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国历史上的四位拥有大元帅称号的分别是谁
法国历史上有6位大元帅,分别是夏尔·德贡托、莱迪吉耶尔公爵、杜伦尼、维拉尔、萨克斯和苏尔特。
1、夏尔·德贡托
夏尔·德贡托,比隆公爵(法语:Charles de Gontaut,Duc de Biron;1562年-1602年7月31日),阿尔芒·德贡托之子。
因卓越的战功而在1594年获法国元帅衔,是法国历史上的六位大元帅之一。1595年成为勃艮第统治者,但因为意图让勃艮地脱离法国而独立,1602年以叛乱罪在意大利米兰被斩首。
2、莱迪吉耶尔公爵
莱迪吉耶尔公爵,弗朗索瓦·德·本内(c de Lesdiguières,François de Bonne;1543年4月1日-1626年9月21日),法国宗教战争军事首领和政治人物。法国骑士统帅(Constable of France)和法国历史上的六位大元帅之一。
3、杜伦尼
杜伦尼,全称亨利·德·拉图尔·奥弗涅,蒂雷纳子爵(Henri de La Tour d'Auvergne,Viscount de Turenne;1611年9月11日—1675年7月27日),法国着名军事家,法国历史上的六位大元帅之一,被誉为路易十四时期法兰西最锋利的宝剑。
4、维拉尔
肖德·路易·赫克托尔·德·维拉尔(Claude Louis Hector de Villars,Prince de Martigues,Marquis and Duc de Villars and Vicomte de Melun;年5月8日-1734年6月17日)。
法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名将,军事统帅。是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主要将领之一,也是法国历史上的六位大元帅之一,在大同盟战争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屡立战功。
他和奥地利的欧根亲王、英国的约翰·丘吉尔,并称为欧洲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将领。
5、萨克斯
赫尔曼·莫里斯·萨克斯(法语:Maurice comte de Saxe,德语:Moritz Graf von Sachsen;1696年10月28日 – 1750年11月20日),萨克森人。
是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和情妇奥罗拉·柯尼希斯马克(Aurora Königsmarck)的私生子。
12岁开始在欧根亲王底下服役。13岁授步兵上尉。17岁时就已指挥自己的骑头团并以要求总战同名。1719年转入法军,任上校团长。
在1733至1736年战争中因表现杰出而晋中将,受到法王路易十五信任与赏识。1745年擢升法国元帅,并任驻荷兰法军总司令。1747年晋升大元帅,成为法国历史上的六位大元帅之一。
从1725年到1749年退役,萨克森一直梦想并追求拥有自己的王国,但直到1750年11月去世,这一梦想也未实现。其所着的《梦想》(又译《我的沉思》)是18世纪的重要军事理论着作。
6、苏尔特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达尔马提亚公爵(Nicolas Jean de Dieu Soult,c de Dalmatie;1769年3月29日-1851年11月26日)。
法国军事首领和政治人物,绰号铁手,以作战英勇和政治投机而闻名。1804年5月19日晋升法兰西第一帝国元帅,时年35岁。
多次在战斗中战胜敌军,为拿破仑立下赫赫战功,后为波旁王朝的官员,又被封为大元帅,是法国历史上的六位大元帅之一。还担任过三次法国总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国元帅
⑵ 世界各国的最高军衔分别是什么,有大元帅吗
