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一次瓜分波兰的开始瓜分
自1769年至1771年,奥地利和普鲁士就已经接管了联邦的部分位于边疆的领土,自1769年至1770年,奥地利接管塞派什郡,而普鲁士则接管了劳恩堡和比余托夫。在1772年2月19日,双方在维也纳签署瓜分协议。先前俄罗斯和普鲁士曾在1772年2月6日签署同样的协议。八月初,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军队同时进入联邦并占领他们之间商定瓜分的土地。在8月5日,三方签署关于各自取得新领土的条约。
在奥地利(曾支持过巴尔联盟)加入普俄联军后,在其执行委员会被强令离开奥地利的情况下,巴尔联盟军团依然没有投降。他们尽可能地守住他们控制的堡垒;克拉科夫的瓦维尔城堡直到4月末才陷落;蒂涅茨要塞在1772年7月末才陷落;由卡齐米日·普瓦斯基控制的琴斯托霍瓦要塞在8月末才陷落。最后巴尔联盟被击败了,它的成员要不流亡国外,要不就被俄罗斯人流放至西伯利亚。
B. 急求残奥运运动员感人事迹!!!
1960 意大利罗马 脊髓损伤 23 400 是 首次场馆举办 1964 日本东京 脊髓损伤 22 390 是 增加轮椅竞赛 1968 以色列特拉维夫 脊髓损伤 29 750 否 1972 原联邦德国海德堡 脊髓损伤 44 1000 否 首加4肢瘫痪者 1976 加拿大多伦多 脊髓损伤,视力残疾,截肢 42 1600 否 首次使专门竟速轮椅 1980 荷兰阿纳姆 脊髓损伤,截肢,视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42 2500 否 1984 英国斯托克曼德维尔美国纽约脊髓损伤,截肢,视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42 4080 否 设轮椅马拉松 1988 韩国汉城 同上 61 3053 是 奥委会承诺协助残奥会 1992 西班牙巴塞罗那 脊髓损伤,视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82 3020 是 比赛组织极佳 1996 美国亚特兰大 脊髓损伤,截肢,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103 3195 是 首次吸引全世界的赞助商 2000 澳大利亚悉尼 脊髓损伤,截肢,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123 3843 是 2004 希腊雅典 脊髓损伤,截肢,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143 3969 是 2008 中国北京(主会场)、青岛(帆船)、香港(马术) 编辑本段冬季残奥会简介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有许多受伤的士兵和普通人试图重新参加滑雪活动,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逐渐发展起来。早期的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先驱有奥地利失去双腿的塞普·茨维克纳格,他用假肢从事滑雪运动。后来滑雪运动器材设计方面出现了革新,例如创造出了使用拐杖的3板滑雪(three-track skiing)1.1独腿运动员单脚穿1只滑雪板,再使用分别装配有小滑雪板的双拐,这样雪地上便留下了3条痕迹。这1器材的革命导演了1948年2月奥地利17名残疾人参加的第1次滑雪比赛。广大残疾人滑雪爱好者10分欢迎这项比赛,于是翌年在奥地利的巴德加施泰因(Badgastein)举行了首届奥地利3板滑雪锦标赛。 滑雪比赛20世纪70年代,开始举办有多种残疾类别的运动员参加的滑雪比赛。 1974年,在法国的大波尔南(Grand Bornand)举行了第1届世界锦标赛,比赛设高山滑雪(alpine skiing)和越野滑雪(cross-country skiing)2个项目,由截肢运动员和视觉受损运动员参加。 1976年,第1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瑞典的恩舍尔兹维克举行,共有14个国家的250多名盲人和截肢运动员参赛,比赛设高山滑雪和北欧滑雪两个项目。 各自级别的比赛如今,属于不同残疾类别的运动员分别参加各自级别的比赛。视觉受损运动员滑雪时有使用对讲电话装置或扬声器的导向员引导。膝盖以上截肢的运动员使用单滑雪板(single ski)加拐杖滑雪板(ski crutches)。膝盖以下截肢的运动员使用假肢,然后以同健全人1样的方式参加滑雪比赛。双腿截肢或脊髓损伤(瘫痪)的运动员使用坐式滑雪板(sit-skis )。而手臂截肢的运动员滑雪时不使用雪杖。 正式比赛项目前,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规定的冬季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轮椅体育舞蹈4个大项,每个大项中又包括若干小项。例如:高山滑雪包括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和回转等小项;越野滑雪(亦称北欧滑雪)包括个人赛和团体赛,距离从2.5公里至20公里;轮椅体育舞蹈包括标准舞(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快步舞)和拉丁舞(伦巴、恰恰恰、桑巴等)。 运动会资料截至2011年为止,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已举办过10届。 举办时间 地点 参赛者残疾范围 国家和地区 运动员人数 是否用奥运场馆 特别说明 1976 瑞典恩舍尔兹维克 盲人、 截肢者雪橇竟速 1980 挪威耶卢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雪橇滑降竞速 1984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运动功能有残疾者三板滑雪大回转 1988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设坐式滑雪赛项 1992 法国蒂涅-阿尔贝维尔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智障参加高山越野滑雪 1994 挪威利勒哈默尔运动功能有残疾者设雪橇球项目 1998 日本长野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2002 美国盐湖城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2006 意大利都灵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2010 加拿大温哥华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编辑本段中国参加残奥会历史基本情况中国从1984年6月首次组团参加了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7届残奥会,之后参加了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的残奥会。在这5届残奥会上共派出215名运动员,共夺得金牌80枚、银牌72枚、铜牌52枚,59人次破75项世界纪录,25人破残奥会纪录。 中国残疾人体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晚,基础薄弱。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与其他事业1样,体育事业也是百废待兴。这1年的6月,残疾人体育和健全人体育1样,重回国际赛场,组团参加了当年的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国仅派出24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在美国纽约长岛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夏季残奥会,两位盲人姑娘平亚丽、赵继红面对各国强手,勇于拼搏,分别夺得女子B2、B3两个级别的跳远金牌,比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还早1个月实现了中国人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时至今日,谈起1984年的残奥会,平亚丽还有些遗憾。当她获得金牌后站在领奖台上听着国歌奏响的时候,竟没有留下1幅照片和1盘录像带。回国后,平亚丽受到了300元人民币的奖励和提升两级工资,但是后者1直没有落实;经过争取,北京市政府还奖励给她1套住房,但是后续麻烦不断,至今也没有解决。在这届残疾人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2枚金牌、13枚银牌、9枚铜牌,24次升起五星红旗,9人次打破世界纪录。金牌总数位居第23位。 三少一新 2008年残奥会上萨马兰奇与中国选手
一般来说,中国参加残奥会都是“三少一新”,即参赛人数少,参赛项目少,参赛经验少,参赛新手多。由于人数少、新手多、临场经验不足和平时缺乏训练,要与世界上众多强手较量争雄,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如1988年10月在汉城举行的第八届国际夏季残奥会上,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参加,设17个比赛大项。许多国家都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美国、韩国等都派出了4、5百人的队伍,两百人以上的代表团也有5、6个国家。而中国只派出了43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乒乓球和射击四个项目的角逐,而射击项目只有1名运动员参赛。面对强手如林的严峻现实,在1984年残奥会上获得1枚金牌的B2级女运动员赵继红,在这届跳远比赛中,虽以一厘米之差输给美国选手,获得银牌,但他1鼓作气,在100米、400米的比赛中挫败美国、前苏联、波兰等国强手,连夺两枚金牌。在许多项目比赛中,中国选手与对手往往以1厘米、零点几秒险胜或屈居第2。牛贵平的1百米蝶泳、刘泽兵的1百米自由泳只比第2名快零点几秒,张玮的射击冠军仅比亚军多1环。女子乒乓球三枚金牌的获得,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有的场次1直打满全局,最后以2分优势夺魁的。在本届残奥会上,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共夺得44枚奖牌,其中金牌17枚、银牌17枚、铜牌10枚,有11人次打破9项世界纪录。金牌总数排名第14位。 人权保障事业残疾人体育事业作为人权保障事业的组成部分,已被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美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他们用重金培养职业选手,进行长期的科学化训练,在国际残疾人体育大舞台上,争金夺银。国际残疾人体育竞争日趋激烈,竞技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残疾人体育的竞技水平、竞技实力也有了极大的增强。1992年在巴塞罗那第九届残奥会上,中国获得11枚金牌,14次打破世界纪录,金牌总数排名第11位。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10届残奥会上,中国获得了16枚金牌,16次打破世界纪录,金牌总数位居第9位。到了2000年悉尼残奥会,中国运动员共获得34枚金牌,25次打破世界纪录,金牌总数又上升至第6位。河南盲人姑娘朱宏艳,在训练中她克服了腰肌劳损、肩周炎和关节炎带来的痛苦,1练就是几个小时,在悉尼残奥会上,1举夺得5枚游泳金牌;天津小伙子孙长亭在事故中失去了1条腿,在每1次跳高训练后,鲜血都湿透了没有腿的裤管,尽管如此,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不仅获得了残奥会冠军,而且打破了世界纪录,跳过了许多常人都难以逾越的1.90米的高度;曾参加过8、9、10、11届残奥会的乒乓球47岁的广西女运动员张小玲,她1条腿假肢。她1球在手,1板1板、1分1分地咬住对方,打败对方。每次都捧回金灿灿的金牌,被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优秀运动员”的荣誉称号。 显着特点雅典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有三个显着特点:一是参赛人数多。本次代表团由287人组成,其中运动员200人,是悉尼残奥会派出运动员的2.3倍。二是参赛项目多。本届残奥会我们将参加田径、游泳、乒乓球、射击、举重、盲人柔道、自行车、射箭、轮椅击剑、轮椅网球、坐式排球11个大项、284个小项的比赛。参赛大项比上届多了5项,小项也增加了125项。三是参赛新手多。首次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有161人,占运动员总数的80.5%,这批年轻选手,是中国参加2008年残奥会的骨干力量。 中国首次参与1984年纽约残运会,参赛的运动员人数为24人,其中平亚丽和赵继在女子B2、B3(视力障碍)的跳远金牌,是该届残运会中国唯一夺得的两面金牌。在该届残运会中,中国得到13银9铜,在奖牌榜的第23位,更有9人打破了世界纪录。 1988年的汉城残运会中,中国派出了43位运动员,夺得17金、17银、10铜,奖牌榜排名14,当中11人破世界纪录。4年之后的巴塞罗那残运会所派出的人数与首届派出的人数相同,夺得奖牌数目较上届少,共为11金、7银、7铜,14人破世界纪录,21人破残运会纪录。虽然参赛人数减少,但奖牌榜排名却上升了两位,成绩出众。 第10届的亚特兰大残运会37人数赛,16金、13银、10铜是该届的成绩,当中10人16次破世界纪录, 北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奖牌榜排名第9。2000年悉尼残运会派出了历届中最多大数的87位运动员,摘下了34金、22银、16铜的卓越成绩,奖牌榜排名进1步提升到达第6,该届残运会共有25次的世界纪录被中国代表打破,当中包含了15人以及4人4次创下残运会的新纪录。 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最后入场。残疾游泳运动员王晓福手持鲜艳的五星红旗,走在队伍最前列。