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柯尼塞格,帕格尼
没错啊……
Pagani和Koenigsegg都是属于小厂,而且比较牛的是Ferrari、Lamborghini、Maserati这样的车厂都被收购了的情况下,Pagani和Koenigsegg竟然还都是独立车厂。
既然是独立车厂,那就必然是缺钱花的。而一辆汽车里面,研制最花钱的恰恰就是发动机。除了钱,研制发动机还需要有绝对雄厚的经验、人力资源,只有大型的集团企业或者得到大型集团企业支持的着名厂牌才有这样的实力。
现在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发动机的厂商已经少之又少,我所知道的只有Ford、GM、Chrysler美国三大家,欧洲有VW、BMW、FIAT、Ferrari、Mercedes、Renault、Porsche等几家(连Maserati现在都是落魄到了憋不出一台发动机的地步,用的都是Ferrari的引擎),日本有TOYOTA、Honda、Nissan可以自主研制引擎。其他的厂牌,都是买引擎用。比如老车王McLaren F1用的就是BMW的引擎,Bugatti Veyron用的引擎虽然挂的是自己的牌子,但是实际上是由VW的引擎工程人员设计的。
Pagani和Koenigsegg虽然都是非常NB的厂牌,但是毕竟和VW这样的大厂或者Ferrari这样有FIAT撑腰的厂商相比,搞发动机是搞不出来的。
===================================================
汽车的研制重点就是两个,一个是发动机,另一个是车身。
相对于发动机,车身的研制相应的更加灵活,而且成本更低,周期更短。一般只需要一个设计师团队和相应的空气动力支持团队就可以了。其他的组件,比如机械结构、电子单元,复杂程度和成本也是远远低于发动机的。
所以,对于小厂而言,最合适的做法就是自己研发车身,而另行购买发动机。
很多小型但是非常NB的车厂都是这么搞的,比如德国的Gumpert用的是Audi的引擎,Caparo T1用的是Mercedes的引擎,我所知道的用自主引擎的小厂只有Barabus,他们的TKR跑车是绝对的性能之王。
==================================================
注意观察一下F1的话,就会发现,大多数车队用的也都不是自己的引擎,这些独立车队的境遇和那些小厂很相似。比如Force India(印度TATA支持的),TATA是绝对搞不出F1引擎的,只有用Mercedes的。
2010赛季,围场上出现的引擎厂商总共只有4个:
Mercedes、Ferrari、Cosworth、Renault
但是这四个牌子的引擎前面的,是13支车队。
B. 为什么现在看的欧美大片基本上是美国的,欧洲的却很少
好莱坞是个电影城,像《哈利波特》一开始不知名前,是本土投资的,所以碟也很迟发行,后来是华纳兄弟投资的,一下子跃升好莱坞电影。
好莱坞是出了名的电影基地,由很多国家电影公司组成,都属于好莱坞电影范畴。
一般有看头,不是好莱坞电影公司出品的碟都不是很精良,国内引进过很多出色的欧洲电影,比如《卢浮魅影》《天使爱美丽》《美丽人生》《车神》《这个杀手不太冷》
现在的法国电影水准很棒,你喜欢电影一定要关注!
