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国二战是什么时候开始 什么时候结束 详细一点
1939年9月3日开始,1944年8月25日结束。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法国实行全国总动员。9月3日,法国对德宣战,但法国节节败退。
1940年6月22日,贝当元帅与德国签订投降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7月在法国中部的维希建立了的傀儡政府。
1944年8月在法国抵抗运动和盟军的打击下,维希政府瓦解。 从第三共和国覆灭到第四共和国建立,中间经历了抗击德、意法西斯的战斗和制订新宪法的斗争。
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抵抗运动迅速发展,1944年6月成立临时政府,团结国内和殖民地反法西斯力量继续抗战,在同盟国和法国共产党领导的抵抗运动的配合下,1944年8月25日收复巴黎,接着全国光复。
(1)二战时法国在哪里打仗扩展阅读:
1939年德国征服波兰后,阿道夫·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议,但为英法所拒绝,于是希特勒便决心用实力来逼迫英法求和。10月9日他在给德国陆军将领的一个指令中,阐明了他之所以坚信进攻西欧是德国唯一出路的理由。
他担心和苏联签订的条约,只有在符合苏联的目的时才会使苏联保持中立。因此一但英法向德国进攻,苏联很可能从背后给予致命的一击。
所以他要提早在苏联准备好之前进攻法国。他还相信一旦法国失败,英国也会就范。
但以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为首的德国陆军将领们坚决反对,理由是德国陆军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击败西欧军队,一但开战,德国必亡。希特勒严厉斥责勃劳希契等人胆小怕事,并命令他们无条件遵从他的主张。
1940年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后,法国政府旋即垮台并且分裂,主要是继续留在法国本土由菲利普·贝当元帅所组成的和平派政府,和在英国由夏尔·戴高乐所建立的流亡政府,当时全世界除了英国几乎没有其他国家支持戴高乐。
1940年6月21日,贝当的维希法国政府向德国提出休战。此役盟军共伤亡350000人,1900000人被俘。德意盟军共伤亡155000人,其中阵亡45000人,受伤110000人。
根据停战协定,法国被分为“占领区”和“自由区”两部分。
占领区占全国领土60%,由德国直接占领,但是巨额的占领费则由法国支付,保留法国在占领区的一切行政机构,管理权仍属于法国。
自由区占全国领土40%,德国无权干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国
2. 两次世界大战在法国发生的战役是什么
1940年6月22日法国宣布投降,同时成立以贝当元帅为首的亲纳粹“维希法国”。由于英国担心法国舰队为德国所索俘虏,英国派舰队击沉了法国舰队,由此造成了维希法国和盟国的敌对关系!! 二战中,有不抵抗的法国和抵抗的法国。 1940年6月德国侵占巴黎后,法国即将战败时,一战英雄贝当任副总理,要挟总理雷诺让位,向德国投降,其本土被分裂为占领区和自治区。1940 年6月22日法国同德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后,“政府”迁至法国中部的维希,7月10日胁迫国民议会通过废黜第三共和国、成立“法兰西国家”,贝当出任国家元首,标榜“劳动、家庭、祖国”,进行“民族革命”。 海军拒绝往第三国拘禁或加入英国皇家海军,被英国袭击,残存舰队基本返回本土土伦港,保持中立,同时与英国断交(但与美国有外交关系)。其非洲殖民地也大部保留。 维希政府先后由赖伐尔、弗朗丹、.达尔朗执政。在约占法国1/3领土的统治区内设立特别部和特别法庭,镇压一切爱国运动,取消选举、言论和出版自由。取缔工会,模仿建立墨索里尼的总体国家,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外完全投靠纳粹德国,和西班牙佛朗哥保持密切关系,支持希特勒在欧洲建立的“新秩序”,派“志愿军”对苏联作战。当时除英国之外的国家都承认维希政府为代表法国的政府。 1942年7月,英美决定实施进攻北非的“火炬”行动计划,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盟国远征军总司令。两国军队于11月8日在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奥兰和卡萨布兰卡实施登陆,占领沿海主要港口,然后由阿尔及尔登陆部队向东抢占突尼斯。此时盟国争取了维希政府的总督达尔朗的不抵抗,希特勒实施占领全法国的行动,维希政府将其全部统治区交由德军占领,海军为维持名誉全部自沉于土伦港。 1944年8月盟军(含自由法国第7集团军)从法国南部登陆法国后,维希政府迁往德国的希格马林根,次年垮台。不少的维希政府官员与成员在战后受到法国政府的通缉与囚禁,赖伐尔战后被处刑,贝当原本判处刑,后因为一战战功之故被戴高乐特赦,改判无期徒刑,被囚禁在大西洋中岛屿的一个要塞中至病故。 戴高乐则成为法国抵抗运动的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戴高乐在法国第5军任坦克旅旅长,1940年5月任第4装甲师准将,他提出了针对德国闪电战战术建设机械化部队的建议,但没有受到重视。在法国沦陷时,戴高乐坚决要求抵抗德国侵略者,但在当时的法国政府中,他孤立无援。同年6月6日任国防部副国务秘书,主张抵抗纳粹德国的进攻,后拒绝在德法停战协定上签字。