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生育率下降
1、是适龄妇女数量的持续减少,生育意愿的持续降低。现在是90后处于生育高峰期,在未来的十年里,处于生育高峰期的女性数量将减少40%以上。这是非常触目惊心的变化。而民众极低的生育意愿和极高的养育痛苦指数,是阻挡生育的客观条件,中国人要面临最高的机会成本、最重的教育负担,以及最贵的房价,这三座大山的存在,在源头上遏制了生育率的提升。对比其他国家,中国妇女的机会成本体现在高就业率方面,比东亚、其他发达国家都高。同时,中国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增加了家庭的教育负担。而中国高房价更是不争的事实。被遏制了的生育意愿,直接造成了中国的大城市的生育率极低,部分大城市目前已经下降到了0.6-0.7。
2、女性的职场隐形歧视严重!中国的整个职场环境本身就不容女性多生孩子,从应聘到晋升,生育都是女性职场发展的绊脚石。尤其二胎放开之后,很多公司(哪怕是体制内企业)更不敢轻易要女员工——确实我也有女同事入职不久就怀孕休产假,生完刚复职不久又怀了二胎准备休产假。企业的逻辑只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更不愿意承担这样社会福利的成本,因而现在一些企业招聘时一听说女性已婚未育,哪怕你发誓将来丁克不生都不信,直接拒绝,因为他们会觉得“你们每个人都说自己是丁克,结果都是一进来就生孩子”。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除非不打算长期聘用,否则一个女员工的孕产假几乎就是一个不知何时会发作的定时炸弹,为了规避这一“风险”,甚至在招聘时就直接问:“你能保证在两年内不生孩子吗?可以的话就录取你。”这样,一个中国女性如果要生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的生育成本,这还不仅仅是抚养孩子的经济支出和自己的精力,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掉自己的职场机会、甚至一部分的自我。社会一方面要求女性多生,但自相矛盾的是,又不做任何能有助于她们抚育后代的改善举措。国家想要人口红利,呼吁多生孩子,但尚未见到实质性的补助:虽然法律规定了孕产妇的合法权利,但这部分的生育成本都由企业买单,而企业又忙不迭地推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家人和丈夫也帮不上,那就只有女性自己单独承担。“人口红利”是归国家和社会的,但生育成本则落在你自己肩上,这自然让许多人“想生都不敢生”。自“十三五”以来,上海女性总体就业形势稳定,城镇女性从业人员比重基本保持在40%左右,但很不平衡。最新的分区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总体城镇女性就业率为40.3%,但有9个区该比重未达40%,其中最低仅为26.5%。调查者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育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加重了女性的家庭角色属性。用人单位在用工选择上的隐性歧视加重,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面临新的挑战。
3、家长制更浓厚,观念保守,传统男权思想过重!在一个国家现代化之后,要提升生育率,到目前为止几乎别无他途:降低女性生育成本、出台公共措施固然必要,但那还不够,真正要做的是必须给予女性更充分的自主权,打破传统的男权结构,承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利。在法国和英国,非婚生育率(xtra-marital birth)在40年内从 6%-8%攀升到了40%-42%。只有女性获得了更多解放、权利和自主权,而不必担心自己遭到侵害或非婚生子女被社会歧视时,她们才愿意生自己想要的孩子而无须顾虑。与此同时,这还需要社会福利的完善和法律的公平保障,否则开放同居、承认非婚生子女的结果可能又变成女性独自承受结果:未婚妈妈更容易贫困化,反倒只是方便了男性甩手。这已经不只是提高生育率的简单问题了,而变成整个社会结构、观念和制度都要发生相应的变革。这也是为何南欧和东亚这些家长制更浓厚、观念更保守的地区在现代化之后生育率更难回升的一大原因:因为婚前同居率很低,社会也不接受非婚生育行为,很多孩子被视为“不该出生”,那出生率就只能在1.4以下挣扎了。在这样的结构下,对一个有充分自我意识的女性来说,多生孩子并非人生最佳选择,因为在这社会里,仅仅“做女人”本身就已经够累的了;但要赋予女性充分的自主权,则会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构性变化。所以,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没有办法,而是这个办法你敢不敢接。
4、养育小孩的痛苦指数极高。这种昂贵的养育模式与少子化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生育率越低,家庭平均孩子越少,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越高,这样一般家庭越不敢多生孩子,反过来又导致更低生育率。除了需要承担高昂的直接经济成本,父母还面临越来严重的看护困难。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的托儿机构普遍稀缺。可以说,在中国养育小孩的痛苦指数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这首先表现于高昂的养育成本。除了孩子的衣食住行之外,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迫使家长不得不花钱上各种课外培训。在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养育一个孩子的平均每年的花费月3万元,从出生到18岁就需要50多万元。实际上,这种昂贵的养育模式与少子化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生育率越低,家庭平均孩子越少,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越高,这样一般家庭越不敢多生孩子,反过来又导致更低生育率。如果家庭普遍生育两三个孩子,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就不会这么高,“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也许就不会成为常态,想多生的夫妻也许就不会望而却步。
