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早的酒吧是什么时候有的
酒店为何要叫“酒吧”? “酒吧”(bar)一词产生于粗犷的美国西部,西部人有点野,卖酒的小店老板生怕酒客打起架来砸了他们的柜台和货架,所以在柜台外面架起了栏杆,要打架就在栏杆外面打。bar就是“栏杆”、“横梁”、“棒条”的意思,从此,这样的小酒店就叫“吧”。最早的酒吧里是没有桌子和凳子的,同样是不想让喝醉酒的人待在酒店里;想喝酒就靠在栏杆上喝,喝完了走人。
到了19世纪,美国的大饭店里都开始设酒吧,上档次的饭店一般都有一个法式餐厅和一个美式酒吧。1919年,欧洲开始兴起酒吧文化,而当时正是美国的禁酒年代。苏格兰人哈里·麦克埃尔霍恩在巴黎开设了一家“纽约酒吧”,他的酒吧有特色、有气派、有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那么大。这个酒吧后来成了知识分子和文艺界人士聚会的场所,美国作家海明威、法国作家萨特、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等都是这里的常客。哈里的“纽约酒吧”供应180多种鸡尾酒。今天,全世界都有按哈里模式建造的酒吧。
调酒师的调(鸡尾)酒表演是酒吧的特色之一,曾经有一个时期,酒吧的生意不景气,为了吸引客人,调酒表演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自从美国影片《鸡尾酒》公映后,调酒表演更加普及。
鸡尾酒是两种以上不同饮料以一定方法(调和法、摇和法、搅和法、兑和法)混合成的一种新口味含酒精冰镇饮料。这种混合饮料为什么要叫鸡尾酒,说法颇多。有的说以前在斗鸡比赛结束后,要用一杯酒和一根败鸡尾毛向胜鸡主人祝贺,故名之。另一种说法认为鸡尾酒(cocktail)是从法语coquetier来的,两个词发音接近,但法语中的coquetier是(吃带壳煮鸡蛋用的)“蛋杯”的意思。一个名叫安托万·佩绍的法国药剂师将一种混合饮料装在蛋杯中供人享用,“蛋杯”到了英语中被讹传为“鸡尾”。还有一个比较浪漫的传说:在美国有一家酒吧,一天,很多军官来这里喝酒,可是女招待发现酒吧里各类酒的存货已经不多,她情急生智,将各类酒混在一起,并用一根鸡尾毛搅拌。军官们尝后交口称誉,问她是什么酒,她随口答道:“鸡尾酒”。
鸡尾酒的调配是一门学问,有人说鸡尾酒有4000至5000款。德国奥尔登堡“巴里斯塔”酒吧的调酒师托马斯·霍夫洛格会调400种鸡尾酒,而且不需要用量杯。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心绪不好的时刻,不妨到酒吧去坐坐,即便不是冲着啤酒、鸡尾酒,也该领略领略调酒师的拿手戏。
⑵ 法国进入战时状态,哪些地区将命令禁止聚集活动
法国进入战时状态基本上是全国命令,禁止聚集活动。其实能够做出这样的决策也能理解,毕竟这个病毒就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去,而且传染性也特别的强。而且法国的总统马克龙更是亲自出面来警告当地的民众,除非购买生活必需的生活物品之外,其他的时候不允许外出就待在家里,还有就是不能够进行一些聚集性的活动,违者将被严惩。
其实新冠病毒是各个世界最头疼的事情,而且每个国家都为了在于这个病毒对抗,不断的进行新疫苗的研发,不管是谁先研发出来,都是一个造福本国、造福全人类甚至是全世界的事,不过经理也不是完全那么不人性化的,像必须要看病或者是工作的话,还有要买东西是可以的,但是不建议有事没事的那种没有必要的聚会,毕竟现在是特殊时间,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⑶ 苦艾酒是怎样作出来的
