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19世纪法国文学流派有哪些

19世纪法国文学流派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14 10:16:03

❶ 19世纪法国着名作家及他们的作品有哪些

1、居斯塔夫·福楼拜是十九世纪法国着名作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居斯塔夫·福楼拜,法国着名作家。1821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国卢昂一个传统医生家庭。福楼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描写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

福楼拜的“客观的描写”不仅有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又有自然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特点,尤其是他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的推崇,已经包涵了某些后现代意识。

19世纪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左拉认为福楼拜是“自然主义之父”;而20世纪的法国“新小说”派又把他称为“鼻祖”。

2、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3、斯汤达 法国着名作家、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先驱 ,代表作《红与黑》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本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

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

《红与黑》在今天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着作之一,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4、亚历山大·仲马( 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又称大仲马,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世界文学名着《基督山伯爵》的作者

亚历山大·仲马,又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着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5、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法国十九世纪最着名的现代派诗人代表作《恶之花》

法国诗人。1821年4月9日生于巴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欧皮克上校后来擢升将军,在第二帝国时期被任命为法国驻西班牙大使。他不理解波德莱尔的诗人气质和复杂心情,波德莱尔也不能接受继父的专制作风和高压手段,于是欧皮克成为波德莱尔最憎恨的人。

但波德莱尔对母亲感情深厚。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不可避免地影响诗人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情绪。波德莱尔对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和道德价值采取了挑战的态度。他力求挣脱本阶级思想意识的枷锁,探索着在抒情诗的梦幻世界中求得精神的平衡。

❷ 19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倡导者是谁

爱弥尔·左拉(法语:Émile Zola,1840年4月2日-1902年9月28日),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和理论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创始人与领袖。

1840年,左拉诞生于法国巴黎,主要创作作品为《卢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该作包括20部长篇小说,登场人物达1000多人,其中代表作有《小酒店》、《萌芽》、《娜娜》、《金钱》等。
左拉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被视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遗产的组成部分。

❸ 3,十九世纪后期欧洲文坛出现了哪些新的文学流派

19世纪后期印象派绘画和瓦格纳音乐在法国掀起了一场革新运动。印象派绘画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技巧,从色彩中找到了最本质的诗意的表达。瓦格纳的《罗恩格林》、《尼伯龙根指环》等歌剧陆续在法国上演,引起了轰动。瓦格纳在歌剧中尝试把音乐和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整体和谐的艺术去实现传达人类精神的理想。印象派绘画的出现无疑从观念和方法上启发了诗人们对诗歌语言特性及表现手段的再思考。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诗歌的语言及其对语言的运用。他们发现,日常语言具有实用性,诗歌的语言不是叙述和描写,而是一种隐喻和暗示。瓦格纳的音乐则丰富了诗人的想象力,启发了诗人重新去发现表现人内心奥秘的手段,促使诗人去思考诗歌表现手段的更新。

