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中国从法国引进了哪些装备

中国从法国引进了哪些装备

发布时间:2022-07-28 14:05:39

‘壹’ 法国100毫米紧凑型舰炮有什么缺点吗

多种口径的火炮并存实际上是一个历史问题,100毫米炮正处于被淘汰的状态,未来海军的主力火炮将是130毫米和76毫米这两类,100毫米炮正在逐步淡出。在进一步阐述之前,可以先看一下几种主力火炮的来源和发展状况。中国海军舰炮是以苏联为师的,最开始的时候,引进的舰炮口径有两种,分别是130毫米口径(用在最先引进的7U级驱逐舰和日后自研的旅大级上面);还有一种就是100毫米口径的,主要用于护卫舰。两种火炮共同特点就是以打击海面目标为主,威力比较大,但射速一般。当时,中国海军缺乏反舰导弹,大口径舰炮成了主要武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口径大一些更好。而且在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不再提供新的武器装备前,苏联也没有下大力气发展76毫米的舰炮,自然中国也无从引进。日后,中国和西方关系良好,中国当时引进了法国的100毫米紧凑型舰炮和意大利的奥托76毫米舰炮的技术。准备选择一种作为中等口径舰炮。结果76毫米炮的发展遇到了不少问题,100毫米炮的发展略快一些,而且100毫米炮的炮弹生产线还在,经济上更合适,所以优先发展100毫米舰炮,日后051B、052B、052C上妆的都是100毫米紧凑型舰炮。可100毫米舰炮也有不少问题,故障率比较高,射速不如76毫米炮,对地面坚固目标的杀伤威力又不如130毫米舰炮。而且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海军引进了俄罗斯AK176火炮的技术,加上之前的技术,搞出了最新的76毫米炮,大量装备。而最新的052D,则换上了大口径的130毫米舰炮。

