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波尔多液的由来
大学植物学教授米拉德发现在公路旁的葡萄树郁郁葱葱,丝毫未受到霉叶病的伤害。经过观察发现这些葡萄树从叶到茎都洒了一些蓝白相间的东西,经打听,才知是园主为防馋嘴的过路人偷吃而洒的“毒药”,由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而成。
于是米拉德在杜扎克酒庄进行了试验,发现这的确是对付霉叶病的好农药,并在1885年将他的发现公之于众,并推荐使用波尔多液来对抗“霉叶病”。
(1)法国用什么石灰扩展阅读
波尔多液使用过的蔬菜对人体的危害
在挑选蔬菜得时候,消费者发现用白色的餐巾纸擦拭葱叶,纸上会出现蓝色痕迹。
这种蓝色的痕迹或是一种叫硫酸铜的化学药剂,很可能是商贩在运输途中用来防腐保鲜的,而且用硫酸铜也会让绿色蔬菜显得更绿。
其实这个硫酸铜在农业领域应用很多,而且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波尔多液。硫酸铜和熟石灰在一起形成“碱式硫酸铜”的悬浊液,喷洒后可以附着在作物表面形成药膜。波尔多液=熟石灰+硫酸铜+水。熟石灰和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钙(石膏),并不存在安全问题。
硫酸铜的溶解性好,用水浸泡和冲洗就可去除。如果是波尔多液残留,简单冲洗的效果会差一些,可辅以轻轻揉搓或擦洗的方式。如实在担心,可先切去沾染硫酸铜较多的根部,再用水清洗就行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波尔多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蔬菜一擦就掉蓝色?是一种化学药剂
Ⅱ 水泥是怎么被发现的
1756年,英国工程师J.斯米顿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时发现:要获得水硬性石灰,必须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来烧制;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浆,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这个重要的发现为近代水泥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796年,英国人J.帕克用泥灰岩烧制出了一种水泥,外观呈棕色,很像古罗马时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为罗马水泥。因为它是采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经配料直接烧制而成的,故又名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别适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
1813年,法国的土木技师毕加发现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制成的水泥性能最好。
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约瑟夫·阿斯谱丁(Joseph Aspdin)发明了水泥并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他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制成水泥。因水泥硬化后的颜色与英格兰岛上波特兰地方用于建筑的石头相似,被命名为波特兰水泥。它具有优良的建筑性能,在水泥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1907年,法国比埃利用铝矿石的铁矾土代替粘土,混合石灰岩烧制成了水泥。由于这种水泥含有大量的氧化铝,所以叫做“矾土水泥”。
Ⅲ 生石灰 熟石灰 建筑石膏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们各有哪些技术性质及用途
生石灰、熟石灰、建筑石膏的成分和技术性质及用途分别是:
1、生石灰:
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岩石,生石灰是采用化学吸收法除去水蒸气的常用干燥剂,也用于钢铁、农药、医药、干燥剂、制革及醇的脱水等。
特别适用于膨化食品、香菇、木耳等土特产,以及仪表仪器、医药、服饰、电子电讯、皮革、纺织等行业的产品。
2、熟石灰:
熟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将石灰石在煅烧成氧化钙后,经精选与水按1:(3~3.5)的比例消化,生成氢氧化钙料液经净化分离除渣,再经离心脱水,于150~300℃下干燥,再筛选即为氢氧化钙成品。主要用于橡胶、石油化工添加剂中,如石油工业加在润滑油中,可防止结焦、油泥沉积、中和防腐。
3、建筑石膏:
生产石膏的原料主要为含硫酸钙的天然石膏或含硫酸钙的化工副产品和磷石膏,将天然二水石膏在107~170℃的干燥条件下加热可得建筑石膏。主要用于隔墙、内墙等,其自重仅为砖墙的1/5。耐水纸面石膏板主要用于厨房、卫生间等潮湿环境。耐火纸面石膏板主要用于耐火要求高的室内隔墙、吊顶等。
(3)法国用什么石灰扩展阅读:
生石灰污水治理已成为关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问题。在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方面,国家采取严格措施,生石灰对造纸、酿造、化工、印染行业,加大治理和改造力度,淘汰高耗水、重污染的落后工艺和设备。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生石灰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因不达标排放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和危害。
生石灰在钢铁、电力、化工、煤炭等重点行业、推广废水循环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同时,生石灰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技术不断提高,生石灰给水处理絮凝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Ⅳ 国外古代的城堡是用什么材料黏接砖石的
石灰掺有机物的胶凝材料,如“石灰-糯米”,“石灰-桐油”,“石灰-血料”,“石灰-白芨”,“石灰-糯米-明矾”.
例如:长城中,采用糯米汁砌筑砖石;少林寺,在建造时都采用了掺有淀粉的石灰作胶凝材料;明代修筑的南京城是以条石为基,上筑夯土,外砌巨砖,用石灰作胶凝材料,在重要部位则用石灰加糯米汁灌浆,城垣上部用桐油和土拌和结顶,非常坚固;常用于修补假山石,至今在古建筑修缮中仍在沿用的采用桐油或糯米汁拌和明矾与石灰制成的胶凝材料,其粘结性非常好;北京卢沟桥南北岸,用糯米汁拌“三合土”建筑河堤数里.
