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大海是哪个法国作曲家的作品

大海是哪个法国作曲家的作品

发布时间:2022-07-28 18:55:15

Ⅰ 照相素描大海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谁的名作

交响素描《大海》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名作。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Ⅱ 德彪西主要作品都有什么

1、牧神午后前奏曲

牧神午后前奏曲为管弦乐曲,克罗德·德彪西作曲。作于1892-1894年,取材于马拉美的同名诗作《牧神午后》。 该曲为印象主义音乐的经典作品。

2、大海

《大海》为德彪西先生于1903-1905年创作的交响乐。

3、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五幕歌剧,梅特林克编剧,德彪西谱曲,1902年4月30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次公演。 德彪西共作有4部歌剧,而真正完成的只有这部《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这部歌剧作于 1892―1902年。

(2)大海是哪个法国作曲家的作品扩展阅读

德彪西的成就

德彪西被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并设法远离这一称谓。

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Gray)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

不管怎样,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其音乐对其他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Ⅲ 克罗德·德彪西的《大海》描绘了什么内容

克罗德·德彪西(1862—1918),杰出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音乐的创始者。他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法国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强调对自然的感受。但他抛弃了艺术进行概括和典型化的原则,再现个人的主观体验以及从生活中偶然攫取的不可重复印象的细腻的感性效果。他在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闪烁着的音响效果,产生了新色彩,用色调微差表述转瞬即逝的感觉和微妙、飘浮不定的情绪。《大海》完成于1905年,整部作品描绘了不同时间大海的不同情绪、色彩和感觉。其简洁的形式、敏锐的笔触、精致的配器以及追求音响和色彩的和弦,都自由地表现了自然和想象力之间的神秘联系。它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冠以“海上——从黎明到正午”、“浪之嬉戏”和“风与海的对话”的标题。

Ⅳ 为什么后人称《大海》是“最优秀的法国交响乐”(二)

作为20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德彪西发展的新音乐语汇几乎对20世纪的每一位作曲家都有影响。他以形式音调的管弦乐酝酿出倦怠的官能世界,他的音乐达到了近乎忘我的境界,他创新和声与旋律。在他的音乐中,色彩、音色与节奏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和声与旋律。虽然他的作品还存在着调性,但是已经濒临溃散。经过德彪西创新之后,音乐创作就不再被既定规则所限制,改革风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艺术对于德彪西而言,首先是一种美的享受与体验,它应该体现法兰西民族清晰、雅致、简洁而又高贵的特性。这种审美思想在德彪西的交响诗《大海》中得到充分的揭示。在此之前,大海这个主题基本上都被演绎成了烟波浩渺、波澜壮阔的风格,而德彪西的音乐却采取了一种新的、几乎是陌生的手法,成功地完成了这部作品。后人称《大海》是“最优秀的法国交响乐”,其简洁的形式、敏感的笔触、精致的配器以及追求音响和色彩的和弦,都异常自由地表现了自然与想象力之间神秘的联系,印象派音乐风格的精髓和特点都在这部经典之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德彪西的《大海》作于1903年至1905年。在此期间,德彪西先在其妻罗莎莉家开始动笔,1904年他抛弃了罗莎莉,与艾玛私奔到泽西岛,在艾玛身边完成了配器。德彪西认为,此曲创作源于记忆:“大海为什么在冲刷着布尔果尼的斜坡?我拥有数不清的记忆,这些在我的感觉里比实景更有用。因为现实的魅力对于思考,一般来说还是一项过于沉重的负担。”“谁会知道音乐创造的秘密?那海的声音,海空划出的曲线,绿阴深处的拂面清风,小鸟啼啭的歌声,这些无不在我心中形成富丽多变的印象。突然,这些意象会毫无理由地,以记忆的一点向外围扩展,于是音乐出现了,其本身就自然含有和声。”

《大海》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3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大海》所含3首交响素描分别为:第一首“从黎明到中午的大海”,从大海在黎明时的安详开头,由一个描述海妖的简单双音开始展开部,其中多为对天空与云彩、阳光在海上千变万化的光影的描述。这一首交响曲由不同寻常的调性形成相互依存的调性关系,像是表现大海呼吸的节奏。第二首“浪的嬉戏”,表现海的戏谑的盛怒中,水花涌现出的各种色彩。这段音乐就像是澎湃的波浪卷起的形态,其音乐时间几乎完全无法捕捉。它借不断的轮流来延续,看似要溃解、消失,又不断再度涌现。在音乐的继续发展中,英国管奏出可爱的第一个主要动机,给人以悠闲的感觉。第三首“风与海的对话”,以引进分化的手法,表现两种力的关系;这一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漂浮着的雷声;之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似乎暴风雨将至,但又一切猝然沉寂,只听到远处传来越来越强的海妖之歌,最后众赞歌在欢腾的高潮中重现。巴托克认为:“德彪西在《大海》中构思出一套新的发展方式,其呈示和发展的观念共同存在于不断涌出之中。这种涌出使作品无须乞灵于预先设定的任何形式,只凭借它本身的力量向前推进。”

关于本曲,曾有这样一件趣事。有一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无意中欣赏到乐队演奏的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大海景象,这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于是他决定亲自去看看大海,但当他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反而觉得有些“不够劲”了。待他旅游归来,得以再次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才找回当初的感觉。此时他不禁惊叹道:“哦!这才是大海啊!”

