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如此的暴烈
1589年法国建立波旁王朝,这是法国专制主义的标志。与英国一样,法国的民族国家也形成了,但形成的过程很艰难,动荡也太多。以后,为巩固中央政权,又经历了更大的动荡,造成更多的内乱。法国贵族比英国强大,为制服贵族,法国王权必须比英国王权更加专制,结果是形成了以路易十四为代表的欧洲最强大的专制政权;后来为克服专制制度,又必须花费更大的气力。
与英国一样,法国在专制统治下推行重商主义,取得很大成就,法国发展成欧洲最强大的陆上国家,路易十四时达到顶峰。但也与英国一样,专制主义的危机随即发生,王权与民族的利益形成对抗,只有克服专制主义,法国才能进步。
法国用革命的方法解决冲突,法国大革命为许多国家树立了榜样。但法国大革命何以发生、为什么发展得如此暴烈?原因是:法国的专制主义过分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保护旧制度,不向变革作丝毫妥协,于是,民众(第三等级)也只能作殊死的搏斗。双方都不妥协的结果是革命不断深化,彼此都调动出最大的潜力,最后双方最坚定的力量都在革命中消失了,革命的目标却没有达到。经过拿破仑一段时间的统治,专制的王朝复辟了。
以后,法国再次用革命的手段推翻专制王朝,继续用革命的手段建立共和国,同样用革命的手段变更各种政治制度、试验各种政体。100年中,法国经历了许多革命,每次革命又包含着许多暴烈的冲突。动荡的社会环境给国家造成重大创伤,为弥合这些创伤,又需要花费许多精力。在欧洲各国中,法国是第二个启动工业革命的,但法国的发展速度一直不快,动荡是原因之一。有趣的是,1870年以后法国的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第一步退让是由过去坚决不肯妥协、死死抓住政权不放的保皇党人做出的,这以后,法国就确立了议会的统治;法国也不再发生革命了,开始用协商的手段逐步建立民主制度。
法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自由主义的,但速度缓慢,被说成是“没有工业革命的工业化”。其原因除上文所说的社会动荡之外,农业问题未予解决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法国大革命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关系,重新分配了土地,这一方面解除了封建残余制度的束缚,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大批小农,到20世纪初仍占农户总数的绝大多数。小土地耕作制,既阻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又限制商品市场与工业劳动力的发育,成为对工业化的钳制力量。我国理论界过去对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关注,其实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2. 如何解释法国大革命
Acemoglu、Cantoni、Johnson 和Robinson研究了法国大革命对德国的影响。1792年后,法国军队占领了欧洲许多领土,并将一些新的制度带到这些地方,这些制度包括强加的拿破仑法典、废除行会和残余的封建势力,引入公平的观念以及取消贵族特权等。法国对德国的侵略作为一个很好的自然实验,有助于考察精心“设计”的,强加的制度变革如何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法国入侵并直接控制了德国西部和西北部,但南部和东部地区仍在其控制之外。处理组和对照组由此形成,并成为本文此后分析的基准。法国大革命前,欧洲国家的权利主要被农村的土地贵族和城市的商业寡头所把持。贵族和牧师在农村创造了极不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借此维持了限制劳动力自有流动的农奴制;城市寡头通过行会的力量排斥新技术的运用,阻碍了工业化的进程。