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有些国家像法国德国不愿意加入欧盟,明明是对他们有利的
确实他们我太想加入,具体原因我认为是:
1.他们一旦加入就要对欧盟中一些落后的国家提供援助,他们出于自私所以不太想加入
2.他们想要自己管理自己不想受到其他国家的管制,例如挪威经常管其他国家的银行管理
3.他们不想共享资源例如石油
这是我的观点,望采纳,谢谢
⑵ 对于中美贸易战,其他国家持以什么态度(如法国
对中美贸易战的看法:中美最终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中国对美帝的反击是正确的!结局可想而知。美帝川普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双方已同意鼓励双向投资,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⑶ 英法德做为欧盟的三大支柱,究竟谁才是欧盟的老大
英国、法国、德国是欧洲最发达的三个国家,也是欧盟的三大支柱,被誉为欧洲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三国齐头并进,你追我赶,谁也不服谁。为了争夺欧洲的领导权,三国明争暗斗,互不相让。虽然现在不像二战以前要用拳头说话,但三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争斗并没有停止,这种情况在争夺欧盟领导权上显得尤为突出。欧盟囊括了欧洲大部分国家,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谁掌控了欧盟的领导权,谁就是欧洲的老大。那么作为欧盟的三大支柱,英法德谁才是欧盟的核心?
法国是五常之一,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核力量,实际上具备了和美中俄等大国分庭抗礼的条件。只要法国人整合了欧盟,接过欧盟的领导权,必然成为欧盟的核心,欧洲也会成为和美俄分庭抗礼的一大势力体系。这是法国人和所有欧洲国家的梦想和希望。现在英国人要脱欧单干,德国经济火车头呈现疲态,法国人毫无疑问会站到台前,离欧盟的老大又进了一步。这也是法国在近两年越来越活跃的主要原因。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提出要组建欧洲联军,和美国人一拍两散。如果组建欧洲联军,军事实力最强的法国毫无疑问会掌握欧洲联军的指挥权,掌控整个欧洲的防务,法国人会成欧盟话语权最大的国家,成为欧盟“事实上的老大”。这也是为何愤怒的美国人会用“黄马甲运动”整法国的原因。当然,法国人想当老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德国不服,意大利也同样不服,美国人更是不会高兴,所以法国人想要整合欧洲,想当欧盟的老大,仍然任重道远,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机会。
⑷ 欧盟的三个大国,英国德国法国的人民互相怎么看待对方
英国人
英国人觉得法国的东西挺高端,任何产品有个法国名都顿时高一档次,尤其是在吃喝上。有次跟爱开玩笑的英国小胖哥聊天,他问了个挺恶心的问题,说如果你的尿会变成一种饮品,那你希望是什么。我随口说了昨天刚喝完的Cidre de Normandie(诺曼底苹果酒),他立刻惊呼,哇塞你逼格好高... 其实这跟国内产品爱用外语名是一样的。
英国的外语教育差劲的要命,但惟独对法语情有独钟,觉得法语听上去很性感,认为会说法语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地位比较高。但有趣的是,英国人却觉得在英国的任何外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绝对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而在英语上迁就你,文化和语言的自信(自傲)非常强。
但他们对法国人的印象有好有坏。一方面觉得法国人浪漫有品味,但又觉得他们不靠谱,比较吵闹,爱扎堆,英语一般都有比较重的口音让人听不太懂。一般英国人跟法国人能当好朋友的比较少(其实英国人跟包括英国人自己在内的任何国家的人当很要好的朋友都不容易)。
几年前学校的夏日舞会最后的项目是去club跳舞,我跟法国好基友一起跟英国女生们跳,有个英国女生喝多了,英国人喝多了那不是一般的疯。她一边跟法国好基友调情一边对他说:讲法语给我听!然后基友描述他说法语时那女生表情简直像是快高潮了。。。结果后来那个女生又不停的给我抱怨,他怎么只说法语啊我听不懂。。。
英国人对于德国人的印象还可以,总体来说觉得德国人做事一板一眼,说话特别直接完全不拐弯,干净整洁,比较严肃缺乏幽默感。他们做事比较靠谱,守时,这点跟英国人比较像。我在德国碰到的英国人也觉得在德国生活很舒服很适应,跟在家生活差不多。
法国人
法国人对自己民族,语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非常的强。但是有趣的是,他们有时也觉得名字里带英语,跟英国沾边的东西比较高档。比如说在法国经常能看到“英国人酒店”“伦敦酒店”之类的名称。法国朋友说法国人觉得酒店名字似乎带“伦敦”两个字逼格就高了,看来外来词语自带逼格还真是全世界都一样。
