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大选欧元在哪里

法国大选欧元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8-10 18:14:59

⑴ 法国2012大选为何奥朗德首轮获胜详细解析原因,列出萨科奇、奥朗德各自观点是什么 还有第二轮大选结果将

实际上他们两个人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面临的任务是不同的。萨科齐在当选总统的后面几年一直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困扰,为了应急他采取了很多的包括像救助银行和企业等一系列的政策,同时也压缩公共开支,这样就给他在国内造成了很多的负面的影响。欧债危机的情况现在已经开始企稳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共开支,同时更多的向中小企业和失业者来倾斜。奥朗德把这些策略作为了经济政策里面的主要的内容,这样在第一轮投票中他能够超过萨科齐,现在法国民众对于他的经济政策是怀有希望的。

奥朗德现在将目前法国的经济状况完全归罪于了萨科齐的失误。民意测验也显示出,奥朗德领先于萨科齐,是不是奥朗德最终获胜已经没有悬念了呢?

今天上午我看了10家法国民政机构对于第二轮选举的预测,差距最大的认为奥朗德将以57%的票当选,差距最小的认为他将以53%的票当选。从民调的情况来看应该说现在是极其有利于奥朗德,但是毕竟投票还没有进行,现在还很难说,因为这里面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是极右翼选民,现在极右翼的勒庞得到了19%的票,最后的选民最后倒向谁谁就会获胜。但是在2007年的时候,极右翼的候选人勒庞曾经呼吁选民放弃加入大选,在这次的大选过程中,萨科齐一直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争取极右翼选民,可是从第一轮的投票看,他的策略没有成功。因为萨科齐只是抓住了极右翼反移民的倾向,但是他没有注意到极右翼选民其中有很多的是中下层人士,现在像奥朗德的左派提出来的核心的政策其实也可以迎合其中部分极右翼选民的利益票。

为什么这回经济问题成为此次法国大选的核心议题,原因何在?
第一,在整个欧债危机的大的背景下,无论是选民还是政府谁都离不开经济的议题。第二,现在法国的经济基本面非常的糟糕,公共开支现在已经到了56%,几乎是整个欧洲最高的,同时它有失业将近10%。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萨科齐做了一些改革,可是这些改革得罪了很多的人。如果奥朗德上台了,要是按照他现在承诺的,说他要扩大公共开支,采取重新谈判财政协议等等,这样的话肯定会给法国乃至欧元区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

⑵ 如何交易法国大选下的欧元/美元

高抛低吸,根据今日北京时间06:51分更新外汇牌价:1欧元=1.0906美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请采纳!

⑶ 法国大选结果对欧元区的影响有多大

在3月的荷兰大选中,荷兰首相吕特战极右翼自由党领导人威尔德斯,与此同时,苏格兰首席部长Nicola
Sturgeon要求进行到二次独立公投脱离英国。对于亲欧盟的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天降喜讯。但是在法国大选的阴影笼罩下,这两件“喜事”都变得无足轻重,若亲欧派候选人不能赢得大选,民粹主义势力有可能再次甚嚣尘上,欧盟内部或将陷入长时间的冷战和分裂中。

勒庞虽然不主张法国完全离开欧盟,但却表示要离开欧洲货币联盟,寻求回归本国货币,停止欧盟继续扩张,如果勒庞获胜,法德双边关系有可能遭遇瓦解,尤其是勒庞的主张与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的观点完全相反。

虽然如此,法国成为下一个民粹主义多米诺骨牌的可能性极低,因亲欧派获胜的可能性较大。若马克龙获胜,欧盟接下来就需要全力应付为时两年的脱欧谈判。

⑷ 德国大选对欧元的影响欧洲还哪些国家大选对欧元有影响谢谢

值得注意的是,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是唯一一个愿意追随英国脱欧路线,并希望通过公投离开欧盟的政党。它还想退出欧元区,重新引入德国马克。极左翼政党左派党(Die LINKE)不提倡退出欧盟,但其目标是彻底改写《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里斯本条约》,以允许欧洲“新的开始”。该党也是唯一在宣言中明确要求希腊减免债务的政党。
自由民主党(FDP)也赞成希腊减免债务,甚至希望出台指导方针,让欧元区进行有序主权债务重组。此外,自由民主党的宣言承诺将修改条约以强化“无救助条款”,允许成员国退出欧元区,并通过自动制裁强化财政规则。它也是唯一一个承诺关闭欧洲稳定机制(ESM)的政党。
相比之下,默克尔的基民盟/基社盟则在竞选宣言中称,我们将继续排除债务的共同化,这听起来像是对马克龙的警告,但同时也指出,我们已经准备好与新的法国政府逐步发展欧元区。
反对党舒尔茨领导的社会民主党(SPD)在意识形态上与法国总统最接近。社民党也为建立欧元区预算、议会和财政部长提出了类似的理由,甚至更进一步,提倡一项协调的经济政策和放松财政政策。
法国大选对欧元影响大:
首先就是从国家的经济体量来算的话,肯定美国是全球第一,这个是无庸置疑的,然后是中国第二,然后日本第三,德国第四,英国和法国是交替第五第六。

