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2)内容: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 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 帅,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 7年,可连选连任。有权任命部长和 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 特赦权,而且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 散众议院。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 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员由地 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 选出,众议院由普选产生。众议院可 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院 的控制。 (3)意义:1875年宪法颁布后,资 产阶级各个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有 自己的席位,共和政体得以最终确 立,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Ⅱ 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的有利条件
主要条件有:
1、政治上,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解体,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
2、经济上,法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3、思想上,法国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Ⅲ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即一票共和)
一票共和
1. 共和政体的确立
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即1875年宪法),共和政体得以最终确立。
2. 1875年宪法的内容
(1)行政权归于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任期7年。他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2)立法权属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参议员由地方参议会代表间接选出,众议员由普选产生,内阁对参议院负责。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3)其它
①定《马赛曲》为国歌、7月14日为国庆日;②把“政府的共和形式永远不得动摇”和“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法国总统”等内容写进宪法。
3. 1875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1)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帝制的道路,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2)是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必然结果,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Ⅳ 为什么法国共和之路如此“艰难”呢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历程
法国共和之路如此“艰难”的原因:
(1)法国曾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
(2)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工业资产阶级革命力量不够强大。
(3)欧洲国家的武装干涉。
法国共和之路的“艰难”的历程:
1791---1792,君主立宪制
1792---1804,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1815,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1830,(复辟)的波旁王朝
1830---1848,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
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19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Ⅳ 法国共和制的建立经过了怎样的艰难历程
1789~1794年,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起经过君主立宪制、吉伦特派共和国和雅各宾派民主专政 3个阶段。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波旁王朝被推翻,封建制度被废除,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被击溃。在革命不断取得胜利时刻,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激化。
1830年,工业革命在法国兴起,掀起建筑铁路热潮,30~40年代,工人运动如里昂工人起义、共和运动、民主运动此伏彼起,最后汇为巨流。
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第二帝国统治的18年中,工业革命取得巨大进展,从60年代起共和运动、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持续高涨,1870年9月初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的溃败引起了9月4日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帝制,宣布共和。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法国实行全国总动员。9月3日,法国对德宣战,但法国节节败退。
1940年6月22日,贝当元帅与德国签订投降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7月在法国中部的维希建立了的傀儡政府。
1944年8月在法国抵抗运动和盟军的打击下,维希政府瓦解。
从第三共和国覆灭到第四共和国建立,中间经历了抗击德、意法西斯的战斗和制订新宪法的斗争。
1946年1月戴高乐辞职。1946年10月通过第四共和国宪法,宣告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基本上保留第三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959年1月,戴高乐总统就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开始。
法兰西共和国确立了半总统共和制政治制度。
(5)法国共和制度如何确立扩展阅读:
民主共和制可分为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半总统共和制。
在半总统共和制国家,总统统领外交和军事,不对议会负责,总理领导政府并向议会负责。
总统命令要由总理及有关部长副署,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案迫使总理辞职,同时总统在征得议会领袖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解散议会,总统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无否决权。实行半总统共和制的国家有:法国、蒙古、葡萄牙、俄罗斯等等
Ⅵ 法国的共和制是怎样确立的
这是高中老师上课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9课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课程标准及学习基本目标
1、课程标准:
(1)知道波旁王朝复辟的基本经过,体会民主力量反对封建专制势力斗争的长期性、曲折性。
(2)说出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共和制度等基本史实,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量进行殊死斗争的结果,而不是专制势力恩赐的产物。
2、学习基本目标:
(1)解和掌握历经反复后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有关史实。
(2)在分析的基础上了解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期间民主与专制屡经反复,血与火的斗争时有发生;但共和制的最终确立表明政治民主化是法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同时也说明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由此形成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主干知识清单
