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艾滋病人多少岁

法国艾滋病人多少岁

发布时间:2022-07-20 19:53:28

① 艾滋病的简介

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觉起来很好,但是他们却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艾滋病从发现至今还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所引艾滋病(有人译作爱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quired immumne defici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以严重的免疫缺陷为根本病变,以卡氏(Carinii)肺囊虫肺炎、卡波济(Kaposi)肉瘤、慢性淋巴结肿大、非何杰金淋巴瘤、各种条件致病性病原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是80年以来新发生的一种疾病。1981年6月和7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报道了1978年确诊的26例多发出血性肉瘤(卡波济肉瘤)和15例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病例。以后,CDC又收到另外70例这两种病例的报告。在前述的病例中,所有测定过免疫功能的患者,都有T淋巴细胞显着抑制,都有对有丝分裂原和各种抗原诱发的增殖反应的显着抑制,从而把细胞的显着抑制,都有对有丝分裂原和各种抗原诱发的增殖反应的显着抑制,从而为把艾滋病作为独立疾病来认识奠定了基础。1982年,此疾病被正式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从1981年6月起,美国即开始对这种疾病进行监测,到1983年2月(即发现首例患者5年后)CDC收到了艾滋病1000例的报告;而到了1986年4月患者即达16548例,这还只是正式统计了数字,据推测,实际当时的艾滋病患者已超过50万。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1991年底,全世界累计艾滋病患者将超过100万感染HIV者将有5000万至1亿。该组织还预言:90年代感染HIV的人数是80代年的2~3倍,将出现500万艾滋病新病例和好几亿HIV感染者。
现在,艾滋病患者遍布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其中美国、乌干达、巴西的发病人数居前3位。时至今日,亚洲还是艾滋病发病率最低的洲。但情况并不容乐观,以旅游业着称的泰国,1989年4月中旬全国共发现带毒者5621人,而至同年8月带毒者已突破8000人,预测到1996年带毒者将达10万人,艾滋病患者将达1400人。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人;1987福建1名艾滋病人,在确诊不久后死亡。至1989年底,我国(除台湾省外)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94例,疫情涉及10个省、市、自治区,可见艾滋病确已传入我国。
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使免疫缺陷取得明显改善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于5年内死亡。据美国对最初发现的3000例患者的统计:16%的患者在诊断后3个月死亡;23%在6月内死亡。2年死亡者达57%,3年内死亡者达81%。
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症”,艾滋病的流行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四次传染病大浩劫,对本病的防治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

病原和流行病学
<P> 一病原:对艾滋病病原的研究,在1984年有了突破,近几年又有进展。现在已经确认:艾滋病是由一种被称为HIV的逆转录病毒引起的。1983~1984年有两组研究人员从艾滋病患者中分离得到这种病毒。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研究人员从艾滋病患者中分离发现一种致病病毒,称为淋巴相关病毒(L***);1984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研究人员,也从该病患者发现一种致病病毒,称为人类嗜T淋巴细胞Ⅲ型病毒(HTLV-Ⅲ)。后经证实,L***和HTLV-Ⅲ形态相似,且都有逆转录RNA病毒,系同一病毒的变异株。故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7月25日发布公报,国际病毒学会将L***/HTLV-Ⅲ病毒改称为HIV,我国习惯称之为艾滋病毒。
HIV是一种单链的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外周有衣壳,衣壳主要由糖蛋白组成。衣壳外有包膜,亦以糖蛋白为主要成分。HIV直径100~120nm,具有典型的D型病毒形成,HIV不耐高温,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在56℃、30分钟加热后,即失去活性。一般消毒剂如75%酒精、2.5%碘酊、次氯酸钠液等,均能使其迅速灭活。但HIV耐寒,在-75℃环境中能存活3个月。紫外线对HIV的杀灭作用不强。
<P> HIV有明显的嗜T淋巴细胞特殊是T 4 淋巴细胞(人辅助性淋巴细胞)和嗜神经细胞的特性,含有特殊的逆转录酶系,对人还是一种致癌的病毒。
二传染源;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IDS-related conplex,ARC)患者及无症状而携带HIV的艾滋病毒感染者(HIV infection)。目前已经从这三类人的血液、精液、眼泪、乳汁和尿液、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HIV,还可以从另外一些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分离出HIV。其中,精液的HIV含量增加,其次是血液和血液制品(尤其是Ⅶ因子制品),眼泪、乳汁、尿和阴道分泌物中,HIV含一较少。流行病学的证据目前只证明了血液和精液有传播HIV的作用。好些没有任何异常表现,且能正常病者,是否是另一传染源,目前尚未定论。
三 传染途径LHIV的传播途径的理要性依次为:①与感染者密切的性接触;②接触或接受被HIV污染的血及血制品;③产前、产中及产后短时间内受HIV感染的母亲传给小儿;④接触被HIV污染的、未消毒的注射器、针并没有;⑤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组织及精液。另有一些传播途径尚未得到证实,如日常工作、学校中与HIV感染者一般的社交接触;经水和食物的传播;经空气、粪便或经口的传播;昆虫的传播等。这些途径的传播,即使不能完全排除,其重要性也要小得多。