当年,尚没有苦艾酒,有的是一种叫苦艾(Wormwood)的植物。古希腊的医药大师希波克拉底认为它是治疗肝炎的良药,顺便也能对付烦人的风湿,要知道,地中海气候让很多希腊贵族每到潮湿的季节便痛苦不堪。
在普林尼的着作里,记录着当年罗马的一种风尚,战车比赛的冠军们通常都要饮上一杯浸着苦艾的酒,目的是提醒胜利者:光荣也有苦涩的一面。这种饮料,就是苦艾酒(Absinthe)的前身。至于这种苦涩的滋味,于斯曼在小说里有更细致的描绘,他说:“虽然加过糖,多少将令人反感的味道冲淡了一些,但苦艾酒还是有一股黄铜的味儿,它在口腔里的那种回味就像你慢慢地吮吸一枚金属钮扣似的。”
假如喝苦艾酒真的就仅仅像是吮吸“金属钮扣”,那它肯定不会让颓废诗人和先锋画家们趋之若鹜。这里还有一个秘密,苦艾酒的微妙之处在于它有一点点致幻作用。对此了然于胸的多是些法国人,但英国人王尔德是个异数,他对苦艾的致幻之妙也颇有心得。他描述着这种幻觉:酒后走在寒夜的大街上,我却感觉大簇大簇的郁金香,在我脚边挨挨擦擦。1882年,王尔德游历美国时的比喻则更为诗意:“一杯苦艾酒跟一轮落日有什么分别呢?”即便到了后来,王尔德孑然一身、贫病交加,但他的聪明劲儿却未尝稍减:“我正跟我的墙纸进行一场殊死搏斗,要么是它走,要么是我亡。”
苦艾酒的风行,让那些像王尔德般的街头醉汉明显地多了起来;因此苦艾酒遭到“卫道士”们的敌视与诅咒也就不足为奇了。顺带遭殃的,还有那些画家们。早在1859年,马奈的一幅《喝苦艾酒的人》就遭到了沙龙评选委员会的断然拒绝。原因据说是马奈“失去了道德感”,因为苦艾酒当时虽然未被禁止,但至少是一桩丑闻。他的同行德加,闯的祸则更大,后者的名作《苦艾酒》1893年送伦敦参展时,竟引发了英国人的“反法”浪潮,不苟的英国人将苦艾酒看作是“法国毒药”;当然,这就跟将梅毒说成“法国痼疾”一样的不公平。
大约就在同时期,从荷兰来到法国的、落落难合的画家凡高也爱上了苦艾酒。他白天在阿尔的乡间写生,金黄的烈日让这头寂寞的兽干渴难耐,便在星夜里一头扎入了“绿色缪斯”的怀抱。凡高写信给他亲爱的弟弟提奥:“咖啡馆是个会让人毁掉自己、让人发狂的地方,所以我用路易十五的柔绿色、用孔雀绿,再衬以黄绿色、粗糙的青绿色,我用这些来表现在低矮的咖啡馆里蕴含的黑色力量;所有的一切都笼罩在魔鬼熔炉一样的氛围中,泛着硫磺的颜色。”多年以后,阿尔卡萨这处苦艾酒徒们麋集的地方竟因这种“令人疯狂的绿色”,成了绘画史上的一处名胜。
至于到底是哪位天才第一个跟“绿色缪斯”发生了关系,现在已难以考证。但至少可以追溯到缪塞的时代。他是法国公认的天才,十几岁就出版诗集,31岁就晋身法兰西学院。可自打那以后,他几乎没写过一首像样的诗,因为他喝了太多的苦艾酒。有意思的是,直到1914年,法国政府也开始禁绝苦艾酒的时候,那些为坚守最后一道防线的酒徒们还在近乎绝望地呼喊:“看在上帝的份上,苦艾酒至少还激发过缪塞的灵感!”———可在我看来,缪塞的灵感哪里来自苦艾酒,它分明是来自乔治·桑。
苦艾酒发展史
