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国抒情歌剧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古诺(1818- 1893)于1853-1859年,根据歌德的同名诗作编剧创作了五幕歌剧《浮士德》,并于1859年首演于巴黎。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的比才(1838-1875)于1873-1874年创作了歌剧《卡门》(根据梅里美的小说编剧),它以新颖的异国情调的音乐和西班牙风格独树一帜,掀开了歌剧史上崭新的一页,在世界歌剧宝库中属上乘之作,演出场次之多,观众的广泛热爱,都居首位。首演时尽管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却连演37场而不衰。同年,比才离开人世后,该剧在维也纳宫廷歌剧院上演,获得巨大成功。这部歌剧的成功,给法国喜歌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比才为歌剧创作了前所未有的浓郁而清新、个性化而又民族化的音乐。该剧的故事情节也是那么吸引人,悲剧的结局令人震撼,同时又令人不自觉地被剧中激烈的情绪所激动。
B. 法国大歌剧的介绍
大歌剧不仅是当年音乐生活的焦点,而且是巴黎社交活动的中心。法国作曲家奥柏(1782 -1871)是大歌剧的催生者之一,作品有《波尔蒂契的哑女》 等。当时的报纸以相当大的篇幅隆重报道刚推出的大歌剧及其制作过程,使社会大众产生了强烈的期待感。从19世纪30年代起,法国大歌剧就具备四大大歌剧的催生者之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历史题材。所以,史诗般的结构与超长的长度也是大歌剧的特点。写这种类型作品的高手当推迈耶贝尔,法国脚本作家斯克里布(1791-1861)写了很多具有大场面的大歌剧脚本,大部分都被梅耶贝尔采用,如《恶魔罗勃》 、《法国新教徒》和《先知》。这些作品融合了音乐、舞蹈、盛大的合唱场面,取材于17世纪欧洲宗教战争等历史事件。深受各地歌剧院的欢迎。
C. 浪漫主义时期的法国歌剧
图兰朵、卡门之类的啊……最近音乐课刚上~~~
17世纪的法国歌剧:
正当意大利的歌剧如火如荼时,法国成为继意大利以后第二个发展并形成了有强烈民族特色歌剧的国家。毫无疑问,是意大利歌剧首先敲开了法国的大门。1660年和1662年,卡瓦利就在卢浮宫和杜伊勒利宫分别上演了《塞尔斯》和《大力士情人》两部意大利歌剧。尽管这些歌剧在意大利是最杰出的作品,但在法国并未形成“轰动效应”。一直以本国艺术为荣的法国人,只是以外交官式的礼貌微笑和掌声接待了意大利歌剧的“来访”,而却从骨子里表现出了对异国歌剧及作曲家的格格不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法国人对歌剧的冷漠几乎到了抵制的态度,他们既不承认意大利歌剧,也不创作自己的歌剧。
法国歌剧的形成:
然而,这种僵局在路易十四统治下的70年代终于被打破。法国歌剧在几经波折后,以独具本国特色的英姿登上舞台,并使欧洲为之惊叹不已。
法国歌剧的形成,主要起源于民族文化中一大优秀传统:芭蕾舞。法国是芭蕾舞的故乡。早在意大利歌剧传入法国之前,芭蕾舞、化装舞会、王室仪仗等所有与辉煌、华丽、高雅等字眼相关的场面,都赢得法国人由衷地偏爱与喝彩。16世纪末,芭蕾舞在宫廷蔚然成风,国王和贵胄们不仅是积极热情的策划者,而且是技艺高超的表演者。不论是节庆、典礼、宴会、欢迎外国使团,还是音乐艺术活动,场面盛大而豪华的芭蕾舞总是最受宠爱的“公主”。芭蕾舞的影响从宫廷辐射到城镇街市,成为法国人最钟情的艺术体裁。芭蕾舞成为法国节日乃至于法国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法国芭蕾舞中早已包含了戏剧因素。在1581年为沃尔蒙郡主和日瓦耶公爵婚礼演出的“王后的喜剧芭蕾舞”,就不仅仅是用舞蹈表现某种情绪,而且还通过舞蹈展示了某些情节,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舞蹈中有一个类似戏剧的主题,成为一种喜剧--芭蕾舞。后来在芭蕾舞剧中,加入了声乐部分它包括咏叹调、宣叙调、合唱曲,还有一支序曲。芭蕾舞的题材大多来自神话和寓言,音乐富有节奏性。当时,以皮埃尔·高乃依 (1606-1684年)和让·拉辛(1639-1699年)为杰出代表的法国古典悲剧,已进入成熟期,它的美学理论和朗诵风格也给即将问世的法国歌剧输入了必要的戏剧因素。