四易感人群:多数有关艾滋病的文献,将易感人群称为高危人群,这部分人更易受到HIV感染。
1.同性恋及两性恋者:在易感人群中,居于首位的是同性恋(主要是男性同性恋)者以及两性恋者。据美国对最初3000例艾滋病患者的统计,患者中有男性同性恋或两性恋者2140人,占患者总数的71.3%。CDC对至1985年7月止美国艾滋病病例的组成进行了统计,在男性患者11132例中,同性恋(含两性恋)者有8716人,占78%。欧洲艾滋病患者中同性恋者所占的比例,与美国的情况相似。
同性恋者对艾滋病易感的原因,与该人群肛交较普遍有关。因为: ①直肠肛管与女性阴道的上皮组织结构不同,直肠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肛管的复层上皮、复层鳞状上皮同阴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相比,对磨擦的耐受性和抵抗力均较差; ②肛管的解剖学结构不同于阴道,肛门括约肌远比阴道括约肌强大,肛交时肛管壁所受的力更大。 ③肛管直肠的弹性低于阴道。 基于这三个方面的原因,肛交时肛管、直肠表皮易于受到创伤,形成破损,造成病毒入侵的机会。男性同性恋者广泛使用各种性刺激药物,特别是使用亚硝酸盐吸入剂(亚硝酸异戊酯最危险)作为性刺激剂和便于肛门交媾的括约肌松弛剂。亚硝酸本身就是一种公认的诱变剂,可能导致免疫缺陷。此外,这强制性引起的直肠粘膜毛细血管扩张,也可增强精液中所含病毒的传播。同性恋者性活动频繁,多有较多的性伴,而且常患有其他类型的性传播疾病(如梅毒下疳)和腹泻疾病,这些因素也可能增加HIV的传播机会。在我国同性恋者也是存在的,应当对这一人群给予足够注意。
2.静脉药瘾者:这一人群是居第二位的易感人群。据美国对1985年7月止的艾滋病患者的统计,艾滋病男性患者中的15%、女性患者中的53%是静脉药瘾者。这些人静脉注射频繁;常共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易被HIV感染。在我国,吸毒在近年来有蔓延的趋势,而且逐渐由吸食鸦片等向静脉注射海洛因、可卡因方面转化。静脉药瘾者感染艾滋病,在我国可能是一种相对危险性更大的途径。
3.血友病患者:血友病患者感染艾滋病,是因为出于治疗血友病的需要,患者经常输注血液、血液制品(特别是含Ⅷ因子的冻干浓缩制剂),增加了被HIV污染的血淮所感染的机会。Ⅷ因子冻干浓缩制剂每一批号,来自2000~5000名不同从血者的血浆,其被污染的危险可以想见。我国目前已禁止使用进口血液制品,这无疑对防止艾滋病的传入是十分有益的。
4.其他易感人群:其他易感人群包括接受输血者、性乱的异物恋者,以及父母是艾滋病患病的儿童等,这些人群易感的原因是十分明确的。
%C

② 全世界艾滋病人有最长的活了几年

先解释一下,HIV感染后如不接受治疗,一般过程是经过急性期、潜伏期、艾滋病期,直到死亡。所以严格说起来艾滋病患者与HIV感染者这两个名词是有区别的。
对于第一个问题,HIV本身不致命,影响的是免疫系统,当机体免疫机能降低到一定程度,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的几率大大提高,导致病人死亡。病毒的这种性质决定这种疾病不会像急性传染病(脑炎、出血热)那样可以迅速导致死亡。正常潜伏期大约5-10年,有过报道病人迅速进展,在5年内免疫系统就已经严重受损,但这样的病人在接受治疗后同样可以生存。
第二个问题,目前通过药物已经可以让病人长期带毒生存,我了解到的至少NBA球员魔术师约翰逊从感染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
第三个问题,目前判断是否进入艾滋病期主要根据CD4细胞数量、病毒载量以及病人身体状况由医生判断,进入艾滋病期病人才需要接受治疗,是不是到了生命尾声,可以参照对第二个问题的解答。

③ 对于艾滋病人,一般能活多长时间呢

引言:对于艾滋病人,一般能活多长时间呢?

