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平线级驱逐舰有哪些基本性能
法国地平线级驱逐舰的作战性能:护卫舰的排水量一般在1000~4000吨之间,“地平线”的排水量早已大大超出,所以正式分类时将其定为驱逐舰。
基本性能:法国“地平线”级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为6970吨,意大利版满载排水量为6700吨。法意版舰长均为151.6米,法国版舰宽20.3米、吃水4.8米;意大利版舰宽17.5米、吃水5.1米。主机为2台LM2500燃气轮机和2台柴油机,总功率可达69300马力,柴-燃联合推进,大大增强了其续航能力及远程作战能力。
该级舰的最高航速可达29节,续航力达到7000海里/17节。由于自动化程度高,近7000吨的舰艇仅需200名官兵的编制。
2. 法国空想级驱逐舰的介绍
1930年1月法国海军订购了6艘超级驱逐舰,命名为“空想”级,这些舰设计航速为37节,该级舰除了航速快以外,更装备有极强的武备,并且拥有一个低矮的侧影,因此该级舰无疑可跻身于世界最强驱逐舰之列。
3. 法国地平线级驱逐舰是怎样建造的
2005年3月10日,法国首艘“地平线”级驱逐舰“福尔宾”号在法国舰艇建造局的洛里昂船厂下水。“地平线”级驱逐舰由法国和意大利共同研制。“福尔宾”号驱逐舰于2002年4月开工建造,定于2006年底服役。
法国“地平线”级驱逐舰的2号舰“舍瓦利亚?保罗”号也已在2003年12月开始建造,预计将在2008年交付法国海军。意大利的两艘同级舰也均已在泛安科纳船厂开工建造,预计将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服役。
研制背景
法国是传统的海军强国,也是最早的海外殖民国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其军事力量特别是海上军事力量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削弱。而作为二战战败国之一的意大利,在二战后海军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长期以来海军的发展处在一种近乎停滞的状态。
近年来,欧洲大部分国家纷纷计划于2015年左右全面更新其武器装备,法、意当然也不甘落后。法国面向大西洋、背靠地中海,而意大利更是典型的海洋国家之一。
因此,研制现代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所需要的新型战舰也就势在必行了。为了给“夏尔?戴高乐”号航母及未来的第2艘航母护航,法国海军急需先进的防空型舰艇。意大利同样如此,随着新航母“卡佛”号的建造,意大利寻求新型防空舰的要求也日益迫切。
一波三折
几十年来,欧洲各国为了建立紧密联合的欧洲政经体系不遗余力,除了以经济为主的欧盟之外,军事上也企图尽量合作,主要的合作案例除了以往的“龙卷风”战机、EFA战机等,海军舰艇方面也有合作的计划。为了降低建造成本和日常保养维护费用,并实现武器平台的通用性,北约各国一直都希望发展一种通用型军舰。
20世纪80年代,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国决定联合开发一种通用型区域防空舰,也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NFR-90项目。
当时美国也加入了这一项目,并决定建造18艘NFR-90型舰,但由于后来欧洲各国之间以及美国与欧洲之间在舰船性能等方面的分歧,加上政治上的一些摩擦,1989年英国率先退出了NFR-90计划,之后美、德等国也相继退出,NFR-90计划也就因此流产。
NFR-90计划在1989年失败后,欧洲国家仍在寻求合作研发欧洲新一代防空舰艇,其研发计划有两个:一个是1990年德国与荷兰签署的新一代护卫舰研发协议,西班牙于1994年加入其中,成为三国护卫舰合作计划;另一个便是英、法两国在1991年提出的未来护卫舰计划。
1991年,由于英国急需一种能取代当时已经日趋老化的42型驱逐舰的新舰,而法国也要为新造的“戴高乐”号航母提供合适的防空护卫舰,出于成本、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两国决定共同开发“英法未来护卫舰”。1993年意大利加入该计划,三国签署发展“新一代护卫舰”备忘录,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地平线”级驱逐舰。
但好事多磨,计划中的老问题再度出现,由于各国的需求并不一致,对基本设计或装备的采用也有分歧。其中最严重的争执在于为防空导弹系统选用什么雷达,英国坚持采用本国自研的多功能电子扫描雷达的舰载衍生型——“桑普森”雷达,而法、意则主张采用意大利开发的欧洲多功能相控阵雷达。
