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国国王列表
http://ke..com/view/1247919.htm
这里有。
B. 法国有几个皇帝
加洛林王朝(843年-987年) 843年8月签订的《凡尔登条约》将统一的法兰克帝国一分为三,秃头查理分得西部,称西法兰克王国,被视为近代法国的前身,从此开始加洛林王朝西法兰克支系的统治。再次统一法兰克帝国的胖子查理被废后,西法兰克王位辗转于加洛林与卡佩两大家族,直到加洛林末代国王路易五世驾崩,加洛林王朝最终被卡佩王朝取代,西法兰克王国也随之被法兰西王国取代。 名称(第二行是法文名称) 统治开始时间及原因 统治结束时间及原因
查理二世(秃头王)CharlesII(leChauve) 843年8月(西法兰克建国) 877年10月6日(驾崩)
路易二世(口吃者)LouisII(leBègue) 877年10月6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879年4月10日(驾崩)
路易三世LouisIII 879年4月10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882年8月5日(驾崩,无嗣)
卡洛曼二世CarlomanII 879年4月10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884年12月6日(驾崩,无嗣)
查理三世(胖子王)CharlesIII(leGros) 884年12月6日(王侄卡洛曼二世驾崩无嗣而继位) 888年1月13日(被废)
厄德一世EudesIer 888年2月29日(贵族推举而继位) 898年1月1日(驾崩,无嗣)
查理三世(糊涂王/单纯王)CharlesIII(leSimple) 898年1月1日(先王路易二世幼子,厄德一世驾崩无嗣而继位) 922年6月30日(被废)
罗贝尔一世RobertIer 922年6月30日(先王厄德一世之弟,贵族推举而继位) 923年6月15日(驾崩,无嗣)
拉乌尔一世RaoulIer 923年6月15日(岳父罗贝尔一世驾崩无嗣而继位) 936年1月14日(驾崩,无嗣)
路易四世(海外归来者)LouisIV(d'Outremer) 936年6月19日(先王糊涂查理之子,拉乌尔一世驾崩无嗣而继位) 954年9月10日(驾崩)
洛泰尔一世LothaireIer 954年9月10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986年3月2日(驾崩)
路易五世(懒王)LouisV(leFainéant) 986年6月8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987年5月22日(驾崩,无嗣)
卡佩(即于格一世)及其男系后代从987年开始统治法国直到1792年在法国大革命中被推翻,历时800多年,而1814年至1848年更成功地复辟了两次(见波旁复辟)。1328年卡佩王朝的直系——卡佩王室绝嗣,之后其两大支系瓦卢瓦王室和波旁王室相继统治法国,但一般把它们与卡佩王朝的直系区别开来而分别叫做瓦卢瓦王朝和波旁王朝。本段仅列出卡佩王朝的直系——卡佩王室诸王。 名称(第二行是法文名称) 统治开始时间及原因 统治结束时间及原因
于格一世·卡佩HuguesIerCapet 987年7月3日(路易五世驾崩无嗣,贵族推举而继位) 996年10月24日(驾崩)
罗贝尔二世(虔诚者)RobertII(lePieux) 996年10月24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031年7月20日(驾崩)
于格二世(大帝)HuguesII(leGrand) 1017年6月19日(被父王立为共治者) 1025年9月17日(驾崩)
亨利一世HenriIer 1031年7月20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060年8月4日(驾崩)
腓力一世PhilippeIer 1060年8月4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108年7月29日(驾崩)
路易六世(胖子王)LouisVI(leGros) 1108年7月29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108年7月29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路易七世(年轻的)LouisVII(leJeune) 1137年8月1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180年9月18日(驾崩)
腓力二世·奥古斯都[9]PhilippeIIAuguste 1180年9月18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223年7月14日(驾崩)
路易八世(狮子王)LouisVIII(leLion) 1223年7月14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226年11月8日(驾崩)
路易九世(圣王)(Saint)LouisIX 1226年11月8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270年8月25日(驾崩)
