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挂什么画好

法国挂什么画好

发布时间:2022-07-16 13:52:57

❶ 法国的象征是什么

法兰西共和国及其象征

世人称为法兰西的这个古老民族,今天的正式名称是“法兰西共和国"。
缩写字头RF已成为十分常见的标记。

今天,共和制已经成为人们几乎完全一致的共识,但在过去的岁月里,却并非始终如是。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吧:十九世纪时,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共和国的象征,曾经先是革命法兰西,然后是自由法兰西(或称为左翼法兰西),其对立一方是君主制法兰西,或保守派法兰西。到了二十世纪,经双方同意,才一致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或简称为法国为共和制象征。

神圣地被正式写入宪法中的唯一直观象征,是三色国旗,从旗杆起,依次为兰、白、红三色。这面旗帜,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发明的,后来,在帝国时期被延用,但1814年至1830年间一度被弃用,而由白色国旗取代。毫不妥协的天主教右派保皇党,渐渐把对白色旗的崇敬转移到了三色旗上。然而,十九世纪末期,,一直对红旗怀着某种破坏性崇拜的革命极左派,也集合在三色旗下(先是在人民战线时期,后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今天,三色旗已被一致承认为法兰西的象徽。

目前,有一种按其地位使三色旗与其它领土的旗帜进行比较的倾向。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市政府大门的三角楣上,在同一盾形纹章里,插着三面旗帜,三色旗居中,一侧是非官方的区旗,另一侧是欧洲兰色星光旗。

马赛曲是另一个正式的民族象征。1792年创作的国歌,在近一个世纪中,一直被认为是一首革命歌曲,一支游击队歌曲。1880年,第三共和国把它正式定为国歌。后来,笃信民族主义的右翼反对派,在接受三色旗的同时,也同意把马赛曲做为国歌。极左反对派也在反法西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时代里,接受了马赛曲。

今天,马赛曲在全民族的或军事的庆典场合,总是要演奏国歌。但是,它早已不像过去那样深孚众望,因为,它变成了日益扩展的和平主义的受害者,也因为,在探索其它价值标准的法兰西社会里,蕴育着一种反民族主义的情绪。

对于国旗历史的心身平行论,我们的介绍就到此而止。有人说,即使欧洲州旗已经深深地受人喜爱,但从音乐性,至少从知名度来讲,马赛曲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代表法兰西共和国的寓意形象,是一位通常戴一顶弗里吉亚帽的妇女,这虽未写入宪法,但我们可以赋予她某种官方特征,因为,在国家印玺、硬币和邮票或其它政府行动和责任的标记上,都有她的形象。这又要上溯到法国大革命时代,在推翻君主立宪制、摈弃了它的印徽和带百合花的国徽之后。大革命不能没有自己的替代徽记。于是,1792年9月末,国民大会宣布:国家玉玺将带有“自由的形象”。然而,几个世纪以来,传统的寓意画象着述,都把弗里吉西帽视为自由的特征。根据1792年的一项决定,这顶帽子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主要徽记。从此,它就义无反顾地进入了法兰西历史。共和派胜利之后,力图使自己的形象得到全法国的确认,法国戴上弗里吉亚的寓意,受到了普遍赞同,在某种程度上,这顶帽子已经法国化了。自十五世纪末起,弗里吉亚帽被法兰西国有化的特征,变得更加鲜明,以至全球自由的寓意,也必须为自己寻找一个头部的饰物,(最着名的是巴托尔迪雕刻的纽约自由神头饰)。

在十九世纪错综复杂的历史中,有一些共和党人,认为弗里吉亚帽过于革命化:平等与和平的共和国象征,应该用其它方式表现(例如橄榄枝)。我们共和国象征的历史故事,除经历过述那些一过即逝的插曲外,还有几个更为着名直至今天还依稀可见的创作。

一个是,1849年发行的法国第一枚邮票,也称为献给色列斯(译注:罗马神话中的谷物女神)。另一个,是坐在国玺上,以太阳为头饰的共和国像,还有挂在公证人家门上的盾形纹章,以及荣誉军团奖章上的头像。

