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英国与法国的关系不好
1337—1453年,英法两国间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从而进行长达百年的战争。 18世纪英法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发生战争。结果法国战败,丢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同拿破仑争夺欧洲霸权,最后英国打败法国。
在1777年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援美对英作战。
1814~1815年参加维也纳会议,通过限制法国,保持欧洲均势等决议,英国还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
1853~1856年英法联合同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结果打败俄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对付共同敌人德国,维护自身利益,英法组织包括俄国在内的“三国协约”集团。
一战期间,英法联合在西线对德作战,并最后取得战争胜利。
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想削弱德国,英国则奉行欧洲“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英法产生矛盾。
战后初期,英法共同操纵国联,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二三十年代在德国赔款问题和法国安全问题上,两国意见分歧;30年代面对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二战期间,两国共同实施敦刻尔克撤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对敌。
二战后两国共同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加入北约。现在两国都是欧盟成员国.
从本质上看待殖民时代的英法关系,首先,都是殖民主义国家,在对待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总体利益上基本一致;在争夺霸主地位,控制势力范围,涉及各自的利益时,会发生矛盾,以致激烈的冲突;在受到共同的敌人威胁侵害时,能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危机,但结盟中也各打各的算盘。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
不过有一点,英法两国互相之间没有直接占领统治过对方的本土,故两国历史上没有象中日之间的切齿之恨。
㈡ 【请教】为什么在历史上,英国和法国之间曾经爆发过“英法百年战争”
一、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的起源:
英法百年战争爆发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关系的纠缠不清和英国对法国长期积累的怨恨。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之后,大部分官员都是由法国贵族担任。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对法国人的憎恶越来越深,认为法国人是到英国来当主人。近200年间王公贵族上等人士只使用法语,英语成了农夫或商人使用的语言。渗透到英国的法国的语言、文化很自然地收到了英国平民百姓的厌恶,并且英国作为法国的臣民只能向法国低头。
对于瞧不起英国人、事事干预英国并且总是高高在上的法国人,不仅是英国百姓,连已转变为英国人的诺曼底王和贵族也感到很愤恨。英国已痛下决心,要摆脱与法国的君臣关系,平等地与法国对话。这也是百年战争爆发的很大一个原因,当然,除了英法之间“历史渊源”外,英法百年战争爆发还有以下的原因:
1、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法国加佩王朝查理四世1328年死后无男嗣所引起的王位继承问题。
1154年,法国最强大的贵族——安茹伯爵亨利因其母亲的血缘关系,得以继承英格兰王位,是为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二世。亨利二世扮演着十分罕见的双重角色:作为国王,他是英国的统治者;作为公爵和伯爵,他又是法国的臣民。因此除非他自愿放弃法国国籍、放弃在法国的一切权利,否则他作为一个法国公民理所当然必须对法兰西国王唯命是从。
老奸巨猾的亨利二世一方面承认法兰西国王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对法王的命令置若罔闻,根本不履行作为法国贵族的任何义务。对于一个不但拥有国王头衔、而且领土比自己大两倍以上的强横逆臣,路易七世当然会想尽办法夺回本应属于自己、属于法兰西国王的法国领土!英法之间这种君不君、臣不臣,利害关系纠缠不清的混乱局面,在双方的后代之间一直延续下去,直到百年战争的前,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三世就正式提出了继承法国王位的要求。