当今世界各国的军衔等级设置大多不尽相同:大多数国家的军官分将、校、尉三个等级;部分国家在将官之上还设有元帅,军衔分帅、将、校、尉四个等级;还有一些国家把准将作为非将非校的特殊军衔;另有个别国家把准尉当作不同于尉官的单独一级军官军衔.这样细分一下,各国军衔最多可以分为帅、将、准将、校、尉、准尉、军士和兵八个等级。 目前仅有俄罗斯、朝鲜、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蒙古、古巴、英国、法国、印度等十几个国家设有元帅军衔。美国于二战后期正式设立的五星上将衔,等同于盟国的元帅。除朝鲜之外,其他国家的元帅目前都只有一级。不少国家的元帅衔一般只在战时授予功勋卓着的高级将领,平时很少有人被授予,如美国目前已没有在世的五星上将;法国的元帅,也是作为荣誉军衔,只授予德高望重的逝世上将;印度历史上也仅有一人荣获元帅军衔。还有个别国家,并未正式设元帅衔,但在战时曾有人被授予元帅军衔。 世界上共有100多个国家设有将官军衔。其中,多数国家的将官分为四级。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和一些较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将官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四级;前苏联、东欧各国、朝鲜、越南、蒙古、古巴等国的将官一般设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不设准将。只有波兰例外,将官设五级(大、上、中、少、准将)。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既不设大将,也不设准将,将官分上将、中将、少将三级。以英国为首的英联邦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准将既不算将官,也不算校官,而是作为将、校之间的一个特殊军阶。因此,这些国家的将官军衔实际上大多为少将至上将三级。一些中、小国家,将官等级少,有的以中将、少将或准将为最高军衔。拉美一些小国,如厄瓜多爾尔尔、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等的将官只有一级,就叫“将军”。有些国家将官的衔称比较特殊,如日本的将官称“将一”、“将二”、“将补”,通常译为上将、中将、少将。瑞士高级军官军衔分四级;将军、军长、师长、旅长,分别相当于别国的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智利陆军将官设四级,衔称为上将、四星中将、中将、少将。
⑶ 元帅,大将,国师,国君,宰相,丞相哪个是司令
元帅吧。元帅是一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相当于总司令。大将是军衔。司令是职务。至于其他的国师国军什么的与军队没关系。宰相就是丞相。相当于总理吧。望采纳
⑷ 元帅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军衔和官职是两码事,元帅是军衔。一个师长可能是元帅,国家元首也可能是元帅。
元帅用以表示最高军衔,始于16世纪的法国军队。有的国家还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种类。一般分为陆军元帅、海军元帅和空军元帅三种;前苏联在陆军中又区分为炮兵元帅、装甲兵元帅、工程兵元帅、通信兵元帅等。
各国元帅统计
中国: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毛主席为元帅授衔授勋(1955.9.27)
苏联:共有43人获得“苏联元帅”(其中3人是“苏联海军元帅”);
俄罗斯:共1人;
英国:共74人(陆军34人,海军21人,空军19人);
德国:共27人(帝国元帅1人,陆军19人,海军2人,空军5人);
⑸ 求: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军衔排列和各军衔介绍
首先更正楼上的一点错误。88年我军恢复军衔时最高军衔有一级上将。但没有受出,后于94年取消。士官的军衔经过改革以后也发生了变化。共设一至六级士官
美国军衔列表
军衔是军队中区分军阶高低的标志。军衔在军服着装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军军衔设计精美,制作精良,堪称军队军衔中的精品。美军军衔分为 3类 11 级。军官军衔有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美军上将军衔一般授予军兵种最高军事长官。因为美国国防部长由文职官员担任,所以国防部长是不授衔的。美军中等级森严,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以此保证军队管理和作战的需求。
美国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规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军种参谋长、战 区司令官为上将;军种副参谋长、军长、舰队司令为中将;师长、航空母舰特混部队司令为少将;副师长、独立旅旅长为准将;团长、空军联队长、舰 长为上校 ;营长、舰艇中队长为中校;副营长、舰艇分队长为少校;连长为上尉 ;副连长为中尉;排长为少尉。
