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国研发试爆原子弹的时间表
·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试验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52年10月,英国在澳大利亚沿海的一艘船上试爆原子弹成功
·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64年中国拥有了核武器
·1986年以色列造出了原子弹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朝鲜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② 世界首颗原子弹是什么人造的
是美国人造的。
1945年7月16日,美国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用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运载(小男孩)2万吨当量原子弹轰炸广岛。
1949年,前苏联爆炸成功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1952年英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获得成功,1960年法国也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第五个有核国家。
瘦子原子弹,是美国研究并试爆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试爆成功,其他两颗原子弹被命名为“胖子”和“小男孩”,分别在日本长崎和广岛爆炸。
1939年8月的一天,美国总统罗斯福收到了一封爱因斯坦的信,让美国研制原子弹。他有些犹豫不决,于是他找来科学顾问萨克斯,萨克斯提醒他说,当年拿破仑没有采用富尔敦创造蒸汽船的建议,才没有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国。否则德国法西斯先研制出原子弹,美国就会处于被动的危险境地。
1939年10月19日,罗斯福决定研制原子弹,他说:“这件事必须很好的处理。”
按罗斯福的指令,一个代号“S-11”的小组迅速成立起来,研制原子弹。
原子弹研制的整个工作受到严格保密,连副总统杜鲁门也是在1945年接任总统时才知道这一计划。
1945年,瘦子和胖子、小男孩研制成功。
③ 原子弹是怎样发明的
1938年12月,德国柏林威廉大帝化学研究所的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经过6年试验,把铀原子分裂成功。裂变反应的发现震惊了科学界。这一重要发现使人们找到了释放原子能的途径,就是可以通过链式反应,不断供给核分裂所需要的大量中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丹麦的伟大物理学家波尔从两位逃出纳粹统治的同事中获悉裂变反应的消息。1939年初,波尔前往美国,把这项消息告诉美国的科学家。移居美国的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等人,意识到可能利用核裂变制成有空前破坏力的原子弹。
第一颗作战原子弹爆炸
1939年夏天,西拉德等人得知德国科学家开始讨论利用原子能和禁止德国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出口铀矿石的消息,非常担忧。西拉德在拜访了罗斯福总统的好友和私人顾问、经济学家萨克斯以后,又和爱因斯坦会晤,请爱因斯坦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上签名,信由萨克斯转交给罗斯福。这封信阐述了研制原子弹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萨克斯在白宫和罗斯福共进早餐的时候,还讲了一个历史故事:拿破仑由于没有支持发明轮船的富尔顿,因此错过了用潜水艇装备法国海军打败英国的机会。罗斯福给萨克斯的论证打动了,决定支持研制原子弹的工作。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一处隔离地区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这颗炸弹的暗码叫“胖子”。试验结果比预料更为成功。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丢下第一颗作战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丢下第二颗。
④ 原子弹最早是哪一年制造出来的
1945年由美国制造成功。
制造时间大事记:
1、1942年12月2日,在恩利克.费米的指导下,芝加哥大学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型原子反应堆,成功地进行可控的链式反应。
2、1943年春奥本海默领导的制造原子弹的工作,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实验室开始。
3、1944年3月,橡树岭工厂生产第一批浓缩铀235。
4、1945年7月12日,一颗实验性原子弹开始最后装配。
5、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片沙漠地带爆炸(因试验场名字,又叫三位一体爆炸。)试验成功7月25日,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环礁,原子弹试爆成功。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随着苏联军队出兵我国东北,日本天皇于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4)法国如何造出原子弹的扩展阅读
参与制造的科学家相关内容介绍:
1942年8月,奥本海默被任命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建立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Laboratory) ,整个计划的经费是20亿美元,总工作人数10万 。
“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协助奥本海默组织在洛斯阿拉莫斯工作的团队 ,1943年有4000名科学家进驻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 ,着名的科学家费米、波尔、费曼、冯·诺依曼等大师级物理学家皆在其内 ,开始原子弹的研发工作 。
泰勒因执意研究“超级炸弹”,跟奥本海默起了不少冲突,后来泰勒作证指控奥本海默同情共产党,造成奥本海默处境的困难。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批原子弹,随后在阿拉摩高德沙漠上空引爆,并发出耀目闪光及冒起巨型蘑菇状云。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17秒,美国在太平洋蒂尼安岛上的空军基地朝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
⑤ 原子弹是什么时候造出来的
原子弹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氢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强中子放射以杀伤人员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中主要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 H,氘)或超重氢(chuan 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称为氢弹。
1945年7月16日,美国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用B-29轰炸机运载""小男孩"原子弹轰炸广岛。
1949年,苏联爆炸成功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1952年英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获得成功,1960年法国也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第五个有核国家。
⑥ 法国制造原子弹花了多长时间
12年
⑦ 原子弹的原理是什么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为什么很难制造
在74年前的1945年,美国分别于8月6日和8月9日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刚研发成功的原子弹,日本天皇随即于8月15日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提前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内爆式设计
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但同时由于其震慑力也使少数几个有核大国取得了军事平衡,谁也不敢动谁,很多人认为现在目前第三次世界大战还没有发生,核武器功不可没。但毕竟这是一种危险的武器,现在大国设立了核不扩散条约制约无核国家研究核武器,我们希望视界和平,希望人类再也用不着核武器!
