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18世纪法国夏加尔是什么主义画家

18世纪法国夏加尔是什么主义画家

发布时间:2022-07-29 00:15:36

A. 俄国 画家夏加尔是什么画派的

是现代绘画史上伟人,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他的画中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超现实派” 一词就是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创造出来的。可以说,他实际上就是这个派别的先导.
超现实主义派别曾想推举他作为这个派别的先驱,被他拒绝了.所以尽管这个词由他而来,但他并没有成为名义上的派别人物.还是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遨游,可以算是个"自由"派别的大师了~~

B. 夏加尔属于什么主义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注:不能与超级现实主义混为一谈,超级现实主义又称照相主义,是七十年代美国最为流行的一种资产阶级美术流派,和超现实主义不同。
[编辑本段]产生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超现实主义为现代派文学开创了道路。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参加超现实主义集团的作家有布洛东、苏波、查拉,画家阿尔普、马松等等。属于这一流派中的有些作家,如路易·阿拉贡、保罗·艾吕雅等,由于受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积极影响,后来转向进步的文艺阵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现实主义在美国风行一时,出现了所谓"新超现实主义"流派,成为帝国主义御用的宣传工具。
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用甚多。1921年,布洛东和苏波合着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但典型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则产生在1924年之后,如布洛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1924)和《娜嘉》(1928)是超实现主义的代表作。阿拉贡在1926年发表的散文集《巴黎的农民》,艾吕雅的诗集《痛苦的都会》、《生活的内幕》均属超现实主义之作。
[编辑本段]历史
达达派之后,法国产生了一个近代艺术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画派——超现实派,此派从达达派发展而来,但事实上要对此两流派的时代作明确区分,则相当困难。因其演变过程并没有明确的在造型艺术上出现。不过,如果因此所把达达派精神与超现实派的本质视为同一,则是一大谬误。达达派虽成为超现实派诞生的温床,但超现实派多少还是承受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及象征主义的遗产,另外还吸收了新的要素。现在我们谈超现实主义发生之年代,都是根据宣言文字的发表时间作区分,无法在艺术作品上对产生年代作正确说明。
在理论上,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发起者是两位作家,布列顿和阿波利奈尔。超现实一词是诗人阿波利奈尔首用的,原是哲学上的术语,最初称为“超自然主义”,后来才用于绘画上。1924年,布列顿发表了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1928年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超现实主义与绘画》其思想的基础是在求取人间想象力的解放。布列顿对超现实主义的定义是:“超现实主义,名词。纯粹的精神的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语或文字或其他的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 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布列顿又说:“我相信,在表面上被认为矛盾的两个状态,将来是有办法解决的,那便是梦与现实的统一。那可以说是绝对现实的一种,也可以说是超现实的一种。”从这宣言中可以明了超现实主义是追求梦与现实的统一,并且是以人类为对象作为表现的范围。布列顿在文章中要求人们注意那些可能与文学超现实主义有联系的艺术家,其中有马蒂斯、德兰、勃拉克和毕加索。实际上这些画家并不符合布列顿对超现实主义所下的定义:纯粹的心理自动。但他所推祟的另一位画家基里柯则可能是最早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基里柯从1911年到1915年一直住在巴黎,他的画很受阿波利奈尔的赞赏,阿波利奈尔在1918年写的剧本《蒂里西亚的乳房》冠以“超现实主义戏剧”的副标题,最早使用了“超现实主义”这个术语,他对基里柯的看重显然是注意到了基里柯画中那种超验的精神与内心世界的表现。
给予超现实派最大的启示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精神病心理学教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下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从整体上说,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艺术运动,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还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超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思想领袖布列顿有过学医的经历,他在读了弗洛伊德的着作后,立即领会到精神分析与达达派的无意识表白之间的关联。精神分析注重对梦想、幻想和幻觉的分析,并把白日梦作为一种可能的艺术创作方法加以诱导。依此而从事于下意识的梦幻的世界的研究,与自然主义相对立,不受理性支配而凭本能与想象,描绘超现实的题材,表现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比现实世界的再现更具重大意义的,想象领域中的梦幻世界。
此派的画家们可举出阿尔普、米罗、艾伦斯待、达利、马松、基里柯、克尔诺、坦基、马格里特 、夏卡尔 等。他们以布列顿的“自动的活动、无意识的自动作用(Automatisme)和梦幻世界的采求”展开创作,部分也受哲学家柏格森(H Bergson)的影响,在思想上企求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形而上学,因此他们任意表现梦与想象,很多奇异的变形与线条令人无法了解。他们的创作活动自由自在的安排在一种时空交错的世界中,毫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
但是,如果用布列顿的这种视觉形象来解释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话,还只说明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种主要风格,即以达利、马格利特、德尔沃为代表的风格。这种风格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通过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面,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它的来源是卢梭、夏加尔、思索尔、基里柯及19世纪的浪漫主义艺术。它企图运用弗洛伊德所下的定义,创造一种不受意识和理性控制的形象。但是其作画的过程实际上与写实画法没什么区别的理性过程,因此这种风格又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和古典的超现实主义。另一支超现实主义的绘画则是以米罗、马宋等人为代表,他们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性,以致在画面上出现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的意象,最终结果总是充满幻觉的和具有生命形态的抽象画面。因此,它又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或绝对的超现实主义,这一倾向与达达主义者和某些未来主义者所从事的偶然机遇和无意识行为的试验有关联。
