼妇和宫廷交际花身边招蜂引蝶时,他反倒致力于文学和剑术的研究——当然,此类事实后来无一不成为了他女性说的有力证据。总之看到这样一位拥有女性般秀丽风貌又文武双全的貌美青年,路易十五深感如果只让他统筹国库,未免太大材小用。
1755年,路易十五设立了完全效忠于他个人的秘密外交机关“王の机密局”(The King's Psalms),网罗了一批秘使、间谍、心腹。迪昂当即被拉入了伙。当时的法国国内债台高筑,在外交上也倍受英国压制,英王已在策划同俄罗斯结成联盟。路易十五决定先发制人,遏制英俄同盟,便命令迪昂携带一封秘函到圣彼得堡,交给当时的俄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以重建法兰西帝国同沙皇俄国间的外交关系。与迪昂同行的是假扮英格兰皮草商的骑士道格拉斯(Chevalier Douglas),迪昂放弃了伪装成道格拉斯仆人的计划而化妆成他的侄女,化名莉亚·德·博蒙(Lia de Beaumont),借遵从医嘱外出旅行为幌子向圣彼得堡进发。出发前,路易十五交给迪昂一本特别装订版的孟德斯鸠(Baron de Montesquieu)《论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Laws),其中就有夹层藏着给女皇的亲笔秘函。
1755年7月从巴黎出发的皮草商叔侄二人组(伪),在同年10月到达了间谍密布的圣彼得堡。道格拉斯当即造访了英国大使威廉姆斯(Williams) 希望获得宫廷觐见,却久未回音,求助于瑞典和奥地利大使也依然没有答复。与此同时,热衷英俄结盟的俄罗斯宰相别斯图热夫(Бестужев) 发现了道格拉斯假扮英格兰皮草商的真相,惊惶的道格拉斯只得火速逃往边境。而女版迪昂的莉亚·德·博蒙则神一般的拉拢到与别斯图热夫不共戴天的政敌,副宰相沃龙佐夫伯爵(Михаи·л Илларио·нович Воронцо·в)。在沃龙佐夫的协助下,后门洞开,别说是宫廷觐见,连女皇的私人房间都能进出。再加上巧舌如簧谈吐不凡,莉亚以女皇的侍读、法语教师和密友的身份往来穿梭于寝室之间,隐藏在书中的法俄同盟策划案也成功避开别斯图热夫的注意,送达到女皇手中。女皇被这位奇妙的美貌女特使迷得七荤八素,想都没想就塞过去一封给路易十五的亲笔回信。年末,迪昂手持夹带着女皇秘函的《论法的精神》,意气风发地回到凡尔赛宫。
此后为巩固盟约,迪昂又两次作为大使馆书记官来到俄国,并未女装的他称自己为莉亚·德·博蒙的弟弟,共计三次的对俄出访都大获成功。
1757年,法俄正式重建了外交关系。
回国后,“剣の达人”的迪昂被任命为龙骑兵连队(The elite Dragoons) 队长,还得到3000法郎的年俸。
※龙骑兵在欧洲历史上泛指装备火枪的骑兵,因短身管燧发枪被称作火龙而得名。法国龙骑兵则是一支独特的多用途精锐兵种,集步兵与骑兵的优势于一身,拥有压倒性的机动能力。
1756年,欧洲七年战争(Seven Years'War) 爆发,为争夺殖民领地,法国同俄国、奥地利结盟对抗英国和普鲁士。迪昂也参加了战争,主管军事情报,他剑术超群战功卓着,只有头部和腿部受过轻伤。
1762年,战争后期,俄国宫廷政变,新女皇叶卡捷琳娜登基后宣布先前的法俄同盟无效,失去后援的法军在战场上一败涂地,路易十五慌忙派出迪昂为全权公使出访英国调停战事。迪昂用驻英大使尼维奈尔(Nivernais) 公爵秘书的身份做掩护,暗地里窃取了英王乔治三世的军事机密,当作签署停战协议的筹码。
1763年,战争结束,因作战勇猛加上对法俄、法英间外交的贡献,虽然最后《巴黎和约》造成法国殖民领地大减,路易十五人望大跌,但时年35岁的迪昂还是获得了圣路易十字勋章的嘉奖,这枚勋章是他成为圣路易皇家骑士团骑士的委任状,也是被正式称作“骑士迪昂” 的开始。
迪昂的功绩引起了路易十五的情人,素有“影の女帝”之称的革新派贵族代表蓬帕杜尔侯爵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 的强烈嫉妒。在路易十五赐予迪昂内阁大臣官位的同时,这种嫉妒几乎达到了憎恶的顶点,她不惜安排迪昂的死敌格瑞希(Gersii) 伯爵出任他的上司,打压之下再极尽中伤诽谤之能事。1763年2月迪昂以驻英大使代理的身份退出法国宫廷,接受了刺探英伦海峡防卫以便日后发动战争的隐秘任务。
英国之行是迪昂人生的颠峰,远离乌烟瘴气的法国朝政他身心愉悦,化身莉亚·德·博蒙多次出席名流聚会,轰动整个伦敦社交界。他在伦敦生活的奢华淫靡至今有证可考,他曾挥金如土,直接从自己的家乡勃艮地进口名贵的葡萄酒广为赠送,在品酒家中口碑极高;还购入豪宅日日歌舞升平,规模堪比宫廷国宴,无论政府还是皇家都不得不将其视作麻烦人物。然而迪昂多年外交乃至间谍生涯,拥有常人无法想象的大量国王署名的机密文件,纵然谁都拿他没有办法,他甚至还将机密文件抵押来得到高额的现金借贷……