参考资料: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Phylogeny/DL/DL-20031127184327
D. 轻歌剧的法国轻歌剧
法国轻歌剧的创始人是埃韦,他在这一领域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留下约有50部轻歌剧,然而轻歌剧中划时代的作品是1858奥芬巴赫创作了两部法国式轻歌剧《天国与地狱》和《地狱中的奥尔菲斯》(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上演后大获成功,深受欢迎,据说仅在巴黎就连续上演258天。此后他又相继写作了《美丽的海伦》(1864),《巴黎人的生活》(1866),和《盖罗尔施泰因公爵夫人》(1867)等一系列轻歌剧。他的轻歌剧创作都很成功,其中《地狱中的奥尔菲斯》、《美丽的海伦》和《盖罗尔施泰因公爵夫人》(1867)、《拉·佩丽肖尔》(1868年) 等充满笑料和讽刺的作品。堪称是法国轻歌剧的经典。19世纪中叶作曲家奥芬巴赫最主要的成就是轻歌剧。他在20多年里创作了近100部轻歌剧,这些作品在巴黎盛极一时。开创了法国轻歌剧的先河,为了使轻歌剧的演出获得成功并得以推广,1855-1861年间,他亲自经营巴黎的趣歌剧院--“快活的巴黎人”剧院。
奥芬巴赫的轻歌剧音乐,对奥地利作曲家苏佩、约翰·施特劳斯,匈牙利的莱哈尔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E. 法国抒情歌剧有什么特点以及有哪些作曲家的歌剧非常出名
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日趋成熟,曾风靡一时的法国大歌剧,此时已日渐衰退,而法国抒情歌剧却势如潮涌,充满新鲜感的题材和富有活力的音乐风格开始繁荣起来。古诺(1818—1893)于1853—1859年,根据歌德的同名诗作编剧创作了五幕歌剧《浮士德》,并于1859年首演于巴黎。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的比才(1838~1875)于1873—1874年创作了歌剧《卡门》。
比才(1838~1875)
F. 西方国家里面比较出名的歌剧,话剧有哪些
太多了,给你举几个经典的例子,比如威尔第和罗西尼的歌剧,
《茶花女》《图兰朵》《蝴蝶夫人》等等
莎士比亚的话剧也是西方国家最经典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
莫里哀的话剧也是法国的经典,《伪君子》《悭吝人》等等
G. 19世纪初法国的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法国大革命之后,在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法国歌剧艺术进一步繁荣起来,崛起了许多新的代表人物,如柏辽兹、斯蓬蒂尼、梅耶贝尔、古诺和比才等人。提起这一时期的法国歌剧,一定会想到斯蓬蒂尼(1774~1851),有人称他是法国大歌剧的鼻祖,其实他是意大利作曲家,曾任那不勒斯宫廷音乐总监。他在巴黎期间崇尚规模宏大、取材于历史故事或具有政治意义的歌剧,写出了他最成功的歌剧《贞女》,并于1807年首演于巴黎歌剧院。因此,他在法国歌剧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对梅耶贝尔与瓦格纳的歌剧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柏辽兹于1845~1846年创作的歌剧《浮士德的劫罚》,严格地说,它是一部供独唱、合唱、乐队用的戏剧传奇,作曲家自称为“音乐会歌剧”,也是可以上演的。根据歌德所着《浮士德》的法文译本编剧。1846年上演了其中的大部分,1877年作曲家逝世后方才在巴黎演出了全剧。1893年由贡斯堡改编为舞台演出本。剧中的《拉科齐进行曲》《仙女之舞》《鬼火小步舞曲》都是尽人皆知的名曲。与柏辽兹同时期的另外一位对法国歌剧事业有着重大贡献的作曲家是梅耶贝尔(1791~1864)。他虽然出生于德国,但他却是法国大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出身于犹太民族。