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1848年是什么时候

法国1848年是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2022-07-28 14:24:14

⑴ 1848年世界上有什么大事件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年2月22日 法国“二月革命”爆发
1848年——德国政府下令逮捕恩格斯。

⑵ 法兰西第一,第二和第三共和国成立时间分别是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由1792年新的共和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于1848年开始,直至1852年。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巴黎公社,是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⑶ 法国的历史大事年表

1、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法文: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英文:The French Revolution)又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1792年9月22日,新选出的议会即国民公会开幕。国民公会通过废除君主制的议案,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历史上称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经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掌权和雅各宾派的专政。热月政变后,又相继有热月党人、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1804年5月为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所代替。

3、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二月革命成功后,由拉马丁,赖德律洛兰等人以及工人代表组成了临时政府,宣布共和国成立,七月王朝崩溃,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后被法兰西第二帝国取代。

在法国历史上,第二共和是存在时间最短的政体。它是最后一个经暴力革命建立的政权,期间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首次得到确认,奴隶制度也被正式完全废除。

4、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由欧洲联盟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57年3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共同市场及原子能共同体。

后来,根据《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Merger Treaty)在1967年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及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到欧洲共同体架构内。如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已经在欧洲联盟架构内。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目的为核子能源联营及分销共同市场,并可出售剩余核子能源至境外国家。

5、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改名欧盟)

1950年5月,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建议把法国和西德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领导之下。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根据“舒曼计划”在巴黎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决定建立煤钢的共同市场。