现在人们如何对待艾滋病?

说到艾滋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可以用药物控制,目前医学没有办法完全治疗艾滋病。所以科学也在不断研究一些能够控制艾滋病的药物可以大大延长艾滋病患者的生命。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不幸感染,艾滋病也不会很快死亡。如果控制得好,就能活很久。感染艾滋病后能活多久?事实上,这种问题没有非常正确的答案,但这需要肯定。艾滋病可以通过人为干预延缓疾病的发展。那么,如果身体比较强硬,就能很好地防止艾滋病的传播。生活中要保持非常好的心态,积极应对,才能很好地缓解自己的病情。

④ 什么是世纪瘟疫艾滋病之谜

截至1991年9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各国官方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全世界已有163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了艾滋病人,患者人数达41万多。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估计,全世界艾滋病实际患者已达110万。20世纪末,将增长3~4倍,约4000万。

1986年中期,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艾滋病病毒定名为“人体免疫缺损病毒”英文缩写为HIV。艾滋病即由HIV潜伏性和作用缓慢的病毒引起的疾病,英文缩写为AIDS。中文音译为艾滋病或爱滋病。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唤起世界各国共同对付这种人类历史迄今出现的最厉害的病毒,定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最早将艾滋病从病患者体内的淋巴结里分离出艾滋病病毒的,是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吕卡·蒙塔尼埃研究组,时间是1983年5月。按通常说法,这是人类首次发现了艾滋病病毒。1984年4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罗伯特·盖罗研究组也从美国艾滋病患者的病毒分离物感染的一个T细胞培养系列中,分离出艾滋病病毒。这是医学界在研究艾滋病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从此之后,艾滋病越来越广为人知。但是,现今被确认有案可查的第一个艾滋病人是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位水手。1959年,这位25岁的水手患了一种怪病,皮肤疼痛难忍,体温持高不降,肺部严重感染,体重日趋减轻。该水手住进医院后,不久便死去。医生对患者的怪病产生了种种怀疑,进行尸体解剖后,发现患者肺部因卡氏肺囊虫和细胞巨变病毒的双重感染而布满了小孔。由于当时医学上还没认识到艾滋病的存在,有关医生只是将解剖结果发表在医学杂志上,并在曼彻斯特医院里保留了患者的部分内脏。直到1983年,法国医学界发布艾滋病病毒的研究成果之后,一直怀有疑问的曼彻斯特大学的病毒学专家,对当年保留下来的水手的肾脏、脾脏等进行检查,终于发现了艾滋病的特征,从而推断出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该患者已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证明最迟在当时,西方一些国家已存在艾滋病病人。有关专家、学者经过十来年的研究后,更认为最早的艾滋病病毒类型的出现,应在50~150年前。此后,病毒开始了遗传上的突飞猛进。约经过100年的演变,才成为今天这种凶悍无比的艾滋病病毒。目前,西方社会对艾滋病的快速蔓延和患者极高的死亡率引起极大恐慌,人们谈“艾”色变,有的将其称为“20世纪的瘟疫”。

但是,这种被认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凶悍的病毒究竟来自何方?起初人们发现艾滋病患者多是同性恋者,患者尤其是以美国一些大城市中的同性恋团体成员居多。因此得出,由于同性恋者的性生活是违背自然的,是病态性的,造成的性混乱引发了人们预想不到的病变,产生了艾滋病,可是,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后,发现就其西方国家来说,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就已存在同性恋问题,而在东方国家的古代社会里,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如果因同性恋导致艾滋病的产生,那么必定在古代就流行了,为何在当代才传播开呢?从而得出,同性恋并非艾滋病的起源,但却是艾滋病传播的危险性渠道。

就目前来说,人们在研究艾滋病起源时,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看法。

其一是“外空传人地球”的假说。有两位英国科学家曾提出过这一看法,认为艾滋病病毒可能早在外空中存在,但因千百年来缺乏传播媒介,所以人类一直没感染上。后来由于一颗飞逝的彗星撞击了地球,将这种可怕的病毒带到地球来,祸害了人类。