德军占领巴黎后出走英国。贝当政府对戴高乐将军“叛国”进行缺席审判,徒刑从4年直至刑。 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第一次在伦敦向法国发表广播演说,呼吁同胞在他的领导下继续抗战。6月25日,创建并领导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后改称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7月14日法国的国庆节,戴高乐将军检阅了首批“自由法国”的战士。一周以后,首批“自由法国”飞行员参加了对鲁尔区的轰炸。1943年自由法国总部从伦敦移到阿尔及尔,就任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1943年5月,共产党等16个政党团体在法国国内共同组建了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戴高乐派往国内的代表让穆旦担任第一届主席。到44年3月,法国国内各抵抗组织的武装力量联合为统一的内地军,戴高乐的海外军团主要由从敦克尔刻撤退英国的军队和爱国人士、北非反正军队组成,随盟军和德军进行战斗,军队编制组成达到集团军级。很多战士远赴苏联,支持抗德,如大名鼎鼎的“诺曼底”飞行团等。 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后3天回到巴黎,任临时政府主席兼国防部长。1945年5月,德国投降,戴高乐以法国临时政府的名义,和盟军一起接受德国投降,并拥有对德占领区。
补充:
法国本土傀儡政权: 维希政府(Régime de Vich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占领下的法国成立的傀儡政府。1940年6月德国侵占巴黎后,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1940年7月政府所在地迁至法国中部的维希(Vichy),故名。正式国号为法兰西国。统治大约五分之三的法国领土。二战法国即将战败时,一战英雄贝当任副总理,他要挟总理让位给他,向德国投降。随后在维希举行国会投票,利用他的崇高威望,使国会选举他为元首,改国号,实行法西斯独裁。国会成为咨询机构。当时除英国之外的国家都承认维希政府为代表法国的政府.在1944年盟军登陆法国后,维希政府迁往德国的希格马林根,次年垮台。 从敦刻尔克撤退的法军,从德国占领区逃离出来的法国人组成了自由法国运动,继续抗争德国法西斯. ----------------------------------------------------------- 自由法国运动: 月29日,有200多名步、炮兵向戴高乐将军报到,从敦刻尔克撤退的200多人投入“自由法国”的运动……到月底时,海军中将米塞利埃,也来到伦敦,支持戴高乐将军。到7月底时,有7000多人志愿拿起武器为“自由法国”而战,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的从法国绕道西班牙逃到英国,有的从北非经直布罗陀海峡投奔而来……“自由法国”总部设在泰晤士河畔的一座大厦里。戴高乐将军筹建了法国民族委员会和
补充:
武装力量,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他接待从各地来的关心“自由法国”的人们。 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节,清晨,戴高乐将军检阅了首批“自由法国”的战士。一周以后,首批“自由法国”飞行员参加了对鲁尔区的轰炸,戴高乐将军组织了这次行 动并发表了有关这次轰炸取得胜利的消息。 1940年8月,戴高乐将军率领一支英、法联合舰队向法国进攻,不幸失败,但戴高乐将军并不屈服,他以顽强的精神继续战斗。之后,戴高乐将军又在非洲建立了一个可靠的作战基地和精干的行政机构,并出版了“自由法国”的报纸…… 1943年5月,共产党等16个政党团体在法国国内共同组建了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戴高乐派往国内的代表让·穆旦担任第一届主席, 到1944年3月,法国国内各抵抗组织的武装力量联合为统一的内地军,戴高乐将军的将士们和德军进行着英勇的战斗。 1944年6月,苏联红军解放了波兰,盟军从诺曼底登陆后向法国挺进。 8月20日,戴高乐将军率领“自由法国”的部队随同盟军向巴黎挺进。他的军队受到了法国人民热烈的欢迎。戴高乐将军和千百万法国人民一起奋起战斗,武装起义解放了巴黎。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戴高乐以法国临时政府的名义,和盟军一起接受德国投降。 法国的非洲殖民地. 1944年,盟军需要兵源来解放欧洲大陆。逃出本土而加入法兰西第一军团的法国人仅3万。讲法语的北非法属殖民地的阿拉伯人和黑人这时便成为惟一的兵源。招兵者对从未踏上法国土地的“土着”们说:祖国法国需要你们。天真的土着人感动了,于是便高唱着马赛曲,踏上了战争之路———一场其实与他们并不直接相干的战争。共有13万土着加入了法国第一军团,成为这支20万人的部队的主力。他们即所谓的“黑脚”。这支法国第一军团参加了解放意大利的战斗,并从普罗旺斯攻入法国,一直打到法国北部与德国接壤的阿尔萨斯地区。
3. 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在法国的什么地方登陆,开辟了欧洲战场
