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战后法国民间对纳粹与德国人的看法急求!!!
法国史学家阿尔弗雷德•格鲁塞曰:“希特勒是德国历史和普鲁士主义的逻辑和必然结果”,这种决定论观点对于经历了长久欧陆争霸的法国民众而言,同样适用于二战。准确地讲,法国人并不认为二战就是“终点”,二战中体现出的意识形态之争、领土民族问题在他们眼中依然存在,这使得法国大众对战后世界、甚至是今天的欧盟依然有一种悲观的忧虑感。
战后法国人民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处理好法德关系,用战争以外的途径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战后在欧洲掀起了世界和平运动,法国人民表现十分积极。“1947年11月在巴黎和各西方国家首次举行群众性的保卫和平和自由全国大会。”“1949年4月20日至25日,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举行。”这说明法国人民是非常渴望和平的。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及夫人、作家阿拉贡为世界平和做出了巨大贡献。
法国人民的对和平的渴望影响着法国的对德政策。法国一开始对德采取强硬的政策,要求彻底分裂德国,消灭德国有生力量来换取法国的安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法国逐渐认识到敌对德国,只会激起德国人民的情绪,诱发战争,因此主张和平解决德国问题,对德采取和解政策。法国逐渐认识到实现欧洲一体化是消灭德国军国主义的,实现和平的最佳途径,而实现欧洲一体化就必须改变对德政策,实行对德和解。最后在1963年与德国签订了《法德友好合作条约》,实现了对德和解。
㈡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人民的情况
二战时期
1934年2月6日,几万名法西斯武装暴徒藉反对斯塔维斯基贪污案,在巴黎举行示威,冲向议会大厦波旁宫。达拉第政府被迫辞职,共和制再度面临危机。
凯旋门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法国实行全国总动员。9月3日,法国对德宣战,但法国节节败退。
1940年6月22日,贝当元帅与德国签订投降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7月在法国中部的维希建立了的傀儡政府。
1944年8月在法国抵抗运动和盟军的打击下,维希政府瓦解。
从第三共和国覆灭到第四共和国建立,中间经历了抗击德、意法西斯的战斗和制订新宪法的斗争。
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抵抗运动迅速发展,1944年6月成立临时政府,团结国内和殖民地反法西斯力量继续抗战,在同盟国和法国共产党领导的抵抗运动的配合下,1944年8月25日收复巴黎,接着全国光复。
(2)法国人如何评价二战扩展阅读:
德国与意大利分割了法国领土,德国招募了六十万法国人进入德国工厂,并且被迫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提供帮助,六十多万法国人夜以继日的工作,直到体力耗尽,最后死亡!
德国“闪击”波兰得手后,更助长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勃勃野心。于是,他一手举着“尊重中立国家”的招牌,一手签发了进攻西欧的第6号指令,制定了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计划,将重兵压在北海至瑞士一线,张开了吞并西欧的血盆大口。
德军的预备队共 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在德国的魔爪准备伸向西欧之时,法国仍执迷不悟,认为德国打败波兰后,将东侵苏联,即使进攻法国,也需 4—5年以后。荷、比、卢三国却天真地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就可免遭战祸。
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军才嗅出战争的气味,在法军总参谋长和英、法盟军总司令甘末林主持下,仓促制定了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并调集135个师、3000辆坦克和 1300多架飞机(必要时,还可利用驻英伦三岛的 1000架飞机支援战斗),准备抗击入侵之敌。
6月3日,德军数百架飞机开始空袭法国机场及重要目标,法国失去了制空权, 900余架飞机被摧毁。 5日拂晓,德军兵分两路在180km的正面上实施进攻。
“B”集团军群由于遭法军顽强抵抗,每昼夜仅前进5-7km。为了增强突击力量,德军投入预备队 22个师,于13日突破法军防线;“A”集团军群在瓦兹河和埃纳河之间实施突破,于 12日到达巴黎东北的马恩河后继续向纵深发展。
“A”、“B”两集团军群实施钳形攻击,迂回巴黎,前出到马奇诺防线后方。 14日,德军“C”集团军群按计划在 50km宽的正面上向马奇诺防线发起进攻,法军腹背受敌,其防线很快被突破。同时,德军未经战斗便进入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挂起了德国的“+”字旗。
17日德军攻占斯特拉斯堡,近 50万法军被歼。 22日法国全权代表查理·享茨格将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战事遂告结束。战争中法军亡 6万余人,伤 30万人,被俘 200万人;德军共伤亡 14.6万余人。
㈢ 法国参与二战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二战结束后有哪些影响
摘要 法国会在二战中表现的那么差,和他们并不愿意再打下一次世界大战,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因为法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了太多,法国当时是整个欧洲的主要战场,绝大部分的欧陆战役都是在法国境内开始的。法国本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很多,甚至有部分评论家认为,法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可以说是流干了血液,整整一代人都留在了战场上。
㈣ 二战中战败投降的法国,为什么会被这么多人嘲笑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号称欧洲陆军第一强国的法国,二战中在德国的凌厉攻势下,仅坚守一个多月就宣布投降被亡国了,作者居然还认为二战法国的投降很明智的,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难道就是法国自认为明知的投降,其实只不过是他们为自己战败投降找借口罢了,是为了挽回自己仅有“尊严和和脸面”的借口。
㈤ 在法国二战时不战而降 法国历吏怎么评价
二战时法国没有不战而降法国的兵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如下: 2.战略:法国过于倚重防线,没有对侧翼进行有效的保护 3.战役:反应迟钝。比如法军以为德军渡过马斯河需要很久的时间做准,没有想到德军一次突击就过来了。 4.战术,法军战术落后,没有协同,其实法国坦克并不逊色于德国同期。 5.士气:法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是两次大战中过得很郁闷,英国错误的判断了形势,战后迅速开始压制法国,法国几乎所有的战略构想都被破坏,加上大萧条,法国的士气向当低落。 6.军事思想,大家都知道,法国军事思想很落后,仍然墨守一战的战役战术体系。
㈥ 现在的法国应对二战时贝当的“维希政府”怎么评价
一曰“羞于启齿”.法兰西民族拥有骄人的历史.说起路易十四、拿破仑和戴高乐,法国人可以滔滔不绝.然而,法国在二战中不仅败于德国手下,而且居然在维希的旗号下沦为侵略者的帮凶.在一些人看来,这种辱没门庭的史实不好与法兰西民族相提并论.