1763年10月,迪昂受令必须返回法国,深知自己处境的他拒绝回国,迫不得已只能用国家机密要挟路易十五,为此也不得不处处提防路易十五派来暗杀他的各路间谍。1764年迪昂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Lettres, mémoires, et négociations particuliéres》。英国各界普遍对他非常欣赏。由于这本书中并未涉及对英进攻计划一事,姑且让内忧外患的法王松了口气。1766年,路易十五撑不下去决定暂时妥协,授予迪昂一笔每年12000法郎的退休金,作为对其外交、军事事业的肯定,并允许他留在英国。迪昂得以安心地在伦敦生活,除继续搜集任务情报外,还花费了大量时间满足自己对书的喜好,他在伦敦的私人图书馆共有6000本藏书和500份罕见的原稿。
这种对迪昂政治上的放逐维持了14年,其中在1770年,勃艮地谣言四起,说迪昂本是女人,一时间英法民间如炸开锅一般争论不休,还开了赌局……众人纷纷议论迪昂举止柔弱形同女性,迪昂只得穿上龙骑兵队长的男装制服以求平息事态。而自1765年起担当驻英大使的格瑞希伯爵又与他素来不合,故意释放流言彼此冲突不断,性别问题俨然已经上升为政治问题,对迪昂的工作越来越不利,让他非常苦恼。
1774年,路易十五得天花去世,机密局随之不复存在。新王路易十六对外交兴趣寡然,取消了进攻计划之余派遣剧作家博马舍(Pierre Beaumarchais) 前来伦敦斡旋,最后许诺只要迪昂不公开国家机密,就既往不咎欢迎他回到法国——急切盼望回国的迪昂被社会传言纠缠得疲惫不堪,索性在那时做出了“我是女人”的回应,还找了一系列家庭原因为论据,初现其女性人格确立的雏形。只是这下更加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引得博马舍坚信迪昂女性说,向他求婚……
事隔14年终于回到祖国的迪昂被路易十六算计,1777年8月29日,无聊又无耻的路易十六命令迪昂必须脱去龙骑兵制服终身女装,还在11月21日为他举办了永久女性的仪式……时年22岁的年轻王妃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 主动要求提供女装,因为她听到好友勃利涅库伯爵夫人(Yolande Martine Gabrielle de Polastron) 谈论迪昂时称“哀伤的女骑士”,而将他当成女性起了同情心。
迪昂虽然受到王妃的礼遇,但仍对自己的境遇很不甘心。1778年,美国独立战争打响,法国抗英援美,迪昂主动要求去美国前线服役,却被大肆嘲笑一番并丢回家乡关了19天大狱。此后的他显然对自己的祖国失去了信心,在法国以女性身份居住了8年后,1785年11月17日回到了更欢迎他的英国。可那里政治环境虽宽松,性别八卦却有增无减。伦敦的赌局依然继续,对他男女比率的下注从1771年的3:2一直到1776年的4:7,赌金的总额逐年递增更是达到28W英镑。
因为机密局已成过去式,迪昂只有不断出入沙龙参加剑术比赛赚取外快。1787年4月,他与伦敦最强剑士圣·乔治(Saint Georges) 的公开决斗在世间传为佳话。圣·乔治当时是身心皆处于颠峰期的现役近卫骑兵,59岁的迪昂挑战年轻天才剑士这一举动普遍不为人们所看好。结果,坚持穿着女装的迪昂即便费力的提着裙子,也在最后以七连突刺大败圣·乔治……英国人民震惊了,一度称他为欧罗巴剑圣。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迪昂得到英国的政治庇护,在伦敦长期留守,时而男装时而女装的生活着。他烦闷于民众发疯一样的猎奇心理,一直躲在自己的小公寓里。1792年5月,64岁的迪昂曾致信立法议会请求复归军职,无人理睬。革命造成整个法国时局大变动,翌年路易十六被处死后,地方小贵族把同样贵族出身的迪昂在法国的所有财产没收了。失去了退休金保障又无法回到祖国的迪昂生活日益贫困,更因欠债被关了拘留所,潦倒的他不得不卖掉圣路易十字勋章和路易十五的鼻炎壶,还有自己钟爱的藏书,这对爱书的迪昂来说无疑比死还要难受。到了最后,一切皆被变卖,唯有古罗马诗人荷拉斯(Quintus Horatius Elaccus) 的《颂歌集》(Odes) 实在舍不得才被留下。这一期间,大众舆论依旧针对他的性别冷嘲热讽……
1810年5月21日夜,因剑伤复发,82岁的迪昂在伦敦后街去世。他死后,对赌局仍心存疑虑的人们委托外科医生进行了遗体解剖,结论——真正的男性。
1810年5月28日,迪昂被葬在英格兰东南部密德塞克斯的圣潘克拉斯(St.Pancras)公墓。
他的墓碑上刻用着拉丁文写的四行诗:
不着寸缕 自天空降生
如今又身无一物 长眠墓碑之下……
总而言之 活在人世
我这一生既未曾得到 也未曾失去……
C. 法国和英国有没有类似于FBI的组织,叫什么历史呢
那就是英国和法国的情报机构咯?
法国的情报机构主要是对内的“领土监测局”(DST)和对外的“对外安全总局”(DGSE),两者都是二战中法国光复之后建立的组织。
