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枫丹白露宫用的什么石材

法国枫丹白露宫用的什么石材

发布时间:2022-07-23 03:51:21

⑴ 法国着名的建筑物有哪些

1、枫丹白露宫

枫丹白露宫坐落在法国北部法兰西岛地区赛纳-马恩省的枫丹白露镇,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从12世纪起一直被用作法国国王狩猎的行宫。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泉水清冽,难怪深受王室喜爱。枫丹白露宫虽然比不上凡尔赛宫的宏伟、卢浮宫的博大,但却淡雅大方,给人以静谧温馨的感觉。

2、巴黎圣母院

《爱在日落黄昏时》有句台词是“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这样一句不可思议的话竟然在前段时间发生了。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无数人都在为这座教堂的遭遇感到伤心。

3、卢浮宫

卢浮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就建在塞纳河的北岸。原来是法国的王宫,这里曾居住过50位法国的国王和王后。卢浮宫内收藏了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其中以镇馆三宝《米洛的维纳斯》、《蒙娜丽莎》和《胜利女神》最为着名。同时,这里也是电影《卢浮魅影》和《达·芬奇密码》的取景地。

4、香波城堡

香波城堡是卢瓦尔河谷所有城堡中最宏伟也是最大的一个,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卢瓦尔河香波城堡举世闻名,风景优美宜人,以前是法国国王的行宫。它是弗朗索瓦一世的绝世佳作,代表了他对梦想的执着和对艺术及奢华的热爱:巨大的白色城堡精雕细刻,周身共有 365个壁炉。尖塔和钟楼直冲云霄,以示永恒。

5、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原来是王室狩猎的地方,但在路易十四开始(1682年)至法国大革命期间,又被用来当作王宫。王宫后面是一个巨大的御花园。宫殿奢华富丽且充满想象力,是所有到巴黎的人必到的地方。

6、巴黎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是全世界最大的表演正歌剧的剧院。歌剧院可以容纳2000多名观众,每年都会上演许多经典名剧。歌剧院几乎集合了拿破仑三世之前所有的建筑式样,歌剧院还包括芭蕾舞学校和一座图书馆。并且这里《歌剧魅影》故事的发生地。