其二是“猴子传给人类”的假说。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在猴子身上存在与人类艾滋病患者相同的病毒,被发现的猴子生活在非洲。科学家们在追踪艾滋病传播范围中发现,艾滋病在非洲的流传比在美洲和欧洲更早,也更快。据一些专家估计,携带艾滋病病毒者可能高达非洲中部城市人口的10%。在80年代,扎伊尔的金沙萨市在对千份血液样本加以检验后,发现其中6~7%带有艾滋病病毒。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也做过一次广泛性的调查,发现18%的输血者带有艾滋病病毒,在赞比亚1987年间便约有6000名儿童接受艾滋病治疗。而非洲某些地区5%的新生婴儿都带有艾滋病病毒,其中一半至2/3的人在两年内会演变成艾滋病。中部非洲大湖地区正流行艾滋病时,法国一位研究人员偶然了解到当地有些居民有以下生活习俗:将公猴血和母猴血分别注入男人和女人的大腿和后背等,以刺激性欲;有些居民还用这种方法治疗不孕症和阳萎等病。研究者们从血液接触可以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以及中非地区高发病率与奇特生活习俗等方面联系起来,假定艾滋病病毒是猴子传染给人类的。但是中非部分居民的奇特生活习俗的历史无疑是长于艾滋病流行史。研究者们进而假设:可能在很早以前,猴子就将艾滋病病毒传绘人类,但因偶然的原因几度自生自灭。在现代,由于大量欧美人员到过非洲,其中不乏寻花问柳者,于是他们便把艾滋病病毒带回欧美,加之性生活混乱和吸毒等的流行,所以艾滋病在欧美地区就广泛传播开来。

其三是“人工制造”的说法。这是由新闻界披露出来的消息。20世纪80年代中期,坦桑尼亚政府报纸《每日新闻》发文,称艾滋病病毒是美国细菌战研究的产物。后来,英国一家素来以消息来源可靠着称的报纸刊载了英国反对活体解剖学会的看法。该学会成员声称:艾滋病是美国生物战研究中心利用遗传工程基因重组的新技术制造出来的新病毒。他们认为美国方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始于越南战争期间,目的是制造一种新型的生物战武器。研究者首先在中非的绿猴身上做试验,后来转为在以减刑为条件自愿接受该病毒的一些服重刑的囚犯身上试验,囚犯中不少是同性恋者。他们被释放后,便把艾滋病带到社会上,并由各种途径传播开来。这是试验者和被试验者始料不及的后果。据说,这项原计划为生物战研究的试验,也因有关人员发现合成的病毒潜伏期过长,效果不够理想而放弃进一步的研究。这一消息见诸报纸之后,至今已被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报纸转载,引起各种各样的议论和猜测。美国有关方面否认这一说法。但一些非洲国家的传播媒介将美国为全世界艾滋病最多的国家与此问题联系起来,持肯定态度。

目前对艾滋病的研究已取得许多重大成就,但它究竟怎么起源,至今各说其是,弄清艾滋病的来源无疑对人类的医学科学将有巨大的意义。

⑤ 截止2017年全球艾滋病人有多少

全球目前有33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这一数字比2006年估计的近4000万人少得多。在这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成年人约为3080万,15岁以下的约为250万。从各地区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依然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达2250万,占全球总感染人数的68%。2007年全球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预计为250万,相当于感染者每天增加6800多人;2007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预计达210万,相当于每天5700多人死于艾滋病。

⑥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约有多少人

自美国1981年诊断出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11月公布的《2004年艾滋病流行报告》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的艾滋病感染人数2004年又创新高,突破3900万人,新增感染者490万名,另有300多万患者在2004年死亡。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仍然是艾滋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感染率超过25%,该地区9个国家的平均寿命甚至低于40年前。该地区疾病不仅在毒品使用者、色情从业者等高危人群中蔓延,还已扩散到普通人群中。2003年,该地区共有300万名新增感染病例,220万人因感染艾滋病死亡。目前,只有全球人口10%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2500万名艾滋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总数的70%。报告称,拥有众多人口的亚洲目前正处于控制艾滋病蔓延的关键时刻。一方面,大部分亚洲国家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人数不到总人口的1%,病毒的传播仍主要局限于高危人群中;另一方面,该地区已成为疾病传播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病例出现在亚洲。2003年,亚洲地区共有11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该地区目前共有740万名艾滋病毒携带者。此外,在中东、北非和东欧等地区,也没有迹象显示疾病蔓延有所减缓。在欧美等高收入发达国家,随着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普及,艾滋病死亡率已大为下降。但因为一些人放松警惕,参与吸毒、色情交易、同性性交等高危行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新增染病人数又呈现反弹趋势。据美国疾控中心估计,美国平均每年新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万人左右,全美感染者总数约为85万至95万(2003年12月)。在加勒比海地区,艾滋病已经成为15岁至44岁年龄段人群的主要死因;在北美地区,女性感染人数在不断上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4年11月23日公布的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显示,拉丁美洲有170万人感染艾滋病,感染情况呈上升趋势。最近一年中拉美9.5万人死于艾滋病,24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多年来,国际社会为防治艾滋病作出了积极努力,防治工作也有所进展,但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11月21日发表的2005年度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显示,2005年度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9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人数已达4030万。报告指出,2005年以来,全球已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使自1981年以来因感染艾滋病而死亡的总人数达到2500万。

目前,妇女、青少年已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两大群体。在全球4030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达1750万,15岁以下的儿童230万。本年度新增的感染者中,年龄在15到24岁之间的人数超过一半,15岁以下的儿童70万。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分布状况来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仍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地区。本年度该地区新增感染者32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2580万。东欧和中亚地区是病毒感染者增加最快的地区,感染人数比2003年度增加了25%,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增加了1倍。中国自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以来,至2005年9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5630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1143例。专家估计,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

⑦ 爱滋病的问题

他们是怎样感染上艾滋病的??

