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人的决斗是什么

法国人的决斗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16 14:45:11

Ⅰ 西部牛仔为什么要决斗

决斗起因

决斗前的情形通常如下。一方被侮辱(可能是想象中的)之后,将会向另一方提出挑战(“要求得到满足”)

就现在网络用语常用的PK的意思差不多,PK”是英文“PlayerKilling”的简称,来源于网络游戏中“杀人”的玩法,在游戏玩家中使用较多,是“两人对决,杀个你死我活”的意思。

决斗规则

决斗的终止方法有以下几种,由挑战者选择:只要一方受伤——即使是小伤,决斗就终止;一方受重伤而无法继续决斗时,决斗止; 一方受致命伤后,决斗终止;手枪决斗中,双方相对开枪。

如果两人都没有命中,而挑战者认为他已经“满足”,则决斗终止;否则反复开枪,直到一方受伤或死亡为止。但开枪次数不能超过三次,否则会被认为是过于“野蛮”。实际这种情况很少见。

着名的决斗

拒绝挑战有时被认为是可耻的,而且经常会被处以罚金。名人受到挑战的可能性比普通人大得多。

俄国诗人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描述了几场决斗,例如 Onegin's el with Lensky inEugene Onegin,似乎是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他本人在和 Georges d'Anthès 的决斗中受了致命伤,后者据传是他妻子的情人。

事后丹特斯被控在决斗中作弊,但他还是娶了普希金的小姨子叶卡捷琳娜,还当上了法国的大臣和参议院。决斗事件是由一封匿名信煽动的。据说丹特斯与荷兰大使的同性恋情引起了两个同性恋王子的嫉恨,而匿名信就出自这两人之手。

1598年,英格兰剧作家 Ben Jonson 在和一个名叫 Gabriel Spencer 的演员的决斗中受了致命伤。1798年,HRH The Duke of York,雅号"The Grand Old Duke of York"在和 Lieutenant-Colonel Charles Lennox 的决斗中被一颗子弹擦伤了头发。

1840年,7th Earl of Cardigan,如今声名狼藉的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 的主管,在决斗中打伤了一个名叫 Captain Tuckett 的英国军官的,但没有致命。

(1)法国人的决斗是什么扩展阅读

决斗,算是欧洲旧时期的一个常见的习俗。当两位绅士互相争执,各不退让的时候。大家约个时间、地点,找个双方信任的公证人,或者是裁判。旧时候的欧洲贵族就喜欢来这套,这不仅牵扯了一个人的声誉,还对个人利益有一定的影响。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拒绝决斗的那一方需要交付一定数量的处罚金。你们可以理解为可能拒绝方实力不济,破财免灾了。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对方把决斗用的白手套摘掉就别以为受点伤就完事儿了,对方要玩命了。

同样决斗作为一种文化,出现在大量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还有一些影视作品之中。比如说莎翁着名的悲剧《哈姆雷特》最后就死在决斗这事儿上。再比如,过去流行的西部片《荒野大镖客》就经常出现决斗的场面。

像是日本电影《座头市》系列,《带子雄狼》系列等等也经常出现决斗的场面。这些场面惊险刺激,给观众们都带来了不少的娱乐性

同样,决斗文化也催生出了许多的运动项目,像是以拳击为代表的各种搏击类项目,再比如击剑比赛,甚至许多像是群体体育项目中许多选手也有着一对一的单挑。这些多多少少都带着一些决斗文化的影子。

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决斗,大概是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和自己的情敌法国人丹特士的决斗了。1831年的2月17日,普希金为了自己名誉和妻子向这位法国的年轻人进行了决斗。在自己的朋友丹扎思见证下,允许丹特士先进攻。不幸的是,枪响之后,普希金没能躲过那颗子弹。两天之后,普希金与世长辞。

有趣的是,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也在朋友的蛊惑这下,向当地的一位报社编辑提出了决斗。所幸的是,当时马克吐温请了一位当地实力强劲的枪手作为自己的陪练,枪手在向外吹嘘了马克吐温的枪法之后。对方很识趣地认怂了,不然我们很有可能就是去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在我国古代,很少有把集体利益亦或是个人利益牵扯进决斗的这种事情中。这透露出中国人的古智慧中的一种狡黠,能用脑子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诉诸武力这种非理智的行为。史记上就记载这楚霸王项羽想要和汉高祖刘邦决斗最后被刘邦拒绝的典故。