Ⅳ 法国作家谁被称为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

克劳德·德彪西被称为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

克劳德·德彪西,法国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

(5)大海是哪个法国作曲家的作品扩展阅读:

德彪西在音乐学院期间,成为某位有钱的俄国贵夫人梅克夫人家里钢琴教师,并且有机会到欧洲各地旅行——佛罗伦萨、维也纳、威尼斯,而且最后在梅克夫人的俄罗斯庄园里住了一段时间。

在那里,德彪西遇到一些正在努力从民间音乐中为他们的祖国创造一种民族音乐的俄国作曲家,德彪西对这些俄国音乐家所使用的,与别国作曲家们所用的大调、小调音阶大相径庭的奇怪音阶非常感兴趣,这些音阶是建立在狂热的东方民族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的。

Ⅵ 牧神午后法国作曲家谁写的

牧神午后大海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写的。德彪西是法国印象主义乐派的作曲家,他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这首短小的音诗以其异国情调的旋律和难以捉摸的和声使获得了普遍的赞赏,是德彪西最脍炙人口的管弦乐杰作之一。大海是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他以印象派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Ⅶ 为什么后人称《大海》是“最优秀的法国交响乐”(五)

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克洛德·阿希尔·德彪西1862年8月22日生于巴黎近郊的圣日尔曼·昂莱,7岁时开始学钢琴,但是他的音乐才能在10岁时就被肖邦的一位女学生发现,从此,音乐成为他的终身事业。德彪西从小就具有高尚品味,当同伴对那些便宜的糖果垂涎欲滴的时候,他却宁可选择一小块精致的蛋糕。当然长大后他也成为品味超卓的人士,买的书籍、印刷品无不美轮美奂。在饮食方面,他非常讲究,是个偏好鱼子酱的美食家,穿着更是尽善尽美、精心搭配,时尚所流行的衣饰都曾出现在他身上。总之,德彪西重质不重量。

1873年,德彪西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进行12年的专业学习。作为一个天生的叛逆者,德彪西有满脑子疑惑,往往提出一些令人尴尬的问题,而自己却不以为然。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时也对老师提出诸多挑战,令法朗克、纪罗等音乐家七窍生烟,火冒三丈。而他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趣味,在这些年间有着决定性的发展。德彪西在这期间写出的一些浪漫曲,如《曼陀林》、《木偶》等,反映出他对独特的音乐语言的探索已经颇有一番新意而有别于同时期的后期浪漫主义。与此同时,他那精于感官享乐和讲究贵族气派的性格特征,也有十分鲜明的表现。1884年,德彪西以大合唱《浪子》获得盼望已久的罗马大奖,作为获奖者的一种物质待遇,他在罗马美第奇别墅生活了3年。

19世纪80年代末,德彪西从罗马回国后,便同象征派诗人和印象派画家开始密切交往,就此进入他创作的成熟和繁荣时期。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的20年间,他的创作总结了欧洲音乐前一时代的成果,又为音乐的下一个新的时代开辟了道路,成为架通两个世纪的重要桥梁。由于他的具有开拓意义的创作,法国音乐在20世纪音乐文化中得以占有重要的地位。

德彪西也崇尚印象的瞬间交替和变幻,为了追求自由的色调对比,他套用姊妹艺术创造的先例——他运用暗示的功夫不下于马拉美,也学魏尔伦那样表达介乎语言与音乐之间的模糊不定的意境。尽管德彪西对当时人们称他为“印象主义者”一事极为反感,他倒确实是印象主义乐派的创始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彪西写了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英雄摇篮曲》和《无家可归的儿童的圣诞歌》,表明了他的爱国热忱。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都签署了“克洛德·德彪西,法国音乐家”的字样。

德彪西的晚年是在疾病中度过的,他感到沉重的压抑,但依然挣扎着坚持写作。这时,他重又回到19世纪90年代接触过但中断了20多年的室内乐创作,可是计划中的6首奏鸣曲只写出3首。1918年3月25日,德彪西逝世于巴黎。

德彪西的钢琴小曲《月光》是一首迷人的作品,它以轻盈的乐音描绘出这样一幅静寂怡人的意境——在空中浮动的融融月光,辐射到夜晚的每个角落,柔和地笼罩着万物。此曲灵感源于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同名诗篇,原诗描绘几个已故舞人在月光下跳着魔鬼般的舞蹈。不过德彪西的音乐着重于描绘月光的美丽与神秘。

1892年至1903年是德彪西创作的黄金时期,《佩里阿斯与梅丽桑德》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佩里阿斯与梅丽桑德》是印象主义乐派唯一的一部歌剧,也是德彪西创作风格的一次集中体现。这部歌剧是德彪西用了近10年的时间根据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写成的,它来自于德彪西在各种音乐领域中的不懈探索。歌剧的每段音乐在舞台上都显得色彩斑斓,绚丽夺目,抒情性和戏剧性、欢快的基调与悲剧的色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音乐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效果。

Ⅷ 印象派音乐有什么特点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1862~1918年)被认为是现代音乐的创始人和印象主义的代表。印象主义音乐突破了传统音乐的创作模式和技巧,但它与巴罗克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内在联系。1905年德彪西创作其代表作——组曲《大海》。他抛弃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感情因素和哲理性,着重于气氛的渲染和表现个人对大自然的印象及感受。在技巧上大胆改革,作品调性模糊,常用半音音阶和五声音阶以及不协和和弦。在节奏上也不按常规的强弱交替进行,配器上常加弱音器,注重音色的运用,常给人以朦胧、飘忽、空幻的感觉。

阅读全文

与大海是哪个法国作曲家的作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