观众们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5星红旗,欢呼声经久不息。中国体育代表团共547人,其中运动员332人,是中国自参加残奥会以来规模最大、也是北京残奥会上人数最多的代表团。 编辑本段残奥奖牌榜中国参加历届残奥会奖牌榜 年份城市奖牌总数金牌数银牌数铜牌数金牌榜排名1984斯托克曼德维尔(英国)和纽约(美国)242139231988首尔44171710141992巴塞罗那251177121996亚特兰大3916131092000 悉尼7334221762004雅典14163463212008北京2118970521北京2008年残奥会奖牌榜 排名国家及地区金银铜总1中国8970522112英国4229311023美国363528994乌克兰241832745澳大利亚23292779编辑本段历届残奥会举办地第1届残奥会 1960年9月18日——25日 意大利·罗马 第2届残奥会 1964年11月3日——12日 日本·东京 第3届残奥会 1968年11月4日——13日 以色列·特拉维夫 第4届残奥会 1972年8月2日——?日(闭幕日期失传) 德国·海德堡 第5届残奥会 1976年8月3日——11日 加拿大·多伦多 第6届残奥会 1980年6月21日——?日(闭幕日期失传) 荷兰·阿纳姆 第7届残奥会 1984年 英国·斯托克曼德维尔、美国·纽约 第8届残奥会 1988年10月15日——24日 韩国·首尔 第9届残奥会 1992年9月3日——14日 西班牙·巴塞罗那 第10届残奥会 1996年8月16日——25日 美国·亚特兰大 第11届残奥会 2000年10月18日——29日 澳大利亚·悉尼 第12届残奥会 2004年9月17日——28日 希腊·雅典 第13届残奥会 2008年9月6日——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第14届残奥会 2012年8月29日——9月9日 英国·伦敦 第15届残奥会 2016年9月7日—— 9月18日巴西·里约热内卢 第16届残奥会 2020年 第17届残奥会 2024年 第18届残奥会 2028年 编辑本段残奥会名人堂官方网站2006年3月10日讯据国际残奥委会官方网站消息,当地时间3月9日晚6时,残疾人奥运会名人堂首批名人就位仪式在都灵市阿尔梅达赛艇俱乐部举行。 首批入选的名人共有3人,他们是德国高山滑雪女运动员阿涅米业。施奈德(Annemie Schneider),芬兰男运动员朱科。格利普(Jouko Grip)和瑞典女教练乌拉。任瓦尔(Ulla Renvall)。 施奈德是肢体被截除者,曾参加过4届冬季残奥会,在高山滑雪项目中得过4枚金牌。她也热心残疾人体育事业,1980年荣获德国最高体育成就奖。格利普左手得过脊髓灰质炎,曾参加过7届残奥会,自1980年起获得过14枚北欧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奖牌,此外他还是个出色的中跑手。任瓦尔擅长指导患有视力障碍的运动员,曾成功带领4人在北欧滑雪和田径项目中夺冠。 国际残奥委主席菲利普。克雷文称赞这3位名人是残奥事业的榜样,他们的入选当之无愧。 残疾人奥运会名人堂是由威士公司赞助设立的。这是国际残疾人事业的首创之举。 国际残奥委会规定,只有至少参加过两届残奥会并得过多枚奖牌的运动员才可参选残疾人奥运会的名人,名教练可以直接推荐,也可由残疾人运动员推荐。名人选举和就位都要举行仪式。 残奥名人堂又添新成员 五位运动员教练入选 VISA全球赞助管理总监迈克尔·林奇、加拿大田径运动员安德烈·瓦伊格之妹(安德烈·瓦伊格于去年去世)、丹麦田径运动员康妮·汉森、澳大利亚自行车运动员彼得·霍曼、澳大利亚自行车教练员凯文·麦金托什、德国游泳运动员克劳迪娅·亨斯特与国际残奥委员会主席菲利浦·克雷文(从左至右)一起合影。 残奥会发布会
北京时间2008年9月7日,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和Visa国际组织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加拿大田径运动员安德烈·瓦伊格、德国游泳运动员克劳迪娅·亨斯特、丹麦田径运动员康妮·汉森、澳大利亚自行车运动员彼得·霍曼和澳大利亚自行车教练员凯文·麦金托入选“残奥名人堂”。“残奥名人堂”由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和Visa国际组织共同创建,以表彰残疾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运动精神、杰出成就和奉献精神等综合价值。
C. 奥运会的主场馆结构是什么样的。模型是什么
第1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届奥运会主场馆——大理石体育场。
1896年4月6日下午3点,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庄严宣布: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这是历届奥运会举行月份最早的一次。东道主之所以将开幕式选在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希腊反抗土耳其统治起义75周年。乔治一世国王致辞后,伴随着优美庄严的古典管弦乐曲,全场唱起了《撒马拉斯颂歌》这首如宗教赞美诗般的管弦乐曲,热情讴歌了奥林匹克运动,并在后来被选定为奥运会会歌。雅典的大理石体育场是首届奥运会的主要运动场,它是在雅典古运动场的废墟上重建而成的。应邀参加首届奥运会的有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奥地利、英国、德国、丹麦、匈牙利、美国、法国、智利、瑞典、瑞士,加上东道主,共有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据记载,国际奥委会曾向我清政府发了邀请,但当时的清王朝不知奥运会为何物,未予理睬。其他亚、非国家亦未能接受邀请前往参赛。
第2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届奥运会主场馆——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
巴黎市郊布洛尼的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作为主体育场。1900年5月到10月巴黎奥运会在世界博览会期间进行。由于法国主办人员热衷于博览会,致使这届奥运会不仅时间长而且场地分散、设备极差,组委会借用了位于巴黎市郊布洛尼的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作为主体育场,观众席只有500个座位。本届奥运会没有举行开幕式。
第3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3届奥运会主场馆——乔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分校运动场。
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分校,运动场有两万个座席,同时可容纳观众4万人,为观赏比赛提供了方便,但看台无顶棚,观众被迫在夏日炎炎的日子里饱尝暴晒之苦。
第4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4届奥运会主场馆——白城体育场。
1908年的第四届奥运会,原本是由罗马取得主办权。罗马是与意大利另一城市公尺兰、德国的柏林及英国的伦敦竞争之下,经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后获得主办权。但是就在1906年希腊举办非正式奥运会期间,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爆发,对意大利造成极大的经济伤害。意大利向国际奥委会表示,因财政困难,无力兴建比赛场馆,宣布放弃主办第四届奥运会。在剩下2年时间的情况下,国际奥委会只有求助伦敦,经过评估之后,伦敦答应让奥运会如期在1908年举行,并随即成立筹备委员会,兴建白城体育场。这座体育场在10个月之内兴建完成 ,不花政府一毛钱,主要是来自英法联合举办的博览会经费,位置就在博览会会址旁边。体育场除了煤碴跑道之外,另外在内围也包含体操场,还有一座长100公尺宽15公尺的游泳池,及田径跑道外围一座周长666.66公尺的自行车跑道,集合四种功能于一个7万人的综合体育场。这种体育场在历届奥运会中,是唯一的,也是非常特别的一座。
1908年4月27日,第四届奥运会顺利在伦敦白城体育场开幕,由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主持开幕仪式。那天气候不佳,英国国王、王后、希腊王储及许多皇族、达官显贵、国际奥委会官员和看台上约25000名观众在大雾弥漫、雨下不停的日子出席了开幕式。这届奥运会首次规定,开幕式上各代表团应服装统一,在本国国旗引导下列队入场,并规定,旗手通过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观礼台前时,就将旗帜下垂,以示致敬。
第5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5届奥运会主场馆——科罗列夫运动场。
国际奥委会决定,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作为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的会址。于是,瑞典兴建了科罗列夫运动场,尽管它只能容纳37000多名观众,比起圣路易、伦敦运动场的规模要小得多,但设施完备、先进。跑道全长380.33米,接近今日标准跑道长度,这也是奥运会开办以来,运动员第一次在较标准的跑道上竞赛,场内试验性地安装了电动计时器和终点摄影设备,时间精确到十分之一秒。
7月6日,运动会在科罗列夫运动场正式开幕。当日天气晴朗,阳光灿烂,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和以顾拜旦为首的国际奥委会官员莅临大会。大会首次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瑞典姑娘们进行了精彩的歌舞表演,并从此形成传统。应邀参赛的有28个国家,运动员共2547人,其中女子57人。首次参赛的国家有埃及、卢森堡、葡萄牙、叙利亚和日本。
第6届奥运会主场馆
一战爆发奥运会取消。
第7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7届奥运会主场馆——贝绍特田园运动场。
“贝绍特田园运动场”(Beerschot) 建于 1914年,由获得1912年奥运会锐剑 (重剑) 团体冠军队中的成员之一的安特卫普建筑师博蒂涅(Montigney) 和他的同事索曼(Somers) 于1919年设计重建,专门用做本届奥运会主体育场。这座能容纳3万观众的体育场,在奥运史上第一次采用了周长为400米的跑道。此后,除1924年奥运会曾使用过一次500米的跑道外,自1928年起至今一直使用400米的跑道。跑道上铺设的是煤渣,质量欠佳,比赛期间接连下雨,导致场地积水,因此多数项目的成绩不佳 。
开幕式由于刚刚经历了世界大战,因此本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不同寻常。在8月14日运动会开幕的当天上午,由比利时大主教在安特卫普市中心的教堂举行弥撒,以悼念大战中丧生的奥运名将。下午才在安特卫普运动场内举行了正式的开幕仪式。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陛下宣布开幕后,大会第一次升起了由顾拜旦1913年设计的奥林匹克会旗;随后,一群象征和平的各自腾空而起,在场地上空盘旋飞翔,这也是奥运史上第一批和平鸽。此外,为了悼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协约国将士,在运动场上第一次点燃了象征胜利和光明的火焰,与后来的奥林匹克圣火不同的是,火种不是取自奥林匹亚,也未进行火炬传递.开幕式上,还首次举行了运动员宣誓仪式。这个仪式是顾拜旦1913年提出,国际奥委会赞同并拟于1916年第6届奥运会开始实施的。起因是前两届奥运会上都出现了某些运动员为获取金牌而弄虚作假的现象,这促使顾拜旦选择采用了古代奥运会的选手宣誓仪式。首次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比利时水球和击剑运动员维克托·布安。宣誓后,由1200名比利时歌唱演员进行了精彩的文艺表演。
第8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8届奥运会主场馆——科龙布运动场。
巴黎成为第一个两次主办奥运会的城市之后,巴黎市民对奥运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为了开好这届奥运会,各种各样的设想和设计方案,从法国各地纷纷寄到了巴黎奥运会筹委会。其中法国前橄榄球队长、上届奥运会银牌获得者久查里克提出的,兴建一座能容纳10万观众的体育建筑群,和一个能安排两千人住宿的奥运会村的设想,得到了赞同。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但资金问题成为让筹委会最为头痛的问题。战争虽然已经过 去,市区已经重建起来,工厂也恢复了生产,人民生活走上正轨,战争的痕迹,也基本平复,但法国政府为此耗费了巨额资金。加上1923年冬天塞纳河决堤,洪水袭击了巴黎,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法国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法国上层人士甚至提出,放弃主办权,让洛杉矶接替。但是筹委会顶住了压力,克服重重困难,筹集了400万法郎,修建了能容纳6万多人的“科龙布”运动场。
第9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9届奥运会主场馆——阿姆斯特丹奥林匹克体育场。
奥林匹克体育场是本届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可容纳4万名观众,由37岁的建筑师杨·维尔斯 (Jan Wils) 设计。因造型美观又很实用,维尔斯以出众的设计获得本届奥运会艺术比赛建筑奖金牌。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就是在该运动场内举行的. 体育场中间是足球场,外侧是周长400米的田径跑道。与伦敦白城体育场相似的是:看台和跑道之间设有宽8米、长500米的自由赛道。直道看台有顶棚,体育场门口有一个纪念碑似的装饰物。看台下面修建了一系列辅助设施,其中包括办公、裁判、新闻摄影、贵宾、更衣、电话电报等用房。
第10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0届奥运会主场馆——洛杉矶纪念运动场。