法国的情报机构主要是对内的军情五处(MI5)和对外的军情六处(MI6),两者发源于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保密局”,于20世纪初改制,分别由陆军军官(后来变为内政大臣)和海军大臣主持工作。
D. 各国的特工机构都叫什么名字
FBI美国联邦调查局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
NSA美国国家安全局
DIA美国国防情报局
MI5英国军事情报5处
MI6英国军事情报6处
KGB克格勃
SVR俄罗斯对外情报收集局(原克格勃第一总局)
FSB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原克格勃第二总局)
MSS中国国安部
SD纳粹德国党卫军保安处
NIS韩国国家情报局
TOKKO日本特高科
MIS 中国台湾军情局
E. 什么叫soe
英国特种行动协调局
英国特种行动协调局(SOE)曾在战时出版了一本书,《启示录续篇:你怎样为元首的战争付钱》,详细介绍了美孚同法本及其国社(民社)后台的合作,以及帝国及其数十家美洲傀儡公司同其他美国大公司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这本书在加拿大印刷,偷运到美国。美孚公司董事会曾悬赏查找此书出处和作者,但是一无所获。
F. 琴酒是黑衣组织的老大吗
不是,黑衣组织的老大是一个叫做“那位先生”的人,而琴酒只是组织里的高级干部而已。目前已知的,地位在琴酒之上的有两个人,第一是“那位先生”,第二是“朗姆”。
在《柯南》里关于黑衣组织的介绍还是非常少,根据灰原哀的回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黑衣组织至少有50年历史,也就是说这个组织至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组织成员分为低级成员和高级成员,像琴酒,伏特加,贝尔摩德这样的高级成员会被赋予酒类名称的代号,而低级成员没有代号,只用来执行一些小任务,并且事后都会被灭口。
黑衣组织资金雄厚,从剧场版5,剧场版13和剧场版20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拥有各种枪支爆炸物,武装直升机,运输机等装备,足以媲美雇佣军部队。他们做事不留痕迹,来去无踪。
黑衣组织目前有两个任务,第一是研发一种名为“APTX——4869”的药物;第二是委托板仓卓等人开发一套用途不明的电脑软件。
黑衣组织目前已经登场,并且还活着的人有:
那位先生。真名乌丸莲耶,黑衣组织的头目。根据剧中介绍,乌丸莲耶在50年前死亡,生前是一个大富翁,喜欢收集全世界的高档艺术品和奇珍异宝。但是从琴酒等人受领人物来看,乌丸莲耶很可能没有死。
琴酒。黑衣组织高级干部,各方面能力超强,是柯南等人的头号杀手。
伏特加。是琴酒的助手兼司机。
贝尔摩德。真名克丽丝·温亚德,表面身份为美国百老汇演员,真实身份为黑衣组织成员。
雪莉。真名宫野志保,原黑衣组织科学家,后叛变组织逃走,目前化名为“灰原哀”。
波本。真名降谷零,化名“安室透”,真实身份是日本公安警察在黑衣组织的卧底。
基尔。真名本堂瑛海,化名“水无玲奈”,真实身份是美国CIA特工,奉命潜入黑衣组织卧底。
莱伊。真名赤井秀一,化名“诸星大”,真实身份是美国FBI特工,奉命潜入黑衣组织卧底。后来身份暴露,目前已脱离组织。
基安蒂。黑衣组织成员,狙击手,与科伦是搭档,两个人经常一起执行任务。
科伦。黑衣组织成员,狙击手。
朗姆。黑衣组织成员,组织排名第二的大人物,地位高于琴酒。朗姆并未正式登场,只是从赤井秀一的谈话中得知有此人物。关于朗姆的信息非常少,目前已知的有两条线索:线索一,朗姆因为一次事故,失去了一只眼睛。线索二,朗姆是一个“很像女人的男人”。
黑衣组织目前已登场,但已经死亡的人有:
龙舌兰。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因为拿错箱子被炸弹炸死。
原佳明。登场于剧场版5,因为试图窃取组织机密而被琴酒杀害。
枡山宪三。黑衣组织代号“匹斯可”,登场于电视剧176集,最后被琴酒杀害。
楠田陆道。登场于系列作品“红与黑的碰撞”,最后因任务失败而开枪自杀。
爱尔兰。登场于剧场版13,因为掌握了组织成员的机密而被琴酒杀害。
库拉索。登场于剧场版20,曾经成功入侵日本公安警察总部,并获得大量机密,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人物,电影最终被柯南等人感化,在救人时死亡。
宫野明美。登场于电视剧128集,因掌握了黑衣组织的秘密而被琴酒杀害。
宫野厚司。黑衣组织科学家,是明美和志保的父亲,许多年前因意外死亡。
宫野艾瑞娜。黑衣组织科学家,是明美和志保的母亲,许多年前因意外死亡。
加拿大间谍。真名不详,登场于剧场版20,因身份暴露而被杀害。
英国间谍。真名不详,登场于剧场版20,因身份暴露而被杀害。
法国间谍。真名不详,登场于剧场版20,因身份暴露而被杀害。