2、加斯科尼问题是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爱德华一世以来,加斯科尼问题一直在英法关系中居中心地位,即加斯科尼取代诺曼底和安茹成为英法两国争夺的焦点。”加斯科尼是位于现代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地方。在爱德华一世时,这个繁荣的盛产酒的省份是英格兰仅存的一块法国领土,他与英格兰的政治关系由于甜酒的出口贸易和把英国织品和谷物海运到波尔多和巴约讷而得到加强。在12世纪时,该地区因亨利二世享有的继承权而转移到英格兰的金雀花王朝手中。
英格兰国王要求威尔士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承认他们的宗主权,但是这些国王作为阿基坦的公爵,自1204年以后一直是法兰西国王的附庸,却拒不承认法国国王在加斯科尼的宗主权。在“百年战争之前和之间,加斯科尼一直在安格鲁—法兰西关系中居于中心位置;它取代诺曼底和安茹成为两国争夺的焦点”重重矛盾和矛盾的激化,在弗兰德商人的挑拨之下,积怨颇深的英国和法国之间终于爆发了战争。
二、影响:
1、战争体制。
战争开始时,两国主要以西欧原来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军队,有服役时间考量。这对跨海远征的英格兰很不利,于是转而招募更多来自下层人民的雇佣兵,并配合以有名的长弓兵战术。法国则迫于初期战局失利,必须扩张王室统治权力以抵挡外敌。因此在战争结束时,双方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
英格兰在数次战役得胜,严重挑战了西欧贵族骑兵的军事垄断地位。战后,胜利的法国仍保留许多重骑兵传统,但步兵能够打败骑兵的思想已经流传四方,步兵的重要性从此不断提升,骑兵最终则消失了。
2、战术思想。
战争初期,法国在各次大会战都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到了1415 年的阿金库尔战役,已模仿对手让部分骑兵下马徒步战斗,这说明骑兵步兵的战场角色已大幅改变。法国借由平民出身的圣女贞德鼓舞士气取得最后胜利,更突显骑士贵族为主的法军于战争中屡屡失败,标识出贵族骑士阶层的衰退和民族战争特性的兴起。
3、武器装备。
百年战争中,双方的武器装备也经历了改良和演化,14世纪开战时,当时最好的盔甲仍然为锁链甲,这和之前数个世纪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进化和改善,而15世纪战争中后期时,新形态的板甲已经成为了贵族骑士们的普遍装备。在连续不断的围攻战中,双方也重视攻城武器的设计和应用,在后期,法军开始大规模使用火药及火炮作为武器而取得胜利,并在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领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态的战争方式。
㈢ 美国人和英国人是不是很讨厌法国人
英国人和法国人的确水火不容,因为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英国去挑逗德国,然后德国要去打英国都必须先打隔在他们中间的法国,然后英国的军队在法国就很被鄙视,因为民众认为战争是他们挑起的。
美国人不喜欢法国人的原因是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比战前人们期待的差了太多,迫使美国人付出了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代价,所以知道现在美国人都认为法国人都是废物~
㈣ 英国人为什么和法国人互相嫌弃
还好吧 没有 可能是以前遗留的领土原因
㈤ 英国人和法国人之间为什么有隔阂
历史上英国和法国干戈不断,最根本的原因是诺曼底问题。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者)在英国登陆,击败了哥德温家族的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从而成为英格兰国王,但这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诺曼底作为法兰西国王的封国,是法国的一部分,而诺曼底公爵成为英国国王意味着诺曼底将成为英国的一部分。因此法国和英国围绕这个问题开始勾心斗角。1100年,英王亨利一世击败兄长诺曼底公爵罗伯特(他俩都是威廉一世的孩子,在法王的干预下罗伯特得到了诺曼底,而亨利在兄长威廉二世死后只继承了英格兰),从而统一了两个国家,另外,从威廉一世开始,英格兰王室的子孙和欧洲(特别是德国和法国诸侯)王室联姻频繁,从而在亨利二世时代形成了地域辽阔(包括整个英格兰和三分之二的法国)的金雀花帝国,这严重威胁着法国的安全。
法国在腓力二世·奥古斯都和圣路易时代曾迫使英国国王承认自己是法国封臣,并逐渐收回了英王在法国的领地(最大的阿基坦除外)。但随着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无后而终,法国贵族迎瓦卢瓦的腓力六世即位,并根据《萨利克法典》驳斥了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对王位的要求,这使得英法关系恶化,两国爆发了百年战争。起初,英国节节占上风,但亨利六世即位之后,随着法国民族心理的形成和王权逐渐集中,加之英格兰贵族内部斗争激烈,法国逐渐收复了失地,驱逐了英国人,赢得了百年战争的胜利,1558年,法国最终收回了加莱,英国人和欧洲大陆的联系基本切断,英格兰民族的岛国心理是形成,中世纪时代英法两国的夙愿基本结束。