洛杉矶奥运会于1932年7月30日下午2时30分正式开幕。美国副总统理查·卡曾斯代表因忙于政务而无暇顾及的总统胡佛到会祝贺。奥会主席巴耶.拉图尔率领部分国际奥会官员出席。整个洛杉矶纪念运动场的看台上座无虚席,开幕式仿照古希腊的宗教仪式,鸣放了十响礼炮,点燃了“奥火”,两千只和平鸽飞向天空,洛杉矶奥运会开幕了。参赛国家共37个,首次参加的有中国和哥伦比亚。因费用问题运动员只有上届奥运会的三分之一,共有1048人,其中女子127人。美国运动员人数最多,共337人,中国代表团共6人分别为刘长春、沈嗣良、宋君复、刘雪松、申国权、托平,但运动员仅刘长春一人。刘原拟参加3个短跑项目,因旅途劳顿,放弃了400米跑,100、200米预赛中,分列第五六名,遭淘汰。
第11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1届奥运会主场馆——柏林奥运体育场。
纳粹分子印了成吨宣传德国“繁荣与昌盛”的材料,耗费了巨额资金,用花岗石、大理石等兴建了一座能容10万人的大型运动场,一个有两万个看台的游泳池,以及体操馆、篮球场等,还修建了一个比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
在8月1日的开幕仪式上宣布本届奥运会开幕的是纳粹元兇希特勒,点燃奥运圣火的是德国的田径运动员弗里茨·希尔根,而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另一位东道主运动员鲁道夫·伊斯迈尔。
第12届奥运会主场馆
因为二战奥运会取消。
第13届奥运会主场馆
因为二战奥运会取消。
第14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4届奥运会主场馆——伦敦温布利体育场。
由于处于二战后的恢复期,百废待兴,所以本届奥运会没有新建体育场馆,而是充分利用了40年前奥运会时的体育设施。但由于原"白城"体育场跑道长 536.45米,不符合比赛要求,因此温布利体育场被作为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温布利体育场的设计者是建筑师欧文·威廉斯 (Owen Willams,1890~1969)。威廉斯是英国首屈一指的建筑师,还是英国应用混凝土和钢筋骨架建筑法的主要代表,曾在1932至 1934年设计过着名的英帝国游泳池。早在 1922年威廉斯就因为将那些最初用于飞机、铁路建设的新材料引入建筑建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在英国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既不是现代主义风格绝对的宣扬者,也不是传统主义的维护者。
温布利体育场建于 1924年,是非常传统的体育建筑,展现了设计者的作品特点,外墙由强化混凝土覆盖,是结构主义建筑风格的先驱。这种古老的强化混凝土表面,给人感觉好象是用普通建筑材料建造的,或者好象是涂上了灰泥石膏。
第15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5届奥运会主场馆——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
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是一座可容纳7万多名观众的圆形建筑物,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外形朴素雅致,是芬兰最大的现代化运动场。这座美观大方的运动场是着名建筑师Y林德葛兰 (1900 - 1952) 和T延蒂 (1900 - 1975) 设计的,跑道长度为400米。1934年,这座体育建筑动工,1938年建成,按照原定计划本来是供第12届奥运会用的,但因为苏芬战争的爆发,第12届奥运会被取消,这座建筑也就没有派上用场。这次赫尔辛基再次赢得奥运会承办权,这座体育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芬兰人对该体育场进行了重新的修建,把它作为 第15届奥运会的主会场。
第16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6届奥运会主场馆——墨尔本奥林匹克体育场。
墨尔本没有现代化的大型运动场,为迎接本届奥运会,墨尔本市决定耗资25万英镑扩建一座原来供板球和澳式橄榄球使用的球场为主会场,另耗资125万英镑修建包括游泳馆、田径场、自行车赛场和曲棍球场的奥林匹克公园,耗资2万英镑修建奥运村。而其他项目比赛则在现有的场馆中举行.开幕式于11月22日下午在拥有10.4万观众席的主运动场举行。由爱丁堡公爵宣布本 届奥运会揭幕,田径选手RonClarke点燃圣火,来自奥林匹亚的火种,首次利用飞机传递,行程共约2万多公里。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的是澳大利亚着名田径运动员R.克拉克。他曾17次创多项长跑的世界纪录,但在奥运会中仅获1964年(第18届)10000米赛1枚铜牌,被称为克拉克现象。
第17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7届奥运会主场馆——罗马奥林匹克运动场。
罗马奥林匹克运动场
罗马奥运会体育建筑的一个突出风格就是能将古罗马的运动场与现代的体育建筑融为一体,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可以这样了,古今建筑融合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位于罗马北郊的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由建筑设计大师E.德尔 - 德比奥、C.罗卡特利和A·维特洛齐设计的。这个大体育场可容纳10万观众,非常现代化,充分考虑到了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与便利,功能设计齐全且充满人性化,建筑风格也十分新颖。
第18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8届奥运会主场馆——东京奥林匹克主体育场。
明治公园是奥林匹克中心之一,公园内有奥林匹克运动场、驹泽综合体育场、曲棍球场、多用途的代代木体育馆和游泳馆。此外,还有供水上项目、射击、马术、柔道、击剑和其它一些比赛项目用的场馆。市中心公园是奥运会的主要体育中心,这里交通十分畅通。公园内有奥林匹克体育场、室内体育竞技场、游泳池、垒球场、橄榄球场、足球场等。其中建于1940年的主体育场 经过扩建后,已成为日本最大的体育场,看台可容纳10万名观众。体育场中间是足球场,足球场外是田径跑道。该体育场看台采用非对称形,东看台高出一层,为向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方便,还架设了许多信道和天桥,使他们能很方便地前往比赛场地或附近的其它场馆。看台采用整块钢筋水泥的悬臂式结构,西看台装有金属架顶棚,看台下是辅助用房、训练馆和一个25米的游泳池,上下看台之间还修了一条环形信道。场中田径跑道铺设的是含有陶瓷碎渣的混合物,使该跑道在雨天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性能。
第19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9届奥运会主场馆——墨西哥大学城综合体育场。
墨西哥大学城综合体育场是本届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是奥运会主要比赛和活动中心。座落于离市中心15公里处,分4个区:教学区、休息和公共建筑区、生活区和奥林匹克体育场。水球比赛在大学城游泳池进行。
第20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0届奥运会主场馆——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
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都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其中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是最为醒目的标志性建筑,由45岁的斯图加特建筑师拜尼施受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德国馆一个小小的帐篷式结构的启发而创造的。其新颖之处就在于它有着半透明帐篷形的棚顶,覆盖面积达85,000平方米,可以使数万名观众避免日晒雨淋。整个棚顶呈圆锥形,由网索钢缆组成,每一网格为75×75厘米,网索屋顶镶嵌浅灰棕色丙烯塑料玻璃,用氟丁橡胶卡将玻璃卡在铝框中,使覆盖部分内光线充足且柔和。独具匠心的拜尼施以蜿蜒的奥林匹克湖为背景,该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包容在连绵的帐篷式悬空顶篷之下,以横空出世的气势将体育场馆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为激烈的比赛带来了大自然的温馨。
第21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1届奥运会主场馆——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
加拿大人在梅宗纳夫公园修建了规模巨大的梅宗纳夫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它占地面积750亩,包括奥林匹克体育场、室内游泳池、跳水池和自行车赛场等。奥林匹克体育场 (Stade Olympique) 是由塔利伯特(Rpger Taillibert) 和达欧斯特设计的,能容纳71,920名观众,有着质量非常好的标准400米塑料跑道。整个体育场呈椭圆形,四周用34根钢筋水泥柱支撑,所有预制构件安装在柱子上,固定在柱子上的悬臂长达100米,离地面最高处为54米,看台顶棚由悬臂支撑 (所有固定看台均有顶棚)。体育场设有213米高的鹰咀式高塔,塔顶悬挂 覆盖整个体育场的顶棚,电钮一开,整个由钢索悬挂的顶棚便可使体育场变成前所未有的室内运动场。场内有两块巨大的长20米、宽10米的记分牌,各装有1万9千多个灯泡,从场内任何一侧,都可清晰地看到牌上所显示的比赛成绩。奥林匹克体育场看台下面共有6层,安排有各种用途的厅室,还有一个体育博物馆。场馆设施表面,都装饰了茶色玻璃,熠熠生辉,显得富丽堂皇。
第22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2届奥运会主场馆——莫斯科奥林匹克体育场。
1975年3月,第22届奥运会组委会成立,莫斯科人开始着手进行奥运会准备工作。尽管莫斯科具有举办大型综合比赛的经验,也有为数众多足以承办奥运会的体育设施,但是为了百年不遇的奥运会,他们还是不惜血本地大兴土木。着名建筑师弗拉索夫、波利卡波夫和雷斯尼科夫承担了能容纳10万观众的主场地--中央列宁体育场的设计工作。此外,还新建和改建了一系列辅助场地和设施。
第23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3届奥运会主场馆——洛杉矶纪念体育场。
承办开幕式、闭幕式的会场及田径比赛的主场是洛杉矶纪念体育场。该体育场也是1932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1982年,大西洋列奇费尔特色司出资500万美元重新进行了修整,将座位换成座椅,增添了175个考究的包厢,供国家元首使用,并铺设了德国生产的塑料跑道。修缮后该体育场可容纳9,2604名观众,是世界最大的体育场之一。场地中央是一片绿色的草皮地,两端是淡雅的米黄色地面。场内有90个进出口和74个旋转式门。巨大的奥林匹克火焰塔装在体育场东面柱廊上面,距地面45.72米。它的上方安装有价值16万美元,高9.1米,宽 14.6米的彩色电子记分牌。
第24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4届奥运会主场馆——汉城奥林匹克运动场。
汉城奥林匹克运动场
汉城奥运会的各项比赛,主要安排在汉城体育中心和奥林匹克公园两地进行。汉城体育中心位于蚕室地区,距汉城市13公里左右,占地面积为54.5万平方米。该中心以奥林匹克体育场为核心,包括蚕室体育馆、蚕室游泳馆、蚕室学生体育馆、田径练习场和蚕室棒球场等一组体育设施。
第25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5届奥运会主场馆——巴塞罗那蒙锥克体育场。
当1986年巴塞罗那获得第25届奥运会主办权后,为保证奥运会的体育场馆数量,组委会专门制定了《蒙特尤克体育设施发展计划》,奥林匹克设施将在蒙特尤克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分成4个各具特色又有机联系的部分,即蒙特尤克、迪埃戈纳尔、巴尔德黑勃龙和海洋公园,占地面积有200公顷。这4个区由新建的海滨线路、环形路和地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个区之间的交通只需 20分钟。组委会共投资3.5亿美元,改造和兴建了37个比赛场馆。本届奥运会除划船比赛安排在离巴塞隆纳120公里的班约勒斯湖上进行外,其余各项比赛主要分布 在巴塞隆纳市周围的蒙特尤克、迪埃戈纳尔、巴尔德黑勃龙和海洋公园等处。
第26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6届奥运会主场馆——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
亚特兰大市在奥运之前就拥有不少配备先进设施的体育场馆,但为了更好地举办奥运会,组委会在对现有场馆进行改建的同时,激活了庞大的奥运工程,增建了部分新设施。
整个奥运建设工程的宗旨是"方便"和"快捷",将方便比赛放在了第一位。
第27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7届奥运会主场馆——悉尼奥林匹克体育场。
悉尼奥林匹克体育场
可容纳观众: 110,000名
地址: 悉尼市霍布什湾奥林匹克公园
距奥体育场: 距市区: 14公里
比赛项目: 开幕式 闭幕式 田径 足球
第28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8届奥运会主场馆——雅典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场。
基本情况
比赛项目 田径、足球
比赛日期 开幕式:8.13
闭幕式:8.29 田径:8.20-29足球:8.28
参赛人数 田径:2000 观众座位: 55,000
场馆面积: 127,625平方米
距奥运村: 14.5公里?