‘贰’ 二战时中国武器

首先,先明确一件事,就是二战时的中国(中华民国)是一个农业国,军工生产能力不强,因此从外国购买武器,由于各地军阀喜好,条件不同,导致了武器种类繁多,中国也被冠以“万国武器博物馆”之称。那么我不一定说得全,尽量做到全面,从海陆空军各军种给你说一下中国的装备。
首先是步兵的标配步枪,这里最主要的两款步枪都是国产步枪,即汉阳1888式步枪(主要是列装川军,黔军等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地方军阀)和中正式步枪(主要供给中央军,晋绥军,桂军,粤军等部队),此外,也有一些军阀列装一些其它步枪,比如中央军精锐部队(德械师)在列装中正式时也有一部分德国毛瑟1924式步枪,滇军用的是比利时FN1935式步枪,东北军用的是日本三八式步枪以及东北兵工厂生产的辽13式步枪,此外还有一些军阀用着意大利卡尔卡诺式步枪(粤军)和法国勒贝尔1886式步枪(滇军),数量比较少,且这两款步枪在当时已经过时。故影响力有限。在抗战中期,由于苏联援助,中国获得了一批苏联莫辛纳甘式步枪,主要配给了中央军,湘军,粤军等身处一线,比较受重庆政府“照顾”的部队,战争后期,在印度的驻印军(新1军和新6军)以及云南的远征军(不是第一次远征军!主要是71军,8军,54军,5军)列装了美国的M1加兰德自动步枪(不知道有没有列装春田步枪)和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这里中国军队主要是中正式步枪最为经典(虽然没有汉阳式普遍),中正式步枪是民国仿制德国毛瑟1924式的成果,口径为7.92mm,相比之下日军的制式步枪三八式步枪口径为6.5mm,因此中正式的威力要大于三八式,而且工艺简单,适合中国大规模量产,可靠性还是还不错的,缺点还是有的,比如射程,不如三八式步枪,其次是精度,不如三八式,然后是后坐力大,中正式仿造的毛瑟步枪是一款西方步枪,它是以西方士兵的体格设计的,西方士兵普遍比亚洲士兵更魁梧,高大,使得中国士兵由于营养不良无法承受强大的后坐力导致疲惫不堪,最后是长度,中正式加装刺刀的总长度不如三八式加刺刀长度,这会使中国士兵在肉搏战中吃亏。总之,中正式与三八式各有优劣,三八式只要不是打到要害都不至于死,中正式只要命中非死即伤。后期随着加兰德自动步枪的进入,中国军队的轻武器对日本形成了碾压状态,主要得益于中国军队自动火器多的优势。
第二是手枪,手枪方面,中国的德械师官兵配备了毛瑟军用手枪(俗称盒子炮),军官则配备了比利时的勃朗宁手枪(高级将领)和美国的M1911(没错,就是这个军用手枪之王,一般给了驻印军将领)。相比之下日本的南部十四式手枪(日本士兵不用手枪,将领才有),穿透力极弱,连木板都不一定打得穿。手枪方面中国也是优于日本。
冲锋枪方面,中国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首次使用了冲锋枪,型号是德国的MP18“伯格曼”冲锋枪(俗称花机关),也就是一战末期德国“暴风突击队”的制式武器。后来被各路军阀列装,其中中央军与东北军最多,淞沪会战时国军德械师中也大量列装了MP18冲锋枪(主要是高级将领卫队和经验丰富的老兵),经常将这些士兵集中起来组成花机关突击队使用。后期中国从美国引进了M3冲锋枪(就是那个黄油枪)和汤姆森冲锋枪以及英国的司登式冲锋枪,逐渐对日本形成了火力覆盖,而日本由于对白刃战的迷信以及认为“百发百中(步枪射击)优于百发一中(冲锋枪射击)”的观念一直没有考虑列装冲锋枪,直到战争末期在太平洋被美军以及中国战场被中国军队用冲锋枪打得抬不起头时 才弄出来一款百式冲锋枪,不过数量不多且性能平平,因此冲锋枪方面中国完胜。
