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时期德军为什么要进攻法国
1939年德国征服波兰后,阿道夫·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议,但为英法所拒绝,于是希特勒便决心用实力来逼迫英法求和。10月9日他在给德国陆军将领的一个指令中,阐明了他之所以坚信进攻西欧是德国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担心和苏联签订的条约,只有在符合苏联的目的时才会使苏联保持中立。因此一但英法向德国进攻,苏联很可能从背后给予致命的一击。所以他要提早在苏联准备好之前进攻法国。他还相信一旦法国失败,英国也会就范。但以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为首的德国陆军将领们坚决反对,理由是德国陆军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击败西欧军队,一但开战,德国必亡。希特勒严厉斥责勃劳希契等人胆小怕事,并命令他们无条件遵从他的主张。
自从德国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而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其与盟军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欧陆上处于未交战的状态,被称为假战。阿道夫·希特勒曾希望法国和英国默许德国征服波兰并立即停战。因为德国的原物料储存量(需从外地进口)非常不足,目前德国的战争机器主要依靠自苏联的原物料,出于两国意识形态的不同使希特勒对该情况感到不安。因此在10月6日,他曾向英法两国提出和平建议,未等到两国答复,在10月9日已为应对盟军否决其建议的可能性,希特勒也制定了军事行动:《元首第6号特别训令》。法西斯纳粹德国在这场战役中包括两大行动:第一部分的“黄色作战”(Fall Gelb,攻打荷比卢三国和法国北部)和第二部分的“红色作战”(Fall Rot,进攻法国本土)。
2. 波兰战役36天结束,德军为何8个月后进攻法国
1939年,如果说波兰战役爆发,英、法联军及时在西线发动进攻,极有可能遏制德国的嚣张气焰,但事实是,德军这么一打,打出了所有国家的意图,苏联因条约限制,以及美国的《中立法案》,使得欧洲的英、法两国十分孤立,没有外援。
而英、法两国的消极避战,更让德国元首看到67年来,德军第一次在不是两线作战的情况下发动进攻,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利用半年的有利时机,尽快解决西欧战事,再进攻苏联。说到底,他不要遵守什么诺言,只要不断地胜利。
不管怎么说,从战术角度讲,波兰战役结束后,德军顺势而为、一鼓作气,按照“曼施坦因计划”,至少能提前半年解决西欧战事,也许有着半年的时间,二战进程不知又该如何改写。总之,官僚主义要不得,“官僚主义害死人啊”。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 二战德国为什么非要与法国一战
这与一战中法德的矛盾是分不开的,在欧洲大陆,法国德国曾发生多次战争,积怨甚深,成为宿敌,,德国外交的首要目的就是防范法国,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把矿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并交付大量赔款,从德国占领这两个地区开始,法国就开始为复仇做准备,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法国严厉执行赔款公约,而德国千方百计拖延,1923年一月,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条约交付赔款为由,出动十万军队,占领德国鲁尔区,,造成德国通货膨胀,二战中,希特勒打破西线无战事局面,进攻,荷兰,卢森堡,比利时,法国。
4. 二战德国为什么能“秒杀”法国,法国当时这么弱吗
1940年5月10日德国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德国几乎占领法国全境,6月 22日,法国投降。
第二、法国在二战前对军事并不上心,一直有避战的想法,国内由于经济萧条带来的诸多问题,使法国政府一直想实行绥靖政策,所以最后很快投降德国。
总体而言法国在二战的实力并不弱,但是他们在战略上和政治上的错误判断,最终导致了法国的快速失败。
5. 德国为什么会选用潜艇攻打法国
