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英国与法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结盟的

英国与法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结盟的

发布时间:2022-07-19 22:32:38

1. 英国在一战中与俄、法国结盟

可以这么说。
本来是俄法协约,对抗德奥。彼时英国还是奉行所谓光荣孤立,毕竟英国和法国的矛盾也不小,在亚洲和沙俄的对抗也很激烈。
可是德国那个二百五皇帝威廉二世年轻气盛,志大才疏。居然不知死活地敲锣打鼓地和英国搞海军军备竞赛。海权是英国的核心利益,谁打它的主意,英国就要和谁玩命。于是英国主动调整和法俄的外交。最后英国和法国,和沙俄分别签署协定,在此基础上形成三国协约。以这三个国家为主形成了协约国集团。

2. 英法七年战争的主要过程是什么

1756—1763年间,由欧洲主要国家组成的两大交战集团在欧洲、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1756年奥地利为夺回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被普鲁士夺占的西里西亚,准备发动对普战争,便与法国结盟。俄国、萨克森、瑞典和西班牙先后参人同盟。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殖民地,需要普鲁士在欧洲牵制法国,于是同普鲁士结盟。

在欧洲战场上,交战双方在经过无数次的交战后,由于俄国彼得三世退出反普联盟,使普鲁士被动的局面得以改观。最后。普军击退法奥联军,取得胜利。并于1763年2月15日与奥地利和萨克森签订《胡贝图斯堡条约》,欧洲战事结束。

与此同时,英法在美洲、印度等地继续争夺殖民地。在美洲,1759年英军占领魁北克。1760年法军占领蒙特利尔,完全征服加拿大。在印度,英国完全取代法国,处于绝对优势。法国只保留几个贸易据点。在西非,英军占领塞内加尔的戈雷岛。在西印度群岛,英军击溃法西联军,占领马提尼克、格林纳达和圣卢西亚诸岛。1763年2月10日,英法签订《巴黎条约》,法国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的道路。

七年战争的战场遍及欧洲大陆、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和菲律宾等地。这次战争对于18世纪后半期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和军事学术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是什么促成了英法军事同盟形成

慕尼黑会议后,英法等西方国家曾满以为德国的矛头可能会指向乌克兰,但在新年到来的时候,在西方国家的首都却传来越来越令人不安的消息。

1939年1月30日,英国驻巴黎武官报告说,根据法国总参谋部的材料,希特勒即将进攻西方,而不是东方。同月,英国政府向美国总统罗斯福通报说,英国政府掌握了德国有可能在东方战役开始之前,向西方国家发动进攻的情报。

面对德国日益严重的威胁,张伯伦于1939年2月6日发表了英法团结声明。声明说:“利益上的一致,把法国和我国联系在一起,因此,任何危及法国切身利益的威胁,不管它来自何方,都不可避免地会迫使我国向法国提供援助。”2月10日,法国政府表示,如果英国由于德国入侵荷兰而卷入战争,它将支持英国,如果因德国入侵瑞士而发生战争,英国政府则应给予法国对应的支持保证。与此同时,英法政府决定,它们的参谋本部之间的对话必须“比过去范围更广,性质更加亲密”。

1939年3月15日,德国出兵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此举不但使德国的军事、经济实力都有了很大增长,而且侵略行动的又一次轻易得手进一步刺激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促使他更快地采取下一个行动。在争霸斗争中,英法所面对的形势更加险恶。这时,英法统治集团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味妥协退让是满足不了希特勒的野心的,而且时至今日,英法已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为商议对策、协调行动,法国总统勒布伦和外长博内于3月21日出访英国。在两国外长的会谈中,哈利法克斯深有感触地说:“只要纳粹分子还在执政,欧洲和平的希望就是渺茫的”。双方就对德作战时相互支援的措施和在对德作战中“波兰的突出意义”交换了意见。3月22日,勒布伦、张伯伦参加了会谈。双方相互通报了飞机生产情况。同日,英法互换照会。照会规定,当一方遭到侵略时,另一方有提供军事援助的义务。照会还规定对比利时和荷兰的安全提供保证。英法军事同盟遂告形成。

世界上出现了两大对立的军事同盟体系。战争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了,战争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4. 英国和法国最早的战争是从那年开始的