⑸ 法国总统大选分析:大选对欧元真的有这么大的影响吗

跟你这么说吧
法国:直接选举,由全国的老百姓投票,全国范围内谁的支持率高谁就当选。
美国:介于间接选举与直接选举之间的一种选举制度。
既不同于法国的直接选举,有不同于中国的间接选举。
具体如下:(大致意思,为了你好明白可能说法不够标准)
各州都有一定的选举人票,州大票多(如加利福尼亚州好几十张),州小票少(最少有3张的)。在某一个州内部,实行直接选举,老百姓直接投票,在州内部支持率高的候选人得到那个州的所有选举人票。例如在加里福尼亚州内部,老百姓直接投票中民主党的支持率高于共和党的支持率,那么加利福尼亚州的几十张选举人票都给民主党,共和党一票不得。各州均是如此。最后比谁的选举人票多谁就是总统。
这里边有个民意支持率“合理分配”的问题,所以全国范围民意支持率高不一定当选总统,不过总体一般“差不太多”。还是基本能够反映民意,尽管不属于直接选举,但是比中国的间接选举要民主的多。呵呵

⑹ 欧元在哪几个国家流通好像是12个国家来着,请列出他们的名字,谢谢。

一、欧元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 这些国家流通。
二、具体而言:
1、1999年1月1日欧盟当时15成员国12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达了《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确立欧洲经济体化并向欧元过渡四项统标准因此欧元成12国单货币1998年6月欧洲央银行于法兰克福正式成立.1999年1月欧元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并允许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进行欧元交易欧元纸币和硬币于2002年1月才正式流通;2002年7月本国货币退出流通欧元成欧元区唯合法货币
2、2007年1月1日斯洛文尼亚加入欧元区塞浦路斯于2008年1月1日零时与马耳起加入了欧元区从而使欧元区成员国从之前13增至目前15
3、由于英国、瑞典和丹麦决定暂加入欧元目前使用欧元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15国称欧元区斯洛伐克于2008年达标准并预计于200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目前欧元区共有16成员国和超过3亿2千万人口
4、只有欧盟成员国才使用欧元作本国主要币种。

三、欧元介绍:
1、欧元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为重大的结果。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摩纳哥、圣马力诺和梵蒂冈并不是欧盟国家,但是由于他们以前使用法国法郎或者意大利里拉作为货币,也使用欧元并授权铸造少量的他们自己的欧元硬币。一些非欧盟国家和地区,比如黑山、科索沃和安道尔,也使用欧元作为支付工具。

2、欧元由欧洲中央银行和各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组成的欧洲中央银行系统负责管理。总部坐落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有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参与欧元纸币和欧元硬币的印刷、铸造与发行,并负责欧元区支付系统的运作。

⑺ 请问哪位大神知道,哪里可以下载欧元区m1,m2,m3,以及GDP的相关数据啊

经济增长有望逐渐平稳改善

从经济增长情况来看,目前最新的数据是去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长率。 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欧元区去年第四季度GDP较上季下滑0.2%,较上年同期上升 0.6%;欧元区第一季度GDP预估较上季增长0.1%-0.4%,第二季预估较上季增长 0.4%-0.7%。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虽然在去年年底走到了经济衰退的边缘,但有望在美国经济V型复苏的带动下,于今年第一季度脱离这个“衰退边缘”, 走上稳步反弹的道路。

就行业来看,欧元区年初以来的数据表明,服务业的反弹强度要大于制造业。在服务业中,增幅最快的是金融服务业和商业活动,贸易、运输、通信和其他服务行业也呈现出不同幅度的增长。制造业虽然也已经有所改善,但改善的速度是缓慢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和需求的增长,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速放慢的趋势已经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强劲回升的开始。如果有这种过于乐观的预期,那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德法两国的大选有关。出于政治的需要,美国经济的好转可以被用来解释欧元区经济的快速复苏。而实际的情况是,目前还没有显示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清晰信号,或者说这类信号尚不充足。