⑵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世俗建筑类型增加,在设计方面有许多创新。世俗建筑一般围绕院子布置,有整齐庄严的临街立面。外部造型在古典建筑的基础上,发展出灵活多样的处理方法,如立面分层,粗石与细石墙面的处理,叠柱的应用,券柱式、双柱、拱廊、粉刷、隅石、装饰、山花的变化等,使文艺复兴建筑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世俗建筑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府邸建筑上(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建筑)。 教堂建筑利用了世俗建筑的成就,并发展了古典传统,造型更加富丽堂皇。不过,往往由于设计上局限于宗教要求,或是追求过分的夸张,而失去应有的真实性和尺度感。 建筑技术 梁柱系统与拱券结构混合应用;大型建筑外墙用石材,内部用砖,或者下层用石、上层用砖砌筑;在方形平面上加鼓形座和圆顶;穹窿顶采用内外壳和肋骨;这些,都反映出结构和施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城市和广场 城市的改建往往追求庄严对称。典型的例子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等。文艺复兴晚期出现一些理想城市的方案,最有代表性的是V.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按性质可分为集市活动广场、纪念性广场、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按形式分,有长方形广场、圆形或椭圆形广场,以及不规则形广场、复合式广场等。广场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四周有附属建筑陪衬。早期广场周围布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常在广场一侧;后期广场较严整,周围常用柱廊,空间较开敞,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 园林 从14世纪起,修建园林成了一时的风尚。15世纪时,贵族富商的园林别墅差不多遍布佛罗伦萨和意大利北部各城市。16世纪时,园林艺术发展到了高峰(见意大利园林)。 编辑本段风格特点 法国枫丹白露宫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绝不是食古不化的人。虽然有人(如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着作中为古典柱式制定出严格的规范。不过当时的建筑师,包括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本人在内并没有受规范的束缚。 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去。 编辑本段代表人物伯鲁乃列斯基 伯鲁乃列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 </B>从时间和地点上来看,意大利的佛罗伦斯算是作为文艺复兴的开端了。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在意大利佛罗伦斯所建的大教堂就没有采用哥特形式,而是看起来很像拜占庭的圣母大教堂,可是却没有采用三角帆拱,而是直接将尖拱放在了一个八角形的墙上。而最后看起来很危险的在顶上面的一个小亭子却起了连接拱的几个部分并且用自重将他们压在一起的作用。另外,这个拱顶是一个木结构的顶,而不是罗马的石或混凝土顶。 而他在Santa Sroce的Franciscan Friary的Closter中,为Pazzi Family所建立的Chapel真正用上了三角帆拱,这次下部的平面是一个正方形,而上是一个三角帆拱加圆拱,失传几个世纪的工艺终于复活。从此这种圆顶加上巴西利卡的平面成为了后来几个世纪内的标准。 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 伯鲁乃列斯基兼具了一个传统中世纪工匠的角色,真正作为复兴时期建筑师代表的,并且真正将文艺复兴建筑的营造提高到理论高度的是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他的《论建筑》于1485年出版。(这里值得一提的是Gutenberg发明了印刷术,使得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加快速。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在这本书里面体现了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地角度讨论了建筑的可能性。他提出应该根据欧几里德的数学原理,在圆形,方形等基本集合体制上进行合乎比例的重新组合以找到建筑中美的黄金分割。他在建设Palazzo Rucellai的过程中 使用了各种柱式,而这些柱子都拥有经过精心推敲的比例。而宫殿的顶部也是独创的深出檐,甚至遮住了屋顶,使得建筑的外观保持完整的方形。 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 伯拉孟特是将这种唯理主义古代精神推向极致的人,他竭尽所能的推敲每一个建筑比例,从他的坦比哀多(Tempietto of San Pietro)中你可以看到这种被推敲到近乎完美的比例 。而往后的很多公共,宗教建筑,比如圣彼得教堂,巴黎万神庙,甚至白宫都有布拉芒特的影子。 文艺复兴时期规模最宏大的作品可以说是圣彼得教堂,这个教堂的修建历史超过了一个世纪。而建筑师的名单列出来如同一个文艺复兴的名人录。而这个开端或者说骨架,则是由布拉芒特来完成的。而后陆陆续续有Raphael、Peruzzi、Sangallo the Younger、米开朗基罗、Vignola、Della Porta、Fontana和Maderna。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米开朗基罗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建筑师,而是一个伟大的雕塑家。而正因为这一点是他避免的他的同代人过分纠缠于比例之中的弊端而从一个雕塑家独特的三维视角来提炼建筑。他利用各种手法,比如破坏均衡,或者是利用狭长的走道或者柱廊,来达到一种感动人心的建筑效果,而对于是否符合严格的古典比例却不是很在意。其中用于圣彼得大教堂的巨柱式便是他将普通柱式拔高几倍而得到的。而这种对于古典母题的创造性应用将文艺复兴引入了后期的手法主义。 帕拉第奥(Palladio) 在维琴察的领袖人物是帕拉第奥。他是一个严肃的古典主义者,对于古典主义的蒸馏使得这位大师的作品总是带有钻石般的纯粹。体现了文艺复兴建筑的数学美感的精确性和那种对于集中式平面的控制力。而进一步看则可以看见在这种严格的美学体系下,作为建筑的主体已经被挤入一个很边缘的角落,建筑在他的手中彻底变成了一个概念的载体。 编辑本段传播北欧文艺复兴进一步向着Alpen的北方传播。这种传播却并不是很顺利,北方的欧洲文明并没有能够直接接触到古代文明的遗迹,比如雅典卫城或者是罗马城遗迹,而虽然当时印刷术已经发明,可是印刷品始终只是对于建筑的贰维再现,他不可能让建筑师获得临场的建筑感受,而且当时很多的大师都是由外行转入的,比如米开朗基罗。而他们对于建筑的描述很多是纯感受性质的,很难用印刷品来表达。北方的建筑师最多只能依照图解对于当时流行样式来一个照样翻制,至于对于这种文化的理解,又或者对于这种新风格怎么和当地风格进行妥善的协调,除了一些天才建筑师以外就很少能达到了。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也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南方建筑进入北方。那就是同时进行的宗教改革。这次改革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欧洲分裂。不同的教宗之间时有战争,而不同的宗教信仰也造成了不同的文化理解。有时候对于南方教廷的反对甚至可以影响到对于南方文化的排斥。 远离古典文化中心和民族自身文脉的产生导致了北方建筑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特点,他们通常都不是纯粹的文艺复兴式样的,而且也很难找到如同帕拉第奥的那种异常严格的比例和对称关系。不过却由于北方国家的新教特征导致世俗建筑中多样化的风格。而一旦这些风格稳定下来以后又重新成为了历史文脉中的新的母题。这样北方建筑相对南方建筑在文艺复兴的风格演进中便缺少了明确的断代史。 编辑本段风行欧洲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影响深远,在16~18世纪风行欧洲,大多与其本国的建筑风格结合起来。 对法国的影响 16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影响下形成法国文艺复兴建筑。从那时起,法国的建筑风格由哥特式向文艺复兴式过渡,往往把文艺复兴建筑的细部装饰应用在哥特式建筑上。当时主要是建造宫殿、府邸和市民房屋等世俗建筑。代表作品有:尚堡府邸(1519~1547)、枫丹白露离宫(1528~1540)。尚堡府邸原为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的猎庄和离宫,建筑平面布局和造型保持中世纪的传统手法,有角楼、护壕和吊桥;外形的水平划分和细部线脚处理则是文艺复兴式的,屋顶高低参差。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建筑中占统治地位的则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见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对英国的影响 16世纪中叶,文艺复兴建筑在英国逐渐确立,建筑物出现过渡性风格,既继承哥特式建筑的都铎传统,又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细部。中世纪的英国热衷于建造壮丽的教堂,16世纪下半叶开始注意世俗建筑。富商、权贵、绅士们的大型豪华府邸多建在乡村,有塔楼、山墙、檐部、女儿墙、栏杆和烟囱,墙壁上常常开许多凸窗,窗额是方形。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细部也应用到室内装饰和家具陈设上。府邸周围一般布置形状规则的大花园,其中有前庭、平台、水池、喷泉、花坛和灌木绿篱,与府邸组成完整和谐的环境。典型例子有哈德威克府邸(1590~1597)、阿许贝大厦(1572)等。 17世纪初,英国为了显示王权的威严,王室在伦敦设计建造庞大的白厅宫,但只建成了大宴会厅(1619~1622)。英国建筑师I.琼斯在设计这座建筑物时,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帕拉第奥严格的古典建筑手法,摆脱了英国中世纪建筑的影响。这时期的建筑仍然以居住建筑占主要地位,古典柱式和规则的建筑立面渐渐代替了伊丽莎白时期自由的过渡性风格。 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削弱了王室的专制统治,但在君主立宪的斯图亚特王朝时,古典建筑手法在英国仍占主导地位,以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为代表作。 18世纪初,为英国新贵族和一部分富商建造府邸成了建筑活动的中心。这些新府邸规模宏大,应用严格的古典手法,追求森严傲岸的风格。比较有代表性的实例是牛津郡的勃仑罕姆府邸(1704~1720)、约克郡的霍华德府邸(1699~1712)和凯德尔斯顿府邸(1757~1770)。府邸的平面布局多半是正中为主楼,楼内有大厅、沙龙、卧室、餐厅、起居室等。主楼前是一个宽敞的三合院。它的两侧又各有一个很大的院子,一个是马厩,另一个有厨房和其他服务用房。这种布局方式意在表现新贵族和巨商们的气派和财富。 对德国的影响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影响下,德国在16世纪下半叶出现文艺复兴建筑。开始,主要是在哥特式建筑上安置一些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构件,或者增添一些这种风格的建筑装饰。典型实例如规模巨大的海得堡宫(1531~1612)和海尔布隆市政厅(1535~1596)。1560年,巴伐利亚公爵阿尔伯蒂五世在慕尼黑重建府邸,有意采用古典风格,其中的文物陈列厅是德国文艺复兴建筑中的精美作品。 从17世纪开始,意大利建筑师陆续从意大利北部把文艺复兴建筑艺术带到德国。而德国建筑师也开始真正接受文艺复兴建筑,并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手法。不来梅市政厅1612年改造后的立面可称代表作。 对西班牙的影响 从15世纪末叶开始,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影响了西班牙建筑。那时起,西班牙建筑的显着特点是把文艺复兴建筑的细部用在哥特式建筑上,同时还带有中世纪统治西班牙的摩尔人的艺术印记。建筑造型变化很多,装饰丰富细腻,几乎可同银饰媲美,因而称为“银匠式”风格。比较有代表性的实例是萨拉曼卡的贝壳府邸(1512~1514)和阿尔卡拉·埃纳雷斯大学(1537~1553)等。 从16世纪中叶起,西班牙的一些建筑师和雕刻家曾到弗兰德尔和意大利考察,深受古典艺术影响。当时最着名的作品是马德里郊区的埃斯库里阿尔宫(1559~1584,见彩图)。从17世纪中叶起,巴洛克建筑在西班牙兴起。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类型、建筑形制、建筑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建筑师在创作中既体现统一的时代风格,又十分重视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总之,文艺复兴建筑,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 一般认为,十五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而关于文艺复兴建筑何时结束的问题,建筑史界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学者认为一直到 十八世纪末,有将近四百年的时间属于文艺复兴建筑时期。另一种看法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到十七世纪初就结束了,此后转为巴洛克建筑风格。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建筑的形成和延续呈现着复杂、曲折和参差不一的状况。建筑史学界对其它各国文艺复兴建筑的性质和延续时间并无一致的见解。尽管如此,建筑史学界仍然公认 ,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建筑,对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及其他许多地区的建筑风格都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⑶ 谁能帮我找一下法国几个文化遗产的资料