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中心,位于雅典北郊马罗西,是雅典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场的一部分。体育场可容纳55000名观众,将进行开闭幕式、田径和足球比赛。
设计者
西班牙建筑师圣迭戈-卡拉特拉瓦受雅典文化部创意的启发,在综合体育场的升级改造工程中增加了很多创新理念,包括奥林匹克主体育场屋顶结构的设计。主体育场工程由希腊文化部负责实施,工程在2004年7月完工。
第29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9届奥运会主场馆——北京奥林匹克体育场。
场馆名称:国家体育场
建设地点:奥林匹克公园
建筑面积(万M²):25.8
座席数:91000
赛时功能:田径、足球
赛后功能:将用于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
开工时间:2003.12
国家体育场为第29届奥运会的主会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ARUP工程顾问公司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联合体共同设计。国家体育场造型呈双曲面马鞍形,东西向结构高度为68米,南北向结构高度为41米,钢结构最大跨度长轴333米,短轴297米,由24榀门式桁架围绕体育场内部碗状看台旋转而成,结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构架,组成体育场整个的“鸟巢”造型。空间结构新颖,建筑和结构浑然一体,独特、美观,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
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体育场将承担开幕式、闭幕式、田径比赛、 等赛事活动,可容纳观众 9.1万人。其中包括1.1万临时座席。奥运会后,可承担特殊重大体育比赛、各类常规赛事以及非竞赛项目,并将成为北京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文化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成为全国具有标志性的体育娱乐建筑。
第30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30届奥运会主场馆——伦敦奥林匹克体育馆。
伦敦时间29日,第30届奥运会主体育场——被称为“伦敦碗”的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宣告竣工。当日,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和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弗雷德里克斯为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铺上最后一块草皮,国际奥委会官员、英国体育界名人及伦敦的少年儿童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D. 特殊奥运会的简介
一、残疾人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
(一)残疾人奥运会的起源
4年一届的残疾人奥运会,自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开始举办以来,到2004年雅典残奥会已经是第12届了。残奥会的起源,得追溯到二战后的欧洲。为了让在战争中因脊髓受损导致下肢瘫痪的士兵能够尽快康复,1948年伦敦第14届夏季奥运会期间,英国的神经外科医生路德维格•格特曼爵士和一些热衷残疾人事业的知名人士为一批轮椅运动员组织了自己的运动会,称为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4年后,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联合会在英国成立,并于当年举办了首届国际残疾人运动会,这也就是“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身。此后,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1960年,在罗马第17届奥运会结束两周后,来自世界23个国家的40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在罗马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而这届运动会后来也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第一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960年开始,残奥会每4年举办一次,1988年汉城第八届残奥会以后,形成了每届残奥会和夏季奥运会在同一城市举行的惯例。44年过去了,从最初的只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运动员报名,到第12届雅典残奥会136个国家和地区的3806名选手参赛,残奥会的规模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这不仅标志着时代的发展,也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二)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
1、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
奥运会模式的残疾人运动会于1960年首次出现在罗马,参加者仅仅是身体残疾者,特别是脊椎伤残者。197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第5届残疾人运动会时,盲人和截肢者也加入进来。人们感到有必要成立一个残疾人的国际体育组织,经过讨论,1982年3月11日成立了“国际残疾人体育协调委员会”(ICC)。该组织最初由脑瘫国际运动与娱乐协会(CP-ISRA)、国际盲人体育协会(IBSA)、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轮椅运动联合会(ISMGF,后改为ISMWSF)和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ISOD)组成,1986年又增加了国际聋人体育委员会(CISS)和国际弱智人体育协会(INAS-FMH)。这是一个松散的协议性组织,由加入的6个组织的负责人轮流担任主席,6个月为一轮换周期。国际残疾人体育协调委员会得到总部设在荷兰的国际残疾人体育基金会(IFSD)的大力支持。鉴于残疾人体育需要更强有力的国际组织,在国际残疾人体育基金会的积极支持下,1989年国际残疾人体育协调委员会的上述6个组织创建了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是残疾人体育运动员的国际性代表组织,负责组织并指导、协调残奥会和其他高水平残疾人体育比赛,主要是重要的世界和地区锦标赛。IPC是非盈利性国际组织,现有161个会员协会。
2、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地位及作用
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任务是组成一个在国际上代表残疾人运动员的组织,授予残疾人奥运会的举办权,并对该运动会进行监督和协助,协助并监督将残疾人奥运会理事会所承认的项目正式列入其中的世界和地区比赛,协调残疾人运动员的国际和地区比赛日程,尊重各类残疾人群体的运动技术需要,将残疾人体育融入国际体育运动,同时保持其特点;与国际奥委会和其他国际体育组织交往,支持并鼓励有助于实现其目标的各种教育与康复计划和促进活动,反对残疾人体育中任何出于政治、宗教、经济、能力、性别或社会原因的歧视,扩大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和提高成绩的机会等。
3、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组织机构
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代表大会,苛侥曛辽僬倏�淮危�桓龌嵩毙�峥膳?名代表与会,其表决票数取决于该协会残疾人组别的多少,最多为6票。6个创始组织各有6票表决权。执委会由官员(主席、两名副主席、秘书长、司库、医务官、技术官员、3名委员)、6名地区代表、1名运动员代表、6个创始组织各1名代表组成。
该组织设有运动技术部、运动科学与医学部、财务与营销委员会、运动员委员会、发展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和地区委员会。现任主席是菲利普•克雷文。
4、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创始组织
残奥会运动发展较晚,可追溯到1948年Ludwing Guttmann先生为在二战中脊髓损伤的退役士兵组织运动会。后来,其他残疾类别的残疾人士也建立起各残疾类别的国际性体育组织,举办相应的国际性体育比赛。现有的6个残疾人国际体育组织都是IPC的会员组织。这6个组织是:国际脑瘫人体育和休闲运动协会(CP-ISRA);国际盲人体育联盟(IBSA);国际智力残疾人体育联盟(INAS-FID);国际轮椅体育运动联合会(ISMWSF);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ISOD);国际聋人体育联合会(CISS)。
5、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会标
IPC会标由三个蝌蚪状图案组成,分别为绿色、红色和蓝色。三个蝌蚪形表示人类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心智、身体和精神,因此“心智、身体和精神”被作为IPC的箴言,并和三个蝌蚪形图案共同组成IPC的会标。
在1988年汉城残奥会是上首次使用蝌蚪形图案。五个蝌蚪形图案类似奥林匹克五环相互连接构成整体图案。1989年,IPC成立时,五个蝌蚪形图案被用为IPC和会标。1991年根据国际奥委会的建议和有利于市场发展的目的,将蝌蚪形图案由5个减少为3个。会员国已开始将蝌蚪形图案融入各自协会的会标之中。
(三)历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概况
1、历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概况
夏季残奥会迄今已举办过12届,全世界曾有28000名残疾运动员角逐残奥赛场。残奥会比赛项目在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几乎每届都有变化,有些仅仅是昙花一现,有些则经久不衰,保留至今。随着残奥会体现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友谊、勇气以及诚实竞争的理念深入人心,参赛国家、地区的数量和参赛运动员人数呈逐届递增趋势,残奥会影响力日趋增大。
举办时间 地点 参赛者残疾范围 国家和地区 运动员人数 是否用奥运场馆 特别说明
1960 意大利罗马 脊髓损伤 23 400 是 首次场馆举办
1964 日本东京 脊髓损伤 22 390 是 增加轮椅竞赛
1968 以色列特拉维夫 脊髓损伤 29 750 否
1972 原联邦德国海德堡 脊髓损伤 44 1000 否 首加四肢瘫痪者
1976 加拿大多伦多 脊髓损伤,视力残疾,截肢 42 1600 否 首次使专门竟速轮椅
1980 荷兰阿纳姆 脊髓损伤,截肢,视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42 2500 否
1984 英国斯托克曼德维尔美国纽约 脊髓损伤,截肢,视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42 4080 否 设轮椅马拉松
1988 韩国汉城 同上 61 3053 是 奥委会承诺协助残奥会
1992 西班牙巴塞罗那 脊髓损伤,视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82 3020 是 比赛组织极佳
1996 美国亚特兰大 脊髓损伤,截肢,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103 3195
是 首次吸引全世界的赞助商
2000 澳大利亚悉尼 脊髓损伤,截肢,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123 3843 是
2004 希腊雅典 脊髓损伤,截肢,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143 3969 是
2、历届冬季残奥会概况冬季残奥会自1976年举行以来已经举办了8届,参赛运动员总人数接近4000人。比赛项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轮椅体育舞蹈等4个大项,每个大项中又包括若干小项。我国2002年首次参加冬季残奥会,当时共派出4名运动员参加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取得一个第六名的成绩。下一届冬奥会将于2006年在意大利的都灵举行。
举办时间 地点 参赛者残疾范围 国家和地区 运动员人数 是否用奥运场馆 特别说明
1976 瑞典恩舍尔兹维克 盲人、 截肢者 14 250 否 雪橇竟速
1980 挪威耶卢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18 350 否 雪橇滑降竞速
1984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22 350 否 三板滑雪大回转
1988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22 397 否 设坐式滑雪赛项
1992 法国蒂涅-阿尔贝维尔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24 457 是 智障参加高山越野滑雪
1994 挪威利勒哈默尔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31 1000 是 设雪橇球项目
1998 日本长野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32 571 是
2002 美国盐湖城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36 450 是
(四)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
目前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比较多,由于伤残人种类的不同,各个组织分别担负着一类或几类伤残人的体育工作。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主要包括:
1、国际伤残人体育组织(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12AT10N FOR THE DISABLED)简称ISOD,总部设在瑞典,主席为西班牙人卡柏扎斯。该组织的宗旨和任务是:促进世界伤残人运动的发展,加强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和相互间的了解,培养奥林匹克精神。该组织曾多次举办伤残人运动讲习班,并宣传开展伤残人体育运动,组织各国伤残人运动员、教练员及体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等。自ISOD成立以来,已多次举办世界伤残人运动会。该组织现有50个会员国,我国伤残人体育协会是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的正式会员。
2、国际聋人体育联合会( INTERNATIONAL SPORTS COMMITTEE FOR THE DEAF)简称CISS,成立于1924年,总部设在巴黎。主席是美国加勒德特学院的朱丹。其宗旨是:“通过体育达到平等”,并积极组织聋人体育竞赛。每四年举办一次世界聋人运动会,到目前为止已举行了20届世界聋人运动会,该联合会共有45个会员国,我国聋人体育协会是国际聋人体育联合会的正式成员。
3、国际特殊奥运会组织(SPECIAL OLYMPICS INTERNATIONAL)简称SOI,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创立于1968年。它是一个国际性的弱智人体育运动的民间团体。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和推动世界各国开展智残人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国际性特殊奥运会。该组织先后举办了7届夏季国际特殊奥运会和3届冬季国际特殊奥运会比赛。国际特奥会的创始人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妹妹尤妮斯•史维法及其丈夫,他们分别担任会长和主席。该组织负责举办国际特殊奥运会和指导各国特殊奥运会活动的开展。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财团的捐赠和资助。目前,参加国际特奥会组织及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已有60多个。我国智残人体育协会是国际特奥会的正式会员。
