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战最终在哪里签了和约
全世界都有一个统一的结束时间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向美、中、英、苏等盟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⑵ 二战时,法国到底是和德国签订了停战协议停战还是投降投降协议
这是德国为尽快结束西线战事与法国达成的莫种意义上的妥协,事实上,在贝当元帅正式投降德国前,英国人就先下手为强,趁机偷袭了法国大西洋舰队,世界第四大舰队全军覆没,这件事在丘吉尔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也有提到,面对英国佬的背信弃义,再加上法国自阿登战役后本已无力回天,希特勒向其抛出橄榄枝,只要法国停战,德军占领巴黎在内的法国北部约占法国三分之二的地区,法国留有南部以及海外属地的主权。值得注意的是,贡比涅停战协议明确地说是德法停战,而不是投降,这是有很大区别的,德国要求法国不得从事一切反纳粹的活动,也并未将法国纳入轴心国集团,41年法泰战争就是个例子,日本出面调停,后来法日在凉山爆发军事冲突,法国落败,期间,法国也从未表态加入轴心国或同盟国一方,事实上更多的扮演的像是一个摇摆不定的“中立者”
⑶ 巴黎有多少条约呢
总的来说,我已经设法找到了67巴黎条约以及两个和平协议,十一个约定,五个协议,一个宪章,一个声明和两个协议——总的来说,89年巴黎国际协议的结论(似乎在过去的几十年这个词“条约”是过时)。我的清单比你在英文或法文维基网络上找到的任何东西都要完整。我还是可能错过了一个条约或者一个会议。欢迎提出任何建议。
《巴黎条约》(1295年)于10月23日由法国博览会腓力四世和苏格兰国王约翰·贝利奥尔的代表签署。这是一个对抗英国的防御联盟。该条约开启了苏格兰和法国的友谊联盟,一直持续到1560年。然而,即使在那个日期之后,居住在苏格兰的法国人和居住在法国的苏格兰人也可以自动获得双重国籍(许多流亡的詹姆斯二世党人在18世纪使用了这种可能性)。这项处分直到1906年才被撤销。
我们可以看到,在13世纪巴黎签署的所有四项条约中,法国都是占主导地位的一方。所以人们来到巴黎向法国国王鞠躬是很自然的事。
雷蒙德七世批准巴黎条约(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海报(右)。
巴黎条约(1303年)。5月20日,菲利普四世和英国的爱德华一世在法国博览会上签署协议,以一种妥协的方式结束了两国之间长达九年的战争。这一妥协的原因是1302年的金热刺之战中,佛兰芒人使法国骑士遭受了巨大的失败。被法国人占领的加斯科尼被归还给了爱德华,他承认菲利普为他的宗主国,两位国王决定迎娶他们的孩子。这一和解举措将引发一场大战爱德华之子和菲利普之女的儿子将决定争夺法国王位。
罗马教皇斡旋的神圣罗马帝国亨利七世和法国集市腓力四世之间的巴黎条约(1310年)本应使他们成为朋友。但这并没有奏效。
《巴黎条约》(1320年)最终结束了法佛兰芒战争。
巴黎条约(1323),签署于3月6日,结束了弗兰德伯爵和荷兰伯爵之间的战争。佛兰德斯的路易承认了他的对手对西兰的主权。
3月31日签订的《巴黎条约》(1327)又结束了英法之间的一场战争。英国人被法国人打得惨败,失去了几个省,不得不支付一大笔战争赔款。14岁的爱德华三世,法国公主的儿子,并没有感激这种屈辱。十年后,他将发动百年战争。
巴黎条约(1355年),1月5日签署,结束了法国和萨伏伊郡之间的冲突。它涉及两国之间复杂的土地交换。此外,法国国王约翰一世宣布放弃对日内瓦的任何主权。他想腾出双手,与英国侵略者进行一场大战。
⑷ 二战时的协约国有哪些
大哥,二战没有协约国,一战才有,二战应该是同盟国,而不是协约国!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列强间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德国越来越不满足自己的殖民面积,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187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数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在1915年5月加入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世界大战末,美国加入协约国,同盟国最终失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同盟国方面作战的,还有保加利亚,和土耳其.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1940年9月27日,法西斯国家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在二战爆发后(即同盟国,1942年1月1日签订《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同盟国又称反法西斯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加拿大、朝鲜、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等数十个国家。同盟国集团最终打败了轴心国集团,取得了胜利。
谢谢采纳!