1952年7月25日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

2009年12月生效的《里斯本条约》废止了“欧洲共同体”,其地位和职权由欧盟承接。

⑷ 1848年欧洲革命的法国

法国二月革命是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的重要部分之一,法国人民面对奥尔良王朝的失政,成功推翻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建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鼓励了欧洲其他地区的革命运动,令十九世纪时由奥地利帝国首相梅特涅组织的反动机制受到进一步打击。 中产阶级及自由主义者的不满
1840年至1848年,亲政府的保守党派领袖弗朗索瓦·基佐(Guizot)当了首相【弗朗索瓦·皮埃尔·吉尧姆·基佐(François Pierre Guillaume Guizot,1787年10月4日-1874年9月12日),是一名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在1847年—1848年间任法国首相,是法国第二十二位的首相】。为了赢取大支持,他以官位为奖赏,并滥用权力乱批商业合同,以讨好资本家。政府官员在国家资助的计划中投资,政府答应以高息支付银行家借给政府以填补巨额赤字的款项。各种丑闻陆继涌现,令政府信誉受损。
中产阶级要求温和的改革,希望藉扩大选举权加强民主性以清除政府中的贪污行径。但吉佐和路易腓立拒绝回应这些要求,并继续其“无为”(do nothing)政策;路易·菲利普更逐步加强警察审查出版的制度及群众集会的限制。这显示他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主领袖。因此,“七月王朝”的统治基础从一开始便很薄弱。
路易·菲利普拒绝支持1830年的意大利及波兰独立运动,亦使法国的自由主义者失望。
面对政府的贪污及专制,知识分子及中产阶级十分不满政府的统治。共和主义者更希望推翻君主制,成立共和政府,他们要求全民投票,对路易·菲利普的专制完全失望。
工人阶级及社会主义者的不满
随着法国工业化在1830年代以后突飞猛进,工人阶级兴起及社会主义思
想亦广泛流行。圣西蒙(Saint-Simon)、傅里叶(Fournier)、卡贝(Cabet)、路易·布朗(Louis Blanc)及蒲鲁东(Proudhon)皆是法国着名的社会主义者。他们成立民间组织,提倡社会主义及人道思想,希望政府加强保障国民的就业机会、老弱者的权益。这种思想亦直接激发“主权在民”的观念及对普选的争取。社会主义的宣传行动,更增加了人民的普遍不满。
天主教会及正统主义者的不满
法国的天主教会不满基佐偏重资产阶级的腐败统治,并对于政府带有自由主义倾向的宗教政策亦表示猜疑和忧虑。
正统主义者认为路易·菲利普是一个篡权者,他的统治亦没有波旁王朝的合法性,相比之下,查理十世的孙子尚博尔伯爵更有资格继承王位。
拿破仑支持者及民族主义者的不满
路易·菲利普以“平民皇帝”自居,生活简单而没有风采,加上施政倾向保守谨慎,没有拿破仑支持者强调的军事荣耀,不免叫人失望。
温和的外交政策亦是奥尔良王朝(Orleanist monarchy)失败的主要因素。民族主义者谴责路易·菲利普卑躬屈膝的外交政策,让法国的外交政策臣服于英国之下,更不满路易·菲利普未能善用时机使比利时受制于法国。加上1840年代拿破仑崇拜的复兴,以令拿破仑的缺失被遗忘,其成就却被歌颂。拿破仑被认为是国威的象征,被看成是一个英雄,且是社会的改革者。对拿破仑的崇拜最终加深人民对路易腓立政府的失望,人民将之与拿破仑的功绩比较,更认为现政权在外交上的不济。
总括而言,政府的失政、以及统治者缺乏政治魅力是令二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1847年,自由主义者开始举行很多“宴会”(banquet),他们在此讨论了很多关于改革的问题,这些“宴会”后来被禁止。在1848年2月22日,工人和学生聚集一起纳喊,要求推行改革。他们高唱《马赛曲》,并在街上燃烧杂物。2月23日,国民卫队奉命恢复秩序,但他们没有执行命令,反而投向革命的群众。
路易·菲利普唯有作出某些无用的挽救措施,如撤销基佐的职务以讨好革命者,但最后他还是要放弃王位。拉马丁(Lamartine)成立了临时政府,宣布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2月29日,慕尼黑起义,大学生、工人、市民联合占据军械库,要求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以及他的宠妾“罗拉内阁”下台,皇帝被逼成立一个由中产阶级代表组成的新内阁。如此。内阁的风潮厉行整个南德意志地区,史称“三月内阁”。
1848年3月18日,柏林革命,中产阶级与工农阶级聚集王宫广场,要求实行出版自由、召开联合会议、组织人民自卫团,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逼部分同意人民的要求,但人民并不罢休。3月20日军队撤退,3月22日,起义胜利,国王在群众注视下为一百八十三名烈士脱帽致哀。3月29日,柏林自由派内阁组成。腓特烈威廉四世意识到原先的改革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的要求,于是召开了一个立宪会议。他宣称希望成立一个联邦制的德意志帝国,在这个帝国中将会有一个民选的议会,国民拥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由于普鲁士作为德意志邦联中的一个大邦也愿意支持自由主义者,某些德意志邦国便也群起仿效。同年3月底,约五千名决心实行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德意志领袖齐集于法兰克福,召开了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由1848年5月18日开会直到1849年4月21日。这个议会主要是由中产阶级组成,希望预备一份联邦宪法,有代表支持成立由奥地利帝国统治的大德意志,将奥地利与波希米亚并入德国;有代表则支持由普鲁士统治的小德意志,不包括任何奥地利领土。