4、国际轮椅联合会又称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联盟(INTERNATIONAL SPORTS MANDEVILLE GAMES FEPERATION)简称ISMGF,成立于1948年,是由英国的古度曼爵士创立的。总部设在英国,主席为英国的格兰特。其宗旨是:友谊、团结和体育精神。国际轮椅联合会每年都举行斯托克•曼德维尔世界轮椅运动会。并定期组织泛美洲、泛欧洲以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我国伤残人体育协会是国际轮椅协会的正式会员。
5、国际盲人体育协会(INTERNATIONAL BLIND SPORTS ASSOCIATION)简称IBSA,成立于1983年,总部设在挪威,主席是原民主德国的皮拉士。国际盲人体育协会是为视力障碍者所成立的体育组织,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发展盲人的体育活动。该组织现有60多个会员国,我国伤残人体育协会是国际盲人体育协会的正式会员国。
6、脑瘫国际运动与娱乐协会(CEREBRAL PALSY—INTERNATIONAL SPORTS AND RECREATION ASSOCIATION)简称CP-ISRA,总部设在荷兰,主席是克拉维吉克。国际瘫痪人体育协会是为大脑麻痹所引起的运动障碍者所成立的协会,目的是使大脑麻痹者在娱乐和体育活动中得到康复。我国残疾人体育协会是国际瘫痪人体育协会的正式会员国。
7、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联合会(THE FAR—EAST AND SOUTH PACIFICGAMES FEDERATION FOR THE DISABLED)简称FESPIC,成立于1975年,总部设在日本。主席是香港的方心让博士。这个组织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比赛和其他活动,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增进相互了解,交流情况及与其他有关机构进行联系。这个组织主要举办的比赛是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自1975年起已举办过8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该组织现有40个成员国,我国伤残人体育协会是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联合会的正式会员。
E. 还有世界现代化的奥运场馆什么和什么
第1届奥运会主场馆——大理石体育场。
1896年4月6日下午3点,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庄严宣布: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这是历届奥运会举行月份最早的一次。东道主之所以将开幕式选在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希腊反抗土耳其统治起义75周年。乔治一世国王致辞后,伴随着优美庄严的古典管弦乐曲,全场唱起了《撒马拉斯颂歌》这首如宗教赞美诗般的管弦乐曲,热情讴歌了奥林匹克运动,并在后来被选定为奥运会会歌。雅典的大理石体育场是首届奥运会的主要运动场,它是在雅典古运动场的废墟上重建而成的。应邀参加首届奥运会的有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奥地利、英国、德国、丹麦、匈牙利、美国、法国、智利、瑞典、瑞士,加上东道主,共有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据记载,国际奥委会曾向我清政府发了邀请,但当时的清王朝不知奥运会为何物,未予理睬。其他亚、非国家亦未能接受邀请前往参赛。
第2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届奥运会主场馆——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
巴黎市郊布洛尼的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作为主体育场。1900年5月到10月巴黎奥运会在世界博览会期间进行。由于法国主办人员热衷于博览会,致使这届奥运会不仅时间长而且场地分散、设备极差,组委会借用了位于巴黎市郊布洛尼的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作为主体育场,观众席只有500个座位。本届奥运会没有举行开幕式。
第3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3届奥运会主场馆——乔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分校运动场。
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分校,运动场有两万个座席,同时可容纳观众4万人,为观赏比赛提供了方便,但看台无顶棚,观众被迫在夏日炎炎的日子里饱尝暴晒之苦。
第4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4届奥运会主场馆——白城体育场。
1908年的第四届奥运会,原本是由罗马取得主办权。罗马是与意大利另一城市公尺兰、德国的柏林及英国的伦敦竞争之下,经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后获得主办权。但是就在1906年希腊举办非正式奥运会期间,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爆发,对意大利造成极大的经济伤害。意大利向国际奥委会表示,因财政困难,无力兴建比赛场馆,宣布放弃主办第四届奥运会。在剩下2年时间的情况下,国际奥委会只有求助伦敦,经过评估之后,伦敦答应让奥运会如期在1908年举行,并随即成立筹备委员会,兴建白城体育场。这座体育场在10个月之内兴建完成 ,不花政府一毛钱,主要是来自英法联合举办的博览会经费,位置就在博览会会址旁边。体育场除了煤碴跑道之外,另外在内围也包含体操场,还有一座长100公尺宽15公尺的游泳池,及田径跑道外围一座周长666.66公尺的自行车跑道,集合四种功能于一个7万人的综合体育场。这种体育场在历届奥运会中,是唯一的,也是非常特别的一座。
1908年4月27日,第四届奥运会顺利在伦敦白城体育场开幕,由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主持开幕仪式。那天气候不佳,英国国王、王后、希腊王储及许多皇族、达官显贵、国际奥委会官员和看台上约25000名观众在大雾弥漫、雨下不停的日子出席了开幕式。这届奥运会首次规定,开幕式上各代表团应服装统一,在本国国旗引导下列队入场,并规定,旗手通过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观礼台前时,就将旗帜下垂,以示致敬。
第5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5届奥运会主场馆——科罗列夫运动场。
国际奥委会决定,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作为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的会址。于是,瑞典兴建了科罗列夫运动场,尽管它只能容纳37000多名观众,比起圣路易、伦敦运动场的规模要小得多,但设施完备、先进。跑道全长380.33米,接近今日标准跑道长度,这也是奥运会开办以来,运动员第一次在较标准的跑道上竞赛,场内试验性地安装了电动计时器和终点摄影设备,时间精确到十分之一秒。
7月6日,运动会在科罗列夫运动场正式开幕。当日天气晴朗,阳光灿烂,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和以顾拜旦为首的国际奥委会官员莅临大会。大会首次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瑞典姑娘们进行了精彩的歌舞表演,并从此形成传统。应邀参赛的有28个国家,运动员共2547人,其中女子57人。首次参赛的国家有埃及、卢森堡、葡萄牙、叙利亚和日本。
第6届奥运会主场馆
一战爆发奥运会取消。
第7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7届奥运会主场馆——贝绍特田园运动场。
“贝绍特田园运动场”(Beerschot) 建于 1914年,由获得1912年奥运会锐剑 (重剑) 团体冠军队中的成员之一的安特卫普建筑师博蒂涅(Montigney) 和他的同事索曼(Somers) 于1919年设计重建,专门用做本届奥运会主体育场。这座能容纳3万观众的体育场,在奥运史上第一次采用了周长为400米的跑道。此后,除1924年奥运会曾使用过一次500米的跑道外,自1928年起至今一直使用400米的跑道。跑道上铺设的是煤渣,质量欠佳,比赛期间接连下雨,导致场地积水,因此多数项目的成绩不佳 。
开幕式由于刚刚经历了世界大战,因此本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不同寻常。在8月14日运动会开幕的当天上午,由比利时大主教在安特卫普市中心的教堂举行弥撒,以悼念大战中丧生的奥运名将。下午才在安特卫普运动场内举行了正式的开幕仪式。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陛下宣布开幕后,大会第一次升起了由顾拜旦1913年设计的奥林匹克会旗;随后,一群象征和平的各自腾空而起,在场地上空盘旋飞翔,这也是奥运史上第一批和平鸽。此外,为了悼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协约国将士,在运动场上第一次点燃了象征胜利和光明的火焰,与后来的奥林匹克圣火不同的是,火种不是取自奥林匹亚,也未进行火炬传递.开幕式上,还首次举行了运动员宣誓仪式。这个仪式是顾拜旦1913年提出,国际奥委会赞同并拟于1916年第6届奥运会开始实施的。起因是前两届奥运会上都出现了某些运动员为获取金牌而弄虚作假的现象,这促使顾拜旦选择采用了古代奥运会的选手宣誓仪式。首次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比利时水球和击剑运动员维克托·布安。宣誓后,由1200名比利时歌唱演员进行了精彩的文艺表演。
第8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8届奥运会主场馆——科龙布运动场。
巴黎成为第一个两次主办奥运会的城市之后,巴黎市民对奥运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为了开好这届奥运会,各种各样的设想和设计方案,从法国各地纷纷寄到了巴黎奥运会筹委会。其中法国前橄榄球队长、上届奥运会银牌获得者久查里克提出的,兴建一座能容纳10万观众的体育建筑群,和一个能安排两千人住宿的奥运会村的设想,得到了赞同。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但资金问题成为让筹委会最为头痛的问题。战争虽然已经过 去,市区已经重建起来,工厂也恢复了生产,人民生活走上正轨,战争的痕迹,也基本平复,但法国政府为此耗费了巨额资金。加上1923年冬天塞纳河决堤,洪水袭击了巴黎,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法国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法国上层人士甚至提出,放弃主办权,让洛杉矶接替。但是筹委会顶住了压力,克服重重困难,筹集了400万法郎,修建了能容纳6万多人的“科龙布”运动场。
第9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9届奥运会主场馆——阿姆斯特丹奥林匹克体育场。
奥林匹克体育场是本届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可容纳4万名观众,由37岁的建筑师杨·维尔斯 (Jan Wils) 设计。因造型美观又很实用,维尔斯以出众的设计获得本届奥运会艺术比赛建筑奖金牌。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就是在该运动场内举行的. 体育场中间是足球场,外侧是周长400米的田径跑道。与伦敦白城体育场相似的是:看台和跑道之间设有宽8米、长500米的自由赛道。直道看台有顶棚,体育场门口有一个纪念碑似的装饰物。看台下面修建了一系列辅助设施,其中包括办公、裁判、新闻摄影、贵宾、更衣、电话电报等用房。
第10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0届奥运会主场馆——洛杉矶纪念运动场。
洛杉矶奥运会于1932年7月30日下午2时30分正式开幕。美国副总统理查·卡曾斯代表因忙于政务而无暇顾及的总统胡佛到会祝贺。奥会主席巴耶.拉图尔率领部分国际奥会官员出席。整个洛杉矶纪念运动场的看台上座无虚席,开幕式仿照古希腊的宗教仪式,鸣放了十响礼炮,点燃了“奥火”,两千只和平鸽飞向天空,洛杉矶奥运会开幕了。参赛国家共37个,首次参加的有中国和哥伦比亚。因费用问题运动员只有上届奥运会的三分之一,共有1048人,其中女子127人。美国运动员人数最多,共337人,中国代表团共6人分别为刘长春、沈嗣良、宋君复、刘雪松、申国权、托平,但运动员仅刘长春一人。刘原拟参加3个短跑项目,因旅途劳顿,放弃了400米跑,100、200米预赛中,分列第五六名,遭淘汰。
第11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1届奥运会主场馆——柏林奥运体育场。
纳粹分子印了成吨宣传德国“繁荣与昌盛”的材料,耗费了巨额资金,用花岗石、大理石等兴建了一座能容10万人的大型运动场,一个有两万个看台的游泳池,以及体操馆、篮球场等,还修建了一个比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
在8月1日的开幕仪式上宣布本届奥运会开幕的是纳粹元兇希特勒,点燃奥运圣火的是德国的田径运动员弗里茨·希尔根,而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另一位东道主运动员鲁道夫·伊斯迈尔。
第12届奥运会主场馆
因为二战奥运会取消。
第13届奥运会主场馆
因为二战奥运会取消。
第14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4届奥运会主场馆——伦敦温布利体育场。
由于处于二战后的恢复期,百废待兴,所以本届奥运会没有新建体育场馆,而是充分利用了40年前奥运会时的体育设施。但由于原"白城"体育场跑道长 536.45米,不符合比赛要求,因此温布利体育场被作为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温布利体育场的设计者是建筑师欧文·威廉斯 (Owen Willams,1890~1969)。威廉斯是英国首屈一指的建筑师,还是英国应用混凝土和钢筋骨架建筑法的主要代表,曾在1932至 1934年设计过着名的英帝国游泳池。早在 1922年威廉斯就因为将那些最初用于飞机、铁路建设的新材料引入建筑建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在英国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既不是现代主义风格绝对的宣扬者,也不是传统主义的维护者。
温布利体育场建于 1924年,是非常传统的体育建筑,展现了设计者的作品特点,外墙由强化混凝土覆盖,是结构主义建筑风格的先驱。这种古老的强化混凝土表面,给人感觉好象是用普通建筑材料建造的,或者好象是涂上了灰泥石膏。
第15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5届奥运会主场馆——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
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是一座可容纳7万多名观众的圆形建筑物,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外形朴素雅致,是芬兰最大的现代化运动场。这座美观大方的运动场是着名建筑师Y林德葛兰 (1900 - 1952) 和T延蒂 (1900 - 1975) 设计的,跑道长度为400米。1934年,这座体育建筑动工,1938年建成,按照原定计划本来是供第12届奥运会用的,但因为苏芬战争的爆发,第12届奥运会被取消,这座建筑也就没有派上用场。这次赫尔辛基再次赢得奥运会承办权,这座体育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芬兰人对该体育场进行了重新的修建,把它作为 第15届奥运会的主会场。
第16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6届奥运会主场馆——墨尔本奥林匹克体育场。