Major general ------少将
美国陆军、空军或海军中在准将之上中将之下的军衔
Brigadier General -----准将
美国陆军、空军或海军陆战队军衔,级别高于上校,低于少将
Captain ------------上校; 上尉
上尉美军陆军、空军、或海军陆战队的经过委任授予的军衔,位居中尉之上少校之下
美军海军或海岸警备队的经过委任授予的军衔,位居海军中校之上海军少将之下
Lieutenant---------------海军上尉
a first lieutenant-------------[美]陆军[空军, 海军陆战队]中尉
a second lieutenant----------[美]陆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少尉;
a lieutenant (of) junior grade-----------[美]海军中尉
lieutenant colonel------------陆军中校
lieutenant commander--------海军少校
lieutenant general----------------陆军中将, 海军陆战队中将
军官军衔有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上将――――― General
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少将―――――Major general
上校―――――Captain
日军新旧军衔制比较
1840年,日本从中国鸦片战争失利中得到教训,看到了改良"兵制与兵器"的重要性。
1853年6月,美国军舰炮击鹿儿岛。第二年,英、美、法、荷联合舰队又向下关轰击。日本蒙受耻辱,决心急起直追,效法欧美,改良兵制。当时日本还处于幕府时期。幕府决定仿照西洋军队,组织洋式兵队3个大队,包括步、骑、炮兵共计13625人,"井模仿西洋兵制,规定陆海军将校的阶级"。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早设立的西欧式军衔制度。
旧日军军衔等级
明治维新以后,天皇根据兵库县知事伊藤博文的建议,建立起中央直辖的军队,分为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
大元帅为最高统帅衔,授予天皇。当时的日本宪法规定,"天皇为陆海军之统帅",全权"定陆海军之编制及常备兵额,并宣战讲和及宣告戒严,凡有重要之军事,皆亲裁之"。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本决定废监军部,改设元帅府为最高的军事咨询机关。元帅府配备元帅若干人,"由日本天皇就陆海军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担任军事顾问及检阅陆海军等任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时止,日本共授元帅31人,其中,陆军17人,海军13人。
旧日本陆军军衔分为将宫、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计6等16级。佐官相当于校官,准士官相当于准尉,下士官相当于军士。
按照日本的称谓,16级次序为: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根据1906年颁布的《海军军人之名称及阶级表》,日本海军的军衔分为将官、上长官(校官)、士官(尉官)、准士官(准尉)、下士(军士)和卒,计6等18级。下士官以上的等级与陆军相同,兵的等级比陆军多两级,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水兵。
新日军军衔等级
1950年,日本重建军队,至1954年建成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重建的日军军衔分干部、曹士两大类。干部军衔包括将、佐、尉官3等。将官分为将一、将二、将补。将一相当于上将,将二相当于中将,将补相当于少将。佐官称一佐(上校)、二佐(中校)、三佐(少校)。尉官称一尉(上尉)、二尉(中尉)、三尉(少尉)。曹士称一曹(上士)、二曹(中士)、三曹(下士)、士长(上等兵)、一士(一等兵)、二士(二等兵)、三士(三等兵))。
新日军1970年增设了准尉,1980年又增设了曹长(即军士长)。