机枪方面,分为轻重机枪,轻机枪,中国最多的轻机枪莫过于捷克ZB26式轻机枪,此外,抗战前,中国军队还列装有瑞士启拉利式轻机枪(主要集中亮相于“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十九路军)和丹麦麦德森轻机枪,德国MG13轻机枪(主要是中国从德国进口的坦克,装甲车上携带的),法国哈奇开斯M1922式(滇军,中央军装备,号称“后勤噩梦”),芬兰拉蒂M26式轻机枪,比利时FN1930式轻机枪(滇军)。抗战中期苏联援助了中国一部分捷格加廖夫轻机枪(DP机枪),后期中国军队则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英国的布伦式轻机枪(其实战争前中国从英国购买的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上面就是布伦式轻机枪),加拿大的勃然式轻机枪,美国M1918式轻机枪。相比之下,日本最有名的轻机枪莫过于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歪把子),由于编制统一,后勤比中国轻松的多,但缺点也多,比如可靠性极差,经常卡壳故障,且独特的漏斗式供弹方式要求射手训练有素,所以一旦射手战死,其它士兵不会上弹,很可能造成火力中断。因此中国除了后勤方面之外,轻机枪(主要是捷克式)性能是优于歪把子的。
重机枪方面,中国列装最多的就是仿制德国MG08重机枪的国产24式重机枪,当然,国内还是有相当一部分MG08重机枪的,除此之外,位于云南的“法械师”滇军拥有法国哈奇开斯M1914式重机枪(这装备中央军都眼馋)。抗战后期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利器——美国M2重机枪(俗称老干妈)。日本的九二式重机枪性能也算不错,至少可靠性方面比二四式重机枪好,但是适用环境不如二四式重机枪,射速也不如二四式,总之,重机枪方面,双方持平,如果这中国多一点哈奇开斯和老干妈,就是绝对的碾压了。
接下来就是辅助类支援武器,比如高射机枪,机关炮,迫击炮,掷弹筒方面了。首先是高射机枪与机关炮,机关炮的定义一般是20mm及其以上的小型速射火炮,同时部分机关炮是高平两用的,放高打飞机放平打装甲。高射机枪一般指大于重机枪口径低于20mm口径的大型机枪。在当时,中国军队拥有的高射机枪很少,我所知道的似乎只有一款——法国哈奇开斯M1930式高射机枪(列装滇军),而且数量不多且弹药补给困难。似乎出现在禹王山战役,60军用它打爆了几辆日军装甲车,修滇缅公路时,也用它来防空过。日军方面的高射机枪我不清楚。不过机关炮方面,中国还是比较多的,估计抗战前有个三四百门。型号也是五花八门的,最多的应该是瑞士的苏罗通20mm机关炮和厄利孔20mm机关炮,其次是丹麦麦德森20mm机关炮,意大利布雷达20mm机关炮,最少的是法国哈奇开斯25mm机关炮(滇军有4门)。其中性能最好的,最受欢迎的是瑞士厄利孔机关炮,相比之下日本的九七式机关炮在供弹方面,射速射程方面均不及厄利孔机关炮,但日军装备较多,厄利孔在中国最多不过一百多门,影响力有限。
迫击炮掷弹筒方面,说白了,掷弹筒就是“超轻型迫击炮”优点是便于携带,随停随射,缺点是没有瞄准装置,精度不如迫击炮。掷弹筒方面,中国主要是缴获日军的掷弹筒加以仿制(外国人不用掷弹筒这个装备)。迫击炮方面,中国军队的迫击炮来源有四种,一是战场缴获(日本89式迫击炮),二是国外购买,三是国外购买后仿制,四是自己生产(貌似只有东北兵工厂做到了),国外购买的迫击炮主要是法国的布朗德81mm迫击炮(滇军)和德国的GRW50mm迫击炮(中央军),后期通过租界法案获得了美国M1型81mm迫击炮。国内仿制的迫击炮主要是三一式60mm迫击炮(上世纪80年代才退役),性能上优于日本大正十式掷弹筒和八九式迫击炮。国内自产的迫击炮主要是东北兵工厂出产的120mm重型迫击炮。最后说一下,日军没有配备火焰喷射器和火箭筒,反坦克步枪,中国则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美制火焰喷射器和巴祖卡火箭筒。日军有92式步兵炮,性能优异,中国军队也多缴获装备。
