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薯仔刚到传入法国时人们为什么不敢种植
薯仔刚传入法国,当时的法国人民对于这种之前从未见到过和听说过的食物自然就会感到好奇,但是又不放心,怕这种食物对人的身体有害,而且当时的法国受欧洲一些事情的影响比较注重黄金那些财富,对薯仔这种东西完全提不起兴趣,更何况加上宗教的一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害怕薯仔。
野生的马铃薯毒性较高,茄碱中毒会导致头痛、腹泻、抽搐,昏迷,甚至会导致死亡。其品种上比较特殊与罕见,起初,由于马铃薯不是种子植物,不同于欧洲原有作物,欧洲农夫对于这种外来作物完全提不起兴趣,甚至认为它是发烧的诱因、催情的食物。
2. 原产地在安第斯山脉的农作物有( )、( )、( )。
玉米 红薯 薯仔
Sara——玉米,就是你平时吃的苞谷、棒子,典型的“泛美作物”~~
Papa——马铃薯,愿意叫它薯仔、地蛋都行,不过这确实是最地道的安第斯原产、由当地土着培育的主食农作物!
Apichu——甘薯,另一种在美洲原产地没受到重视,却在中国充分发展的农作物,甚至在秘鲁这原产地上,现在种的甘薯也都是打中国引进的
Purutu——菜豆(特指),在中国俗称“芸豆”“四季豆”,其实吃法一般也和原先在美洲不大一样的。
Uchu——辣椒,大家都知道辣椒原产于美洲,而且也和玉米一样属于“泛美作物”。
Sapallu——笋瓜,是南瓜的一种,南瓜也属于“泛美作物”,而产于安第斯这种果实特别大的就是笋瓜。
Inchik——花生,它确实是原产于热带美洲的,但后来却在中国兴盛了起来~~
3. 为什么快餐店薯条英文叫“French fries”,和法国有什么关系吗
炸薯条是最常见的快餐之一,从美国和欧洲逐渐流行起来,现在风靡全球。很多人知道炸薯条在英语中是“薯条”。
例如,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士兵在比利时吃这种炸薯条,他们认为这是炸薯条,所以他们称之为炸薯条。虽然“炸薯条”的确切来源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炸薯条”确实与法国无关。
美国人希望取消所有与法国有关的名字,甚至建议把“炸薯条”改为“自由”
4. kidney bean同French bean的区别。二者同译为芸豆、四季豆。
kidney bean: the common bean plant grown for the beans rather than the pods (especially a variety with large red kidney-shaped beans). large dark red bean; usually dried.
French bean: very small and slender green bean.
前者应该是产于美国的深红色的干豆,后者是产于法国队绿色小豆。没吃过还真是不能清楚地了解。
5. 菜豆一词的来源
菜豆(Phaseolusvulgaris,即普通豆)原产于中美和南美,其重要性仅次于大豆。收获种子或食用嫩豆荚的品种都有。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俗名∶法国豆、四季豆、肾豆等。但肾豆一词在美国专指一个外形似肾,红色、深红色或白色的种类。一些菜豆品种仅栽培以收获其干燥种子,一些种类用以收取未成熟的可食荚果,另一些则收取成熟及不成熟种子。巴西、中国和美国菜豆种子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3以上。在拉丁美洲和克里奥尔人(Creole)的菜肴中占重要地位。
6. 法国小农经济现在还有没有
法国小农经济为什么会长期大量存在
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中提到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并对法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造成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令和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为法国小农经济的长期大量存在提供了政治、法律保障。在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专政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村中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民公会颁布的法令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并按当地人口分配农村公有土地,使法国广大农民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广泛地建立起小土地所有制,造成了小农经济的普遍存在。拿破仑上台后,又颁布《民法典》,使在大革命中“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也就是说,法国小农经济的长期大量存在具有法律依据。
第二,农村中异常猖极的高利贷活动,为法国小农经济的长期大量存在提供了经济庇护。大革命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法国小农并未摆脱贫困、破产的命运。在19世纪中期以前,几乎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小农户沦为无产者,更多的小农则濒于破产,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尽管破产的现象非常严重,法国的小农经济并没有被摧毁。这主要是因为“法国农村中猖獗异常的高利贷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小农与土地分离的过程”。贫困的农民以土地作抵押向高利贷者借款,本来就是竭力保存自己的小块土地。而当小农不能清偿债务时,高利贷者宁愿把已经破产而不能清偿债务的农民仍然留在土地上,让破产的农民继续租种,以便继续吮吸他们的膏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雅各宾派虽然比较彻底地铲除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小农土地所有制,但是,雅各宾派却保留了革命前半封建的“对分制”地租。这种高额地租使土地分散出租比集中经营资本主义大农场更为有利可图。同时,由于法国的银行利息和工业利润都很高,高利贷者往往把从地租收入中积累起来的资本投放到银行和工商业中去,变成坐收地租和坐食利息的双料寄生虫,而不愿去经营资本主义大农业。这就使得法国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以长期大量保存下来。