1792 法国 pierre ordinaire 博士蒸馏出了一种高酒精度(68% 或更高/标准酒精度 136 度)的烈性酒,含有苦艾、茴芹、海索草和不同量的其它常用药草,这种酒被用作医治百病的药酒。它很快便非常流行,其他人也开始蒸馏这种酒,并很快有了一个昵称 'la fée verte'(绿色小精灵)。 1870 葡萄根瘤蚜开始对法国葡萄酒业造成长达 30 年的摧残。葡萄园遭到这种称为葡萄根瘤蚜的小虫破坏,它沿迂回的路径啃食葡萄根茎。因此,葡萄酒变得稀少并且非常昂贵,在葡萄酒紧缺的这一时期,苦艾酒迅速成为酒吧文化中的宠儿,而且销售规模巨增。 1890 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享乐主义在法国蔓延成为一种时尚,典型的例子是人们纷纷参加红磨坊的波希米亚饮酒狂欢会,并表演古怪行为,使红磨坊成为盛极一时的娱乐中心。巴黎的红灯区位于蒙马特 (montmartre) 区中心,经营者很清楚苦艾酒传说中的催欲效果,从那时起苦艾酒和“红磨坊”就变成了同义词。 1910 苦艾酒在瑞士遭查禁。有 36,000,000 多升苦艾酒销往法国。 1912 美国颁布苦艾酒禁令。有 220,000,000 多升苦艾酒销往法国。 1915 在其流行的最旺盛时期,苦艾酒在法国遭到查禁。在向军队配给苦艾酒作为预防疟疾的防范措施几年后,法国政府决定禁止饮用苦艾酒,归咎的原因是一战期间配给的酒普遍丢弃在战壕中。但是影响更大的原因可能是来自法国葡萄酒业的极大压力,他们认为苦艾酒会侵占他们的市场。 1998 当苦艾酒在欧洲许多国家遭查禁半个多世纪后,george rowley 于 1998 年 7 月 21 日获得英国政府允许将苦艾酒在欧盟合法销售的批文,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突破。 2000 la fée 苦艾酒 — 首个在法国以商业目的酿造的传统苦艾酒 — 自 1915 年发布禁令以来终于解禁。在法国奥塞小镇 (auvers-sur-oise) 由法国苦艾酒博物馆参与酿造的苦艾酒,尤其受到了热烈欢迎。 2002 la fée 苦艾酒首先在时尚酒吧市场上获得成功,而后由英国最大的酒类零售商 tesco 销售到 350 多个餐饮店,随后 la fée 苦艾酒成为主要街道商店中购物车中的抢手货。 2003 在国际饮料杂志 (drinks international) 主办的国际烈酒挑战赛 (international spirits challenge) 上,la fée 苦艾酒是唯一获得奖牌的苦艾酒品牌。 la fée 苦艾酒 45% 及更高度系列推出后,立即成为 yates 等名流人士追逐的目标,他在名流圈内也以喜欢喝烈酒而着称。 法国着名厨师 jean-christophe novelli 为庆祝他与 la fée 苦艾酒结下的不解之缘,特别创制了新世纪的一系列令人称绝的配合饮用苦艾酒的菜单。
⑷ 法国人民做了何事,为何突然病例攀升
不是法国人民做了何事,而是法国政府不顾疫情强行要求国内全面复工,这才导致了法国新冠病例的再次攀升。
三、法国疫情的二次爆发或将更加猛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法国封城后好不容易勉强控制住疫情,就急功近利鲁莽解禁,最终只能吞下新冠病例再度攀升的苦果。
而经过了先前几个月的折腾,再有了眼前疫情的二度爆发,法国国内对于本国的抗疫能力必然会产生由衷的失望和质疑,而如果不能加以良好的控制,法国的这种社会情绪或将由失望发展成绝望,那将是灾难性的。
⑸ 法国重新实行封锁措施
法国重新实行封锁措施:
封锁期间,禁止居民非必要出行,限制跨地区旅行,餐厅、酒吧和商场等场所关闭。但马克龙表示,与第一次“封城”相比,此次封锁放宽了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公共服务部门、工厂、农场、建筑施工等将继续运转。