这是一种明智的行为,与要成就的大业相比,丢点面子似乎算不了什么。所以,中国人喜欢对动不动就要找人单挑的人称之为武夫,甚至是莽夫。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失智的体现。

不过同样是在中国的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决斗方面的记载。最典型《三国演义》或者是《隋唐演义》里就描写了许多的决斗场面,可以说各有各的精彩了。

另外,武术届也有各派之间的武义切磋,也可以视作一种决斗文化的体现,要知道武义切磋可是要签生死状的。民间也有像是比武招亲之类的小规模决斗文化,可以说是趣味十足了。

其实早在很久之前,欧洲人就不再进行决斗了。英国最后一场因为决斗发生的命案发生在十九世纪的五十年代,在那之后就没有过关于决斗致死的记载。决斗也被视作了违法行为,进入法治社会之后,这种富有特色的行为,也就只有在影视文学作品之中看到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决斗

Ⅱ 法国名着中的人物为什么要决斗对决斗结果的处理又是怎样的谢谢!

决斗是当时西方国家的一种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是受法律保护的。意思是两个人有了矛盾可通过公平决斗的方式解决。因为决斗的结果是两人必须有一人死亡。而杀人者不负法律责任。(决斗时必须有证人,双方签字)

Ⅲ 为什么2个法国人同时喜欢一个女孩,就要用决斗的方式解决

那是以前啊.以前法国讲究骑士精神,一方仍出白手套,要求决斗,作为一个男人,必须接受,不然就被所有人看不起.

Ⅳ 马克吐温借《法国人大决斗》这部小说表达了什么

讽刺法国人不敢决斗

Ⅳ 老上海滩结局法国人是不是杀错人了。本来不想杀许文强的法国人的动力是什么

是杀错人了。法国人的目标不是许文强,而是即将升任华董的丁力。

老上海滩剧情简介:

北平大学生许文强(周润发饰)在学潮中不仅失去了爱人,还失去了自由。三年的监牢生活之后,他决心洗心革面,为自己的前程奋斗。他只身来到繁荣的花花都市上海,初来乍到的他举目无亲,彷徨中结识了穷苦的卖梨小贩丁力(吕良伟饰),两人结为好友。

许文强找到老同学、上海名交际花方艳云(林建明饰)。在方艳云的帮助下,许文强开始进入上海的黑帮,并凭借坚毅果敢的作风崭露头角,终于在一次叛乱事件中成为一方之主。有点成就的许文强不忘旧好,邀丁力加盟他的公司,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上海法租界大亨冯敬尧(刘丹饰)看中许文强的才干,想将之收为己用,但许文强更想自己打开一片天地。冯敬尧虽心有不甘,但仍然与许、丁交往甚密,成为合作的亲密搭档。

冯敬尧之女冯程程(赵雅芝饰)从北平读书归来,在火车站被杀手绑为人质,许文强机智地化解了危机,并赢得美人的一片芳心。冯程程念念不忘许文强的风采,主动与许文强交往。但许文强一心事业,不想谈儿女私情,两人关系若即若离。

在一次帮派纠纷中,不够冷静的丁力袭杀对方头脑金某,引起一直对许文强怀有戒心的诸帮派围攻。许文强、丁力走投无路,只好投奔冯敬尧。冯敬尧大喜,以两人为左右手。这样,冯程程更是得到经常接近许文强的机会。终于,许文强明白了她的一片心意,而且发现自己已堕入情网。

两人终于互表心迹,并且准备不日结婚。在这紧要关头,许文强发现冯敬尧勾结日本间谍山口香子(欧阳佩珊饰),向其出售情报,更获悉山口将于当晚袭击爱国团体精武门。

许文强思之再三,决定将情况通知程程的前男友、爱国青年陈翰林(汤镇业饰),并请他转告精武门山口等人藏武器地点。当晚,许文强被冯敬尧派去与山口香子接洽,正逢已盗走武器的精武门会众伏击山口香子,混战中许文强击毙了山口香子。

得知许文强的背叛,冯敬尧大为震怒,他为了向日本方面和警务厅交待,派人到处搜索许文强。许文强藏身于丁力的穷朋友长贵家中,但还是给受命前来捉他的丁力找到。丁力不愿背叛冯敬尧,但也不愿害文强,他斩下许文强一只尾指向冯交待,同时给许文强一张离开上海的车票。