1944年,随着德国法西斯在苏联战场、北非战场的节节败退,盟国乘胜追击,将重兵推进至法国西部,准备解放巴黎。为此,希特勒调集了55个师的兵力,驻守在法国西部,以抗击登陆。同时命令空军和海军,一旦登陆发生,都要不惜血本,打击航渡之敌。到1944年春,在法国作战的德国空军第3军,只剩下90架轰炸机和70架战斗机,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派不上多大用场。希特勒倚重的是海军。可是,邓尼兹现时手头又有多少兵力可以调遣呢?王牌战列舰“提尔比兹”号被英国袖珍潜艇炸伤后,4月底又遭到皇家海军舰载机的轰炸,这时已遍体鳞伤,正和5艘驱逐舰躲在阿尔腾峡湾内,动弹不得;“格纳森诺”号战列巡洋舰完全失去了战斗力,也无法出战;“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科隆”号正在修理;“舍尔海军上将”号、“吕佐夫”号、“欧根亲王”号等舰伤势累累,均呆在波罗的海内,以求暂避一时。事实上,它们已成了一些挨打的大目标,他根本不能指望它们。在西线,克朗克手上倒是有400多艘小型舰艇(其中驱逐舰5艘、鱼雷艇40艘、扫雷舰艇209艘、巡逻艇116艘、炮兵驳船42艘),但是,这些小舰小艇又能干些什么呢?在盟军强大的登陆编队面前,它们充其量也只能骚扰一下对方而已。看来,唯一能够担起打击航渡之敌重任的,只有靠他的掌上明珠——潜艇了。1944年夏,柏林在英美空军的狂轰滥炸之下成了一座没有顶盖的碉堡,已毫无安全可言。纳粹海军总司令邓尼兹无可奈何,只好将他的司令部搬出了施泰因普拉茨大街的豪华大厦,迁到了贝尔瑙郊区的营地里。6月5日夜,当盟军千军万马抢渡英吉利海峡的时候,他正躺在临时司令部的行军床上,昏昏熟睡。6日清晨,副官走进了他的房间,交给他一份电报,电报是西线海军司令特奥多尔·克朗克上将拍来的,向他报告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登陆是预料之中的事,但登陆地点却令他颇觉意外。他走进隔壁房间,叫醒了戈德特少将和赫斯勒上校,然后直奔作战室。作战室内挂着一副巨大的大西洋地图,上面标有每一艘潜艇的艇位。邓尼兹的目光从西向东移动,扫过比斯开湾、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和北海,然后打量了一眼挪威海岸,又目光下移,死盯着瑟堡和勒阿弗尔之间的登陆地段。他脸色苍白,下颏尖瘦,已经全然没有战争初期的那种猖狂劲头了。他默然良久,才转过脸来招呼赫斯勒传达他的命令,让“农夫”艇群立即出击。邓尼兹是干潜艇起家的,对潜艇战有着一种固执的偏爱。尽管他清楚地知道盟军会严密封锁英吉利海峡,但仍觉得冒这样的风险值得。因为击沉一艘满载军火燃油和其他作战物资的船舶,最多就牺牲一艘潜艇,而在岸上要想消灭同样的物资,少说得损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兵力。所以他才于5月中旬向克朗克发出了组建“农夫”艇群的命令。命令的主要内容为:用37艘到40艘潜艇组成一支艇群;在入侵发生时(在最近几天即将发生),在港潜艇必须出击。6月6日,当他收到克朗克的电报后,又对第一批出击的潜艇发出了下述训令:“参加登陆的每一艘船只,哪怕只载一辆坦克和几十个人,也得看成极其重要的目标,要不顾危险加以攻击。必须竭尽全力,拦截敌人的登陆运输队,不必顾及浅水、雷区或其他任何危险。在航渡中歼灭掉敌人的一兵一卒和一枪一炮,都会减少敌人成功的机会。给敌以损伤就是尽了职守,潜艇存亡,在所不计。”显然,他是在强令部下进行自杀出击,就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要孤注一掷了。
6. 德国为什么要侵略法国和英国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是因为德国此时新崛起,试图争夺殖民地,如果要取得殖民地,首先要击溃英国和法国。
第二次是因为法国对德国进行的限制让德国不满,民族主义开始流行,大量德国人加入纳粹党。
希特勒乘机崛起,并鼓吹战争,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德国认为需要解除西方的所有威胁,最强的是法国和英国。
于是纳粹在1940年,制订了黄色计划,后来没有完全执行,换成新的计划。一月内法国灭亡,随即纳粹德国目光投向英国(这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因为分赃不均或者是为了争夺世界的控制权而打的战斗。)
7. 二战德国为什么非要与法国一战
看来这位朋友真的要恶补一下世界历史以及国际关系与政治了。 e+;gidRo
&d:6s S
当时,在欧洲存在两大军事集团对立,且越演越烈之势。到20世纪10年代,双方都感到再这样下午是不行的。都想找借口挑起战争,以待在对方没有强大起来之前压倒对方。“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个借口,没有这件事,一战也会由其他理由挑起。 "#)yu/ ~T
<ZhnJa]
况且,自己的王位继承人在别的国家给人干掉了。换谁都生气。
英国因为德军进攻比利时而参战只是个借口。英国迟早都要加入战争中去的。这点德国人心知肚明。而且通过比利时攻击法国北部,可以避开法国重兵聚集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直接攻击威胁法国本土。
塞尔维亚人一向晓勇善战,而且那里得地势是山地为主。直到现在美国人打他们都要费很大的劲。
至于法国和德国的恩怨。大家都很清楚。为了争欧陆的霸主地位。他们可以说是世仇。就算德国不主动攻击法国,法国也肯定要攻击德国。因为1871年的普法战争,法国输得实在太惨了
8. 一战、二战德国都坚持打法国,法国到底怎么得罪德国了
在一战、二战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德国太热衷于打法国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已经准备好东扩了,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闪击波兰这一系列行为明显看出德国的主要扩张方向是向东,结果德国掉头攻打法国,为什么德国偏偏还要掉头回来打法国?