如果能够保持这种稳步的慢速回升的态势,欧元区在2002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2%。其实,无论欧盟还是欧洲央行,从其政策措施来看, 也没有追求高增长率的打算,而是希望在进行结构改革、实现内外部基本均衡的情况下,达到 1.5 -2%这种中性经济增长目标。对于以稳定为第一目标、 有一系列结构问题需要改革的欧盟和欧元区国家而言,这种不够激进的增长反而可能是更加有益的。

通胀形势尚不严峻

根据欧盟统计局数字,整个欧元区1月价格普遍上涨,通货膨胀率为2.7%。价格上涨是因为有一些特殊的暂时性因素在起作用,如个别国家税收增加以及原货币向欧元转化的影响等。现在上述因素正在消失或被消化,使得欧元区2 月通货膨胀率相应下降至2.4%,但仍然高于欧盟规定的2%上限。根据法国和德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占欧元区经济比重一半的法德两国2月通货膨胀率分别从1月的2.4%、 2.3%降至2.3%、1.8%。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伊辛近日表示,欧元区12 国通货膨胀率可能在4月到6月期间降至远低于2%的水平。ECB也在3月月报中重申, 欧元区通胀将在未来数月中跌落央行自设的2%上限,原因在于:

第一,影响欧元区通胀的重要因素石油价格保持稳定或下降。第二,欧元区内的工资水平保持稳定。第三,欧元汇率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欧元汇率在近期出现了上扬的走势,这对于减轻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压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一旦欧元汇率再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将会给欧元区输入通胀压力。

以上三个因素的变动将促使我们不断地调整对欧元区物价水平的判断。但从目前来看,欧元区的通胀压力还没有构成威胁。3月的CPI数据将倍受关注,如果该数据继续下降,将形成欧元区通胀率的确会回归2%以下的预期。

欧洲央行近期利率决策方向预测

M3货币供应量是在CPI之外欧元区货币政策的另一个支柱。虽然M3 供应量的年增长率仍然明显高于4.5%的参考值,但预计不会对物价稳定构成任何威胁。 因为 M3的增长主要是由9·11事件后出现的资产组合转移造成的, 因为经济和金融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较长期的资产进一步流向M3所包含的低风险、易变现的金融工具。然而,还是有必要密切关注M3的增长情况。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到3 月份还不放缓,就有必要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给物价稳定带来的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尤其是在伴随着欧元区经济强劲反弹的情况下。

综上所述,无论从M3货币供应量还是CPI来看,3月份的数据都将十分关键,因此,预计在4月份这些数据出炉前,欧洲央行将维持利率不变, 在此之后马上升息的可能性目前看来也不大。预计升息行动将会最早发生在今年第四季度,但如果劳资谈判恶化、油价大幅上扬或欧元汇率大幅下跌,那么欧洲央行将再次被置于两难的境地:如何调整利率政策才能不阻碍欧元区经济的回升。

自1999年初问世以来,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对美元汇率一直处于弱势,其间最大跌幅曾高达25%左右,大大出乎市场的预料。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钞进入流通,欧元汇率曾短暂回升,以后又出现低迷,从而使国际上对欧元走强的预期又一次落空。人们不禁要问:欧元疲软的症结何在?欧元的前景如何?

美国经济强势地位,对欧元汇率形成较大压力

2001年,随着新经济泡沫的破灭,美国经济开始下滑。尤其是“9·11”恐怖事件袭击后,美国消费者信心与企业信心受到沉重打击,本已开始下滑的经济走入了衰退轨道,2001年第三季度GDP的增长率为-1.1%,大大低于原来预期的负增长-0.4%的水平。但自2001年第四季度起,在政府财政刺激下,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2001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反弹至1.7%,全年GDP实际增长1.2%,远远高于市场预期,表明美国经济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市场普遍预计2002年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将逐步增强。