❹ 十九世纪法国文艺运动

印象派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卡米耶·毕沙罗、雷诺阿、 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保罗·塞尚等。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类最受欢迎的艺术珍宝。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
1874年,有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组织了一个他们自己的画展,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画家们不仅有各异的性格和天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具有不同的观念和倾向,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他们欣然接受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吹短笛的男孩》,又称吹笛少年,1866年 ,160x98cm ,布 油彩 ,巴黎 奥赛博物馆 ,爱德华·马奈 法国 《吹笛少年》画中描绘的是近卫军乐队里的一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画家在探索形与色的统一时,注意到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在色彩上追求一种稳定的、几乎没有变化的亮面,然后突然转入暗部,将人物置于浅灰色、近乎平涂的明亮背景中进行描绘,用比较概括的色块将形体显示出来。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杜米埃说过马奈的画平得像扑克牌一样。 自然主义作家左拉曾在这幅《吹短笛的男孩》面前赞叹道:“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的了。”虽然现在看来,这幅画给人带来的震撼并未见得有多强烈。然而在马奈那个时代,这幅画的好处恰恰在于叛逆,不合当时的礼教。第一没什么内容,第二没有什么深意,就是个小男孩,什么都不代表,什么都不说明。而且马奈画的时候非常快,完全变革了以前的画法!当时官方沙龙展的评委们都不愿意收这幅作品,谁又想到100多年后,这幅画市值8亿人民币。 权威评价:19世纪60年代,刚刚摆脱第一任老师库图尔的权威的马奈,又遭到同时代人的不理解,他在沙龙中经历了好几次失败。他在室内作的与实体同样大小的人物绘画给人一种奇怪的印象,遭到许多批评,例如这幅《吹短笛的男孩》,被1866年的官方沙龙展的评判委员会拒绝。 这幅画表现一个皇家卫队的年轻轻骑兵正在吹短笛,这是一种声音尖锐的木制小笛子,它用于引导士兵投入战斗,笛子的名称成了画的题目。由一儿童在画家的画室里扮演的乐师占据了画的中心位置。他清楚地显现在色调细微变化的灰底色上,画底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空间,仅仅给人一种空气在他的周围流动的印象。画家在他的肖像画中常常使用的这种中性的不可触知的背景,是受黄金时代的西班牙画家,尤其是贝拉斯克斯和牟利罗的启迪,马奈不久前去马德里旅行期间,对他们大加赞扬。由于想让被画对象看起来是孤立的,避免造成这是在游行或军事训练现场创作的印象,马奈没有加进任何轶事性背景成分。孩子、服装及短笛构成画的惟一主题。画是在画室的冷光线中完成的,这一点从投到地上的短影可以得到证实。 马奈很早就参军了,是一名水兵,他以怜悯的目光看着这个孩子兵,为因画画需要而穿上的这身行头感到骄傲。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身由红、黑、白、金色装饰的完美军服和短笛的金色金属套上。用白色布带束住的乐管在男式紧身短上衣的深色呢绒上和裤子的茜红色呢上闪闪发亮,短上衣上饰有铜纽扣。紧束孩子的上半身的布带形成一道亮光,与白色的鞋罩相映衬。只有孩子的脸和手有生气,与有点僵硬、看不出细节的侧影形成明显的对照。马奈的同时代人指责这缺少厚度,处理过于简单,像是厄比纳尔城印出来的天真的民众像。背景与人物之间没有配景,也没有联系,这些也使人物显得不真实。人物用大色点处理,很像扑克牌上的人头像和日本的铜版画。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今天普遍受到好评,这幅画是马奈对很少被印象派画家画的军队主题的一个无视传统观念的挑战。

这幅画的朴实无华证实了艺术家的现代性,他是一切陈规之敌,他通过其作品表达一种新的世界观。“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的了。”自然主义作家左拉在《吹短笛的男孩》面前赞叹道。 马奈简介: 马奈Adouard Manet(1832-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的着名画家,是亨利·凡汀·拉图尔的《巴迪侬画室》画作中位于中间的那个人,他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尽管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很早就被后来的印象派画家们视为大师。这些画家比马奈年轻10岁左右。尽管马奈得到了这个尊称,尽管他与这些年轻画家保持着友好关系并同他们一起外出写生,他却始终拒绝参加印象派组织的画展。由于希望得到官方的承认,他从1859年开始定期将画作送给沙龙评审委员会审查。他参加沙龙的运气时好时坏:有时他成功地被接受,如当他于1861年在沙龙上展出一幅名为《弹吉他的人》的画作时(现存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时又被轻蔑地拒之门外,如当他于1866年向沙龙提交一幅名为《吹短笛的男孩》的画作时。 马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第一个将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主义画风。马奈早年受过学院派的六年教育,后又研究许多历代大师的作品,他的画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主义画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可以说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画)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吹笛少年》用几乎没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画法,表现人物的实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莫奈的才气和自负感。此画明显带有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 印象主义Impressionnism(1874-1886):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外表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气氛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卡米耶·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印象主义画家先后举办了8次展览,前两次均受到当时舆论界的猛烈抨击,以后逐渐成为具有很大影响的美术流派,并扩大到其他艺术领域。印象主义绘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得到E.马奈的支持与鼓舞。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印象主义一词在音乐中首次出现于1887年,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指责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的第二部“交卷作品”交响组曲《春天》结构不明确,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1894年他的《弦乐四重奏》在布鲁塞尔首演时,评论家开始用“印象主义音乐”加以赞扬。以后此词常被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风格与他接近的音乐,并不再带有贬意。