原名雅各布·利布曼·贝尔,后由一个富有的亲戚选为继承人并在名字上加上了“梅耶”,即义父的名字。1815~1824年,他在意大利曾创作了罗西尼风格的歌剧,1825年他在柏林发表了德语歌剧。从1826年起,他活跃于法国巴黎,潜心写作法国歌剧,后成为法国大歌剧鼎盛时期的主要作曲家。先后创作了五幕歌剧《恶魔罗勃》(1831年首演于巴黎)、五幕歌剧《胡格诺教徒》(1836年首演于巴黎)、五幕歌剧《预言者》(1849年首演于巴黎)、三幕歌剧《北极星》(1854年首演于巴黎)、五幕六场歌剧《非洲女》(1865年首演于巴黎)等。在这些歌剧中,梅耶贝尔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他巧妙地调动了歌剧表演艺术的全方位因素,如舞台布景、大规模的戏剧性场面、对乐器的使用、对不同人物给予其特色的和声以及主要人物的唱段突出个性和韵味等方面,梅耶贝尔都以排场豪华、色彩丰富而又严谨的创作风格给以全面的综合,他又将意大利流畅的旋律、德国人的充实的和声以及法国人的朗诵调与活跃多变的节奏相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曾对瓦格纳的乐剧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H. 第一部法国歌剧叫什么
1650年前歌剧传入法国,第一部法国歌剧《波蒙纳》于1671年在皇家音乐学院(即今巴黎歌剧院)揭幕式上首演。但歌剧到卢利生活的时代才成为真正的法国艺术。意大利人卢利前往巴黎,借用法国话剧与芭蕾舞的特色,创作法国式歌剧。他不喜欢意大利式的咏叹调,主张改用短而活泼的歌曲。他按照法兰西喜剧团的朗诵方式改革了宣叙调,并发展起了法国式的序曲。卢利的风格在拉摩的歌剧里达到顶峰,其主要作品有《希波利德和阿利茜》等。
I. 西方歌剧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维也纳古典乐派
莫扎特最优秀的歌剧和交响曲都诞生于维也纳时期——歌剧《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和最后三部交响曲(39、40、41)等。
法国喜歌剧
最初是在17世纪末,法国国内本身就有一种包括歌舞、说话和器乐伴奏,并采用民间或者流行曲调填词而成的戏剧形式,通常在平民大众剧院上演。
后来在1752年,佩格莱西的《管家女仆》等意大利喜歌剧传播到法国后,引发了西方音乐史上着名的喜歌剧之争,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主义学者力挺这种新型歌剧形式的活力和民族性,而反对者则坚持维护法国的传统歌剧,然而结果不言自明,随着喜歌剧上演带来的争论,越来越多的法国人都加入了喜歌剧爱好者的行列。
作品包括:格雷特利《狮心王理查》运用法国游吟诗人音乐的抒情曲调,并尝试卢梭提倡的发育朗诵调,这部作品是拯救歌剧的雏形。
英国民谣剧
与法国喜歌剧近似。代表作《乞丐歌剧》
意大利
19世纪上半叶
19世纪10-30年代——罗西尼(1792—1868)旋风
代表作品:《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而》《茶花女》
活跃于19世纪30-40年代——贝里尼(1801-1835)
代表作品:《梦游女》《诺尔玛》《清教徒》
活跃于19世纪30-40年代——唐尼采蒂(1797-1848)
代表作:《爱的甘醇》《军中女郎》《拉莫梅尔的露西亚》
19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下半叶——威尔第(1813—1901)
代表作品:《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伊达》
真实主义歌剧代表作:
马斯卡尼 《乡村骑士》
列昂卡瓦洛 《丑角》
普契尼 《绣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
J. 法国有哪些值得推荐的歌舞片
法国是浪漫之都,拍出来的歌舞片也是格外的有意境。下面这几部口碑非常好的歌舞片不容错过。
本片其实就是一部音乐剧了,场景唯美,尤其是开篇的俯拍视角,颜色各异的雨伞穿插,仿佛乐谱上跳动的音符。
以上推荐的5部法国歌舞片,希望对你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