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战时,法国为何38天就被德国轻松打败了吗
作为西方世界的老大哥之一,法国一直都是欧洲的陆军强国。在二战开始之前,虽然法国陆军已然没有了拿破仑时期横扫欧洲大陆的霸气,但他们仍然拥有300多万精锐正规军和不计其数的飞机坦克,军事实力比德国都要强上一筹,是名义上的欧洲第一陆军强国。
然而,在二战初期,强大的法国陆军却被德国人打得满地找牙,仅仅开打38天就只能被迫投降。
绕过马其诺防线的德军
三、法国国土面积较小
从古到今,历史上发生了无数的战争,国土庞大的国家始终是保有优势的。国土面积小的国家,哪怕实力再强,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直接被灭国。而那些国土面积庞大的国家,相对来说,容错率较高。就算是国力羸弱,也可以厚积薄发,利用辽阔的土地与敌人展开持久地长期斗争。这就是所谓的“以空间换取时间”。
法国本来就是国土面积比较小的国家,由于一开始就在战争策略上出了问题,结果导致了前期的大溃败。如果法国国土面积够大,像苏联那样,能够利用广阔疆域展开层层阻击。那么凭借法国当时的陆军实力,不说击败德国,起码绝不会那么快就灭国。
Ⅱ 二战为什么法国如此不堪一击,几十天就被德国给打败了!
法军根本就没做好作战的心理准备
不能说法国弱,当时的法军实力仍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只不过它运气不好,因为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它整个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所谓锋芒毕露,德国不但是科学文化军事成指数倍上升,还在心中埋藏着对英法,尤其是法国的憎恨,原因你懂的,一战还有那战后榨干德国的条约,这些都让当时的德国处于巅峰时期,再加上军事理念发展的错误,让法军不怎么重视装甲的发展,它只是视装甲为步兵的支援,而德国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法国的军事思想完全停留在一战的阵地战水平,从他们花费重金修建的马其诺防线就可以看出来了,他们的思维完全与千年前的中国人一样了,妄图考这条坚不可摧的防线抵挡住德国人,结果你也知道了,德国人的强项是运动战,直接从比利时饶了过来,断了马奇诺的后勤,然后,就成了战利品,讽刺的是比利时当时也修建了号称小马其诺防线的工事,结果让德国六架滑翔机,一个连的兵力就给夺走了,可见那个时代的德国军事思想绝对傲视群雄,外加当时法国的另一边,弗朗哥的西班牙,又是希特勒的盟友,虽然没有明地里的开战,但是这种天不是地不利人不和,你让法国怎么挡得住,所以法国输了也是很正常的,顺便提一句,法国的下面又是意大利,基本就是包围,所以跑的时候都只能走海路,要不是希特勒太轻敌了让格林用纯空军消灭英法联军最后的那部分,而如果是派陆军的话,英法联军基本不可能跑的掉,那二战欧洲战场就基本结束了,哪里还来的抵抗力量,可惜,天意弄人
Ⅲ 法国在一战表现不错”到了二战为什么会不堪一击
法军在二战中的表现虽然还算不上是“不堪一击”,但至少在二战初期很糟糕却也是事实~
个人认为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一战后,法国认为德国是战败国,且其受到多国(各种条约的)制裁和限制,很难再较短时间内“东山再起”,所以放松了警惕;二是法国也跟其他西方列强一样,在二战爆发前,试图将“祸水东引”(让德国先去对付苏联),所以在战争准备上并不充分;三是法国的军事思想在一战后一直停滞不前,几乎没有什么发展。而德国却“痛定思痛”,在战略、战术上敢于标新立异,比如将装甲部队集中使用、创造出了“闪电战”等全新的战法。这些“新玩法”一旦付诸实施,可谓是令法国措手不及、瞠目结舌!~四是法国斥巨资打造的(主要用来防范德国的)“马奇诺防线”在实战中形同虚设。德军绕过“马线”,直驱法国心腹之地,导致法军瞬间崩溃!~
Ⅳ 二战时,法国的实力本来非常强大,为何38天就被德国轻松打败
二战时,法国的实力本来非常强大,之所以38天就被德国轻松打败,是因为法国外强中干。
Ⅳ 为什么一战时法国打败德国,二战时却被德国吊打
是这样的。
二战时,法国和德国两国的实力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其实在一战之前,法国社会上就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人口、经济、社会结构上都有明显的缺陷,只是一战的胜利掩盖了这些不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的这些问题就一下子都涌现出来了。
Ⅵ 二战中,老牌强国法国为什么这么不堪一击
作为欧洲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在二战对德战争中三个月都没顶住就被灭国,其速度不可思议,作为当时欧洲第一陆军强国德法国,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呢?