法国人说话比英国人直接很多,但没有德国人直接,更没有荷兰人直接。跟英国人不一样,他们很容易就能跟别人打成一片,很热情。但是前提他们要互相认可,所以起码语言交流不能成问题,有幽默感,有活力比较疯狂一点最佳。他们觉得英国人表面上很好很有礼貌,但都有点装模作样虚情假意,说话不直接,不热情。我的法国朋友们中能跟英国人当好朋友的也寥寥可数。他们喜欢嘲笑英国人说法语的英国口音,却觉得自己说英语时浓浓的法语口音不是什么坏事,是个人民族文化的认同。他们也觉得德国人严肃,一板一眼,缺乏趣味不够热情不好玩。他们之中不少人觉得德语很难听,法语是世上最优美的语言,甩德语几万条街。
有次跟法国基友和德国妹子一起喝酒聊天,我脑子不知抽了哪根筋竟然问起他们二战的事情。结果场面有点尴尬,法国哥们说,对于德国人和法国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于是我脸一红赶紧转移话题。但是总体来说二战对于当代英法德的普通民众之间的态度和关系已经几乎没有任何的影响了,这些也都是很敏感的话题。
我认识的法国人有时候也疯狂地让人目瞪口呆。有一次在朋友家开party,有一群法国朋友喝多了,不仅大吵大闹,而且有两个家伙竟然从二楼的窗户往街道上扔玻璃瓶,玻璃瓶在人行道上碎了一地,还砸到了两辆车。。。结果那群人拍拍屁股走了,还顺便踢翻了人行道上的油漆桶。到了早上,还留在屋子里的人被邻居吵醒并要求彻底打扫街道,否则报警。于是无辜的住户们只能开始扫街。。。
德国人
德国人做事真的很认真很靠谱,很多事情都提早很久就开始计划安排好。去德国演出一般提早一年以上就定好了,酒店也基本一年前就预订好。同住的两个德国室友也很干净整洁。总体来说,德国年轻人待人非常的友善。但是其实有时能够感觉到他们心中仍然对于二战有无形的包袱。他们在很努力的友善待人,以改变以往人们对于德国的刻板印象。而且有时他们自己会主动谈起二战时候的事情,然后说当时纳粹多么丧心病狂泯灭人性人神共愤。我的德国室友制作了一张公共空间清扫表格,我开玩笑的说了一句,这个还真严谨真“德国”,结果室友显得很不开心,说我说的这种精确和严谨是纳粹在集中营迫害犹太人时记录资料的态度,并不是“德国”的态度。我当时赶紧道了歉然后再也没在她面前表扬过德国人严谨认真。
德国人对于法国人的态度与英国差不多,槽点也都是不靠谱,吵闹,外语差,自傲。他们对于英国人看法还不错,就是觉得英国人说话拐弯太多了,跟英国人说话很累,半天不明白对方到底想要什么。
最后吐槽一下德国人说话不拐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老房子都有上百年历史,墙板很薄隔音差,但仍然有很多人住在这种房子里,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刚搬进去现在这个房子的第一天晚上,当时感冒了晚上睡不着于是去了三次厕所,根本没意识到这老房子隔音这么差,走路地板都会咯吱响,于是回来的时候正常的把门关上了,没有小心翼翼的关但也没有摔门。住在隔壁房间的德国室友兼同学同事在我第三次去完厕所半夜三点的以后就给我发信息说,哥们,你上完厕所能不能别大力摔门,我半夜醒来就睡不着了。。。玻璃心的我看到这条信息手就开始发抖。从此我上厕所都只敢掂着脚去了。但后来发现,只要有任何不满,他都会立刻告诉我,但是他不会生我的气也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
⑸ 金融危机法国立场
兄弟,如果你是法国的话别忘了痛斥美国在金融监管上的不作为。金融危机法国持的就是欧盟的立场,法国人认为欧洲是欧盟的,欧盟是法国的。所以美国对法国可谓是恨透了,这次金融危机包括希腊债务危机就很有可能有美国的影子(标准普尔指数调低对希腊和西班牙的评级)。法国的盟友就是德国,因为只有德国人有储蓄,所以欧盟净花德国人的钱了。在欧盟外可以找巴西,其实在欧盟外真不好找,因为美国的金融危机打的就是欧元,告诉世界有事时只能买美元。美国的同盟就是英国、韩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肯定会和你站一拨,只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就是欧盟进口天然气的问题。中国你还真得拉过来当联盟,因为美元欺负欧元的同时还会对人民币下手,欧盟在经济上对抗美国时不能忘记新兴经济体,因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其实还是比较脆,热钱很多。所以法国就是要求建立一个不同于IMF的货币组织,让欧元也成为主要储备货币,并不受美元节制。
⑹ 欧盟对华立场的两派中都有那些国家
个人意见:EU的两派没有固定的...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变化...你可以看到本世纪初法德两国与中国关系非常好....与当时中国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有关...也和当时中国与EU的政治利益冲突不严重有关...当时中国的GDP排在美日德英法之后...EU与中国的贸易量也远非现在这么高...同时当时欧元区刚成立...美国对此的反映是不支持也不反对...当然骨子里是反对欧洲一体化的...原因不说也明了...而911后...美国的反恐战争使世界的格局发生一定改变...一定程度上以前的北约有被架空的趋势...因为EU各大国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愿意跟随美国...原来只有法国...现在德国也加入了...当然...领导人个人对他国的看法也能左右国际政治的形势...比如默克尔就是极度反华的人...所以施罗德一走...国际形势还未改变的时候...默克尔直接开始了对华的强硬政策...