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是从后期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中演变出来的,同时也吸取了东方音乐的养料。其艺术表现手法有:

①以短小的曲调细胞组合成一种新颖的动机语汇。
②在节奏上喜欢复节拍与复节奏,节拍不规则地细分减弱了推动力,呈现松散流动的状态。
③重视调式的表现力,根据形象要求采用相应的调式。扩大调性概念,常避免出现明确的收束式。全音音阶的运用使调式中的每一个音居同等地位,减弱了调中心感,出现多调性因素。
④由于喜好对不同色彩与音响作平面的、绘画式的并列,和声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与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得到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
⑤音色丰富、独特而新颖。在声乐作品中常使用缺乏光彩和戏剧力量的低音区。广泛运用各种乐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
⑥配器与织体安排新颖。
⑦结构往往松散模糊,但许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的轮廓。

德彪西以后,虽然难于将某个作曲家截然归入印象主义的行列,但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与手法的实际影响已遍及整个音乐世界。

印象主义文学

文学史家认为印象主义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文学,但文学中的印象主义表现如何 ,哪些作家和诗人属于印象主义 ,却众说不一 。能够确定的只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一些文学家的确有类似印象派绘画和音乐的那种创作方法,即致力于捕捉模糊不清的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由于文学创作的特殊性质,文学中的印象主义者更注意这种瞬间感觉经验如何转化为感情状态。他们与绘画和音乐中的印象主义者相同,也反对对所描写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合乎逻辑或理性的提炼加工,于是他们本人也成了传达外界刺激与本能反应之间的中介。

印象主义文学与象征主义文学之间有类通之处,它们都是形式主义的文学流派;但两者也有不同,主要在于印象主义反对使用象征手法表达思想,而倾向于感觉的描述。通常被认为象征主义的某些诗人,实际上更倾向于印象主义,例如象征主义领袖之一保尔·魏尔兰的《诗艺》一诗,与其说是在谈象征主义,不如说是一篇印象主义宣言。

法国文学史家把龚古尔兄弟作为印象主义小说的代表,另一位被看作印象主义代表人物的法国诗人、小说家皮埃尔·洛蒂,他的某些诗歌的确如印象派画家那样在“捕捉瞬间的感觉印象”,但并非所有作品都是如此。20世纪法国某些作家受到印象主义的严重影响,某些小说中只剩下感觉印象的朦胧的追求。

英国19世纪末的王尔德等人的部分作品中,印象主义的倾向比较明显。1912~1918年在伦敦的一部分英美诗人组成的意象诗派,与印象主义一样强调感觉印象的描绘,但他们自称所追求的是“清晰、硬朗”的形象。他们认为形象的模糊与不明确是浪漫主义的余风,因而全力加以攻击。但理论上的分歧在创作实践上有时却很难觉察,例如意象派中的美国诗人艾·洛威尔、希·杜利特尔、约翰·高尔德·弗莱彻等人的许多作品与印象主义的诗无分彼此。

在德国文学中情况也相似,文学史家无法确认界线分明的印象主义流派。以德特勒夫·封·李利恩克龙为首,包括理查·戴默尔、古斯塔夫·法尔克等人,被认为是德国印象主义倾向最明显的诗派,但他们强调如实记录事物给诗人的感觉经验,因此接近自然主义。此外,如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和阿尔诺·霍尔茨等人的许多诗作也具有程度不等的印象主义倾向。

印象主义一词同时还指一种文学批评,称为印象主义批评,亦即感受式批评。这种批评拒绝对作品进行理性的科学的分析,而强调批评家的审美直觉,认为最好的批评只是记录批评家感受美的过程,至多指出这美的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在哪种条件下被感受到的。因此,印象主义批评是一种朦胧的、没有明确论证的“以诗解诗”式的批评,而且往往写成散文诗的格式,文学批评就成为一种与文学创作没有本质区别的艺术门类,写这种批评文字的人往往本身也就是诗人或作家。