在陈翰林的帮助下,望着一直痴痴等他的冯程程,许文强狼狈逃离上海。火车来到香港,落难的许文强结识了成叔一家。在同乡的介绍下,许文强在香港谋了一份文职,开始平凡的生活。又见成叔的孙女阿娣倾心于他,于是与阿娣结婚,打算忘掉从前,重新开始。

冯敬尧却不放过他,他接到线索说许文强在香港出现,于是派了一名杀手到香港。同时程程也风闻文强在香港,只身寻至。在陈翰林的劝说下,许文强见了冯程程,向她说明自己的现在,程程绝望而去。但不料杀手却跟踪程程来到许文强家里,不见许文强,却下毒手杀害了阿娣祖孙三人。

痛失亲人的许文强快要发疯,他决定返回上海,向冯敬尧报复。在许文强离去之后,丁力倾力追求程程。程程得知文强重返上海,乃是要对自己父亲不利,她想化解这段恩怨,求许文强跟他一起离开上海,文强不听。

终于有一次丁力受伤,临手术前向程程求婚,程程含泪应承。爱人要嫁给自己的好友,许文强无法接受,但也无可奈何,他加紧了报复的脚步。为了与冯敬尧抗衡,他投入打着爱国旗号的聂仁王旗下,借他的力量报仇。

丁力的势力日盛,野心越来越大。凭借旧交情,许文强请丁力帮他报仇。丁力于是找了一个机会让许文强单会冯敬尧,让两人公平决斗。

在一番俄罗斯轮盘的游戏之后,失败的冯敬尧死在许文强的枪下。这时,赶来的冯程程无法接受这一切,又不忍心杀许文强为父报仇,心灰意冷,不久远赴法国。丁力与许文强再度联手,铲除异己,想独霸江山的聂仁王也死于丁力之手,他们垄断了上海法租界的江山。

但许文强却无心于这一切,他想去法国找程程。就是他离开的前一晚,法国人发动了进攻。温馨宁静的咖啡厅门口,一阵乱枪扫射,许文强倒在血泊之中。

(5)法国人的决斗是什么扩展阅读:

剧情即将结局之时,可以说,前一秒发哥身穿一身白色西装、饰演的许文强,还在百乐门中,与自己的“兄弟”丁力谈笑风生,然而下一秒许文强一如往日走出百乐门的时候,画面却是刺痛了观众的内心,身中数弹、白色西装被染红的许文强就这样倒下了。

剧中在许文强、丁力兄弟二人两手干掉了冯敬尧、聂人王,扫清了一众小帮派之后,此时的两人可以说就是上海滩的老大,丁力更是被任命为下一届的华董,对于观众而言,许文强与丁力志不在上海滩,他与丁力也是不同路的人,尽管丁力心中明白,但还是希望许文强能够留下来。

剧中许文强与丁力的价值观念,是不可调和的,在丁力杀死了老金、许文强想要离开上海滩的时候,便曾对丁力说道“迟早都会各走各的”重情重义心如明镜的许文强,对于上海滩各方势力的想法都是心知肚明,一山不容二虎,然而许文强准备要离开时,却是倒在了法国人的枪下。

虽然杀死许文强的是法国人,但是通过法国人前后惊愕、难以置信的表情,可以看出,法国人的目标不是许文强,而是即将升任华董的丁力,许文强志不在上海滩,却是因为要离开上海滩,再次救下“兄弟”丁力一命,代价却是让观众唏嘘不已。

Ⅵ 百万英镑法国人大决斗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百万英镑》一文,我为她没有考上高中而惋惜,甚至为她而流泪。我想:她考前为什么没有做充分的准备!读了文章,我懂得:平时,学习一定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为考试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才有希望考上一流的学校。
当我读到“大概我长得不错,像个好学生,还有就是有一颗聪明的脑袋。我也知道,我应该是个好学生,只要我再用点功,只要一点点。可是我却贪图享乐,贪图现在的安逸。我坚持不了再用些功的苦。”只要你认真学习,你还有一个聪明的脑袋!你的成绩会提高的,并且还可以考上一个重点高中,你就不会后悔了。考不上再后悔已经太晚了,没有什么用的。我不能像她那样,要刻苦学习,今天的作业不能拖到明天,更不能拖到后天。要先吃苦,后享受。
“因为贪睡……上课睡觉……讨厌英语……”当我看到这时,我有些气愤:上课难道能睡觉吗?这也不太尊重老师的劳动果实呀?作为学生,要热爱学习,积极向上,不要偏科,学每个学科都是有用的,越难的更要多练习这一类的题目。
我的成绩时高时低,因为有时题目难,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该怎么写;有时题目简单,我想了一下就想出来了。这说明我平时做的题目少,不怎么看课外书,现在开始我应该多读书。
开学我就要五年级了,马上就要迎接初中考试,为了吸取文中主人公的教训,我一定要考上一个好中学,不要只在事后后悔,我要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会的下课问老师,要认真完成作业,多做些课外题,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点,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考上好中学,就不会后悔了。