自布列顿于1924年发展宣言后,1925年6月在巴黎举办了首次超现实主义画展,参加者包括毕加索、阿尔普和克利等人,他们显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只有恩斯特在他的达达主义的拼贴中首次尝试了具有超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1926年超现实主义者组织了超现实主义画廊,1936年和1947年他们先后在伦敦和巴黎举办了重要的展览。曾一度风行欧洲的超现实主义热潮虽于30年代之后渐趋式微,但这一运动并末消失,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仍然具有一定影响。因为二次大战前很多此派画家从巴黎到美国,所以超现实派绘画从欧洲影响到新大陆。此外,其影响力扩及戏剧、舞台装饰、摄影、电影、建筑、雕刻等艺术领域。
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力求突破合乎逻辑与真实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以展现一种绝对的或超然的真实情景。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其充满幻想色彩和异国情调的奇特风格,对20世纪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编辑本段]代表人物和作品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卢梭(H.T.Rousseau)、米罗(joan miro)、达利(salvador dali)、恩斯特(m.ernst)、马格利特(r.magritte)等人。 米罗的创作表现方式是有意的打乱知觉的正常秩序,在直觉式的引导下,用一种近似于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因此在它的作品中会有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使作品带有一种自由的抽象感,也有儿童般的天真气息。主要的作品有《向鸟投石子的人》、《荷兰式家居室内》等。 达利相较与米罗,他采用相反的表现手法。达利认为艺术家要将潜意识的形象精确第纪录下来,所以他采用“具象”,精确地复制非正常逻辑思维产生的幻象,把毫不相干的事物全部组合在一起,使画面中充满戏剧效果,带给人视觉与新心灵的震撼。主要作品有《永恒的记忆》、《内战的预感》等。
[编辑本段]超现实主义文学
超现实主义文学否定现实主义和传统的小说,敌视一切道德传统,认为它是平庸、仇恨的根源,而小说之所以成为文学的宠儿,是因为它适应了读者要求合乎逻辑地反映生活的追求。它要打破这一切,追求“纯精神的自动反应,力图通过这种反应,以口头的、书面的或其他任何形式表达思维的实际功能。它不受理智的任何监督,不考虑任何美学上或道德方面的后果,将这思维记录下来”。它强调潜意识和梦幻,提倡写“事物的巧合”,倡导“自动写作法”。超现实主义者在咖啡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寻找、搜集人的思维的原始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其代表作是勃勒东1928年发表的小说《娜佳》。20 年代末以后,运动内部发生分裂。1930年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第二宣言》,重申了运动的原则:反抗的绝对性、不顺从的彻底性和对规章制度的破坏性。此后运动处于低潮,几乎只剩下勃勒东一个人还在坚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美国时,他这种宣传也没有停止过。1946年勃勒东回法国后,继续办杂志,举办作品展览会,发表广播讲话,又掀起过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浪潮,影响波及欧美许多国家,但其声势已远不及20年代。
超现实主义存在的时间较长,这个流派颇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不少的现代派都受其理论影响并加以发展。
[编辑本段]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surrealist film) 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承袭了这一创作主张的倡导者安德烈-布菜东的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一度成为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后来又成为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一翼。在供商业发行的故事片领域,超现实主义不构成独立的流派,它的影响只见于影片的个别镜头或段落。阿杜-基洛的《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是进行这种研究的典型论着。
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人士发现电影的照相本性和蒙太奇对列技巧使它成为超现实主义最理想的表现手段。这一观点始终流行在反传统的影片制作者中间,并被不断付诸实践。 超现实主义电影公然反对叙事体。
通常认为,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但更受到重视的则是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前者是一个精神困顿的流浪汉的一连串梦境r后者则是对性欲和爱情的一次弗洛伊德主义的分析。性欲和高潮,暴力和渎神,以及怪异幽默,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用来与传统电影形式抗衡的题材。影片真正的目的是希望用自由的电影形式,来激发观众潜在心底最深处的冲动。布努艾尔曾宣称《一条安达鲁狗》是“向谋杀热情地呼唤”。西方的电影研究家们一致认为,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在布努埃尔转而拍摄故事片后仍不时在他的作品中隐现•在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中,超现宴主义倾向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玛耶-德连和肯尼斯-安格尔•在故事片领域里,西方电影研究家倾向于把对变态心理、潜在的性冲动、无理性行为等的描写归结为超现实主义在故事片中的表现。因此,象希区柯克的一系列影片:《爱德华大夫》(1945年)、《眩晕》 f1958年)、《西北偏北》(1959年)、《精神变态者》(1962年)和《群鸟》 f1963年),马克斯三兄弟的狂乱喜剧片,以及塞缪尔-富勒、约瑟夫-冯.斯登堡等人的一些影片,都成了阐明超现实主义在故事片中的影响的典型例证。
[编辑本段]超现实主义色彩
如果说现实主义处理色彩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力求发挥色彩的表意作用的话,那么,超现实主义色彩处理则十分强调主观色彩的运用,只求色彩的表意功能,不再考虑色彩处理的 真实性,超现实主义起源于西方现代派电影。被称为西方现代派电影创始人的意大利着名导演安东尼奥尼在他拍摄的影片《红色沙漠》中,红色、黄色和蓝色是重要的表意色彩,他把工厂的厂房刷成红色和黄色,把树也刷成红色。红色和黄色在西方象征着动荡和恐惧,这里的红色和黄色构成的环境,暗喻现代工业文明正在摧毁着人类。烟囱冒出的黄色烟雾暗示有毒。女主人公朱莉亚娜居住的房间涂上蓝色,暗示神精病患者---朱莉亚娜看到的世界是冷寞无情的,她无法和外界和家人沟通,她的精神世界已经完全崩溃。绿色是象征生命的色彩,在影片中很少看到绿色,暗示被现代工业污染的现代世界一切生命都受利危胁,甚至不能存活。这部影片的色彩处理是超理实主义的,色彩不再是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而是依照作者的主观意愿把色彩作为独立的表意手段。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39616.html?wtp=tt

