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Fourier是哪国人他的职业,怎样去世的
傅立叶(Fourier, Jean Baptiste Joseph, 1768-1830)
法国数学家及物理学家。
最早使用定积分符号,改进符号法则及根数判别方法。
傅立叶级数(三角级数)创始人。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1768年3月21日生于欧塞尔, 1830年5月16日卒于巴黎。9岁父母双亡, 被当地教堂收养 。12岁由一主教送入地方军事学校读书。17岁(1785)回乡教数学,1794到巴 黎,成为高等师范学校的首批学员, 次年到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执教。1798年随拿破仑远征埃及 时任军中文书和埃及研究院秘书,1801年回国后任伊泽尔 省地方长官。1817年当选为科学院院 士,1822年任该院终身秘书,后又任法兰西学院终身秘书和理工科大学校务委 员会主席。
主要 贡献是在研究热的传播时创立了一套数学理论。1807年向巴黎科学院呈交《热的传播》论文, 推导 出着名的热传导方程 ,并在求解该方程时发现解函数可以由三角函数构成的级数形式表示 ,从而提出任一函数都可以展成三角函数的无穷级数。
1822 年在代表作《热的分析理论》中解 决了热在非均匀加热的 固体中分布传播问题,成为分析学在物理中应用的最早例证之一,对19 世纪数学和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傅立叶级数(即三角级数)、傅立叶分析等理论 均由此创始。其他贡献有:最早使用定积分符号,改进了代数方 程符号法则的证法和实根个数 的判别法等。
还有一个网址是http://ke..com/view/482242.htm
傅立叶是一个法国数学家,他的论文“传热理论的分析与研究”对数学物理学产生的了很大影响。依据他的研究,固体中的导热现象能通过无穷数学级数来表示,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傅立叶级数。他通过对典型导热现象的分析研究,打打促进了数学物理学的发展。这些研究也就是围绕许多自然现象,比如太阳黑子、潮汐、大气气候等,一直以来我们说的边界问题的求解。他的研究对这个理论的实际应用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现代数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傅立叶是一个裁缝的儿子,早在他小学时就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他也曾在他的母校担任数学教师。法国革命的浪潮中,他投身于政治,从此以后,它的生活一直充满了冒险。1794年,法国école Normale 学校建立,他成为该学校第一批学生之一。次年,他在该学校任教,同年加入学校教授会,并成为数学家协会的一成员。
1798年,傅立叶和其他队员一起,陪同拿破仑远征埃及。1801年,他开始着手大范围研究埃及古迹,并在1798年拿破仑建立于Cairo研究所担任三年秘书,他在工程技术以及外交任务方面都提出许多意见。回国后,他被任命出版了大量的有关埃及的刊物。1809年拿破仑封他为男爵。1815年,拿破仑垮台,此后傅立叶在巴黎过了一段平静的学术研究生活。1817年,他被选为科学院院士,1822年,担任科学院常任秘书。
傅立叶于1807年开始他的学术论文写作,并提出求解偏微分方程的分离变量法和可以将解表示成一系列任意函数的概念。于1822年完成论文,发表了着名论着“热的解析理论”,这一着作奠定了导热的理论基础,描述导热的定律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论文的研究结果标明:可以用一个偏微分方程来表示固体中的二维导热现象现在地问题是要找出一个特定的温度,比如,对于一个无限大的导热平板,如果在t=0时刻给定了平板边界处的温度。这个问题可视为一个一维导热问题
傅立叶毕生都致力于导热现象的数学表示研究以及确定这些代数方程根的研究。傅立叶被公认为导热理论的奠基人。
❷ “断头台”化学家:好奇头身分离还能活多久,以死验证答案,后来怎样
世界之大,千万变化,奥秘无穷,这些多姿多彩的变化与奥秘都是如何发现的呢?这一切都离不开两个字——“好奇”。好奇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好奇是趋势这个世界不断向上发展的核心动力,好奇更是促使人类引发思考的智慧闪光,好奇心让生命焕发青春的力量;人的一生不论年幼还是垂暮,都应保持一颗探究世界的好奇心。然而却有一句话叫做“好奇害死猫”,告诫人们好奇心要有一定的限度,否则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危险。本文所介绍的就是这么一位命丧于自己好奇心之下的化学家——拉瓦锡。
结语
好奇心让原始人类离开洞穴走向田野。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伴侣,是发明的试金石,是成长的催化剂,是打开知识宝库、真理之门的钥匙,好奇心是探究万事万物的起源,也是发现真理的根本和基础,更是发现规律的第一步!