德国间谍。真名不详,登场于剧场版20,因身份暴露而被杀害。
亿森·本堂。第二代日裔美国人,美国CIA特工,本堂瑛海的父亲,因女儿身份暴露,为了保护女儿而自杀,临终前交代女儿务必潜伏下去。
卡尔瓦多斯。狙击手,因任务失败而开枪自杀。
G. 影响了战争进程的世界美女特工有哪些
1、"谍海女王"玛塔·哈丽
珀尔•维什林顿,出生在法国巴黎的英国移民家庭。在二战爆发之后,她在英国空军做文职工作,不久加入英国情报部门,返回法国,领导地下抵抗组织。有2600多名反抗军战士在她的领导下战斗,他们在诺曼底登陆时破坏了数百处德军铁路和公路补给线,消灭过超过1000名纳粹士兵。
H. 各国的特工机构都叫什么名字
NO.1美国中央情报局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主要任务是公开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关于国外政府、公司、恐怖组织、个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报,协调其它国内情报机构的活动,并把这些情报报告到美国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它也负责维持大量军事设备,这些设备在冷战期间用于推翻外国政府,例如苏联、危地马拉的阿本斯、智利的阿连德等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反对者。美国中央情报局总部设在维吉尼亚州的兰利。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地位和功能相当于英国的军情六处和以色列的摩萨德。美国情报体系中,唯一一个独立的情报部门。
所有的情报机构都对自己的雇员数秘而不宣。CIA也不例外。不过据估算,CIA的全部雇员约有20000人左右。
把CIA排在前列很引起很多媒体不满,比如有外交杂志认为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只是广告宣传水平世界第一。
NO.2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是美国保密等级最高、经费开支最大、雇员总数最多的超级情报机构,也是美国所有情报部门的中枢。它名义上是国防部的一个部门,而实际上则是一个直属于总统、并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情报的组织。它甚至能监视包括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在内美国其他情报或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该局谍报活动每小时至少耗资100万美元,每年耗资150亿美元。该局总部和驻外站共有军事和文职雇员约16万人,比美国其他情报部门雇员总和还多。在美国政府每天收到的秘密情报中,近90%是NSA提供的。因此该局一向有世界上最大的情报机构之称。
NO.3美国联邦调查局
美国联邦调查局,是世界着名的美国最重要的情报机构之一,隶属于美国司法部,英文缩写FBI。“FBI”也不仅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缩写,还代表着该局坚持贯彻的信条——忠诚Fidelity,勇敢Bravery和正直Integrity,是联邦警察。美国联邦调查局根据职能和授权,广泛参与国内外重大特工调查案件,现有的调查司法权已经超过200种联邦罪行。FBI在北京(美驻华大使馆)等世界各地设有办事处。
二十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一批臭名昭着的绑架、抢劫和杀人犯,例如约翰·迪林杰、“娃娃脸”尼尔森,、凯特·巴克(人称“巴克妈妈”)、AlvinKarpis和George“MachineGun”Kelly等等。在打击三K党的行动中美国联邦调查局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从二十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了针对美国的间谍案。二战期间美国联邦调查局曾抓获8名到美国执行破坏任务的纳粹间谍。
NO.4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克格勃)
