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跟哪些国家有争端

法国跟哪些国家有争端

发布时间:2022-08-06 06:34:38

① 据说英国和法国是世仇,这句话有哪些依据呢

说起英法,我们大多数都认为这两个国家关系非常好。之所以这样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一战和二战的时候这两个国家两次结盟。所以大家都认为这个国家很好,要不然也不会在一起两次结盟。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这两个国家不但关系不好,而且可以说是世仇。



不过虽然这样,法国也一直在和英国暗中较劲,不过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威廉二世政策出现了问题,当时德国是极有可能和法国结盟一起打英国的。即使到二战之后英法还是一直互相看不起的。当年成立欧共体的时候就是因为法国的阻止,英国才一直没有加入进去的。可以说到目前还是互相看不起。




② 叙利亚战争法国立场与那些国家有利益冲突

法国基本上是北约和欧盟立场,他们的诉求是压制俄罗斯、反恐,目前为止俄罗斯还和叙利亚政府军、伊朗是一起的,而反对派里面大量恐怖分子有走不到一起,所以基本上而言他们只跟美国那一派大体上算是一起,其他派系都是冲突的。

③ 法国和德国两个有世仇的国家,为什么后来会合作

到目前为止,尽管欧盟出现了英国脱欧这样的挫折,但是欧盟的整体发展趋势还是不错的,仍热是世界上联合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欧盟在法国和德国两架马车的带动下,整体发展形势还是比较好的,法德是欧盟的大脑和中坚。不看历史的人们绝不会想到历史上法德是世仇,战争恩怨持续了几百年。

1944年,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大国,根据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利益考量将世界分为了两半,整个欧洲成为了一片废墟,如果德国和法国想要重振欧洲雄风,二者必须联合起来,否则就会成为被美国或者被苏联凌辱的对象。冷战的形势迫使他们必须走到一起。为了解决两国最为重要 的争端边境煤铁资源问题,他们建立了一个超越国家主权的经济结构煤钢共同体,运行很完美,为之后两国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和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有名的舒曼计划。法国外长舒曼因很好地化解德法矛盾使欧洲联合起来而被称之为欧洲联盟之父。现在的欧盟就是在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联合壮大起来的。

④ 法德宿仇主要是什么

公元800年,法兰克人首领查理曼建立了东自易北河和多瑙河,西至大西洋,南起比利牛斯山和意大利,北至北海的庞大帝国。查理曼死后,他的三个孙子在公元843年通过《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由此形成了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国的雏形。英明一世的查理曼大帝做梦也不会想到:本是同根生的法国和德国在千年之后成为欧洲大陆上一对难以化解的夙敌,两国的恩怨持续百年之久。
公元17世纪爆发的“三十年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世界范围的战争,作战国家主要是当时的英国和法国。在这场战争中,与英国结盟的德意志诸邦成为法国军队的主要攻击目标,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作是法国人“征服德意志的一次尝试”。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许多德意志邦国加入反法同盟,成为镇压法国革命的重要力量。1815年,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与英军统帅威灵顿在滑铁卢一战中,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彻底粉碎了法兰西的帝国美梦。
19世纪中后期,在普鲁士容克贵族的代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率领下,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励精图治,逐渐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开始赶超法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源成为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当时的世界,煤炭和钢铁是最主要的工业材料,而法德边境富饶的煤铁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法国控制着欧洲最大的铁矿产地洛林地区,而德国拥有蕴藏着欧洲最丰富的煤炭产地鲁尔盆地。双方都急需彼此的资源以生产更多的钢材,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1870年,俾斯麦发动普法战争。色当一役,法皇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元帅、39名将军、300名军官及8.6万士兵成了德国的俘虏,创下了法国战争史上最耻辱的纪录。不仅如此,德国还乘机夺取了法国经济赖以发展的煤铁矿区阿尔萨斯和洛林。此后,获得欧洲最大的煤铁产区的德国经济好像上足了发条,在短短几十年中超越法国,其经济发展水平在20世纪初期跃升至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法国却既失去了经济优势又丢掉了面子,法德矛盾走向新的顶点。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夙怨甚深的法德两国分别加入协约国和同盟国阵营作战。正当法国险些再次沦为德国手下败将之时,英美两国先后参战,协助法国打败了德国,取得了一战的胜利。德国战败后,法国准备借机一雪前耻,最大程度地打压德国,使其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在巴黎和会上,法国坚决要德国支付巨额赔偿,以弥补战争对法国造成的损失;同时,法国收回了被德国占领了近半个世纪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随即又想要夺取德国的鲁尔地区。1920—1923年间,法国三次派兵强行进入鲁尔,但在英美的干预下最终没有获得鲁尔地区。在这期间,英美又不断扶德抑法,在欧洲鼓吹和平主义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德国法西斯兴起的温床。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德国向英法等国家发动进攻。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德国就将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斩落马下,步伐整齐的德国军人浩浩荡荡地穿过巴黎凯旋门。
欧洲煤钢联营促进两国合作
在世界反法西斯盟国的协助下,法国人民在戴高乐将军的领导下战胜纳粹德国,光复了国土。历史又为法国提供了一次向德国复仇的机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并几乎使世界文明遭到毁灭。法德两国有识的政治家开始反思,在逝去的历史里,法德多次想靠挤压对手而谋求自身的发展;在战后欧洲亟需同心协力进行重建之际,原来的想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与此同时,二战结束后,美苏使欧洲也成为冷战战场,这使法德感到没有自主权和安全感,“欧洲自主”的要求日益提上日程。一些舆论呼吁两国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根据该计划,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并向西欧所有国家开放。“舒曼计划”结束了两国争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根本的纠正,最终结束了两国人民过去由于互不信任、竞争所造成的彼此一再兵戎相见的状态。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正式签订《煤钢联营集团条约》,这一条约是“舒曼计划”的具体实施。条约规定:建立六国煤钢共同市场,取消内部关税、商品数量限制和其他歧视性措施,调整价格,对煤钢生产进行有限制的干预。煤钢联营有利于法德化解宿仇。