各种各样的法兰西共和国寓意形象,是由硬币和邮票使之官方化的,大多数是戴弗里吉亚帽的玛丽雅娜,戴帽与不戴帽的大量形象连绵不断地延续着,其中最着名的,当属“播种人”(欧·罗蒂创作于1897年),不仅形象与众不同(小幅全身像),其深刻的寓意,或更简单一点说,她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 这个妇女形象,代表革命的共和国,代表聪颖的“法兰西共和国”,代表法国。这个形象也被用作它途,变成了与以上表示国家标记完全不同的载体;如公共广场的雕像,各种建筑物的内部装饰,半身像画家、雕刻家或版画家的自由创作主题,舞台或街道上的生动寓意图象,个人收藏或私人家庭陈设,尤其是,报刊上的讽刺画更为多见。这一切,都是自由的,非官方的,也是可以争议的。

从1792年起,这位别名叫“玛丽雅娜”的形象,在一切法律详细规定 外,以同样的自由,被有根据地使用着。到了今天,戴着弗里吉亚帽的共和国妇女半身像,连同她“玛丽雅娜”的名字,似乎专门在市政府机关里使用,(更主要用于国家政治事务中),但也经常出现在民间或媒体及娱乐活动里,这与共和国官方的严肃性相去甚远。

然而,近来一位表情安详的玛丽雅娜,正式与法兰西三色旗结合在一起,成为最直观的识别国家公共职能的标记。从1999年起,凡省、部级或使馆发出的带台头信件,小册子、表格、广告和信息载体都必须有此标记。

很久以来,关于公鸡的说法总是莫衷一是。从耶稣受难的故事讲起,公鸡是基督教义中,警惕性的象征,但长时期以来,由于公鸡和高卢拉丁文化的亲近关系(高卢人高卢鸡),公鸡的象征,已融入了法兰西民族文化。当然,也不应忘记公鸡勇敢和勇于战斗的好名声:公鸡的品格,就是非常法国化的着名品格。

尽管如此,把公鸡定为正式的民族象征,从来不过是一种微弱的愿望而已,在大革命年代,七月王朝和第三共和国时期,都先后做过几次尝试。公鸡被拒绝的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是,选择一个动物做为象征,这种选择的本身就有某种纹章的意味,也就是“封建”的东西,所以,不好。其二是,无论为何,公鸡也是家禽饲养场中的动物,不能与狮子、雄鹰置于同一水平线上。

鉴于上述原因,公鸡仅被派上了两种用场,尽管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但至少与国家的政治尊严相比,只能屈居次席:一种是,它象征着我国优秀的体育事业,另一种是,在某些纪念世界大战中阵亡将士的建筑上,用做勇敢作战的象征。

在洛林双十字的旗帜下(至少是在法国分担的地区),法国参加并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自由法国和后来的抵抗运动,之所以选择洛林双十字作为象征,就是因为要区别于当时维希政权继续使用着的三色旗。现在,洛林双十字,通常用做回忆1940—1945年代的建筑物标志,从瓦列里山,到极不知名的村野地区,大凡游击队战斗过的地方,均有此标记。

第三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戴高乐将军,通过提高总统任期(1958--59)的地位,为洛林双十字旗做了更多的工作。在纪念他入主爱丽舍宫的纪念章上,用了字母“V”框起洛林双十字的形象;取代共和国妇女形象的第一人就是戴高乐将军。对洛林双十字标记,将军的这一创意,具有双重推动的含义,这势将迫使戴高乐的继承人,也要为自己选择各种个人纹章。

那么,法国有没有建筑物形式的象征呢?第三共和国放弃了重修1871年被大火烧毁的推勒里官计划,继续把政府机关放在几世纪前修建的宫殿里(卢森堡宫、波旁宫、爱丽舍宫等)。宏伟的华盛顿议会大厦,既是博物馆,同时又是共和国象征性标志,巴黎却没有任何建筑物可与之相比。