克格勃简称KGB,克格勃是此三个俄文字母的音译,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前身为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契卡(Cheka)”。克格勃是苏联的反间谍机构,以实力和高明而着称于世。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正是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员。
克格勃一直是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反间谍工作、国内安全工作和边境保卫等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是一个凌驾于党政军各部门之上的“超级机构”,它只对苏共中央政治局负责。克格勃被英国的情报机关称为“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报的间谍机构”。与美国的中情局、以色列的摩萨德、英国的军情六处并称为世界四大间谍组织。
2010年有报道称,SVR拥有1万3000名员工,其中许多以外交官、记者等作为掩护身份。普京曾于1985年到1990年期间以SVR特工身份派驻德国。
据称,SVR特别热衷于招募在国外的俄罗斯人。他们物色好人选后,就会劝说人选加入SVR。如果遭到拒绝,则会以“后果很严重”等来威胁。
NO.5以色列摩萨德
摩萨德(Mossad),全称为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由以色列军方于1948年建立,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苏联内务委员会(克格勃)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情报组织”。自从成立以来,摩萨德进行了多次让世界震动的成功行动。它的成功,成为世界情报史上的传奇。
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摩萨德,其规模在世界情报机构中只能算是小弟,据估计人数只有2200人左右。然而摩萨德作风强悍、自创立以来屡建奇功,为保障以色列国家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因此跻身世界谍海4强。
摩萨德,全称是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成立于1951年初,以暗杀闻名于世。摩萨德总部在特拉维夫,但具体地点,却总令人猜来猜去。有人说,摩萨德总部在特拉维夫海边一栋灰褐色小楼里。还有一位被怀疑是前摩萨德特工的人声称,摩萨德总部在一个高速路交叉口,这里曾被称为格里劳特交道口。记者帕特里克在新书《以色列堡垒》中如此描述摩萨德总部“它在被部分掩藏起来的园区中,这个园区里都是低矮的办公楼,它藏在格里劳特交道口、一家电影院和一个购物中心之间。”实地探访的人们的确发现了那些建筑,但是不是摩萨德总部,没有人给出确切答案。
摩萨德招募间谍极为严格,他们不欢迎007那样的冒险者,而欢迎有极强信念和出众能力的人。候选者必须是在以色列国防军服役的犹太人,特种部队老兵和军官是首选。由于犹太人遍布世界各地,所以特工大部分有海外背景,通晓英语和多种欧洲语言,发音没有口音,所以摩萨德特工被称为是最难识别的特工。
实际上,以色列有多个情报组织。军队、警察、外交机构都有自己的情报系统,最重要的当数摩萨德。虽然摩萨德的许多活动,都是借助与国防军突击队或西方大国情报机构的合作才成功的,但人们往往把功绩都算在摩萨德头上,这就更加大了它的神秘光环。
NO.6英国的军情六处
军情六局全称英国陆军情报六局,又称秘密情报局,缩写为SIS,代号为MI6。军情六处(英国负责海外谍报工作的部门),对外又称“政府电信局”或“英国外交部常务次官办事处”。西方情报界把MI6看成是英国情报机关的“开山祖师”,从伊丽莎白的开创初期至今,它和它的前身都是严格保密的,也称秘密情报处,原为英国情报机构海外谍报系统。
MI6曾在招募特工的广告中称,即将招募的这些特工男女均可,但条件是他们必须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顺利地与那些女性恐怖分子建立“密切关系”,并通过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实现任务目标”。这意味着,被招募的男性特工或许像007电影中的情节那样具有英俊的外表和迷人的气质。
NO.7中国国家安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M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国家安全的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反间谍机关和政治保卫机关。1983年7月由原中共中央调查部(整体)、公安部政治保卫局以及中共中央统战部的部分单位、国防科工委的部分单位合并而成。国家安全部虽然也参与国内安全事务,却可能是中国政府最大和最活跃的外交、情报机构。国家安全部的总部设在北京。由于国家安全部的特殊性,不设对外官方网站,不公开副部长、部务委员名单。