在石桥建筑史中记载,用糯米和牛血拌“三合土”砌筑石桥,凝固后与花岗石一样坚固。糯米汁拌“三合土”的建筑物非常坚硬,还有韧性,用铁镐刨时会迸发出火星,有的甚至要用火药才能炸开.
比较:
1.罗马砂浆:石灰、火山灰和砂子组成.成分接近现代的水泥.
2.史密顿的水硬性石灰:1756年,史密顿研究了“石灰-火山灰-砂子”三组分砂浆中不同石灰石对砂浆性能的影响,发现含有黏土的石灰石,经煅烧和细磨处理后,加水制成的砂浆能慢慢硬化,在海水中的强度较“罗马砂浆”高很多,能耐海水的冲刷。用含黏土、石灰石制成的石灰被成为水硬性石灰。
3.波特兰水(硅酸盐水泥):1824年10月21日,把石灰石捣成细粉,配合一定量的黏土,掺水后以人工或机械搅和均匀成泥浆。置泥浆于盘上,加热干燥。将干料打击成块,然后装入石灰窑煅烧,烧至石灰石内碳酸气完全逸出。煅烧后的烧块在将其冷却和打碎磨细,制成水泥。使用水泥时加入少量水分,拌和成适当稠度的砂浆,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工作场合。”这已类似于现代的水泥了.
机理探讨:糯米汤石灰砂浆中的支链淀粉起到了抑制剂的作用,一方面控制硫酸钙晶体的增长,另一方面生成紧密的微观结构,而后者(紧密的微观结构)应该是令这种有机与无机砂浆强度如此之大的原因。掺入糯米汤的石灰砂浆的物理特性更稳定,机械强度更大,兼容性更强,这些特点令其成为修复古代石造建筑的合适材料。
Ⅳ 火碱,烧碱,纯碱还有什么碱,这些碱是什么制波尔多液用什么
氢氧化钠= 又称火碱、烧碱和苛性钠
氢氧化钾 =俗称苛性钾
氢氧化钡
:Ca(OH)2(氢氧化钙)在水里其实是微溶的,它可以算是强碱,但不在三大强碱之中,它的碱性没有Ba(OH)2强。
化学物质 有外号的 也就一般 常用的 才会有外号
氟锑酸=魔酸
王水=化骨水
氯化钠 (NaCl) : 食盐。
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氧化钙(CaO):生石灰,
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7
氢氯酸(HCl):盐酸,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甲烷 (CH4):沼气,
乙醇(C2H5OH):酒精,
乙酸(CH3COOH):醋酸,
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汞(Hg):水银,
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五大无机强酸:硫酸、硝酸、盐酸、氢溴酸、氢碘酸
波尔多液(法语:bouillie bordelaise)是硫酸铜(CuSO4)和生石灰(CaO) 按不同比例配制成的蓝色胶状悬浊液,用作杀真菌剂。波尔多液自19世纪末期于法国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庄首先使用,故此得名,后来广泛用于苹果、梨、柑橘和香蕉的防护。波尔多液开创了将无机化学品用于防止植物病害的先河,之后价廉易得的各种无机杀菌剂不断出现。
Ⅵ 石灰石 石膏 石灰 三者什么关系
石灰石、 石膏、 石灰, 三者都含有钙、氧元素。三者是不同的化学物质。
1、石灰石
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可以直接加工成石料和烧制成生石灰。
(6)法国用什么石灰扩展阅读:
1、石灰分为:生石灰(CaO)、熟石灰( Ca(OH)₂ )。生石灰遇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变成熟石灰,常被用于即热食品,同时也是很好的干燥剂。熟石灰则常用于粉刷白墙,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₂)反应,变成石灰石而异常坚硬。同时也是常用的碱,用于制造烧碱。
2、世界上最大石膏生产国是美国。在美国, 石膏矿床分布在22个州,共有69座矿山,最大产地在阿依华州道奇堡;其次是加拿大; 法国在欧洲石膏生产中居领先地位;再次为德国、 英国 、西班牙。 中国石膏矿资源丰富。全国23个省(区)有石膏矿产出。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69处,总保有储量 矿石 576亿吨。从地区分布看,以山东石膏矿最多,占全国储量的65%;内蒙古、青海、湖南次之。
Ⅶ 白灰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水泥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在水泥之前用什么东西盖房子的,
水泥这个词的意思是粘合剂。所以骨胶和浆粘也可以说和水泥是同一类物质。但今天我们所说的水泥,只指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虽是在19世纪发明的,但早在1700年前的古代,罗马人在建造砖房时,就对如何使砖和砖相粘合进行热心的研究。
罗马人首先使用石灰做砖的粘合剂。普通的石灰叫做生石灰,加水则变成粘粘的熟石灰,掺进砂子则是灰浆。灰浆在空气中吸进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钙而逐渐凝固。所以,可以利用灰浆做为砖的粘合剂。
然而,罗马人又进一步用石灰、石膏和火山灰混合焙烧而发明了更优质的粘合剂。这与今天所使用的水泥在性质上及其相似,罗马人还把这种粘合剂当作钢筋水泥那样使用。在罗马的建筑中,多是采用石、砖分两层砌墙,中间加进这种“水泥”,使其凝固的建筑方法。
由于罗马人发明了这种优秀的“水泥”,所以后来在欧洲一直使用这种罗马式“水泥”。
但到了18世纪,由于发明了蒸汽机和纺织机而发生了产业革命。为了运输大量的产品,十分需要优质水泥,罗马式“水泥”就不敷使用了。正因为“需要是发明之母”,新的发明才能继续出现。
1756年,英国普利茅斯港口的一个灯塔失火,政府命令技师史密顿重建新灯塔。史密顿首先集中石灰岩焙烧水泥。可是送来的却是又带黑色,又质劣的石灰岩。那时,认为只有白质的石灰才能制出优等水泥,史密顿只好改变主意,用这种黑色石灰岩来烧制水泥。可是一看生产出来的水泥,远比用纯白的石灰岩烧制出来的水泥好得多。史密顿吃惊地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原来,这种黑色石灰岩里含有粘土。
“大概就是因为有粘土才使水泥变得更好吧!”