⑧ 原子弹是如何发明的
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物理化学家F.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几个星期内,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验证了这一发现,并进一步提出有可能创造这种裂变反应自持进行的条件,从而开辟了利用这一新能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广阔前景。但是,同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新发现一样,核能的开发也被首先用于军事目的,即制造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其进程受到当时社会与政治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从1939年起,由于法西斯德国扩大侵略战争,欧洲许多国家开展科研工作日益困难。 同年9月初,丹麦物理学家N.H.D.玻尔和他的合作者J.A.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并指出能引起这一反应的最好元素是同位素铀235。 正当这一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发表时,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
1940年夏天,德军占领法国。法国物理学家J.-F.约里奥-居里领导的一部分科学家被迫移居国外。英国曾制订计划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但由于战争影响,人力物力短缺,后来也只能采取与美国合作的办法,派出以物理学家J.乍得威克为首的科学家小组,赴美国参加由理论物理学家J.R.奥本海默领导的原子弹研制工作。
在美国,从欧洲迁来的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首先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经他和另几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奔走推动,于1939年8月由物理学家A.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第32届总统F.D.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才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但开始只拨给经费6000美元,直到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后,才扩大规模,到1942年8月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工程区”的庞大计划,直接动用的人力约60万人,投资20多亿美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制成 3颗原子弹,使美国成为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制造原子弹,既要解决武器研制中的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还要能生产出必需的核装料铀235、钚239。天然铀中同位素铀235的丰度仅0.72%,按原子弹设计要求必须提高到90%以上。当时美国经过多种途径探索研究与比较后,采取了电磁分离、气体扩散和热扩散三种方法生产这种高浓铀。供一颗“枪法”原子弹用的几十千克高浓铀,是靠电磁分离法生产的。建设电磁分离工厂的费用约3亿美元(磁铁的导电线圈是用从国库借来的白银制造的,其价值尚未计入)。钚239要在反应堆内用中子辐照铀238的方法制取。 供两颗“内爆法”原子弹用的几十千克钚239,是用3座石墨慢化、水冷却型天然铀反应堆及与之配套的化学分离工厂生产的。以上事例可以说明当时的工程规模。由于美国的工业技术设施与建设未受到战争的直接威胁,又掌握了必需的资源,集中了一批国内外的科技人才,使它能够较快地实现原子弹研制计划。
德国的科学技术,当时本处于领先地位。1942年以前,德国在核技术领域的水平与美、英大致相当,但后来落伍了。美国的第一座试验性石墨反应堆,在物理学家E.费密领导下,1942年12月建成并达到临界;而德国采用的是重水反应堆,生产钚239,到1945年初才建成一座不大的次临界装置。为生产高浓铀,德国曾着重于高速离心机的研制,由于空袭和电力、物资缺乏等原因,进展很缓慢。A.希特勒迫害科学家,以及有的科学家持不合作态度,是这方面工作进展不快的另一原因。更主要的是,德国法西斯头目过分自信,认为战争可以很快结束,不需要花气力去研制尚无必成把握的原子弹,先是不予支持,后来再抓已困难重重,研制工作终于失败。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美国有不少知道“曼哈顿工程区”内幕的人士,包括以物理学家J.弗兰克为首的一大批从事这一工作的科学家,反对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城市。当时,日本侵略军受到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有力打击,实力大大削弱。美、英在太平洋地区的进攻,又几乎全部摧毁日本海军,海上封锁使日本国内的物资供应极为匮泛。在日本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美国仍于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仅有的两颗原子弹。