Ⅶ 决斗是如何起源的

决斗是两个人预先约定一个地点,按照一定的规则,用致命的武器,作一次生死格斗,其目的是决定光荣应届于谁。按照决斗的定义,许多着名的决斗,都不是真正的决斗。例如海克特和阿奇里斯决斗,那不是真的决斗,而只是一场打斗。

在古代,有些决斗称为裁判决斗,是一种合法的决斗,一般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争个人荣誉。例如在古代两个敌对的部落要发动一场战争,在战争之前安排一场决斗,这种决斗往往是一场战争的预兆。到了16世纪,决斗逐渐盛行起来。17世纪的法国人为了小事也会用一场决斗来解决。从1601年到1609年,在决斗中死亡的法国贵族就有2000多人。于是教会和政府当局开始反对这种动辄决斗的风气。因此法国国王下了一道手谕,凡是提出决斗挑战的人,和接受决斗挑战的人,不论是谁,一律处死。这道手谕的规定似乎过分严厉,于是在1609年,又在手谕上附加了一句,得到国王许可的决斗,可以例外。

17世纪末,决斗在英国也流行起来,由于反对决斗的人太多,终于使决斗成为了非法的行为。德国学生最喜欢决斗,而且变成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直到19世纪末,学生的决斗才算告终。

Ⅷ 谁知道关于欧洲古代决斗的事情

为名誉而决斗,对于19世纪前的欧洲人来说,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在法国和俄罗斯这样决斗成风的国家,男人们可以因为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就拔剑相向。据记载,在1588年- 1608年这20年中,仅在巴黎就有8000多人在决斗中丧命。我们所熟悉的文学家大仲马、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都曾参加过决斗;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理乔治斯·克列孟梭也是决斗的高手;号称“铁血宰相” 冯·俾斯麦更是把决斗当成家常便饭,在大学期间他就与人决斗过27次!连林肯总统都曾走上过决斗场……
一提到决斗,人们往往首先想起的便是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悲剧,或是大仲马小说里的法国贵族们为了哪怕是想象中的一点点冒犯就生死相搏的情节。但事实上,决斗并不是骑士和贵族的专利,也不仅仅是争夺爱情和捍卫名誉的危险游戏。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史上,它还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法律制度,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风尚。这种一听起来就夹杂着骑士味道的、充满阳刚男人气的游戏,肇事的起因不外乎以下三种:

司法决斗:谁胜谁赢官司
所谓司法决斗,是指以决斗来解决法律争端的一种审判方式。
在印欧语系的民族中,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凯撒就曾说过:日耳曼人用单独斗剑来解决争端。而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也有这样的情节:两个男人为证明自己是美女海伦的主人而在宙斯面前进行决斗,输掉的一方就是撒谎者。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司法决斗的精神依据:由神来判断是非。
到了中世纪的时候,司法决斗被西欧各国广泛采用。例如,一个人在法官面前控告另一个人犯了某种罪行,而对方坚决不承认,此时法官就会让两人决斗,谁在决斗中获胜就能赢得官司。而输的一方就算侥幸不死,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有时候,如果当事人不服法官的判决,还可以向法官提出决斗,如果赢了就可以推翻判决。因为人们相信:在这种由上帝来裁断的决斗中,正义的一方是不会被打败的。
司法决斗的另一个依据是:在尚武的欧洲人看来,只有怯懦的人才会在决斗中被打败,而怯懦就意味着邪恶。
这种制度当然有其荒谬的一面,但在诬告成风、刑侦手段又极其不发达的中世纪,它的确也是对付诬告的惟一办法。至少比起“热铁取证”“沸水取证”(当事人把手放到热铁上或沸水中,如果没有被烫伤就证明其清白)之类的神判法来,司法决斗更能让人掌握自己的命运。