分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双方需求的不同,英国海军经常与美国海军进出冲突地区实行武力投射,其防空舰艇需要优异的区域防空能力,故坚持选用远距离搜索能力与技术水准均胜一筹的“桑普森”雷达;
但对法、意海军而言,舰艇只要能在安全距离外成功拦截来袭飞机与导弹即可,因此坚持用性能与技术水准虽低于“桑普森”、但价格低廉得多的相控阵雷达。
除了主防空雷达之外,英、法、意对于其他许多装备如舰炮、反舰导弹、鱼雷、电子战系统等的想法也不尽相同。
动力系统方面,英国偏好使用燃气轮机搭配电动机的组合,但法、意两国则希望采用燃气轮机与柴油机的复合动力配置。
再加上英国的数量需求远大于法、意,而建造工作分摊也不平均(需求量最低的法国一开始竟要求其造舰工作量占整个“地平线”项目的46%,后来虽然由于英国反对,降至25%,但英国还是很难接受),导致成本攀升,让英国可能采购不到足够的数量。
由于种种分歧,导致“地平线”项目一直裹足不前。英国终于在1999年4月退出该计划,自行发展45型导弹驱逐舰。但法、意在“地平线”项目上有较多的共同点,因此并没有放弃该项目。
为了能让“地平线”项目顺利进行,法国和意大利在2000年10月联合组建新公司,专门负责“地平线”项目的开发。
“地平线”项目总预算为30亿欧元,其中约有1/3用于作战系统的开发。之后,法、意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修改“地平线”计划的谅解备忘录,首批为两国海军分别建造2艘舰。至此,“地平线”项目总算是尘埃落定。
4. 法国有哪些驱逐舰
“地平线”级导弹驱逐舰是法国最新一级以防空为主的驱逐舰,主要任务是为“戴高乐”级航母护航。该舰由法、意两国于2000年10月组建公司联合开发。由于双方需求有所不同,所以在舰体设计、排水量以及舰载设备和武器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法国“地平线”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6970吨,续航力7000海里/17节。由于自动化程度高,仅编制200名官兵。该级舰装备了“主防空导弹系统”,由EMPAR雷达、48单元的“席尔瓦”垂直发射系统和“紫菀”导弹组成。与采用四阵面固定式SPY一1、APAR等相控阵雷达系统相比,EMPAR单阵面旋转式相控阵雷达的成本、重量与体积都要低,当然它也存在目标更新速率差的问题,面对高速接近的目标时可能会有能力不足的情况。“紫菀”导弹有“紫菀”一15、“紫菀”一30两种型号,可以在10一25千米内防御超音速反舰导弹,在15~45千米内防御高速飞行的攻击机,在30~80千米内拦截预警飞机。这些导弹在驱逐舰加装了远程预警雷达后,还可以执行战区导弹防御任务。舰上配备了先进的数据处理系统、声呐系统、卫星通信系统。
“地平线”级还具备“一舰多用、平战结合”的特点,装备有反舰导弹、鱼雷、舰炮等武器系统,搭载1架直升机。法国海军将用“地平线”级驱逐舰来替换老旧的“乔治·莱格”级驱逐舰。
“拉斐特”级导弹护卫舰是世界上第一种在雷达、红外、水声等各方面均采用综合隐身技术,并产生明显效果的大型隐身战斗舰艇。首舰1990年12月开工建造,由于测试时间长,到1996年3月才正式交付法国海军使用。
“拉斐特”级在隐身方面下足了功夫。整艘舰“拉斐特”级导弹护卫舰除必须暴露的武器装备和电子设备外,其他设备一律采用隐蔽安装,所以其舰体以上甲板异常光洁,除了一座100毫米舰炮几乎没有任何突出物。舰体水线以上的暴露部分几乎找不出一个直角的部分,所有舰体过渡之处和设备的外形都采用倾斜角度圆滑过渡,以避免造成雷达波反射。经过这些精心的设计,满载排水量3600吨的“拉斐特”级护卫舰的雷达反射面积甚至不及一艘.500吨级的快艇。据说在“拉斐特”号试航时,舰载直升机在起飞执行完任务之后,使用机载雷达居然无法找到母舰,最后,“拉斐特”号只得打开舷侧交通艇舱外卷门,以增大舰体反射面积,才得以引导直升机安全返舰。另外,“拉斐特”级还采用了大量红外隐身和水声降噪措施,达到了全面隐身效果。所有这些隐身措施都大大降低了“拉斐特”级的可被探测率,从根本上提高了该舰的海上生存能力。
“拉斐特”级虽名为护卫舰,但具有对海、防空、反潜等全面的作战能力。反舰武器为2座4联装MM一40“飞鱼”反舰导弹发射架、1座100毫米自动炮;防空武器预定安装2座8单元“紫菀”一15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由于研制速度跟不上,现以l座8联装“响尾蛇cN2”防空导弹系统代替;反潜主要由直升机承担。
5. 法国空想级驱逐舰的驱逐舰介绍