诺曼底 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行动”(英语Operation Overlor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登陆过程: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攻下了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五处海滩;此后,288万盟国大军如潮水般涌入法国,势如破竹,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
4. 二次世界大战在哪打的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波兰覆亡,苏联趁火打劫,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10月,德军进攻莫斯科,即莫斯科保卫战.1942年初,苏军展开反击,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失败,也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下午,德意日同时对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5. 二战时期的法国
法国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强国。在“二战”前夕,法国的军事实力、特别是陆军,更是傲视欧洲群雄,有“欧洲第一强国”之称。庞大的法国海外殖民地起初倾向于维希政权,战争后期加入戴高乐将军在内的盟军,共同抵抗德军。
1、从军队数量上来说,法国常规部队的规模一直维系在300万左右,超过英国、德国、美国、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战争打响后,法国紧急召集国民参军入伍,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将军队总人数扩充到699万。
2、从武器装备上说,法国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世界军事强国。以陆军为例,法国陆军装备好、机械化水平高、机动能力强,拥有大量的摩托化单位。“二战”前夕,法国军队在前线共有约58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562架飞机。
以海军为例,法国海军是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海军之一在欧洲仅次于英国,强于德国,综合实力排名世界第四。法国海军拥有1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50余艘各型驱逐舰,潜艇101艘。
3、法国还用11年时间打造了一条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这条防线位于法国东北边境地区,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假如德国军队选择以此来正面突破的话,必将付出惨烈的代价。
1940年6月,贝当组阁后,向德国投降。德国以对英作战需要占领了法国北部和整个大西洋沿岸地区。法属北非和法属西非及法属印度支那等海外殖民地和领地也依然服从维希政府的领导。维希政府虽然屈服于纳粹德国,但是并没有按照德国的要求加入轴心国,也没有对英国宣战。
原贝当内阁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流亡法国,成立‘自由法国运动’,对德国急需作战并被英美等盟国视为法国合法政府和盟国。在法国德占区里,有两大抵抗系统:受英美支援的“自由法国运动”的地下抵抗组织,还有就是以法共为首的“法国民族联合解放阵线”的游击组织。
1942年英美在阿尔及尔登陆,法属北非殖民当局和军队倒向盟军并参加了突尼斯战役。之后不久,法属西非也投向盟国。
1944年,自由法国军队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法国第二装甲师在英美军队的成全下率先进入巴黎。1944年9月,维希政府迁往德国。罗斯福决定承认法国为共同作战的盟国,从原定的德国美占区中划分出一块给法国作法占区。法国奇迹般由战败国变为五大战胜国之一。
(5)二战时法国在哪里打仗扩展阅读:
闪击法国
法兰西战役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为侵占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对英法盟军所实施的进攻战役。1940年5月10日,德军开始进攻,荷军投降。在空军支援下强渡默兹河,并开始从迪南和色当地区向索姆河口方向扩大战果。
14日占领色当、迪南并突破法第9、第2集团军防御,向英吉利海峡推进,英内阁下令实施“发电机”计划,组织敦刻尔克撤退。
1940年5月28日,比利时投降。法军的抵抗毫无组织。德军坦克兵团迅速向法国腹地推进。领导新政府的贝当元帅请求德国武装力量统帅部停战。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签订了《贡比涅停战协定》,同意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并宣布退出战争和解除法国舰队武装。
法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签署停战协定,按照协定德、意军队占领法国大部,其粮饷由法国政府负担。法国全面停火。
6. 二战法国解放战争
二战时期,法国的解放是在1944年8月,戴高乐率领自由法国军队和盟军攻入巴黎,法国解放。