火炮方面,火炮我这里分成了反坦克炮,山炮,榴弹炮,高射炮4种,反坦克炮方面,德国在抗战前向中国竭力推荐他们的PAK37mm反坦克炮(也就是后来被德军称为“敲门砖”的火炮),中国总共购入500多门,主要列装中央军精锐德械师。虽然37mm火炮在欧洲火力贫弱,但面对日军的薄皮坦克,37mm火炮可以轻松击穿其装甲。中期的苏联援助中获得了苏联45mm反坦克炮,后期通过租界法案获得了美国M3式37mm反坦克炮,列装美械师。日军的反坦克炮与(九四式37mm反坦克炮)中国实力相当,都是37mm。但中国却有一种火炮实力优于37mm反坦克炮,它就是奥地利百禄47mm反坦克炮(也可以成为步兵炮),重量轻于PAK37反坦克炮,威力也大于它,只可惜数量没有PAK37多,中国军队当时仅有100门。
山炮方面,中国军队当时列装最多的火炮是瑞典博福斯M1930式75mm山炮(中央军),其次是晋造17式75mm山炮(晋绥军,仿造日本41式山炮,将射程提高至7km),辽十四式75mm山炮(东北军),法国M1897式75mm山炮(赫赫有名的“意大利炮”),法国施耐德1928式轻山炮(约52门),法国施耐德M1919式75mm山炮(40门)以及滇军少量的施耐德M1906式65mm山炮(滇军装备)。与之相对应的日本九四式山炮性能远远不及博福斯与施耐德山炮,一体现在射速上,博福斯M1930式和法国M1897式山炮极限射速达到了恐怖的每分钟30发(两秒一发的逆天射速)是九四式(10发/分)远远不及的,二是射程上,九四式山炮射程为8.3km而施耐德M1897式为8.7km,博福斯M1930更是达到的9.1km。所以质量上中国山炮优于日本,但数量少也是个硬伤。后期通过苏援和租借法案获得了苏联76mm山炮和美国M1式75mm山炮。
榴弹炮方面,抗战前中国向德国购买了48门sFH18式150mm重型榴弹炮,这批火炮在淞沪会战时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虽然德国货不错,但是问题还是有的,关键就在于太重了,中国的公路与桥梁承受不住,行动不便。其次,日军的89式150mm重榴炮射程超过了sFH18式,不过好在日军的89式榴弹炮数量比sFH18还少,不成气候。后期通过租界法案获得了美国的M1式105mm榴弹炮,成为了中国军队后期的主要重火力。此外,滇军手上有2门法国施耐德M1917式105mm榴弹炮,后期美国向中国提供了他们自己仿制的法国施耐德M1918式155mm重型榴弹炮。此外,在抗战前,东北兵工厂生产出了240mm的重炮,不过月产只有2门,九一八事变中也被日军全部缴获。
高射炮方面,中国进口的是德国88mm高射炮(好像是固定的要塞防空炮,功能有限)和瑞典博福斯的40mm高射炮,数量也不太多,不过博福斯40mm高射炮性能的确不错,战绩也不错。
接下来是坦克及装甲车辆,中国最早的坦克应该是张作霖向法国购买的雷诺FT-17坦克(世界上第一款旋转炮塔的坦克)和意大利的菲亚特3000型坦克,英国NC27型轻型坦克,美国M1917式轻型坦克,这批坦克在九一八事变中也被日军缴获,除了张学良此前送给南京的2辆FT-17坦克。中央军也在战前购买过一批菲亚特3000不过数量未知。除此之外,中国军队由于在长城抗战中被日军装甲车打得抬不起头,所以以徐庭瑶(中国装甲兵之父,国军名将杜聿明,关麟征等的老上司,长城抗战是为17军军长)为代表的军官主张发展中国的装甲部队,南京政府随即开始向西方国家购买坦克装甲车,具体型号有英国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53辆),英国维克斯MKE/F式轻型坦克(20辆),维克斯M1931式两栖坦克(29辆),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94辆),德国1号轻型坦克(17辆),222型装甲车(10辆),德国豪须式(221型)装甲车(约13辆),德国223型装甲车(4辆),法国AMR35坦克(中央军12辆,滇军4辆)。抗战爆发后这些装甲车辆也损失殆尽,昆仑关战役后,中国向波兰购买了45辆仿制的雷诺坦克以加入第五军,苏联也援助了中国88辆T-26轻型坦克和4辆BT-5快速坦克以及一部分装甲车(30多辆),这些装备和那45辆雷诺,16辆AMR35坦克,20多辆德国装甲车以及94辆CV33超轻型坦克共同构成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军。战争后期,通过租界法案,中国获得了美国的M3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M2A4史都华中型坦克,M3装甲运兵车和M4谢尔曼中型坦克,英国的“环球载具”装甲运兵车。相比之下,日本的九五式坦克和八九式坦克名义上是“中型坦克”实际上连轻型坦克都算不上,无法在500m外击穿这些美制或苏制坦克装甲,而这些外援坦克上的37,45,76mm火炮可以轻松击穿日军坦克装甲(日军坦克装甲薄到中国重机枪都可以打穿)。所以当后期美援到时,中国在装甲力量上就超越了日本。