法国海军空想级驱逐舰无论就排水量,装备以及航速,这相对于他国的驱逐舰要强得多,除了没有得以巡洋的续航能力和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装甲防护力以外,几乎和有的轻巡洋舰也不相上下。因此,这种法国独有的舰种,往往被称为超级驱逐舰、大型驱逐舰。 ★当时,法国舰队中的torpilleur有三种,最大的便是contre-torpilleurs,其次为Torpilleur d’Escadre,意为舰队雷击舰,最小的就是torpilleur ,但一般资料往往分别称其为超级驱逐舰、驱逐舰、雷击舰。
意大利为了对抗法国的超级驱逐舰,设计出了一般被分为轻巡洋舰的驱逐领舰(Condottieri)“阿尔贝利科?迪?朱桑诺(Alberico di Giussano)”级,并在1927-1928年计划建造。这型舰排水量和武装基本上和他国的轻巡洋舰相当,5,200吨级,四座双联6英寸主炮,然而几乎没有装甲防护,以此设想换来高速度以捕捉,击毁法国的超级驱逐舰,其主机的功率达95,000马力,计划航速为36.5节,然而意大利人声称试航中本舰的航速竟然达到42节,虽然事后证明意大利人的成绩里水分颇大,为没有搭载武装的条件下得来的数据,然而在当时,这对于其竞争对手法国人而言,不言而喻压力是巨大的。建造更高速的对抗马便成了当务之急。虽然财政紧张、物资短缺的问题依然严峻,但是当时的法国海军部长乔治?莱格(George Leyguse) 提出了一项尽量不给国家财政带来负担的合理方案,并在1930年1月12日被通过采纳。这个6艘1930年计划舰,便是“空想”级驱逐舰。 “空想”级采用了新型立式高温蒸汽锅炉,主机的功率预计可达到74,000轴马力,理论上的航速可为37节。然而实际的试航时,她们的实际功率竟然要比设计要求提高了27%-50%,这样,空想号的试航航速猛然达到了42.71节,而可怖号更是创下了45.25节这个蒸汽轮机船舰前所未有的速度纪录,而且,在8小时的试航中,航速达到平均40到42节,一小时试航更可达42到45节。这个纪录被记载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里,并且至今依然未曾被打破。在外形上,本级的也在海军中将德律雄(Drujon)的建议下作了较大的修改,这位将军认为,拥有四个烟囱的大型驱逐舰未免过于形象鲜明,容易被对手辨认,因此,在设计阶段,原计划的四个烟囱被结合为两个。在装备方面,本级首次采用了1929式的长炮身型13.86cm主炮,和上一级“沃克兰”级的1927式的同口径火炮不同的是,其炮身长由40倍口径被加长到了45倍,这样,炮弹的初速也从原来的每秒700米提高到每秒800米以上,在其最大仰角的30度时,可以将40.6公斤的炮弹射向20,000米开外,比1927式的16,600米高出了17%左右。尽管这种炮也还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因其仰角过小而没有防空能力,以及完全依赖人力,结构复杂而脆弱等等,但是,法国技术人员成功地将英国提供的巡洋舰用维克斯测距仪成功地小型化,制成可以用在“空想”级的火控装置,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原先海况条件一差,火炮发射率便大为降低等问题。主炮以外的装备也将原来“沃克兰”侧舷装备二座鱼雷发射管由双联改变为三联,这样,鱼雷管的总数便增加到了九管。
在1930年缔结的伦敦海军条约中,对驱逐舰作了以下的定义∶排水量不超过1,850 吨(1,880 公吨),并且主炮口径不超过5.1英寸(130 mm)的水面作战舰船。对于法国来说,由于此举将影响到海军的根本战略,所以,他们再也不堪容忍华盛顿条约时那样的屈辱了,在巡洋舰以下轻型舰只的问题上,法国的提案和与会各国发生了剧烈的冲突,最终在调解各方日内瓦会谈中,还是因为法国极为强硬的态度,各国依旧不能达成共识,会谈最终宣告破裂,结果,在伦敦条约上,法国和意大利没有参加关于这部分内容的签字。可见法国对轻型舰艇,特别是这种超级驱逐舰的重视程度。
寄法国海军的期望于一身的“空想”级舰,于1935-1936年投入了现役,并在一系列试航中,发挥了她们卓越的性能。这以后,法国在1932年计划中,更是推出了超级驱逐舰的集大成作∶比“空想级”更大,更强的“莫嘎多尔(Mogador)级”,这一级舰的满载排水量达到了3,600吨,主炮是“空想”级的改进型半自动的1934型13.86cm45倍口径双联4座,鱼雷管也有所加强,在航速方面,试航中也达到43.45节,但是刚刚建成二艘,正准备建造略加改装的后四艘时,战争便打断了这一切。法国的这种大型驱逐舰在使用上和其他国家的驱逐领舰不同,她们并不是作为驱逐舰分队的旗舰指挥雷击作战,而是以3艘同型舰组成分舰队,以高速度在大舰队前方展开,侦察敌情以及击毁敌方的小舰队,而只建成两艘的“莫嘎多尔”级并未真正完成这样的编队。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使 “空想”级在战争时获得了更多的战机。