在中国养育孩子,除了需要承担高昂的直接经济成本,还面临越来严重的看护困难。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的托儿所奇缺。所以,如果夫妻双方在小孩两三岁前都必须参与工作,通常摆在他们面前的选项只有两个:一是长时间雇佣保姆,二是由家中老人来帮助看护。可是年事已高的老人们,现在已经越来越不愿意或者说没精力来帮着带孩子,尤其是二孩更难获得来自祖辈的帮手。所以很多父母在自己坚持工作的情况下,就只能雇保姆或月嫂。可近几年,月嫂工资薪资猛涨,与香港的菲佣薪资相差无几。
对很多年轻夫妇来说,大城市高企的房价更是难以承受之重。2017年,北上深平均房价突破6万元,厦门、广州跟随其后,均价达到3万元,而三亚、杭州、南京、福州、天津则突破2万元。房价如此之高并非因为土地不足,更非建筑成本高昂,而实际上是城市化模式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高价拍卖土地获取巨额收入来支持城市发展,这相当于让新增购房者通过支付高额房价一次性承担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负担。这种模式在城市化初期非常有利于资源快速聚集,但不可持续。特别是,新增购买者往往是年轻人或外来者,而高房价恰恰在抑制城市中这些最有活力的新生力量。
如果算上二孩所需要的额外的住房面积和看护成本,在一二线城市生育二孩的直接成本就超过百万,堪比发达国家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然而中国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工资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3。可以说,在中国养育小孩的痛苦指数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这也是中国大城市的生育率处于世界上最低水平的重要原因。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生育率不到0.8,处于全球最低之列。
Ⅱ 法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法国经济与统计研究所16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1月1日,法国全国人口为6339.21万,其中首都巴黎人口215万,包括市区和郊区的巴黎大区人口有1149万。
统计显示,2006年法国新生人口83万,是最近20多年来出生人口最多的年份,同年死亡53万多人,比上年有所减少,加上新增移民,全年实际新增人口39万多。分析表明,法国人均寿命有所延长,男子平均寿命超过77岁,女子平均寿命达到84岁。法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继续,截至2006年底,全国65岁以上的人口近1030万,约占人口总数的16%,比往年有所增加,20岁以下人口近1580万人,约占人口总数25%,比往年有所减少。
大体有以下社会因素:
①人的老龄化。因科学的发达、社会的进步等诸种因素的作用,人的寿命日益延长,使到达老年期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人口学通常认为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分别达到10%或7%以上,就称为人口的老龄化。这种状况在古代和中世纪是不存在的,当时人的寿命普遍较短。19世纪70年代,法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②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引起了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也使得赡养老年人的义务部分地从家庭转向社会;工业化社会发达的生产力使得老年人和社会都有能力蓄积和提供老年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险金、退休年金等。③现代医药科学的发展为老年人寿命的延长提供了科学保证。④都市化和现代化社会的发达,使老年人的社会可见度日益显着,成为社会上引人关注的群体。
Ⅲ 为什么发达国家生育率低
发达国家生育率低的原因:发达的国家制度比较完善,受到的教育比发展中国家更好,摒弃了如“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思想,而且社会保障体系完整,不用担心老了说没人养,所以出生率就降低了,而死亡率也低。
发达国家的人口模式属于现代型,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处于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我国大城市生育率低于欧美
我国的女性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享有和男性平等的竞争机会。而现代女性追求高品质生活和事业的成功,选择不生孩子的人变多了。一项调查就显示,在近万名女性中,24.7%的人不生孩子,近一半的人选择为了事业暂缓生孩子。