陆军完结,空军方面,我们分成战斗机与轰炸机两种。首先要先明确抗日战争中制空权归属问题,首先是全面抗战最初,即淞沪会战刚刚爆发之时,由于日军陆航海航(日本当时没有独立的空军)没有做好准备,且中国空军战机,机场多集中与华东地区,所以制空权在中国手中,这一时间,中国空军轰炸机不断轰炸日军阵地与舰船,给日军造成了不小杀伤,随着日军登陆,制空权开始进入争夺状态,双方互有胜负,中国由于飞机少,依赖进口,处于下风,但制空权也没有完全落入日军手中,随着苏联援助,中国空军恢复了元气,开始逐渐占据上风,直到日军的零式战机出现,壁山空战使中国空军损失惨重,日军彻底获得了制空权,这种现象持续到了1944年飞虎队来华,中国才驾驶着美国飞机再度与日军争雄,1945年,中国空军完全夺取了制空权(比如湘西会战)。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飞机的质量,数量,飞行员素质决定了制空权的归属。在战争开始之前,中国空军号称600架飞机,实际上能起飞作战的只有373架,一码归一码,数量少,质量却不差,中国空军当时的当家主力战斗机是美制霍克-3战斗机(74架),其次是美国P-26“玩具枪”战斗机(10架),霍克-2战斗机(3架),V65C“可塞”侦察机(41架),英国“格斗士”战斗机(40架),意大利菲亚特CR32战斗机(6架,最好的双翼战斗机),布雷达Ba27战斗机(11架),法国第瓦汀510C战斗机(56架)。轰炸机主要是美国A12“雪莱克”攻击机(20架),诺斯罗普2EC轻型轰炸机(45架),B-18“道格拉斯”中型轰炸机(58架),B-10“马丁”重型轰炸机(6架,“轰炸”日本的就是她),德国亨舍尔He-111型重型轰炸机(6架)。同一时期日军的九二式战斗机,九六式战斗机性能不如这些外援货,但胜在了数量众多,日军在开战前拥有2700多架飞机是中国的近8倍。中期苏联援助的伊-15(347架)和伊-16(13架),斯勃3轰炸机进入中国成功抵消了日军九七式战斗机的威胁,与日军不分伯仲,随着苏援的终止与日本零式战机(零式机动性很好,但缺点是防护性极差)的加入,中国空军所有型号战机显得十分落后,制空权丧失,直到后期美援P-38“飞蛇”,P-40“战斧”(飞虎队标配),P-51“野马”(二战最好的战斗机之一)战斗机和B-25中型轰炸机的加入,中国夺回了制空权。
海军方面,中国海军在抗战前的总吨位是7.6万吨,日军则是中国的30倍有余,中国海军最大吨位的军舰是“华甲”号水上飞机母舰(8600吨,满载10000吨以上,可搭载7架飞机),最大的火炮战舰是“海圻”号轻巡洋舰(4300吨,清朝老爷舰),最先进的军舰是采购自日本的“宁海”号轻巡洋舰和根据“宁海”号仿制的“平海”号轻巡洋舰(2958吨),此外,中国海军其它比较有实力的军舰是:“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2908吨,中国最早的准航母),“德胜”级水上飞机母舰2艘(932吨,“德胜”,“威胜”),“逸仙”号轻巡洋舰(1500吨),肇和级轻巡洋舰2艘(2600吨,“肇和”,“应瑞”),海容级轻巡洋舰3艘(2900吨,“海容”,“海筹”,“海琛”),以及很有名的“中山”号护卫舰(780吨)。其它军舰多是炮舰,吨位不大,也不出名(比如“咸宁”,“永绥”,“醒狮”,“楚同”等),此外海军还有15艘购自英国,德国,意大利的鱼雷快艇,编成了“岳飞”,“文天祥”,“史可法”,“颜杲卿”四个大队。海军也在江阴海战和虎门海战中全军覆没,直到抗战结束也没恢复,直到战后日本赔偿战舰以及美国英国赠送军舰,中国海军才开始恢复。