⑸ 二战时,40年法国投降德国时的具体谈判条件是怎么样的
第二次贡比涅停战协定
由法国与纳粹德国在1940年6月22日18点50分签订。签订的地点是法国贡比涅附近的一节火车车厢。德国在1940年5月10日至6月21日的法国战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占领了法国北部大片领土,包围了全部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的港口,仅给法国政府留下南部领土。希特勒故意选择在贡比涅森林附近的火车车厢里签订停战协定,是因为在1918年,德国就在此地此车厢向法国投降,故称“第二次”。
内容:
法国本土被该协定一分为二,停战分界线从日内瓦穿过图尔到达法国与西班牙的边境,分界线以北的部分(占法国本土领土面积的五分之三)由德国占领,以使德国海军能得到法国在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的所有港口,所有在法国接受政治庇护的人都要交给德国,法国承担德军高达4亿法郎/天的占领费用。法国只被允许保留一只极小的军队。
希特勒意识到,如果过于苛刻地对待法国,可能会导致法国据守法属北非继续战斗,因此他也做出了一些让步,比如法国海军只需缴械而无需投降。位于停战分界线以南的自由区则由法国政府继续统治,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政府在占领区也有一定的权力,但是要受德国占领当局的严格约束。按计划,这个停战协定将最终由一个真正的和约取代。然而这个“和约”从来没有被提上谈判议程,而且当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后连自由区也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了。
⑹ 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国
德国“闪击”波兰得手后,更助长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勃勃野心。于是,他一手举着“尊重中立国家”的招牌,一手签发了进攻西欧的第6号指令,制定了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计划,将重兵压在北海至瑞士一线,张开了吞并西欧的血盆大口。
德军的预备队共 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在德国的魔爪准备伸向西欧之时,法国仍执迷不悟,认为德国打败波兰后,将东侵苏联,即使进攻法国,也需 4—5年以后。荷、比、卢三国却天真地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就可免遭战祸。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军才嗅出战争的气味,在法军总参谋长和英、法盟军总司令甘末林主持下,仓促制定了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并调集135个师、3000辆坦克和 1300多架飞机(必要时,还可利用驻英伦三岛的 1000架飞机支援战斗),准备抗击入侵之敌。
6月3日,德军数百架飞机开始空袭法国机场及重要目标,法国失去了制空权, 900余架飞机被摧毁。 5日拂晓,德军兵分两路在180km的正面上实施进攻。“B”集团军群由于遭法军顽强抵抗,每昼夜仅前进5-7km。为了增强突击力量,德军投入预备队 22个师,于13日突破法军防线;“A”集团军群在瓦兹河和埃纳河之间实施突破,于 12日到达巴黎东北的马恩河后继续向纵深发展。“A”、“B”两集团军群实施钳形攻击,迂回巴黎,前出到马奇诺防线后方。 14日,德军“C”集团军群按计划在 50km宽的正面上向马奇诺防线发起进攻,法军腹背受敌,其防线很快被突破。同时,德军未经战斗便进入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挂起了德国的“+”字旗。 17日德军攻占斯特拉斯堡,近 50万法军被歼。 22日法国全权代表查理·享茨格将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战事遂告结束。战争中法军亡 6万余人,伤 30万人,被俘 200万人;德军共伤亡 14.6万余人。
⑺ 二战,德国希特勒和法国什么战胜签条约的
签订 《凡尔赛条约》。
1940年6月22日,德军发起总攻,法国投降。
在的《凡尔赛条约》签字之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签订了《圣日尔曼和约》、同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依和约》、同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和约》、同土耳其签订了《色佛尔和约》。