7. 二战时期法国在美洲进行的收复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战役是怎样的
圣皮埃尔——密克隆岛事件,在当时引起全球各国极大的关注。其实本质是法国和美国的冲突,而冲突的导火索,就是美国对待法国民地中立,产生的政策分歧的冲突。应该说法国戴高乐是不能接受美国部分中立化的政策。
另外,当时的还有一件是,就是在1944年1月20日这天,一封绝密文件《我们不能新人戴高乐将军的原因》在国发军武专家的别有用心下起草出来。重点提到了“我国政府同戴高乐将军之间的重大纠葛始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事件”。也就是这个导火索,最终导致了戴高乐在战后注定要下台。
8. 二战时期日法战争发生在什麽地方
1945年3月9日下午7时整,日本大使松本向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J.德古递交一份最后通牒,要求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海、陆、空军和武装警察接受日军的指挥;各条铁路和海上内河运输线以及国内外交通线,必须置于日军的直接管理之下。日本限令印度支那总督在两小时内答复。德古在与高级文武官员研究后,请求日方放宽期限,以便与驻在河内的法军总司令部磋商通牒中提出的条件。
日方认为德古的答复实际上是驳回最后通牒的信号,于当晚9时20分下令进攻西贡各大机关及总督府,德古及法国高级官员被捕,各大机关被占领。这天晚上,在印度支那各省的法国官吏和军队,除在一些地方作了微弱的抵抗外,几乎全部投降。日军很快就控制了局面。
9. 二战期间法国和德国都打过哪些仗
战前法国被称为欧洲路上第一霸主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占领波兰之后,就对西欧虎视耽耽,并开始策划进攻西欧诸国的作战计划。10月9日,希特勒下达了进攻西欧的第六号指令,德国陆军总司令部随即开始制定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进攻计划!该计划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史里芬计划”的翻版,即经比利时中部以法国巴黎为主要突击方向。。。。
1940年2月24日,德军最高统帅部正式采纳了曼斯泰因的建议,经过修改后的作战计划规定,德军主力将翻越阿登山区,攻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然后再从西、北两方向进攻巴黎。在法国精心构筑的马奇诺防线正面德军,则组织佯攻,牵制当面之敌,等到主力攻占巴黎,并推进至该防线侧后时,再发起进攻,与主力前后夹击,聚歼当面法军。
1940年4月,德军占领丹麦,并在挪威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德军统帅部认为进攻西欧的时机已经成熟,准备于5月初开始进攻。此时,德军从北海至瑞士一线共集结了136个师,其中10个装甲师和6个摩托化师,坦克3000余辆,飞机4500余架。
龙德施泰德上将指挥的A集团军群担负主攻,下辖第4、12和16集团军,共44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由第3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展开于亚琛至摩泽尔河一线,翻越阿登山区,向英吉利海峡沿岸地区实施突击,分割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军。
博克上将指挥的B集团军群,下辖第6和第18集团军,共28个师(其中3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由第2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展开于荷兰、比利时国境至亚琛一线,作为右翼,突破荷兰边境防线,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然后再向法国推进。
莱布上将指挥的C集团军群,下辖第1和第7集团军,共17个师(其中1个摩托化师),位于马奇诺防线正面,担负佯攻,牵制当面法军。
德军在莱茵河地区还部署47个师(其中1个摩托化师),作为预备队,其中20个师作为各集团军群的预备队,听从于各集团军群的调遣,另外27个师则作为总预备队,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
同盟国一方,法国认为德国在占领波兰后,必将进攻苏联,进攻法国至少要在四、五年之后;英国认为自己海军力量比较强大,因此主要负责对德国实施海上封锁和战略轰炸,地面作战则主要由盟国承担;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就可避免卷入战争。
由法国总参谋长兼英法联军总司令甘末林上将支持制定的,代号“D”计划,该计划有两个方案,如果德军进攻比利时,法军2个集团军和英军1个集团军应迅速进入比利时,在比军配合下,坚守代尔河一线;如果德军进攻马奇诺防线,则以1个集团军依托工事进行防御,再以1个集团军为二梯队,随时增援。
德军的进攻从右翼开始,先对荷、比和法国北部的机场猛烈轰炸,夺取制空权。同时,空降部队在荷、比后方空降,夺取机场、桥、梁、渡口和一些战略据点。 5月14日,德军攻占鹿特丹。15日,荷兰投降。17日,德军占领布鲁塞尔。28日,比利时投降。法军统帅部以为德军主攻方向果然不出所料,和上次一样,还在北面。于是把主力开进比利时,造成后方空虚,正中“曼斯坦因计划”的圈套,为德军中路突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担任主攻的德军装甲机械部队快速穿过100多公里长的阿登山区。卢森堡国小力弱,无军事力量可言,当天不战而亡。德军前锋于12日晚抵达马斯河,比计划提前48小时。13日下午,在空军掩护下强渡过河。法军统帅部此时才觉察上当,但手中却无预备部队可调。15日,大批德军坦克部队突入北法平原,乘虚而入,直逼英吉利海峡。英、法、比联军约40万被围困在敦刻尔克海岸地区。