‘叁’ 从黄水海军到蓝水海军中国是如何做到的

海军成立之初,由于装备的舰艇落后,无法离开近海,被人们称为“黄水海军”。1985年11月16日,人民海军导弹驱逐舰首次出访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三国,标志着中国海军走向世界。如今已经派出33支舰艇编队共40多艘军舰,出访30多个国家,航迹遍布五大洲四大洋,并完成了环球航行,实现了“蓝水海军”的梦想。

1、改革开放前期主要抓经济,和技术积累。
2、有了钱、有了技术,才有了新装备的发展。
3、装备发展通过:引进——吸收——创新这样一套道路。比如说自改革开放到现在,国家从法国引进了海豚舰载直升机、响尾蛇近程防空导弹、100mm自动舰炮;从俄罗斯引进了”现代级导弹驱逐舰“,随之带来的是AK130自动舰炮系统、AK630近防系统、施基耐中程舰空导弹,基洛级潜艇,再到2000年以后引进了里夫M远程舰空导弹。

总之,有钱、有技术没有实现不了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肆’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装备过哪些坦克

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直到10年后,落后的中国才由军阀东北王张作霖开创了中国坦克的先河,那么自张作霖引进坦克后一直到抗战初期,中国军队装备过那些坦克呢?

中国引进最早的坦克-雷诺FT-17轻型坦克

雷诺坦克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轻型坦克,他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可以旋转炮塔的坦克,该型坦克最早是由奉系军阀张作霖引进至中国,张作霖的东北军大概装备了超过14辆法国的FT坦克,后来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带着这些坦克一并加入了南京政府,到1930年张学良又通过波兰购买了36辆法式雷诺坦克,后来大部分被日本俘获,只有1933年张学良向蒋介石赠送的2辆雷诺FT-17加入了国军序列。

图11 BT-5快速坦克

活力为45mm火炮和1挺7.62mm并列机枪。

总的来说,抗战时期的中国由于不具备坦克生产制造能力,因此所有的坦克都是从国外购买的,因此五花八门,种类众多,与日本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同时除了苏制坦克,其他坦克如英制维克斯系列,意大利CV系列,德国克虏伯坦克都具有自身装甲薄弱,甚至连日军的重机枪子弹都挡不住,在淞沪会战和南京战役中,多被日军重机枪和37mm速射炮击毁。

而装甲厚,火力强的苏制坦克又有通信能力差,机动行驶能力差的特点,很多民用桥梁都无法通过,此外中国军队由于步坦协同较差,被日本摧毁的也很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威力。

‘伍’ 中国从欧洲得到了什么军事技术


1979年5月30日,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联合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报告,从英国引进电子火控系统改装歼-7、歼-8飞机。6月6日,王震、邓小平等批示同意。7月4日至8月9日,以陈少中为团长的30人考察团赴英国考察,分别与马可尼、史密斯、费伦蒂三家公司,就歼-7、歼-8飞机改装问题进行具体商谈。双方明确了改装机载电子、火控系统各部件的主要性能和装机技术要求,初步商定引进马可尼公司和史密斯公司的七项电子设备改装歼-7飞机的时间表及费用。1980年3月27日至4月5日,在上海英国设备展览会期间,吕东、段子俊、陈少中会见了英国国防大臣皮姆等人,就中国从英国引进先进航空设备等问题进行高一级的会谈。

