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鞋码与法国鞋码的兑换
法国鞋码和中国鞋码是使用同样的标准的。
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的鞋码一般如下计算,单位是厘米:
鞋码 = 1.5*鞋楦长 = 1.5*(脚长 + 2)
世界各国采用的鞋码并不都一致,但一般都包含长、宽两个测量。长度是指穿者脚的长度,也可以是制造者的鞋楦长。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用途的鞋,例如儿童、运动鞋,也有不同的鞋码定义。
(1)法国码怎么算扩展阅读:
北美
美国、加拿大的鞋码是以用英寸衡量鞋楦长度:
男鞋码= 3*鞋楦长-22
女鞋码(常见) = 3*鞋楦长-20.5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女鞋码,由美国鞋业协会(Footwear Instries of America)提出:
女鞋码(FIA)=3*鞋楦长度-21
男女儿童的鞋码均为男鞋码的计算方式+12.33。
香港
香港常用美式和欧洲的鞋码编制,一般香港男人穿42-48号(欧洲码)鞋,女人则穿36-40号(欧洲码)鞋。通常来说,脚的长度决定了鞋号,但若是脚版较宽(大于9.5cm)或是脚版较厚的,则要加半码。例如脚长29.5-30.0厘米,就该穿46号(欧洲码)鞋。脚长27.5厘米,就该穿43号(欧洲码)鞋。
2. 中国码和法国码的换算
2005年,我们国内实行了新的鞋码标准。
法码和中国码之间简单的计算公式:(法码+10)×5=中国鞋号。
例如法码40的鞋,对应的新鞋号为250;法码37的鞋,对应的新鞋号为235。
3. 法国码37是多大
法国码37是235。
法国码37是235。鞋子尺码通常也称鞋号,是用来衡量人类脚的形状以便配鞋的标准单位系统。世界上各个国家采用的鞋码单位并不一致,但也只是单位不同而已。品牌的不同相同尺码的鞋子大小与长短也会略微的有差别,法国码也即称欧洲码,是欧洲通用的尺码标准。在中国通用的标准也即是欧洲码。
中国鞋号是以人的脚长为基础,脚长多少毫米,就穿多少号的鞋,例如,脚长245mm,就穿24.5号的鞋,10mm为一个号,5mm为半个号。中国统一鞋号的表示方法:21.5一型、23三型、25四型、27.5五型。型号是指鞋子的相近两个尺码之间宽度的差值,如40码于39码鞋的宽之间差,这个参数通用来标示相同长度鞋的横向宽的大小,也就是说用来标示脚宽度与围度的。
4. 请问法国DIOR女鞋的35.5相当于国内的多少码
您说的35.5欧码在国内是35码。(中国码+10)/2=脚长厘米数。
一、男鞋(″代表英寸)
1、标准基本码41#(尺码由39#~45#)
2、楦头长度274mm;肥度 9 5/8″;腰围 9 6/8″;脚背围10″;
3、长足围144X/8"鞋头楦底宽度88mm如空楦高度13mm后踵宽60mm.