希特勒和德国统帅部对中路装甲部队竟能如此迅速挺进,由意外转为不安,唯恐孤军深入,遭到侧翼拦击,因此指挥迟疑不决,几次下令暂停前进,遂使联军绝处逢生。英国政府抓住这一良机,从5月26日晚到6月4日中午,不顾德军轰炸和追击,在9天之内全力以赴组织渡海营救,终于将包括约22万英军在内的336000多联军撤到英国(其中5万由法国海军撤运)。尽管装备辎重几乎丧失殆尽,担任后卫的4万法军也当了俘虏,但是这些撤到英国的部队却成为日后反攻的基干。这就是着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6月5日,德军按照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移师南下,全面突破法军防线,兵临巴黎城下。6月10日,墨索里尼认为德军胜局已定,就趁火打劫,从阿尔卑斯地区向法国进攻,在背后捅了一刀。6月13日,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次日,德军不费一弹占领法国首都。15日,马奇诺防线被突破。17日,刚成立的贝当政府向德军请求停战。另一批总数约15万多的英军(内含2万波兰军队)又一次开始大规模撤退。18日下午,最后一批英军撤离瑟堡。至此,作为整体,英军全部撤出法国。在法国宣布停止抵抗后,德军并未停火,只是在马奇诺防线内外的50多万法军被合围后,才同意与法谈判。6月22日,法德停战条约签订。根据希特勒的指令,受降仪式在康边森林的一节火车车厢里举行,这里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签署投降书的所在处,如今景物犹存,但胜败双方却换了位置。投降协定规定:法国北部和西部约占全部领土3/5的主要工业区、巴黎以及海峡和大西洋沿岸均为德国占领区;法国负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在西南部的非占领区则由贝当政府统治,政府所在地设在维希。整个法国实际上处于德国的控制之下。在此之前,法国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将军出亡伦敦,在英国支持下,组织了“自由法国”运动,开展抗德斗争。1943年5月,成立了包括法共在内的“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并组建成“内地军”进行抗战。
其他基本上都是协助美,英的作战,至于战役大概只有北非战役后期,诺曼底战役及以后的解放法国本土的战斗了(不是法国的维希政府,而是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
10. 法国是不是二战欧洲的主战场
是二战欧洲的主战场。
欧洲的主战场包括欧洲东线战场和欧洲西线战场,西线的主战场当然是在法国境内。
欧洲东线战场:德军进攻西欧期间,苏联通过扩大自己的版图,建立起一条“东方防线”。1941年6月22日,德国投入190个师共550余万人,分3路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经过列宁格勒保卫战和莫斯科防御战等战役,粉碎了德军的闪电进攻。自1942年7月始,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与德军激战200天,歼敌150万。1944年,苏又组织了10次战略性战役,把德军赶出苏联。尔后苏军继续西进,与东欧各国反法西斯武装配合,解放了东欧。
欧洲西线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出动62个师、160万人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此后德军接连向欧洲西、北和东南大规模进攻。从1940年4月到次年6月,德出动7个师攻陷丹麦、挪威;调动130个师击溃了西欧国家的147个师,占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迫使英法联军40个师33万人从敦刻尔克跨海退守英伦三岛,之后德意南北合击,迫使法国败降。德还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战役,出动62个师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1943年7月,英美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9月意大利投降。1944年6月,盟军集结268万人,成功进行了法国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并在西欧各国抗德武装配合下,于1944年秋冬两季全部解放被占西欧国家。
主战场当然是在法国境内,1940年5月10日至6月24日希特勒德国军队对西欧诸国实施了闪击战,目的在于粉碎英,法,比联军,占领荷兰和比利时,迫使法国投降,进而强迫英国签定有利于德国的和约。战局以盟国军队被击溃,德国占领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大部领土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