法国的世界遗产

法国历史上曾被罗马帝国统治,公元9世纪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1643-1715)是法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根据最新公布的《世界遗产名录》,法国共有28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6项,自然遗产1项,双重遗产1项(与西班牙共同拥有)。

世界文化遗产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 圣米歇尔山位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海岸外2公里的一座小岛上,山高约78米。山顶上的修道院建筑群始建于公元8世纪初,建筑风格朴实无华,是欧洲着名的基督教古迹。其中的大教堂为欧洲哥特式建筑中最古老、最杰出的建筑之一。圣米歇尔山上还珍藏有数量可观的名贵书籍,有"书城"之雅号。为方便教徒前来朝拜,1875年在圣米歇尔山与大陆之间修筑了一道海堤。
沙特尔大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位于法国北方的沙特尔城,始建于9世纪,是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教堂内有170幅以《圣经》为题材的彩色玻璃窗画,被认为是13世纪玻璃窗画中最完美的作品。

凡尔赛宫及其庭园
凡尔赛宫位于巴黎西南12公里处的凡尔赛镇,由路易十四于1661年下令建造,1710年竣工后成为路易十四的皇宫。凡尔赛宫占地面积达111万平方米,其中园林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宫内有大小宫殿及各类厅、室500余间。整个建筑群集中体现了路易十四所追求的豪华、尊贵和威严。凡尔赛宫的庭园,是欧洲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1833年,整修后的凡尔赛宫被辟为国家历史博物馆。

韦泽莱大教堂
位于法国东部勃艮第地区的一座小山上,始建于1120年。该教堂内用棕色和白色拱石砌成的中殿,被认为是罗马传统的优美典型。19世纪时,该教堂已破损不堪,后来法国政府花了20多年时间对其进行了修缮。
韦泽尔峡谷岩洞群里的岩画 韦泽尔峡谷位于法国南部。在长达40公里的峭壁上,有147处岩洞。除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动物化石外,还在25个岩洞里发现了一些史前岩画。尤其是拉斯科岩洞的岩画更为奇异,技法或绘或刻,或刻绘兼施;其所表现的打猎场面包括了约100种动物,形象栩栩如生。韦泽尔岩洞群被公认为迄今发现的最重要的史前人类文化遗址之一,洞内的岩画是现存的最精彩的旧石器时代的艺术作品。

枫丹白露宫及其园林
位于巴黎东南65公里处的塞纳河左岸的枫丹白露森林之中。"枫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蓝色的泉水",因当地有一眼小泉而得名。枫丹白露宫始建于1137年,最初为国王的狩猎行宫;后经过扩建,成为法国的王宫之一,如拿破仑(1769-1821)就选枫丹白露宫为第一皇宫。枫丹白露宫的建筑工程由法国建筑师完成,而内部装饰由意大利艺术家负责,因此融意法两国风格于一体,形成了建筑艺术上着名的"枫丹白露派"。在枫丹白露宫中还有一座中国馆,里面陈列着中国明清时期的绘画、金玉首饰、牙雕、玉雕等上千件艺术珍品。
亚眠大教堂 位于法国北部的亚眠城,是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始建于1152年。教堂两侧各有一座60多米高的不对称的塔楼;教堂内有126根精美的石柱和许多色彩斑斓的玻璃窗,犹如一座艺术殿堂。此外,教堂内外还有4000多件木雕和石雕作品,生动地再现了《圣经》中的几百个故事,被称为"亚眠圣经"。

奥朗日城的古罗马剧场和凯旋门
奥朗日城位于法国东南部。该城的大剧场建于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公元前27-前14年),是目前法国境内保存最完好的罗马帝国时代的大剧场之一,至今仍是演出歌剧和举办音乐会的场所。
位于澳朗日城北亚格里帕大道上的凯旋门,是为纪念古罗马将军恺撒的战功而于公元前1世纪建造的。凯旋门上有精美的浮雕,描绘了恺撒率领罗马军团战斗的情景。

丰特奈城的西多会修道院
丰特奈城位于法国东部。丰特奈修道院是欧洲最古老的天主教西多会修道院之一。它坐落在埃戈雷维山谷的深处,始建于公元1119年。

亚克-塞南皇家盐场遗址
位于法国东北边境,1779年投产。该盐场是建筑大师克劳德·尼古拉斯·杜勒(1736-1806)的杰作。盐场的中心是经理楼;厂房围绕经理楼,呈半圆形。生产时,海水通过400米长的木制管道流进车间,然后用巨大的木桶进行加工。
南锡城的斯坦尼斯拉斯广场、卡里尔广场和阿利扬斯广场 南锡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洛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南锡老城建于公元前11世纪。16世纪又在老城南面建了一座新城。新老城区由一道城墙分隔。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岳丈、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当年被俄军追捕而亡命法国时,路易十五将洛林地区让给他统治。1752年,斯坦尼斯瓦夫授意在南锡新老城区的交界处,为路易十五建造一处"国王广场"(即今日的"斯坦尼斯拉斯"广场)。该广场的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显得豪华壮观,是18世纪城市建筑的杰作之一。南锡城的卡里尔广场和阿利扬斯广场,在城市建筑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加尔桥
位于法国南部尼姆市的加尔河上,始建于公元前20年左右,是古罗马人为解决从50公里以外的尤塞斯向尼姆城供水而建造的水利工程。桥高50米,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输水渠,下层在中世纪时为人行道。此桥被认为是罗马帝国初期集水利工程与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典范。