除河南省之外,其他省份和自治区的生育政策都做了调整,例如同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两个孩子。而在个别地区,夫妻中有一个为独生子女则可生二胎。希望这些措施将改善大城市极低的生育率。”
Ⅳ 法国2020年婴儿出生总数为二战以来最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法国2020年婴儿出生总数为二战以来最低,也从侧面说明法国人人均生育水平相对较低,这也可能和法国人普遍推崇晚婚晚育有关,而在社会发展今天,大多数国家更意识到优生优育的重要性,正是传统育儿观念的改变,导致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也是逐年下降,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思考问题。
3,纵观人类社会发展,我们会发现生育欲望相对较低,也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深层次可能和现有社会资本财富的失衡,人类文明发展的演变有关。其实不得不说,是纵观人类社会发展,我们会发现发达国家,人民普遍生育欲望相对较低,而对于我们来说可能确实存在优生优育的心理,另一方面尽管在国家福利政策的鼓励下,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生育孩子,可能确实是因为不必要的负担或者是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对我们来说并非单方面的经济状况所造成的,而是潜移默化的育儿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
其实对我们来说,法国2020年要出的人口总数为二战以来最低点,也从侧面说明法国人生育欲望并不是很强,而且人口老龄化也会更加的严重,但是对我们来说造成这种结果,最根本原因也是因为社会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人更崇尚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也正是因为如此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导致大多数人少生或者不生。
Ⅳ 疫情造成法国婴儿荒,2020年出生总数是多少
据法国24小时电视台22日报道,2020年全法国一共出生婴儿74万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值。
据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最新统计显示,2020年,法国的生育率从2019年的每名妇女生育1.86个孩子下降到1.84个,为1945年以来最低水平。原以为疫情封锁会诱发“婴儿潮”的法国突然遭遇了“婴儿荒”,这让多年蝉联欧洲“生育冠军”的法国人十分吃惊。
专家认为,多种原因导致了低生育率的发生:不确定性和新环境带来的压力,让人们推迟了要孩子的计划;单身人士因封锁更难遇到伴侣;第一次封锁期间不能结婚、分娩诊所的被迫关闭也加重了“婴儿荒”。一项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欧洲育龄夫妇中有50.7%的人推迟育儿计划,17.3%的人则完全放弃育儿计划。
(5)法国生育率为什么下降扩展阅读:
法国或第三轮“封城”
据法国卫生部门24日发布的数据,全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305万例,单日新增18436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7.3万例。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目前住院新冠患者达到26393人,去年11月中旬尚不到500人;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者从60多人猛增至2965人。
多家媒体报道,法国政府拟27日召开疫情应对会议,讨论是否采取更多防疫措施,包括第三次“封城”。
Ⅵ 2020年法国共出生婴儿74万,疫情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据法媒体报道,2020年,法的新生儿数量将只有74万,是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统计,2019年,法总生育率为1.86,即一名妇女平均生育1.86个孩子,到2020年,总生育率降至1.84。欧洲约50%的育龄妇女推迟了原计划,欧洲17%的育龄妇女完全放弃了生育计划。
在疫情期间的长期封锁下,法人以为生育率会大幅上升,但预期的“婴儿潮”并没有到来,取而代之的是“婴儿短缺”。
在法,州,7岁以下儿童的保育费用可以从应付税款中扣除,企业为雇员设立保育机构的费用也可以从税款中扣除。
这一系列政策有效地降低了养育子女的成本,使收入较低的法人能够养育子女,而不会因为他们的孩子而再次陷入贫困。
虽然这些福利措施听起来很好,并有效地提高了生育率,但法国的政策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国家。虽然其他欧洲国家也出台了丰富的生育福利政策,但效果非常有限。由于法国和非洲国家特殊的历史羁绊,大量移民涌入。这些从落后地区来到法国的移民,更容易被福利措施所吸引,愿意多次生育,在法国扎根,如果缺乏其他国家的补充人口,即使有丰厚的生育福利,欧洲所有国家的国民也不会有太大的生育欲望。
此外,这种流行病的蔓延也揭示了一个事实,即长期的高福利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法国的低生育率
欧洲一半以上的夫妇推迟生育,法国的生育数量下降到7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些都是疫情的导火索?