拿破仑执政后,法国的冲击迅速扩展到整个欧洲,大量的城市和地区被重组进这个新的庞大的王国。Rhineland(德国莱茵河西部地区)被置于法国的控制之下后,经历了一些列重要的制度变迁。1794年建立了商业法庭,为后来的商业和工业革命奠定了法制基础。1795-1798年,封建制度和行会被废除,一个自由的劳动力市场得以建立。最重要的当然是拿破仑法典的推行,它使这样一个封闭的地区重新为新的商业机会打开了大门。但是当拿破仑政权在1815年最终倒台后,过去强制推行的制度在不同的地区经历了不同的命运。在Rhineland,法国的制度被当地新的精英阶层继承下来,但在另外一些区域,旧势力完成复辟,改革被废止。
3. 法国大革命的目的
法国大革命的最终目的
法国革命从一开始就攻击教会,在大革命催生的激情中,反宗教的激情是最先燃起的,而到最后一刻还迟迟不肯熄灭。后来,人们对自由的热情烟消云散,被迫以奴役换安宁,但到了这种地步,人们还在反抗宗教的权威。拿破仑完全控制住了大革命的自由倾向,但他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制服它的反基督本性。甚至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会看到有些人认为,对上帝的不敬是为了补偿自己当年所受的委屈,自己当年对没品的小官都要唯命是从啊!虽然他们早就抛弃了大革命中自由、尊严、自豪的所有信条,却坚持以不信上帝作为对大革命精神的祭奠。
但是,今天的人们不难明白,对宗教的战争只是这场伟大革命中的一个侧面,是大革命全景中一个虽然引人注目却瞬间冷却的特征,是大革命前各种思想、激情和突发事件的暂时产物,而绝不是大革命的真正目的。
人们常把18世纪的哲学体系看作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很有道理,确实,18世纪的哲学中带有深刻的反宗教性质。但是只要仔细观察一下, 你就一定会看到,18世纪的哲学其实有两个完全彼此分开的部分,它们是截然相反的。第一部分包括各种新锐的思想和革新性观点,有关社会等级、民事、政治、法律准则等,比如人类生来平等,所以应该废除等级、阶级和教职人员的一切特权,比如民众权利至上,社会权利至上,统一的规章制度至上……所有这些信仰不仅仅是大革命的原因,而且简直可以等同于大革命本身,它们是大革命最根本的成果,从时间长度上来说则是大革命最实在、最持久的功绩。
18世纪哲学的第二部分是和教会开战,哲学家们攻击教士、各等级的教会、教会机构和基督教义,而且为了彻底推翻教会结构,他们还试图把教会连根拔起。但是,既然这部分哲学产生于革命持续摧毁的各种现实中,它就应该和自己摧毁的各种现实一起逐渐消失,并最终被大革命的胜利埋葬。为了说得更明白一点儿,这里我要补充一下(另外我还要在下面的章节中专门论述这个重要的问题)。基督教之所以激起强烈的仇恨情绪,并不是因为它是宗教,而是因为它是政治制度的一种;并不是因为教士们要代天巡狩去管理来世,而是因为他们是现世的地主、领主和行政官员,还征收什一税 ;不是教会不该在新社会里占有一席之地,而是因为他们在旧社会里占据高位,享有特权,势力爆棚,而这时旧社会正在土崩瓦解。
时间已经证实,并每天都在证实着我们眼皮子底下的这个真理:随着大革命的政治成果逐渐巩固,反宗教事业已经随之告罄;随着大革命攻击的旧政治制度的土崩瓦解,大革命憎恶的各种特权、大人物、阶级被彻底消除,不复存在,所以旧社会激起的仇恨,已经作为旧社会最终消失的根本性标志,日渐减退;最后,旧社会垮台了,教会日益从旧社会中分离出来,我们高兴地看到,教会在人的精神世界里逐渐恢复从前的地位,而且比以前更加牢固了。不要以为只有法国出现了基督教复兴的现象,欧洲革命之后,整个欧洲的基督教会都一一重新振兴了起来。
如果你觉得民主社会和宗教天生就是死对头,那就大错特错了。不管是基督教还是天主教,根本没有任何教义敌视民主社会的精神,反而,各大宗教里有很多东西是大大有利民主社会的。而且,所有的历史经验都在传递同一个信息:民众的心中始终都深深地扎根了一种本能,它就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宗教本能。人心是宗教的居所,就算那些早已消失的宗教,也是因为信奉它的民族已经灭亡。如果各种制度要顺应民众的思想感情,却要把人的精神推向不信宗教,这岂非怪事?
