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国大革命中三个派别在反封建土地制度方面的不同措施和评价
1789年5月国王被迫召集三级会议,继而改为国民议会和制宪议会。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议会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斐扬派)取得政权。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参见路易十六出逃事件),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君主立宪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宪法》,召开立法会议,维护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继续发展。
第一、二等级和大资产阶级的取得了妥协,但和占法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没有缓和,相反,人民在斗争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逮捕路易十六国王。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吉伦特派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巴黎公社和巴黎无套裤汉。从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的群众运动高涨起来。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以恐怖手段打击敌人。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1793年2~3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加强武装干涉;国内也发生大规模保王党叛乱。4月,前线的主要指挥、吉伦特派将领迪穆里埃叛变投敌。在革命处于危急的时刻,巴黎人民于5月31日~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派专政。
雅各宾派颁布《雅各宾宪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吉伦特派叛乱,粉碎欧洲君主国家的武装干涉;但仍保持反劳工的《列·霞飞法》和《农业工人强迫劳动法》,并镇压忿激派和埃贝尔派。
但不幸的是,雅各宾派过激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和内讧,陷于孤立的罗伯斯比尔也末能完全守护住法国革命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欧洲封建君主拼凑起来,它们一轮轮地围剿法国革命,企图恢复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政治。1794年7月27日,雅各宾中被罗镇压的右派势力发动热月政变,逮捕了罗伯斯比尔和圣鞠斯特,建立热月党人统治。这时革命最危急的关头已过去,热月党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府--督政府,他们清除了罗伯斯比尔时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维护了共和政体,在法国国内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2. 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哪几个政治派别
君主立宪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
吉伦特派,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雅各宾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3. 法国大革命各党派,自由党和民主党等。
法国大革命主要是三个执政党派和阿贝尔派,介绍如下:
斐扬派:法国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1791年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因在斐扬修道院举行集会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哀士、拉法耶特、巴伊、巴纳夫、拉默特兄弟等。他们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共和制。
吉伦特派:法国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温和派,主要代表当时信奉自@由主义的法国工商业资产阶级。该派着名的活动人士包括雅克·皮埃尔·布里索、孔多塞侯爵、罗兰夫妇、皮埃尔·维克杜尼昂·韦尼奥、阿尔芒·让索内等人。他们主张共和制,但是不赞成处死路易十六。1793年6月被雅各宾派推翻。
雅各宾派:法国大革命时期参加雅各宾俱乐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政治团体,成员大多数是小业主。主要领导人有罗伯斯比尔、丹东、马拉、圣茹斯特等。 1793年6月2日,雅各宾派推翻吉伦特派统治。 1794年春,罗伯斯庇尔先后将埃贝尔派和丹东派主要成员送上断头台。资产阶级不愿继续受到限制,雅各宾派内部矛盾更加尖锐。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统治。
阿贝尔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左翼。主要领导人为阿贝尔、肖美特等。代表广大平民阶层的要求。1794年3月,因反对罗伯斯庇尔,被其消灭。又译作埃贝尔派。
总之四者的主张一个比一个激进。
4. 法国大革命中各派别在革命中的作用及影响分别是什么哪位大侠帮帮忙,考试要用的……
法国大革命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先后上台执政,在大革命中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
君主立宪派是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代表,其主要人物有西哀士、拉法耶特、巴伊、米拉波等,由于他们追求的政治目标是君主立宪制,故称君主立宪派。1791年,君主立宪派制定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在政治上,改封建专制政体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中央实行三权分立,地方上消除封建割据,政令统一;经济上,废除各种贸易垄断,统一国内市场;宗教上,打击天主教。从上面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君主立宪派执政后所采取的措施和颁布的法令明显具有反封建的意义:既打击了封建专政制度,又启发了人民的革命意识,因此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革命的,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由于君主立宪派是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代表,他们势必要维护本阶级的权利,所以,其政策又体现出了其保守性的一面。如在1791年宪法中划分“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颁布《沙白利法》限制工人的权利等,也正因此,才使得君主立宪派逐渐失去人民的支持,在1792年巴黎人民的第二次起义中被推翻,政权由此而转到了吉伦特派的手中。
吉伦特派代表的是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主要人物有罗兰、布利索、佩迪昂等,由于他们大多来自吉伦特郡,故被称为吉伦特派。吉伦特派执政后,进一步废除封建义务。在1792年9月宣布成立共和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法国社会进行了改革:政治上,严厉打击王党分子和君主立宪派,并取消原来“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划分,实行普遍选举制,成立国民公会;经济上,吉伦特派进一步改革土地制度,以扩大小农土地数量的方式来废除封建权利,扶植资本主义小生产者。吉伦特派的这些措施,无疑也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着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吉伦特派的保守性也日益显露出来:在政治上,他们忙于同其他政治派别争斗,并多次庇护叛逃的国外;经济上,面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无能为力,又反对实施限价政策,任由形势进一步恶化,因此也逐渐丧失了人心,致使其在1793年巴黎人民的第三次起义中被推翻,政权于是转移到了雅各宾派的手中。