立体派
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L.活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立体主义的主将是P.毕加索和布拉克。毕加索的油画《弹曼多林的少女》(1910),被认为是包含了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 立体主义绘画方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酝酿过程。20世纪初巴黎画坛异常活跃。继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之后,年轻的艺术家们普遍关注的是如何革新形式,来表现在迅猛变革的工业社会里人们的内在情绪和心理。新的流派在法国、德国、意大利和俄国相继出现。在法国,继野兽主义崛起后,另一群文艺家常在蒙马尔特的”流动洗衣房”聚会。参加的有毕加索、布拉克、M.洛朗森、G.阿波利奈尔、A.萨尔蒙、M.雷纳尔、J.格里斯、F.莱热等。支持他们的有画商D.-H.卡恩韦勒,他在1907年在巴黎开办了画廊,这便是被人们称作的立体主义社团。参予立体主义活动的还有R.德洛内、A.格莱兹。1910年,以J.维荣为中心,建立起新的立体派社团,因经常在法国皮托活动,被称作皮托集团。荷兰画家P.蒙德里安、墨西哥的J.de里维拉也与皮托集团有联系。他们赋予分析的立体主义以秩序和规则,从而促进了立体主义朝着更为抽象和主观的方向发展。从1912年开始,毕加索等又进行综合的立体主义的试验。在分析的立体主义破碎而又剔透的结构中,还保留着强烈的光线和某种空间感。画家们将不同状态及不同视点所观察到的对象,集中地表现于单一的平面上,造成一个总体经验的效果。综合的立体主义不再从解剖、分析一定的对象着手,而是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母题,并且采用实物拼贴的手法,试图使艺术家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实。 虽然作为立体主义分支的黄金分割社于1920、1925年继续举行展览,但作为艺术运动的立体主义早在1914年便失去活力。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 立体主义在反传统的口号下有浓厚的形式主义倾向。但它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又给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以不小的推动作用。代表画家有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
勒泽(F. Leger,1881-19??)、
布拉克(Georges Braqne,1882-1967)、
格莱士(Juan Gris,1887-1927)等。
立体派,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的立体派( 1907- 1910 )
受黑人雕刻及塞尚之影响; 呈现多视点表现法。
2 分析的立体派( 1910 -1911 )
彻底解体,画面的空间平面化。
3 综合的立体派( 1912-1915 )
画面出现其它素材、文字

❺ 19和20世纪法国文学流派及其特点,要详细哦

19世纪到20世纪,法国文学经历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诸多派别,它们各自的特点你可以在网上查。
浪漫主义代表:雨果
批判现实主义:巴尔扎克,莫泊桑
现代主义:开启者波德莱尔。包括意识流文学:普鲁斯特。诗人:魏尔伦等。
存在主义:20世纪40年代之后,萨特,加缪
后现代主义:受德里达、福柯影响的相关文学家