刚才我对宗教的议论,同样适用于社会权力(政府),而且更加适用。大革命一下摧毁了维持社会等级制度的机构,推翻了束缚人的一切习俗,人们看到这些便可能会误以为,大革命的目的不是摧毁旧社会秩序,而是要摧毁一切秩序;不是要摧毁某一政府形式,而是要摧毁政府(社会权力)本身。他们错误地断定,大革命的本质特性就是无政府主义。但是我敢说,这只是蒙骗眼睛的假象。
大革命开始后半年多,米拉波 私下致函路易十六:“如果您把比较一下新旧两种形势,就会得到慰藉,重新获得希望。国民议会颁布的法令中,尤其是最重要的那部分法令里,有一部分很显然是有利君主政府的。取消高等法院、三级会议省份,取消教士、特权阶级和贵族集团,这对君主权力都是大大加强的。如果黎世留 看到,现在只有一个阶级,一个市民阶级,他会十分高兴的,因为这种平等只是表象,而且这种平等更加有利于权力的执行。多少位先皇都曾用强权加强国王的权威地位,但各个世代的努力之和都没有大革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做得更有效国。”他对大革命的这种解读,和那个领导另一场大革命的人 的理解颇为相似。
从一开始,法国大革命的目的就不是要改革政府,而是要废除旧社会形式。所以,它对一切现存权力展开攻击,摧毁一切原有的大人物,干掉各种传统,变更风俗习惯,总之一句话,它要涤荡人的头脑,把一切曾经需要尊敬和服从的条条框框统统扔进垃圾堆里。这就是法国大革命为什么这么特别,这么无政府主义的原因。
但是抛开这些碎片,你会发现出现了一个新的庞大的中央政权,把之前分散在社会各处——大量从属权力机构、等级、阶级、职业、家庭和个人——的零散权力的一切权力和影响力全部纳为己有了,这些零散权力全部被一个统一体吸收和吞没。自从罗马帝国崩溃以来,世界上还没有哪个政权能够和它相提并论。大革命创造了这个全新的权力形式,或者不如说,在大革命的废墟里,这种新权力形式自动长了出来。可以说,大革命建立的政府十分脆弱,但是我们还要知道,它可比自己推翻的政府形式要强大得多。它既脆弱又强大,而且这脆弱和强大来源于同一个原因,这个原因会在下面详加阐述。
米拉波看得很透,他透过摇摇欲坠的旧制度的迷雾,一眼就瞄定了这个全新的权力形式,它简简单单,但无所不包,而且运行起来非常有秩序。当时的民众可是看不到这个庞然大物的。但是,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世界都明白了这种新形式的权力到底有什么好处。而且今天,各国的君主仿佛只能看到它的好处了。他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对法国新制度的羡慕嫉妒恨,而且,不仅大革命孕育的人们对新形式十分推崇,就连那些曾经和大革命格格不入甚至完全敌视大革命的人也加入进来,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孜孜不倦,努力废除各种特权和豁免权。他们致力于融合不同的阶级,使社会的不同等级趋于平等,官员代替了贵族,统一的法律代替了地方性规章,统一的政府代替了支离破碎的众多权力机构。在这项革命事业中,他们都兢兢业业,恪尽职责。遇到什么障碍,他们还会借用大革命时的手段和口号,他们偶尔还会煽动穷人反对富人,教唆平民反对贵族,鼓动农民反对领主。法国大革命既是他们的伤痛,又是他们的导师。
4. 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实施恐怖政策的原因
一、原因:内忧外患, 以罗伯斯庇尔为手的雅各宾派企图利用恐怖手段排除异己,维护权利。
革命的形势决定了恐怖政策的必然实施。恐怖政策的实施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革命形势决定的。“它必须同时攻击一切现存权力,摧毁一切公认的势力,除去各种传统,更新风俗习惯”。
起先法国内部社会还不够稳定,共和国才刚建立,王党势力还蠢蠢欲动,同时,国外的反法联盟进攻法国。面对内忧外患,法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稳定局势,这样雅各宾派就上台来实行高压的政策。到了后期,国内外安定之后,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一群人为了争夺权力,继续用高压政策来排除异己,从而成了恐怖政策。
二、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
1、雅各宾派
雅各宾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参加雅各宾俱乐部的激进派政治团体。1789年常在雅各宾修道院集会,故名。主要领导人有罗伯斯庇尔、丹东、马拉、圣茹斯特等。
2、恐怖政策
要实行恐怖统治,必须强化专政机构。雅各宾派控制的国民公会首先改组和加强了救国委员会,接着改组和加强了国内保安机关——治安委员会,又对原来的革命法庭进行了整顿,加强案件的审理,继之建立起一支由6000名步兵和1200名炮兵组成的“革命军”。与此同时,地方专政机构也建立起来,它由国民公会特派员和地方议会、地方革命委员会的成员组成。
(1)政治恐怖政策
以嫌疑犯法令和救国委员会集权体制为特征,包括改组革命法庭、在巴黎和各地设立断头台、由革命委员会决定嫌疑犯身份、中央特派员在各地方和军队中拥有一切大权、无套裤汉在政治生活中地位十分显赫、各革命团体对敌斗争的加强等等,是政治恐怖的主要内容。作为其代表的是1794年6月10日的牧月法令。
(2)经济恐怖政策
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克服严重的粮荒和经济的危机,国民公会制定了一系列对付投机取巧的供应商、必需品囤积商、窝藏粮食者的法令和措施。
(3)宗教恐怖政策
雅各宾派不顾法国绝大多数人世代信仰天主教的事实,企图人为地消灭基督教,出现了违反人权原则、破坏信仰自由的“非基督教化”运动。1793年10月5日国民公会废除了基督教历,实行共和历。11月10日,根据肖梅特的建议,将巴黎圣母院改为“理性庙”,信仰“理性教”。
5. 法国大革命暴发的根本原因
有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
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启蒙运动给了无限的动力。
代表人物我记得有伏尔泰,孟德斯鸠还有达芬奇等等的思想家,艺术家,哲学家提出的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这对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非常关键的,可以说是根源之一。
第二:政治!