⑤ 历史上德国和法国和俄国都发什么过什么战争和领土争端

腓特烈三世与波旁王朝之争,反法同盟,法俄战争,西里西亚战争,普法战争,一战,二战

⑥ 法国和英国明争暗斗了上千年,为什么吃亏的总是法国

在许多国人的印象中,历史上的英法似乎是穿同一条裤子。无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狼狈为奸的两个强盗,还是两次世界大战中铁打不动的军事联盟,英国和法国总是喜欢成双成对。

可以说,英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其在战略上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法国所不具备的,被动挨打,几乎已成定局。如果想改变这一局面,要么法国称霸欧洲,无人敢惹,要么再出一个诺曼底公爵。

⑦ 中美贸易战法国与那些国家有利益冲突

中美贸易战,法国属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中的渔翁。
中美贸易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两方,特朗普并非传统政客,他只是喜欢通过重新谈判博弈来换取最大利益。
所以虽然中美贸易战影响最大,可特朗普并非特别针对中国,他向世界各国都宣布重谈协议,不论是兄弟之国的加拿大,还是重要盟友欧盟。
作为欧盟重要车头的法国也屡次试图让特朗普收手,可特朗普执意要与欧盟重新谈判。
中国曾试图与欧盟联合起来一起怼特朗普,可法国为首的欧盟虽然对特朗普不满,但只同意联合发个公报谴责。不选边站,中美贸易战无论进行中还是结束,欧盟都享受其利。

叫嚣声音

⑧ 现在的法德亲如兄弟,为何历史上法国却总是跟德国过不去

很长一段时间,德国处于一场四分五裂的政治动荡之中。直到工业革命爆发后,由于靠近波罗的海,北部的普鲁士才成为连接中欧和西欧的贸易中心。它的力量继续积累,与奥地利处于平等地位。为了扩大他们的地理权力,其他国家将不可避免地求助于一些位于中欧和德国的国家的想法。那是因为德国统一威胁法国维持欧洲大陆霸权。

普法战争后,不仅德国实现了统一,而且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也被德国取代。在政治统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迅速进入民族主义阶段,并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强国。然而,德国走上了战争之路,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⑨ 描述18世纪英国和法国为争夺北美殖民地的战争,过程,结果,具体原因。

一、战争名称:北美殖民地战争

二、战争过程:

1、威廉王战争(威廉王之战)

1689年,因光荣革命成为英王的威廉三世参加欧洲的奥格斯堡同盟,英法的对立开始。因此,在北美的英属美洲和法属加拿大也发生战争,但是,未获得决定性的结果,因1697年的雷斯威克条约而停战。

2、安妮女王战争(安妮女王之战)

呼应欧洲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而开始的北美殖民地战争(1702年~1713年),英军占领法属阿卡迪亚的皇家港,根据1713年的乌特勒支条约,获得加拿大东部的纽芬兰岛和哈得逊湾地域。

三、结果:

战争进行中,英国渐次掌握优势。但是,英国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反而导致新英格兰殖民地的丧失。法国的威胁消失后,新英格兰殖民地不再需要英国的军事保护。《巴黎条约》签订的12年后,爆发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

四、原因:主因是扩张中的英法北美殖民地因西部或内陆地域支配权的竞合,另外,欧洲爆发战争也必定波及北美大陆。

(9)法国跟哪些国家有争端扩展阅读:

英法百年战争:

北欧维京海盗骚扰侵略法国海岸由来已久。卡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统治者查理三世同意这些北欧人在法国海岸诺曼底定居下来,他们后来建立了诺曼底公国。

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统帅下成功地入侵英格兰,他们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

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了对诺曼底的控制,

12世纪中,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

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

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

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

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百年战争中战场上的法军反法政策。

亨利二世采取耍赖战略,他一方面承认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对法王的命令置若罔闻,根本不履行作为法国贵族的任何义务。

对于一个不但拥有国王头衔、而且领土比自己大两倍以上的强横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严和权力欲的封建君主一样,把亨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一切办法战胜亨利,夺回本应属于自己、属于法兰西国王的法国领土。

⑩ 法国与德意志的战争

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Franco-Prussian War),在德法两国称为德法战争,是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王国为统一德意志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但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战争后期,普鲁士将战争由自卫战争转化为侵略战争。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于1871年1月18日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告终。战役发生在德法两国,因此称为“德法战争”。 普法战争发生于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企图保持多年欧洲霸权地位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历来竭力阻止德意志的统一,同时还想侵占莱茵河左岸的德意志领土,因而对于普鲁士的挑衅,不但没有回避,反而迫不及待地向普鲁士宣战,结果招来了战争惨败、帝国灭亡的厄运。 开战契机普法开战的契机是西班牙王位的继承问题。1870年 7月初,普王威廉一世的亲属利奥波德亲王,应西班牙政府之邀,同意去西继承王位。法国担心普西联合反法,怕他们实力大增,于法国不利,而极力反对。于是,第三国的一项内部事务引发了欧洲两大强国的争斗。战争一开始就预示着法败普胜的必然结局。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在1864年及1866年先后击败了丹麦及奥地利,但法国却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诸邦,企图阻碍德国统一。在普奥战争结束后,法皇拿破仑三世要求俾斯麦同意,把莱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亚和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部分领土合并于法国,作为对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守中立的报偿。俾斯麦断然拒绝,并立即把拿破仑三世的这个意图通知了巴伐利亚国王及南德诸邦政府,从而在南德诸邦造成了令法国恐惧的心理。利用南德的这种心态,俾斯麦遂与它们缔结了秘密的攻守同盟条约。在这种情势下,只要打一场普法战争就可以激发南德诸邦的民族感情,就可以推动它们与北德联邦合并为此,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策动下,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令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普鲁士借此团结德意志民族,进攻法国。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在法皇宣战后,法国随即编成莱茵军团,于法德边境地带集结。该军团共有八个军,约22万人,由拿破仑三世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法国欲先发制人,夺取法兰克福,逼使普鲁士屈服;但与此同时,普军亦集结了三个军团,约47万人,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毛奇为总参谋长。普鲁士则计划以优势兵力,集中向阿尔萨斯和洛林进攻,将法军击溃于边境在线,再继而进攻巴黎,逼使法国投降。 战争以法军在1870年8月2日于萨尔布吕肯地区向普军进攻为开端。但到了8月4日,普军已顺利击溃法军,进入反攻阶段。与此同时,法军在其余各战场相继失利,被逼退回国境,转入防御。至8月中旬,法军已被普军一分为二,一部由巴赞元帅的莱茵军团共17万人被普军包围于麦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元帅率领的12万余人在8月30日与普军激战后被逼退守色当。 在9月1日至2日,普法两军于色当进行决定性的大战,即色当会战。9月1日上午,普军占领了符里济、栋舍里等地,成功切断了法军西撤的道路,并从后堵截法军。而在当天中午,普军亦完成了对法军的合围,并以强大的火炮作出攻击。当时下午,在法军数次试图突围失败后,拿破仑三世被逼于下午4时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愿“将他的佩剑交到陛下的手中”。9月2日,拿破仑三世正式率8.3万官兵向普军投降。在这场战役中,法军损失12.4万人,普军只损失了9000多人。法国举国哗然,资产阶级趁机于法国国内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国防政府。 影响(法国)
1、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共和国的确立 1870年9月4日,当色当战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连同在色当的法国官兵全部作了俘虏的消息传到巴黎后,巴黎广大人民群众对拿破仑三世统治的不满,立刻象火山一样爆发了。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群众拥入波旁宫立法团会议厅,要求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共和派议员甘必在市政厅正式宣布成立共和,建立临时政府,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从此以后,帝制在法国结束,共和逐渐稳固下来。 2、直接促使巴黎公社建立 色当战役后,普鲁士军队继续长驱直入,占领法国整个东北部,并向巴黎推进。至此,普鲁士所进行的战争已由统一战争演变为非正义的侵略、掠夺法国的战争。法国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要求普遍武装人民,抵抗普鲁士的侵略,而自称“国防政府”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害怕武装起来的巴黎人民,加快了投降的步伐。梯也尔政府在凡尔赛同德国签订了和约,条约规定:法国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省全部和洛林省一部,赔款付清以前,德国占领法国6个北方省。 