反观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却不尽乐观。2001年,欧元区经济继美国经济进入衰退之后出现下滑。全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长率分别为2.4%、1.6%、1.4%和0.6%(欧元区的有关宏观经济指标,包括GDP、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均来自欧盟统计局。GDP季度增长率为换算为年率的、经过季节调整后的对上一季度的增长率。美国的有关数据也是如此),如果以未换算为年率的季环比表示,则第四季度为-0.2%,这是自1996年以来的第一次。其中,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于第三季度就出现负增长。同时,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2001年以来,欧元区整体失业率一直徘徊在8%以上,年底达8.4%。消费物价指数除12月外也始终高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2%的趋同标准,2002年1月和2月分别高达2.7%和2.4%。2001年欧元区实际GDP增长1.5%,低于2000年2.5%的水平。欧盟统计局预测,2002年第一、二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0.2%—0.5%和0.4%—0.7%;悲观人士甚至认为2002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将进一步下滑。上述状况表明,欧元区经济的近期态势远不如美国乐观,这就抑制了欧元的走强。欧元对美元的弱势还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从政治上看,当前世界上美国单极发展的趋势尚难以动摇,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自前苏联解体后相对提升,是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较强。从经济层面上看,尽管目前欧元区与美国经济同处衰退的低谷,但无论是从占世界经济的份额、金融体系的规模还是政策效益上看,美国经济目前仍占上风。首先,欧元区人口总数尽管与美国相当,但由于经济规模仍小于美国,加上区内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和经济政策的不同,其竞争力仍不如美国。其次,欧元仅仅问世三年,尽管有坚挺的德国马克作后盾,但其可信度和实力尚处于积累过程之中,美元多年来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短期内尚难动摇。再次,市场普遍认为,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几年内仍将强于世界其他地区。最后,与美国相比,欧元区经济结构改革任务繁重,尤其是劳动力市场僵硬,政府严格保护劳动力,致使整个经济缺乏美国经济的活力。

政治和经济的统一程度对欧元坚挺有着重大影响

单一货币欧元的引入和欧洲中央银行正式开始运作统一了欧元区内的货币及货币政策,其正常运行要求区内各成员国在政治利益、政治决策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密切合作,协调一致。

但到目前为止,欧元区各国在政治利益与政治决策方面仍远未达到经济趋同的程度,实施统一的财政政策也尚待时日。此外,内部经济状况的差异也制约了欧元区的经济的增长。如,法国更多地依赖内需,经济受外部影响较小;德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易受外部影响,居民消费习惯保守,加上国家统一所付出的高昂代价,导致原来这位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已成为尾灯。一些欧盟小国如爱尔兰、荷兰和希腊等国虽然经济增长状况较好,但由于规模较小难以拉动欧元区的经济增长。

欧盟东扩使欧元区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

欧盟在2000年12月的尼斯会议上已经确定了东扩的时间表,规定在2002年底以前将结束与一些申请国的谈判,在今后5—10年内欧盟要扩大到至少27个成员国。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大多正处于转轨之中,经济实力较弱,给欧元区经济发展和欧元走势带来了相当大的不确定因素。在东欧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达不到欧盟标准的情况下,过快的东扩将削弱欧盟的基础,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反而更有可能导致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放慢。

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面临困难

欧洲中央银行以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其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并一再声称汇率稳定不是其货币政策目标,汇率水平应由市场力量决定。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推行强势美元的政策大相径庭,这也被许多人视作是欧元启动三年来一直处于弱势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自欧元启动以来,欧元区12国的通货膨胀情况一直不太理想,使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面临两难选择。自2000年以来,欧元区内消费物价指数一直保持在2.4%以上,进入2001年以后,更是于第二季度上升至3%以上,远远高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2%的临界水平。在这一背景下,尽管面临着经济减速和美联储多次降息压力,以稳定物价为己任的欧洲中央银行仍担心以降息刺激经济增长会导致通货膨胀进一步上升,因而在降息问题上犹豫不决。

但2001年5月以来,欧元区通货膨胀率逐月下降,到12月份已从5月的3.4%下降至2.0%,且随着美国经济和欧洲经济均进入下滑周期,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欧洲中央银行已于2001年5月11日、8月23日、9月18日和11月9日四次下调利率,下调幅度共达1.25个百分点,目前的迹象表明,随着欧洲中央银行政策协调水平的日趋成熟与稳健,其货币政策操作将日益灵活,这将有利于欧元汇率回归实际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对欧元的不干预政策不同,最近欧元区各国要员纷纷对欧元前景表示乐观,宣称欧元相对于美元明显低估,并对欧元未来逐步走强充满信心。

