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叫英法百年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战争中涌现了以为法国女英雄贞德,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法国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也是历史上唯一能在17岁时就指挥国家大军并取得胜利的少女。法国取得战争的胜利,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更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
‘贰’ 法国与英国历史上发生过战争有几次吗
18世纪初勃兰登堡称王算起吧,年年打月月打天天打,其他国家太多我就尽量不写了 18世纪初爆发了两个欧洲大混战,分别是: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 法国对英国 普鲁士与法国对抗 大北方战争 普鲁士肯定参加了 英国好像参加了 总之瑞典很惨 普鲁士不停地变换盟友 1740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 法国和普鲁士一伙 英国在另一方 1756 七年战争 普鲁士和英国一伙 法国在另一方 三次西里西亚争夺战 普鲁士与奥地利等作战 法国与英国又交战多次,听说法国骂人话里就有你全家是英国人,英国骂人话里都是骂荷兰,大概是报复威廉三世给英国财政下的紧箍咒 美国独立期间法国派志愿军作战,并且荷兰西班牙都在牵制英国【好像是共济会的阴谋吧】 拿破仑战争,从法国大革命起,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普鲁士除1812年外大多数时候都是跟着英国 克里米亚战争 英国和法国一伙【我玩Victoria的俄罗斯被虐得惨呀,印象深刻】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和法国一伙 布尔战争 英国打荷兰殖民地 英国在全世界如阿富汗印度非洲侵略弱小国家 1864年起王朝战争(普鲁士统一战争,好像是这么叫的吧)1871年普鲁士打败法国 然后西欧就是玩军备竞赛玩到1914年,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不过还有不为人知的是,
‘叁’ 英国战争有那些
1、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
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
2、英西战争
英西战争(英语:Anglo-Spanish War;西班牙语:Guerra anglo-española)(1585年–1604年)指西班牙帝国与英格兰王国之间未经正式宣战的间歇性冲突。英西战争由多场大范围战役组成,起于1585年英国与荷兰签订楠萨奇条约,拥护荷兰抵抗西班牙帝国的统治。
3、英荷战争
英荷战争(荷兰语:Engels–Nederlandse OorlogenorEngelse Zeeoorlogen),是发生于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四次战争,总体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
17世纪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互有胜负,双方实力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
而第二、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在其中渔翁得利,获得了大片土地与商贸利益;国力直线上升而超越荷兰,成为欧洲最强的霸权。
4、普拉西之战
普拉西战役(Battle of Plassey),发生于1757年6月23日,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印度的孟加拉王公的战争,而孟加拉王公西拉杰·乌德·达乌拉有法国为其支持者。
在普拉西,孟加拉当时拥有7万名军队,以及53尊法国东印度公司送给他们的大炮和40名法国炮手。筑壕固守的克莱武指挥的军队只有900名英兵和2000名印度士兵,双方实力悬殊。
战役开始前,诡计多端的克莱武,事先买通了孟加拉军队的将领米尔·贾法尔作为英国的内奸。战役打响后,适逢一场倾盆大雨,孟加拉军和法军的枪炮火药受潮,失去效力,而英军的枪炮火药都预先盖上了防水布,保持完好,因此,当孟加拉军队向前冲锋时,遭到英军枪炮的密集射击,死伤甚众。
印奸贾法尔按兵不动,其他孟加拉军队也心怀异图,许多驻军对英国人很少甚至不加抵抗,从而使孟加拉的军队变成一群乌合之众。英军几度大炮齐发,孟加拉军队惊慌失措,印奸米尔·贾法尔率领的骑兵转到克莱武方面,孟加拉的军队就在一场大屠杀中被歼灭了。
5、英美战争
1812年战争,又称为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与英国之间发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
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但是英国军队的50%兵员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时,美洲原住民部落由于种种原因也卷入了战争。
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1812至1813年,美国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国在欧洲击败拿破仑,将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战场。英国占领美国的缅因州,并且一度攻占美国首都华盛顿。
但是英国陆军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战场、尚普兰湖战役、巴尔地摩战役、新奥尔良战役中多次遭到挫败,并且海军也遭受败局。1815年双方停战,边界恢复原状。
‘肆’ 英国在建立“日不落帝国”过程中的三次主要战争
第一次主要战争——英西战争;
第二次主要战争——英法七年战争;
第三次主要战争——三次英荷战争。
1、英西战争指西班牙帝国与英格兰王国之间未经正式宣战的间歇性冲突。 英西战争由多场大范围战役组成,起于1585年英国与荷兰签订楠萨奇条约,拥护荷兰抵抗西班牙帝国的统治。
2、英法七年战争发生在1754年至1763年,而主要冲突则集中于1756年—1763年。当时欧洲上的主要强国均参与了这场战争,其影响覆盖了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宾。
3、三次英荷战争是发生于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四次战争,总体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
1、英西战争
战争中英国使用皇家海盗同西班牙争霸成了以后一百年的国策。必须指出的是,这个国策其实迟缓了英国建立海上帝国的脚步。
当时以伊丽莎白王朝的重臣伯利男爵为代表的商人势力主张通过贸易实现海外扩张,而不是去劫掠别人的财富,可惜这些有识之士的声音淹没在英国上下急功近利的喧嚣之中。这一耽误就是一百年。