与它最近似的共和国象征性建筑物,当属巴黎的先贤祠。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十九世纪,先贤祠变成了反对共和国的右翼势力集中火力进行攻击的靶子。1814年到1830年间,它被归还教会。1851年到1885年间,因为这里埋葬着叱咤风云的历史名人而受唾弃(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和让·饶勒斯等),有人不太夸张地说,到二十世纪中期,先贤祠依然只是左派的先贤祠,右派真正的先贤祠,是巴黎残老军人院(蒂雷纳沃邦、拿破仑、福煦元帅等),但是,法国右翼大约像过去自己曾经主动接纳共和国那样,也向先贤祠表示了尊敬。1964年无疑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戴高乐将军将让穆兰的遗体放入了先贤祠。按照 两大阵营的观点,这件事实本身,已经表示同意承认拉丁区的伟大祠院是全民族的,也就是说,原则上,也像过去共和国和她的旗帜及其弗里吉亚帽一样,先贤祠也是实现法兰西政治统一的一个象征

❷ 有没有很美的油画推荐

我爸爸临摹的《早晨,宁芙的舞蹈》,我感觉真的很好看的,当然和原画是比不了的,但是让我印象很深刻。估计有个两米多一些吧,当时是直接在墙上做了一大块凸出来的(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我爹怎么做到的…其实我家不大)专门留给我爹画画,也就是说如果搬家这些都带不走,其实家里每个房间墙上都有我爹的画,油画也有国画也有…并且都是和墙混为一体的!!一住就是十几年,当时用机理纸做的白色边框现在都掉胶了,油画什么的随着时间竟然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房子旧了要搬家了,特地嘱咐我爹不要把老房子卖掉因为自己有私心,我比我爹还舍不得这些画虽然都是临摹的。

❸ 法国 克洛德. 莫奈的《干草垛》

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画就是通过自然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那草垛在光的变化下,通过他的细微的观察,可谓表现的淋漓尽致,在那时代,他开创了一种印象派风格.他是代表人物,草剁又是开创印象派的代表作,所以价格高也不足为奇,无可厚非.

日出·印象-莫奈
这是莫奈描绘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红,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绘就,三只摇曳的小船在薄涂的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船上人影依稀可辨,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画家把从一个窗口上看到的这一印象收入画布上,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是史无前例的,这幅作品震撼了画坛。 莫奈(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名称即由他的《日出印象 》一画 而来。生于巴黎。初从布丹学习,并受容金和柯罗的影响;后转向外光的描写,马奈和透纳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莫奈的创作目的主要是探索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连续作多幅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受。不注重对象的明晰的立体的形状。主要作品有《草地上的午餐》、《圣阿德列斯的阳台》、《花园里的女人们》、《日出印象》、《巴黎圣拉查尔火车站》、《干草垛》和组画《睡莲》等。
疯狂、怪诞、反胃、不堪入目!”这是1874年巴黎一位艺术批评家的怒斥,对象是一个不落俗套的油画、腊笔画和其他绘画展览。主办人是一群不肯在官方巴黎沙龙展出作品的朋友。这群青年叛逆者的作品,着色怪异,下笔粗放,以简朴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不随时尚绘画端严人像和宏伟的历史场面。画展迅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群众不但前往讪笑,甚或向画布唾啐。其中莫奈(CLaude Monet)所绘的一小幅海景,受讥嘲最多。画的是哈佛港晨景,题名为《日出印象》。一个好讥诮别人的 评论家就用此题名挖苦那群画家,称他们为“印象派”。
从经济上着眼,画展完全失败,一张也没有卖出。但这种新作风的画自此有了名,后来竟响彻全球。自此之后,印象派作品风魔了千百万人,大家不惜重金争购。专家相信,莫奈那一小幅海景现在至少要值200万美元。
莫奈劝他的朋友就用评论家送给他们的诨号做画派名称,以示反抗,并于不久后成为这一画派公认的领袖。他那壮健的身材、浓密的棕色长发、炯炯有神的黑眼睛、蓄须的清秀面庞,处处充满了自信。他坚持大家继续用同一风格作画,让法国人学习欣赏他们的作品。
莫奈比任何画家更着重于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并不注意物体本身的轮廓。他说:“光是画中的主角。”他又描述如何努力去画“空气的美……但这是不可能的.”莫奈毕生致力绘画那些不能画的东西,他的精品中有许多是一瞬即逝的美丽景物——持伞少女后面天空中有浮云掠过,我们几乎可以感觉到那吹送浮云的微风,在浪花飞溅岸岩的海景里嗅到空气中的盐味。