6月30日,由段子俊、国防工办副主任叶正大带队,空军、总参和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到英国参加第十轮谈判。马可尼公司和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中航技公司)签订了合作改装歼-7飞机,并提供平视显示、静止变流器、雷达测距器、大气数据计算机、通信电台、照相枪等六项电子火控设备和支援合同。中航技公司和史密斯公司签订了雷达高度表供货合同,共购买124套设备用于改装100架歼-7飞机。7月31日,中国政府批准上述两项合同。9月1日,付给英方预付款,合同正式开始执行。
在陆军武器装备方面,中国也从英国引进了许多技术。1978年3月7日,经邓小平拍板,中国与英国正式开始了引进L7型105mm线膛坦克炮及弹药全套生产技术的谈判。引进合同在国内被称为“三七”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引进项目包括105mm线膛高膛压坦克炮和全套弹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榴弹、碎甲弹)、战斗室灭火抑爆系统、8000型电台和VIC-1车内通话器。第二期引进项目包括扰动式简易火控系统、身管热护套、夜视观瞄设备等。这个项目意义重大,对中国陆军主战装备的发展影响深远。
1978年,法国巴黎航展的举办单位邀请中国空军派代表团赴法国参观。航展之后,法方又来华积极推荐幻影-2000飞机。1982年,中国确定组团对幻影-2000飞机进行详细考察。代表团成员包括领导机关、工业部门、空军机关、研究所的同志,由空军副参谋长姚峻任团长。另外,代表团中还有两名飞行员。

两名飞行员驾驶幻影-2000B型战斗机共试飞了七架次。这是中国空军第一次接触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为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全面了解第三代战斗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这次试飞的幻影-2000B型战斗机虽然只是幻影-2000系列战斗机的初期型号,但对于当时的中国试飞员及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而言,可以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尽管法国出售幻影-2000的意愿很强,但价格昂贵,而中国当时刚刚实行改革开放,财力有限,所以这桩交易最终未能实现。

法国人还极力向中国推销米兰、霍特反坦克导弹和武装直升机。他们积极邀请中国方面去法国参观访问,并且还来华进行实弹射击表演。

1985年11月,海军司令员刘华清访问了法国和美国。其间,他会见了法国国防部武器装备部、航空总局和汤姆逊、马特拉、纳富科等公司的领导。他们详细介绍了生产的武器装备情况,表示愿意发展与中国的合作。不久,中国与法国签订了多项海军装备方面的引进合同。

这个时期,中国与意大利、联邦德国、瑞士、以色列等国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军事技术合作。来源人民网)

‘陆’ 中国在80年代与西方蜜月期购买过哪些武器或军事技术

按照海陆空三军来说吧:
1、陆军及陆军航空兵武器
曾经考察过德国的坦克、装甲车、自行式防空炮;奥地利的火炮技术和军车技术;英国、美国的炮兵雷达
引进的装备有:
1.1奥地利45倍口径155榴弹炮及弹药制造技术(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专门引进了3台精锻机,开了先河);奥地利的斯太尔军车技术
1.2英国的辛柏林炮兵雷达,在两山论战时立了大功,后来被仿造。英国曾提供过一套神枪手自行高炮改装套件,TG没买,但引进了部分技术。引进了英国的L7,105毫米炮及相关弹药生产线
1.3美国的 AN/TPN-36/37炮兵雷达,最先进的相控阵技术。25毫米大毒蛇机关炮(2套,联合研制了NFV步兵战车)。S70C(黑鹰直升机的民用版)24架;CH47的民用版2架(交给民航使用,还有相关照片)
1.4德国的MTU发动机技术。其中一款用于装备85系列装甲运输车,还有一款被发展为最新的V150坦克动力系统,还引进了奔驰的军车生产技术
1.5法国,引进了超级大黄蜂直升机,后来逆向仿制出直8,引进了小羚羊武装直升机和配套的霍特导弹,引进了直9的全套生产技术
1.6瑞士,引进了厄利空双35毫米炮的生产技术
1.7意大利、以色列,主要引进了一些通讯器材

