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普法战争对法德分别有什么影响
普法战争(Franco-Prussian War),在德法两国称为德法战争,是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普法战争对对德国的影响
首先,为德国的最终统一扫清了最后的障碍,统一后的德国综合国力强大,使德国在欧洲政治格局中占有更为有利的地位,进而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形成了新的政治和军事的不平衡,为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这样看来,一战与普法战争确实存在某种必然联系.
其次,德国的统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使德国仅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便一跃而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和军事大国.推动德国经济发展的因素,除了德国统一这一因素外,还有阿尔索斯和洛林提供的自然资源,法国的赔款所提供的资金,加上世界正处于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德国经济很快发展起来.
对法国的影响
普法战争使法国的实力大大削弱.六十年代,法国的工业生产总值还据世界第二位.但战后,由于割让阿尔索斯和洛林,法国丧失了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德国的巨额赔款加深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经济发展失却了动力;法国的金融业的畸形发展,使法国工业发展受到了阻碍;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小农经济政策使法国农业困难重重,落后的农业使法国失去了农村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到了十九世纪后半期,尽管法国经济也有所发展,但是已经落在美国、德国之后,居世界第四位.
在政治上,普法战争以后,法国废除了君主制,法国国内政局动荡,先有巴黎公社的革命,后有保守派、共和派、保皇派等政治派别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国内政局不稳,形势混乱,这对法国经济发展造成了相当影响.而这些现象,与普法战争不无关系.
B. 法国为什么会输掉普法战争
近代欧洲战争史上的一件大事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当时的法兰西帝国为了阻止德意志联邦的统一,几乎是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宣战。我以为我能轻而易举地打败普鲁士,但开始的时候很少,杀了18万人,俘虏了44万人,还“失去”了皇帝拿破仑三世。最后,《凡尔赛和约》这一块割地赔款,给了统一德国的普鲁士一份“开国大礼”。
总结:普法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是:法国虽然常备兵上素质优于普军的征召兵,但政治腐败,战争计划不周,军队编制不合理(除近卫军外,平时无师、军两级编制,临战才编组);动员、集结缓慢;后勤供应落后,作战指挥混乱。
C. 普法战争对法国和德意志各产生什么影响
普法战争(Franco-Prussian War),在德法两国称为德法战争,是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对法国的影响
1、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共和国的确立 1870年9月4日,当色当战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连同在色当的法国官兵全部作了俘虏的消息传到巴黎后,巴黎广大人民群众对拿破仑三世统治的不满,立刻象火山一样爆发了。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群众拥入波旁宫立法团会议厅,要求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共和派议员甘必在市政厅正式宣布成立共和,建立临时政府,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从此以后,帝制在法国结束,共和逐渐稳固下来。 2、直接促使巴黎公社建立 色当战役后,普鲁士军队继续长驱直入,占领法国整个东北部,并向巴黎推进。至此,普鲁士所进行的战争已由统一战争演变为非正义的侵略、掠夺法国的战争。法国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要求普遍武装人民,抵抗普鲁士的侵略,而自称“国防政府”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害怕武装起来的巴黎人民,加快了投降的步伐。梯也尔政府在凡尔赛同德国签订了和约,条约规定:法国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省全部和洛林省一部,赔款付清以前,德国占领法国6个北方省。 在梯尔也政府进行卖国的同时,巴黎无产阶级加强了自己的斗争,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梯也尔政府逃往凡尔赛宫,资产阶级政府在巴黎的统治土崩瓦解,巴黎无产阶级取得了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次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3、影响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进程 普法战争中,法国对普鲁士签订屈辱和约,法国赔款50亿法郎,加上战争损失,总计资金损失达200亿法郎,致使经济发展资本投入不足;又割让铁矿蕴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使经济发展所需资源严重缺乏;再加上赔款付清以前,德国占领法国6个北方省,使国内市场进一步狭窄。