法国总统马克龙2020年10月28日宣布,将于10月30日再次启动全国封锁政策,至少持续至12月1日,并根据效果评估是否需要延长封锁政策。
(5)法国什么时候解禁酒吧扩展阅读:
在电视讲话中,马克龙承认法国正面临“突然加速,更为严重和致命”的第二波疫情的考验,全境超过疫情警戒水平。封锁期间,禁止居民非必要出行,限制跨地区旅行,餐厅、酒吧和商场等场所关闭。但马克龙表示,与第一次“封城”相比,此次封锁放宽了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公共服务部门、工厂、农场、建筑施工等将继续运转。
马克龙表示,法国不会采取群体免疫策略。当前,法国每周大约进行190万例新冠病毒检测,卫生部门正在努力增加重症监护床位。政府预期新的限制措施将使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回落至5000例水平。
⑹ 苦艾酒是谁
苦艾酒
当年,尚没有苦艾酒,有的是一种叫苦艾(Wormwood)的植物。古希腊的医药大师希波克拉底认为它是治疗肝炎的良药,顺便也能对付烦人的风湿,要知道,地中海气候让很多希腊贵族每到潮湿的季节便痛苦不堪。
在普林尼的着作里,记录着当年罗马的一种风尚,战车比赛的冠军们通常都要饮上一杯浸着苦艾的酒,目的是提醒胜利者:光荣也有苦涩的一面。这种饮料,就是苦艾酒(Absinthe)的前身。至于这种苦涩的滋味,于斯曼在小说里有更细致的描绘,他说:“虽然加过糖,多少将令人反感的味道冲淡了一些,但苦艾酒还是有一股黄铜的味儿,它在口腔里的那种回味就像你慢慢地吮吸一枚金属钮扣似的。”
假如喝苦艾酒真的就仅仅像是吮吸“金属钮扣”,那它肯定不会让颓废诗人和先锋画家们趋之若鹜。这里还有一个秘密,苦艾酒的微妙之处在于它有一点点致幻作用。对此了然于胸的多是些法国人,但英国人王尔德是个异数,他对苦艾的致幻之妙也颇有心得。他描述着这种幻觉:酒后走在寒夜的大街上,我却感觉大簇大簇的郁金香,在我脚边挨挨擦擦。1882年,王尔德游历美国时的比喻则更为诗意:“一杯苦艾酒跟一轮落日有什么分别呢?”即便到了后来,王尔德孑然一身、贫病交加,但他的聪明劲儿却未尝稍减:“我正跟我的墙纸进行一场殊死搏斗,要么是它走,要么是我亡。”
苦艾酒的风行,让那些像王尔德般的街头醉汉明显地多了起来;因此苦艾酒遭到“卫道士”们的敌视与诅咒也就不足为奇了。顺带遭殃的,还有那些画家们。早在1859年,马奈的一幅《喝苦艾酒的人》就遭到了沙龙评选委员会的断然拒绝。原因据说是马奈“失去了道德感”,因为苦艾酒当时虽然未被禁止,但至少是一桩丑闻。他的同行德加,闯的祸则更大,后者的名作《苦艾酒》1893年送伦敦参展时,竟引发了英国人的“反法”浪潮,不苟的英国人将苦艾酒看作是“法国毒药”;当然,这就跟将梅毒说成“法国痼疾”一样的不公平。
大约就在同时期,从荷兰来到法国的、落落难合的画家凡高也爱上了苦艾酒。他白天在阿尔的乡间写生,金黄的烈日让这头寂寞的兽干渴难耐,便在星夜里一头扎入了“绿色缪斯”的怀抱。凡高写信给他亲爱的弟弟提奥:“咖啡馆是个会让人毁掉自己、让人发狂的地方,所以我用路易十五的柔绿色、用孔雀绿,再衬以黄绿色、粗糙的青绿色,我用这些来表现在低矮的咖啡馆里蕴含的黑色力量;所有的一切都笼罩在魔鬼熔炉一样的氛围中,泛着硫磺的颜色。”多年以后,阿尔卡萨这处苦艾酒徒们麋集的地方竟因这种“令人疯狂的绿色”,成了绘画史上的一处名胜。