墨尔本没有现代化的大型运动场,为迎接本届奥运会,墨尔本市决定耗资25万英镑扩建一座原来供板球和澳式橄榄球使用的球场为主会场,另耗资125万英镑修建包括游泳馆、田径场、自行车赛场和曲棍球场的奥林匹克公园,耗资2万英镑修建奥运村。而其他项目比赛则在现有的场馆中举行.开幕式于11月22日下午在拥有10.4万观众席的主运动场举行。由爱丁堡公爵宣布本 届奥运会揭幕,田径选手RonClarke点燃圣火,来自奥林匹亚的火种,首次利用飞机传递,行程共约2万多公里。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的是澳大利亚着名田径运动员R.克拉克。他曾17次创多项长跑的世界纪录,但在奥运会中仅获1964年(第18届)10000米赛1枚铜牌,被称为克拉克现象。
第17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7届奥运会主场馆——罗马奥林匹克运动场。
罗马奥林匹克运动场
罗马奥运会体育建筑的一个突出风格就是能将古罗马的运动场与现代的体育建筑融为一体,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可以这样了,古今建筑融合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位于罗马北郊的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由建筑设计大师E.德尔 - 德比奥、C.罗卡特利和A·维特洛齐设计的。这个大体育场可容纳10万观众,非常现代化,充分考虑到了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与便利,功能设计齐全且充满人性化,建筑风格也十分新颖。
第18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8届奥运会主场馆——东京奥林匹克主体育场。
明治公园是奥林匹克中心之一,公园内有奥林匹克运动场、驹泽综合体育场、曲棍球场、多用途的代代木体育馆和游泳馆。此外,还有供水上项目、射击、马术、柔道、击剑和其它一些比赛项目用的场馆。市中心公园是奥运会的主要体育中心,这里交通十分畅通。公园内有奥林匹克体育场、室内体育竞技场、游泳池、垒球场、橄榄球场、足球场等。其中建于1940年的主体育场 经过扩建后,已成为日本最大的体育场,看台可容纳10万名观众。体育场中间是足球场,足球场外是田径跑道。该体育场看台采用非对称形,东看台高出一层,为向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方便,还架设了许多信道和天桥,使他们能很方便地前往比赛场地或附近的其它场馆。看台采用整块钢筋水泥的悬臂式结构,西看台装有金属架顶棚,看台下是辅助用房、训练馆和一个25米的游泳池,上下看台之间还修了一条环形信道。场中田径跑道铺设的是含有陶瓷碎渣的混合物,使该跑道在雨天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性能。
第19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9届奥运会主场馆——墨西哥大学城综合体育场。
墨西哥大学城综合体育场是本届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是奥运会主要比赛和活动中心。座落于离市中心15公里处,分4个区:教学区、休息和公共建筑区、生活区和奥林匹克体育场。水球比赛在大学城游泳池进行。
第20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0届奥运会主场馆——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
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都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其中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是最为醒目的标志性建筑,由45岁的斯图加特建筑师拜尼施受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德国馆一个小小的帐篷式结构的启发而创造的。其新颖之处就在于它有着半透明帐篷形的棚顶,覆盖面积达85,000平方米,可以使数万名观众避免日晒雨淋。整个棚顶呈圆锥形,由网索钢缆组成,每一网格为75×75厘米,网索屋顶镶嵌浅灰棕色丙烯塑料玻璃,用氟丁橡胶卡将玻璃卡在铝框中,使覆盖部分内光线充足且柔和。独具匠心的拜尼施以蜿蜒的奥林匹克湖为背景,该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包容在连绵的帐篷式悬空顶篷之下,以横空出世的气势将体育场馆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为激烈的比赛带来了大自然的温馨。
第21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1届奥运会主场馆——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
加拿大人在梅宗纳夫公园修建了规模巨大的梅宗纳夫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它占地面积750亩,包括奥林匹克体育场、室内游泳池、跳水池和自行车赛场等。奥林匹克体育场 (Stade Olympique) 是由塔利伯特(Rpger Taillibert) 和达欧斯特设计的,能容纳71,920名观众,有着质量非常好的标准400米塑料跑道。整个体育场呈椭圆形,四周用34根钢筋水泥柱支撑,所有预制构件安装在柱子上,固定在柱子上的悬臂长达100米,离地面最高处为54米,看台顶棚由悬臂支撑 (所有固定看台均有顶棚)。体育场设有213米高的鹰咀式高塔,塔顶悬挂 覆盖整个体育场的顶棚,电钮一开,整个由钢索悬挂的顶棚便可使体育场变成前所未有的室内运动场。场内有两块巨大的长20米、宽10米的记分牌,各装有1万9千多个灯泡,从场内任何一侧,都可清晰地看到牌上所显示的比赛成绩。奥林匹克体育场看台下面共有6层,安排有各种用途的厅室,还有一个体育博物馆。场馆设施表面,都装饰了茶色玻璃,熠熠生辉,显得富丽堂皇。
第22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2届奥运会主场馆——莫斯科奥林匹克体育场。
1975年3月,第22届奥运会组委会成立,莫斯科人开始着手进行奥运会准备工作。尽管莫斯科具有举办大型综合比赛的经验,也有为数众多足以承办奥运会的体育设施,但是为了百年不遇的奥运会,他们还是不惜血本地大兴土木。着名建筑师弗拉索夫、波利卡波夫和雷斯尼科夫承担了能容纳10万观众的主场地--中央列宁体育场的设计工作。此外,还新建和改建了一系列辅助场地和设施。
第23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3届奥运会主场馆——洛杉矶纪念体育场。
承办开幕式、闭幕式的会场及田径比赛的主场是洛杉矶纪念体育场。该体育场也是1932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1982年,大西洋列奇费尔特色司出资500万美元重新进行了修整,将座位换成座椅,增添了175个考究的包厢,供国家元首使用,并铺设了德国生产的塑料跑道。修缮后该体育场可容纳9,2604名观众,是世界最大的体育场之一。场地中央是一片绿色的草皮地,两端是淡雅的米黄色地面。场内有90个进出口和74个旋转式门。巨大的奥林匹克火焰塔装在体育场东面柱廊上面,距地面45.72米。它的上方安装有价值16万美元,高9.1米,宽 14.6米的彩色电子记分牌。
第24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4届奥运会主场馆——汉城奥林匹克运动场。
汉城奥林匹克运动场
汉城奥运会的各项比赛,主要安排在汉城体育中心和奥林匹克公园两地进行。汉城体育中心位于蚕室地区,距汉城市13公里左右,占地面积为54.5万平方米。该中心以奥林匹克体育场为核心,包括蚕室体育馆、蚕室游泳馆、蚕室学生体育馆、田径练习场和蚕室棒球场等一组体育设施。
第25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5届奥运会主场馆——巴塞罗那蒙锥克体育场。
当1986年巴塞罗那获得第25届奥运会主办权后,为保证奥运会的体育场馆数量,组委会专门制定了《蒙特尤克体育设施发展计划》,奥林匹克设施将在蒙特尤克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分成4个各具特色又有机联系的部分,即蒙特尤克、迪埃戈纳尔、巴尔德黑勃龙和海洋公园,占地面积有200公顷。这4个区由新建的海滨线路、环形路和地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个区之间的交通只需 20分钟。组委会共投资3.5亿美元,改造和兴建了37个比赛场馆。本届奥运会除划船比赛安排在离巴塞隆纳120公里的班约勒斯湖上进行外,其余各项比赛主要分布 在巴塞隆纳市周围的蒙特尤克、迪埃戈纳尔、巴尔德黑勃龙和海洋公园等处。
第26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6届奥运会主场馆——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
亚特兰大市在奥运之前就拥有不少配备先进设施的体育场馆,但为了更好地举办奥运会,组委会在对现有场馆进行改建的同时,激活了庞大的奥运工程,增建了部分新设施。
整个奥运建设工程的宗旨是"方便"和"快捷",将方便比赛放在了第一位。
第27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7届奥运会主场馆——悉尼奥林匹克体育场。
悉尼奥林匹克体育场
可容纳观众: 110,000名
地址: 悉尼市霍布什湾奥林匹克公园
距奥体育场: 距市区: 14公里
比赛项目: 开幕式 闭幕式 田径 足球
第28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8届奥运会主场馆——雅典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场。
基本情况
比赛项目 田径、足球
比赛日期 开幕式:8.13
闭幕式:8.29 田径:8.20-29足球:8.28
参赛人数 田径:2000 观众座位: 55,000
场馆面积: 127,625平方米
距奥运村: 14.5公里?
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中心,位于雅典北郊马罗西,是雅典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场的一部分。体育场可容纳55000名观众,将进行开闭幕式、田径和足球比赛。
设计者
西班牙建筑师圣迭戈-卡拉特拉瓦受雅典文化部创意的启发,在综合体育场的升级改造工程中增加了很多创新理念,包括奥林匹克主体育场屋顶结构的设计。主体育场工程由希腊文化部负责实施,工程在2004年7月完工。
第29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9届奥运会主场馆——北京奥林匹克体育场。
场馆名称:国家体育场
建设地点:奥林匹克公园
建筑面积(万M²):25.8
座席数:91000
赛时功能:田径、足球
赛后功能:将用于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
开工时间:2003.12
国家体育场为第29届奥运会的主会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ARUP工程顾问公司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联合体共同设计。国家体育场造型呈双曲面马鞍形,东西向结构高度为68米,南北向结构高度为41米,钢结构最大跨度长轴333米,短轴297米,由24榀门式桁架围绕体育场内部碗状看台旋转而成,结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构架,组成体育场整个的“鸟巢”造型。空间结构新颖,建筑和结构浑然一体,独特、美观,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
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体育场将承担开幕式、闭幕式、田径比赛、 等赛事活动,可容纳观众 9.1万人。其中包括1.1万临时座席。奥运会后,可承担特殊重大体育比赛、各类常规赛事以及非竞赛项目,并将成为北京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文化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成为全国具有标志性的体育娱乐建筑。
第30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30届奥运会主场馆——伦敦奥林匹克体育馆。
伦敦时间29日,第30届奥运会主体育场——被称为“伦敦碗”的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宣告竣工。当日,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和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弗雷德里克斯为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铺上最后一块草皮,国际奥委会官员、英国体育界名人及伦敦的少年儿童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F. 【200分·第54题】▅▅◣【残奥里de⑦⑦⑧⑧】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简介】
[编辑本段]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Paralympic Games)始办于1960年,是由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专为残疾人举行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于夏季奥运会后举办一届,迄今已举办过12届。冬季残奥会自1976年举行以来已经举办了9届,参赛运动员总人数接近4000人。比赛项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轮椅体育舞蹈等4个大项,每个大项中又包括若干小项。我国2002年首次参加冬季残奥会,当时共派出4名运动员参加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取得一个第六名的成绩。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
[编辑本段]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8年。当时,英国神经外科医生路德维格·格特曼爵士和一些热心于残疾人事业的知名人士,在194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组织了由轮椅运动员(多为脊椎伤残的二战老兵)参加的比赛,称为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
1952年,荷兰退役军人也加入了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于是成立了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Stoke Mandeville Games Federation, ISMGF),在英国的斯托克曼德维尔首次举办了国际残疾人运动会,当时只有两个国家的130名运动员参赛。以后该赛事固定下来,每年都举办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International Stoke Mandeville Games),至1959年,实际上已举行了8届国际残疾人运动会。
经过英国的路德维格·格特曼爵士和意大利的安东尼娅·马里奥教授为期两年的精心组织策划,1960年罗马奥运会结束两周后,来自世界23个国家的40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在罗马举行的第一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届运动会后来被正式承认为第九届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Paralympic Games)这一称谓,一直到1984年才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批准。
为了保证在比赛中尽可能公平、公正和安全竞争,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进行比赛时,按照一套预先制定好的分类和分级标准,要对参赛运动员的残疾情况和运动能力进行评估,根据具体参赛项目的要求,将残疾程度戓运动能力差不多的选手尽可能分在一起进行比赛。
残疾人基本分级:
视力残疾(IBSA):分为3个级别,B1、B2、B3级。
脑性麻痹(CP-ISRA):分为8个级别,1-4级(坐椅子参赛)、5-8级(不坐椅子参赛)。
脊髓损伤(ISMWSF-I鄄WAS):分为8个级别,1A、1B、1C(四肢瘫)、2、3、4、5、6级(截瘫)。
截肢和其他肢体残疾(ISOD-IWAS):截肢分为9个级别,A1-A9级。其他肢体残疾分为6个级别,L1-L6级。
从1964年起,国际奥委会决定由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国家承办残疾人奥运会,但举办地点可不在同一城市。直到1988年,国际奥委会作出新的规定,夏季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必须在同一城市举行。