C. 电影《Michel Vaillant(车神)》中的汽车品牌
好的那边是瓦荣(Vaillant)车队,坏的叫里德(Leader)车队。
真实世界中没有这两个品牌,是虚构的。
附介绍:
改编自20世纪50年代出品的法国着名的同名漫画系列,可以说《车神》是结合了欧罗巴影业两位制片人的愿望--其一就是大名鼎鼎、始终对原着予以忠诚的吕克·贝松;另一个则是他的合作伙伴皮埃尔-安·勒·伯盖姆(Pierre-Ange Le Pogam),他为影片付出的则是真实的想法和虔诚的愿望。
这个故事完全出自于原版漫画中的一个单元,将目光主要聚焦在两个家族的矛盾上,同时还对“勒芒24小时拉力赛”这个世界级的赛事做了高度的概括:赛车手米歇尔·瓦荣(萨加莫尔·斯蒂芬南饰)是个技高人胆大的主儿,拥有着无数个世界级大小赛事的冠军奖杯,当然,这些奖杯中的一部分要归功于他那名震赛车界的瓦荣车队。专注于赛车事业的米歇尔·瓦荣无形中也树立了不少仇敌,里德车队就是其中之一,相较于瓦荣车队的公正与无私,里德车队要黑暗、阴险许多,是那种为求胜利不择手段的典型。勒芒24小时拉力赛开始了,两个家族之间的“争斗”也进入了最为高潮的阶段,米歇尔·瓦荣坐在蓝色10号赛车中,紧握住方向盘——在他身边的是亲密战友史蒂夫(彼得·杨布鲁德·希尔饰)驾驶的8号车,他们都在等待指示旗落下的那一刹那冲出跑道。这一次,米歇尔·瓦荣需要做的不只是完成赛事夺得冠军,他和队友的生命也在跑道上急驰着奔向不可预知的危险之中。
D. 以前看过一个电影,有个情结是两辆F1赛车在民用加油站里加油 谁知道电影的名字呀
法国电影《车神》
片名:
Michel Vaillant
更多中文名:
幻影车神
雷霆杀阵
片长:
103 min
国家/地区:
法国
对白语言:
英语 法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制作成本:
22,900,000 约$30,000,000(estimated)
版权所有:
&; EuropaCorp - TF1 Films Proction - The Prodd
拍摄日期:
2002年5月 - 2003年1月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 Louis-Pascal Couvelaire
编剧 Writer:
*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scenario) &
* Gilles Malençon .....(scenario)
* Jean Graton .....(based on bande dessinée Michel Vaillant) &
* Philippe Graton .....(based on bande dessinée Michel Vaillant)
演员 Actor:
* 萨加莫尔·斯蒂芬南 Sagamore Stévenin .....Michel Vaillant
* 彼德·杨波拉德·希尔斯 Peter Youngblood Hills .....Steve Warson
* 戴安·克鲁格 Diane Kruger .....Julie Wood
* 让·皮埃尔·卡塞尔 Jean-Pierre Cassel .....Henri Vaillant
* Béatrice Agenin .....Élisabeth Vaillant
* 菲力普·巴斯 Philippe Bas .....Jean-Pierre Vaillant
* Philippe Lellouche .....José
* Lisa Barbuscia .....Ruth Wong
* Jeanne Mauran .....Odessa
* François Levantal .....Bob Cramer
* Stéphane Metzger .....Dan Hawkins
* Scott Thrun .....David Dougherty
* Agathe De La Boulaye .....Gabrielle Spangenberg
* Stefano Cassetti .....Giulio Cavallo
* Alexandra Tiedemann .....Agnès Vaillant
* Estelle Caumartin .....Laura Vaillant
* Lisa Couvelaire .....Natasha
* Thierry Perkins-Lyautey .....Mathieu, le journaliste auto (as Thierry Perkins Lyautey)
* Patrice Valota .....Directeur course Mans
* Bruno Vandestick .....Speaker Mans
* Kentaro .....Akira Kadokawa
* Riton Liebman
制作人 Proced by:
* Maurice Illouz .....executive procer
* Pierre-Ange Le Pogam .....procer
*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co-procer (uncredited)
剧情介绍
影片改编自风靡欧洲的畅销漫画,赛车手米榭尔维隆是个对赛车痴迷的赛车天才,尽管家人始终对他喜欢的赛车运动持反对意见,但是米榭尔始终追求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一定要取得Le Mans 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凭藉着他的热情和那种天生为了赛车运动而打造的坚强的体魄,以及冷静的分析判断能力,他终于拿到了这个比赛的冠军。一时媒体和车迷都对他崇拜有加,把他奉为世界赛车的未来天皇巨星。就在各种鲜花喜悦包围着米榭尔的同时,一场跨国的猎杀行动也悄悄的展开了。
其他的车队对于米榭尔和他的车队所取得的成绩一直耿耿于怀。露丝正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她对米榭尔怀恨在心,就是因为米榭尔的出色表现,使得露丝的父亲含恨退出赛车界,这次露丝精心策划,要在世界锦标比赛中施展各种阴谋和致命手段,不断的给米榭尔制造惊险危机,甚至在比赛过程中,米榭尔不只受到露丝的车队车手们及众杀手的阻挠,还联手制造撞车、刻意围堵、拦截、刺杀…,加上赛事本身就充满了挑战性和危险,米榭尔能否在这过程中以超人的毅力和智慧粉碎种种阴谋暴力,并以”比子弹更快”的速度取得世界大赛车的冠军呢?