以下是艾滋病感染并死亡的几个实例:

(1)一位年轻的同性恋者感染上艾滋病并死亡。

这是德国的一位年轻的同性恋者,从16岁起他就有了同性恋的生活,曾多次到美国东海岸旅行,他的性行为的突出表现是大量的主动和被动的肛门乱交。

1982年秋天,这个36岁的同性恋者第一次出现了艾滋病的征象,他的右面颊上长了许多小泡,还患了霉菌性口腔炎(白色念珠菌引起)。同时,他的体重减轻,全身无力,没有食欲。几个月后,病情急剧恶化。他的体温达到39℃,又出现腹泻,1983年1月,他不得不住进医院。

他的情况越来越坏,医生经X线检查,确认其为双侧肺炎,痰化验发现绿脓杆菌(这种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人的肠道和健康人的皮肤上,只有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时才侵害人体),然而抗菌药物还是挽救了他。1983年3月,他离开了医院。

一个月后,他又再次入院,这时他的面颊上、两个上臂、大腿内侧和跟腱上出现了卡波济肉瘤。此外,肛门处出现溃疡(经诊断为Ⅱ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生殖器疱疹)。由于全身抵抗力衰弱又导致了疱疹病毒性视网膜炎,几乎失明。

同年8月,卡波济肉瘤蔓延至全身,这时他又患了严重的抑郁症,但经精神科医生治疗,抑郁症痊愈。此时,医生准备把他送回家去。11月,就在要离院之前,他又突然发高烧,患了严重的肺炎,14天后便死亡。后来,尸体解剖发现,他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健康人是可以抵抗这种病毒感染的),病毒不仅侵犯了他整个胃肠道,还侵入到肾、肝肺甚至大脑中。

(2)一位法国地质学家因一次车祸后输血感染了艾滋病。

这个病例代表了另一种危险组,即因输血造成艾滋病感染。1982年,31岁的地质学家因患有原因不明的腹泻、呕吐,并且体重明显减轻,被收住巴黎医院。

这位已婚的地质学家从不与同性恋者接触。3年前他曾较长时间住在海地,在那里,1978年他曾遭到一次严重的交通事故,在医院里,他不得不被截去一只胳臂,在手术中,医生给他输了许多储存血。伤好出院后,他和妻子、女儿一同回到法国。

就在3年后,他出现了一些病症;腹泻、疲倦,脐周无规律的疼痛。1982年3月,各种症状恶化,呕吐加水状腹泻,在很短的时间内,病人的体重减少了10公斤。

住院后,经各种检查,结果诊断为艾滋病。然而上述症状未被控制住,腹泻、呕吐、发烧和腹痛仍在加剧。人工喂养使这个地质学家活到1982年10月。但终因陷入严重错迷,他于10月24日死亡。

(3)兄弟两个血友病人都因使用血制品而感染了艾滋病。

血友病人也是患艾滋病的主要危险组之一。血友病是仅见于男性的由妇女遗传来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因为他们的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所以很小的外伤就可能使他们出现致使的出血。患血友病者需要终生使用他们所缺少的凝血因子,这种凝血因子是从成千上万个供血者的血液中提炼出来的。

西班牙南部的16岁和9岁的兄弟两人,都是血友病人,他们不得不经常输入凝血因子。首先是哥哥出现发烧、呼吸困难和腹泻,于1983年3月被送进医院。检查发现他的口腔和咽喉受到白色念珠菌侵袭而感染,X线显示肺部受累。血液化验结果显示淋巴细胞和白血球减少。

9岁的弟弟也以同样症状和持续发烧,于1983年11月住进了同一个医院。尽管积极治疗,这个小男孩还是死了。尸体解剖后,发现他的肺出血,以及受到巨细胞病毒和某些霉菌的感染。