这一百年里西班牙、葡萄牙继续他们的海外扩张,而独立不久的荷兰后来居上,超过西、葡、英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并在十七世纪中后期同英国发生三次争霸战争。荷兰虽然是小国,但却依靠强大的财力和英国打了一个平手,并几乎将英国拖垮,这才迫使英国深刻反思自己的战略失误。
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 ,来自荷兰的奥良治公爵威廉登上英国王位,英、荷合流,英国才重新回到帝国事业的正轨上来,而此时距离英国击败无敌舰队已经整整一百年。
2、英法七年战争
在七年战争中,英法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争夺,初期(1756年~1757年)是法国取得了胜利。在巴利阿里群岛的梅诺卡岛战役(1756)中,5月20日法国舰队战胜了英国舰队。但是,随着1758年战局的开始,被欧洲战场拖住的法国,在海上和各殖民地开始遭到失败。
英国只给普鲁士以财力援助,因此逐渐在各殖民地积蓄了力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760年占领了加拿大、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佛罗里达和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1763年初,七年战争结束。
1763年2月10日英法签订《巴黎和约》(1761年参战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加入了该和约。西班牙站在法国一方,葡萄牙站在英国一方)。
1763年2月15日,以普鲁士为一方,以奥地利和萨克森为另一方签订了结束七年战争的《胡贝尔图斯堡和约》。和约确认普鲁士对西里西亚和格拉茨伯爵领地的领有权。
3、三次英荷战争
17世纪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互有胜负,双方实力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
英荷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在其中渔翁得利,获得了大片土地与商贸利益;国力直线上升而超越荷兰,成为欧洲最强的霸权。
而在18世纪的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击败荷兰开始获取世界金融霸权。
‘伍’ 历史上法国和英国之间有哪些战争
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和佛兰德斯站在英国一方;
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
英军当时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国王亲自指挥;
法军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
百年战争依局势的转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337年 - 1360年)
·第一阶段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
在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中,英军打败法军,夺取制海权,以防止法军入侵。
在1346年8月所发生的克雷西会战中,英军占领了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
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
1356年英国攻取了法国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
因为英军的横征暴敛和法国全国的经济崩溃,使得法国平民发起起义运动。
结果法国被迫于1360年签订不平等和约——《布勒丁尼和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
·第二阶段(1360年 - 1400年)
·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
查理五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代替大部份骑兵,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重建舰队,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
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
·第三阶段(1415年 - 1429年)
·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
在1415年,英军于阿赞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并随即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部份地区。
法王查理六世在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特鲁瓦和约》,将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第四阶段(1429年 - 1453年)
·法国人民因为不堪英军的压迫,纷纷组织游击战,这给予法军很大的帮助,达到了牵制英国之效。
在法国圣女贞德的指挥下,法军于1429年5月解除了英国对奥尔良的包围,赢得了重大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
虽然贞德于英军处死,但这反而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使法军作出大反攻。
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后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由于法国帮助美国,所以英法两国也有交战;
·在第二次世界战争时期,英国曾向法。西。斯。控制下的法国宣战
‘陆’ 英法之间打过的战争求明细。
最出名的是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 - 1453年
其他还有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第二次英荷战争1664年-1667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年-1748年、拿破仑战争1799年—1815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二战期间与维希法国的战争1940年-1945年,还有一些殖民地上的小的冲突就不计其数了~
额,我这个是以别的答案为蓝本我并不否认,但是那个答案说不定也是网上搜的啊;还有这个我也有一个个搜出来看了看,加上年代同时也进行了改动,绝对跟原版答案有所不同的...最后,如果lz指望着有对英法战争史有深刻研究的学者来回答,窃以为不太现实...