6. 法国地平线级驱逐舰的反舰作战系统是怎样构造的
最初“地平线”级驱逐舰打算在2010年前后换装法国研发中的ANF超音速反舰导弹,此导弹为先前设计的ANS的廉价版。
ANS是80年代后期法国、西德合作设计的,打算用来替换法制“飞鱼”反舰导弹。ANS设计有舰射型、战机空射型以及轻型化的直升机搭载型3种型号,以固体助推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性能要求极高,弹重850千克,最大速度2.5马赫,射程250千米,末段掠海飞行时还能做出15g的机动,大多数舰艇根本无法招架其攻击。
不过由于ANS性能指标太高,加上冲压发动机技术复杂,导致开发经费太高,于是在德国率先撤出后于90年代初期宣告取消。之后推出ANS的廉价版——ANNG,尔后改称ANF,结合了ANS电子、冲压发动机技术以及现有“飞鱼”反舰导弹部分弹体、弹头,以降低部分性能标准来换取较合理的价格。
ANF设计成能选择全程掠海飞行或低-高-低飞行模式,射程150~200千米,飞行速度为2.2~2.6马赫,弹道末段可做出10g的机动。虽然设计性能不如ANS,但ANF仍具备当代反舰导弹的较高水准。
当时美国海军评估了国内外所有供舰队进行防空演练的超音速掠海靶弹,希望能仿真全球任何超音速掠海反舰导弹,结果发现没有一种靶弹能够仿真ANF的整体性能与其所造成的威胁。
ANF最初预计在2006年形成战力,然而在2000年法国国防部的评估中,却认为从冷战结束后到可预见的未来,法国海军不会遭遇非得依靠ANF出马才能解决的对手,认为现有的“飞鱼”亚音速反舰导弹便绰绰有余了,所以ANF计划便遭到冻结,至少延至2010年以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发展。2002年10月23日,法国国防部正式批准MM40Block3增程型“飞鱼”反舰/对陆攻击导弹的研发。
MM40Block3以涡轮发动机取代“飞鱼”导弹以往惯用的火箭发动机,射程遂由MM40的75千米大幅增至180千米以上,但是弹重反而由原先的870千克降至780千克。较轻盈的弹体不仅可延长射程,也可显着提升航程末段的机动性能,突防能力大幅提高。
MM40Block3使用了“紫菀”防空导弹系列的向量推力系统,能在发射后立刻转向目标,而这也使MM40Block3具备兼容于垂直发射系统的潜力。此外,MM40Block3的弹体外形经过改良,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积与红外信号特征。
导引方面,MM40Block3换装新的主动雷达寻的器与GPS全球定位系统,不仅抗干扰能力大幅提升,还可锁定海上或沿岸陆地上的特定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MM40Block3也拥有新的任务软件与导航模块,能选择多种飞行轨迹使其更难反制,在多枚导弹同步攻击的场合中也能以多个方向、不同高度对单一目标实施饱和攻击。
此外,可在飞行途中更换目标。虽然经过大幅改良,MM40Block3的发射、储备以及后勤支持仍沿用现有系统,使得原先拥有旧型“飞鱼”导弹的国家能够轻易换装MM40Block3。
MM40Block3于2004年首次试射,预计在2006年进入量产阶段,届时它将成为“地平线”驱逐舰的反舰利器。此外,若干MM40Block3的后续提升工作也在进行,包括发展空射型、兼容于“席尔瓦”A70或美制MK41垂直发射系统、新型反舰、对陆攻击双用弹头以及考虑加装红外寻的器等等。
7. 卡萨尔级驱逐舰的介绍
卡萨尔级驱逐舰(法语:Frégate Classe Cassard,英语:Cassard-class Destroyers,)是法国海军隶下的一型以舰队区域防空为主要任务的多用途驱逐舰。在地平线级驱逐舰正式加入法国海军之前,两艘卡萨尔级是法国海军最新型、最倚重的防空舰艇。法国海军内部无“驱逐舰”(Destoryer)的舰艇分类,所有水面作战舰艇皆称为“护卫舰”(Frégate),同样本级舰法国海军也将其称为护卫舰,并列为一等护卫舰类别。一等护卫舰等同于其他国家的驱逐舰,并使用D作为舷号开头。
8. “法国乔治·莱格级反潜导弹驱逐舰”的主要技术性能是什么
乔治莱格级是法国海军首次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军舰,又称C70型。首舰“乔治·莱格”号于1974年动工,1979年服役。其主要技术性能为:标准排水量3830吨,满载排水量4300吨(D640~643),4580吨(D644~646)。长139米、宽14米、吃水5.7米。动力装置为2台燃气轮机和2台柴油机,总功率5.8万马力,双轴,航速30节,续航力为8500海里/18节。编制2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