其中代表我个人认为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武力解散议会,然后巴黎群众搞了巴士底狱。。。从而导致《人权宣言》的通过,以及当时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有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取得政权。(太绕了。。。简单点讲就是君主立宪派取得政权,它和大资产阶级,自由派有大的利益关系)
第三:吉伦特派!
在1789年8月10号(年份可能有点错误。。记得不是很清楚) 巴黎群众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并且在9月20号(这天是我生日,记得特清楚!)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把外国的干涉军给打趴下了,从而导致在9月22号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且处死了路易16。
第四:雅各宾!派
吉伦特派把主要力量用于发对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巴黎公社,还有一个巴黎什么的我忘了。。。。Sorry。所以从1792年秋季开始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的群众越来越多。其中代表是忿激派。但是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最终导致1793年2月左右欧洲各国以英国为首组成反法联盟,武装干涉,法国国内也发生了大规模叛乱(好像是保王党,具体记不清了)。最重要一点前线的主要指挥官、吉伦特派将领迪穆里埃叛变投敌。巴黎人民在革命危机时刻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建立起雅各宾派专政。
第五:雾月政变!
雅各宾派颁布《雅各宾宪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吉伦特派叛乱,并镇压忿激派和埃贝尔派。可惜雅各宾派的过激行为和政策也是它走向分裂和内讧。罗伯斯庇尔也不能完全守护住法国革命的成果,反法联盟再次准备武装干涉。所以在1794年7月末,雅各宾派我右派势力发动热月政变,逮捕令罗比斯比尔,建立了热月党人的统治。并且命名新的革命政府为---督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维护了共和政体。
其中最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数学家拿破仑就是督政府里面最为闪耀的明星,在他的带领下法国横扫了欧洲几十年.....
打了近千字。。。。还是可怜下 给点分吧
6. 法国大革命前期还较有规律,后期为什么会完全失控
法国大革命前期还较有规律,后期为什么会完全失控?
现在已有定论英国革命是彻底的。在以前以阶段斗争为纲时代确有那种提法,从解放生产力角度英国革命扫出了本国资产阶级发展的障碍。而法国资产阶级的内耗显然证明其架构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
另之另,以国力论成败,蒙元无疑是当时的蓝星极权,可有人斗胆敢与汉唐相提并论么?
7.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雾月政变和热月政变是怎么回事
热月政变
发生时间:1794年7月27日
这次政变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反对雅各宾俱乐部领导人主导公共安全委员会的一个政变。
随后,国民公会投票同意处决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安东万·路易·德·圣茹斯特,和革命政府的其他几位领导成员。这次政变结束了法国大革命的最激进的恐怖统治。
雾月政变
它是西哀士连同拿破仑、富歇和塔列朗谋画的夺权计划。西哀士与拿破仑结盟,共同策划政变,并在共和8年11月18∼11月19日(1799年11月9日~11月10日)推动政变,迫使督政辞职,驱散立法议会成员,组成执政府。
政变后由西哀士、拿破仑、罗歇·迪科任临时执政,西哀士并起草新的宪法,但被拿破仑破坏。拿破仑此后掌控法国。
雾月政变和热月政变之间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因为热月革命虽然将雅各宾派的残暴恐怖统治推翻,并且创立了反动统治。
但是到了1975年的时候,反动的逃亡贵族再次发动了叛乱,这样一来资产阶级只能寻求从前雅各宾派的支持,在他们联合起来打击了逃亡贵族之后雅各宾派再次复活,资产阶级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办法维持自己的统治。
而这时候拿破仑的出现则让人们有了全新的希望,他的出色对封建势力造成了巨大打击。在这种情况之下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
所以说热月政变和雾月政变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雾月政变也是为了铲除热月政变遗留下来的隐患而进行的变革。
雾月政变与热月政变的名称来源:
1793年10月5日国民公会决定废止基督教的格里历法(即公历),采用革命历法,即共和历。