2、海军部分
2.1法国:引进了100毫米紧凑型舰炮;海响尾蛇点防御导弹;海虎对海警戒雷达;TAVIC指挥控制系统;PT6柴油机系统(054上装的)。DUXX-5潜艇声呐系统(装备核潜艇)
2.2意大利:声呐系统,拖曳式声呐,A224白头鱼雷。40毫米布雷达高炮的部分技术和弹药技术
2.3英国:乌鸦式干扰系统、卫星通讯系统
2.4美国:LM2500燃气轮机;MK46-0/2系列反潜鱼雷(其技术和A224技术混合后发展出鱼7鱼雷);OTTO热动力鱼雷动力系统
2.5西班牙,曾提供过一份航母设计方案
2.6德国:MTU潜艇用柴油机
2.7挪威:据说提供过潜艇指挥控制系统的技术

3、空军部分
3.1美国:依据和平典范计划,改装了2架歼8,提供了APG-66雷达、相关电子设备;格鲁门公司提供了超7的设计方案;一批空中管制雷达
3.2英国:提供了歼7用的雷达平显和相关电子设备(曾被批为三大洋马之一);斯贝发动机和技术(帮助飞豹上天)
3.3法国:提供过魔术导弹,仿制后称为PL-7;电子战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飞行器技术;协助改进WP7发动机(燃烧室寿命从70小时提升到300小时)
3.4意大利:提供了蝮蛇导弹(PL-11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
3.5以色列;哈比无人机,怪蛇3导弹,电传技术

‘柒’ 中国的工业技术是从哪引进的谁带动中国短短时间突然发达

中国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洋务运动”时期。1949年以来,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一直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20世纪中国提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战略目标。21世纪中国提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新构想。

18世纪初,中国工业生产规模曾经处于世界前列。18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比例经历了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如今,中国工业产规模再次走到世界前列。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工业百年发展历程。

洋务运动 中国工业迈开第一步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主要指导思想就是“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在清朝中叶开始,手工业的大发展基本上满足了国内生产需求了,所以重工业几乎是不存在的。直到清朝后期的洋务运动,开办了工业学堂之后,满洲里也就是现在的东北地区才正式接触机械制造业等重工业的行业。

运10

汽车产业也是类似,当年国外几大车企在中国合资设厂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求中国解散国内汽车研发团队,在生产合资车可以躺着赚钱的情况下,国内不少车企也就缺乏研发自主汽车的动力了。

集成电路是政府报告中提出的重点发展方向,但是在过去,我们过分注重技术引进,轻视了消化吸收。国内少数手机芯片设计公司在近10年时间里,历代产品用的都是ARM的内核,所有的CPU源码都是从ARM手里买的,可谓“引进一代、落后一代、反复引进”,并没有做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始终是买买买。

因此,如果只是引进技术,但放弃消耗吸收和自主研发,重则一个产业受到毁灭性打击,轻则只能当整机组装厂,并导致技术和利润受制于人。在引进技术之后,必须重视消化吸收,成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仅仅是国内企业技术升级的第一步。只做引进技术,放弃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的做法不妥当,同理,关起门来自主研发,闭门造车也是不合时宜的。

在中国技术升级的过程中,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五大领域,除了5G通讯这项与国外同步发展的技术之外,在其余几个方面,完全可以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重点扶持国内团队自主研发,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类似于90年代沈飞引进苏27的同时,成飞可以自主研发歼10,实现互相促进,殊途同归。

可以说,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就像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相对于单脚跳,两条腿走路,可以走的更快,走的更稳。

‘捌’ 中国从法国引进技术

不止卖幻影,还有拉非特护卫舰,这就是国与国的博奕游戏

‘玖’ 中国有哪些从国外引进的直升机,战斗机

直升机 黑鹰 米171 米8 米17 米28 瞪羚直升机
战斗机 苏27 苏30
这些都是现役的
还有曾经引进的
直升机 米4 SA321“超黄蜂”直升机 松鼠一型直升机 海豚
战斗机 P51 拉9 拉11 米格15 米格9 米格17 米格19 米格21

阅读全文

与中国从法国引进了哪些装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