(4)婴幼儿也受到艾滋病感染。

美国一杂志报告了8个婴幼儿艾滋病病例,他们都出生在美国纽约附近的内瓦克地区,其中年龄最大的8个月。

其中一个男孩于1980年6月出生,在3个月前身体还很健康,后来他突然得了肺炎,而且病情恶化,引起医生们注意,经多方检查,结果为:脑电图有改变,显示大脑皮层萎缩;肺部活检证实有卡氏肺囊虫;血液检查发现T淋巴细胞减少。尽管医生作了很大努力,但这个男孩的病情仍继续恶化,终于在出生后5个月就死亡了。

在调查中,医生们发现他的父亲是个吸毒者,并同样也出现了T细胞减少症状,而且口腔有白色念珠菌染。这位父亲患的也是艾滋病。

其他7个艾滋病患儿,3个已死亡。他们的背景是,一个患儿的父母均是海地(艾滋病高发区)人;另一个患儿的母亲出生在多米尼加共和国(艾滋病流行区);其他婴儿的父母均为一方或双方是吸毒者,或经常与许多人有性关系者。有一个患儿则有一个母亲、两个父亲和一个叔叔,而这些人都患有艾滋病。

有鉴于此,医生们认为必须把置身于上述环境中的儿童看作是“极易受艾滋病危害的”。

(5)一位丹麦女外科医生在非洲扎伊尔感染艾滋病并死亡。

已有一些关于未与同性恋者接触而感染艾滋病的报道。丹麦一个女外科医生被感染的病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42岁的女外科医生,曾应扎伊尔北部一个设备简陋的小医院的招聘签订了为期3年的合同。期满后,她又在扎伊尔首都金沙萨的一个现代化医院重新签署了一份合同。在这期间,她患过腹泻,经服药曾治愈。

1976年,她的病情恶化,又开始腹泻,服药也无效。同时,淋巴肿大,常感到疲倦和不适。虽经包括淋巴结组织活检的各项检查,但未得出结果。后来淋巴结消肿了,但疲卷加重。

1977年7月,这位女医生在非洲休假时,这种未确诊的疾病猛烈发展,她出现了严重呼吸困难,不得不被用飞机送回丹麦,并住进医院。经多方检查,表明她患了卡氏肺囊虫肺炎,后来又出现了念珠菌性口腔感染。尽管医生们做了一切努力,也未能挽救这位女医生的生命,后来才知道她患的是艾滋病。
(6)一位已婚妇女在美国旅行时与一位艾滋病病人性交,两年后两人均死亡,而那位妇女的丈夫后来也死于艾滋病。
这个病例提示,妇女在与异性性交中也会传染上艾滋病,然后再将这种病传给他人。
这位31岁的已婚妇女,出生于海地。但自1979年以来,她就已生活在巴黎,后来(1981年10月)她的丈夫也迁居到巴黎。
这位妇女于1980年3月至9月在美国新泽西州逗留6个月之久。在此期间,她结识了一个海地男子,并与他有过一段时间的恋爱关系(后来才知道那个海地男人患有艾滋病)。

从1982年2月起,这位妇女突然持续发烧,并感到“病很重”。8月,她住进了医院。入院检查结果并不是引人注意的,白血球数目减少是唯一受关注的化验结果。不久患者出现了左半身瘫痪或过度敏感现象。做大脑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右半部大脑有“占位性病变”,医生推测可能是大脑中结核性脓肿,并决定做神经外科手术,但5天后这位妇女失去了知觉并离开了人世。

尸体解剖发现,她患的是脑弓形体病,这种病一般容易控制,但对免疫防御能力差的病人则产生危险,而艾滋病人就是典型的易感者。脑弓形体病是艾滋病病人的致死性原因之一。

这位妇女死后8个月,其丈夫也带着最严重的症状住进了医院。这位海地男人从未与同性恋者有过接触,也不吸毒。然而医生在他身上还是找到了所有表明艾滋病的征象,入院4个月后,他由于受到对健康人来说没有危险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而死亡。

总之艾滋病是靠血液传播的,只要不陌生人公用刮胡刀(刮胡有可能刮破脸)、牙刷(自己可能有牙科疾病)、不用不安全的工具献血输血,不和陌生人性交。就没问题的!不要太担心!