师法自然
莫奈1840年11月14日生于巴黎,父亲是杂货商,莫奈为长子。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往曼诺第。他的漫画才能为风景画家布丹赏识。18岁时,布丹邀他同往户外写生,那时管装颜料刚刚发明,户外写生还是新鲜玩意。莫奈起初不以为然,后来方知师法自然之妙,认为户外写生确是风景画家最好的作业方法。有位青年画家向他求教,他指着云天河树说:“它们是老师,向它们请教,好好地听从它们的教导.”
莫奈以出售漫画的积蓄,去巴黎学习艺术。
那时莫奈还没有发展他那革命性的印象派技巧。有好几幅画都获得了官方巴黎沙龙的接受.26岁那年,一位鉴赏家对他的《绿衣女郎》大为赞赏。那是一幅清新活泼的人像,画的是他的心上人唐秀。

穷困潦倒
唐秀是个弱质纤纤的黑发女郎,多年来莫奈从她那里获得灵感。可是他那中产阶级的家庭对于他们的结合非常愤怒。1867年,莫奈家中闻悉此事,就断绝所有对他们的经济援助。这个不名一文的小家庭屡次迁居都为房东逐出。他的朋友亥诺瓦,自己也穷得要命,偷偷把他母亲餐桌上的面包送给莫奈,莫奈一家因此得免饿死。就在那年夏天,莫奈和亥诺瓦二人都在创作上有了极高成就。为了要画阳光在水面闪烁和树叶颤动,他们采用新法,把幽暗的色彩通通抛弃,改用纯色小点和短线,密布在画布上,从远处看,这些点和线就融为一体了。那时还未命名的印象主义画法,就在那年夏天诞生。
法战争爆发后,他把唐秀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只身前往伦敦。伦敦缥缈的轻烟和浑浊的浓雾使他着了迷,后来他又去过几次伦敦,前后用晕色画了很多幅泰晤士河上的大小桥梁和英国议会大厦,一种恍非尘世的诡异色彩笼罩着整个画面。战争结束后,莫奈回到法国,1871年冬天,他带着妻儿到塞纳河上的阿乡德尔市居住了6年。莫奈每天自晨至暮都在户外写生。他还弄到了一艘小船,辟为画室。不论阴晴寒暑,他都不在室内工作。塞纳河冻封了,他在冰上凿孔置放画架和小凳。手指冻僵了,就叫人送个暖水袋来。他在海上美岛沙滩上作画,因大西洋风势疾劲,便把自己和画架缚在岩石上。(有几幅海景,至今还看得见嵌着沙粒.)他以同样刻苦的精神应付生命中的逆境。1878年,他们的次子米歇尔出世,唐秀患重病。莫奈既要看护病人,又要照顾婴儿和洗衣做饭,还得抽空在街上兜售油画,虽然幅幅都是杰作,但所入微不足道。第二年,唐秀还未到30岁,便溘然长逝。

人间乐园
1883年,莫奈的作品在巴黎、伦敦、波士顿三地展出。这时印象派画家己渐受注意。1886年在纽约举行的画展,展出莫奈的精品45件,这是他生命上的转点:他的作品成为收藏家猎取的对象,自己也成为名人。1888年连法国也公开承认了他的地位,拟颁赠“荣誉勋章”给他,他忿然峻拒,绝不向传统低头。在1880年,莫奈才首次享受到快乐而富裕的生活。他带着两个小男孩,和有6个儿女的寡妇霍施黛组织了新家庭。2人和8个孩子,同住在巴黎市外75公里的席芬尼一幢盖得不整齐,有灰色百叶窗的农舍里,草地上有一条逶迤的小溪蜿蜒流过,花园旁有条单线铁路,每天有4班火车往来。席芬尼是莫奈的人间乐土,前后43年;他喜爱这个地方,以它入画,并在这里终老。一天,他和寄女白兰在屋后山坡作画。画的是夕阳下的干草堆。15分钟后,光线变了,使他无法继续,他大为苦恼,于是叫白兰回家去再拿块画布来,不多时,他不得不再换一块。着名的“系列”油画就这样地产生了。莫奈一年四季,晨昏早晚都画这个干草堆,出门时带着十几块画布,随光线或天气的改变而一块块地换着画。他又用同样的方法画卢昂市哥德式大教堂的正面,画了两年。