❸ 花49年建的国家大剧院,为何被多位院士反对,还要上书要求关停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人民大会堂西侧,由一个俯卧在人工湖上的半椭圆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目前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经常举行歌剧、音乐会、舞蹈、戏剧戏曲等门类的高雅艺术活动。
1958年, 中国国家大剧院作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兴建的十大建筑项目之一首次被提了出来。此后一直到了1998年1月,才正式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开展工作。最终确定建筑设计方案以邀请方式为主面向国际进行招标。吸引了包括10个国家在内的36个设计单位投稿,最终进入评选的则有69个方案。
审美观因人而异,但不可否认它已经成为了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地标性建筑了。有人形容它是一颗安静卧于国家中心的蛋,孕育着中国人民的未来以及希望。
❹ 华为平板开不了机,充着电,显示着一个红闪电
请观察您的平板故障现象,按照以下对应的方法进行排查:
1、开机时平板黑屏,但是有铃声或振动
可能是屏幕问题,请提前备份好数据(QQ,微信等第三方应用需单独备份)并携带相关购机凭证到附近的华为客户服务中心检修。
2、开机时平板黑屏,无响应,或闪红灯,或亮屏后又立即关机
(1)可能是电量已耗尽,建议您使用标配充电器持续充电30分钟以上,然后再尝试开机。
(2)建议您长按电源键15秒以上,尝试强制重启平板。
(3)如果以上方法未能解决您的问题,请您提前备份好数据(QQ,微信等第三方应用需单独备份)并携带相关购机凭证到附近的华为客户服务中心检修。
3、开机进入Harmony OS界面、EMUI界面、FASTBOOT界面
(1)可能是无意按到了开机键+音量键的组合键进入了特殊模式,建议您长按电源键15秒以上,尝试强制重启平板,即可正常进入手机桌面。
(2)为避免您后续再次出现此情况,建议您检查按键是否容易卡住,或者佩戴的保护壳挤压到了按键。
(3)如果以上方法未能解决您的问题,请您提前备份好数据(QQ,微信等第三方应用需单独备份)并携带相关购机凭证到附近的华为客户服务中心检修。
❺ 贝克勒耳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贝克勒耳,一译柏克勒尔。其诞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科学世家,祖孙三代都是法国科学院院士。也许是因为遗传,贝克勒耳从小偏爱自然科学,中学毕业后,考入巴黎工业大学。1888年,贝克勒耳获得博士学位,次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此后不久便升任巴黎自然博物馆和巴黎工业大学教授。
热爱阳光是贝克勒耳的一大特点,他踏上科学之路也同样是从光学开始的。1888年,他在光对偏振平面及其传播方向的研究上获得了突破,这也为他赢得了早期的荣誉,但是这些都无法和他之后的成就相比。
在一次法国科学院的例会上,贝克勒耳看到了伦琴发现X射线的论文,欣喜若狂,他坚信在这个领域里一定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宝藏。从此,他就踏上了研究射线的道路。
科学之路永远不会像高速公路那样平坦。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贝克勒耳就像一个迷路人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后来,他从伦琴和庞加来关于研究X射线实验中得到启发,重新走进了实验室,意外出现了,他发现了X射线具有放射性。
X射线放射性的发现,虽说是一个意外惊喜,但是这与贝克勒尔长期的试验研究、夜以继日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他受法国数学物理学家庞加来有关穿透射线理论的影响,从而推想出可见光和不可见X射线的产生是出于同一机理的论断,且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虽然初期的多次试验均失败了,但并未挫伤贝克勒有追求真理的进取心。
在庞加来的另一篇有关X射线文章的影响下,他再次投入了荧光和磷光的试验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铀盐这种效应,并且证明了铀盐在强光照射下,不仅会发可见光,还会发穿透力极强的X射线。后来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射线只是一些与X射线有着相似性质的射线,并非X射线,放射性现象就这样被发现了。
这一发现又给了居里夫人很大启示,之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他们两人的研究突破交替出现,最终发现了天然放射性。据说,居里夫人为表示他们之间的友谊,还把自己提炼的镭盐赠与贝克勒耳。科学界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将放射性物质的射线定名为“贝克勒尔射线”。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贝克勒耳,以表彰他发现了自发放射性;一半授予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妇,以表彰他们对贝克勒耳发现的辐射现象所作的卓越贡献。
贝克勒耳的勤勉不亚于任何一位科学家,他在实验室里的时间比在任何地方的时间都要长。但不了解放射性危害的贝克勒耳,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健康受到了极人的危害,就在他的研究生涯处于黄金时期,身体垮了下来。在他力不从心的时候,他仍舍不得离开实验室。后来医生劝他住院治疗,他仍然坚决地说:“除非把我的实验室搬到我疗养的地方,否则我决不离开!”。
天然放射性的发现,开创了原子核物理学的新时代。1908年8月24日,56岁的贝克勒耳被他心爱的放射线夺去了生命,在他临死的时候,念念不忘的仍是他为之未做完的实验,这可谓是“生死相恋”。后人为纪念这位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特地把放射性活度的单位命名为“贝克勒耳”,简称“贝克”。
❻ 弗朗斯瓦·马蒂的任职经历
弗朗斯瓦·马蒂(Francois Mathey),法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郑州大学教授。
中国郑州大学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主任 。
弗朗斯瓦﹒马蒂院士曾担任法国化学会主席、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特级研究员,着名的化学专家,在有机磷化学、过渡金属化学等领域有很高的学术造诣。