苏联在1941年6月遭受德军入侵前,也进行过研制原子弹的工作。铀原子核的自发裂变,是在这一时期内由苏联物理学家Г.Н.弗廖罗夫和Κ.А.佩特扎克发现的。卫国战争爆发后,研制工作被迫中断,直到1943年初才在物理学家И.В.库尔恰托夫的组织领导下逐渐恢复,并在战后加速进行。1949年8月,苏联进行了原子弹试验。1950年1月,美国总统H.S.杜鲁门下令加速研制氢弹。1952年11月,美国进行了以液态氘为热核燃料的氢弹原理试验,但该实验装置非常笨重,不能用作武器。1953年8月,苏联进行了以固态氘化锂6为热核燃料的氢弹试验,使氢弹的实用成为可能。 美国于1954年2月进行了类似的氢弹试验。英国、法国先后在50和60年代也各自进行了原子弹与氢弹试验。
中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基础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即着手准备研制原子弹。1959年开始起步时,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1959年6月,苏联政府撕毁中苏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协定,随后撤走专家,中国决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这一任务。中国首次试验的原子弹取"596"为代号,就是以此激励中国军民大力协同做好这项工作。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经过两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当量的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半年之后,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进行了百万吨级的氢弹空投试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任务。
⑨ 原子弹是如何发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流亡到美国的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得知德国正在加紧研究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并禁止被占领的捷克出口铀矿石,就马上意识到德国可能正在研制原子弹。要是让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拥有了原子弹,那人类的未来将不堪设想。
西拉德马上和其他两位物理学家找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希望他凭借自己的威望给美国总统写信,说服美国政府尽快开始原子弹的研制工作。爱因斯坦很赞同他们的看法,欣然在西拉德草拟的信上签了名,并委托罗斯福总统的朋友和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将这封3位科学家联名签署的请求信转交给罗斯福总统。信中针对德国研究链式反应的情况,3位科学家一致提出“美国政府应该和研究链式反应的美国物理学家们保持经常的联系”。
据说罗斯福总统一开始并没有在意此事,只说了一句“这倒是个有意思的想法,不过现在政府没有精力考虑这个事情”。萨克斯看到总统无意支持此事,很是着急,一夜都在想如何才能说服罗斯福。次日,在与罗斯福共进早餐时,萨克斯说了这样一席话:“在拿破仑执政时代,一个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了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建立一支由蒸汽机舰艇组成的舰队。他说这样的舰队,无论在什么天气下都能在英国登陆。军舰没有帆能走吗?这对于那个伟大的科西嘉人(指拿破仑)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他竟把富尔顿赶了出去。根据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爵士的点评,这可以说是由于敌人缺乏见识而使英国得以幸免的一个着名的例子。如果当时拿破仑稍稍动一动脑筋,再慎重考虑一下,那么19世纪的历史进程也许完全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这个故事果然打动了罗斯福总统。他立即叫来了随从,下令通知政府有关机构组成一个铀咨询委员会。
1941年12月6日,也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天,美国政府正式决定,实施制造原子武器的计划。这项计划因其第一总部的所在地而被命名为“曼哈顿工程”。美国着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和陆军准将莱斯利·格罗夫斯成为领导这个开辟了人类原子时代巨大工程的搭档。格罗夫斯准将此前曾负责在极短时间里建成五角大楼的建设工程,虽然并不十分明确这项“曼哈顿工程”的性质和意义,但他被告知:“如果你的工作做对了,就将会赢得战争。”现在正要求他运用自己出色的工程协调能力来协调10万名工作人员、13个州的37处设施及12所大学的实验室的工作;奥本海默博士则负责科学上的领导,率领几千名高级研究人员来到了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附近的一个用围墙围起来的秘密基地里。
因躲避法西斯迫害而逃亡到美国并定居下来的意大利杰出的核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也加入到了“曼哈顿工程”。他曾在芝加哥大学领导建造了美国第一个原子能反应堆,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数据。但制造核弹还存在着许多技术方面的困难,最主要的问题是铀的提纯问题。当时的科研人员普遍认为,最好的核裂变材料是铀235。但这种铀的天然含量很低,只占0.7%,所以必须用某种方法进行化学分离,以获得高含量的铀235。美国政府决定不惜工本,采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试验,以求尽快分离出足够的高纯度铀235。但是,由于分离铀的成本太高,再加上人们后来又发现了一种由铀238嬗变而来的新元素钚239,也是一种良好的核变材料。因此,可以将分离试验中剩下的大量铀238用来制造钚。