“独具慧眼!”
莫奈最喜欢画水。他搬到席芬尼后不久,就引溪水筑池,在池里种了黄、红、蓝、白和攻瑰色的睡莲。他对这些花的爱好,与日俱增,前后将近30年,屡画不厌,并且越画越大越抽象。在他晚年所绘的巨幅油画前,观者会有悬身于怪异水世界上空的感觉,看着白云的倒影在睡莲巨叶间的水面滑过。莫奈晚年最得力的朋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法国总理克雷芒梭。有一天莫奈对克雷芒梭说,他想造一间陈列室,四壁满挂巨幅睡莲画,好让人在这炮火连天的世界里,有个可以静思的地方。克雷芒梭鼓励他进行这项计划。可是莫奈的目力日渐衰退,常因力不从心而忿怒地把画布割破,并曾有一两次说要放弃这个计划。忙得不可开交的总理听了,便从内阁办公室赶往席芬尼劝这位老人不要气馁。“画吧,画吧,不管你自己知道不知道,会有不朽之作的.”克雷芒梭没有说错。莫奈为纪念第一次大战休战献给法国,在巴黎橙园陈列的《睡莲补壁》油画,公认是莫奈最超卓的作品。他接受白内障手术后,目力颇有进步,因此得以在暮年继续作画。有时仍会暴躁而把画布割破。不过在得心应手的时候,他自知已几乎实现了少年梦想,把“不可能画得出的空气美”差不多画了出来。他86岁去世,死前不久,他从席芬尼写的信里还说他在一天工作中得到无比欢乐。

❹ 在卧室的床头挂什么画比较好

卧室是我们每天休息的场所,所以很多人为了追求生活的品质,都喜欢在卧室床头挂上喜欢的画。但是卧室床头画也不是随便装饰的,如果挂画与卧室环境或者个人喜好不符合的话,不仅不美观,还可能影响夫妻生活。那么卧室床头挂什么画好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卧室床头画的选择

1、挑选卧室床头画最重要的就是个人喜好和感觉。毕竟卧室是每天休息的场所,床头挂画能够让主人看着喜爱很重要。比如结婚照、亲子照、合家福或者个人喜欢的美景等。

2、卧室床头画的位置和画幅大小也很重要,床头挂画是对卧室的装饰,是视觉上的一个兴趣点,所以画幅的大小要能够弥补床头的空白部分,也要和整个卧室陈设相协调。

3、挂画的色调应与室内设计色调协调,可以是相近色系,也可以是互补色系。挂画的内容要和卧室的气氛相互协调。比如中国国画、法国油画或者花鸟刺绣等。

4、卧室床头画也可以根据风水学来设计,家中挂几幅吉祥的国画花鸟画 ,调节卧室风水。在卧室床头挂些吉祥花鸟画,不仅可以装点墙面而且还能改变家庭的布局,以显示主人的格调与品位。