所有这些,极大的延缓了法国经济的发展,使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展缓慢,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进程明显落后于美、德、英之后。 4、法国的欧洲霸权衰落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割地赔款,使法国失去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形成的西欧和中欧大陆的霸权地位,从而使法国的欧洲霸权地位衰落。 5、使法国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法国对德国的优势地位和潜在力量保持高度的警惕,并一直想报战败之仇,但单靠自身力量,是绝对不能战胜德国的,这样法国开始调整与欧洲国家,如英、俄的关系,以寻求盟国的支持,共同对付德国。
对普鲁士(德国)的影响
1、完成统一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打败法国,从而排除了法国对普鲁士统一的干扰。1870年11月,代表北德意志联邦的俾斯麦与南德四邦政府缔结联合的和约,南德四邦与北德意志联邦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2、加快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经济发展 普法战争使德国最后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独立的经济体系;德国从法国攫取了五十亿法郎的军事赔款和拥有丰富铁矿的阿尔萨斯、洛林,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巨额资金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对外战争的胜利,使容克地主、资产阶级更加醉心于对外侵略扩张,大批军事订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这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呈现跳跃式发展,迅速完成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其实力超过法国、英国,仅次于美国。 3、德国欧洲霸权地位上升 普法战争中,德国战胜法国,一跃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这就改变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的欧洲格局,使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上升,成为强大的“中欧帝国”。 4、使德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新的变化 普法战争后,一方面,德国的强大使德国进一步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另一方面,在欧洲,德国虽打败了法国,却不能以武力将其消灭,德国以后便以推行孤立法国,防止欧洲大国与法国结盟作为它的外交政策。
对意大利的影响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后,拿破仑三世不得不调回驻罗马的军队,9月初,意大利军队和加里波第的志愿军进入原被法国控制的教皇辖地,占领罗马。后根据公民投票,罗马合并于意大利,教皇被剥夺世俗权力,避居凡蒂冈。至此,意大利借助于普法战争法国的失败,赶走了法国的势力,收回被法国占领、控制的教皇辖地,最后完成统一。 四、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普法战争打破了相对平稳的欧洲均势关系,德意志帝国崛起,法国衰落,改变了帝国主义力量对比,从而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促使帝国主义重新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德国力图以一个联合起来的欧洲,孤立法国,包围不稳定的法兰西共和国,它协调了与俄国和奥匈帝国的矛盾,1873年三国正式形成“三皇同盟”,实现了孤立和削弱法国的目的。随着对殖民地的争夺加剧,三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1878年柏林会议后,“三皇同盟”瓦解。1882年德又与奥意形成三国同盟,与此同时,法与英俄也逐渐接近,形成三国协约。从而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进一步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普法战争对法国的影响是什么
普法战争对欧洲的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甚至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其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1、对德国的影响
?首先,德国的统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使德国仅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便一跃而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和军事大国。推动德国经济发展的因素,除了德国统一这一因素外,还有阿尔索斯和洛林提供的自然资源,法国的赔款所提供的资金,加上世界正处于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德国经济很快发展起来。其次,德国统一,其综合国力强大,使德国在欧洲政治格局中占有更为有利的地位,进而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形成了新的政治和军事的不平衡,为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这样看来,一战与普法战争确实存在某种必然联系。