1943年,“曼哈顿工程”进入了具体设计阶段。1945年春,3颗原子弹被科学家们造出来了。
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沙漠深处,在一声闪耀着令人眩目的光芒的猛烈爆炸声中,“曼哈顿工程”的工作达到了高潮。在一个离地面约10公里的地下观测室里,奥本海默博士看到了世界上第一颗铀原子弹试爆成功后升起的蘑菇云,禁不住默默地慨叹道:“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根据专家测算,这颗原子弹的爆炸威力相当于20000吨TNT炸药。
美国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就成功地试制出原子弹,完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希特勒将一大批极有才华的欧洲核物理学家赶到了美国,为美国聚集了全球实力最强的科学家阵容;二是为了完成“曼哈顿工程”,美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前后共动员了50多万人参与实验,耗费资金22亿美元,占用了全国近1/3的电力。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是20世纪在科学协作方面的典型范例。
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人们才了解到德国虽然一直在从事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但离真正能制成原子弹还早着呢。他们研制核反应堆的设施屡遭盟军和抵抗组织的破坏,根本无法集中全力制造原子弹。这时,从前建议造原子弹的科学家们又开始呼吁,要求禁止使用核武器。但科学理论一旦变成了现实,科学家们就根本无法改变它的命运了。6月,当初首倡研制原子弹的西拉德等7名科学家又联名给美国国防部长写信,指出原子弹的存在会引起世界各军事强国的核军备竞赛;7月,西拉德又起草了给白宫(美国总统官邸,后成为美国政府的代称)的紧急请愿信……
但这一切都无助于事——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政府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从此,全世界几个军事强国间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核军备竞赛开始了!
⑩ 世界上哪个国家先发明原子弹.谁发明的
世界上发明第一个原子弹是美国人。原子弹是由一群人制造出来的。
1939年8月的一天,美国总统罗斯福收到了一封爱因斯坦的信,让美国研制原子弹。科学顾问萨克斯提醒他说,如果德国法西斯先研制出原子弹,美国就会处于被动的危险境地。1939年10月19日,罗斯福决定研制原子弹。
按罗斯福的指令,一个代号“S-11”的小组迅速成立起来,研制原子弹。原子弹研制的整个工作受到严格保密,连副总统杜鲁门也是在1945年接任总统时才知道这一计划。1945年,瘦子和胖子、小男孩研制成功。
瘦子原子弹,美国研究并试爆的第一颗原子弹,于新墨西哥州试爆成功,其他两颗原子弹被命名为“胖子”和“小男孩”,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
(10)法国如何造出原子弹的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的经过:
1949年12月6日,新中国成立刚两个月,毛泽东访问苏联。苏联方面安排毛泽东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等地进行了参观游览,并且为他放映了苏联在1949年8月29日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纪录片。
其实,发展自己的核力量的想法早就在毛泽东心中酝酿了。新中国成立前夕,即1949年春季,在毛泽东的同意之下,周恩来批准拿出外汇让在巴黎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的中国留学生代购用于研究原子能的先进器材和书籍资料、实验药品等。
1950年5月19日,毛泽东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也就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所长为钱三强,副所长为王淦昌、彭桓武。此后,大批有造诣、有理想,有实干精神的原子能科学家,从美、英、法、德等国陆续回国,来到原子能所。
在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的杨承宗,回国前,居里夫人的长女和女婿将亲手制作的10克碳酸钡镭标准源送给他,作为对中国开展核科学研究的支持。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会议的参加者除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等国家领导人外,另外还有两位科学家:物理学家钱三强和地质学家李四光。
毛泽东主席说这是个小学生向老师讨教的会议。会上,钱三强用最通俗的语言,向在座的领导同志阐明了原子弹的基本原理,而李四光,则带来了一块铀矿石,做了用仪器探测铀矿石的操作演示。
会议从下午三点多一直开到晚上七点多,毛泽东主席拍板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决定。会议通过了新中国发展核武器研制的计划,由聂荣臻,陈云,薄一波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原子能工作。
而后在1956年11月16曰,全国一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具体领导全国核工业的设计和发展工作。当时中央对研制原子弹的指导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外援指的当然就是苏联。从1955年到1957年,中国和苏联在原子能领域共签署了四个协议。而后,大批的苏联专家开始来中国,援助中国进行原子能事业的研究和建设工作。