1982年,世界残疾人体育组织国际协调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World Organizations of Sports for the Disabled)成立,国际奥委会承认其为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管理机构。在残疾人奥运会上设立的比赛项目,需得到它的批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残疾人体育需要更强有力的国际组织。1989年,在国际残疾人体育基金会的积极支持下,属于国际残疾人体育协调委员会(ICC)的6个组织共同创建了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国际残疾人奥委会的主要任务就是组成一个在国际上代表残疾人运动员的组织,授予残疾人奥运会的举办权,并对该运动会进行监督和协助,扩大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和提高成绩的机会,将残疾人体育融入国际体育运动。
2000年6月19日,国际奥委会与国际残疾人奥委会又达成新的协议:从2008年夏季残奥会和2010年冬季残奥会开始,残奥会不仅将在奥运会之后的相同城市举行,并应使用相同的运动场馆和设施。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至今已走过了40多年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从最初只有23个国家的400名运动员参赛,到2000年有来自122个国家和地区的3824名运动员参加了盛况空前的悉尼残奥会,这不仅标志着时代的发展,也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
[编辑本段]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淘汰,几乎每届都有所变化,有些仅仅是昙花一现,有些则经久不衰,保留至今。目前,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规定的正式比赛项目有七人制足球、五人制足球、轮椅橄榄球、轮椅篮球、硬地滚球、盲人门球、马术、帆船、坐式排球、轮椅网球、盲人柔道、轮椅击剑、自行车、乒乓球、力举、射箭、射击、游泳、田径、赛艇、雪橇竞速 、雪橇滑降竞速、三板滑雪大回转、高山滑雪、北欧滑雪、坐式滑雪、越野滑雪、雪橇球等。
【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编辑本段]
夏季残奥会迄今已举办过12届,全世界曾有28000名残疾运动员角逐残奥赛场。残奥会比赛项目在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几乎每届都有变化,有些仅仅是昙花一现,有些则经久不衰,保留至今。随着残奥会体现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友谊、勇气以及诚实竞争的理念深入人心,参赛国家、地区的数量和参赛运动员人数呈逐届递增趋势,残奥会影响力日趋增大。
举办时间 地点 参赛者残疾范围 国家和地区 运动员人数 是否用奥运场馆 特别说明
1960 意大利罗马 脊髓损伤 23 400 是 首次场馆举办
1964 日本东京 脊髓损伤 22 390 是 增加轮椅竞赛
1968 以色列特拉维夫 脊髓损伤 29 750 否
1972 原联邦德国海德堡 脊髓损伤 44 1000 否 首加四肢瘫痪者
1976 加拿大多伦多 脊髓损伤,视力残疾,截肢 42 1600 否 首次使专门竟速轮椅
1980 荷兰阿纳姆 脊髓损伤,截肢,视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42 2500 否
1984 英国斯托克曼德维尔美国纽约 脊髓损伤,截肢,视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42 4080 否 设轮椅马拉松
1988 韩国汉城 同上 61 3053 是 奥委会承诺协助残奥会
1992 西班牙巴塞罗那 脊髓损伤,视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82 3020 是 比赛组织极佳
1996 美国亚特兰大 脊髓损伤,截肢,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103 3195 是 首次吸引全世界的赞助商
2000 澳大利亚悉尼 脊髓损伤,截肢,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123 3843 是
2004 希腊雅典 脊髓损伤,截肢,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脑瘫及其他残疾 143 3969 是
【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编辑本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有许多受伤的士兵和普通人试图重新参加滑雪活动,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逐渐发展起来。早期的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先驱有奥地利失去双腿的塞普·茨维克纳格,他用假肢从事滑雪运动。后来滑雪运动器材设计方面出现了革新,例如创造出了使用拐杖的三板滑雪(three-track skiing)——独腿运动员单脚穿一只滑雪板,再使用分别装配有小滑雪板的双拐,这样雪地上便留下了三条痕迹。这一器材的革命导演了1948年2月奥地利17名残疾人参加的第一次滑雪比赛。广大残疾人滑雪爱好者十分欢迎这项比赛,于是翌年在奥地利的巴德加施泰因(Badgastein)举行了首届奥地利三板滑雪锦标赛。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举办有多种残疾类别的运动员参加的滑雪比赛。
1974年,在法国的大波尔南(Grand Bornand)举行了第一届世界锦标赛,比赛设高山滑雪(alpine skiing)和越野滑雪(cross-country skiing)两个项目,由截肢运动员和视觉受损运动员参加。
1976年,第一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瑞典的恩舍尔兹维克举行,共有14个国家的250多名盲人和截肢运动员参赛,比赛设高山滑雪和北欧滑雪两个项目。
如今,属于不同残疾类别的运动员分别参加各自级别的比赛。视觉受损运动员滑雪时有使用对讲电话装置或扬声器的导向员引导。膝盖以上截肢的运动员使用单滑雪板(single ski)加拐杖滑雪板(ski crutches)。膝盖以下截肢的运动员使用假肢,然后以同健全人一样的方式参加滑雪比赛。双腿截肢或脊髓损伤(瘫痪)的运动员使用坐式滑雪板(sit-skis )。而手臂截肢的运动员滑雪时不使用雪杖。
目前,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规定的冬季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轮椅体育舞蹈4个大项,每个大项中又包括若干小项。例如:高山滑雪包括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和回转等小项;越野滑雪(亦称北欧滑雪)包括个人赛和团体赛,距离从2.5公里至20公里;轮椅体育舞蹈包括标准舞(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快步舞)和拉丁舞(伦巴、恰恰恰、桑巴等)。
迄今为止,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已举办过9届。
举办时间 地点 参赛者残疾范围 国家和地区 运动员人数 是否用奥运场馆 特别说明
1976 瑞典恩舍尔兹维克 盲人、 截肢者 14 250 否 雪橇竟速
1980 挪威耶卢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18 350 否 雪橇滑降竞速
1984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22 350 否 三板滑雪大回转
1988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22 397 否 设坐式滑雪赛项
1992 法国蒂涅-阿尔贝维尔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24 457 是 智障参加高山越野滑雪
1994 挪威利勒哈默尔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31 1000 是 设雪橇球项目
1998 日本长野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32 571 是
2002 美国盐湖城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36 450 是
2006 意大利都灵 运动功能有残疾者
【中国参加残疾人奥运会历史】
[编辑本段]
中国从1984年6月首次组团参加了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七届残奥会,之后参加了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的残奥会。在这5届残奥会上共派出215名运动员,共夺得金牌80枚、银牌72枚、铜牌52枚,59人次破75项世界纪录,25人破残奥会纪录。
我国残疾人体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晚,基础薄弱。1984年我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与其他事业一样,体育事业也是百废待兴。这一年的6月,残疾人体育和健全人体育一样,重回国际赛场,组团参加了当年的奥运会和残奥会。我国仅派出24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在美国纽约长岛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夏季残奥会,两位盲人姑娘平亚丽、赵继红面对各国强手,勇于拼搏,分别夺得女子B2、B3两个级别的跳远金牌,比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还早一个月实现了中国人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时至今日,谈起1984年的残奥会,平亚丽还有些遗憾。当她获得金牌后站在领奖台上听着国歌奏响的时候,竟没有留下一幅照片和一盘录像带。回国后,平亚丽受到了300元人民币的奖励和提升两级工资,但是后者一直没有落实;经过争取,北京市政府还奖励给她一套住房,但是后续麻烦不断,至今也没有解决。在这届残疾人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2枚金牌、13枚银牌、9枚铜牌,24次升起五星红旗,9人次打破世界纪录。金牌总数位居第23位。
一般来说,我国参加残奥会都是“三少一新”,即参赛人数少,参赛项目少,参赛经验少,参赛新手多。由于人数少、新手多、临场经验不足和平时缺乏训练,要与世界上众多强手较量争雄,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如1988年10月在汉城举行的第八届国际夏季残奥会上,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参加,设17个比赛大项。许多国家都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美国、韩国等都派出了四、五百人的队伍,两百人以上的代表团也有五、六个国家。而我国只派出了43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乒乓球和射击四个项目的角逐,而射击项目只有一名运动员参赛。面对强手如林的严峻现实,在1984年残奥会上获得一枚金牌的B2级女运动员赵继红,在这届跳远比赛中,虽以一厘米之差输给美国选手,获得银牌,但他一鼓作气,在100米、400米的比赛中挫败美国、前苏联、波兰等国强手,连夺两枚金牌。在许多项目比赛中,我国选手与对手往往以一厘米、零点几秒险胜或屈居第二。牛贵平的一百米蝶泳、刘泽兵的一百米自由泳只比第二名快零点几秒,张玮的射击冠军仅比亚军多一环。女子乒乓球三枚金牌的获得,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有的场次一直打满全局,最后以两分优势夺魁的。在本届残奥会上,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共夺得44枚奖牌,其中金牌17枚、银牌17枚、铜牌10枚,有11人次打破9项世界纪录。金牌总数排名第14位。
残疾人体育事业作为人权保障事业的组成部分,已被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美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他们用重金培养职业选手,进行长期的科学化训练,在国际残疾人体育大舞台上,争金夺银。国际残疾人体育竞争日趋激烈,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残疾人体育的竞技水平、竞技实力也有了极大的增强。1992年在巴塞罗那第九届残奥会上,我国获得11枚金牌,14次打破世界纪录,金牌总数排名第11位。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十届残奥会上,我国获得了16枚金牌,16次打破世界纪录,金牌总数位居第9位。到了2000年悉尼残奥会,我国运动员共获得34枚金牌,25次打破世界纪录,金牌总数又上升至第6位。河南盲人姑娘朱宏艳,在训练中她克服了腰肌劳损、肩周炎和关节炎带来的痛苦,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在悉尼残奥会上,一举夺得5枚游泳金牌;天津小伙子孙长亭在事故中失去了一条腿,在每一次跳高训练后,鲜血都湿透了没有腿的裤管,尽管如此,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不仅获得了残奥会冠军,而且打破了世界纪录,跳过了许多常人都难以逾越的1.90米的高度;曾参加过八、九、十、十一届残奥会的乒乓球47岁的广西女运动员张小玲,她一条腿假肢。她一球在手,一板一板、一分一分的咬住对方,打败对方。每次都捧回金灿灿的金牌,被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优秀运动员”的荣誉称号。
雅典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有三个显着特点:一是参赛人数多。本次代表团由287人组成,其中运动员200人,是悉尼残奥会派出运动员的2.3倍。二是参赛项目多。本届残奥会我们将参加田径、游泳、乒乓球、射击、举重、盲人柔道、自行车、射箭、轮椅击剑、轮椅网球、坐式排球11个大项、284个小项的比赛。参赛大项比上届多了5项,小项也增加了125项。三是参赛新手多。首次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有161人,占运动员总数的80.5%,这批年轻选手,是我国参加2008年残奥会的骨干力量。
中国首次参与1984年纽约残运会,参赛的运动员人数为24人,其中平亚丽和赵继在女子B2、B3(视力障碍)的跳远金牌,是该届残运会中国唯一夺得的两面金牌。在该届残运会中,中国得到13银9铜,在奖牌榜的第23位,更有9人打破了世界纪录。
1988年的汉城残运会中,中国派出了43位运动员,夺得17金、17银、10铜,奖牌榜排名14,当中11人破世界纪录。4年之后的巴塞罗那残运会所派出的人数与首届派出的人数相同,夺得奖牌数目较上届少,共为11金、7银、7铜,14人破世界纪录,21人破残运会纪录。虽然参赛人数减少,但奖牌榜排名却上升了两位,成绩出众。
第10届的亚特兰大残运会37人数赛,16金、13银、10铜是该届的成绩,当中10人16次破世界纪录,奖牌榜排名第9。2000年悉尼残运会派出了历届中最多大数的87位运动员,摘下了34金、22银、16铜的卓越成绩,奖牌榜排名进一步提升到达第6,该届残运会共有25次的世界纪录被中国代表打破,当中包含了15人以及4人4次创下残运会的新纪录。
中国参加历届残奥会奖牌榜
年份 城市 奖牌总数 金牌数 银牌数 铜牌数 金牌榜排名
1984 斯托克曼德维尔(英国)和纽约(美国) 24 2 13 9 23
1988 首尔 44 17 17 10 14
1992 巴塞罗那 25 11 7 7 12
1996 亚特兰大 39 16 13 10 9
2000 悉尼 73 34 22 17 6
2004 雅典 141 63 46 32 1
【北京2008年残疾人奥运会】
[编辑本段]
组织结构(残奥会部)
残奥会部:负责协调制定北京残奥会筹备工作规划、工作方案;协调、督促各部门残奥会筹备工作的进展和落实;负责与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单项残疾人体育联合会和国内残疾人组织的沟通、联络和协调;对各项残奥会专项特殊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协助残奥会相关的各项培训、推广、宣传工作.