最后,议会的与会者认为,应采取“小德意志”方案统一,并将德意志皇位给予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不过,腓特烈·威廉四世拒绝这个建议,因为他害怕奥地利反对,而且新宪法规定国王没有对法案的否决权,这是他极力反对的,他甚至形容接受由议会赋予的帝位是“拾取在沟渠上的皇冠”,而奥地利和德意志南部诸邦的代表因议会通过“小德意志”方案而退出(害怕北部的新教势力会主导整个国家)。仅余的“小德意志”议会代表面对失败,惟有把立宪议会解散,不久之后普奥联军攻进各邦议会,数千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被迫逃走至美国。德意志革命力量虽然曾经强大,但最终在封建专制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但国王被迫接受宪法。 19世纪中叶,奥地利仍是一个多民族的封建专制国家,而维也纳作为奥地利的首都,便成为了保守势力的中心。当地的革命也是由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所激发的。1848年3月13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爆发了推翻梅特涅政府的示威游行,高呼“自由、宪法”、“打倒梅特涅”等口号,维也纳的革命者包括了所有的社会阶层,例如宫廷人士,崇尚自由主义的贵族、中产阶级和专业人士,他们均要求民主的改革,大批群众示威,更筑起街垒与政府军展开战斗,示威人士限令奥皇立即解除首相梅特涅的职务;在国民的压力下,奥皇被迫让步,年届七十五的梅特涅辞职并举家逃至英国伦敦,皇帝承诺“颁赐”宪法,并于3月17日改组成责任内阁,迫使奥皇及其皇室在5月17日由维也纳逃至因斯勃鲁克(Innsbruck),国王在7月同意召开立宪会议。
波希米亚
1848年3月,“青年捷克党”在布拉格举行会议。他们要求实行责任内阁,承认捷克语和德语之间的平等地位,反对奥皇以诏书形式颁布的宪法和奥地利元帅温迪施格雷茨的军事挑衅行动,皇帝在压力下同意了该等要求。布拉格市民更于6月12日早晨举行革命。革命者和奥地利军队进行战斗,并逮捕了地方议会议长。但被温和的中产阶级释放。这位地方议长逃出后便遂同温迪施格雷茨一起进行反攻,引致6月17日革命失败。
维也纳
19世纪中叶,奥地利仍是一个多民族的封建专制国家,而维也纳作为奥地利的首都,便成为了保守势力的中心。当地的革命也是由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所激发的。1848年3月13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爆发了推翻梅特涅政府的示威游行,高呼“自由、宪法”、“打倒梅特涅”等口号,维也纳的革命者包括了所有的社会阶层,例如宫廷人士,崇尚自由主义的贵族、中产阶级和专业人士,他们均要求民主的改革,大批群众示威,更筑起街垒与政府军展开战斗,示威人士限令奥皇立即解除首相梅特涅的职务;在国民的压力下,奥皇被迫让步,梅特涅辞职并逃至英国,皇帝承诺进行改革,并于3月17日改组内阁,4月25日颁布帝国宪法,但新内阁继续推行反对自由主义的政策,于是整个局势急转直下。5月15日维也纳人民再次起义,迫使奥皇及其皇室在5月17日由维也纳逃至因斯布鲁克(Innsbruck),国王在7月同意召开立宪会议。
匈牙利
1848年3月,匈牙利人拉约什·科苏特(Kossuth)、裴多菲·山陀尔等发起了一场反抗奥地利专制统治的运动,他虽认同匈牙利民族主义,却否定了传统以来马札尔贵族的特权。他指责这些贵族有免税的特权,要求废除封建的法庭和随意强迫农民作工的做法。他的方案包括成立一个民选国会,商人、贸易者、专业人士、中产阶级皆有选举权;他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引入陪审团制度(jury system),于是在1848年3月,群众在拉约什·科苏特的领导下要求整个奥地利帝国确立以英国模式为本的宪法和国会,废除人头税,由选举产生匈牙利政府,并草拟匈牙利法典。3月15日,旧有的国会被迫接受这些建议,在维也纳成立一个立宪政府。匈牙利的地方议会迅速通过了一连串自由主义的法案。然而,当俄国军队在5月开始援助奥地利时,局势便变得对革命者不利。在八月至九月份,革命更在俄奥联军镇压下迅速终结 在1848年1月,西西里首先爆发了反抗国王费迪南多二世专制统治的革命,迫使他赋与国民一部宪法。这引发了亚平宁半岛上的人们纷纷争取自由主义及民族主义,在同年的2月和3月,那不勒斯、托斯卡尼、皮埃蒙特均颁布了宪法。3月18日,米兰及热那亚亦爆发革命,迫使奥军撤出该地。威尼斯亦爆发了起义、共和主义者恢复了威尼斯共和国,迫使奥军彻退。结果,伦巴底、威尼托、帕尔马、摩德那亦出现了起义。
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在国王查理亚伯特的领导下联同伦巴底向奥地利帝国宣战。然而,教宗不想与奥地利开战,因为同是天主教的国家。其他邦国亦遵从教宗的决定,仅给予查理亚伯特很有限的支持。于是,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查理亚伯特让位与儿子伊曼纽二世。
除君主立宪主义者支持萨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对奥地利的战争外,与此同时,共和主义者也在罗马发动革命,他们由马志尼和加里波底带领,攻入罗马城,迫使教宗出走,成立了罗马共和国。然而在1849年7月,共和主义者的革命遭到和君主立宪者同样的结果,法国派兵推翻了罗马共和国,并进占罗马。罗马的革命被镇压,教宗庇护九世在法军的保护下复辟。最后在8月28日,威尼斯共和国亦被奥地利派军镇压,整个革命到此失败。1850年,加里波底流亡美国纽约市。 1848年3月21日,丹麦国家自由党人组织了一次前往克里斯蒂安堡宫的游行。新的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接受了自由主义者的要求,制定了新的宪法并成立了由国家自由党主导的新内阁。弗雷德里克七世同时也同意了与一个两院制议会共同分担权利。丹麦成为君主立宪国家,尽管权利依然高度集中。很多军官对此表示不满,但最终也接受了新政府。与欧洲其他国家不一样,丹麦革命从始至终都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革命之后并没有爆发反动主义政变。但是新的宪法并没有延伸到南部的石勒苏益格公国,丹麦与德意志联邦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仍然没能得到解决。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随后在同一天爆发。