‘柒’ 英国为什么在七年战争中打败法国
在七年战争中,英法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争夺,初期(1756年-1757年)是法国取得了胜利。在巴利阿里群岛的梅诺卡岛战役(1756)中,5月20日法国舰队战胜了英国舰队。但是,随着1758年战局的开始,被欧洲战场拖住的法国,在海上和各殖民地开始遭到失败。英国只给普鲁士以财力援助,因此逐渐在各殖民地积蓄了力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760年占领了加拿大、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佛罗里达和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1763年初,七年战争结束。1763年2月10日英法签订巴黎和约
‘捌’ “大国博弈”英国是如何击败法国成为欧洲霸主的呢
前言:法国在欧洲陆地上击败了强大的哈布斯堡帝国,成为了欧洲大陆上的新霸主;而英国则在海洋上击败了早期的海洋霸主西班牙,从而占据了海上的霸权地位。在各自击败对手之后,英法两国将被历史带到同一个时空里进行最后的霸权角逐。
从十七世纪中期开始,英法两国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对手。
当然了,我们都知道,在这场欧洲霸主地位争夺战中,最后以英国彻底击败法国,成为最终霸主宣告结束。但问题是,英国是如何击败法国的呢?下面,作者就从"内政视角"来简述一下这场“英法争霸战”。
在“七年战争”中,英国彻底击败了法国成为真正的霸主
英法两国在长期的争霸拉锯战中,法国渐渐地就退出了争霸战的舞台。经过近百年的争斗,英国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彻底击败了法国,不仅让法国丢掉了绝大部分在海外多年辛苦经营占领的殖民地,从而也将英国推到了真正欧洲霸主的宝座之上。
‘玖’ 14-15世纪,英国和法国打了什么战争
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
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
‘拾’ 英国与法国历史上打过多少次战争 包括殖民地战争
英国与法国在中世纪到19世纪初,一直都是宿敌。他们打过的战争大大小小几十个,我就说说我知道的几场大战争。
第一次;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起因是因为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死后无嗣,而英王爱德华三世要以近亲的身份继承王位,结果腓力六世继承王位,英王继而向法国宣战,而此时英国早已经拥有法国半壁江山了。这场战争出现了最先进的武器:大弓。英军用这种武器大量射杀法国骑士。当时论人口来说,英国远远少于法国。但一直到出现圣女贞德解救法国之前,在100年间的战争中,英国可以说是百战百胜。
第二次:奥地利王位继承战是欧洲两大联盟为争夺奥属领地,因奥地利王位继承权问题而引起的,它于1740—1748年以中欧为主要战场展开。奥皇查理六世于1740年10月20日死后无嗣,其长女玛利亚·特蕾西亚承袭父位。查理六世死后,普鲁士、法国、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皮埃蒙特、撒丁、那不勒斯王国拒绝承认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而奥地利、英国、捷克、匈牙利、荷兰、西里西亚、俄国从其各自的既得利益出发,则全力支持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由此而爆发了长达8年之久的由两次西里西亚战争所构成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其中英法在比利时、殖民地和大海上进行战争。