于是他在含粘土少的石灰岩中加进粘土进行焙烧实验,终于弄清含粘土量6~20%的石灰岩是焙烧水泥的最佳原料。
这样,史密顿用这种黑色石灰岩烧制成的水泥建成了壮观的灯塔。
史密顿成功的消息不久就传遍欧洲各国。法国的土木技师们也象英国一样急需坚固的水泥,他们马上按史密顿的研究进行试验。但弄不到含粘土的黑色石灰央,也只好采用石灰岩里加粘土的办法。
法国的土木技师毕加也热心地进行了研究。
1813年,他终于发现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制成的水泥性能最好。
1824年,英国的约瑟夫·阿斯普丁在毕加研究的基础上,把三成石灰岩与一成粘土的混合物在炉里烧制成粉末,制成了水泥。他把这种水泥命名为“硅酸盐水泥”。阿斯普丁的儿子威廉·阿斯普丁继承父志,继续研究水泥的制造法。
一般都认为硅酸盐水泥是阿普斯丁父子发明的。实际上他们是利用毕加的研究成果制成的。
这时,在法国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水泥。
1907年,比埃利用铝矿石的铁矾土代替粘土,混合石灰岩烧制成了水泥。由于这种水泥含有大量的氧化铝,所以叫做“矾土水泥”。
硅酸盐水泥怕海水,不宜用于建造灯塔、港口和码头,而这种矾土水泥却有怕海水的特长。
这样,以英法两国的研究竞赛为中心,在欧洲大量生产出优质的水泥,不久传入美国和日本。
日本最早建造水泥厂是1871年,比法国的比埃发明矾土水泥还早30年。
那时在英国,烧制水泥的焙烧炉还不够完善。在日本建成水泥厂6年后,1877年,英国的克兰普顿发明了回转炉,并于1885年经兰萨姆改革成更好的回转炉。
日本大量使用水泥是从1887年开始的,1893年,远藤秀行和内海三贞二人发明了不怕海水的硅酸盐水泥,并取得专利权,这比法国的比埃尔发明的不怕海水的矾土水泥还要早。
后来,随着道路、桥梁和近代建筑的发展对水泥的需求越来越大,日本的水泥工业也以超越欧美的速度蓬勃发展起来。
由于日本早在法国的比埃发明矾土水泥之前已经生产了水泥,所以直到今日,在日本仍然以制造硅酸盐水泥为主。
近年来,已用生产陶瓷器的白色粘土来代替黑色粘土做原料生产白色水泥。
Ⅷ 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什么
波尔多液是一种应用范围广、历史悠久的铜制杀菌剂,虽然配制方法比较麻烦,但由于它能有效防治果树多种病害并且效果好,残效期长,不易产生抗药性,是一种廉价优良的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和褐斑病等多种病害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质地优良的波尔多液为天蓝色胶体悬浮液,呈碱性,比较稳定,黏着性好,但放置过久会发生沉淀,产生结晶,降低药效,因此必须现配现用,不能贮存。
配制方法及使用方法如下:
防治葡萄病害用的波尔多液一般采用200倍的石灰半量式,即1(硫酸铜)∶0.5(石灰)∶200(水)。也可以采用1∶0.7∶240的比例配制。
先取0.5千克的石灰对水80升,搅拌充分溶解后过滤,配成石灰乳备用。再取1千克硫酸铜对水20升,充分溶解硫酸铜,(注意应先把大块结晶研碎后再溶解)纱布过滤备用。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液中,使反应在碱性介质下进行,并不断搅拌,静止片刻后即可使用。
配制良好的药剂,所含的颗粒很细小而均匀,沉淀较慢,清水层也较少;配制不好的波尔多液,沉淀很快,清水层也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