⑸ 1848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1848年,年号: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日本孝明天皇弘化五年,嘉永元年,农历戊申年(猴年),这一年发生了欧洲1848年革命等事件。

2月2日——美墨战争结束。

2月25日——法国二月革命,七月王朝被推翻。

7月11日——英国滑铁卢车站通车。

8月11日——威尼斯共和国复国。

11月4日——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

逝世人物

2月23日——约翰·昆西·亚当斯,美国第六任总统。

6月——别林斯基V.G. Belinskiy(1811-1848),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因病去世,年仅37岁。

6月7日——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1811—1848):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学评论家。

8月7日——贝采尼乌斯,瑞典化学家。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1848年

⑹ 法国历史简介

法国源于查理曼帝国(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是从5世纪到9世纪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王国,其疆域与罗马帝国在西欧的疆域基本相同。查理曼帝国先后经历了墨洛温王朝,丕平王朝和卡洛林王朝,840年,查理曼帝国的最后一位统治者路易一世死后,路易的三位儿子在凡尔登条约中里将查理曼的领土三分为东中西三部,东部的部分形成现下的德意志,中部是在后来逐渐消亡的勃艮第,而西部则逐渐成为现在的法兰西。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英王爱德华三世企图以近亲身分继承王位,但最后由腓力六世夺冠。爱德华三世于是宣战,英法百年战争爆发。1453年,战争最终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历经116年的百年战争后,在15世纪末,法国逐渐地形成了一个中央集权制和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

在十七世纪三十年战争中,在红衣主教黎塞留的策划下法国成为赢家,在欧洲大陆确定了其霸权地位。十八世纪,法国卷入一连串的战争,到七年战争结束的时候,法国国力大衰,并丧失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1789年,由于几个世纪以来的奢靡浪费和与欧洲列强的军现困难,恶化的经济情况以及平民对贵族和教士等特权阶级的普遍憎恨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大革命才推翻了封建制度及君主制,并开始逐步建立起共和制、推向民主制;法兰西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这三个词就是从法国大革命中来的。而且在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直到1804年拿破仑成为法国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结束了短暂的共和国岁月。第一帝国在对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胜利,击败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葡萄牙等国,其中包括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及弗里德兰战役(1807)等。法国对外的一连串战争被称为拿破仑战争,把法国的影响力扩至整个西欧及波兰。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后,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几乎丢尽,但是自1830年之后,法国重整旗鼓第二次开拓殖民地,在非洲、印度支那,确立了法国殖民势力,并于1869年挖通苏伊士运河。其后,法国于1848年因在国民议会的另一次革命和推翻帝制的背景底下,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并由拿破仑三世担任总统,直至1852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创立,“帝制恢复”。