❻ 法国文学的学说种类

19世纪的法国社会处在一种极其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不断高涨的工人运动终于导致七月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波旁王朝。七月革命以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1831年和1834年爆发的里昂工人大起义,表明工人阶级已经正式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力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七月王朝的建立打破了绝大多数人对法国大革命所抱有的幻想,失望和不满成为社会的普遍的情绪,工人和下层人民不断举行罢工、游行和暴动。1848年,巴黎工人和革命群众举行的武装起义,一举推翻了七月王朝,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了政权。1870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从而形成了法国近代史上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高潮。在意识形态领域,法国出现过很多各不相同的社会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流派,如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观念论、唯灵论、折衷主义、实证主义等,这一切无论是在题材、主题、还是在文学观点和方法上,都为19世纪法国文学中各种流派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和思想基础。
1.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是在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主义制度,在文艺上反对古典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革新精神和政治色彩。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以1801年夏多勃里昂发表中篇小说《阿达拉》为开始的标志,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801年至1830年为第一个阶段,又称前期浪漫主义,主要作家有斯塔尔夫人、拉马丁、维尼、雨果等。从1830年到40年代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同第一个阶段相比,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的、民族的、社会的主题,表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和社会乌托邦倾向。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在戏剧、诗歌、小说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作家有雨果、缪塞、乔治·桑等。法国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实际上从四十年代就开始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它在乔治·桑的创作中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而在雨果的创作中,则一直保持到八十年代,即使到了20世纪初期,仍有不少作家坚持浪浸主义传统。为了保持每一讲内容上的完整性,《外国文学》(三)不具体讲授有关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具体内容,请参阅《外国文学》(二)的浪漫主义文学部分。
2.现实主义文学
在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方法的两大思潮,一般来说,浪漫主义在19世纪上半叶占主导地位,而现实主义在19世纪下半叶占主导地位。在法国,虽然现实主义直到19世纪中期才被作为美学原则提出来,但是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就在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等作家倡导下开始发展。法国的现实主义作家反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学院主义风气,提倡作家客观地、无偏见地观察事物,坚持文艺作品必须反映现代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反映和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不使用艺术手段美化或歪曲生活,也不回避生活中平淡无奇或消极黑暗的场面。在19世纪中叶,现实主义文学在法国形成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这一派作家坚持文学反映现实的传统,采用真实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大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如斯丹达尔、梅里美、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等。斯丹达尔是法国第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出文艺应象一面镜子的观点,强调文学必须关注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矛盾。这部作品最早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纲领,被认为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宣言。在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巴尔扎克是最杰出的代表,所取得的成就最高。福楼拜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从前期批判现实主义向后期自然主义过渡的人物,主张可以不加选择地把丑恶的生活现象原原本本地描写出来,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人物作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莫泊桑用尖刻的笔触讽刺生活中的各种欺骗行为和各类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用诙谐的笔调揭示人性的弱点和普通人心灵中的不幸,用冷静真实的描写展现社会道德的败坏和为追逐财富而不择手段的卑鄙行径,对被压迫的下层群众寄予深深的同情,热情歌颂他们高尚的精神品德,使他成为法国19世纪下半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3.自然主义文学
