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农作物多,但要向巴西进口咖啡.其自然原因是什么
世界上的咖啡种植带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咖啡的生长条件也比较苛刻,温度、水量、光照、海报等等,美国基本不适合种植咖啡,需求量又大,所以要向其他国家进口咖啡
㈡ 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为什么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
因为咖啡,可可,天然橡胶是热带作物。美国不是热带 但他们又喜欢喝咖啡吃巧克力。所以就要进口满足国民需要咯
㈢ 法国咖啡的介绍
提起法国的波尔多市,人们可能更多地会联想到享誉世界的波尔多葡萄酒。但事实上,世界贸易中的大宗商品——咖啡,多年来也和波尔多市息息相关。 欧洲的第一家咖啡屋是在17世纪中期出现的。随着咖啡贸易的发展,法国的两个港口——勒阿佛和波尔多逐渐成为进口咖啡豆的贸易中心。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咖啡在波尔多留下的已经不仅仅是遗产了。
㈣ 美国为什么要大量进口咖啡,可可等热带农产品
因为美国人口消费量大,而本身又大部分处于温带地区,所以需要进口大量的热带农产品.
㈤ 麻烦简介下法国的风土人情
文化: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译成世界文学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关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早已凭借其“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法国人喜爱体育运动,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足球、网球、橄榄球、地滚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车环形赛等。比较有名的大学有巴黎大学、里昂大学等。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每年5月在法国东南部海滨小城戛纳举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为期两周左右。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
欧洲的第一家咖啡屋是在17世纪中期出现的。随着咖啡贸易的发展,法国的两个港口——勒阿佛和波
尔多逐渐成为进口咖啡豆的贸易中心。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咖啡在波尔多留下的已经不仅仅是遗产了。
咖啡豆呈绿色,所以也被称作“绿咖啡”。绿咖啡经过焙烧后才成为人们常见的褐色咖啡豆。焙烧后的咖啡豆经粉碎,再用沸水冲泡或煮,才成为香浓美味的咖啡。波尔多有很多咖啡焙烧店,尽管这些店铺都很小,但它们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并没有败北。有一个名为马歇尔的焙烧店每年加工的咖啡豆多达125吨。马歇尔店的老板马歇尔·格里斯介绍说,绿咖啡芳香四溢,经过焙烧后的味道甚至和葡萄酒有些像,非常诱人。
另一家名为萨博瑞的焙烧店每年可以为咖啡屋、餐厅和饭店提供200吨的咖啡,为了经营得更好,他们要按照顾客的要求随时进行调整。这实际上并不是件容易的工作。萨博瑞店负责人亨利·戴尔斯介绍说,由于咖啡豆的货源区别很大,因此必须要将它们混合起来,保证一致性,才能确保咖啡的质量。还有一家名为莫吉的焙烧店则以独到的波尔多味道着称。该店老板克里斯托夫介绍说,尽管零售的顾客越来越多,但由于经济不景气以及国内外大公司的冲击,他们的经营一直很艰苦。
法国咖啡文化源远流长,绝非吃喝消遣般简单。一杯咖啡配上一个下午的阳光和时间,这是典型的法式咖啡,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那种散淡的态度和作派。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是环境和情调,在路边的小咖啡桌旁看书、写作,高谈阔论,消磨光阴。本世纪以来,咖啡馆往往成了社会活动中心,成了知识分子辩论问题的俱乐部,以至成了法国社会和文化的一种典型的标志
㈥ 为什么咖啡会在欧洲盛行
现在,酒吧,咖啡馆,饭馆的界限已经很模糊。Restaurant里一般都有吧台,规模大点的还有专门喝咖啡的客厅;大部分Café
(法文,英文是Coffee House)也有吧台;cafeteria就是小饭馆。不过,当咖啡馆在欧洲大规模兴起的时候却是酒吧的对立物。
咖啡原产埃塞俄比亚高地,咖啡豆是咀嚼而不是磨碎了泡水喝的。因为咖啡的提神作用,在15世纪时传入回教世界时立即受到穆斯林的热烈欢迎。这名声伴随着咖
啡在17世纪传入西欧,最初被当作药剂,后来作为社交饮料风行伦敦、巴黎、威尼斯、阿姆斯特丹……1663年时伦敦有82家咖啡馆,到1770年就增加到
500家。巴黎在1720年时也有380家。
欧洲的17世纪是天才的世纪,是群星灿烂的世纪,如怀特海所说,“欧洲各民族在我们这个时代以前的220多年中的思维活动作一简短而十分确切的叙说,就会
发现他们一直是依靠17世纪的天才在观念方面给他们积累的财富来活动的。”16世纪数学的兴起,对无微不至的自然秩序的本能信念,中世纪后期盛行的“本质
主义”,已经为历史性大革命做好了准备。1604年,《哈姆雷特》出版了第一个四开本版。培根的《论学术的进步》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在1605年发
表。1614年春天,哈维在伦敦医科大学发表血液循环理论,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在这一年去世。牛顿于1642年出生,伽利略正好去世,那一年又是哥白尼的