这些和约统称为凡尔赛体系。
(7)二战的法国在哪里签条约扩展阅读:
谈判过程
谈判于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开始。1870年德国取得普法战争胜利并统一德国后德皇曾在此举行加冕仪式。来自38个国家的70名代表参与了谈判。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因于1917年和德国单独媾和且布尔什维克取得国家政权也被排除在谈判之外。
从1919年三月开始,谈判由五个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委员会”主导,该机构组成复杂,矛盾重重,难以做出有效决定。
谈判过程中日本和其余各国外长先后退出十人委员会,实际上只剩“四巨头”,后意大利因对南斯拉夫的阜姆(现里耶卡)的领土要求被拒绝也退出。
最终的谈判由三大国(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即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持,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埃曼努尔·奥兰多的作用微乎其微。
甚至不准德国参与条约讨论。因为各国谈判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每个决定都是经过“不愉快的妥协”后才能达成。亨利·基辛格称之为“美国式理想主义和欧洲式偏执狂之间的脆弱妥协”。
1919年4月29日由德国外长乌尔里希·格拉夫·冯·布鲁克多夫-兰祖率领的德国代表团抵达凡尔赛宫。5月7日德国代表团接受战胜国提出的条件,内容包括将德国领土分割一部分给邻国,战胜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等。
但因德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德国政府认为以上条件不公并提出抗议,随即退出和会。
6月20日以古斯塔夫·鲍尔为总理的德国新政府成立,在23日德国国会举行的投票中支持接受条约者以237票比138票胜出,28日德国新外长赫尔曼·穆勒在和约上签字。
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宣告成立。
⑻ 在一战和二战中,德法签订条约是不是都在一个什么车厢具体情况是什么
是的
一战是德国战败,二战是德国战胜
希特勒为了报复法国,将这节车厢从法国的博物馆中拉了出来,签定了条约以后就把这节车厢拉到了德国,并且希特勒还将福熙的雕像炸掉。
⑼ 二战欧洲战场受降签到什么条约
有两个,一个是兰斯投降书,一个是柏林投降书。
1945年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军大势已去,接替希特勒权力的邓尼兹
无力挽救失败的命运,只得谈判投降。5月5日至6日,邓尼兹派海军司令弗雷德堡上
将和陆军参谋长约德尔两次到法国巴黎以东的兰斯与西方盟军谈判投降事宜。他们
试图通过谈判拖延时间,以便使苏军推进区域内的德军西撤后向英美投降。
艾森豪威尔识破了他们的阴谋,坚持只接受在所有战线的全面投降。5月6日,
艾森豪威尔约见苏联军事代表团团长苏斯洛帕罗夫将军,告知他德国人已接受全面
投降,并将拟好的投降书递给他看,请他通知莫斯科,如赞同,就代表苏联在投降
书上签字。签字仪式定于5月7日凌晨2时在兰斯举行。苏斯洛帕罗夫将情况火速电
告莫斯科,但莫斯科的答复却迟迟没有发来。苏斯洛帕罗夫反复地研读了投降书,
在认为没有不妥之处后,便以见证人的身份代表苏联签了字。当时,他还留了一个
后手,即在投降书上写了一个备注说明:“任何一个同盟国政府仍然可提出签订另
一个更为完善的德国投降书。”仪式一结束,他立即向莫斯科发报。可就在这时,他
收到了回电,莫斯科指示他不要在任何文件上签字。
斯大林对美英在兰斯接受德国投降并签定投降书极为不满。他认为,苏联是抗
击和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主力,柏林是苏联红军攻克的,投降仪式应由苏军主持,受
降地点应在柏林,兰斯的投降仪式只能当作演习。鉴于当时的形势,美英同意了斯
大林的要求。
1945年5月9日莫斯科时间零点43分,柏林时间22点43分,德国正式投降书的
签定仪式在柏林南部的卡尔斯霍斯特市的一所军事工程学校的饭厅里举行,这里是
苏联红军司令部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