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因为中美贸易和中日贸易量分别占第一第二位...也许位置倒一下也差不多...目前的国际形势下...EU更有脱离美国单干的趋势...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金融体系的崩溃让他们感到可以真正摆脱美国的制约...另一方面...这些欧洲人从骨子里看不起美国人...而双方的意识形态又有少许分歧...同时欧洲人是一些死要面子维护价值观的人...而美国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这从美国最近和中国经济来往密切可以看出...中美经济锋会后签定了将近40个合作项目...这说明中美这次是站在同一战线...
就我个人看...目前的强硬派是法德意大利以及一些中东欧国家...温和派是西班牙英国和波兰等另一些中东欧国家...中东欧国家的分裂是由于德国在那里的势力渗透以及德国自认为是中欧乃至东欧国家的代表和领袖...另一些则因为美国的当年的北约东扩计划...包括波兰在内的一些亲美国家...而西班牙较为特殊...一方面他亲美...另一方面他的首相和中国关系特别好...
国际政治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谁也不知道10年20年会怎样...甚至明天有什么巨变...国际形势也马上变...静静地看吧...
⑺ 模拟联合国 入常 立场:法国
美国国务院官员18日表示,在联合国安理会扩大的问题上,美国目前只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而对于德国等“四国联盟”其他成员的入常要求,美国尚未决定是否支持。
美国态度暧昧
除明确表明支持日本入常外,美国在是否支持其他国家入常和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均持暧昧态度。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1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目前还没有决定,是否还应当有其他国家加入安理会,也没有决定对目前的任何一个(安理会改革)方案持支持或反对的立场。”
目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中国和俄罗斯,5国均有否决权。由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组成的“四国联盟”正在寻求成为新的常任理事国。
德国排除在外
在鲍彻作出上述表态之前,美国国务卿赖斯曾暗示说,美国可能不会支持德国成为常任理事国。
5月5日,赖斯曾和几名美国议员就联合国改革问题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在这次会谈备忘录中,赖斯认为,安理会没有必要再增设一个欧盟成员为常任理事国。显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她所指的这个欧盟成员就是德国。
赖斯说:“在许多方面,欧盟已经形成了共同的外交政策,这也应当反映到安理会中。”言下之意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已经有了英法两个欧盟成员,再增加一个德国显得有些“多余”。
四国继续游说
积极谋求入常的“四国联盟”于16日提出一份关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框架决议草案。
日本共同社的报道说,四国驻联合国外交官员首次将这份草案“推销”给部分亚洲国家。这份新决议草案建议增加6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同时含蓄地要求新增的常任理事国也拥有否决权。
“四国联盟”在日本驻联合国办事处邀请约40个亚洲国家和地区驻联合国的代表举行会谈,并向各国代表散发了这份草案。
四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还前往中国驻联合国办事处,与中国外交官沟通。德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普洛伊格说:“我们(就这份草案)进行了良好的交流,这是我们首次与中国(外交官)会谈。”
⑻ 以法国的立场怎么看利比亚问题
1、在欧盟和法国的自然环境上,欧盟(法国)缺少资源,尤其缺少石油。而利比*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2、法国在摩洛哥压错了宝。压了政府一方,结果失败了。于是在利比亚就压了反对派一方,结果又失败了。但是法国实力强,既然押错 了宝,法国跟卡扎*菲关系无法缓和,法国索性把桌子一起掀了,我不跟你 赌了,我支持反对派从新开一场赌 局,我好从中捞油水。
关键是在于利益!中国在利比亚投了不少资,正等着赚钱,结果法国把桌子掀了,导致中国投资打了水漂!