《天体运行论》发表100周年。此前一年,笛卡儿发表了《形而上学的沉思》,两年后发表《哲学原理》。17世纪出现的天才包括培根、哈维、开普勒、伽利
略、笛卡儿、帕斯卡、洛克、斯宾诺莎、莱布尼兹……遍布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这些文学、哲学、物理、天文学、数学、政治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伟大天
才共同的信念,就是自然秩序和理性。
咖啡在17世纪传入,可以说是适逢其时。
咖啡馆是典型的布尔乔亚产物。它是城市的公共场所,与在宅第里大宴宾客的贵族划清界限;它的装潢考究,整洁有序,用书架、镜子、镀金框绘画和优质家具来装
点,和劳苦大众灌啤酒的地方的简陋、吵闹、阴暗、肮脏形成鲜明对比。咖啡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和新中产阶级兴起有关。教士和商人的日常工作是在室内动脑筋,
他们不需要饮酒来解乏御寒,却需要提神;他们的钱不够在家里挥霍取乐,但可以每天在咖啡上花几文。咖啡馆里不许骂人,更不许打架,很快就形成了罚出言不逊
者买咖啡的“不成文法”。总之,咖啡馆是安静、清醒、有秩序的,是斯斯文文谈话和讨论的地方。
不过,咖啡馆最重要的作用还是信息交流。在那里可以看到新出的小册子和“新闻纸”、广告、传单、商品价目表、股票行情报单,得到最近的商业消息、即时的商
品价格、流行的政治传言、科学的最新进展、文学艺术流派的衍变;也可以听科学讲座,进行商务谈判,跟合得来的朋友谈文学和政治。实行门牌编号和邮递之前,
很多人用咖啡馆作为通信地址,邮递员的前身们则在各家咖啡馆之间跑来跑去。
每一家咖啡馆都对吸引什么样的顾客有明确的设想,开设的地段也往往和人群的分布相关。
伦敦Royal
Exchange周围的咖啡馆里经常聚集着商人、股票经纪人和批发商。咖啡馆也是进行金融创新和试验,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如保险、彩票、合股等的温床。最
着名的例子是Edward
Lloyd在17世纪80年代后期开的咖啡馆,供船长、船主和商人听取最新海事新闻,参加船只及货物的拍卖。后来Lloyd着手搜集和整理这些材料,编成
定期动态报送给订户。Lloyd很自然地变成了船主和投保者的聚会场所。1771年,79名投保者成立了Society of Lloyd’s
(Lloyd’s of London)。咖啡馆也可以举办科学讲座,甚至进行科学试验。牛顿和Edmund
Halley等科学家就在咖啡馆解剖过海豚。还有海员和航海家聚会的Marine。海员和商人们认识到科学将有助于航海,并进一步推动商业,而科学家则急
于知道工作的实际效用。技术和商业,最初就是在咖啡馆交汇的。
诗人John Dryden(1631-1700)和他的圈子在Will’s
coffee-house评论和讨论最新诗歌戏剧三十多年。Dryden死后,许多文人转移到诗人蒲伯和《格里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等人常去的
Button’s。蒲伯的诗作,The Rape of the
Lock就是在咖啡馆闲话的基础上写成的。他从咖啡馆的闲谈中获得灵感而形成的轻快,更接近口语的散文风格成为新闻体之滥觞。
然而,咖啡馆更具争议性的功能是潜在的政治异议中心。咖啡是煽动性饮料的名声至少可以追溯到1511年,回教圣地麦加试图禁止咖啡消费。后来回教世界还发
生过多次试图禁止咖啡的努力。有人认为喝咖啡会上瘾,应该和酒精饮料一样列为宗教禁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对身体健康有害。但是,真正值得政府提高警惕的还
是政治活动。
因此,英王查尔斯二世在1675年发布公告,关闭咖啡馆。公告中说,咖啡馆“产生了非常罪恶和危险的效果,在那些地方制造的恶意诽谤的谣言,传到外国,损
害国外陛下的声誉,破坏和平和安宁。”结果舆论大哗,群情激愤。很明显,咖啡馆作为商业和政治生活中心的作用是不能取消的。政府的权威眼看要受到损害,就
又发布了一份公告,要求咖啡馆宣誓效忠,交纳500镑可以继续营业6个月。这费用和时间限制很快又取消,代以含混的要求:特务和捣乱份子不得入内。
伦敦的咖啡馆里流传着关于阴谋和反阴谋的谣言,但更是理性政治辩论的中心。斯威夫特说过,“任何权势者掌握的真理或启发都不如咖啡馆政治。”1659年成
立的 Miles’s就有“业余议会”的名声,人们在那里激情充沛地辩论,辩论结束后用一只木头票箱投票,大概是近代民主选举的起源。
巴黎的咖啡馆也是根据行业和话题分类的,但是因为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以及国家审查机关的官僚主义,法国的新闻资源远不如英国、荷兰、德国丰富。这引起
了巴黎闲话小报的兴起,由几十个缮写员抄写,通过邮局分送给巴黎和外省订户。毫无疑问,咖啡馆和其他公共场所一样,是政府的特务出没之地。巴士底监狱档案
里有成百上千份关于咖啡馆谈话的报告,可见发表反政府言论的人要冒进巴士底监狱的风险。尽管如此,法国政府还是容忍了咖啡馆的存在,把它当作了解民心的地
方。
从国王和政府的立场来看,尽管派特务泡咖啡馆是“完全必要的”,却不那么“非常及时”了。1789年7月12日,Camille
Desmoulin站在Cafe de
Foy的桌子上,挥舞着双枪向他同胞们发出历史性的呼吁:“公民们,武装起来!”巴士底狱两天后攻陷,法国大革命于焉开始。因此,法国历史学家Jules
Michelets说,“那些整天泡在Cafe de Procope里的人们透过那深黑色的液体,看到了革命的曙光。”
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里面的《咖啡和茶舞曲》交替采用阿拉伯和中国音乐的母题,因为咖啡是阿拉伯的,茶是中国的。咖啡和茶值得谱写进舞剧,可见影响之大,不过,茶似乎始终安份地呆在家里,而咖啡,则造就了一种“处所”——咖啡馆,在欧洲近代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