2011年12月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弗朗斯瓦·马蒂(Francois Mathey)法国国籍,化学家。1941年11月生于法国巴黎。1971年获得法国巴黎第VI大学博士学位。现任郑州大学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中法有机磷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主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1998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弗朗斯瓦·马蒂主要从事有机磷化学研究。他开创并深入进行了磷杂环化学,有机磷配合物和低配位磷化学等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加深和拓展了人类对有机磷化合物的认识,促进了有机磷化学的发展和应用。为表彰他在该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他先后被授予主族化学奖(1999年)和阿布佐夫奖(2001年)等国际奖项。已发表论文560多篇,被引用12100次,H指数为49。
弗朗斯瓦·马蒂对中国和中国科学界一直怀有友好感情,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来过中国,访问了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此后,他多次访问中国,热情邀请我国的专家、学者到法国开展合作研究,多渠道支持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为促进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科技事业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他克服语言环境和生活习惯等重重困难,在河南创立了国际磷化学实验室,《美国化学化工新闻》专门就此事进行了报道。2008年,在郑州大学开展了磷杂卟啉、低配位磷和含磷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已在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他迄今已为我国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50多名。同时积极促成郑州大学与法国科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法国科学院和雷恩第一大学建立了“中法有机磷功能材料实验室”。 促成郑州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立合作,使得郑州大学化学系本科推免生可以到南洋理工大学继续深造。他每年在郑州主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迄今已邀请30余名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前来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这为中西部地区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高端平台。鉴于弗朗斯瓦·马蒂长期以来为我国人才培养和对外科技交流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200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❼ 拉瓦锡的成就
1、为后人留下杰作《化学概要》
他为后人留下的杰作是《化学概要》,这篇论文标志着现代化学的诞生。在这篇论文中,拉瓦锡除了正确地描述燃烧和吸收这两种现象之外,在历史上还第一次开列出化学元素的准确名称。名称的确立建立在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个基础之上。
而在此之前,这些元素有着不同的称谓。在书中,拉瓦锡将化学方面所有处于混乱状态的发明创造整理得有条有理。
2、从实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
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
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拉瓦锡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拉瓦锡用天平仔细称量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
他的导师鲁伊勒把失去水蒸气称为“结晶水”,从此就多了一个化学名词——结晶水。这次意外的成功使拉瓦锡养成了经常使用天平的习惯。由此,他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成为他进行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
3、燃烧原理
拉瓦锡最重要的发现:燃烧原理。伟大的科学家描述了最重要的气体:氧、氮和氢的作用。拉瓦锡最重要的发现是关于燃烧的原理。
之所以能够有此发现,是因为他第一次准确地识别出了氧气的作用。事实上,科学家确认燃烧是氧化的化学反应,即燃烧是物质同某种气体的一种结合。拉瓦锡为这种气体确立了名称,即氧气,事实上就是“成酸元素”的意思。
4、识别出氮气和氢气
氮气早在1772年就被发现了,但却被命名了一个错误的名称——“废气”(意思是“用过的气”,也就是没有燃素的气,因此不会再被用作燃烧的气)。
拉瓦锡则发现这种“气体”实际上是由一种被称为氮的气体构成的,因为它“无活力”(来源于希腊语azofe)。后来,他又识别出了氢气,这个名称的意思是“成水的元素”。
拉瓦锡还研究过生命的过程。他认为,从化学的观点看,物质燃烧和动物的呼吸同属于空气中氧所参与的氧化作用。
5、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
1777年9月5日,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
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神秘和臆测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实验和定量研究。化学由此也进入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
❽ 拉瓦锡的死因
1794年5月8日,十八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被法国人民
以革命的名义送上了断头台。当他向人民法庭要求宽限几天执刑,以整理他最后的
化学实验结果时,得到的回答是二百多年后仍然令人毛发悚然的断喝:“共和国不
需要学者!”