斯特拉斯堡城
斯特拉斯堡位于法国东北部,中世纪时是欧洲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城中的哥特式大教堂竣工于15世纪,用红色岩石构筑,高142米,教堂内外饰满精美的雕像,是斯特拉斯堡的象征。该教堂的庞大的天文钟设计奇特,人们只要投入一枚法郎硬币,便有几个身着古装的真人般大小的机器人出来敲钟报时。斯特拉斯堡的古老街区仍旧保持着中世纪的风貌,尤其是多种木结构的民居极富地方特色。1988年,为纪念斯特拉斯堡建城2000周年,法国曾发行一枚斯特拉斯堡城徽邮票。

巴黎:塞纳河两岸地区
塞纳河是法国最负盛名的一条河,全长776公里,由东向西注入英吉利海峡。巴黎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城区中缓缓流过的塞纳河。令人叹为观止的众多古典和现代建筑,大都集中在长约13公里的塞纳河南北两岸。
古都巴黎是法兰西文化的发源地,曾为人类文明史写下过光辉的篇章。1951年,法国为纪念巴黎建城2000周年,发行了一枚巴黎城徽邮票。巴黎拥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是巴黎的象征。拿破仑于1806年为炫耀武功而建的凯旋门,是世界上形体最大的凯旋门。凯旋门周围的星形广场有12条放射状的大街,其中包括香榭丽舍大街。建于18世纪初的爱丽舍宫坐落在香榭丽舍大街,1879年起成为共和国总统府。宏伟壮丽的卢浮宫原为王宫,18世纪改为国立美术馆。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于1977年落成,是一座现代化的艺术博物馆。始建于1163年的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塞纳河的西岱岛上,被雨果誉为"巨大石头的交响乐"。昔日巴士底狱的所在地,如今矗立起一座纪念碑。SPAN>

世界文化遗产
兰斯圣母院教堂 位于巴黎东北的兰斯市,建于13世纪。这座教堂以形体匀称、装饰纤巧而着称,是法国最漂亮的哥特式教堂。由于在法兰西王国时期(888-1792),国王的加冕仪式常常在兰斯圣母院教堂举行,因此该教堂曾被称为"最高贵的皇家教堂"。此外,兰斯市的圣雷米修道院和圣安东尼十字宫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布尔日大教堂 位于法国中部,始建于1195年,历时60多年才完工。它与沙特尔大教堂一样,是法国第一批哥特式建筑,为同种风格建筑中的佼佼者。中世纪时,该教堂曾在法国的基督教事务中拥有很大的权力。

阿维尼翁古城区
阿维尼翁城位于法国东南部。13世纪末,罗马政教各派别之间斗争激烈,直接威胁到教皇的安全,因此,教皇克雷芒五世于1309年将教廷迁到阿维尼翁城。此后的94年间,这座鲜为人知的小城竟成为欧洲天主教徒们朝拜的圣地。
阿维尼翁的古城墙建于14世纪,全长4300米。城内的圣贝内泽大桥建于12世纪,是欧洲中世纪的杰出建筑之一。坐落在罗纳河畔的教皇宫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筑,始建于1334年,占地约1.5万平方米;先后有7位教皇在此居住。教皇宫分旧殿和新殿两部分。旧殿朴实无华,属罗马建筑风格;新殿富丽堂皇,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教皇宫现为收藏中世纪艺术品的博物馆。

卡尔卡松古城
中世纪的欧洲,常常以某个封建领主的宫殿或城堡为中心,在其周围修建教堂、广场、市场和房屋街道等公共设施,形成城市;又因战事频繁,城市周围多建有城墙、护城河、吊桥等防御设施。位于法国南部的卡尔卡松就是这样一座典型的中世纪要塞城市,它保存着欧洲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堡。17世纪后,卡尔卡松逐渐荒废。19世纪重建后,成为旅游胜地。

法国的"朝圣之路"
中世纪时,法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基督教徒,每年从法国(或经过法国),前往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城朝圣。在法国境内共有4条朝圣的支路它们最终汇合在一个跨越法、西边境的山口--龙塞斯瓦列斯山口。在法国"朝圣之路"沿途的城镇,都建有规模不同的教堂,负责接待和照料朝圣者。这一朝圣活动促进了沿途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里昂老城
里昂是法国第二大城市,分为老城和新城。老城位于索恩河的右岸,古时是渔村,15世纪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丝织品产地之一,17世纪曾是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色古香的老城区,依然呈现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狭窄的街道,弯曲而起伏;大部分民居为红瓦屋顶,极具特色。建在弗尔布爱尔山顶上的白色的圣母教堂,高281米,是里昂老城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观。1933年,在里昂发掘出一座希腊-罗马式露天剧场。1957年,法国以这座露天剧场为图案,发行了1枚"纪念里昂建城2000周年"邮票。

圣埃米里翁小镇的葡萄园
世界上大部分的葡萄酒产自法国。位于法国西南部的波尔多是法国和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产区之一。而波尔多地区的圣埃米里翁小镇,因其特有的石灰质土壤,酿造出的红葡萄酒更是无与伦比。小镇依山而建,其辖区总面积为78.46平方公里,其中67.5%是葡萄园。此外,小镇上有18处景点被法国评为有价值的历史古迹。其中一座完全在石灰岩中凿成的教堂,是欧洲最大的独石教堂,其建造历时3个世纪(公元8~11世纪)。

卢瓦尔河流域:叙利至沙洛讷
卢瓦尔河全长1005公里,是法国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中央高原,在布列塔尼半岛注入大西洋。卢瓦尔河流域是法国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两岸有许多历史遗迹,最多的是城堡。其中叙利城至沙洛讷城的一段,全长140公里,这一区域的城堡尤其具有典型意义。例如昂布瓦斯城堡,是意大利的建筑艺术家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二建造的王宫;布卢瓦城堡,曾是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十分喜爱"的王宫;舍农索城堡和阿宰勒里多城堡也都曾是弗朗西斯一世的王宫。该地区最着名的城堡,当属尚博尔城堡。1981年,这座城堡曾被单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尚博尔城堡是弗朗西斯一世于1519年下令建造的,整个工程历时150年,直到路易十四时期才全面竣工。它位于一座面积约870公顷的大花园的中心,主楼高128米,城堡内共有房屋440间。尚博尔城堡被认为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顶峰。