5、卧室是个安静祥和的地方,不宜挂一些洪水猛兽的画像,就风水而言是不利的。

6、不宜挂佛像菩萨等宗教类的画像。这些画像一般老年人用的比较多,因为有这种信仰。如果夫妻间没有信仰,或者只有一方有信仰,都最好不要挂。

以上内容来源于土拨鼠装修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❺ 法国国旗图案

法国国旗的图案是红、白、蓝三色条纹,最初设计时,国旗上的三条色带宽度完全相等,但是,当制成的国旗升到空中后,人们总觉得这三种颜色在国旗上所占的分量不相等,似乎白色的面积最大,蓝色的最小。为此,设计者们专门招集色彩专家进行分析,才发现这与色彩的膨胀感和收缩感有关。当把这三色的真实面积比例调整为蓝:白:红=30:33:37时,看上去反而相等了。蓝、白、红三色旗,白色象征皇室,蓝、红色象征市民。三种色彩来历于法国历史,蓝色是圣马丁长袍的颜色;白色纪念圣女贞德;红色源自英雄圣丹尼斯使用的军旗 。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悬挂着的国旗就代表了国家的主权。最早以立法形式制订国旗是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时开始的。法国的国旗以三色旗(Tricolore)着称,最早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颜色取自当时法国国徽(红和蓝),再加上法国王室的颜色白色。其中蓝色是圣马丁长袍的颜色,白色纪念民族英雄圣女贞德,红色则是圣但尼军旗的颜色。最早的三色旗色彩的排列与今天不同,红色在左,不过后来有过调整。1794年2月15日,旗帜最终被确定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国旗。

❻ 马蒂斯的画热情.粗犷,杜菲的作品轻松.抒情他们是法国着名的画家。《红色的和谐》

问题没出来啊,我随便回个,看有没有用~

这幅《红色的和谐》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在《红色的和谐》上,他进行新的探索,把透视法彻底抽掉,以饱满的色彩来展现一个充满对比色的图案世界,橙与蓝、黄与紫、红与黑。画面象他在阿尔及利亚、西班牙等地见过的伊斯兰纺织品、东方挂毯或其他什么装饰物,一切都是平面的。
《红色的和谐》作于1908年,有177×200厘米,幅面很大,远远望去,通红一片。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日博物馆。

❼ 法国着名画家的作品,以及它的创作背景

莫奈的睡莲
<睡莲>水景系列画
这个标题,是1909年在迪朗-吕埃尔画廊展出作品时,莫奈自选的标题。这48幅画作于1903年至1908年间,用莫奈自己对画商说的话,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画展”。从1904年起,莫奈的画中,池塘周围的风景逐渐剩下在画面上部狭窄的一块,最后完全消失,整个画面里只有睡莲。“这些水景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虽然我这个老人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却仍想表现所感受到的东西。我毁了一些作品……但也再重新开始。”(给热弗鲁瓦的信,1908年8月11日)

“水、睡莲、植物,在一片宽阔的水面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莫奈让人修建了一个天顶透光的画室,以便创作大型《睡莲》装饰画。1918年停战后,莫奈向克列孟梭提议,说他想捐赠两幅给国家以庆祝胜利。
经过长时间磋商,1922年4月12日,正式签署了一份捐赠文件,莫奈将为巴黎的土伊勒里宫画8幅画,挂在奥兰治宫的两个大厅中。
以后的这些年里,克列孟梭不断地鼓励莫奈,而莫奈时时有放弃创作的念头;他的视力渐渐不行,自以为最宝贵的眼睛有失明之虞。他患了白内障,但一直不肯接受治疗,直到1923年他才愿意动手术。

“走近生命的终点真是可怕 ”
这句话出现在1899年2月7日,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一封信中;西斯莱和苏珊刚去世不久。莫奈每每在信中重复类似的话,看到朋友们一个个告别人世,莫奈心中自是感伤。摩里索1895年去世,马拉梅1898年离开,接着是1903年传来毕沙罗的死讯,米尔博和德加1917年也走了。雷诺阿1919年去世时,莫奈说,自己现在是印象派团体唯一活着的人了。迪朗-吕埃尔和热弗鲁瓦两人,也分别在1922年和1926年去世。
最令莫奈伤心的,是“挚爱的伴侣”艾丽丝在1911年去世;长子让于1914年病逝对他也是一大打击。

1919年11月19日,莫奈在给热弗鲁瓦的信中表白:“对我来说这是多么悲惨的结局。”一来是视力恢复了,二来是希望创作活动能带来一些安慰,莫奈重拾画笔:“我忘情的工作,满意于自己做的一切。如果这幅新眼睛够好的画,我能活到100岁。”

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绘画……直到生命的终了。“我又开始工作了,这是忘掉悲痛的最好的方法,那么多的人在受苦,在为我们牺牲,而我还在研究这些微不足道的形式与色彩,我感到羞愧。”——莫奈给热弗鲁瓦的信(吉维尼,1914年12月1日)