⑧ 关于艾滋病

没病毒的。。
跟艾滋病患者直接接吻,拥抱,握手或正常交谈都不用担心被传染~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和器官组织内,感染者的血、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泪水、唾液、汗液、尿、粪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渗出液的情况下含此种病毒很少,没有传染性。
当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利用自己的免疫系统制造出许多特异抗病毒性抗体回击来犯的入侵者。这些特异性抗体能在体内持续存在数年之久,甚至终生。我们可以通过检查血清中有无这些抗体存在,来推断病人是否有过艾滋病病毒感染,以进行诊断。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样,但他们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皮肤粘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乳汁也含病毒,有传染性。唾液、泪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发现病毒,但含病毒很少,传染性不大。脑脊液、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均可分离到病毒。
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条,其核心是通过性传播和血传播,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空气、食物食具、共同进餐、饮水、握手、日常用具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
(1)性接触传播 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与HIV性传播有关的高危人群为:男性同性恋者、妓女、嫖娼者、多个性伙伴者、性乱者。美国调查发现,同性恋者的HIV感染率高达20-30%。西方国家70%的HIV感染者为男性同性恋者。在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80%以上HIV感染者因异性性接触所致,女患者中81%为妓女。在经济条件差的妓女中,HIV抗体阳性率高达66%。在这些国家中,异性性活动是HIV的主要传播方式。
(2)血液传播 包括: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在未对献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测之前,输血及血制品具有感染HIV的极大危险性。在非洲30%的HIV感染儿童是输血所致。使用从大量献血者血浆中提取VIII凝血因子治疗血友病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最大。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1986年美国调查发现,AIDS患者中25%有静脉注射毒品吏。在西方国家注射毒品是感染HIV的第二大因素。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④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3)母婴传播 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在非洲有2-15%的AIDS病例由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孕妇所生婴儿有30-70%在围产期被HIV感染。一般认为,婴儿在产道感染HIV的机会在于经胎盘感染。
最近认为性病患者,特别是有生殖器溃疡者(如梅毒、软下疳、生殖器疱疹)也应列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一但受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及微生物得以乘机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害了人体,即造成T4淋巴细胞的破坏,使机体丧失了抵抗疾病的能力,病人容易患各种罕见的疾病。如:卡波氏肉瘤、卡氏肺囊虫肺炎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但对艾滋病的恐惧却与日俱增。艾滋病发源于非洲,1979年在海地青年中也有散发,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的介绍了他们发现的五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1982年正式将此病命名为"艾滋病"。以后不久,艾滋病迅速蔓延到了各大洲。1985年6月,由上海入境的一名美籍阿根廷青年男性游客因艾滋病住院,治愈无效,死于我国境内,这是出现在我国的首例艾滋病。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被称为"当代瘟疫"和"超级癌症"的艾滋病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无论是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均放在首位,我国已将其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以后才发病。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重复感染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他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最终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至今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一旦发病,在我国当前的医疗条件下,都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死亡。所以目前艾滋病还是一种病死率高达100%的极为严重的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的特征 (一)艾滋病病毒的特征艾滋病已经确认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引起的: 1983年着名的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肿瘤病毒室主任蒙嗒尼尔(Montagnier)首先从一名患淋巴结病综合症的男性同性恋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到一种艾滋病的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简称LAV。 1984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报告从艾滋病病人血液标本中分离到多株逆转录病毒,因为这种病毒主要侵犯那些起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所以命名为嗜人TH淋巴细胞三型病毒(Human T-Lymphotrophic VirusⅢ)简称HTLV-Ⅲ。这两种病毒被认为是同一种逆转录病毒的变种,并肯定为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把它称为LAV/LTLV-Ⅲ。 1986年7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公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决定,将艾滋病病毒改称为人类免疫缺陷毒(Hmu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HIV呈袋状球形,直径约150毫微米,包膜由一薄层类脂质构成,具有抗原性。HIV有10%碱基序列不同。是单链RNA病毒,外有核壳蛋白,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能以单链RNA作为模块,转录为双链DNA,该双链DNA可与宿主细胞的DNA结合然后逆转录为病毒的单链DNA,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病毒的核酸永远与宿主细胞结合在一起,使得感染不能消失,机体无法清除病毒。现已证实HIV是嗜T4淋巴细胞和嗜神经细胞的病毒。HIV由皮肤破口或粘膜进入人体血液,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T4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它能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便得T4细胞失去原有的正常免疫功能。