法国的文化遗产除上述外,还有以下4项:阿尔勒城的古罗马建筑和罗马式建筑;圣萨万-絮尔-加尔瑭伯教堂;南运河;中世纪商贸城市普罗万。

世界自然遗产

科西嘉岛的吉罗拉塔湾、波尔多湾与康多拉海岸自然保护区
科西嘉岛位于法国东南方的地中海中,形似一个挑起拇指的拳头;面积8720平方公里,是法国最大的海岛。吉罗拉塔湾、波尔多湾与康多拉海岸自然保护区,位于科西嘉岛的中西部海岸,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42平方公里的海面)。保护区内的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已经历过两次明显的火山活动周期。海岸边巨大的赤斑岩峭壁和玄武岩石柱,鬼斧神工,颇为壮观。保护区内生长着丰富的植物,栖息着银鸥、冠羽鸬鹚、游隼等多种鸟类。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双重遗产

比利牛斯-珀杜山
比利牛斯山脉是法国与西班牙两国的界山,是欧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脉。山脉呈东西走向,长约435公里,一般宽80~140公里。其中以珀杜山峰(海拔3352米。为中心的方圆306平方公里的地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该地区有湖泊、瀑布、裸露的岩层、冰川和峡谷等多种地貌。考古中发现,从旧石器时代起,当地就有人类生活的遗迹。该区域内有亚地中海植被、麻类植被、山区植被、亚高山植被和高山植被等5种植被,生活着熊等野生动物800多种。
西班牙和法国分别于1918年和1967年在各自的辖区内建立了国家公园。法国于1971年为比利牛斯山国家公园发行了邮票。1988年9月,法、西两国签订了共同保护这一地区文化与自然遗存的合作协议。

⑷ 枫丹白露宫

枫丹白露 (FONTAINEBLEAU)

枫丹白露是坐落在森林里的宫殿, 金秋之际, 红白相间, 译名为:枫丹白露“。位于巴黎东南 120 公里的枫丹白露森林是法国最美丽的森林之一, 橡树、枥树、白桦等各种针叶树密密层层,

宛若一片硕大无比的绿色地毯, 秋季来临, 树叶渐渐交换颜色, 红白相间, 译名为“枫丹白露”。枫丹白露虽然是按发音译成的中文名字, 但是和香榭丽舍大街一样, 是翻译史上难得的神来之笔。枫丹源于秋色瑟缩, 枫叶红彤, 白露则指日光奔腾, 露水莹莹。名字的气势还远远不足以描绘真正的枫丹白露。枫丹白露是法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有人说:“你要啃一本枯燥的法国历史书, 不如到枫丹白露来走一遭。”

1814 年 4 月 20 日 下午 1 点, 拿破仑称帝的王朝彻底失败了, 他被判决到艾勒贝岛上软禁;把他押走的马车已经在枫丹白露前的白马广场上等候。拿破仑从枫丹白露大门马蹄形石梯的右边走下来, 慢慢腾腾, 恋恋不舍。拿破仑对站成方阵的禁卫军说:“我的老卫兵们, 我来向你们说永别了! 继续为法国效劳吧! ”说着, 拿破仑拥抱了禁卫军队长, 亲吻了法国国旗 ……拿破仑和卫兵们一起哽咽起来, 热泪盈眶。

从这一天起枫丹白露白马广场, 又叫做永别广场。

拿破仑后来在艾勒贝岛上的回忆录中写到:“枫丹白露是真正国王的住宅, 世纪的宫殿;可能它的建筑上不算很有特色, 但是计算得很好, 保证了居住使用。”

从建筑上讲, 枫丹白露内部集中了宫殿、城堡、教堂、回廊、剧院等等, 外围集中了广场、石桥、木桥、喷泉、雕塑、人工湖、人工渠、英国式花园、法国式花园等等;枫丹白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复杂的建筑装饰群体。

从历史上讲, 枫丹白露不断地修建、重建、扩建、改建, 数一数在里面住过的法国国王, 就能更清楚地了解这一点。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四世、路易十三世、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拿破仑一世, 拿破仑三世都在里面兴建出生, 整整八个世纪过去了, 枫丹白露成为中世纪到十九世纪建筑全景图。

就是法国人也难说清哪个部分是属哪个时代, 哪个国王在哪时出生, 有人用毕生来研究枫丹白露, 研究枫丹白露的书成箱成库。

弗朗索瓦一世和他的长廊

首先对枫丹白露感兴趣的是弗朗索瓦一世(1527-1547)。 曾在意大利米兰做了十年王的弗朗索瓦一世这时才 20 多岁, 他年轻气盛, 雄心勃勃。那个时代的意大利正轰轰烈烈地搞文艺复兴, 弗朗索瓦一世得以大开眼界, 看到了很多高尚纯美的艺术品, 包括:雕塑、绘画、雄伟豪华的宫殿。

回到法国后, 弗朗索瓦一世不能再过中世纪一样禁闭保守的生活了, 他急欲享受人间新生活。他把文艺复兴思潮的方方面面都引进法国, 给法国世俗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带领下国家大力赞助文学和艺术的各个领域, 皇家贵族大兴起豪华建筑。

弗朗索瓦一世在法国主持兴建了许多城堡, 包括:枫丹白露、香波堡, 并开始动工卢浮宫, 他从意大利艺术请来很多艺术家、工匠, 其中最着名的有天才艺术大师, 达?芬奇。

从罗马复制来很多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塑和达·芬奇的纷纷绘画, 他们成为法国文艺复兴的先躯。枫丹白露是他们搞创作的天堂, 在枫丹白露一个法国画家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的风格, 创造出枫丹白露风格, 在法国绘画中被称为枫丹白露派, 枫丹白露弗朗索瓦一世长廊里的绘画就体现了枫丹白露手法, 象征比喻一女人肉体沉蔓、色情而冷淡收敛。

谁都知道弗朗索瓦一世是油画家, 蒙娜丽莎的第一个收藏者, 所有艺术品他都喜爱他都占边, 他是法国崇尚艺术的先驱者, 为装饰枫丹白露内部他到处收集手抄本, 油画, 雕塑品, 奖牌, 挂毯, 化石等等还有其它好玩新奇的玩意。