生命接近尾声时,莫奈告诉克列孟梭:“当你从哲学层面寻找自己的世界时,我则努力呈现世界的表象,这表象与未知的现实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停留在和谐的表面时,就不可能离现实很远,至少不可能离我们能够认识到的现实很远。我只是观察到了世界所展示出来的一切,并用画笔记录下来。”《克劳德.莫奈》1928年

克列孟梭口中的“天使”、莫奈的儿媳布朗谢,一直守候在莫奈身边,直到1926年12月5日,莫奈离开人间。这位艺术大师享年86岁。

莫奈生前表示,不在活着时把大型装饰画交出来,所以,在他身后,根据他自己设计的位置,这些画才安放妥当。揭幕典礼在1927年5月17日举行。《睡莲》是莫奈最后的信息,凭借创新的抽象艺术传达给世人。由这个遗言,印象派的领袖人物成为前卫艺术家效仿的榜样,成为20世纪的人物。

“ 1927年7月8日。在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两个椭圆形大厅中安放着克劳德。莫奈的《睡莲》。在一天的每个时刻:早晨、下午、晚上、夜间,水面上盛开着睡莲。莫奈在生命行将终结之际,继研究大自然中不同的的主题在色彩与光之下的变化之后,开始关注最温顺,最易穿透的元素 :水,透明与反射之典型。由于画水,莫奈画下了肉眼所难见之物。他全心画这个几乎看不见的、属于精神层面的、把光与倒影分割开来的水平面。天的蓝被框在水的碧蓝中。制造出水平面感觉的,是花、花瓣、植物、水泡。油画挂在墙上,观众置身画中,正面侧面都可以看。透过画中水的色彩,四周的光也转蓝了。克劳德.莫奈与制作教堂彩色玻璃的人一样,对色彩有同样的爱好。从漩涡中,从云中,色彩冉冉升起。” ——保罗.克洛代尔(Paul Claudel)《日记,1904——1932年》

“ 对画家来说,光只存在于色彩中。去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看一看莫奈的画,就能理解这句话。由于太爱用光来表现色彩,莫奈渐渐走向形体的自杀。他的灵魂在睡莲的裹尸布里游荡。”洛特(Andre Lhote)《莫奈和毕加索》

“莫奈就这样画出了运动、宇宙性的运动。这运动与他紧密相连,借着掌握了睡莲塘的水面之瞬间,并把它描画下来,莫奈延续了自己的生命。土伊勒里宫最后的这幅画,以火焰般明亮的夕阳炫目。夕阳落在冬日沼泽地干枯的芦苇上,而这片永恒的再生地之深渊里,蕴育着春天迷人的花朵……光的浓淡色度与明暗变化在完全的和谐中一一流露。
这是一个天地之间无与伦比的变化场,宇宙的运动蕴含其中,在这场子里,万物达到了最高程度的、无限的一致和相通。这个世界令人振奋,感受力也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克列孟梭 评莫奈:《睡莲》

莫奈于1926年辞世。
没有见到国家以大礼收下他的大型装饰画。
有些人认为,这些装饰画表示“印象主义已经完结”,
但大多数艺术家和思想家不以为然,反而对这些作品怀着深深的敬意。
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些安置在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的装饰画,蕴含一种宇宙的、神圣的性质。

❽ 法国莫奈<鲁昂教堂>和 荷兰梵高的<向日葵>

莫奈(Gaude Monet)