英国和法国最早的战争是百年战争,从1337—1453年,持续了116年。 自11世纪“诺曼征服”后,历代英王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在法国占有大量领地。法王企图收回这些领地,英王不仅不肯放弃,反而进一步与法国争夺毛纺业中心佛兰德。双方矛盾深化。1328年2 月,法王查理四世死,卡佩王朝绝嗣,贵族会议推举其侄腓力为王,称腓力六世。英王爱德华三世以自己是查理四世外孙的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两国矛盾加剧。
1337年5 月24日,腓力六世收回英属领地基恩,于是引起战争。从1337年到1453年,英法两国断续打了百余年,史称“百年战争”。这些战争大体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337年~1360年):1337年10月,英王爱德华三世自称法王,率军进攻法国,于1340年6月在斯勒伊斯海战中击败法国舰队,1346年7月占领法国卡昂,8 月在阿布维尔以北的克雷西村大败法国陆军,次年占领法国重镇加来。1356年9 月,爱德华三世之子“黑太子”,在普瓦捷之战中生擒法王约翰二世及其众臣。1360年,法国被迫求和签约,承认英国对加来和西南地区大片领土的占领。

第二阶段(1368年~1396年):法王查理五世(智者)为收复失地,实行改革,加强军队建设。1368年,配合加斯科涅反英暴动,收复大片失地。1372年,法舰队在拉罗谢尔打败英国舰队,重新控制西北沿海海域。查理五世死后,其继承人查理六世患精神病,不能治理国家,封建主争权夺利,形成以奥尔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为首的两大集团。英国暴发沃特·泰勒起义。两国无力再战,于1396年缔结停战协定。

第三阶段(1415年~1420年):英王亨利五世利用法国内部矛盾,重新提出对法国王位的要求,并于1413年与勃艮第公爵结盟。1415年10月,亨利五世率军进攻法国,在阿让库尔之战中大败法军;1430年4 月征服诺曼底,逼近巴黎。法国被迫求和,承认亨利五世为法国王位继承人。

第四阶段(1429年~1453年):1422年,英王室宣布未满周岁的亨利六世兼领法国国王。此时,法国太子查理已控制法国中部和南部。1428年,英军进攻法国南方要地奥尔良城。1429年,法国香槟地区农家女贞德自告奋勇,向太子查理请战,率法军解奥尔良之围。7 月,太子查理加冕,称查理七世。贞德率军攻打巴黎,不克,次年在战斗中被勃艮第派军队生俘,被活活烧死。1435年9 月,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臣服于查理七世,加强了法国抗英力量。此后8 年,法军收复北方大部领土。1450年,法军解放诺曼底,并在巴约勒之战中重创英军;1453年7 月,在卡斯蒂永之战中再次打败英军。10月19日,法军收复波尔多,百年战争结束。英国在法国的领地只剩加来一地。

5.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法国俄国建立的是什么条约

《俄法协约》、《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合称三国条约,即
(在《俄法协约》、《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最初协约国是英法俄三国,后来一战爆发,包括日本在内的二十几个国家加入协约国与同盟国作战。) 1、法国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2、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
3、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
4、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6. 1323年英法两国发生了什么 特别是法国那边

熟悉两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朋友们可能会以为英国、法国始终是一对肝胆相照、同舟共济的盟友,毕竟在两次大战中,两国曾经精诚团结,共同抵御德国。
但是,从立国以后的一千多年历史来看,两国更应该是仇敌关系―――军事上,双方曾经多次兵戈相见;政治上也是敌对时间长,结盟时间短。