第三次欧洲七年战争(英法七年战争),又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称,1756~1763年。这是一场殖民争霸战争。英国自始自终就是法国的宿敌,而法国也是英国宿敌,英国一直都在大陆寻找盟友一起对付法国。英国的盟友在1700年前后都是奥地利,而普鲁士要在中欧的崛起,最大的敌人就是奥地利。战争不可避免。当奥地利人正忙于和普鲁士战斗时,他们对法国的关注自然没那么强了,而英国看他们的盟友真在忙别的事情是,英国人决定从新找一个盟友。他们找到了同样对法国有矛盾的普鲁士王国。于是欧洲变成了一个火药桶,而普鲁士新的国王将成为那个火星。而奥地利和法国抛弃前嫌,要做好基友。腓特烈二世即位没几个月,就向奥地利宣战,进攻西里西亚地区。随后法王路易十五向普鲁士宣战,英国向法国宣战,俄国早已垂涎欧洲大陆,与法奥结盟宣战普鲁士。这是主要战争国还有不少小国,其中就有汉若威王国是帮英普的,其他还有好多就不说了。
这是欧洲局势,在美洲:法国与英国上演了殖民战争,法国失去了加拿大和俄亥俄地区。在亚洲即印度次大陆:英国在海上以少胜多并在陆上突击法军据点,法国在印度元气大伤,法军被迫转为守势,与孟加拉将军结盟。在决战时,英国买通了孟加拉将军,英军将领罗伯特 克莱武率领英军进攻法军阵地,孟加拉将军拒不出战,直到英军攻下法军阵地,击败法军。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仅在印度保留几个港口。
第四次,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1775年4月,马萨诸塞总督兼驻军总司令托马斯·盖奇得到一个消息:在距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上,有“通讯委员会”的一个秘密军火仓库。盖奇立即命令少校佛朗西斯·史密斯和约翰·皮特凯恩率800名英军前往摧毁,以挫伤民兵士气。部队连夜出发了,4月19日凌晨,他们来到了离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庄--莱克星顿。在途中英军遇到了几十名民兵,英国军官劝他们不要和自己的祖国战斗不要受到蛊惑反抗国王。。。就在民兵准备缴械时,一个民兵向英军开了一枪,导致了战斗,英军打败他们后来到目的地发现军火被转移了,就在这时后面出现了上百名民兵,英军死伤惨重突围出去(这些是殖民地列兵,不是欧洲的线列步兵)。 在与英军的历次交锋中,屡败屡战,终于在一次战斗中重创英军,告诉了世人美利坚人民独立的意志。法西荷等国看到了希望于是帮助美国独立,在法国王室陆军的帮助下,打败了英国。
第五次:拿破仑战争1799—1815年。拿破仑执政(1799—1804)和拿破仑一世帝国(1804—1814,1815)时期,法国资产阶级为了在欧洲建立法国的政治和经济霸权,同英国争夺贸易和殖民地的领先地位,以及兼并新的领土而进行的战争。这些战斗可说是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引发的战争的延续。它促使了欧洲的军队和火炮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军事制度。因为实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战争规模庞大,史无前例。法国国势迅速崛起,雄霸欧洲,但是在侵俄战役惨败后,一落千丈。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让波旁王朝得于1814年和1815年两度复辟。
关于你们说的二战的英法战争可有可无,主要对手是德意,在亚洲是日本,和法国的作战除了马达加斯加岛战役就没了,英国害怕日本在维希政府控制下的马达加斯加建立潜艇基地才打的,打了了几个月(包括从英国调兵去那里的时间),法军投降。在北非除了和德意作战,在后期登陆阿尔及尔的计划还没实施,北非的维希政府就投降了。欧洲大反攻,诺曼底登陆成功后打到法国南部,法国维希政府立刻投降。但二战还是有法国人打德国的,法国的一个组织‘自由法国’由戴高乐将军领导,还创立了精锐的柯菲尔突击队(绿色贝雷帽)
仔细看的人会知道我没有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