C. 夏加尔 散步 韵味着什么 蕴含着什么 蕴意着什么

俄罗斯犹太血统的法国画家夏加尔,是一位带有梦幻般表现主义色彩的画家,他的作品有的含有美妙的梦幻般乡思之恋,有的带有跨越时空的自由幻想。使人感到魂牵梦绕和离尘超世,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童话般的美妙境界。
《散步》就是他早期的作品。他牵着贝拉的手,把贝拉送到空中,让贝拉飞起来,飞在生他养他维台普斯小镇,飞在俄罗斯的大地上,贝拉多么像一只小蝴蝶,他们在空中漫步,诉说衷肠。
夏加尔相信飞翔的爱情。夏加尔说,“只要一打开窗,她就出现在这儿,带来了碧空、爱情与鲜花。”这诗一样的语言描写了他和她的爱情,她是如此温柔如此芬芳,他看她,是千万朵中最艳丽的一朵,他看她,是人生初次相见时那天空的颜色。
《散步》是结婚三年后画的。此时的夏加尔沉浸在无比幸福之中,他高高扬起手臂,拉着飘在空中的爱妻贝拉,在平原上愉快地散着步。因此画中色彩明亮,特别是那左下角红色的花布,充分体现了喜庆的情绪。

D. 求20世纪夏加尔画家简介

马尔克·夏加尔(1887-1985)生于俄国,早年的犹太人习俗是他根深蒂固的想象之源。他的风格兼有老练和童稚,并将真实与梦幻融合在色彩的构成中。由于他的国家要求某有一种类型的艺术,他被迫远走他乡,在美国和法国之间来回。夏加尔是个高产画家,作品范围包括绘画,镶嵌画,舞台设计,织锦画等,许多公共建筑物,如巴黎歌剧院及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都有他的作品。