幕后花絮
1997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米歇尔·内加藤被委以挑选驾驶员的重任。他在某些特别惊险的场景还亲自承担驾驶的任务。他说:“我从事勒芒24小时赛车已有10年的历史,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耐力赛,同时也是最权威的赛事。对此赛事,人们需提前一年进行准备……
E. 急!!! 全球化背景 机遇挑战并存 国产电影优势和劣势
华语电影:尚未成功
优势:不言而喻的本土优势,在题材、语言、文化上不存在任何障碍,明星偶像资源更是华语电影的法宝。
劣势:商业电影基础较差,缺乏基本的类型片体系与商业运做经验,投入产出令投资人望而却步。
所谓华语电影的范畴,一般包括内地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制作的所有影片,由于台湾地区电影工业的连年衰退,几乎在近年内不可能在商业电影上有较大突破,与我们话题中的“大片”更是无法重合,在这里就不做过多讨论了。
在“引进大片”进入中国的十年间,内地的“国产大片”也一直探索自己的道路,如何利用本土优势占据市场成为很多电影人面临的课题。其中成功的典范应该属于冯小刚与张艺谋,冯小刚以语言文化为特质的喜剧成功开辟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首个特定档期———贺岁档,张艺谋以高投资打造的武侠电影《英雄》、《十面埋伏》在票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也有一些不大成功的例子,比如张健亚对灾难惊险片的几次尝试。如果以全局的眼光来看,所谓“国产大片”的中国商业电影还只停留在单个创作者的点上,未能形成一个成熟的商业电影创作体系,其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缺乏类型电影观念,甚至连电影编剧等专职人员在整个工业体系中都相当稀有。即便张艺谋的《英雄》能够在美国本土获得票房冠军,也只能是中国商业电影的一个空中楼阁,其基础的欠缺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近年来,香港电影的衰退日益明显,除了其本地市场的萎缩,像内地及东南亚地区的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一向以高效和低成本见长的香港电影,也在寻求自己新的路线。以刘伟强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影人一直在尝试以高投资、全明星阵容的精良制作,最终以《无间道》系列形成香港电影的新话题。尽管《无间道》能够创下一连串的票房纪录,却无法解决香港电影的所有问题,类型单一、制作老套还是香港影片的顽症。尽管内地提供了一些政策上的保护,近两年的香港电影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反应并不能令人满意。
可以相信的是,今后的几年依旧是华语商业电影的摸索阶段,如果不解决一些基础问题,情况也不会有较大改观。
法国欧洲:前途未卜
优势:法国电影具有良好的口碑,也在商业化运做的过程中创下了几个优秀品牌。
劣势:法国商业电影与好莱坞作品题材相近,而在细节处理上还有较大差距。
无论是当年作者电影创作还是今天面对市场的商业电影制作,欧洲电影的核心始终在法国。今天,以吕克.贝松、让-皮埃尔.热内等导演为代表的一批法国电影人,也在就本土大片进行着各自的创作。在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创作高峰期后,吕克.贝松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法国商业电影的监制工作上,在他的统筹设计下,创建了一个相对丰富的类型电影模式,比如《的士速递》系列这样的赛车片、《暗流》系列的惊悚悬疑片还有针对亚洲市场的《绿芥刑警》等等。吕克.贝松所参与的影片,都具备与好莱坞影片类似的特点,比如简单的情节、刺激的场面等等。这既是法国商业片取得成功的原因,也是它们有所欠缺的方面,一部法国式的好莱坞制作远没有真正的好莱坞作品具备竞争力。