荣誉决斗:名声和爱情比命价更高
15世纪末,荣誉决斗的风俗开始从意大利流传到欧洲各国,其目的不是辨别是非,而是为了“洗刷”别人对自己的侮辱(有时只不过是出于自己的神经过敏)。
当时,欧洲各国的贵族男子都身佩长剑,随时准备与别人拼个你死我活——无论理由是多么微小或荒谬。因为在他们看来,决斗本身就是富有骑士精神和男子气概的象征。
最初,荣誉决斗时双方并不需要助手,但由于给对方下埋伏等卑鄙事件常有发生,不久后,决斗人必须有助手陪同就成了惯例。但是,助手制度很快就带来了更大的伤亡——为了表明自己没有辜负朋友的信任,双方的助手也开始在决斗中大斗特斗,其拼命程度决不亚于决斗的主角。
女人当然也是引起荣誉决斗的主要原因,不过,这倒并不是出于男人们用比武来赢得异性青睐的动物本能,而是因为骑士精神本身就包含这样的内容:男人应该以生命来捍卫心上人的名誉和尊严。因此,在描写中世纪骑士的小说里,我们经常能看到某位骑士发誓为心爱的贵夫人效劳的情节,这里的“效劳”便意味着:如果有人敢冒犯您,我将立刻和他决斗,不死不休!

政治决斗:政见不和刀剑相向
政治决斗古已有之。古罗马诗人塔西佗说:在日耳曼国家里,当一个国家要加入对另一个国家的战争时,总是试图让战俘和本国士兵决斗,并通过决斗来裁决战争的胜负。
这些古代的政治决斗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有着严格的规章和程序,观摩者也往往都是政界和宗教界的显赫人士。
从法国大革命时期开始,另一种政治决斗开始风行:持不同政见的人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决斗——当口舌说服不了对方的时候,就让枪剑来解决问题吧!到了19世纪,政治决斗甚至成了决斗的主要原因。
在美国,许多州长、部长甚至总统都曾参加过这样的决斗。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次决斗发生在1804年,因为总统大选纷争留下的后遗症,当时的副总统艾伦·伯尔向时任财政部长的汉弥尔顿提出决斗,并在决斗中将汉弥尔顿击毙。这个不幸的消息令美国震惊,一时悼念者如潮,其场面足可与5年前华盛顿逝世时相比。但汉弥尔顿并不是这场政治决斗的唯一牺牲者,副总统伯尔事后被美国人视为“兇手”,政治生命完结之余自暴自弃,三年后便因涉嫌叛国而被通缉,在美国政治史上也算是最倒霉的副总统之一了。

决斗的丧钟与尾声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决斗的负面影响,禁止决斗的命令开始一道道发出。
在废除司法决斗方面,教会走在了最前面。历代教皇都多次指出,决斗在本质上违反了非暴力的宗教精神,应该予以禁止。12世纪末,教会发布规定:神职人员即使请替身参加决斗也是犯罪,如果他的替身杀死对方或被杀死,该神职人员要按杀人罪处分。
13世纪后,西欧国家普遍开设宗教裁判所法庭,司法决斗从此衰落。不过,司法决斗的废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法国的最后一次合法决斗发生在 1547年,而英国直到1819年才正式废除司法决斗。
比起司法决斗来,荣誉决斗就更难制止了。
1566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发布了一道严厉的法规:任何参加决斗的人都要被处以死刑。但法律似乎无法遏止人们对决斗的热情,在随后的30年里,巴黎依然有上万人死于决斗。甚至连席卷一切的大革命也没能改变决斗的风尚,只是让人们把决斗的起因从荣誉、女人转移到了政治上面。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尊重生命的现代文明渐渐深入人心,决斗文化的根基——骑士精神——不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而现代司法制度的完善,更让司法决斗成为了荒谬的传说。20世纪之后,虽然酷爱决斗的法国人偶尔还会举行决斗,但往往只是走形式——事先的精心准备足以保障决斗者的生命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纳粹统治时的德国和意大利,荣誉决斗曾再度合法化,当时的德国大学生甚至以在脸上留下伤疤为荣。这是决斗文化最后一次死灰复燃,相对它不乏浪漫精神的过去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耻的尾声。

阅读全文

与法国人的决斗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