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自然主义文学思潮。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它出现在巴黎公社以后;然而实际上一些自然主义的原则早在五、六年代法国作家福楼拜和龚古尔兄弟的文学创作中就曾有所表现。自然主义文学实际上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极端形式,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片面发展,它追求单纯的事实,反对对生活做任何概括、提炼和综合,把人视为只受生物学和病理学支配的自然人,不承认人也是社会的人。正由于自然主义不能从根本上划分社会与自然的本质区别,因此,在文学创作中自然主义文学一味盲目地追求事实的真实性,认为只要真实地描写了事实,文学作品就是成功的。这种倾向主要在着名作家左拉的创作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自然主义作家主要有龚古尔兄弟、左拉和都德。
龚古尔兄弟是指茹尔·德·龚古尔(1830--1870)和埃特蒙·德·龚古尔(1822--1896),他们创作的最大特点是在认真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摹写真实的细节,代表作品主要有《夏尔·德马依》(1860)、《修女菲洛梅娜》(1861)、《勒内·莫普兰》(1864)、《翟米尼·拉赛特》(1865)、《玛耐特·萨洛蒙》(1867)、《翟维赛夫人》(1869)等。龚古尔兄弟总是有意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艺术创作的方法捏合在一起,在进行人体素描和人性解剖时,总是象某种特殊医生一样,把主人公的命运和行为归咎于某种病理现象,使一种命运过程变成了一种疾病史,一种心理缺陷史。正是这种倾向使他们的作品始终达不到对社会进行典型概括的历史高度。
19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左拉。他受到龚古尔兄弟作品的影响,在小说中把人物表现为带有原始动物倾向的自然躯体,认为小说创作只是对这种受生理学支配的自然人的情欲和本能作某种临床研究。他曾专门着文论述自然主义理论。但是左拉在作品中仍然对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从而使他的自然主义小说中透露出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
4.巴黎公社文学
巴黎公社文学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历史事件为基本题材,广泛涉及到巴黎公社革命时期的法国社会现实。鲍狄埃(1816--1887)是巴黎公社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创作了大量革命的诗歌,带有鲜明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倾向。他用满腔的政治热情反映和讴歌巴黎公社革命这一历史的英勇悲壮的一幕,创作了代表无产阶级革命者心声的最伟大诗篇《国际歌》(1871)。他在长诗《巴黎公社》(1876)和《热月的女儿》(1883)中热情歌颂了巴黎公社社员们的伟大壮举,同时尖锐讽刺了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社会存在的各种丑陋与虚伪的现实。巴黎公社文学的其他作家还有诗人克莱芒(1836--1903)、小说家瓦莱斯(1832--1885)、克拉德尔(1835--1892)等。
5.早期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早期象征主义文学和后期象征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为早期象征主义文学,以魏尔伦、兰波、马拉美为代表;20世纪初至40年代为后期象征主义文学,以瓦雷里、里尔克、叶芝、艾略特为代表。象征主义文学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它是对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和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反拨。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是波德莱尔,但其影响可以追溯到美国的艾德加·爱伦·坡。
波德莱尔(1821--1867)于1840年发表的十四行诗《应和》主要表现波德莱尔的应和理论,即自然中的万物之间、自然与人之间、人的各种感官之间、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相互有一种隐秘的、内存的、应和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发生在一个复合的统一体中。这首诗以18世纪瑞典哲学家斯威登堡的神秘主义、18世纪德国作家霍夫曼的应和论为基础,把大自然表现为一座庙宇和向人们传递信息的象征的森林,揭示人的各种感官之间的应和关系,被称为象征派的宪章。他于1857年出版的诗集《恶之花》是象征主义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为后来象征主义形成流派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奠定了基础。
继波德莱尔之后,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发展了由波德莱尔开创的新一代诗风,并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形成了象征主义的诗歌流派。1885年至1895年间,一些诗人聚集在马拉美位于巴黎罗马街的寓所里,定期举行星期二茶话会。参加这个以马拉美为中心的文学团体的作家都是当时和后来的着名诗人,他们因为理乍得·瓦格纳最先在音乐和诗歌之间并后来在其他艺术之间建立起联系,就选择瓦格纳作为保护神,并以瓦格纳的名字创办了第一份象征主义的杂志《瓦格纳杂志》(1885-1888)。1886年,诗人勒内·吉尔发表《言词研究》,马拉美在为作品写作的前言中对波德莱尔以来的诗歌创作的新特点、新成就给予了肯定。1886年9月,年轻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被称为象征主义诗歌宣言的论文《文学宣言--象征主义》,在理论上对象征主义运动进行了总结,对象征主义诗歌的基本创作原则作了阐述。1889年,青年诗人莫里斯发表象征主义重要理论着作《近期文学》,进一步阐述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思想。至此为止,法国早期象征主义诗歌已经成为法国文学中的文学主流,并对整个欧美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
90年代是法国早期象征主义文学走向衰落的时期。1891年5月,发表象征主义宣言的莫雷亚斯宣布同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和马拉美决裂。同年9月,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封信,宣布象征主义已经死去和法国新罗曼司诗派的诞生。由于以莫雷亚斯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脱离象征派,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潮流已接近尾声。1895年,以完美为理想的古典主义诗歌开始回潮,文学杂志发表的诗歌又开始追求艺术形式的和谐与完美。1898年马拉美的逝世是法国早期象征主义文学发展阶段结束的标志。