决心已下,紧接着就是确定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基地。因为它牵扯保密,辐射,交通物资运输等一系列问题,选基地颇费脑筋。最终,确定在青海的金银滩。
1958年冬季,青海高原最寒冷的季节里,二机部九局局长和核研制基地司令员李觉,乘坐朝鲜战场上使用过的汽车,带领着第一批基建队伍开进了这片草原里。
金银滩草原平均海拔3100米,气压低,氧气稀薄,开水只有八十多摄氏度,煮饭半生不熟,年平均气温不到零摄氏度,一年里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经常风雪交加、冰雹大作,外出人员被大风卷走、施工被流沙掩埋的事,时有发生。
基地的工程建设,是在我国处于三年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进行的。饥饿同样困扰着需付出超强体力的施工部队。但是,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贫乏的物资供应并没有摧垮建设者的意志。到了1962年底,基地建设就已经初具规模。
而另一支队伍,早在1955年就开始悄悄地工作了—寻找铀矿。
当时地质部门成立了三支勘探部队,代号分别为新疆的519部队,中南的309部队,西南的209部队。勘探队员们最早在新疆伊犁找到矿床。其后,在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均发现了矿床。十几位勘探队员为此付出了生命。
当时,中国急于摆脱贫困落后,大跃进的浪潮充满了全国各个角落。全民轰麻雀,炼钢铁,放卫星。二机部提出铀矿勘测和开采也由全民来办,得到中央批准。
于是,全国许多县甚至公社都组织了地质队,成千上万的农民投入到了找矿炼铀工作,短短几个月里,湖南,广东,辽宁等地的农民将地表层的铀矿几乎横扫一空。
全民找矿,土法炼铀,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不但浪费了原料,而且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不过,通过这个办法,共获得了土法冶炼的重铀酸铵163吨,这一百多吨铀原料,为初期的中国核燃料生产提供了珍贵的原料,更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赢得了时间。
一大批海外回国的学子们成为了研究中心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开始了充满艰辛而极富挑战的秘密历程。邓稼先对夫人说他要调动工作了,但去哪里干什么,都不能说,通信也不行。
王淦昌在去基地的时候,连名字都改了。家里根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当时所有人为了保密在相当长时间里都不与家里联系。研究人员们鼓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但,一个变故突如其来。
1958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要在中国建立由苏联控制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遭毛泽东拒绝后,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借口当时苏联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日内瓦谈判关于禁止试验核武器的协定,要中断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有关技术资料等项目。
赫鲁晓夫很清楚毛泽东需要什么,1959年10月1日,他参加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十周年庆典后,对毛泽东说:“关于生产原子弹的事,我们是不是把专家撤回去?”不料毛泽东回答:“我们可自己试试,这对我们也是个锻炼!”
随后,赫鲁晓夫单方面撤走了全部援华专家,终止了苏联与中国的一切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为596,意思就是从1959年6月苏联那封电文开始,中国人要自力更生研究原子弹了。苏方撤走时,已经烧毁了全部资料。我们面临的是完全空白。没有先进的计算机,只有几台老式的手摇式计算机。
研究人员更多只能依靠纸笔、计算尺等原始的工具。但随着纸张不断加厚,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也一步步推进。当时负责原子能工作的聂荣臻经常深入实验基地,无论是邓稼先,还是钱三强,心理压力都非常大。
当年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有一颗是内爆型的。而我们要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也是内爆型的。内爆型原子弹如果研制成功,就表明下一步有可能造出氢弹。这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原子弹制作方式。
但是这种方式有个最大的技术难关,当炸药起爆后,能量并不是完全向内心压缩,而是向四周扩散,这就无法实现核裂变。
1960年夏天,陈能宽率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攻关队伍,开始攻克这个难题。爆轰实验开始时,溶炸药用的蒸气锅是在护国寺买来的一个普通的茶水炉,溶药桶是问工程兵借的,用马粪纸做的药膜代替金属药膜,用人工搅拌来代替机器搅拌。
蒸汽溶化的炸药气味刺鼻,毒性很大,但越是这个时候越得尽快搅拌以保证铸造部件密度均匀。就是靠这种土办法,浇铸出了一批批的炸药部件。
经过无数次的理论计算和试验,从最早在北京长城脚下的试验场到青海湖的金银滩,一步一步从小型到中型再到大型,从局部到整体,1962底,基本完成了启爆元件的定型工作。
1964 年10 月16 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震惊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