2、对法国的影响
?普法战争使法国一蹶不振。六十年代,法国的工业生产总值还据世界第二位。但战后,由于割让阿尔索斯和洛林,法国丧失了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德国的巨额赔款加深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经济发展失却了动力;法国的金融业的畸形发展,使法国工业发展受到了阻碍;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小农经济政策使法国农业困难重重,落后的农业使法国失去了农村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到了十九世纪后半期,尽管法国经济也有所发展,但是已经落在美国、德国之后,居世界第四位。在政治上,普法战争以后,法国废除了君主制,法国国内政局动荡,先有巴黎公社的革命,后有保守派、共和派、保皇派等政治派别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国内政局不稳,形势混乱,这对法国经济发展造成了相当影响。而这些现象,与普法战争不无关系。
? 3、对意大利的影响
?十九世纪上半期在意大利兴起的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运动日益高涨,通过普法战争,意大利把德国势力赶出了意大利。七十年代,最终完成了统一。统一后的意大利,结束了异族压迫和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的统一方式使意大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4、对中国的影响
?1883年3月,费茹理第二次组阁,决定发动侵略战争。这有三个好处,一是扩大殖民势力,二是巩固政权,三是为了转移国内的斗争视线。中法战争时期,中国对世界情况已经有相当了解。针对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的失败,中国驻法国公使曾纪泽对法国的表面气势汹汹,其实色厉内荏的情况了解得相当清楚。他建议清政府采取“谈和与备战并重”的方针,认为备战越充分,越有利于解决争端。总税务司赫德也认为:“中国如仅单独对付法国,我以为它能够好好的打一阵……”(《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0页)1885年3月,中国军队取得了镇南关——谅山战役的胜利,导致了费茹理内阁的倒台,清政府采取了乘胜即收的策略,双方签订了《中法新约》,这里姑且不谈这种策略是否是“卖国”,它至少说明:中法战争时期,法国经济地位下降,军事实力下降,政局不稳。在战场上,法国军队不能完胜中国,而这恰这恰是普法战争的结果。
E. 普法战争有什么意义
普法战争是十九世纪最大的战争之一,双方共投入兵力70多万人,火炮近三千门。这次战争是毛奇最成功的军事杰作。他在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了解了法军的组织、装备、训练和运输能力等所有情况,领导总参谋部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并吸取了普奥战争的教训,对炮兵武器、战术及骑兵战术进行了革新,使炮兵和骑兵在整个战争尤其是色当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他的远见卓识和切实不懈的努力,使普军无论在兵力、火力、机动能力和战术上都明显优于法军,从战争一开始便占据了压倒优势。毛奇的指挥巧妙果断,随机应变,几乎无懈可击。由于他在普奥战争中树立了威信,指挥官们信任和服从他的指挥,也使得他的战术意图得到完全的实现。
普鲁士对法战争的胜利,把南德意志几个独立的邦国吓坏了,赶忙于1870年底发表声明,宣布加入德意志联邦。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王宫正式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并自封为第一任皇帝。德意志经过近六百年分崩离析的时代,终于统一成为一个现代的资产阶级国家。
F. 大国崛起之法国崛起的原因
一、
民族
特性的与众不同:法国人对权势的追逐和对自由的向往非常强烈,首先,法国人对自身利益或者说
私有制
的看重在
法国大革命
时期
空前爆发,其次,对于
欧洲大陆
霸权
的追逐最后导致
拿破仑
的崛起,而这两者为
法国
崛起带来的分别是
民主政治
和
强国之路
。
二、文化艺术的空前强大:西欧贵族所说的“沙龙”盛行于法国,这从侧面证明了法国对文艺的空前爱好,这也使得民主思想以及知识的传播达到了
顶峰
,同时使得法国大量
思想家
的想法轻易地向全法扩展。而文艺的发展与思想家的出现也使民智大大发展。
三、国家权利的大力争取:欧洲各国对于国家权利都非常看重,而法国也在此时对于
国家权力
非常的看重
G. 为什么从普法战争以后,法国就不行了
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法国可以说是欧洲大陆的中心与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法国发生的革命很快就影响整个欧洲,但自从普法战争以后,法国就变烂了,失去了欧洲大陆中心的地位,一战被德国占领了东北部,靠英美支援才把德国耗到崩溃,二战时更是被德三速推,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H. 普法战争之后,德国为什么崛起了呢
普法战争后,法国的优势逐渐丧失。虽然两国势力差不多,但德国人明显更好战,普鲁士军队是出了名的能打,所以德国在普法战争中更有优势,一举击败了法国,成为了普法战争的胜利者。
普法战争的失败对法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法国不仅向德国赔偿50亿法郎的巨额战争赔款,而且割让了媒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和洛林地区。