当激活免疫反应的T4细胞几乎全部被HIV消除,T4细胞抑制细胞在数量上巨增,相反病人体内T4细胞在数量上骤减,从而导致病人的免疫功能全部衰竭,为条件性感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HIV对神经细胞有亲合力,能侵犯神经系统,引起脑组织的破坏,或者继发条件性感染而致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HIV和其它逆转录病毒一样,当逆转录酶使病毒的RNA作为模板合成DNA而成前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时,HIV带有的致癌基因可使细胞发生癌性转化,特别是在细胞免疫遭到破坏,丧失免疫监视作用的情况下,细胞癌变更易发生。 (二)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学特征:很多证据表明,艾滋病的免疫缺陷主要是在细胞免疫系统以内,其免疫特征如下: 1、周围血(1)循环淋巴细胞显着减少,往往低于100/mm2(正常1500-4000/mm2)。(2)T淋巴细胞中则以辅助细胞(T4)减少为主,抑制细胞(T8)相对增加,T4与T8的比例下降(正常人T4/T8比例为1.75-2.1),而艾滋病患者中其比例<1.0)。这一点是诊断艾滋病的免疫学依据。 2、T细胞功能下降 (1)临床出现条件性感染和肿瘤;(2)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的皮肤试验转阴;(3)体外试验证实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刺激时,T细胞反应性降低,(4)T细胞的细胞毒下降;(5)产生白细胞介毒-2和r一干扰素少。 3、B细胞功能失调(1)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2)对新抗原的刺激不产生应有的抗体反应。 4、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其中T4的受损是造成本病免疫缺陷的关键。 艾滋病何以成为“世纪杀手”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公布的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2004年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人数为3940万,当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达到310万。这个数字触目惊心,而更加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自1981年美国发现 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一直以难以控制之势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全世界无一角落能够幸免。人们不禁会问,在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已经了如指掌的今天,艾滋病何以在全球畅通无阻,成为威胁整个人类生存的“世纪杀手”? 艾滋病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顾名思义,这种病毒的特点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失去抵抗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然而,尽管这种病毒的破坏力强,它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却非常弱。高温、干燥以及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离开人体后,这种病毒在常温下只能生存数小时至几天。只有通过血液、性行为、注射式吸毒等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的方式,这种病毒才能在人群中传播。可见,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主要靠的是人的行为,只要每个人能检点自己的行为,控制甚至彻底消灭这种病毒并不是不可企及的“天方夜谭”。 1982年,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表第一份有关艾滋病的病例报告时,人们曾乐观地认为,由于艾滋病传播途径有限,它完全有望得到有效控制。然而,随后几年在许多国家接连发生的一系列血液感染事件令人不寒而栗,由于人为的工作失误,艾滋病病毒开始通过血液在人群中迅速传播。更加令人失望的是,尽管科学证明使用避孕套完全可以避免因性行为感染或传播艾滋病病毒,但由于科学知识不够普及,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依然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吸毒人群不断扩大,注射式吸毒者共用针头,导致吸毒者之间交叉感染,又为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推波助澜。 在过去仅仅2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经从屈指可数的几个达到今天的3940万,死于艾滋病的总人数已经接近3000万。特别是近2年来,艾滋病发病率在全球各大洲均大幅上升,尤其是过去“幸免于难”的东欧、东亚和西亚等地区,如今也成为“重灾区”。东亚地区2004年艾滋病的感染人数比2002年增加了将近50%,东欧和西亚地区则增长了40%。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高达2540万,其中绝大多数人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导致相当一部分国家的人均寿命降到40岁以下,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出现严重倒退。 艾滋病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纪杀手,这是20多年前人们无法预见的。缺乏责任、疏忽、贫困和无知,导致了今天令人担忧的局面。亡羊补牢,时犹未晚。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再次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从我做起,检点行为,加强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艾滋病的研究,促进新药及疫苗研制,保证贫困人群享受治疗,这是人类遏制世纪杀手继续逞凶的最好出路。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方式传播。据分析,目前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以经注射吸毒感染为主,占累计总数的 68.0% ,经采血 ( 血浆 ) 途径感染人数占 9.7% 。此外,经性接触途径感染人数占 7.2% ,血液和血制品感染占 1.5% ,母婴传播为 0.2% ,尚有 13.4% 的传播途径不详。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 12 年至 13 年。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因此,艾滋病也被称为 “ 超级癌症 ” 和 “ 世纪杀手 ” 。
怎样预防艾滋病传播
从各国报道中可见,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儿日益增多。有少研究证实,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母乳喂养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所生婴儿有三分之一在妊娠后期或后产过程中获得艾滋病病毒感染,其中至少有80%左右通过喂奶传染。为此,应让妇女接受有关艾滋病的预防知识。
预防艾滋病首先应强调性卫生。使用避孕套和治疗性传播性疾病可以大大减少艾滋病病毒和危险性。艾滋病自80年代开始全球性流行以来,其危害随传播方式而不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的传播率高达90%。感染者可处于潜伏状态,许多年不出现临床艾病。但有近一半的感染者在感染10年内出现临床艾滋病症状,在确诊艾滋病后两年中死亡。
国外调查研究表明放荡的性行为和注射吸毒仍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前者要求人们注重性卫生,后者强调法制观念的加强。此外,要十分谨慎使用人血制品,减少使用机率,并应选用经检查合格的血液制品。特别要防止一次注射器的再次应用,以杜绝经血途径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在基层医疗机构,都必须把选择供血员作为一件事关千百万人身体健康的大事来加以重视和把关,从而彻底杜绝血源性感染。

阅读全文

与法国艾滋病人多少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0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