一、英法的建国历程
说起来,英国人和法国人的祖先都属于古代欧洲蛮族―――“日耳曼人”;而现代英法之形成,多少要“归功”于公元四五世纪匈奴人对欧洲的征服。强大匈奴骑士从东向西的驱赶,迫使原来在欧洲大陆生活的日耳曼各部落离开家园,向西大迁徙。
在这次大迁徙中,西罗马帝国灭亡,而法兰克人占据了现在的法国全境,并四处扩张。古法兰克人的鼎盛时期是查理大帝在位时(771-814)的查理曼帝国时代,842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正式将帝国分为三部分,由此产生了现代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三国的雏形。法兰克帝国的辉煌从此已一去不复返了,三国仍然继续分裂而且境内封建割据局面非常严重。比如法国,全国被分为大小不等的公爵领地和伯爵领地,国王的权力极其有限,很大程度上只有象征意义,王室的领地也很小,主要城市只有巴黎和奥尔良。
现代英国人的祖宗―――盎格鲁和撒克逊人,由于无法在欧洲大陆立足,只好渡海来到不列颠岛,通过对不列颠原有凯尔特人的征服(此前罗马帝国着名统帅凯撒曾经对不列颠进行过征服,并带来了基督教文明),出现了七个小国互相争斗的格局。在八世纪和十世纪,丹麦人曾两次入侵英国。
二、 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
公元1042年,爱德华就任英国国王,他的母亲是法国诺曼底公爵之女,因此有一半诺曼人的血统。由于爱德华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人称“信教者”,还是僧侣,只是名义上结过婚,所以没有子女。1066年爱德华去世后,英国人推举贵族哈罗德继任国王。但是新国王刚刚就任,就受到了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的挑战。
“诺曼底”即二战中着名的“诺曼底登陆”之所在地,当时就是法国的一部分,但是诺曼底公爵在自己的领地拥有绝对权利。威廉是第七代诺曼底公爵,他和爱德华算得上是表兄弟。1051年威廉访问英国时曾经得到爱德华的许诺―――在死后将王位传给威廉。1064年哈罗德在英吉利海峡乘船失事,被迫来到诺曼底,为了返回英国,也曾向威廉宣誓,支持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可是现在的结果却是如此,威廉自然恼羞成怒了,因此决定以武力夺取王位。
威廉的打算得到了罗马教皇和法丹德等国国王的支持;而他本人又是一名杰出将领,他的部队有着熟练的作战技能和严格纪律,作战主力是重骑兵;威廉还加紧准备,做好大船,以便横跨海峡。而另一边呢,哈罗德的军队主力只是临时征集的民兵,战斗力很差;只能征用民间的小船充当军舰。恰巧的是,在威廉的鼓动下,哈罗德的弟弟托斯提格伙同挪威国王进攻英国北部,哈罗德好不容易搞掂了叛乱,军队也损失惨重。这时,威廉已经在英国南部登陆了(因为风向不好,登陆推迟了一个多月,谁知正好避开了英军主力)。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哈罗德赶紧回到伦敦,临时组建了一支5000人的队伍。两军在黑斯廷斯相遇,激战了一整天,哈罗德全军覆灭,其本人也死在战场上(这就是黑斯廷斯战役)。接着,威廉向伦敦进攻。后来威廉被英国人推举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号称征服者威廉)。从此,英国开始了诺曼底王朝时代(1066-1154)。
至此,英国结束了不统一、贵族纷争的局面,成为一个统一、具有强大王权的国家,并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三、长达两个世纪的英法斗争
1.斗争的由来
威廉既是英国国王又是诺曼底公爵,因此必须服从法王,其领地也应该是法国的一部分。那么,英国是否应该从属于法国?从另一角度来看,诺曼底是否也应该属于英国呢?而且诺曼底距离巴黎极近,如果英国对法国有什么企图,法国必将十分危险。因此削弱和吞并诺曼底就成了法王的第一国策。
法王首先挑拨威廉一世的长子罗伯特与其父亲的关系,并支持他向父亲威廉要求继承诺曼底公爵之位。在法王的鼓动下,威廉父子果然在战场上兵戈相见了,威廉险些死在其子的长矛之下。
在法国的挑唆下,英国国内贵族叛乱事件时有发生。1100年威廉二世去世后,其弟登基,称为亨利一世。1105年亨利征伐诺曼底,大获全胜并将其兄罗伯特带回英国永远囚禁起来,于是诺曼底彻底归于英国统治。同年亨利还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联姻,这将使法国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为此,法王决定必须与英国决一雌雄。
2.战斗进程
从1109年开始,英法之间爆发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
战争延续到1154年时,亨利二世登基,他不仅拥有了诺曼底,还得到了安茹、曼思、阿奎丹等地,几乎占有法国国土的三分之二,其面积相当于法国王室的六倍。对于法国而言,形势已经相当不利了。
亨利二世即位后,与法王路易七世纠葛不断,连年战争打得难解难分。为了积蓄力量以便与法国进行持久战,便先与法王媾和,并让年仅5岁的王子亨利和路易之女订婚。亨利王子15岁的时候,按照英国的习惯被立为英国和诺曼底的继承人。第二年,应路易七世之邀,在诺曼底举行了王子加冕大典,然后王子被接入法国王宫。路易乘机以岳父的名义挑拨亨利父子关系。在他的挑唆之下,回到英国的亨利小王子便向父亲提出要求,要么立即得到王位,要么得到诺曼底,二者必择其一。亨利二世自然不会答应这一非分要求。于是小王子投靠了他的岳父,公然反叛。
1187年,法王腓力二世(1179年登基)乘英国国内矛盾四起之机,开始收复失地,亨利二世被迫让出部分侵占的土地,以求停战。1189年亨利二世去世,其子理查一世继位。理查在十子军东征途中曾被奥地利公爵俘虏,然后被卖给德国。法王本想借机置其于死地,以夺取英国在法领土。但是理查交纳了大量赎金后返回英国。理查重新登基后,立即招兵买马,与法国再次开战了。不过这次的战争很奇怪,双方一边打一边谈判,每年都有一次停火,到了天气等条件适合的时候则再次发动战争。英军一度占有优势,胜利不断,但在1199年,理查阵亡,法国暂时摆脱了困境。
理查之后是其弟约翰,法王则故伎重施,开始帮助约翰之侄阿瑟来反对约翰。由于法国这时已经收复了大部分失地,声威大震,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恐惧。因此英国很快与神圣罗马帝国结为反法同盟。1214年英国及其盟国从东南、西北两路夹击法国,但被腓力二世军队击败。到了1223年腓力二世死亡的时候,法国已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了。
1294年英王爱德华对法再战,本来英军一直处于优势,但因国内矛盾加剧和财政紧张等原因,渐渐力不能支,被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率军反攻并节节败退。此时英格兰和苏格兰矛盾越发尖锐,苏、法决定结盟共同对付英格兰,英国不得不于1297年同法国休战。
1303年,英法签订《巴黎条约》,这标志着延续了两个世纪的英法战斗结束了。
四、英法百年战争
1337-1453年,英法两国再次进行了长达116年之久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百年战争。
1.战争起源