至于到底是哪位天才第一个跟“绿色缪斯”发生了关系,现在已难以考证。但至少可以追溯到缪塞的时代。他是法国公认的天才,十几岁就出版诗集,31岁就晋身法兰西学院。可自打那以后,他几乎没写过一首像样的诗,因为他喝了太多的苦艾酒。有意思的是,直到1914年,法国政府也开始禁绝苦艾酒的时候,那些为坚守最后一道防线的酒徒们还在近乎绝望地呼喊:“看在上帝的份上,苦艾酒至少还激发过缪塞的灵感!”———可在我看来,缪塞的灵感哪里来自苦艾酒,它分明是来自乔治·桑。
——————————————————————————
也是《柯南》中的黑暗组织的成员!~和酒琴差不多~~~
图:
http://www.s988.com/Conan/voice/头像/Vermouth.jpg
http://photo1.hexun.com/p/2006/0326/14067/b_FC53537145A83F06.jpg
⑺ 法国大革命时有酒吧吗
有呀
⑻ 首相约翰逊带头去酒吧,英国民众如何评价
英国民众并没有大肆抨击首相约翰逊的这种行为。反而是这个事情被环球网报道之后,有很多人表示英国是不是放弃治疗要跟随美国的步伐。
我觉得约翰逊带头理发去酒吧是一种安抚大众的行为。因为外国人的性格都很热情开放,热爱自由,而英国从3月份开始实行的关闭娱乐场所,人们居家隔离的政策已经实施了几个月,这些法国民众想必在家里都已经憋得慌了,迫切的想要出去社交,可是碍于政策他们仍然压抑住了心中的骚动,在法国疫情终于得到初步遏制后,法国政府放宽了疫情政策,开放了理发店酒吧等娱乐生活场所,那么约翰逊此举行为无疑是在表示,人们可以不用再紧绷着神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社交。
并且去理发和酒吧并不仅仅是约翰逊艺人的愿望,许多公民都迫切的等待着理发,甚至连英国反对党领袖斯塔姆在解禁的当天,一早就去理发店理发并拍了照片,发在个人媒体上。
⑼ 法国罢工游行,为什么警方要求商家严防死守
继12月5日法国跨行业罢工之后,工会于10日呼吁对养老金改革进行另一次大规模抗议。据《巴黎人报》报道,根据巴黎警察局的通知,抗议游行将从巴黎七区沃邦广场开始,经过维拉尔大街、荣军院大道、蒙帕纳斯大道、巴勃罗毕加索广场和拉斯帕伊大道,到十四区费尔·罗什罗达广场。
到9日,公共交通系统的总罢工已经进入第五天,巴黎地区的交通继续瘫痪。地铁2号线、3号线、3a线、5号线、6号线、7号线、7a线、10号线、11号线、12号线、13号线全部中断。自动化线路1号线和14号线运行正常,但在高峰时段有饱和的风险。地铁4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和巴黎快车、有轨电车和区间列车将仅在最低限度运行。目前,法国国家铁路公司已安排数千名志愿者为车站乘客提供交通信息,并及时在相关网站、应用程序和社交平台上发布。法国的22个主要车站已经打开了“信息窗口”,为乘客提供信息,以及手机充电器和免费行李存储。
⑽ 法国民众为什么在首都抗议
众所周知,疫情正在反弹,不少西方国家都选择再次封禁。马克龙选择解封,法国多个城市举行抗议游行,表达对马克龙的不满,甚至还有很多法国民众当街烧毁汽车,与警察在街头激烈对峙。在法国民众投掷石块的情况下,法国警察用催泪瓦斯等武器迅速还击,据统计,单在法国巴黎参加游行的法国人就有4.6万人之多,场面一度变得非常混乱。
虽说特朗普的任期已经严重不足,甚至没法续约,但不愿意被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国家抛弃的特朗普在最后阶段竭尽全力地想给他们添堵。既然特朗普都要离开这个位置了,想方设法地给这些自己敌对国家添堵也不免是一个快意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