目前,日军官兵的军衔共有6等18级。
日军上将是最高军衔,授予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陆、海、空三军参谋长;陆军各军长、海军舰队司令、空军航空方面队司令为中将;陆军师长、海军队群司令、空军战斗航空团团长为少将;陆军师参谋长、团长,海军舰长、空军战斗航空团副团长等为上校;陆军副团长、海军副舰长、空军飞行队长为中校;陆车宫长为少校;陆军连长、海军分队长、空军中队长等为上尉;陆军排长、海军分队长、空军小队长为中尉和少校。
⑹ 法国元帅的详细介绍
法国元帅(maréchal de France)是法国的一种军事头衔,由腓力二世(Philippe Auguste)为艾伯里克·克列芒(Albéric Clément)所设。它不同于“maréchal”,这个法语词来源于法兰克日耳曼语“马”和“仆人”。在中世纪的法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maréchal”是军队中的一般官职,他负责军队的行军队形和作战队形,监督警卫勤务的执行,管理军队庶务以及指挥前卫,选择营地等工作。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法国元帅成为了国王的重要军事长官,由陆军统帅(connétable)领导。1624年红衣主教黎胥留撤销了陆军统帅的称号,法国元帅就成为了陆军的最高统帅。六位法国元帅被授于法国大元帅(Marshal General of France,maréchal général des camps et armées roi,国王陛下麾下大元帅)这一高贵的军阶:比隆公爵、莱迪吉耶尔公爵、蒂雷纳、维拉尔、萨克斯和苏尔特。
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期间,元帅被称为“帝国元帅”(maréchal d'Empire)。 在波旁王朝复辟时,这称号回复为法国元帅,到拿破仑三世保持了下来。
在当代法国,元帅是一种军人的荣誉,不是军队的军阶,是为将军们卓越的成就而赠与他们的。它的标志为7颗星,元帅权杖是一个蓝色圆柱与星(以前是法国王室的标记百合花图案)。
菲利普·贝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他的将才被授予法国元帅;在他因二战时叛国被审判和监禁以后,以及在他被剥夺其它职务和头衔之后,只保留元帅头衔。
目前法国最后一位被授予元帅的是马里-皮埃尔·柯尼希,1970年去世,1984年追授;最后一位在世被授予元帅的是阿尔方斯·朱安,1952年晋升,1967年去世。
⑺ 元帅,将军都是什么级别呢
元帅是军队里最显赫的头衔,在中国古代最早是统帅全军的军事一哥,到南北朝时期,元帅开始正式成为统领全军的官职名称,后来就有些泛滥了,一般作为率军作战的主帅,相当于二战时期的方面军司令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的元帅区分为帝国元帅和军种元帅两个级别。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在主要军事强国里,都取消了元帅军衔。和平年代,一般不设元帅军衔,非举国大战,一般不授予元帅军衔,这已经成为各国共识。只有极少数国家还保留着元帅、主帅和次帅等古老军衔。目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里唯一的元帅在印度,2002年阿尔琼辛格被授予印度空军元帅军衔。
⑻ 法国历史上被授予“大元帅”一衔的是哪几位拜托各位大神
六位法国元帅被授于法国大元帅(Marshal General of France,总元帅)(maréchal général des camps et armées roi)这一高贵的军阶。自腓力二世(Philippe Auguste)为艾伯里克·克列芒(Albéric Clément)设立元帅军衔以来,法国军队到现在位置共产生323名元帅。而这三百多名元帅中只有6名元帅荣获大元帅这一最高荣誉:比隆公爵、莱迪吉耶尔公爵、蒂雷纳、维拉尔、萨克斯和苏尔特。
⑼ 元帅是什么级别
正国级,具体依据是我国五十年代实施的干部等级制度。
⑽ 世界各国的军衔是怎样的