克洛德·莫奈(1840-1926),印象派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印象派之父。
莫奈于1840年10月14日生于巴黎,一度随父亲居住在海边小城阿弗尔做杂货买卖,自幼就厌恶学校,视为“监狱”,像个流浪汉成天流连在海边。他说:“我愿永远站在大海面前或波涛之巅。”他喜欢画画,15岁画的画就已挂在布丹的画框店展出,并得到布丹的忠告:“当场直接画下来的任何东西往往是有一种你不能再在画室里找到的力量和用笔的生动性。”布丹的忠告渗透了莫奈的灵魂,成为他终生追求的画旨:“我想在最易消逝的效果前表达我的印象。”在他19岁时来到巴黎,父亲希望他进美术学院受教于着名画家,而他的叛逆性使他拒绝学院派教育而流连于各种画展,并和一些反学院派的青年画家聚在一起高谈阔论。
莫奈没有逃避兵役,他被编入非洲军团在阿尔及利亚度过了虽极为艰苦,但对青年画家来说是美好的两年,因病被父亲赎回法国,又在家乡阿弗尔海滩作画了,在这里结识了热爱大自然的画家琼坎。莫奈说:“从那时起他成为我真正的老师,他完成我眼睛观察事物的教育。”
22岁的莫奈再次来到巴黎求学,入古典主义学院派画家格莱尔画室,在这里结识了同学巴齐依、雷诺阿和西斯莱,他们结成“四好友集团”,听话的三个朋友与莫奈一道开始倾向于走出画室向卢浮宫和大自然学习。学业结束后就完全转向枫丹白露森林和自己家乡大自然写生。他开始了运用独具慧眼和一双早熟的技巧灵活的手,独具匠心地尽情描绘大自然的光和色彩。
莫奈所关心的是整个大自然,人属于它而它又属于人的大自然,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为人而存在的。自然的壮观显示着人的壮观,在莫奈的画中人和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他们融合在景色、阳光和空气中,而这一切又融合在画家特有的灿烂、艳丽,却又像乐曲般和谐的色彩之中。色彩就是描绘壮丽的自然交响乐的音符!莫奈研究色彩入迷到了在守护病中妻子时竟下意识地去观察搜索死亡在她面孔上引起褪色的迹象,看到的是蓝色、黄色和灰色的细微变化。他曾说过:“当你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红色,这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时为止。”
莫奈很重视笔触,它成为色彩表现的灵魂,不同的笔触能表现出事物不同的质感和动势,他运用不同的笔触充分表现色彩以符合自然的本来面貌。在他29岁时开始和雷诺阿共同在塞纳河上写生作画,他们为水面上闪烁和晃动不已的光所激动,为迅速变幻的丰富色彩所迷惑,于是自然而然产生了迅速疾驰粗犷的笔触和灿烂斑驳的色块。他们在迅疾挥毫中获得了捕捉瞬间即逝的印象的有效方法。
巴黎公社诞生前,莫奈就曾和画家巴齐依参加过保卫共和国的国民自卫军,巴齐依英勇战死。莫奈后来前往英国,在那里会见过毕沙罗,曾取道荷兰写生。回国后又与雷诺阿共同作画,于1874年展出惊世之作《印象·日出》。
历经磨难的43岁莫奈带着失去母亲的儿子与阿丽丝组成新家庭定居于离巴黎40公里的吉维尼村,隐居作画又生活了43年,在这里创作了许多作品,重要的《睡莲》就是他晚年的名作。1926年11月5日,这位86岁的印象派之父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阳光与色彩。

http://www.yizhong.e.sh.cn/impact/monai/monai.htm

《鲁昂大教堂》莫奈

在这两幅《鲁昂大教堂》的画面上,可以领略不同的色彩感觉。从中可以看到莫奈对光和色彩的探索匠心,在光照下教堂的轮廓被冲淡了,显得很微弱,随着光的变化引起色彩的改变,教堂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画家注意捕捉每一瞬间表面色彩之幻影与长久不变的形体结构的对比关系。这两幅色调不同的同一教堂所呈现的形象和气质也不一样。画家运用浑厚的笔触层层叠加画法,形成大片的碎块厚涂, 使教堂具有分量和体积感,深沉而神秘。
毕沙罗在看到这些大教堂的连作时写道:“这种不平凡的技巧使我失去了自制力。它是一幅深思熟虑的作品,是经过长期考虑的,追求瞬间细微差别的效果,我没有见到别的艺术家达到这种效果。”

http://www.yizhong.e.sh.cn/impact/monai/72.htm

凡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着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http://www.scart.com.cn/mxx/bbs.x/bbs.view.asp?id=854&strchannelid=16

阅读全文

与法国挂什么画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0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9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