枫丹白露还有弗朗索瓦一世收藏的珍贵图书三千本, 这些图书向法国学都和外国学都敞开大门。弗朗索瓦一世时期, 枫丹白露主要扩建项目有:弗朗索瓦一世长廊和两侧的宫殿、白马广场、荣誉金大门和它前面的吊桥。

拿破仑一世和皇冠宫

法国大革命以后, 拿破仑搬到了枫丹白露(1799-1814)。 枫丹白露虽然没有遭到大革命后的彻底毁坏, 但是豪华的家具却被搬走, 偷窃, 或被砸坏, 几乎见不到了。拿破仑抓紧时间重新装修好几间宫厅, 当时搞内部装修的工匠多到 800 人。拿破仑把国王厅, 亨利四世和路易十六住过的宫厅改建成皇冠厅, 还从巴黎搬来不少家具。拿破仑和皇后约瑟芬则住在弗朗索瓦一世长廊上边的房间里。现在这些套间统称为拿破仑一世套间。

⑸ 枫丹白露宫的介绍

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在法国北部法兰西岛地区赛纳——马恩省的枫丹白露,具体坐标为48°24&#39;7.50N 2°41&#39;57.40E从12世纪起用作法国国王狩猎的行宫。“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由“fontaine belle eau”演变而来,“fontaine belle eau”的法文原义为“美丽的泉水”。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

⑹ 枫丹白露宫的建筑介绍

枫丹白露宫的主体建筑包括一座主塔、六座王宫、五个不等边形院落、四座花园。宫内的主要景点有舞厅、会议厅、狄安娜壁画长廊、瓷器廊、王后沙龙、国王卫队厅、王后卧室和教皇卧室、国王办公室、弗郎索瓦一世长廊等等。 1808年,拿破仑将历代国王的卧室改为皇帝御座厅。宫内有中国馆,由拿破仑三世时的欧仁妮皇后主持建造,馆内陈列着中国明清时期的古画、金玉首饰、牙雕、玉雕、景泰蓝佛塔等上千件艺术珍品,这些藏品大多来自圆明园,为法军统帅孟托邦献给拿破仑三世帝后的战利品。
枫丹白露宫周围面积为1.7万公顷的森林,有橡树、柏树、白桦、山毛榉等树木。过去是王家打猎、野餐和娱乐的场所。森林内有许多圆形空地,呈星形的林间小路向四面八方散开,纵横交错。圆形空地往往建有十字架,其中最着名的是圣·埃朗十字架。
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枫丹白露,原意为“蓝色之泉”,在巴黎东南90公里处,周围有2500公顷的森林,自古这里就是狩猎、避暑的胜地。法王路易六世时期(约公元1137年前后),这里最早开始兴建宫殿。经过几代帝王的不断扩建,枫丹白露宫日益完善并富丽豪华起来。
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把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在二十一世纪初,这里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也有3万多件。 走出弗兰西斯一世画廊便是狄安娜花园。园以泉名,园内的狄安娜喷泉是亨利四世时代于1602年在着名的狄安娜雕塑位置构筑的。为使原大理石雕像免遭侵蚀,雕刻家普里厄又用青铜复制了一件。
狄安娜花园又称皇后花园或橙园,从16到18世纪花园内散布着花坛和雕塑;橙树漫园而生,橙香浮动,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如今这座花园的形态虽亦可人,但已不复旧貌,其历史应追述到第一帝国和七月王朝时代。 从白马庭,泉庭,弗兰西斯一世狄安娜花园一路走到钟塔庭。钟塔庭也称椭圆型庭,是枫丹白露宫殿群中最庄严的部分。当初,喜爱自然的弗兰西斯一世决定重建枫丹白露时,他眼中路易七世建造的中世纪宫殿无异于残址败石,索然枯槁,有损周遭的景致。因此,他独保留了古老,凝重的钟塔,仅在其外观上稍加修饰,钟塔庭的其他建筑则尽由吉勒-勒布雷东设计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取代。
由钟塔入口至拱廊的建筑,源自1528年开始的第一工期。圣萨蒂南教堂稍后于1545年建成。 舞厅始建于弗兰西斯一世时期,原先设计为意大利式柱廊,向外敞开,作为教堂和国王房间之间的通道。在原设计中舞厅呈穹形,以使窗户之间的柱廊的存在更为合理。直至弗兰西斯一世辞世,舞厅也未完工。
菲利贝·德洛尔姆接过前人的设计又加以修改:他最终完成了塞利奥设计的分格镶板的天花板以及壁炉,壁炉上饰有两个萨蒂尔神青铜雕像,这是德洛尔姆根据由普里马蒂斯从罗马带来的塑像仿制的。而普里马蒂斯本人则负责绘画和壁画,这些未完成的作品由阿巴特及其助手创作于1552-1556年间。舞厅的鼎盛时期是在16—17世纪,宫廷宴会和舞会时常在此举行,国王的座位便设在壁炉前方。 枫丹白露宫建筑群由一座封建古堡主塔、六朝国王修建的宫殿、五个不等形院落和四座各具特色的园林组成,由于枫丹白露宫太为广大,为了便于游人游览,枫丹白露博物馆辟出两条旅游线路供游人选择。
法国历代统治者的行宫,建于弗朗索瓦一世时期。由大批意大利艺术家与设计师共同建造,后又被章破仑改建为文艺复兴建筑式样。
枫丹白露意为蓝色美泉,固有一股八角形小泉而得名。该地泉水清澈碧透。1137年,法王路易六世在泉边修建了一座宏伟的、供打猎时休息用的城堡,那就是着名的枫丹白露宫。枫丹白露宫位于170平方公里的森林内,面积0.84平方公里。以文艺复兴和法国传统交融的建筑式样和苍绿一片的森林而闻名于世。这里主要建筑有喷泉、长廊、岩洞、舞厅,其中蒂布雷池位于花园的中央位置。 枫丹白露的宫殿建筑分成儿个庭院,从西到东有白马院,长152米,宽112米。正门朝东,门前有一巨大马足形台阶。院子北面是带顶楼的弗朗索瓦一世配殿,南端为路易十五配殿。源泉院南有鲤鱼池,北有弗朗索瓦一世长廊。东配殿亦系加夫列尔所建,楼外有双排台阶。椭圆院保存有路易纪念塔,东面是多分门,与之相对的是赫梅斯廊。王子院位于北侧,四周是亨利四世和路易十王时期的建筑物。
细木护壁、石膏浮雕和壁画相结合的装饰艺术,形成了枫丹白露的独特风格。 从1528年弗朗索瓦一世起,亨利二世、路易十六和拿破仑等历代君主都是根据各自的需要和爱好,不断加以改建和扩建,使之日臻豪华富丽。1808年拿破仑革命时期,建造了金碧辉煌、富丽华贵的御座厅,厅内整个墙壁和天花板用黄、红、绿色调的金叶粉饰,地板用画毯覆盖,吊灯晶莹夺目,其装饰可谓集数百年之大成。它那设计活泼的美术式样,对欧洲各地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后,周围的宫殿和园林虽然改造为英国风格,但它美丽的风姿仍悠然长在。
枫丹白露宫亦可称为18世纪室内装饰博物馆。1548年所建的舞厅是宫内最大而且最漂亮的舞厅,长30米,宽10米,用50幅油画和8组壁画装饰,异常 华丽。其中,蒂亚娜长廊里有描述法国历史的壁画25幅(现存9 幅)。另外,还有满墙的蓝色、玫瑰色彩画的会议厅和镶嵌128只细瓷画碟的碟子廊等。弗朗索瓦一世在此还珍藏了大量珠宝、雕塑、名画。其中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拉斐尔的《岩石边的处女》等名家名作,这些作品都成为法国的国宝。
这座宫殿虽然比不上凡尔赛宫的宏伟,卢浮宫的广袤,但却淡雅大方,给人以静谧温馨的感觉。从建筑艺术上看,枫丹白露可以说是法国古典建筑的杰作之一。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其中弗朗索瓦一世和亨利四世两朝建树最多。弗朗索瓦一世在意大利征战时,被文艺复兴艺术所倾倒,请来一批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除法国建筑师外,意大利的艺术家们也参与建造。意大利艺术家们从事的内部装修更令人赞叹。
其中以意大利着名画家弗朗西斯科·普利玛蒂乔为首的艺术家们,形成了着名的枫丹白露画派,这个画派实际上是法意两国艺术交融的结晶。17世纪初,波旁王朝时又形成了第二期枫丹白露画派。
枫丹白露宫在历史上还是与许多法国政治大事有着密切关联的地方。1685年路易十四在这里撤消了南特勒令,激起了胡格诺教徒的猛烈反抗;1812年——1814年罗马教皇被拿破仑囚禁于此;拿破仑于1814年在此被迫签字退位。