目录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人物故事
爱情故事
主要作品我与村庄
生日
百合花下的恋人
人物贡献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人物故事
爱情故事
主要作品 我与村庄
生日
百合花下的恋人
人物贡献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马尔克·夏加尔(1887-1985)生于俄国,入籍法国,早年的犹太人的习俗是其根深蒂固的想象之源。他以98岁高龄度完了一生,他画作的风格兼有老练和童稚,并将真实与梦幻融合在色彩的构成中。由于他的国家要求某一种类型的艺术,他被迫远走他乡,在美国和法国之间徘徊。夏加尔是个高产画家,作品范围包括绘画、镶嵌画、舞台设计、织锦画等;许多公共建筑物,如巴黎歌剧院及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都有他的作品。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马克·夏加尔出生于俄国维切布斯克的一个犹太人家庭。21岁时到圣彼得堡考中央高等工艺美术学校未取,入具有现代艺术倾向的巴克斯特画室学习。 23岁赴巴黎,在巴黎参加了立体主义画家的活动,并成为莫迪利亚尼、苏丁等巴黎派中的成员,他在很短的时间里,接受并融会了凡·高、野兽派和立体派的艺术精髓。 1914年大战爆发,他回到俄国应征入伍。1915年与帕拉结婚,这时他对悲惨现实有了新的认识。当俄国革命爆发时,被新政权主管意识形态的卢那察尔斯基任命为故乡的美术委员,这期间他积极地筹建创办美术学院和美术馆。他毕竟是位现代艺术观念的画家,不适应新政权又于1922年重返巴黎。在以后的战争和种族迫害的动乱年代里,夏加尔在作品中引进了悲剧的、社会的和宗教的素材。二次大战时迁居美国,当妻子去世后,他对过去的和更遥远时期的强烈回忆又贯穿了他的作品。大战结束后,夏加尔成为西方画坛一位活跃的艺术家并往返于世界各国从事创作和活动。
编辑本段人物故事
夏加尔出生在维捷布斯克一个犹太人家庭。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底层家庭,父亲是鲱鱼搬运工,每天把鲱鱼的气味和糖果一起带回家。在夏加尔的眼里,父亲是一只同时点亮和熄灭的蜡烛。敏感而内向的夏加尔带着一种漫游的神态过着自己的内心生活,他喜欢坐在屋顶发呆,俯视这座城镇。坐在屋顶,离近处更近,离远处更远,银色的星星闯入天空。他坐在高处,惊喜地看着大火在全城蔓延,直到火花溅落到他家的屋顶。虽然生活在底层,他的内心却带着一种超越生活的上升感,并为自己的敏感、孤独和幻想感到模糊的优越。这个孤独的孩子,当他穿行在维捷布斯克的人群当中,穿行在无数的姨妈和舅父之间时,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到底是什么,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过一种不同于他们的生活。 夏加尔在音乐和文学方面同样具有极高的天赋。最后选择了绘画,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和生活的偶然性,但大概最吸引他的一点就是这一命运的非现实性:维捷布斯克甚至不知画家为何物。飘浮的非现实性把夏加尔引向了未知的道路。13岁那年,他勇敢地告诉家人,他要当画家。也许在后人看来,夏加尔选择绘画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之举,可对于当时的夏加尔,生活却充满着几乎是无限的可能性;当每个人在无数中可能性当中或不加思索或反复思考地作出最后的抉择,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宿命。宿命意味着偶然性向必然性的转化,意味着非此不可。 父亲给了他5个卢布。母亲揩净了手指上的油污,穿上干净的衣服,带着夏加尔来到了培恩绘画学校。培恩虽然平庸,他的话却决定了夏加尔的命运:“能看出一点天赋……”于是,父亲给他交了两个月的学费。由于没有钱,他步行穿过全城去写生。他的画被妹妹们拿去垫地毯。当时,夏加尔已经显露出自己的个性,他酷爱紫色调,从来不愿严格按照范本临摹。他画出来的图画都是歪的。 在朋友的鼓动下,15岁的夏加尔提出去彼得堡学习艺术。父亲把仅有的26个卢布给了他,但却不是直接给到他手里。父亲把这些钱从桌上推到地板上,让他自己去捡。泪水和自尊令他窒息,但他还是趴在地上,把硬币一枚枚捡了起来。 他的新生活就从地板上开始了。在彼得堡,夏加尔获得过奖学金,也获得过贵族们心血来潮的资助,但在找到庇护之前,这个穷人的孩子,只能长期流浪。他租不起房子,只能跟别人共睡一床。他躺在半张床上幻想未来,在黑暗与沉默中回归到自己的梦境。他倾听心灵中的那个声音,通过接触那个声音而接触生活。他梦见了带翅膀的天使从开裂的屋顶飞了进来,一团强烈的光照亮了他;他梦见俄罗斯画家弗鲁别利淹死在海里,父亲喊道:“我们的儿子弗鲁别利淹死了。我们就只剩下一个画家儿子——这就是你,孩子。”