⑼ 其他国家对法国和利比亚的看法
法国
讨论利比亚局势的巴黎会议在北京时间2011年3月19日22:30分左右结束,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会议结束后发表简短发言。萨科齐称,法国战机做好准备摧毁利比亚政府军的坦克。他同时表示,各国领导人已经同意“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军事手段”执行联合国通过的有关决议。不过,萨科齐并没有谈及西方国家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具体时间表。萨科齐称,如果卡扎菲政府方面能尊重联合国决议,其就能避免最坏的结果,通过外交努力解决利比亚局势的大门也将重新打开。
美国
在巴西访问的奥巴马宣布,授权美国海军向利比亚政府军发射“战斧”巡航导弹。虽然很不愿意诉诸武力,但他相信军事行动是“必要的”。[6]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和其他国家一起为“国际社会共同行动”做好准备工作,但不会派出任何地面部队。他还说,武力的使用将侧重于保护平民。[7]?
英国
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现在是对利比亚采取行动的时刻了。卡梅伦是在巴黎举行的利比亚问题首脑峰会后作出上述表示的。他对新闻媒体说,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向国际社会撒了谎,并没有遵守停火的承诺,“因此,我们需要立即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采取行动,而卡扎菲也必须承受这一后果”。此外,卡梅伦还表示,有联合国作后盾是十分重要,证明了行动具有明确的合法性。[8] 英国首相卡梅伦表明了英国方面的态度。卡梅伦说这一切都是卡扎菲自己造成的,他欺骗了国际社会,他明明已经答应停火,但他却没有做到。英国首相卡梅伦在19日英国参与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后称,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合法、必须、正确”。他说,军事行动也符合英国的利益。英国外交大臣黑格说,行动“得到了阿拉伯国家强有力的外交与政治支持”。英国国防大臣福克斯表示:“我们已明确表示如果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不遵守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我们将采取军事行动。因此我们的武装部队参与到联合行动中对利比亚展开攻击。”
意大利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接受安莎通讯社采访时说,尽管意大利目前只是提供军事基地,以便于各国开展针对利比亚的空中打击行动,但若有必要,意大利也将参与针对利比亚的行动。
德国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愿意加强在阿富汗的军事投入,以此减轻北约在利比亚投入军事力量产生的负担。她证实,德国不会参与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9][10]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发表讲话
说,利比亚针对“十字军侵略”反击战已已经开始。他说,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规定,利比亚现在开始还击来自十字军的侵略,从19日夜间起,地中海和整个北非地区,都将是战场和一片火海,美法军队将有来无回。为了报复西方对利比亚发动的空袭和海上打击行动,卡扎菲还威胁要攻击西方国家位于地中海的军事目标和民用目标。[4]? 卡扎菲
在利比亚19日遭到西方国家军事打击后,利比亚外交部19日晚些时候发表声明说,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第1973号决议已经失效。声明说,在法国率先违反该决议(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后,利方有权动用所有空中力量保卫国家。声明同时要求立即召开安理会紧急会议讨论利比亚局势。[11] ?