拉瓦锡出身富有的贵族家庭。在按家族传统攻读到律师文凭之后,他选择了科学研
究的生涯。他推翻了“燃素说”;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证明了水是氢氧化合物
(不可能变成土);规范了化学方程表达式;定义了元素和元素分类;确立了化学的
定量研究方法。他在1789年出版的《化学基础讲义》被后人奉为现代化学科学的经
典。
把拉瓦锡送上断头台的,是法国革命史上声名显赫的马拉医生。马拉在1780年以他
对火焰的研究申请法国科学院院士时,得到拉瓦锡的评价是“乏善可陈”。断了科
学家辉煌美梦的马拉,九年后在法国大革命中叱咤风云,终于假“革命”之手把宿
敌置于死地。读读他的文字吧。如果在暴动的疾风暴雨中,面对这些指控,反而能
逃过劫难,倒真是奇迹了。
“法兰西公民们,我向你们揭露大骗子拉瓦锡先生,土地掠夺者的儿子,化学学徒,
股票跑腿,收税员,火药会长,银行头子,皇帝的书记,法国院士,瓦维叶的密友,
巴黎食品委员会的渎职官,当代最大的阴谋家。这个年进40000磅的绅士为了收税,
竟然耗用我们贫苦人民三千三百万银两修建城墙,把巴黎变成空气不通的牢城。他
在7月12日和13日的夜晚,把国家火药库搬进了巴士底狱。他还要使用恶毒的伎俩妄
图进入巴黎市管会!”
法国在大革命中,法国在大动荡中。
皇上被砍头了。皇室和贵族的徽号被砸毁;发行新币,新的度量衡;爵号绝不可用,
人们互称“公民”;假发头套,衬裙短裤,均在扫荡之列,“让所有的腿都平等地
笼罩起来”;珠宝首饰都是反动的象征,而巴士底狱或者马拉的像章大行其道;孩
子们开始玩断头机玩具;男人们忙着改名字,特别是叫路易的,蓄起象征革命时尚
的胡子;扑克牌里的王、后、尖子,都换成了自由平等的符号;起用了新历法,拉
瓦锡走上断头台的五月是“花月” 。
那天下午,拉瓦锡和28名收税人被执刑。拉瓦锡是第四个拉上断头台的。他还有太
多事情要作。最近的实验是研究氧气在人体呼吸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实验对象装在
密闭的丝袋,口鼻接着试管烧瓶,连同分泌的汗水精确称重。他认为呼吸和燃烧有
许多相通之处。
在断头台上,拉瓦锡亲自作了平生最后一个实验。法国革命版的断头机,是体现
“人道主义”的杀人机器。活跃在革命中的知识分子,还在争论身首分离后的存活
时间。拉瓦锡答应在铡刀落下之后尽量地眨眼。行刑的刽子手,提起这颗伟大的头
颅数着,说拉瓦锡至少眨了十一下。
❾ 院士是一个方面的权威,那院士是如何产生的呢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般称“两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目前没有实行院士制度,而是实行学部委员制度。院士和学部委员都是终身荣誉称号。
中科院院士主要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院院士主要是在实用型工程技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两院院士实行终身制,相当于一级教授,副部级待遇。社科院没院士,实行学部委员制,主要是从事社会科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者,相当于一级教授,副部级待遇,终身制。以上三院是我国知识分子的精英,是国宝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