对中国院线而言,引进的欧洲电影主要来自法国。仅就今年而言,就有《郁金香芳芳》、《车神》、《暗流2》、《放牛班的春天》等多部影片公映,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在于作品本身缺乏竞争力,且引进周期过长使音像产品影响上座率。
对中国电影观众而言,尽管亚洲电影具有文化相通的先天优势,却没有当初对待好莱坞引进大片的热情。其原因显而易见,一是国内院线引进数量非常有限,二是这些影片从内容和视听效果上的确还不具备同好莱坞作品的可比性。
数字
“今年大片在全国票房所占比例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到目前为止,2004年全国票房接近12亿,其中进口片只占5亿,和几年前进口片一统天下的状况相比有很大区别。有观众反映“大片不大了”,这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国产片的质量在提高,进口片从引进10部到引进20部,质量参差不齐;第二,观众的欣赏水平在提高;第三,盗版猖獗,国内打击盗版机制不完善。
声音
我们觉得,进口片给了国产片滋养,现在国产片开始掉过头来对付进口片了。
首先,在宣传上国产片不受任何限制,而国家规定,进口大片是不能在电视上做商业广告的,这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传播阵地。其次,从去年的《十面埋伏》开始,电影的黄金档期都留给了国产片,暑期档、十一、元旦、春节,进口片失去了很多阵地。造成的结果就是,进口片也扎堆,多片交叉放映,很多好片子没有演透就被迫下线了
F. 法国电影 《车神》
《车神》(Michel Vaillant) 原声大碟
专辑曲目:
01. Le Mans
02. Bridge Scene
03. Helicoptere
04. Come To Me 1
05. Vaillant Theme
06. Nothing
07. Friend
08. Nightmare Scene
09. Leader Theme
10. Nightmare Is Over
11. Vaillant (Acoustic)
12. Night Time
13. Red
14. Come To Me 2
不知道你喜欢那首..你自己去酷狗那里试听吧 <<车神>>插曲就在里面的其中一首了```
G. 为什么魔幻车神现在不演了
不演了它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人物,制作等等环节,环环相扣的,你可以看类似其它的
H. 关于法国《车神》这部电影的画面
把饱和度增加,然后把亮度调低,就可以了,很简单。关键是看你自己如何去调了。
I. 法国电影《车神》即《Michel Vaillant》里出现了哪些车辆
LMP1组别只有两支车队,电影里的车型就是LMP1组别的,标致喜欢涂蓝色,奥迪喜欢涂红色,电影里没有明确说明,但是也含沙射影的表现出来了
标致车队(PeugeotSport)-车型:标致908HDiFAP(Peugeot908HDiFAP)
奥迪车队(AudiSport)-车型:奥迪R15+TDi(AudiR15-plusTDi)
标致车队是勒芒24小时耐力赛卫冕冠军,拥有一辆十分成熟的赛车。就因为如此,法国车队一定是最有力的冠军争夺者。
标致908现在很难被打败。标致车队今年是第四次参赛,他们自从去年获胜开始就一直在模拟去年获胜的模式。