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再次恢复共和制(创立第三共和),并一度于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间建立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专政政权:巴黎公社,但随即被推翻。然后法国民众在普鲁士军队撤走后,又再次恢复了第三共和。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导致了法军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装备巨大损失。在1920年代, 法国在与德国接壤的边界建立了马奇诺防线,并且与东欧的各新兴小国结成“小协约国”联盟,防止德国和奥地利的复兴。但英国法国政府在1930年代推行的绥靖政策,导致德国纳粹党和希特勒的坐大,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沦陷更使“小协约国”联盟立即灰飞湮灭。纳粹德军其后更在1940年6月绕过马奇诺防线,迅速攻陷法国北部3/5的土地,包括富有的洛林-阿尔萨斯。第三共和国最后一任国防部长夏尔·戴高乐将军(Gen. Charles de Gaulle)逃亡到英国,并成立“自由法国”武装抵抗组织,在法国发展地下运动,以图终有一日光复法国。终于“自由法国”汇同盟军在1944年底,光复全法国。

二战结束后,法国新政府要面对战后涌现的一大堆新问题。由夏尔·戴高乐将军领导的临时政府,在共和国新宪法通过以后,就立即将权力交与基于政党执政联盟的第四共和国政府,而戴高乐将军自己也很快归隐田园,淡出政治舞台。1958年5月,在阿尔及尔的军官和法国居民发动叛变,企图阻止法国政府允许阿尔及利亚独立,更令法国政府的倒台危机升级。最后,法国总统只好请戴高乐再次出山,收拾残局。戴高乐迅速成立紧急政府,并立即通过另一部共和国宪法,至此第四共和结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即现在的法兰西共和国。戴高乐被推选为首位总统。

七年后,法国人民在20世纪第一次以选票直接选举总统。戴高乐赢得第二轮投票,以55%的选票击败佛朗索瓦·密特朗。1969年4月,戴高乐在其提出的公投案被否决后辞职。之后继任法国总统的是戴高乐派的乔治·让·庞毕度(1969-1974),独立共和党的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1974-81)、法国社会党的法兰索瓦·米特朗(1981-95)、新戴高乐派的雅克·希拉克(1995-2007),和尼古拉·萨科齐(2007-)。

⑺ 法兰西第一二三共和国和第一二三帝国分别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法兰西第一帝国是拿破仑建立


第二帝国是拿破仑的侄子所建立就是拿破仑第三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二战后贵族戴高乐将军建立

⑻ 法兰西第一第二第三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背景。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22日。
背景:法国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级会议中爆发。革命的头一年,第三等级的革命民众在6月发表了网球厅宣誓,7月攻占巴士底狱,10月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返回巴黎。接下来的几年则由不同的立法会议与右翼的君主制拥护者的斗争所主导。1792年9月22日,新选出的议会即国民公会开幕。国民公会通过废除君主制的议案,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历史上称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1月4日。
背景: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二月革命成功后,七月王朝崩溃,资产阶级取得政权,成立临时政府。2月25日共和国宣布成立,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9月4日。
背景:普鲁士总理俾斯麦,带领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地区的领导者。为了激起德意志地区的民族情绪而成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俾斯麦借由埃姆斯密电事件,使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于1870年引发了普法战争。1870年9月色当会战后,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9月4日,法国国内发生政变,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阅读全文

与法国1848年是什么时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