半闲以为:虽在这世间依旧有一些地区纷争,但战争总算是可以不再成为大国间交流的最终手段。我们可以看到,昔日的百年劲敌——德法终于握手言和,双方的角逐最明显的形式也无非在那绿茵的足球场上,这是多么让人欣慰的盛世好景。愿德法两国的佳话永存,世间不再会被战争掀起波澜。
从此致力于德国的统 事业,并且由于他在实际中所取得的成绩而成为19世纪后期德国乃至欧洲最着名的政治家。俾斯麦特别欣赏德国着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观点,认为要实现德国统一的道路只有一 条,那就是“通过剑,由一个邦支配其余各邦”。
1862年9月30日,出任首相不久的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上发表了着名的“铁血演说”,他声称:“ 当前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人的决议能够解决的,而是要通过铁和血。”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王国在19世纪中后期,通过与丹麦的战争、与奥地利的战争和与法国的战争最
I. 比较普法战争给德国、法国带来的不同影响
普法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竖起了白旗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和法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在1870年至1871年所进行的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战争。这场战争直接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巴黎公社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促使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同时,在德法之间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影响着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欧洲的局势。
战争爆发之前,根据1815年拿破仑被彻底打败后的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在德国土地上建立了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联邦。它包括34个封建君主国和4个自由市。但各邦在内政、外文、军事上却是独立自主的。其中,奥地利和普鲁士是该邦联中最大的两个国家,它们为争夺在德国的领导地位而长期进行斗争。普鲁士是一个军事封建王国。1861年威廉一世登上王位后,为实现其兼并全德的野心,立即大肆扩充军备,并任命以拥护帝制闻名的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在俾斯麦任首相期间,信奉强权政治,推行铁血政策。1864年,他拉拢奥地利作为同盟者,策动了对丹麦的战争。丹麦战败,普、奥两国之间的矛盾加剧。1866年,俾斯麦又联合意大利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奥军战败,被迫向普鲁士求和。于8月23日,普、奥在布拉格签订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旧邦联宣布解散。俾斯麦趁机吞并北部4个支持奥地利作战的邦国,并于次年组建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辖22个邦国和3个自由市,3100万人口)。普奥战争虽确立了普鲁士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但德国的统一还没有最后完成。巴伐利亚、巴登、维尔腾堡和黑森达姆斯塔德等西南四邦仍保持着独立地位。这四邦紧邻法国,拿破仑三世不愿德国强大,极力施加影响,不让四邦统一于德国。这促使俾斯麦下决心借助武力解决同法国的纷争。
19世纪中期的法国,从经济上说,资本主义显持续发展势头,工业革命处于最后完成阶段,生产能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居第二位,仅次于英国。但在政治上,它却是一个极其反动、极富侵略性的国家。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维护大资本家的利益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内采取了反革命的军事独裁,把一切大权集中在自己手中,并把国家的军事、警察、官僚机构扩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人民对帝国政权极端不满。对外采取扩张主义政策,频频发动侵略战争。如,1853—1856年,法国与英国联合,为瓜分地中海东部势力范围,同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1859年,法又以“援助”意大利统一为名,参加了对奥地利的战争。1856—1860年,法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伙同英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此后,又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等。
法国对毗连的德国莱茵河地区丰富的天然资源早已垂涎三尺,但苦于没有机会下手。1866年的普奥战争结束后,普法之间的关系很快便进入一个空前紧张时期。普法两国都在有意识地为赢得一场预想中的大规模厮杀而积极创造条件。