❼ 19世纪世界文学呈现的主要流派有哪些请各举两位代表作家和作品。

答案:流派: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及其作品:雨果《巴黎圣母院》、拜伦《唐璜》。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❽ 19世纪法国有哪些主要艺术流派与思潮其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一。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

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他们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
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该流派的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式》,安格尔《泉》。

二,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西奥岛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的场面。浪漫主义绘画另一位杰出代表是西班牙画家哥雅,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史性感觉。”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是《枪杀马德里市民》,画家描绘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来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史实,他以无法抑制的热情歌颂了爱国的人民。

现实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出身于农民,擅长用农民的眼睛看这个农民的世界,他的艺术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60年代农村的面貌。他既歌颂农民的善良、淳朴、热爱劳动的本质,也表现他们的保守、虔诚、逆来顺受的弱点。代表作品《播种者》和《拾穗者》都反映了这样的特点。列宾是俄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列宾曾去伏尔加河写生,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地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

四。“印象画派”

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教材通过《日出·印象》、《樱桃和桃子》两幅作品表现了印象画派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风格。

(1)印象画派产生的原因和基本特点

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他们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大多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清新、明亮。他们努力去观察自然,要达到的目的是“对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2)印象画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早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莫奈和马奈。莫奈曾同其他青年画家组成了一个“无名画家协会”,在巴黎举行画展,引起了很大轰动。其中,莫奈的画《日出·印象》更是令人瞩目。这幅画表现了在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透过晨雾观看太阳初升的瞬间印象。一位评论家在看了画展后,写了一篇文章,对这幅画大加嘲讽,说莫奈等画家是一群“印象主义者”,不料,“印象派”这个名称从此在画坛上确立,《日出·印象》成了这一画派的标志。马奈的画注重光色关系,色彩艳丽,光线清澈明快。他的代表作品是《草地上的午餐》,画家想表现外光下的人体和色块的对比,这幅画在当时曾引起激烈的争论。

(3)后期印象画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后期印象画派,他们反对印象画派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主张艺术应区别于照相,要揭示主观世界,重要的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重视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表现出追求光明、热情、热爱生命的主题。《向日葵》写意重于写形,表达了主观的热情。法国的塞尚特别注重物体的结构,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可以概括为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他对几何形体的探索和变形启迪了后来的立体派,他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法国画家高更的艺术风格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单纯,平涂色彩,缺乏立体感,没有明暗,却有着浓郁的装饰味道。其代表作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五。“现代主义美术”

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艺术特点、代表人及代表作品。通过《舞蹈》《格尔尼卡》《那不勒斯来的男人》《紫红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展示了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特点。

(1)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出现的原因和基本特点

20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它出现的原因是: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被称为野兽派的法国画家马蒂斯是现代主义美术代表之一。其代表作《舞蹈》。
现代主义美术最有影响的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他作为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以《亚威农的少女》一画完全颠覆了过去具象写实的传统手法,
。《格尔尼卡》壁画,
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

❾ 19世纪法国着名作家及他们的作品有哪些

1、亚历山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大仲马各种着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2、亚历山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是法国小说家大仲马任奥尔良公爵秘书处的文书抄写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因与其父重名而被称为小仲马。

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茶花女》,表达了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出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

也曾写剧本:《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放荡的父亲》、《欧勃雷夫人的见解》、《阿尔米斯先生》 和《福朗西雍》、《克洛德妻子》等。

3、阿纳托尔·法朗士

阿纳托尔·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本名蒂波·法朗索瓦,生于巴黎一书商家庭。“法朗士”是他父亲法朗索瓦的缩写,又因他爱祖国法兰西,故以祖国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笔名。

少年时的法朗士经常替父亲编写书目、图书简介等,置身于书海之中。187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金色诗篇》,尔后以写文学批评文章成名;1881年出版《波纳尔之罪》,在文坛上声名大噪。

以后他写了一系列的历史题材小说。由于受法国唯心主义历史学家列南的“人类永远也不能接近真理”的影响,他的这些作品均流露出历史循环论、社会改造徒劳无益论的悲观情绪,但更多的是充满对社会丑恶的嘲讽和抨击。法朗士的散文平如秋水,含蓄隽永,韵味深长。

代表作品有《金色诗篇》、《波纳尔之罪》等。

4、居伊·德·莫泊桑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1850年出生于法国上诺曼府滨海塞纳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曾参加普法战争,此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莫泊桑患有神经痛和强烈的偏头痛,巨大的劳动强度,使他逐渐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的折磨之后,莫泊桑于1893年7月6日逝世,年仅43岁。

代表作品有《项链》《漂亮朋友》《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5、爱弥尔·左拉

爱弥尔·左拉(法语:Émile Zola,1840年4月12日-1902年9月28日),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和理论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创始人与领袖。

1840年,左拉诞生于法国巴黎,主要创作作品为《卢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该作包括20部长篇小说,登场人物达1000多人,其中代表作有《小酒店》、《萌芽》、《娜娜》、《金钱》等。

左拉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被视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遗产的组成部分。

阅读全文

与19世纪法国文学流派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0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9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