近代英法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法国大革命上。由于英国对欧洲大陆的事务很难插手干预,就希望欧洲大陆各国能够互相牵制,达到平衡,以便英国专心发展海外利益,而法国大革命加强了法国的力量,于是英国联合欧洲封建国家疯狂的扼杀法国大革命,阻止了六次犯法联盟,最终击败了拿破仑一世。在三十年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英法也分属不同阵营,而一战和二战之后,英国也着力削弱法国的战后利益。
总的来说,英国和法国积怨很深,虽然每次爆发都很强烈,但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大战面前却最终选择了合作,并且英国和法国两个民族之间也不像法德的积怨那样刻骨铭心。英法的隔阂由来已久,不过确实正在消失。
㈥ 法国和英国明争暗斗了上千年,为什么吃亏的总是法国
在许多国人的印象中,历史上的英法似乎是穿同一条裤子。无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狼狈为奸的两个强盗,还是两次世界大战中铁打不动的军事联盟,英国和法国总是喜欢成双成对。
可以说,英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其在战略上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法国所不具备的,被动挨打,几乎已成定局。如果想改变这一局面,要么法国称霸欧洲,无人敢惹,要么再出一个诺曼底公爵。
㈦ 当年法国曾想并入英国,这样的大好事,为何英国却不愿接受
作为曾经的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和法国可谓是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二战之后,被纳粹德国摧残得体无完肤的这老哥俩,数百年建立的殖民帝国就此崩塌,昔日的风光一去不返。
根据英国BBC电台等知名媒体报料,早在1956年9月10日,法国总理摩勒曾向英国首相艾登发出请求,希望法国能够并入英国,还把国名定为“盎格鲁法兰西共和国” 。
可是英国方面却拒绝了法国的主动投靠。后来,摩勒又提出,既然不愿合并,那法国就加入英联邦,以英国女王作为两国的共同元首。为表诚意,法国还愿意把大部分主导权交给英国。然而英国在经过慎重考虑后,仍然拒绝了法国的提议。
按说一个是欧洲最强陆军,一个是全球海洋霸主,两强结合,成为超级强国,重振辉煌指日可待。那样的话,他们再也不用看美国、苏联的脸色行事,岂不是天大的好事,为何英国坚决不同意呢?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三、英国拒绝的原因。
当摩勒向艾登提出合并的要求时,英国首相最初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毕竟英国已经日薄西山,日益强大的美苏越来越无视这个昔日日不落帝国的感受。
一旦英法合并,人口上亿,领土面积高达百万平方公里,绝对是超级大国的存在,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也并非梦想,想一想都很诱人。艾登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英国的政客们。
出乎他的意料,英国人对法国人的提议几乎毫无兴趣。
首先,英国人从骨子里瞧不起法国人,在欧洲大家庭中,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被称为欧洲外祖母,她的后代很多都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和这些国家比起来,英国拥有的贵族血统是最高贵最纯粹的,如果和法国人同流合污,英国人的高贵血统,就可能被法国人玷污。到时那英国引以为傲的纯粹贵族血统,将会成为历史。
再加上二战时期,自我吹嘘为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就被德国占领了。而英国却一直和德国战斗到了最后,故而英国人认为,法国人是软骨头,没有战斗力和血性。和它合并,它只会成为英国的累赘。
最为关键的一点,英法之间百年战争的阴影,还始终留在英国人的心中,法国还暗地里支持苏格兰闹独立,给英国使绊子。假如成为一个联邦,法国和苏格兰再纠缠一起,那还不乱套了。
法国曾经想并入英国的消息披露后,两国人民都强烈反对,一位英国绅士说,英国和法国就像一对争吵了一辈子的老夫妻,都时常梦想着杀死对方,可又不愿离婚。
㈧ 为什么英国人与法国人互相看不顺眼答得好再加分
这个应该是历史遗留问题,英法战争打了很多年,而且都想当欧洲老大,个人观点。。。。。
㈨ 英国人与法国人是不是相当于中国人和日本人历史的仇恨
不完全是。英法属于相互侵略,曾经都是欧洲土地上的霸主 相互制约
不过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同仇 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比方说当年英法联军侵华是这两个家伙就是狼狈为奸。
㈩ 法国人为什么对英国人有敌意
首先是英法百年战争
其次,是非洲殖民地的争夺,这一状态一直维持到一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