60年代末,法国由于拿破仑三世的军事独裁和反动的内外政策,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使一切反对拿破仑三世的力量都得到了空前加强。特别是法国无产阶级也显得十分活跃,随着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及其他城市先后成立了国际支部,领导工人群众宣传社会主义,频繁举行政治罢工,鼓动推翻拿破仑三世的反动统治。拿破仑三世面对国内这样一种十分动荡紧张的局势,为了转移人民的注意力,摆脱国内的政治危机和满足资产阶级掠夺贪欲,促使其急于发动一场对外战争。此时,俾斯麦便利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预设圈套,诱使法皇拿破仑三世走上了宣战道路。1870年7月19日,法国终向普鲁士宣战,揭开了普法战争的序幕。
在法国宣战之后,普法双方便投入了紧张的战争动员和军队调动工作。到7月底,法国编成莱茵军团,在法德边境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共集结有八个军,约22万人,由拿破仑三世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其计划在普鲁士未及动员展开之际,先机制敌,集中兵力越过国界,直取法兰克福,切断南北德意志之联系,迫使南德诸邦保持中立,全力击败普鲁士;与此同时,普军也在莱茵河中游梅斯和斯特拉斯堡之间集结了三个军团,约47万人,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毛奇(老毛奇)为总参谋长。其计划集中优势兵力,向阿尔萨斯和洛林进攻,力争将法军主力围歼于边境地区或将其驱至法国北方,继而围攻巴黎,迫敌投降。
8月2日,以法军在萨尔布吕肯地区向普军发动进攻而拉开普法战争的序幕。至8月4日,普军在威廉一世和毛奇的指挥下,进行了预有准备的抗击,并反攻入法境。8月上旬,法军在沃尔特、斯比克伦、马尔斯拉图尔和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等几次会战中接连失利。到8月中旬,法军主力部队的部署已被普军割裂。一部由法军巴赞元帅率领的左翼和中路的莱茵军团共17万人,被围困于战略要地麦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法元帅率领的右翼3个军共12万余人,在夏龙编成以麦克马洪为司令的夏龙军团。8月30日,法军在博蒙地区与普军激战后退守色当。随即,毛奇命令普军向夏龙军团两侧运动。8月31日,普军第四军团占领麦茨河右岸至法比边界的整个地区,封锁了法军经蒙梅迪东进驰援麦茨的道路。
9月1日至2日,普法进行了此次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会战——色当会战。9月1日上午,普军第三军团占领符里济、栋舍里等地,切断了法军由色当经梅济埃尔西撤的铁路,进而插到法军侧后的圣芒若和弗累涅一带,堵住了法军向比利时撤退的通路。当天中午,普军完成了对夏龙军团的合围,并开始进行猛烈的炮击。下午,法军数次突围失败,拿破仑三世自知已无力挽回败局,于下午4时半下令挂起白旗。9月2日,法皇拿破仑三世率8.3万官兵向普军投降。此会战,法军共损失12.4万人,其中仅3000余人逃到比利时境内;普军损失近9000人。色当惨败加速了拿破仑三世帝国的崩溃。9月4日,法国宣布成立共和国,组成了以特罗胥将军为首的资产阶级共和派政府——“国防政府”上台执政。
德国民族统一的障碍业已消除,德国南部诸邦于1870年11月顺利并入北德意志联邦。但普鲁士当局并未因此而终止军事行动。9月中旬,普军向巴黎进军,并包围了巴黎。至此,普鲁士所进行的这场战争已不再具有原先的防御性质,而变成了一场地道的侵略性掠夺战争。这样普法战争进入到第二阶段已转变成为法国进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一阶段中,法国除新建的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等在战场上对普军作战外,还有广大的人民群众(自由射手)展开游击战,这时,法国仍具有约100万人的抵抗力量。但是,由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实行投降政策,企图与敌人勾结,阻止抵抗运动继续发展。9月23日,普军占领图勒,27日斯特拉斯堡守军投降。
10月27日,巴赞元帅率17万法军在麦茨投降。这使普军得以腾出两个集团军压向卢瓦尔和北方军团,使这两个军团在与优势的普军作战中被击败。此间,法国政府曾两次向普军求和;巴黎居民由于饥困交加,反对政府的投降政策,举行了多次起义。
1871年1月22日,法国政府镇压巴黎居民起义后,同德军指挥部进行了最后的谈判,于1月26日签订巴黎投降的条约,1月28日在凡尔赛普军大本营签订了停战三周的协定。2月26日,草签《凡尔赛和约》。和约缔结后,资产阶级政府勾结民族敌人向巴黎工人发动进攻,于是爆发了伟大的巴黎公社起义。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成功,巴黎公社宣告成立。1871年5月10日,就在巴黎公社失败前不久,法国外交部长茹尔·法夫尔与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在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城签订了正式和约。普法战争至此正式结束。
普法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投降而告结束。依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并自立为皇帝。至此,德国的统一终告完成。普法战争之后,由于德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剧,欧洲大陆变得更加动荡不定。两国在这次战争中的结怨,成为后来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之一。
普法战争期间,恩格斯在他发表的一系列战争短评中就指出,有三个基本错误导致色当惨败:“第一,法军在迎击敌人的进攻时所处的阵地,使获胜的德军能够揳入法军分散的各军之间,结果把法军割裂为两支独立的部队,并使它们彼此不能会合,甚至不能配合作战;第二,巴赞军团在麦茨行动迟疑,结果被紧紧地围困在那里;第三,援救巴赞兵团所用的兵力和所沿的路线,简直是唆使敌人俘虏全部援军。”法军所犯的三个基本错误,究其原因,除巴黎政府的错误指导外,也与前线的最高指挥官指挥失误有关。而普军总参谋长毛奇善于制造、利用法军的错误,巧妙地施展谋略,实施正确、坚定、灵活的作战指挥,使普军在战争一开始就取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