NO.8德国联邦谍报局
德国的对外谍报机构是联邦谍报局(BND)这是联邦德国于1956年4月在美国支持下,按中央情报局的旨意和模式成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联邦调查局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联邦德国的翻版。
和其他情报总部躲躲藏藏不同,德国是堂而皇之地把情报总部建在了市中心最惹眼的地方。德国联邦谍报局总部本来在慕尼黑南郊的一座大院里。9·11事件之后,德国政府重新考虑了其安全等级,决定把情报局总部迁往柏林。新总部选址距离国会大厦只有咫尺之遥。
不过,这栋号称最先进情报基地的大楼,还未建好就出了纰漏。2011年7月,媒体披露了大楼建筑设计蓝图失窃的消息。蓝图中的信息包括“每个房间的确切功能,每面墙的厚度,每个厕所、每个紧急出口和每个安检口的确切位置。”这次失窃迫使德国政府耗资约18亿美元,对大楼进行重新设计。
BND在全球有300多个办事处,据2005年的数据显示,约有6050人。
NO.9法国:对外安全总局
法国对外安全总局又称第七局、法国国外安全总局、法国国外情报局。缩写为DGSE。
在巴黎市东部,有一座高墙环绕的大院。这座大院并不突出,如果你忽略掉那插满尖刺的高墙和一座监视塔,这就是一片普通的建筑群,但这就是法国对外安全局(DGSE)的总部。
DGSE的总部也被戏称为“游泳池”,因为它的旁边就是法国游泳协会的一所设施。
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白沙瓦的办事机构大楼前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后这个神秘的机构才浮出水面。
NO.10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
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简ISI)它的主要职能类似美国的CIA,英国的秘密情报局(MI6)。
1948年,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成立,这是巴基斯坦最高的间谍机构。有报道称,在巴基斯坦国内,ISI被称为“国中之国”,几乎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
据报道,ISI总部位于伊斯兰堡,是戒备森严的多栋建筑组成的楼群。复杂的入口在一座私立医院旁,门前没有任何标志。楼群之间遍布草坪和喷泉,“草坪平整,喷泉叮当,大楼都整齐干净。”
但是事实上,这个老牌的情报机构到底什么样,知者寥寥。据估计目前ISI约有10000名雇员,其中多数来自巴基斯坦军队。需要扩员时ISI会发布招聘广告,普通民众也可以报考,考试科目很多,重点考察考生的英语、时事政治以及分析能力。
9·11之后,ISI大展身手,一跃成为世界谍海强手。据报道,9·11众多嫌疑犯中,绝大多数是由他们逮捕的。
I. 世界着名间谍组织有哪些
德国:
德国联邦情报局总部 ,只有食堂菜谱是公开的。1956年西德政府在“盖伦参情报队”的基础上成立了联邦情报局(BND),并一直延续至今。BND的总部设在慕尼黑南郊普拉赫镇的一座大院子里。
法国对外安全局总部 ,机密文件不放电脑里,而是放在纸上。从技术角度讲,这并不是很方便的做法,但却是最安全的方式。
以色列的摩萨德。全称是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它正式成立于1951年初,前身原属外交部政治司。
这是号称世界四大间谍组织之一的摩萨德,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南端海滨,有一座很不起眼的陈旧的棕褐色小楼,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摩萨德总部。
虽然摩萨德的大部分活动都不为人所知,但仅媒体公开的部分,就足以令犹太人骄傲。摩萨德和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5局、苏联克格勃被公认为全球谍海4强。
J. 求一部搞笑特工电影。
《法国间谍》
好像一个叫本(光头),另一个叫威廉(高个子)
他们有一副催眠眼镜,最后是眼镜救了他们俩,结局的时候完成了任务,还顺便“顺”了几个美女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