一、“七月革命”(“光荣的三日”)
1、七月革命爆发原因
(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主要原因。
(2)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议会选举的胜利--根本原因。
(3)《七月敕令》的签署--导火线。
2、经过:1830年7月,巴黎群众发动起义,推翻波旁王朝,史称“七月革命”。
二、三色旗的君主政体
1、七月王朝的建立及其性质
(1)建立:七月革命后,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被推上王位,七月王朝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三色旗成为国旗。
(2)性质:大资产阶级政权
2、七月王朝的统治危机
在七月王朝统治下,统治阶级镇压工人起义,拒绝政治改革,引起了中下层资产阶级和工人的普遍不满,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三、从狂欢到血泪
1、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狂欢”)
(1)革命背景: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根本原因。
②七月王朝反对任何改革,对内镇压人民革命,维护金融贵族利益。严重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中下层资产阶级和工人的普遍不满--主要原因。
③欧洲农业歉收和工商业危机,人民生活难以为继--直接原因。
(2)革命结果:
1848年2月22-2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七月王朝统治,起义在三天内获得胜利。成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2、法国六月起义(“血泪”)
(1)原因:巴黎工人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政府排斥工人代表,解散国家工场)。
(2)结果:工人起义被血腥镇压。
(3)意义:“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
(4)六月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还未发展到被消灭的程度。
四、“拿破仑神话”的延续
1、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总统
1848年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以绝对优势夺得总统宝座,成为法国第一个普选产生的总统。
2、路易•波拿巴能够成法国第一个民选总统的原因
①当时法国政局不稳,经济发展缓慢,人心不宁,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都盼望安定。
②法国人民对曾给法兰西带来荣誉的拿破仑的后代路易•波拿巴寄予厚望。
③路易•波拿巴利用人民对法国政府的不满和对拿破仑一世的怀念登上总统宝座。
3、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性质
1852年,路易•波拿巴以投票方式恢复帝制,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在其统治时期,路易•波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内实行专制统治,推行高压和怀柔双管齐下的政策,稳定了法国的局势,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经济上创办新的投资银行、兴办大型公共工程等等,使法国经济一度呈现繁荣景象。对外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普法战争等。因此,从其内外政策来看,法兰西第二帝国无疑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4、“拿破仑神话破灭”
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因普法战争而使法兰西第二帝国灰飞烟灭,“拿破仑神话破灭”。
五、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1、法兰西第三共国的“耻辱”和“血污”
普法战争中法国在色当大败并投降。1870年9月4日,共和派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面对普军的进攻,法军节节失利,被挞媾和,接受了割地赔款的屈辱条件。
普军包围巴黎后,新成立的梯也尔政府对外妥协,对内企图解除巴黎人民武装,因而巴黎人民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但遭到梯也尔政府的血腥镇压。
2、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1875年1月,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它确立了议会、总统、法院之间的三权分立政体,从而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1877年共和派议会选举获胜,1878年,共和派控制的议会作出决定: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国庆日。
Ⅶ 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政体确立的过程
法兰西的共和力量与封建专制与帝制斗争、确立共和体制的过程。
①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群众为反对以国王为首的特权等级举行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② 革命初期,政权落到了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手中,颁布了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人权宣言》,制定了《一七九一年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③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1792年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废黜国王,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在巴黎发动“雾月十八日政变”,成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后改为终身任职,1804年公布《拿破仑法典》。1804年底,拿破仑加冕为皇帝,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共和制变成君主制。
⑤ 1815年封建专制政权波旁王朝复辟。
⑥ 1830年巴黎人民“七月革命”,推翻封建的波旁王朝,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
⑦ 1848年2月22日,巴黎又爆发革命。工人群众占领王宫,烧毁了国王的军政府,驱散了立宪会议,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2月25日,临时政府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即法国历史上的第二共和国。
⑧ 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正式宣布法兰西为帝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路易·波拿巴即皇帝位,称拿破仑三世。
⑨ 1871年3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
Ⅷ 法国什么时候确立共和制的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政局才告稳定,把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保留下来。
参考资料:上教版高一历史课本上册
Ⅸ 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曲折过程
法兰西王国(843年—1792年8月)〔君主专制(大革命前)—君主立宪制(1791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原因:一是缺乏坚实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强有力的工业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二是封建残余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拼死反抗。法国是已有一千年封建制度的国家,封建势力相当顽固,路易十六逃离法国,使得君主立宪制瓦解。而欧洲其它封建国家也决不允许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的法国,纷纷派兵干扰,企图将大革命扼杀。三是多元化的思想是法国政体频繁更迭的思想基础
四是法国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