编辑本段爱情故事
夏加尔总是在讴歌爱情。他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小提琴手,一遍又一遍地拉着爱情的颂歌。 在他的画笔下,爱情正如春日花园里怒放的鲜花,呈现出种种动人的风姿。他心爱的人儿,一会儿是蓝色的,一会儿是绿色的,一会儿又是蔷薇色的。被爱情滋润的画家,总忍不住在画布上飞起来。 夏加尔一生都对他的妻子蓓拉怀着无限的热爱,在画布上热情洋溢地赞美着这个风情万种的女人。从22岁与夏加尔相识,到57岁去世,美丽的蓓拉总是牵着夏加尔的手,在天空和大地间飞翔。爱情让这个天才飞越尘世的晦暗和沉重,进入到另一个姹紫嫣红的世界。在那里阳光洒满每一个空隙,开花的树散发出迷人的馨香,城市的上空,爱情在轻轻地歌唱,如天籁一般绵绵不绝。 夏加尔营造了一个使人眼睛湿润的世界。这是一个安详宁静而又活跃绚烂的世界。在爱情中生长的天才,他所体味到的幸福是柔软而充满阳光的,你清楚地看见爱情在他的画布上流淌、蔓延,最后淹没了他。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我与村庄
夏加尔于1910年来到法国巴黎参加了立体派和巴黎派画家的活动,这是他创作的多产时期,他用身上沸腾着的力量,把现代世界的形状和野兽派、立体派的理论结合起来。《我与村庄》是他到巴黎后第二年创作的,他用有条不紊的组织方法来描绘不同时空下的现实生活,他以想象和回忆来构思画面形象。对于他来说现实总是含有对过去和对将来的投影,所以画面形象从几个方面展开。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超脱了呆板的规律,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完全的自由和尽可能的优美雅致。这幅画充满对童年的追忆、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运用的是超现实表现方法,内中有野兽派和立体派影响,但主要是他自己独特的创造《I AND VILLIDGE》(我和故乡)我和小羊如此亲切地面对面,就在这一刹那,光芒照亮我的嘴唇,我竟忘了我要唱的歌,这副画的背景是俄国的农舍和教堂的塔顶,是我记忆中故乡的风光,在牛的头部,画着一个挤牛奶的妇女,我和牛之间有一个扛镰刀的农夫和一个倒着的妇女,注意,是倒着的妇女,看此文的音乐人和诗人,再一次提醒你。在画的右下角,有一棵开花的树,羊的嘴唇贴得很近,但小羊不是为了咀嚼叶子,而是为了倾诉。
生日
夏加尔于1914年回到俄国,大战爆发应征入伍驻扎圣彼得堡。1915年与犹太小姐帕拉结婚,这幅《生日》就是对他们婚后幸福生活的描绘。画家运用超现实的梦幻手法表现生日的一个梦境:画面上出现的画家本人和爱妻心醉神迷地飘浮在空中,当帕拉手捧鲜花走过来时,他们热烈地相吻。在这幅画中,夏加尔抛弃了形体分解而采用色面分割的手法,以人物黑色礼服、黑裤子与红色的地毯、桌子台布等相配造成一种热情而温暖的爱的气氛。他称自己的艺术是“心理的写实”,他描绘的不是物体的外观形象,而是心理感受的世界,他突破时空的限制,多种形象同时出现于画面。少女、琴声、梦幻……这是夏加尔
百合花下的恋人
画于1922年至1925年期间。这幅作品在表现了人物柔软、肉感的线条时,浸润了作者的欢畅,强调“爱”甚至略带“情色”色彩。他在画布后面知足地微笑着,用一种崇仰的眼神望着他笔下的爱情人物。 这个在温暖的爱情中度过一生的大师,总是那么温厚而充满激情,带着几分童稚的天真。这一点不像毕加索。毕加索是爱情王国中的暴君,他以一种公牛般的蛮力摧毁了爱情和女人,所以在他的画中你看不到幸福。而在夏加尔的画笔下,爱情是单纯而明亮的。看着他的画,你会想:夏加尔真是一个有福的人。因为事实上,在温暖的爱情中度过一生的天才是罕见的。
编辑本段人物贡献
夏加尔对现代艺术的贡献是重要的,现代艺术理论家布雷东指出:从1911年起他的艺术便推翻了形似成分和规律的障碍。事实是,在新绘画的许多转折点上,人们都遇到了他的这一艺术,他看上去如此特别和经久不变,然而却以极其肯定的本能,服从于最流行的研究,并给予它们解决办法