⑺ 枫丹白露宫漫长的修建历史是怎样的

根据法国文献记载,枫丹白露宫的历史可追溯自12世纪的卡佩王朝,当时的君王路易六世因喜爱狩猎,于是在此修筑了一个城堡。1169年,路易七世在具父所建的城堡中增建了一座礼拜堂,成为枫丹白露宫扩建的开端。1259年,路易九世继续着前任帝王的扩建工作,还在此地为三一教派的僧侣们修建大修道院。自此开始,法国皇室便时常光临枫丹白露宫,在附近的森林中狩猎。为了解决休息住宿问题,皇室在林中增建了许多度假小屋这为枫丹白露宫打造出了雏形。

14世纪时,查理六世的王妃——伊莎菠积极修建枫丹白露宫,又增建了一座有名的“椭圆形广场”;1429年,伊莎菠的儿子查理七世因为得到圣女贞德的协助,在兰姆斯人教堂正式加冕为法国皇帝。查理七世自幼与生母伊莎菠不合,所以对自己母亲大力修建的枫丹白露宫一直存有嫌隙之心,他几乎不去那里,任其荒芜。

路易十四即位后,沉寂多年的枫丹白露宫重新得到重视,并成为路易十四建设凡尔赛宫的范本,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聚集之地。当然这还要归功于在此之前另一位法国皇帝佛朗索瓦一世对枫丹白露宫的大规模整建。佛朗索瓦一世非常喜爱枫丹白露附近的森林,并且认为,要想彰显自己作为帝王的权威,除了对外拓展军事力量外,还要在国内建造豪华的宫殿以显示国力的强大。另外,弗朗索瓦一世远征意大利时受文艺复兴思想影响很深。回国后,他丹始大规模整修枫丹白露宫,以此作为其实现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巨作的开端。出生于巴黎的文艺复兴派建筑家布雷顿首先受到佛朗索瓦一世的任命。他将枫丹白露宫残余的中世纪建筑全部加以整建。除了拆除旧有宫殿,兴建行宫新建筑外,布雷顿秉承传统与当代风格相结合的理念,设计出新颖典雅的枫丹白露宫。1531年,他还在宫殿中增建了一条堪称杰作的佛朗索瓦一世回廊,并将原来一处修道院旧址改建为两层式楼房建筑物,并添加了一个环绕在这个建筑物四周的白马广场。为了让宫殿内景能与华丽典雅的外观风格趋于一致,1530年,他聘请了佛罗伦萨的知名画家高凡尼·贝蒂斯塔·罗苏负责宫殿内部装潢。1532年,罗苏又邀请了一大批艺术家共同进行此工程,这批各有专长的艺术家以雕塑或壁画绘画的形式,为枫丹白露宫留下许多具有浓郁文艺复兴风格的艺术极品。后来以这群艺术家为核心,发展出所谓的“第一枫丹白露派”,为世界艺术史留下无数精彩之作。

除了佛朗索瓦一世之外,亨利四世也是枫丹白露宫建筑历史上值得提的重要人物。这位1589年即位的国王为了整修枫丹白露宫,投入了庞大的修筑经费,并聘请当时一流的建筑师与艺术家,为他的整修工程进行严整的规划。整修之后的枫丹白露宫规模比以前更富丽堂皇、气派非凡。整修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将椭圆形广场的一部分重整为今天的白马广场,再把佛朗索瓦一世回廊设计为这两座广场的联络通道。幽静雅致的狄安娜庭园建于回廊北边,几经战乱仍保持着原貌的鲤鱼池则建于回廊南边的喷泉广场内。另外,亨利四世还在椭圆形广场紧邻皇太子广场的侧面,添建了一排厅室,作为行政办公之处。至此,枫丹白露宫的规模与格局基本成形。司佛朗索瓦一世的做法一样,进行宫殿内部的装潢施工时,亨利四世从法国各地聘请了许多着名的画家及雕刻家前来创作。这些各有所长的艺术家们,让宫殿内外气势变得更为宏大。后来他们还形成了“第二枫丹白露派”。枫丹白露宫耀眼夺目的光彩持续了30多年,直到路易十四兴建了凡尔赛宫,它才变为法国皇室的次要宫殿。