在梯尔也政府进行卖国的同时,巴黎无产阶级加强了自己的斗争,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梯也尔政府逃往凡尔赛宫,资产阶级政府在巴黎的统治土崩瓦解,巴黎无产阶级取得了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次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3、影响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进程 普法战争中,法国对普鲁士签订屈辱和约,法国赔款50亿法郎,加上战争损失,总计资金损失达200亿法郎,致使经济发展资本投入不足;又割让铁矿蕴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使经济发展所需资源严重缺乏;再加上赔款付清以前,德国占领法国6个北方省,使国内市场进一步狭窄。所有这些,极大的延缓了法国经济的发展,使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展缓慢,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进程明显落后于美、德、英之后。 4、法国的欧洲霸权衰落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割地赔款,使法国失去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形成的西欧和中欧大陆的霸权地位,从而使法国的欧洲霸权地位衰落。 5、使法国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法国对德国的优势地位和潜在力量保持高度的警惕,并一直想报战败之仇,但单靠自身力量,是绝对不能战胜德国的,这样法国开始调整与欧洲国家,如英、俄的关系,以寻求盟国的支持,共同对付德国。
影响(德国)
1、完成统一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打败法国,从而排除了法国对普鲁士统一的干扰。1870年11月,代表北德意志联邦的俾斯麦与南德四邦政府缔结联合的和约,南德四邦与北德意志联邦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2、加快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经济发展 普法战争使德国最后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独立的经济体系;德国从法国攫取了五十亿法郎的军事赔款和拥有丰富铁矿的阿尔萨斯、洛林,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巨额资金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对外战争的胜利,使容克地主、资产阶级更加醉心于对外侵略扩张,大批军事订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这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呈现跳跃式发展,迅速完成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其实力超过法国、英国。 3、德国欧洲霸权地位上升 普法战争中,德国战胜法国,一跃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这就改变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的欧洲格局,使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上升,成为强大的“中欧帝国”。 4、使德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新的变化 普法战争后,一方面,德国的强大使德国进一步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另一方面,在欧洲,德国虽打败了法国,却不能以武力将其消灭,德国以后便以推行孤立法国,防止欧洲大国与法国结盟作为它的外交政策。
影响(意大利)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后,拿破仑三世不得不调回驻罗马的军队,9月初,意大利军队和加里波第的志愿军进入原被法国控制的教皇辖地,占领罗马。后根据公民投票,罗马合并于意大利,教皇被剥夺世俗权力,避居梵蒂冈。至此,意大利借助于普法战争法国的失败,赶走了法国的势力,收回被法国占领、控制的教皇辖地,最后完成统一。
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普法战争打破了相对平稳的欧洲均势关系,德意志帝国崛起,法国衰落,改变了殖民主义力量对比,从而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促使殖民主义国家重新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德国力图以一个联合起来的欧洲,孤立法国,包围不稳定的法兰西共和国,它协调了与俄国和奥匈帝国的矛盾,1873年三国正式形成“三皇同盟”,实现了孤立和削弱法国的目的。随着对殖民地的争夺加剧,三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1878年柏林会议后,“三皇同盟”瓦解。1882年德又与奥意形成三国同盟,与此同时,法与英俄也逐渐接近,形成三国协约。从而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进一步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
代表性: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合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大战后各国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据。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战役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撤销法金汉的总参谋长职务,改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其副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改良过的施里芬计划( 亦称为曼斯坦因计划)分为A、B、 敦刻尔克大撤退
C三个集团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侵略了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和法国。5月13日德军A集团军按曼施坦因意图通过法国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地区进入法国,盟军在阿登山地因为德军的奇袭完全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德国坦克师强渡马斯河,5月13日攻陷了法国南部战略要地色当,而同时德军B集团军在空降兵配合下入侵荷兰、比利时,来吸引跟牵制位于比利时平原一带的英法盟军主力部队,使A集团军得以更加顺利的从法国北部附近通过英法联军主力部队之侧翼,来构成曼斯坦计划中的大包围。到5月19日德军装甲师已经抵达离英吉利海峡只有50英里处。5月24日,德军装甲部队已经逼近法国的北部港口敦刻尔克,但却在这时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这个命令被证明是致命的失误,被包围的盟军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即敦刻尔克大撤退(保留了反攻的有生力量)。850艘各种类型、动力引擎、大小的船只舰队大量跨海集中到敦刻尔克,5月27日开始撤走了第一批士兵,到6月4日时已经有超过33万人成功逃脱,其中23万是英国远征军。这次的撤退虽为英国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但也丧失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士气亦一度低落。

与法国跟哪些国家有争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