自12-14世纪长期的斗争后,法国已经收复了很多失地。到14世纪初期,英国还保留着法国沿海的一些地方。英法矛盾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原因,就是双方都想争夺佛兰德尔(现比利时和法国东北部)。佛兰德尔是法国的一个伯爵领地,法王固然迫切希望将其纳入自己的王室领土,而英国与之则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羊毛是当时英国的主要出口物资,其主要出口市场就是佛兰德尔。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佛兰德尔支持英国,承认英王是佛的最高领导者,继而干脆承认英王就是法国国王―――这是因为,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他没有男嗣,法国贵族会议便推举他的侄子腓力为王,称腓力六世。一心想控制法国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凭借自己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孙,向法国发难,声称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腓力六世对爱德华三世的嚣张气焰十分气愤,暗下决心寻机报复。1337年,法军收复英属领地基思,百年英法大战爆发。
2. 百年战争分为四个阶段:
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年),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尔和基恩。在斯吕斯海战(1340年)中,英海军重创法海军,夺得制海权。在1346年8月的克勒西会战中,英军又取得了陆上的优势,并经11个月的围攻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1347年)。将近10年的休战之后,在普瓦提埃战役(1356年)中法军再次被击败,法王约翰二世和大批贵族被俘。英国人无限度地征收苛捐杂税和法国内部经济陷于完全破坏的状态,从而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马赛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年)和扎克雷起义(1358年)。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勒丁尼签订和约,和约条款极为苛刻,其中规定把从卢瓦尔河至比利牛斯以南的领土割让给英国。英国军队则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打乱了征服步伐――――进入加莱城时,不少英军染上了黑死病病毒。黑死病不但导致英军大量死亡,而且导致英国的人口锐减,由流行前的400多万人降到疾病过后的250万人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爱德华三世再也无力顾及同法国的争斗,只好宣布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
战争中,英军的弓箭是一种秘密武器,这种弓箭名叫“大弓”(据说是由一种紫杉木制成的),射程远、射速快、精度高,每分钟可以发射10-12支箭,能在
战争的第二阶段(1369-1380年),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利用休战的机会,进行了许多财政和军事改革,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国力有所增强。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民团,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久格克连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元帅),拥有很大的权力。法军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70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
这样,整个战争的态势发生了有利于法国的变化。然而,就在查理五世打算一鼓作气收复全部失地时,却突然离开了人世。继承王位的查理六世才12岁,靠几个叔叔摄政,到1388年才得以亲政,而在1392年查理突然得了精神病,没能力治理国家,更不用说领兵打仗。这给了英国人很好的喘息机会,但此时的英国仍陷入瘟疫之中,无力反扑,战争进入僵持状态。由于瘟疫一时难以控制,英国被迫与法国在1396年签订了20年停战协定,放弃了一些既得的利益。
战争的第三阶段(1415-1424年),1413年上台的亨利五世重新点燃了百年战争的烽火。1414年亨利五世亲率大军在塞纳河口登陆,9月攻占了法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勒阿弗尔。1415年,两军在阿让库尔交战,法军死伤8000余人,被俘2000多人,而英军只伤亡400多人,阿让库尔一战使亨利五世名噪一时。1417年,亨利再次带兵进攻法国,于1419年攻陷法国的鲁昂,打开了整个法国的门户。法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可就在这时,法国国内两大封建主集团奥尔良派和勃艮第派却出现了严重的内讧。勃艮第派主动与亨利五世走到了一起。在勃艮第派的援助下,英军很快就占领了法国的北部地区。眼看大势已去,法国被迫与英国在1420年签订了《特鲁瓦和约》。和约宣布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亨利五世担任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
战争的第四阶段(1424-1453年),战争的性质变了:就法国方面来说,是反抗英国侵略的正义战争,而英国方面则是进行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
幼小的亨利六世无法亲理国政,英国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再度展开权力斗争。法国原王储查理乘机在法国南部封建主的支持下自立为王,称查理七世。争夺王位的战火再度燃起。挟亨利五世的余威,英军很快又取得了优势。
此时,一个拯救法国的英雄出现了,她就是被法国人民千古传颂的奥尔良姑娘——圣女贞德。贞德是一个平常的农家少女,连最简单的字母都不认识。但是,国家的危急和各地人民保卫祖国的消息使这个偏远农村的小姑娘异常激动,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拯救多难的祖国。1429年英军围困了巴黎南面的奥尔良城。这是法国南北交通的战略重镇,一旦失守,南方就可能全部失陷。17岁的贞德先是说服了沃古勒尔城城防司令,通过他拜见了查理七世,查理被她坚不可摧的意志感动,同意让她带一支三四千人的军队去解救奥尔良城,并授予贞德“战争总指挥”的头衔。经过无数次战斗,贞德和部队解除了奥尔良城外的重围。接着,贞德又率军收复了许多北方领土。但是,宫廷贵族和查理七世的将军们却不满意这位“平凡的农民丫头”影响的扩大,便蓄意谋害贞德。1430年贞德因寡不敌众而被俘,第二年备受酷刑之后被英军活活烧死。
但是,法国军队已经处于战争优势,1436年法军攻取巴黎, 1450年夺回曼思和诺曼底。1453年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7. 英国和法国历史关系