亨利四世之后的法国皇室,没有为枫丹白露宫添加更出色的建筑。而在路易十六时期,则对枫丹白露宫进行了不恰当的修建,原有建筑的整体性一度被破坏。法国大革命时期,枫丹白露宫遭到一定程度的损毁,宫殿中收藏的珍奇宝物、名贵家具全都被掠夺一空。拿破仑即位后,在此地大兴土木,枫丹白露宫才得以重现昔日光彩。拿破仑进行改建整修工程时表现出极为保守的作风,保留了枫丹白露宫外观上的原始风格。拿破仑改建时增添的较为重要的建筑包括改建自白马广场的阅兵场,皇后约瑟芬亲自设计的英式庭园,还增建了俯瞰狄安娜庭园的回廊建筑。此外,拿破仑为居住之便对亨利四世的起居间、会议室等厅室做了许多修改,以符合其个人所需。1814年,拿破仑在“君王之屋”的书房里签下了退位书,也为其传奇的一生画上了句号。随着拿破仑的退位,枫丹白露宫终于在法国历史舞台上隐退了。虽然如此,这座活跃了600多年的宫殿,却也因为其壮观而多元化的建筑风格以及数目巨大的无价艺术珍品,成为法国境内无可替代的,集文化、艺术与历史价值于一身的遗产重地。

⑻ 枫丹白露宫不凡的建筑风格是怎样的

枫丹白露宫的兴建虽可追溯至12世纪,但真正让枫丹白露宫由城堡格局转变为宫殿规模的时间,应从佛朗索瓦一世当政、远征意大利期间算起。严格说,佛朗索瓦一世对于文艺复兴建筑理念的认识其实还很肤浅和不定,真正实现其理想者是来自巴黎的建筑师布雷顿。这位在当时被视为文艺复兴派的建筑家,成功地将新旧艺术理念进行了融合。他把枫丹白露宫作为实现自己理论的基地,赋予原本已被破坏殆尽的枫丹白露宫以新的生命,更为文艺复兴式建筑提供了最具体的示范。

这座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杰作,无论是宫内华丽典雅的“黄金门”正门,气势雄伟的白马广场,或是可连接椭圆形广场与修道院的佛朗索瓦一世回廊,其精致独特的设计不但呈现出鲜明的文艺复兴风格,也保存了中世纪的法国传统风格,加上后来接手整修的意大利艺术家普瑞马帝克又花费了一年的时间,为其增添了许多耀眼的装饰,更令这座宫殿辉煌无比。文艺复兴风格除了在宫殿外观上有着显着的影响,其内景装潢上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百年历史重温,枫丹白露宫也历经了一代又一代的改建,除了作为彰显帝王权威的建筑,最引人流连忘返的是那些充满文艺复兴风格的艺术精品。

⑼ 枫丹白露宫有哪些特色

位于巴黎西南方约60千米处的枫丹白露宫,土地十分辽阔,在凡尔赛宫尚未兴建完成之前,它随着历代帝王的即位,历经了600多年兴盛与衰落相互交替的岁月。自从路易六世在此修建城堡开始,枫丹白露宫的规模便逐渐扩张。宫中建筑包括佛朗索瓦一世所建的回廊、白马广场、舞会厅;亨利四世所增建的狄安娜庭园以及喷泉广场;拿破仑入主于此,还修建了阅兵场与英式庭园。这些建筑不但形成了枫丹白露宫特有的建筑风格,记录下当时文化艺术与流行趋势,也使枫丹白露宫成为法国文艺复兴艺术创作的具体代表。由于这座宫殿靠近“白露泉”(Fontaine音译为“枫丹”),而这里的泉水“美丽之泉”(belle-eau)又极着名,经人口耳相传,反将该字转音为“白露”(bleau),两字相叠后,便成为“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宫殿之名的由来。

⑽ 枫丹白露宫的介绍与历史

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在法国北部法兰西岛地区赛纳-马恩省的枫丹白露,具体坐标为48°24'7.50"N 2°41'57.40"E从12世纪起用作法国国王狩猎的行宫。“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由“fontaine belle eau”演变而来,“fontaine belle eau”的法文原义为“美丽的泉水”。枫丹白露风景绮丽,森林茂盛,古迹众多,是着名的旅游胜地。最美的是弗朗索瓦一世的画廊。室内有众多的寓意画、水果装饰品、花环彩带和丰富的石膏花饰、雕塑品,是带意大利风格的法国文艺复兴艺术的典范。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这座16世纪的宫殿,直到19世纪它的修缮扩建都未停止过,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众多着名的建筑家和艺术家参与了这座法国历代帝王行宫的建设。1137年,法王路易六世下令在此修建城堡,后经历代君王的改建、扩建、装饰和修缮,使枫丹白露宫成为一座富丽堂皇的行宫。在1530年左右,弗朗索瓦一世想造就一个“新罗马”,便决定将行苑扩建为大宫殿,由两位意大利大师画家罗索和普里马蒂乔主持内部装饰,还有法国画家古尚、卡隆及雕塑家古戎等人参与设计。面貌一新的宫殿被巨大开阔的庭院所环绕。富有意大利建筑的韵味,把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和法国传统艺术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种风格被称为“枫丹白露派”。
亨利二世、亨利四世、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和拿破仑等法国帝王都曾在此居住过。有的国王在此长住,有的仅把它作为打猎的行宫。王室的婚丧大典也常在这里举行。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七世都曾下榻于此。
由于17世纪以后法国王室居住于凡尔赛宫,法国大革命前枫丹白露宫已趋破败。大革命期间宫内家具陈设全被变卖,以筹措政府经费。拿破仑称帝后,选择以枫丹白露宫作为自己的帝制纪念物,对其加以修复。1812年至1814年,罗马教皇庇护七世被拿破仑囚禁在这里。1814年,拿破仑被迫在这里签字让位,并对其近卫军团发表了着名的告别演说。1945年~1965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总部设于此,枫丹白露宫墙外至今还残留有“NATO”的标记。

阅读全文

与法国枫丹白露宫用的什么石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