面对希特勒的纳粹德军,法国与英国在这样短的时间,为什么败得如此惨?是他们的兵力不足吗?并不是!在西欧作战中,在法国的英法联军和德国军力之比是这样的:英法联军147个师,3700辆坦克,3800架作战飞机,14500门火炮;德军有141个师,2445辆坦克,3100架飞机,还有7558门火炮。
陆军作战师来讲,英法联军有优势,但并不大。然而,如果加进了进攻与防御的兵力比,法军的优势就大了,不是多6个师的问题了。因为按照作战理论,如果是进攻一方的话,必须兵力要大于防御方三倍,就是3∶1的比例。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损失惨重,国民经济一路下滑,政府和老百姓不愿意再打仗,他们希望容忍一点,退让一点来换取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都伤亡惨重。英国和其他战胜国一样坚决要裁减军备,因为他们以为再也不会有敌人出现了,发展经济才是当前的第一要事。
而绥靖政策就是这一思潮在外交上的反映。“绥靖政策”的英文为:AppeasementPolicy。它最初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方政治家和作家的嘴里。据《牛津英语词典》解释,这个词的第一个含义是“讲和、调解等等”,最后一个含义是“用满足要求的方法息事宁人”。
综合上述原因,英法联军德盲目自信,加上德国先进德战术,使得英法联军节节败退。被赶到了英吉利海峡。
Ⅶ 二战法国为什么战斗力如此弱,被德国狂虐呢
法国战略纵深不够,一旦战败或敌人突入国境将退无可退,没有回旋余地。作为对比,二战时德国对苏联的突袭,连败苏联突入苏联国境线内600余公里。但得益于苏联战略纵深庞大。后期缓过神来后,把重要的工业都迁往后方,开始组织反击并成功阻止了德国进一步深入。
而且别说法国,就是当时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如果不是隔海相望,恐怕比法国亡的更快。英吉利海峡就好比英国的战略纵深,帮它阻挡了德国。我们在二战时,虽然我们国力弱,但得益于战略纵深大,国土结构复杂。以空间换时间,才最终挡住了日军。
维西政府投降后,法国权贵四逃,法国保护不了人民,人民只能在纳粹的占领下挣扎求活;战争胜利后,法国的“返乡团”拿起刀,刀口朝向受尽苦难的法国人民,法国不感谢他的人民!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二战虽已结束,但战争阴云仍在,法国的弱鸡表现却对后世各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愿世界和平,山河永无恙。
Ⅷ 为什么二战时法国会败得这么快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双方面的,法国的败是一方面,德国的胜是另外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德国一战前有个总参谋长叫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他制定过施里芬计划,以炮兵强大的火力引导步兵作战,六个星期搞定西线,然后挥师东进。
施里芬计划实际上就是早期的闪击战思维,快速出击,以强大火力迅速打垮敌人,只不过那个时候最猛的武器就是炮兵。后来的一战和二战让我们看到了,德国确实是这么打的,军队建设也围绕着这个计划建设的,所以德国早就有准备。
马奇诺防线的宏大让法国极端的不安全感变成了极端的安逸,在法国和比利时边境法国没有修防线,因为法国觉得即便是德国人打过来也有比利时作为缓冲挡一挡,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调兵。可是德国人的打法是闪击战飞机加坦克快速推进,法国人估计的是步兵行进速度,因为这个时候坦克诞生才没多久,在很多国家军队里,坦克集群的快速突击作战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所以法国作战思想落后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进攻以前,德国军队里也曾为了该不该用坦克作为主要作战力量使用进行过大辩论,一些年纪大的将军认为它只适合当作移动的火炮用。
法国军队的作战思想落后于德军,加上过度依赖马奇诺防线,让法军在德军面前显得异常脆弱,飞机坦克成为战争主力使战争更需要机动性,可是一条庞大的防线把几十万大军死死地钉在这动弹不得。德军的顺利和法军的无力更让双方军队的士气一个更高涨一个更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