而且纵观法德历史,德国都在坚持打法国,普法战争、一战、二战皆如此。什么仇什么怨,法国到底怎么得罪德国了,德国宁可两线作战也要打法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法、德两国的矛盾是如何形成的。
德国的将军(卡尔·豪斯霍费尔)受“生存空间”的概念影响,他认为生存空间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国家、民族掠夺更多的生存空间是合理的。虽然这是一战过后的言论,但是在一战前这个思想就在德国人的脑海里扎根了。在普鲁士试图统一神圣罗马帝国时,拿破仑·波拿巴向普鲁士索取土地,态度很明显,你不给我土地我就干你。
如果答应了拿破仑·波拿巴的条件,那么德国人的生存空间就会减少,所以俾斯麦断然拒绝了拿破仑·波拿巴。随后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战争,阻止普鲁士统一神圣罗马帝国,这场战争就叫“普法战争”。普鲁士取得了此次战争胜利,于是在法国凡尔赛宫举办了加冕仪式,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9. 二战时德国为何要打法国
德波战争开始的几周前,波兰国防部长问过英法联军司令甘末林:波兰被入侵时法国可以派出多少个师进攻?甘末林马上回答38到46个师,并且书面保证如果德国对波兰开战那法国将在全国动员后的5天内逐一进攻德国城市,一旦德国全力进攻波兰,那么法国将在全国动员的15天内全力进攻德国。
可是甘末林在开战前2天后悔了,这个无能的将军向法国内阁提出将战争推迟到1941或者1942再爆发,原因仅仅是因为可能会得到美国的帮助。英国也并没有过多的帮助法国,而是放手让一群好战之徒在大西洋上搜捕德国商船,而在1941年才往法国派出了3个师(15800)人,英国首相丘吉尔称这只是象征性的支援。
德国将军在纽伦堡军事法庭上回忆起当年西线战况的时候,他们都说西线并没有放过一枪一弹,倒是波兰的抵抗超乎他们的想象。
德波开战初期法国对德宣战可是依旧按兵不动,甘末林明确命令英国空军禁止对德国境内的工厂轰炸,甘末林怕会遭到德军疯狂爆复,可是如果英国空军轰炸了鲁尔区那么德国重工业将彻底瘫痪,这也是德国将军担心的问题。
10.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能打败法国
1、因为法国根本没有想到德国会对他们发动战争,所以根本没有备战。
2、所谓的“马其诺防线”,所谓的“第一陆军强国”,所谓的“英法联军”都是用来吓唬德国人的。有这三个吓唬人的工具,他们坚信德军不会对他们发动攻击
3、英法想方设法就是把德国这股祸水引向苏联,指望苏德两国拼个鱼死网破,他们好渔翁得利。
4、当年英法实行着名的“绥靖政策”,纵容德国不断违反一战后各项国际条约,不断扩军备战。对于德国入侵英法的各个盟国:捷克、波兰等,都是持纵容态度的。只要德国一步步向苏联接近,英法就乐见其成。
5、德军初期的胜利,就在于突然性,战术突然,战略也突然。所有国家都认为苏德要开战了,结果,德国进攻西欧。当所有国家都认为德国会进攻英国本土的时候,德国却向千里之外的苏联发动的全面攻击。
6、正是因为突然性,一切举动都异于常人,所以所有的国家都没有防备。法国的悲哀就在于国土太小,没有回旋的余地。苏联没有亡国,就是因为国土面积大,回旋余地大。而且斯大林意志无比坚强,法国的领导人乐于享受,很快就投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