会徽
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主线,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体现了“心智、身体、精神”和谐统一的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会徽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以书法的笔触表现出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如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之”字有出生、生生不息之意也有到达之意。其字形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在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现代人秉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运动的和谐,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会徽的色彩还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红色,是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中国红”,体现了“人文奥运”理念;深蓝色,代表着高科技,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绿色,代表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
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以汉字作为会徽图案,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会徽图案,“中国字”和“中国印”都是中国传统典型的文化元素,充满了中国文化特色,两者在思想上和艺术风格上遥相呼应。两个会徽相得益彰,相映成辉,突出了“人文奥运”理念,寓意深刻,表现力强。
口号和理念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尽管人类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但我们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与欢乐,共同追求着人类和平的理想,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深刻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的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的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天人合一”,“和为贵”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想与追求。我们相信,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文简意深,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口号表达了北京人民和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
英文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句法结构具有鲜明特色。两个“One”形成优美的排比,“World”和“Dream”前后呼应,整句口号简洁、响亮,寓意深远,既易记上口,又便于传播。
中文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中将“One”用“同一”表达,使“全人类同属一个世界,全人类共同追求美好梦想”的主题更加突出。
残奥会理念:超越 融合 共享
“超越”的核心是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它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和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特点;“超越”传达了残疾人运动员超越生理障碍的勇气和信心,展现了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超越”也是心理上的超越,是残疾人摒弃偏见、渴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诉求,是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精髓。
“融合”体现奥林匹克“团结”“和平”“和谐”的价值观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融合的三个方面。
“共享”体现了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共享”就是要让残疾人与健全人在奥林匹克运动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权利,在五环旗帜的感召下共享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欢乐、友谊、梦想与成功,共享社会文明成果。
奖牌
北京残奥会奖牌的设计创意、造型与北京奥运会奖牌一脉相承,体现了“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的要求,完美诠释了“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主题。
北京2008年残奥会奖牌正面镶玉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代的玉器造型,中间为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玉的色泽随金、银、铜牌有所变化,分别为:白玉、青白玉、青玉。奖牌背面图案为国际残奥委会会徽和运动项目名称,以及“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中英文及盲文。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国际残奥委会对残奥会奖牌的材质及其识别性、重量、尺寸、图案等都有严格规定。残奥会比赛项目冠军和亚军的奖牌质地为纯银,冠军奖牌还要镀有不少于6克的纯金。北京残奥会奖牌将玉嵌入其中,这一设计不仅符合国际残奥委会的相关规定,其设计创意、造型也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相呼应,体现了健全人与残疾人彼此平等,相互尊重,无论是奥运会奖牌,还是残奥会奖牌都具有相同的价值与无上荣誉,是“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最好体现。
G. 黑山是哪个国家的
黑山是黑山共和国,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南部,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62.2万(2019年),东北部与塞尔维亚毗连,东南部与阿尔巴尼亚接壤,西北部与波黑及克罗地亚交界,西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
只有沿海地区为狭长的平原地区,河流向两个相反方向流动,皮卡河、塔拉河和利姆河向北流;莫拉察河和泽塔河向南流。其中西北部的科托尔峡湾为欧洲位置最靠南的峡湾,该峡湾东岸有古城科托尔。
黑山共有21个行政区,分别为:安德里耶维察、巴尔、贝拉内、比耶洛波列、布德瓦、切蒂涅、达尼洛夫格勒、赫尔采格诺维、科拉辛、科托尔、莫耶科瓦奇、尼科希奇、普拉夫、普列夫利亚、普卢日内、波德戈里察、罗扎耶、萨维尼克、蒂瓦特、乌尔辛杰、扎布良克。
自然风景:
塔拉峡谷位于黑山中部,峡谷长82公里,为黑山最长的峡谷,深1300米,是欧洲最深的峡谷,塔拉河在峡谷中穿过。峡谷周围被茂密的松树林包围,旁边是深邃清澈的湖泊。塔拉峡谷以天然美景而成为着名观光旅游胜地,溪边钓鳟鱼,洁白清澈的溪水上筏舟均是深受游客喜爱的项目。
面对宽广的峡谷,人类竟显得如此渺小,就像是一只蠕动的小小蚂蚁。由于塔拉河穿过峡谷,峡谷和河流的完美结合使得塔拉峡谷有一段是可以泛舟的,泛一缕轻舟在水上,是何等的畅快。可泛舟的峡谷地段长11米,需要两三个小时,泛舟也是观赏塔拉峡谷的一种方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黑山
H. 法国着名风景有那些
优雅的旅行—莱茵河邮轮之旅 11天10晚 ¥16416/人起
这里有欧洲的繁华大都市,莱茵河上极负盛名的自行车王国一荷兰阿姆斯特丹,浪漫之城法国巴黎、欧洲十字路口比利时布鲁塞尔;又被称为“没去科隆等于没去过德国”的德国第四大城市-科隆;也能深人欧洲内陆,感受古城小镇的静谧悠闲,美因茨、冰酒之乡-吕德斯海姆;莱茵河上有众多风格迥异的古堡,其中在欧洲享誉盛名的女妖罗蕾莱之歌家喻户晓,满山追野的葡萄园、点缀于山脉起伏廷绵之行的小教堂,德式桁架小木屋。伴随着罗蕾莱之歌,船缓缓的行驶,此刻静静地坐在甲板上,阳阳光正好,清风拂面,品着美酒,看着美景,怎一个惬意了得!
巴黎 布鲁塞尔
早餐后驱车前往少女峰,作为瑞士旅游业的经典景点之一,少女峰一直以冰雪与山峰、阳光与浮云吸引着八方游客。傍晚乘车前往卢塞恩,参观卡佩尔廊桥,狮子纪念碑,随后前往酒店休息。
I. 一九九二年冬季残奥会德国共获得多少块金牌
金牌10枚 银牌10枚 铜牌6枚
J. 从《高老头》一书中的高老头,鲍赛昂夫人及拉丝蒂涅等人物的经历看,金钱怎样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1834年发表的优秀作品,小说以1819年底和1820年初为时代背景,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以高老头和拉丝蒂涅两个人物的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巴尔扎克以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细致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用锋利的笔刻画出了当代法国巴黎-——那个兴盛一时的社会背后隐藏着的许许多多的故事,它就是波旁王朝的缩影,就是资本阶级的真实写照。读了以后,我不禁从心底感叹高老头的悲惨遭遇,更不禁掩卷沉思。 《高老头》这部小说是资本主义金钱上百丑图。当时的上流社会,充满了虚伪和丑恶。有钱有势者,好像不参加贵族的聚会就无所事事了,聚会中的虚荣、调情、卖弄,就是他们的生存价值所在。在这样的舞台上,大家比赛着虚伪的优雅和真实的奢侈,人与人之间互相攀比,勾心斗角,每个人都自私和虚荣得可怕。而且,活跃在上层社会的人,他们的地位也并不稳当,表面上的高贵富裕下面,可能是重重的危机,每个家庭都随时有破产和一贫如洗的危险。总之,在我看来,他们的生活并不幸福,他们活在一种肥皂泡中而已。 金钱与爱情是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咏叹调”,女人更是作家始终关注的重点。作品中各种类型的女性人物,她们性格迥异,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千差万别,然而这千差万别的爱情故事却都与金钱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在《高老头》中,鲍赛昂夫人实际是在用金钱换取爱情,然而由于她手中的财富毕竟敌不过新兴的资产者,最终她那倾注自己全部希望的爱被出价更高者买走了,这不得不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腐蚀下的爱情的悲哀?。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割断了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家庭也成了人们进行残酷战争的舞台。那种自古以来的夫妻之情、亲子之爱、兄弟之谊,全被金钱的血腥污水冲刷得荡然无存。女人们十之八九都爱慕虚荣,她们把纯洁的爱情融于肮脏的金钱和地位之中,把爱情与婚姻同金钱紧紧地绑在一起。可以说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女人们实际上也在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爱情与婚姻当作一件商品来出卖,对爱情的追求往往与对金钱的追求相结合。 高老头是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爱女成癖,并为她们花光了所有家财,而自己却省吃俭用,成了个吝啬鬼,最终因为贫穷而被女儿抛弃,成为金钱关系的牺牲品,凄然死去。高老头的父爱,让两个女儿踏入上流社会,却也正是由于他的溺爱,使两个女儿抛弃了他。“6点钟,高老头遗体下了墓穴,周围站着女儿家中的管事。拉斯蒂涅出钱买来的简短祈祷词刚念完,那些关事便与神父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使在高老头的葬礼上,他的女儿也没来看他一眼。可怜的高老头!还有他那可怜的父爱,在灿烂夺目的金钱面前,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最终也只能折服在金钱脚下。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是病态的,他两个女儿的生活本身也是病态的。高老头算不上一个好人,当然也算不上一个坏蛋;他对女儿的爱有时令人感动,有时令人叹息。他的两个女儿,挤进上层社会的代价是,学会了虚荣,自私,冷血,利用与被利用,随时胆战心惊。 高老头在临死前和拉斯蒂涅说的一句话对我的印象特别深:“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能买到女儿。”读到这,我不禁为巴黎上流社会只以金钱为中心、人情之间的冷漠而悲哀。在巴黎上流社会无所谓亲情、爱情,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曾说过:“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是个面粉商,在革命期间卖面粉赚了一大笔钱,他很爱很爱他的两个女儿,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就是这样,家庭的悲剧就由此而发了。他一心只想女儿过的舒服,甚至付出自己的一切也不在乎,他希望女儿嫁入名门贵族,这样两位心肝女儿就不会受苦,过的幸福……可两个女儿只认钱不认父,在迷人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丑陋的心灵。巴尔扎克把两个女儿的阴险、虚伪和高老头的善良、纯朴、描写得淋漓尽致,一批具有个性化的人物,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 至于文章的另一位主人公,高老头唯一的朋友,那个原本正直善良的拉斯蒂涅,后来也因禁不住上流社会和金钱的诱惑,蜕化成不顾一切去弄钱的野心家。“他看着坟墓,洒下了年轻人最后一滴眼泪。这是神圣的感情在一个纯洁心中逼出来的眼泪,一滴刚落地便立即飞到天上的眼泪。”这滴眼泪在那个金钱社会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可是在这滴真诚的眼泪过后,“他贪婪的目光停留在旺多姆广场的柱子和安伐里特宫的穹顶之间,那里便是上流社会的区域。面对这个喧嚣的蜂窝,他眼中熠熠放光,似乎要把那里的蜜汁一口吮尽。”即将上演的又是金钱之间的交易和为了金钱不顾一切出卖自己的种种悲剧。 《高老头》这本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时代小说,它浓缩了时代色彩,展现了当时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虚伪、狡诈、残忍……总之,看罢这篇小说,深感那个时代里,人人都像木偶,难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归宿。社会像个染缸,想活下去只好与大众一般颜色。上流社会也好,底层社会也罢,人间充满自私,虚伪,找不到一点净土,看不到一点希望。鲁迅所说的黑房子,就是这样吧。 “人间的真情,美好的爱情,父母的亲情……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钱面前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书本后面的这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在19世纪上半期的巴黎社会中,人与人的那种金钱关系实在是太普遍了。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是巴尔扎克写得最广泛、最成功的主题,法国文艺批评家泰纳说∶“金钱问题是他最得意的题目。”在资产阶级那里,几乎每一桩婚姻都是一次交易,每一次外遇都是一笔买卖。只有没有爱情的婚姻,而难以找到没有金钱的恋爱。不管是艾米莉,还是鲍赛昂夫人,抑或高老头的两个女儿,这些生存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女性,她们已经被整个社会风气所吞噬。!她们的悲剧,形象地说明了高贵敌不过金钱,爱情敌不过金钱。对于现在,过去的那个巴黎社会已不复存在。但其实,它那时种种的一切,仍潜伏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又或者说:任何时代,都是最坏的时代,任何时代,也都是最好的时代。我活着,我就要尽力做我自己的主人。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弄到更多的钱。他们认为金钱就是一切。他们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如果那些人有很多金钱,他们会梦想成真地过着一种幸福的生活。有好房子住,拥有名牌汽车等。总之,他们用金钱能做到他们喜欢做的一切,他们能得到他们想要的所有东西。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金钱对大家都很重要。没有钱,我们没法办事,甚至无法生活下去。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金钱不能带给人一切。金钱能买到许多东西,但买不到知识,也买不到宝贵的时间、真正的爱等等。这些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没有时间、没有爱,纵然再有钱,他也是贫穷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变成富翁。为了弄到更多的钱,有些人甚至违犯法律,偷、抢、骗或做别的坏事。最后他们会受到惩罚,甚至被送进监狱。 金钱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幸福,而且也能给我们带来不幸。如果金钱给人们带来的不是真正的幸福,金钱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金钱并不意味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