二曰“维希有功”.相当一些法国人认为,维希伪政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振振有词,比如,“如果没有维希政权,恐怕巴黎圣母院、卢浮宫早已夷为平地”.再如,“如果没有维希政权,就不会有战后法国的国际地位.因为如果法国被完全占领,战后就会被当作‘敌国’对待”.
三曰“历史空白”.这是戴高乐将军的发明.他在巴黎解放当天说过一句名言:“维希政权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无效的”.孰料此话竟比法律还有分量,此后半个世纪,维希的历史便成了禁区.
二战期间,法兰西民族之所以得以生存、延续,并在战后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靠的是什么?是维希政权的苟且偷安,还是活跃于法国本土和境外的抵抗力量的顽强斗争?这是妇孺皆知的史实,无须论证.
戴高乐将军的维希历史空白说,可以认为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政治策略,战后历届法国总统都一以贯之地沿袭了这一作法.直到希拉克,才开始打破这一历史禁区.1995年希拉克竞选总统时,曾触及这一敏感问题.日前在出席向犹太人移交维希时期史料的仪式上,他进一步劝慰法国人要正视自己的历史,承认维希政权的存在及其罪行.他说:“是的,被占领的法国曾经存在过;是的,法国当局曾经协助过逮捕、搜查、流放等行动;是的,集中营在法国也曾经出现过.这一切事实都应当说出来,都应当予以承认.这并不是在揭自己的伤疤,而是希冀在健康、清新的基础上构筑美好的今天.”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㈦ 为什么法国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的表现截然不同呢
在上个世纪上半页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中,法国给人的印象的确有云泥之别,几乎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国。
一战中,法国军队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风格与特点,让强大的德军陷入了战争的泥沼。同时法国民众也对德军的侵略表现出了空前的抵抗决心,给予了前线足够的后勤支持。尤其是在凡尔登战役与索姆河战役中,法德两军的对撞是相当惨烈,被后世称为“绞肉机”;然而在二战中,法国却表现得如同一只待宰的羔羊,法军躲在马其诺防线中一筹莫展,仅一个多月就宣布投降。
其实总结起来,一战和二战的法国差距那么大的原因很简单,在国家上他们从矢志复仇的战士变成了安于现状的政客。在军事上他们出现严重的误判,任为德军是在延续一战时期的战术,但他们并不知道德国已经把机动性极强的坦克集团化,他们还在把坦克打散配合步兵,坦克质量和数量的优势根本没发挥出来,就这样步步落后,步步下风,被曼不群同志打了凄凉落魄。
㈧ 为什么法国和奥地利对二战的态度完全不同
笑死了
睿智玩意,正当国人好骗呐,还是说自己没能力出国看看在这里口嗨?
自己去翻翻法国的历史课本,如果你找不到上面的这几句话你妈妈今晚Biss
自己也去翻翻奥地利的历史课本,奥地利是怎么吹自己的,不会德语和法语就自己去学,0202年了还整的自己和个睿智一样
㈨ 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如何为何说成了很多人的笑话
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还可以,被说成笑话是因为法国人坚信没有人能越过马奇诺防线。
1940年5月10日,法国悲剧的序幕正式开始。德军发动了西方战争,在德国闪电战的打击下,英法联盟也开始面临真正的考验。同年5月15日,法国陆军总司令甘·马林(Gan Malin)喊道,马其诺防线已被破坏,失败无法挽回。我可以说这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军队,但结果令人惊讶。从5月10日至6月20日,短短41天内,法国最强大的军队被击败。它的军队总共被杀了82,000,战俘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547,000。显然法国没有被击败。相反,他们是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被击败的,这在战争历史上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