当高福利政策带来的吸引力被流行病的蔓延所抵消时,法国人民的生育率立即下降。有福利的话,他们生的孩子多,没有福利的话,他们生的孩子少。这就是法国高生育率的本质
为了保持高生育率,法国仍然需要维持产妇福利。虽然长期高福利听起来很美好,但它会慢慢拖垮法国经济。欧洲国家疲软的经济形势是这个问题最直观的后果。
与法国,相比,中国的低生育率也非常严重。《中国生育报告2020》显示,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大幅减少,女性生育意愿大幅降低,人口总生育率降至1.52。
法国只有6000万人口,而中国有14亿人口。
生育率的急剧下降将加速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并给医疗保健和养老金制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劳动人口的持续下降也会使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停滞。
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有些人希望建立像法国,那样的高福利制度,但钱不会凭空而来。在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实施高福利政策的成本是无法估量的。此外,在疫情影响下,欧洲,生育率最高的法国,已经初具规模。高福利政策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生育率,但长期来看难以维持。
Ⅶ 法国陷入二战以来最大婴儿荒,为何欧洲国家大多都出生率极低
在1月20号的时候,根据法国的新闻报道,法国目前婴儿出生率是有史以来最低的,据当地有关部门的统计发现,法国的生育率从2019年就开始持续的下降,成为几十年来最低的生育水平,原本法国政府认为因为疫情封闭的原因,所以这一年的婴儿出生率应该是最高的一年,但是没想到却迎来了出生率最低的一年,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震惊的消息,也让他们十分的手足无措,于是连忙调查生育率下降的原因。
Ⅷ 疫情造成法国婴儿荒,法国人为何不爱生孩子了
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法国人都失去了工作,只依靠着社会保障救济勉强维持着生活。而众所周知,生育小孩需要花费很大的钱财,所以年轻人们才没有生育动力,他们连自己好好地生活下去都无法保证,所以才不爱生小孩儿。在疫情的冲击下,环境的不确定性。一直在加大,大家对于未来的掌控性也没有把握。所以人是不可能在没有自己完全把握的情况下,做好规划的,尤其是像生小孩儿这样重大的人生计划,所以他们把要小孩儿这个计划推迟。
在中国很多人需要孩子的原因就是为了给自己养老,如果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发展到那个水平的话,中国的生育率也会降低到一定的程度。而且现在的女性知识化程度不断在提高,他们也不愿意为了生孩子就放弃自己的誓言。如果生孩子之后,她们就不能随意的离婚,因为离婚会对小孩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那些离婚带孩子的妇女,大部分人生活都非常的艰难,所以很多事业女性也会选择不生孩子。这不仅仅是日韩欧美国家,现在中国的生育率也在不断的降低,因为中国的年轻人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无法给自己的下一代确定的未来,社会的大环境,也影响到了她们的生育观。
Ⅸ 欧美多国的新生儿数量锐减,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现象的
主要是生活成本的高昂导致很多家庭不愿意生孩子,虽然政府会给予补助,但与高昂的生育成本和抚养成本相比政府的补助远远还不够。有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时间里,欧美国家的生育率出现大幅的下降,而原因就是,疫情的冲击,导致女性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包括很多家庭的收入来源也变得不稳定,所以导致女性生育意愿低下,新生儿的数量也创下了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