委内瑞拉
在法国战机开始对利比亚军事目标开火后,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通过一个电视讲话表达了对利比亚局势的担忧,以及对法国等国对利比亚发动军事行动的不满。他说,已经开始的对利比亚的军事入侵令人遗憾。这将会带来更多的伤亡,更多的战争。美国和欧盟的举动是不负责任的。查韦斯还指责美国和他的盟友们是想要利比亚的石油,并强烈要求美国和欧盟停止军事行动。他说,他们的行动是对一个国家的军事干预,他们已经贱踏了国际法。他呼吁各方实现真正的停火,在北非和全世界走和平解决争端的道路,并停止军事干涉其它国家政权的做法。[12]
联合国
潘基文
秘书长潘基文19日表示,尽管利比亚政府承诺立即停火,但利比亚当局对一些主要城市的袭击仍在进行,他对此深感不安。他再次强调,利比亚当局必须遵守安理会决议,立即停止暴力。潘基文在法国巴黎出席有关执行安理会决议的国际会议时表示,鉴于利比亚当前的严峻形势,国际社会应继续快速和果断地行动。联合国将履行其责任,与成员国和地区组织共同采取有效和及时的协调应对措施。潘基文还呼吁利比亚政府彻底解除在该国主要城市部署的武装力量和重型武器,确保人道机构的准入,使包括外国移民工人在内的寻求逃离利比亚的人得以离境回国。潘基文当天与法国总统萨科齐、英国首相卡梅伦、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和德国、意大利领导人以及欧盟、非盟和阿盟的高级代表在巴黎举行会议,共同协商对利比亚采取军事干预的具体措施,以落实安理会决议的执行。
国际红十字会
呼吁在利比亚进行军事行动的各方尊重国际人道法律,该组织说,任何针对平民的攻击都违反了国际法。
非盟
非盟利比亚问题专门委员会在20日发表声明,要求美国、法国、英国等国“立刻停止”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并呼吁国际社会“克制”,以避免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后果”。此外,委员会还强调,利比亚的卡扎菲当局应启动“消除引发当前危机的原因的必要政治改革”,此外,应确保“对需要的人进行人道主义救援”,保护外国人,包括利比亚的非洲侨民。[13]
俄罗斯
针对多国军事行动,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遗憾。但俄方也呼吁利比亚尽快停火。国际红十字会则呼吁在利比亚进行军事行动的各方尊重国际人道法律,该组织说,任何针对平民的攻击都违反了国际法。[14]
中国
中方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施军事表示,中方注意到利比亚局势的最新发展,对向利进行军事打击表示遗憾。中方一贯不赞成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主张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以及相关国际法准则,尊重利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我们希望利局势尽快恢复稳定,避免武装冲突升级造成更多平民伤亡。[15]
伊朗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19日呼吁,目前面临局势动荡的西亚北非国家的人们应该保持警惕,在追求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不要允许外国占领。 梅赫曼帕拉斯特当天在回答记者有关法英美等国对利比亚发动联合军事行动的提问时做上述表示的。他说,伊朗的一贯立场是支持世界各国人民以及他们的合法要求。但是霸权主义国家过去干预他国的历史表明,他们的行动往往有令人质疑的动机。 梅赫曼帕拉斯特认为,西方国家通常以支持当地人民的口号进入那些被压迫国家,但实质上是为了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他们的目的是要在被占领国建立军事基地,以一种新的方式继续其殖民统治。[16]
印度
印度外交部20日发表声明,对美、英、法等多国对利比亚发动空袭一事表示遗憾,并呼吁各方公开放弃使用武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分歧。声明称:“印度高度关切利比亚正在发生的持续暴力、冲突以及不断恶化的人道主义危机,并对空袭的发生表示遗憾。针对利比亚当前局势应当采取较为缓和的措施,而不应让已经陷于困境的利比亚人民雪上加霜。” 声明希望空袭不会对无辜民众造成更大的伤害,同时要求保障在利外国侨民和各国使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声明还呼吁有关各方应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在这其中,联合国和区域组织应发挥重要作用。[17]
日本
日本于20日表示支持多国的行动,并希望卡扎菲做出“慎重决定”。日本外相松本刚明20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日本政府支持联合国成员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采取的措施。”他还说:“我们强烈谴责利比亚当局对人民采取的持续暴力行动。我们强调敦促利比亚当局尽快做出一个慎重的决定。
⑽ 英法德向美表明伊核问题立场,为什么要欧洲必须承担责任
英国,美国,法国作为欧洲最重要的国家,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立场,是很有话语权的,所以必须要承担责任。伊朗核问题上其实最占有话语权的是美国,美国对伊朗的核制裁上就已经规定了伊朗核的发展。但是如果其他国家不管的话,任由伊朗的核发展将会出现非常严重后果。
在伊朗核问题上,英国德国法国站在了一起,使得欧盟国家的立场非常的一致,这和美国相对抗。如果几个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有着达成一致的协议,或许对于解为伊朗核问题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