根据10月24日P.N.F.法布尔·戴格朗丁的提议,共和历借用当时一本小册子作者想象的富有诗意的名称,将12个月依次定为葡月、雾月、霜月、雪月、雨月、风月、芽月、花月、牧月、获月(或收月)、热月、果月。
附在格里历日期上的圣徒名字则用种子、树木、花和水果的名字加以替换。
1806年元旦开始,拿破仑政权恢复格里历法,正式废止了共和历,这些名字就进入历史了。
网络_热月政变
网络_雾月政变
8. 法国大革命时期,重热月政变到雾月政变是谁的统治时期,宁外拿破仑帝国时代的战争失败原因
1。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统治,宣告了法国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结束。在政变中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法国历史进入维护大革命成果时期。
从统治阶级看,掌权的热月党人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政权并未易手,并未被封建势力或人民群众掌握,所以说,法国大革命以胜利告终;从采取的措施看,如释放大批嫌疑犯,废除全面限价法令,恢复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等等。我们不能由此认为热月党人是反革命分子,代表反动阶级的利益,他们恰恰是为了维护共和制,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统治秩序;从群众运动性质看,芽月起义和牧月起义属于饥饿暴动,反对物价高涨,反对资产阶级统治,斗争矛头不是指向封建势力,所以性质与热月政变前有本质区别;从国内反革命势力看,尽管热月政变后,王党分子制造混乱,叛乱不断,但是由于政变前遭受重创,已形成不了气候,其规模和力量远逊于以前,对资产阶级政权不能构成太大威胁,都以失败告终。
2。拿破仑失败原因
参考:http://..com/question/47425521.html
9. 法国大革命的雾月政变和热月政变是怎么回事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发动兵变,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雾月政变“。
雾月政变使拿破仑掌握了法国军政大权,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果实,同时标志着拿破仑军事独裁的开始。 拿破仑,高调推翻了革命的督政府,然后建立执政府,再然后加冕法国皇帝,这位铁血帝王,扭转了法国多年挨打的场面,以一个空前强大的法兰西帝国横扫欧洲,更把法国革命精神播撒欧洲,西方世界,真的改变
热月政变(The Thermidor reaction)法国大革命中推翻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M.F.M.I.de)政权的政变。因发生在共和2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
1794年7月26日,罗伯斯庇尔在国民公会发表演说,表示“国民公会中还有尚未肃清的议员”,但是议员要求罗伯斯庇尔将议员的名字说出,罗伯斯庇尔并没有说出,引发议员们的恐慌,人人自危。由于过去已经有丹顿等人被整肃的前例,于是引发议员们有意发动政变。当天晚上罗伯斯庇尔在雅各宾俱乐部发言指出,“各位今天听到我的演说,恐怕是我的遗言了”,没想到一语成谶。
1794年7月27日,罗伯斯庇尔前往国民公会,结果被议长打断发言;场内开始出现“打倒暴君”的呼声以及逮捕罗伯斯庇尔等人的要求,并且国民公会宣布罗伯斯庇尔“不受法律保护”,加以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其弟小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G.库东等。他们一度被国民自卫军司令F.昂里奥抢救出来,最终罗伯斯庇尔逃往巴黎市公所,并且准备举枪自杀,一名国民卫队的少年兵开枪打碎罗伯斯庇尔的下颚并将他逮捕。
1794年7月28日罗伯斯庇尔、圣鞠斯特等二十二人因此被送上断头台,在罗伯斯庇尔被咔嚓的那一刻,观看的群众表示喜悦竟然出现长达15分钟的鼓掌。之后雅各宾派被处死刑者也超过百人,热月政变也被视为是“反动派的反扑”。
资料扩展:
热月政变影响:
热月政变后,法国政局相对稳定,进入维护大革命成果时期。
掌权的热月党人是共和制的维护者,政权并未易手,并未被旧势力掌握,所以说,法国大革命以胜利告终;他们采取的措施,如释放大批嫌疑犯,废除全面限价法令,恢复经济自由,等等。我们不能由此认为热月党人是反革命分子,代表反动势力的利益,他们恰恰是为了维护共和制,维护社会统治秩序。
从群众运动性质看,芽月起义和牧月起义属于饥饿暴动,反对物价高涨,反对统治,斗争矛头不是指向旧势力,所以性质与热月政变前有本质区别;尽管热月政变后,王党分子制造混乱,叛乱不断,但是由于政变前遭受重创,已形成不了气候,其规模和力量远逊于以前,对新政权不能构成太大威胁,都以失败告终。
雾月政变影响:
“雾月政变”使拿破仑掌握了法国军政大权,此后,他连续采取军事行动,决定性地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对法国的几次反扑。
资料链接:网络--热月政变
网络--雾月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