第三,中小企业的长期大量存在,为法国小农经济的长期大量存在提供了劳动力保证。19世纪60年代,法国工业生产虽然居世界第二位,工业中虽然也出现了不少千人以上的大企业,但中小企业仍占很大比重。全法国有75%的企业是只有10名以下工人的小企业,将近60%的工人都从业于这些小企业。而且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手工工场,这些手工工场平均只有工人1.7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资本大量输出和对德巨额赔款,影响到工业中采用新技术和更新设备所需的资金,中小企业大量存在的状况得不到改变。到19世纪末,法国工业的大多数还属于工人不足100名的小型和中型企业。纺织工业是法国最主要的工业部门,而纺织部门又多半使用女工和童工。因之,丧失土地的农民不能被工业部门充分吸收。加之拿破仑订立的所谓“工人手册制度”继续有效(这种手册由雇主保管,工人没有这种手册到哪里都找不到工作)。这就为资本家迫害和刁难工人提供了一种合法依据。有的资本家不给被解雇的工人或是主动辞职的工人签发手册。从而,在工业和农业领域形成了大量潜在的过剩人口,他们也不得不忍受高额地租的剥削,租种一小块土地来养家糊口。
此外,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农民的土地也日益分成更小块,而出现新的小农户和细小农户。所以,直到19世纪后半期,法国的小农经营不仅在农业中占绝对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有所增加。1862年,法国占有土地1~10公顷的小农户有244万个,1882年增为266万个,另外还有占地不到1公顷的细小农户有220万个。到1893年,占地不足5公顷的小农户有400万个,占农户总数的71%。
总之,法国的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结果。
7. 二战法国为什么投降了,而英国没有
1、法国投降的原因
①战争准备严重不足,大部分军队匆忙征集
德军占领了波兰以后,没有继续进攻东方的苏联。德军主力开始掉头进攻西欧各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政府顿时开始手忙脚乱。由于法军兵员严重不足,法国临时征集了150万士兵,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民。
这些新征集的士兵在军事训练上严重不足,在装备上的差距更加明显。由于法国没有制空权,在德军闪击战的进攻之下,法军一败再败。士兵的战斗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走向,而法军与德军在普通士兵上的差距十分明显。
②法军内部矛盾重重,发生了严重的决策失误
按照法国的实力,原本不至于败得这么惨。但是法国指挥机构内部矛盾重重,这极大的限制了法军战术上的灵活性。法国为了防止德国的进攻,在边境上修了一条漫长的马奇诺防线。
从战术上的角度来说,这条防线是相当完美的。但是前提是德军必须进攻这条防线,只可惜德国人没有那么傻。德军出动了一部分力量进攻比利时,使英法联军误认为德军要采用一战时期的策略借道比利时、进攻法国。英法两国果然上当,英法两军主力进驻比利时抗击德军。但是真正的德军主力却穿越阿登森林直逼法国境内,德国的战略欺骗成功了,法国境内的兵力十分空虚。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_网络
8. french bean是豆角吗翻译说是四季豆,我看图和豆角长得一样。
豆角们的总称应该是豇豆,又分了不同的长 短豆角 四季开花结的四季豆 刀豆 蛇豆 梅豆等很多品种
9. 为什么有人说法国的领土面积比德国大,实力却不如德国呢
首先,法国领土面积大,但是人口却比德国少,如果有战争的话,德国人多势众呀;其次,没有哪个国家论实力的时候,只因为领土面积大就被划分为实力强大的国际;最后就是法国是个追求浪漫的国家,感情多余理性,不太会追求我们所谓的实力。
再来就是法国这个热爱浪漫和自由的国家,一直是欧洲的上流社会,思想和行为都不是能组建铁血部队的形象,而且他们更喜欢在时尚方面引领潮流,而非军事。
即便如此,法国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政治影响力绝对是超过德国的。在装备上,法国拥有核动力航母,又有核武器的傍身,保护自身的安全还是没有问题的。
10. 法国为什么输得那么惨
法国队,群龙无首导致失败
6月17日,法国队球员埃夫拉赛后失落离场。当日,在南非波罗瓜尼举行的南非世界杯A组第二轮比赛中,法国队以0比2负于墨西哥队。新华社记者李尕摄
在近二十多年中,法国队征战世界杯的表现和战绩一直忽好忽坏、忽冷忽热,一次大捷之后必然相随一次溃败,反之亦然。1986年世界杯,法国队点球勇克如日中天的巴西队,进入四强,而此后两届世界杯干脆连入场券都无法拿到。1998年,借东道主之利,阔别世界杯12年的法国一举夺冠,成为世界杯冠军俱乐部新成员。而2002年,卫冕者法兰西居然连小组一关都未闯过。到2006年,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法国队跌跌撞撞地闯入了决赛。如果不是齐达内那一记“世纪头球”,法兰西再加一颗星又有何难!
按此轨迹推算,亚军法国队南非世界杯必然走不多远。果然,继首轮平庸地战平乌拉圭之后,法国队今天以0:2负于从未输过的墨西哥队,真是宿命难遁,天意难违!
法国人崇尚自由和浪漫,体现在足球上就是灵巧、优雅的欧洲拉丁风格。表现出色时的法国队,踢球如同在绿草地上写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他们也许不如德国队严整,不如意大利队坚固,但却弹性十足,在舞步中化险,在优雅中出刀,一剑封喉。但正如法兰西民族需要一个拿破仑式的强悍领袖一样,法国足球也一直渴望一名精神领袖、中场大师。有普拉蒂尼,法国队就是欧洲冠军;有齐达内,法国队就是世界冠军。没有领袖,德国队依然所向披靡,意大利队仍可屹立高山。但法国队没有领袖,却什么都不是,能在一夜之间从一个超级强队沦落为二流甚至三流球队。今天,一盘散沙的法国队再次印证了这个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