而且,它的强劲对手,奥迪R15+还远没有把握能比它快,这是无可争议的。有人会辩解道,标致去年夺冠是因为车手阵容比较强大,但即使是如此,2010年的标致车手阵容更强大了。
那几辆在雪地里跑的拉力赛车,其中那两辆蓝色的是改装过的标致206,改的太厉害了,差点没认出,上面贴满了PSA御用厂家TOTAL的广告。
PS:被夹的车确实是三菱日蚀2代,给你看看图片,那个大灯个引擎盖接缝曲线是一摸一样的,你说的ClioV6我没看到,雪地就出现了这三个车
J. 法国电影《车神》男主角的资料
报歉啊...我就只知道这么多了:
2004年9月,中国上海将作为承办方,举行世界F1大奖赛上海站的比赛,此项赛事现已进入倒计时状态。这是中国首次参加这项世界上最昂贵,也是最刺激的运动。随着F1方程式赛车比赛的临近,一部与F1竞技一样精彩,一样惊心动魄的法国惊险巨片《车神》在8月26日隆重登场。在影片中,赛车场面会比现实中的F1更惊险、更刺激,更引人入胜。在大家翘首以盼上海站大赛之际,国内观众会抢先看到这个全世界都为之疯狂的运动,感受与国际同步的F1大赛浪潮。这一前一后,梦幻与现实的双响炮将共同引爆国内赛车狂潮,无疑成为中国观众和广大车迷关注的一大焦点。
电影改编自经典漫画《米歇尔-瓦扬》
米歇尔-瓦扬是一部着名的法国系列漫画作品中的主人公,在法国甚至欧洲家喻户晓,至今长盛不衰。1957年的2月,米歇尔-瓦扬这个人物第一次出现在法国着名的漫画杂志《丁丁》的画页上。故事的主题是赛车,不长的情节在勒芒赛道上展开?赛车场面逼真,故事中的惟一英雄——赛车手米歇尔- 瓦扬深得读者的喜爱,漫画因此获得成功。关于他的故事已经出版了七十多集的系列画册,总销售量达两千多万册。1999年,法国电影大师吕克- 贝松就决定和吉勒- 马朗松一道共同改编这部经典漫画作品,将其搬上大银幕。2003年,第一部关于米歇尔- 瓦扬的电影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特洛伊》美女狄安娜-克鲁格倾情出演
本片女主人公朱丽- 伍德的扮演者戴安娜- 克鲁格因成功出演了2004年度戛纳电影节观摩影片——美国史诗巨片《特洛伊》中倾国倾城的美女海伦,而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而片子的男主演萨迦莫尔-斯蒂文纳是法国现在的当红小生。一直以为法国出产美女,俊男都躲在民间,这次终于有机会见到一等一的法国男人:一个德国美女,一个法国小生,就连配角都惹眼异常。如果你不爱看刺激的赛车,单是瞧这些俊脸也很养眼。
赛车知识普及版
勒芒赛道
《车神》在法国着名的耐力赛道——勒芒赛道实地拍摄,在真实的车赛中完成了电影创作。为了准备米歇尔-瓦扬这个角色,主演萨迦莫尔-斯蒂文纳了解了很多赛车选手,参观了多个车队,并且作为着名F1赛手Michel Neugarten的副驾驶实际体验了真实比赛的感觉。
本片全部采用真实的赛车,并由真正的赛车选手上场比拼,总共动用了约120名工作人员,使用了12架摄影机跟踪拍摄。
勒芒24小时耐力赛
这是世界上最富权威的赛事之一,几乎成为汽车运动神话般的传奇,也使它的胜利者一夜成名。它从1906年起,后来成为西方汽车俱乐部(1913年)的萨尔特俱乐部就组织了第一次汽车赛,当时在它周围有许多热心的汽车运动者已经成为一个核心。但直到1923年5月26日的16点钟,才看到33个竞赛者在跑道上飞驰,这才是一次真正神奇的汽车运动。在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后,汽车赛才在各地相继展开,而勒芒24小时汽车耐力赛是在所有汽车赛之前就存在的最安全可靠的此类竞赛。
身材是这么保持的
汽车一发动,驾驶员就要全神贯注,集中所有精力,不能有半点马虎。在24小时里,一个驾驶员要喝掉20公升的水,但会减掉2至3公斤体重。他们要吸食缓溶的糖果。像勒芒这样的24小时赛事,是非常拼体力的,就是人与机器的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