股票市场走势与金融机构资产多元化行为的转变有利于欧元走强

欧元近年的疲软还与下面两大因素有着直接关系。

首先,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全球股票市场飞涨,尤其是所谓的新经济企业的股票价格,上涨幅度更大。由于新经济企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也由于美国股票市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英国除外),股票价格的飞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远较其他国家为大。一方面,美国股票价格上升促进了消费与投资,投资增加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从而间接导致了美元的坚挺;另一方面,美国股市的兴旺吸引了大量欧洲资金,导致欧元疲软。
其次,欧元作为统一货币启动后,欧元区内金融机构持有的其他欧元区国家的资产也被定义为国内资产,这意味着欧元区金融机构持有的海外资产规模大大减少。为实现资产的多元化,这些金融机构转向大量出售欧元以便持有包括美元在内的外币资产。此外欧元区某些国家鼓励养老基金增持海外资产,也削弱了欧元地位。

然而从长期看,上述因素对欧元汇率的影响将逐渐淡化。2001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的减速,美国股票价格,尤其是新经济企业股票价格大幅下降,美国股票市场对欧元汇率的打压作用已开始减弱。与此同时,随着欧元区金融机构资产多元化目标的实现,欧洲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将日渐缩小,对欧元资产的供给与需求也逐渐稳定,这将有助于抬升欧元汇率。据统计,截至2001年8月底,尽管欧元区资本外流总额仍然较高,但欧元区已连续三个月出现资本净流入局面,主要原因是海外投资人增加了对欧元区的证券投资。

地下经济和东欧国家的大量换汇需要也可能推动欧元汇率小幅上升

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许多与德国接壤的东欧国家,如波兰、匈牙利、前南斯拉夫等,都将德国马克视为硬通货,纷纷将本国货币转换为德国马克,波斯尼亚甚至从1997年8月开始将德国马克作为官方货币之一。

另外,根据欧洲有关反洗钱的法律,在2002年以前,官方对未经登记的大额现金不予转换为其他币种,持有黑钱的欧洲地下经济参与主体不得不在官方规定的欧元转换日期前在银行体系之外逐步转换其持有的欧元区各国货币。但在2002年1月1日以前,由于欧元并未实际流通,这部分黑钱也不能转换为欧元。因此,东欧国家和欧洲地下经济持有的大量欧元区各国货币急需转换为欧元,这种需求有可能推动欧元汇率小幅上升。

欧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增强中长期有利于欧元升值

当前,欧元区的经济总体规模仅次于美国,其实力不容小视。欧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货币,近两年中,国际金融市场上由欧元区外居民发行的交易工具中,约有25%是以欧元定价的。由欧元区外居民发行的国际债券中,30%左右以欧元定价。作为储备货币,欧元在各国官方储备中所占比重已上升13%,尽管低于美元66%的比重,但远高于日元5%的比重。欧元三年来的疲软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运行时间较短,其信誉尚未建立所致。但从中长期看,随着欧元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步到位,欧元币值及其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将日益增强。

欧元引入后三年来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既有欧元区本身政治与经济趋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与近十年来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不无关系。随着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转变、美国新经济企业股票价格的下跌和欧元区金融机构资产多元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欧元在中长期内也许会逐步回升。事实也的确如此。2002年4月以来,由于市场对美国经济强劲复苏持怀疑态度,加上美国企业盈利大幅度下降,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欧元兑美元汇率出现反弹,从2001年底的0.896回升至2002年5月17日的0.9200。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仍不容乐观,欧元区各国经济结构改革困难重重,欧元汇率仍将面临下行压力。总的来看,欧元汇率走强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可能会经历较大的波动。

⑻ 法国大选对欧元有什么影响

中期上行。但昨晚德拉基在4月利率决议公布稍后发表的讲话导致欧元扭涨为跌。

上周法国第一轮大选结果公布,马克龙与勒庞胜出,市场避险情绪回落,欧元大放异彩,在周一开盘之后跳空高开,欧美从上周末的1.06880附近上涨至1.08750上方,欧日从上周末的116.770涨至119.660,带来超3~6倍的盈利回报,赫然成为市场的娇宠儿。第一轮大选结果是马克龙支持率为23.75%,勒庞为21.53%,两位将在5月7日将在第二轮投票中PK对决。不过从最新民调来看,勒庞支持率显然比不上马克龙,因此目前欧元因大选的不确定性影响暂时减缓。

目前来看,二轮投票给马克龙的选民票仓虽然相对多,但这一票仓被认为是易碎和不稳定的。有分析指出,总之马克龙还要提升自己的竞选水准才能获得胜利,任重而道远,一切才刚刚开始。欧盟将是最大的争论议题,如果马克龙当选将给欧盟立即带来稳定因素,但马克龙也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如果什么都不改变,10年后欧元区将不再存在。

阅读全文

与法国大选欧元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