英法本来是没什么关系的,但1066年法国的统治者威廉公爵对英国发动了战争,并征服了英国,诺曼底征服之后,封建制度在英国确立。威廉一世之后,英国的每一个国王都是他的直系后代子孙,英国开始了世袭的君主制。

从这一时期开始,英法两国的关系变得极其复杂,随后的很多英国国王还兼有法国贵族的身份,导致后来英国国王也有权利争取法国王位,这成为后来血雨腥风的英法百年战争的原因之一。

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了对诺曼底的控制,

12世纪中,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

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

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

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

(7)英国与法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结盟的扩展阅读

在英国大陆上,战争从来没有间断过。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不断的发生冲突,这期间民族融合是少不了的,可就在中世纪之后,法国的王公贵族不断的登陆英国,而且他们的封地也被分往英国,最早的英国国王叫做诺曼底大公。

这时候的英国基本没有任何文字,而法国人将自己的文字带到了英国大陆,并不断的通过本土化形成了现代的英语,这也就是为什么英国有好多的语言,发音跟法国的非常相似。

法国那边肯定不服,而英国这边儿也寸步不让,他们互不承认,互相称自己为对方的王。明争暗斗之中,英国和法国开启了百年战争,百年战争之中法国和英国各占优势。

而英国竟然有几次打到了法国的本土,圣女贞德原本只是一个不通世事的小姑娘,但就是这么一个人,指挥法国的军队抵挡住了英国人的侵略进攻,英国人赶回了本土,保住了法国领土的完整。

8. 一战中法俄在1892年就结盟了,英国为什么要拖到20世纪初才与法俄结盟呢

英国一直奉行光荣独立政策,它想维护自己在欧洲的霸权,想让各国去争斗自己坐想渔翁之利,但德国实在威胁到了英国,所以它不得已才与俄国,法国结盟

阅读全文

与英国与法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结盟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0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