E. 夏加尔是个怎样的画家

提到夏加尔,不由的想起,他的代表绘画作品《生日》,夏加尔是俄罗斯画家绘画作品,夏加尔是在二十世纪初,“巴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善于用超现实的手法表达个人内心世界的情感,对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在俄罗斯出生的夏加尔,因为是犹太人,所以深受犹太人的影响。犹太人早期的风俗习惯是他根深蒂固的想象力的来源。从这样的家庭背景,他有一个奇妙的俄国和犹太民间故事,也是由一个童话般的幻想,深深沉迷于犹太宗教传统的继承。

在巴黎夏加尔创作了这幅油画《我的村庄》,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眷恋,他曾经说过:“即使我来到巴黎,鞋子依然覆盖在俄罗斯的泥里;离家千里之外,双脚从我的脑海里消失。我依然站在陆地上,滋养过我的土地,我不能把俄罗斯土地上的泥土从我的鞋子上弹走。

F. 夏加尔的生平简介,作品,风格

夏加尔
夏加尔是20世纪极具亲和力的大画家。犹太血统、生于俄国,入籍法国的夏加尔,不但追求天真纯朴,并感性地面对生命、爱情与艺术。他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的实验与洗礼,发展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夏加尔艺术的神奇之力,在于能与所有阻挠灵感超脱与压制人心的各种势力相抗衡。在他的彩笔下,花束如星空中的烟火,倒置小屋使人产生离地凌空的错觉。光怪陆离的境界中,只有“爱”才能衬托出他的人性。在本书中,汇集了夏加尔毕生丰富精彩的作品,绚丽的色彩与奇特的布局,传达出诗一般的梦幻世界。夏
马克·夏加尔是20世纪以来最着名、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推选品被全世界各大博物馆永久珍藏。
夏加尔追寻艺术的人生历程,使得他从俄罗斯的一个小村落旅行到巴黎、以色列和纽约。由于受到俄罗斯民俗以及犹太人传统文化的影响,夏加尔带给绘画界一种另类的象征主义思想和意象的潮流。他把虚构的影像和宗教的信条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
这本记载夏加尔生平故事的书,除了用最精美的印刷来重现他的作品,还有详细的作品分析、插图以及夏加尔当年珍贵的照片等。

G. 马尔克·夏加尔的介绍

马尔克·夏加尔(1887-1985)生于俄国,入籍法国,早年的犹太人的习俗是其根深蒂固的想象之源。他以98岁高龄度完了一生,他画作的风格兼有老练和童稚,并将真实与梦幻融合在色彩的构成中。由于他的国家要求某一种类型的艺术,他被迫远走他乡,在美国和法国之间徘徊。夏加尔是个高产画家,作品范围包括绘画、镶嵌画、舞台设计、织锦画等;许多公共建筑物,如巴黎歌剧院及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都有他的作品。

阅读全文

与18世纪法国夏加尔是什么主义画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