军衔产生于15—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职业军队建立的时期,军衔一词最早出现于1578年的法文当中,意为“等级的台阶,不同头衔的阶梯或职衔的等级”。我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的称号,这比西欧国家早了十几个世纪。中国古代军队的武官阶品体制,与西欧军衔体制职能一致,但形式不同,各自独立,两者没有承袭关系。1894年,清朝政府决定依照西欧国家军队编练新军。到1904年建立了新军的阶位、品级,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5实行军衔制,1966年被取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新兵役法规定,恢复实行军衔制。1988年7月1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断了23年之后,我军又开始实行新的军衔制度。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实行军衔制。各国对军衔等级的设置,大都采用西欧式军衔体制。 大元帅 大元帅源于拉丁文“最大的”、“最主要的”。最早大元帅是作为荣誉称号授予本国或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时也授予皇家成员和国务活动家。 1569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将大元帅称号授予其弟昂茹公爵。以后,世界各国被授予大元帅军衔的共约30人。1719年俄国陆军条令正式规定:大元帅为俄军最高军衔。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1945年6月22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设苏联大元帅军衔,次日将这一军衔授予斯大林。 元帅 元帅一词源自上古德意志文“马”和“仆人”。据说,最早的时候,元帅是宫廷里管理皇帝马厩的官。在中世纪的法国和其他国家,它是职务名称,负责军队的行军队形和作战队形,监督警卫勤务的执行,管理军队的庶务以及指挥前卫、选择营地等。到16世纪,元帅一词在法国表示最高军衔,在16世纪下半叶先后授于立有卓着战功的18名将领以元帅军衔。现在,元帅衔仍是一些国家的最高军衔。 将军 将军源于拉丁文“总的”、“主要的”。将军作为军衔,最先出现在 16世纪的法国。在德国,15世纪人们就用该词称呼骑士集团的首领,到16世纪才作为军衔使用。随着战争规模和军队编制的扩大,将军遂分为若干等,以指挥不同规模的军队。准将一般指挥旅,少将指挥师,中将指挥军,上将指挥集团军。现在,除少、中、上将衔为世界多数国家所设以外,西方国家一般还设有准将衔。俄罗斯和东欧一些国家还设有大将衔。美国在战时还设有五星上将衔。此衔前苏联认为相当于大将,而西方国家则将其同别国的元帅划为一级。 大校 大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级衔称,始设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军衔制时亦设此衔。还有的国家称上校为大校,如现在越南和旧日军的校官,均分为3等,第一等称大校,实际是上校。现在世界上设大校衔的只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国。 上校 上校一词源于意大利“(军队之)纵队”。在法国古代的步兵部队中,上校是团长的代名词,18世纪末法国人往往把团长和上校混为一谈。在俄国,上校一词首先见于16世纪,当时人们称呼指挥团队的军官为上校。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中一般均设有上校衔。除朝鲜和中国外,上校是校官中最高的一级衔称,一般是团长的编制军衔。 中校 在17世纪的俄国,中校最初为副团长的职称,后来成为副团长的衔称。1713年开始,彼得一世在俄国海军中设海军中校衔,对应的职务为二级军舰舰长。1935年前苏联红军实行军衔制时,校官只设上校和少校两级,到1939年才补充设置中校衔。现在世界各国的军衔中多数均设此衔,一般为副团长或营长的编制军衔。 少校 少校一词源于拉丁文“职位较高的”、“年长的”。400年以前,西班牙军队最先把少校作为军衔使用。16世纪少校这一术语传入德国,开始只作为一定职务的称呼。德国在建立常备军时,少校便用于军衔称谓。18世纪至19世纪,俄国军队一度将少校分为一级少校和二级少校两个衔级。现在各国军衔中均设有少校衔,一般为营长的编制军衔。 大尉 大尉源于拉丁文“首领”一词派生出的“军事长官”。这个称号最早出现于中世纪的法国,是独立军区长官的头衔,当时一度高于元帅。后来,大尉一词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从1558年起,连长开始称为大尉,军区长官则称总大尉。目前世界上设有大尉军衔的有10来个国家。