雅各宾派是中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主要人物有罗伯斯比尔、丹东、马拉等,因常在雅各宾修道院集会而得名,起初参加者有民主派、共和派、君主立宪派,后经两次分裂,才成为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雅各宾派上台后,随即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来解决当时严重的国内外问题和危机:在经济上,雅各宾派用革命手段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在1793年6月---7月下旬,雅各宾派先后颁布了三个土地法,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使得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小农土地所有制所取代因而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同时雅各宾派又推行限价法令,严惩投机奸商,从而阻止了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在政治上,雅各宾派颁布了1793年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人民的权利;为了加强革命专政,雅各宾派又实施了恐怖政策,有利地打击了国内外敌人的反动气焰,保卫了革命政权。在军队方面,动员民众,改组军队,抗击外国军队的干涉入侵。所有这些措施,都在客观上把革命不断地推向前进,直至到达它的顶峰,使它成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可以说,雅各宾派对革命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但是,由于雅各宾派的措施过于激进,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恐怖政策,虽然在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有着不容抹煞的作用,但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后果:在恐怖统治期间,违反法制,滥行杀人的现象相当严重;而对于已经被捕的人,特别是雅各宾派的政敌,当政者更是不肯放过。结果,造成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心态,同时也使一部分官员滋长了权势欲,贪污腐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使雅各宾派也逐渐失去了民心。而恐怖政策原是一种战时体制,一种非常手段,当危机过后,就应当终止,但雅各宾派的首领们为维护其权力,不肯果断地结束恐怖统治,这就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最终他们的失败是必然的。随着雅各宾派自身再次分裂,随着反对罗伯斯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终于在1794年发生了“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专政,法国大革命的高潮过去了。
5. 列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政治派别。
1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资产阶级代表在起义中夺取巴黎市府政权 ,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国王不得不表示屈服,承认了制宪议会的合法地位。此时制宪议会实际上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吉伦特派的统治
8月10日的起义使吉伦特派取得政权,迫使立法会议废除1791年宪法、国王退位、实行普选制。同时,法国军队和各地组织的义勇军在9月20日的瓦尔米战役打败外国联军。
9月21日,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 处死路易十六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吉伦特派当政以后,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雅各宾派和巴黎无套裤汉。从1792年秋季起,人们不满他们的温和政策,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而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
3雅各宾派专政
雅各宾派专政后,平定了被推翻的吉伦特派在许多地区煽起的武装叛乱。6月3日~7月17日颁布3个土地法令,使大批农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布1793年宪法,这是法国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宪法,但是由于战争未能 马拉之死实施。7月,改组并加强作为临时政府机关的救国委员会,并把投机商人处决。10月底,他们把吉伦特派及其支持者斩首,包括布里索、罗兰夫人、科黛,美国革命家托马斯·潘恩也被捕入狱。1793年底 - 1794年初将外国干涉军全部被赶出国土,国内的叛乱也基本平息。
4热月党人的统治
热月党人于10月解散国民公会,成立新的政府机构督政府。恐怖时期结束,但政局仍然不稳。
5革命结局
1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利后,路易十八在外国军队保护下复辟了波旁王朝。恢复了国王的权利,并且大肆血洗革命者。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经过3天战斗,攻下王宫,国王查理十世逃往英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彻底结束。
6. 三权分立 大革命
斐扬派。1791年6月2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激进派要求处死国王,实现共和。君主立宪派持反对意见。7月16日,立宪派从雅各宾派中分裂,另组斐扬俱乐部。9月,斐扬派提出三权分立宪法,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7. 法国大革命中是怎样划分左派、右派的
在现代政治术语中,“左派” 往往是“激进派”或“革命派”的同义词。而“右派”则往往是“保守派”、“旗固派”、“温和派”或“反革命派”的代称。但是,你知道吗,左派和右派的划分还是来自法国大革命时期呢!
1792年9月22日,法国宣布废除王政,实行共和,并实施法国革命“共和公历”,这一年为共和元年,是历史上法兰西共和国的开始。从此以后,国民公会成为全国最高的领导机关。每当举行大会时,国民公会会场内不同的政治派别,分别坐在不同的席位上。右边坐的是执政党,这一派代表着法国的工商资产阶级,由于他们出身多来自于吉伦特郡,因此称之为吉伦特派。左边坐的是在野党,这一派由于经常在雅各宾修道院进行政治集会和议事,所以人们称他们为雅各宾派。
革命家马拉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等左派要求国民公会宣布路易十六为法国的卖国贼、人类的罪人,立即以革命的名义判处死刑,最后投票表决。表决;进行了两天两夜,投票人为721人,结果以超过绝对多数票26票宣判路易十六死刑。1793年 1月21日,法国的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同年10月16日, 王后也被处死。从此法国革命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也是从这时开始,“左”、“中”、“右”的概念被广泛地使用到政治势力的划分中。
8. 求 评价法国大革命中三个政治派别实行的土地法令 希望全面点 谢谢
君主立宪派时期:制宪议会颁布法令,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作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局限:由于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吉伦特派统治时期:立法议会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农村中按劳分配共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雅各宾派统治时期:公民公会颁布法令,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十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作用: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局限:这一土地政策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小农阶层,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保守性造成了后来工业革命发展缓慢,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国内市场狭小、资金和劳动力短缺),也造成了法国农业的落后。
9. 请简要介绍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派别。
君主立宪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
吉伦特派,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要搞错了]
雅各宾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10. 法国大革命的三个派别是否是统一于 雅各宾
不是统一,也不存在统一一说,三个派别没有像现在政党一样有一个严密的中央组织,只是政见相同的人组建的俱乐部或者团体。而且人员流动很频繁。比如雅各宾派就曾多次分裂,原因就是政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