二、女鞋:
1、标准基本码37#(尺码由35#~42#)
2、楦头长度240mm;肥度 8 3/8#";腰围 8 4/8″;脚背围 8 6/8″;
3、长足围13X/8″;鞋头楦底宽78mm如空楦高度13mm后踵宽51mm
三、童鞋
1、标准基本码31#(尺码由28~34)
2、楦头长度202mm;肥度 7 3/8″;腰围 7 4/8″;脚背围 7 6/8″;
3、长足围11X/8″;鞋头楦底宽72mm如空楦高度13mm后踵宽47mm
四、级放进度:
1、长度每码:6.66mm;肥度每码5mm;腰围每码5mm;脚背围每码5mm;
2、长足围每码X(5)mm
注:美楦长度加2MM;肥度加2/8";即为欧洲楦; "代表尺寸。
五、以上的数据为基本参考资料需视楦头高度或楦底宽及长度来作修改长足围;肥度须参考样鞋来作判断级放进度也须如此;
六、脚背围须参考跟高变化来作调整;X代表看鞋型变化而定。
(4)法国码怎么算扩展阅读
一、换算公式:
厘米数×2-10=欧制 (欧制+10)÷2=厘米数
厘米数-18+0.5=美制 美制+18-0.5=厘米数
厘米数-18=英制 英制+18=厘米数
二、鞋号是表示鞋的大小、肥度的标识。不同国家的鞋号尺度是依据其常用度量单位、习惯用法及主体发族的脚型特征规律制定的。 我国早期主要生产布鞋,旧鞋号中布鞋是以市尺标识的,又叫上海号。如7寸8、6寸2等,号差1分约为3.33mm。在开始生产皮鞋后,一部分改用类似法国号标注,如将78除以2,就成为了39号。
三、我国第一个鞋号标准的制定,是以第一次全国性的大型脚型测量(1965-1968年)结果为依据的,包含在GB/T3293-1982《中国鞋号及鞋楦系列》标准中。
四、我国鞋号的特点是以脚长为基础编码制定的,旧的标准是采用厘米制。脚长多少厘米,就穿多少厘米的鞋,如脚长23CM(包括22.8-23.2),穿23号的鞋。
五、我国于1998年1月16日发布的GB/T3293-1998《鞋号》标准,将厘米制更改为毫米制,即脚长230mm,穿鞋号为230的鞋,目的是与国际鞋号接轨。
(4)法国码怎么算扩展阅读来源:网络-鞋号
5. 请问鞋子的码数(法码)跟厘米(公分)是怎样换算的
鞋子的换算:
44码=27.0 厘米(公分)
43码=26.5厘米(公分)
42码=26.0厘米(公分)
41码=25.5厘米(公分)
40码=25.0厘米(公分)
。。。。。。
以此类推
6. 外国鞋码怎么计算
外国的鞋码主要有欧洲和北美两种,根据单位和衡量对象计算方式有所不同。
(6)法国码怎么算扩展阅读:
选购鞋子技巧:
1、了解脚形,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脚形,选购鞋子时必须特别注意运动鞋的设计是否符合脚形,是否能提供脚恰当的支持。
2、穿着平时穿惯的,合适厚度的运动袜试鞋,太厚或太薄的袜子都会影响鞋子的合脚性。
3、脚趾与鞋头距离不易过于紧贴,鞋头顶端与最长脚趾之间应有一个手指宽的空隙,让脚趾能够自由,趾头顶向鞋头,用手指按压鞋头的前端,试试鞋头是否过紧。
4、穿上袜子,系紧鞋带,在店内走一走或慢跑几步,试试是否舒适。
5、买鞋的最佳时间是在下午或黄昏之后,因为那时你的脚涨得最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鞋码
7. 中国鞋子尺码与法国鞋子尺码对照,我中国鞋子尺码43号的,法国鞋子应该穿多大的啊
法国的鞋子用的是欧码,中国鞋子尺码43号的,法国鞋子应该是女鞋42,男鞋42。
拓展资料
各地鞋码分类,各地鞋码包括:英国码、美国码、日本码等。
一、欧洲
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的鞋码一般如下计算,单位是厘米:
鞋码 = 1.5*鞋楦长 = 1.5*(脚长 + 2)
但具体大小可能因为鞋楦性状不同而有少量出入。
二、北美
美国、加拿大的鞋码是以用英寸衡量鞋楦长度:
男鞋码= 3*鞋楦长-22
女鞋码(常见) = 3*鞋楦长-20.5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女鞋码,由美国鞋业协会(Footwear Instries of America)提出:
女鞋码(FIA)=3*鞋楦长度-21
男女儿童的鞋码均为男鞋码的计算方式+12.33。
三、香港
香港常用美式和欧洲的鞋码编制,一般香港男人穿42-48号(欧洲码)鞋,女人则穿36-40号(欧洲码)鞋。通常来说,脚的长度决定了鞋号,但若是脚版较宽(大于9.5cm)或是脚版较厚的,则要加半码。例如脚长29.5-30.0厘米,就该穿46号(欧洲码)鞋。脚长27.5厘米,就该穿43号(欧洲码)鞋。
男鞋
中国大陆于60年代后期,在全国测量脚长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鞋号”,长度间隔为1号(1厘米),宽度为1(最窄)-5(最宽)。