旧日军尉官中的最高一级衔亦称大尉,但它不设上尉,故作为上尉看待。现在西方国家亦将前苏联等国的大尉译为上尉,在军衔对照表里,同西方的上尉列入一格。 上尉 上尉一词源于拉丁文“首领”。早期的连由一个上尉指挥,在德文中,至今上尉和连长是同一词。该词由“头”和“人”两词组成,即表示一个地位显赫的人。这在过去一般是首领和司令官的称呼。现在世界各国军衔中均有此衔,一般作为连长的编制军衔。 中尉 中尉一词源于法文“代理人”、“副职”。中尉作为军队的职务名称,最早出现在法国。1444年,法军将担任副队长的人称为中尉。到15世纪末,中尉成为副连长的代称。从17世纪下半叶起,中尉成为法国等国的陆海空军军衔。现在世界各国军衔中均设有此衔,一般与副连长职务相对应,也有的国家将中尉规定为排长的编制军衔。 少尉 在古代,法国称步兵和骑兵部队中掌权的军官为少尉。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起,少尉被定为法军最低一级军官的军衔。在德国,少尉一词是1500年前后由法语“代表”一词演变而来。开始,人们用该词称呼某军事长官的代表和其他公务人员,约18世纪以后,则称军队中最低一级的军官为少尉。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衔体系中均设有少尉这一衔级,但也有少数国家例外。如波兰尉官的最低军衔是中尉;罗马尼亚的少尉衔是专为女军官所设,男军官的尉官最低一级军衔为中尉。 准尉 准尉源自古斯拉夫文“旗”。1649年,俄军首次将“旗手”称为准尉。旗手通常是从最勇敢、健壮,并经过战斗考验的军人中任命。彼得一世建立正规军时,于1712年正式设准尉军衔。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军队都设有准尉军衔,多数作为军士与军官之间的过渡,但也有少数国家将准尉列入军官或军士范围。中国于1909年在清军中设置此衔,时称“额外军官”。现在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准尉的作用,将其分为若干等,最多的达6等,以解决他们合理报酬和待遇问题。 军士 军士一词源自拉丁语“职员”,常用于军事人员。法国首先于15世纪把军士作为军衔,授于业务熟练的有经验的士兵。后来这一衔称传入德国。1716 年彼得一世将其移植到俄军,其地位介于班长和司务长之间,使用70多年后,于 1789年废除。 上士 上士是由德文“野战”和“差役”两词组合而成。“差役”一词是由动词“不停地运动”演变而来,表示那些为主人跑腿的人。在雇佣军中,差役是中队最高长官上尉和士兵的中间人,负责沟通上下联系。差役分为野战差役和普通差役两种。野战差役由上级指定,而普通差役每月从士兵中推选。 中士 中士源于拉丁语“服务者”。它作为军衔称谓,最初于15世纪在法军中设置,后来在德国和英国军队中出现。1716年俄国正规军中开始增设此衔。以后中士被许多国家的军队所采用,成为军队初级指挥人员的一级衔称。 下士 下士来源于意大利语“班长”。在俄国1647年的军队条令《步兵习武概则与谋略》中,首次提到下士这个称号,1722年列入《官级表》的第17级。下士在德文中由“旗帜”和“贵族子弟”两词组合而成。过去贵族为把自己的子弟培养为军官,从小就将他们送入军队。由于他们出生豪门,在军队中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权利,即掌旗,因此被称为“掌旗的贵族子弟”。1806年普军被拿破仑打败后废除了这一称呼。1899年威廉二世重新把它定为军衔中的一级称号。 上等兵 上等兵一词源于法语。法军曾规定,骑士如在战斗中失去马匹,则暂归步兵指挥,执行步兵勤务,但仍保留他们的骑士称号和薪饷,并免于干粗活。后来把这些免于干粗活的骑士叫上等兵。17世纪初,德国将上等兵作为一级军衔设置于连队。上等兵从有经验而可靠的士兵中选出,负责执行哨兵派班、押解俘虏等较重的任务,有时班长缺勤时,还可代理班长。 二等兵 二等兵一词是由德语“自由”和“解脱”两词演变而来,即“被解脱者”之意。在17世纪的雇佣军中,一些年纪较大的可靠士兵被免除低级、繁重的勤务,二等兵便是对这些略享优待的士兵的称呼。1859年,在普鲁士炮兵中还曾出现过一等兵的衔称,位于上等兵与二等兵之间。在二战中,德国士兵的服役年限长达12年之久,因此,士兵中便需要增加等级层次,于是又增设了三等兵衔,使士兵的军衔增加到了4等。 列兵1722午1月24日彼得一世颁布的《官级表》在俄军中首次设置此衔。前苏联红军1935年实行军衔制时,始设“红军战士”衔,1940年11月2日改设列兵军衔,为士兵衔中的最低一等。20世纪50年代中国军队实行军衔制时亦设有此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