1998年政府发布了基于Mondopoint系统,用毫米做单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294-1998,被称为“新鞋号”;之前以厘米为单位的鞋号从此被称为“旧鞋号”。
21世纪中国大陆市场上的鞋被要求全部标注新鞋号。
新旧鞋号的换算公式为:新鞋号=(旧鞋号+10)/2。(新鞋号需换算单位)
示例:
假若旧鞋号为40码
则新鞋号=(40+10)/2
=50/2
=25cm
=250mm
新鞋号为250码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大陆的旧码和欧码(France码、EU码)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可以混淆或者互相替代使用。 中国香港一直沿用欧洲的尺码体系,以欧码为标准单位。 日本与中国大陆新鞋码相同,使用Mondopoint为标准的5毫米进制。
鞋码_网络
8. 鞋标上US、UK、FR、JP分别是什么意思
这些字母代表的都是一些国家的缩写,意思是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分别表示、美码、英码、法码、日码。这里主要是判断鞋子的大小和尺码的内容。
鞋码通常也称鞋号,是用来衡量人类脚的形状以便配鞋的标准单位系统。
世界各国采用的鞋码并不一致,但一般都包含长、宽两个测量。长度是指穿者脚的长度,也可以是制造者的鞋楦长。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用途的鞋,例如儿童、运动鞋,也有不同的鞋码定义。
(8)法国码怎么算扩展阅读:
中国大陆的旧码和欧码(France码、EU码)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可以混淆或者互相替代使用。 中国香港一直沿用欧洲的尺码体系,以欧码为标准单位。 日本与中国大陆新鞋码相同,使用Mondopoint为标准的5毫米进制。
各地鞋码包括:英国码、美国码、日本码等。
欧洲
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的鞋码一般如下计算,单位是厘米:
鞋码 = 1.5*鞋楦长 = 1.5*(脚长 + 2)
但具体大小可能因为鞋楦性状不同而有少量出入。
北美
美国、加拿大的鞋码是以用英寸衡量鞋楦长度:
男鞋码= 3*鞋楦长-22
女鞋码(常见) = 3*鞋楦长-20.5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女鞋码,由美国鞋业协会提出:
女鞋码(FIA)=3*鞋楦长度-21
男女儿童的鞋码均为男鞋码的计算方式+12.33。
9. 法国尺码34是多少
法国尺码34相当于中国码中的160/84A码,腰围相当于中国2.7尺。
国际单位制(法语: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符号:SI),源自公制或米制,旧称“万国公制”,是现时世界上最普遍采用的标准度量衡单位系统,采用十进制进位系统。是18世纪末科学家的努力,最早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1799年被法国作为度量衡单位。
国际单位制是在公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位制,于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推荐各国采用,其国际简称为SI。
简介
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是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和推荐的一种一贯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将单位分成三类: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辅助单位。
7个严格定义的基本单位是: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热力学温度(开尔文)、物质的量(摩尔)和发光强度(坎德拉)。
基本单位在量纲上彼此独立,导出单位很多,都是由基本单位组合起来而构成的。
辅助单位只有两个,纯系几何单位。当然,辅助单位也可以再构成导出单位。各种物理量通过描述自然规律的方程及其定义而彼此相互联系。
为了方便,选取一组相互独立的物理量,作为基本量,其他量则根据基本量和有关方程来表示,称为导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