腓力三世(勇敢者)PhilippeIII(leHardi) 1270年8月25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285年10月5日(驾崩)
腓力四世(美男子/公正王)PhilippeIV(leBel) 1285年10月5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314年11月29日(驾崩)
路易十世(吵架王/顽固者)LouisX(leHutin) 1314年11月29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316年6月5日(驾崩)
约翰一世(遗腹子)(未实际统治)JeanIer(lePosthume) 1316年11月15日(父王驾崩,作为遗腹子一出生就继位) 1316年11月20日(驾崩,无嗣)
腓力五世(高大的)PhilippeV(leLong) 1316年11月20日(王侄约翰一世驾崩无嗣而继位) 1322年1月3日(驾崩,无嗣)
查理四世(美男子/公正王)CharlesIV(leBel) 1322年1月3日(王兄驾崩无嗣而继位) 1328年2月1日(驾崩,无嗣)
瓦卢瓦王朝(1328年—1589年) 由于卡佩王朝直系的末代国王查理四世死后无嗣,堂兄瓦卢瓦家族的安茹伯爵腓力继位,是为腓力六世,开始了卡佩王朝瓦卢瓦支系的统治,又称瓦卢瓦王朝,而该王朝又分为瓦卢瓦嫡系、奥尔良支系和昂古莱姆支系。 瓦卢瓦嫡系(1328年—1498年) 瓦卢瓦王朝嫡系即瓦卢瓦王室,由腓力六世建立,至查理八世死后无嗣,王朝转入奥尔良旁系。 名称(第二行是法文名称) 统治开始时间及原因 统治结束时间及原因
腓力六世(瓦卢瓦家的,幸运王)PhilippeVI(deValois,leroitrouvé) 1328年2月1日(堂弟查理四世驾崩无嗣而继位) 1350年8月22日(驾崩)
约翰二世(好人)JeanII(leBon) 1350年8月22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364年4月8日(驾崩)
查理五世(英明王)CharlesV(leSage) 1364年4月8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380年9月16日(驾崩)
查理六世(被喜爱者,疯王)CharlesVI(leBien-Aimé,leFol/leFou) 1380年9月16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422年10月21日(驾崩)
查理七世(胜利王,忠于职守者)CharlesVII(leVictorieux,leBien-Servi) 1422年10月21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461年7月22日(驾崩)
路易十一(谨慎者,蜘蛛王)LouisXI(lePrudent,l'universellearagne) 1461年7月22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483年8月30日(驾崩)
查理八世(和蔼的)CharlesVIII(l'Affable) 1483年8月30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498年4月7日(驾崩,无嗣)
瓦卢瓦-昂古莱姆旁系(1515年—1589年) 法王路易十二死后无嗣,王位转入他的堂侄兼女婿、昂古莱姆伯爵弗朗索瓦手中,是为弗朗索瓦一世,开始了卡佩王朝瓦卢瓦王室昂古莱姆旁系的统治。 名称(第二行是法文名称) 统治开始时间及原因 统治结束时间及原因
弗朗索瓦一世(昂古莱姆的,文艺之父和复兴者)FrançoisIer(deAngouléme,lePèreetRestaurateurdesLettres) 1515年1月1日(岳父路易十二驾崩无嗣而继位) 1547年3月31日(驾崩)
亨利二世HenriII 1547年3月31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559年7月10日(驾崩)
弗朗索瓦二世FrançoisII 1559年7月10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560年12月5日(驾崩)
查理九世CharlesIX 1560年12月5日(王兄驾崩无嗣而继位) 1574年5月30日(驾崩,无嗣)
亨利三世HenriIII 1574年5月30日(王兄驾崩无嗣而继位) 1589年8月2日(驾崩,无嗣)
波旁王朝(1589年—1792年) 法王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后无嗣,王位由他的妹夫、波旁家族的那瓦尔国王亨利三世继承,是为法王亨利四世,从此开始了法兰西王国卡佩王朝波旁支系的统治,又称波旁王朝,法国大革命中被推翻,之后两次复辟(见波旁复辟),最终被七月革命推翻,王位转入奥尔良旁系。 名称(第二行是法文名称) 统治开始时间及原因 统治结束时间及原因
亨利四世(那瓦尔的,大帝)HenriIV(deNavarre,leGrand) 1589年8月2日(大舅子亨利三世驾崩无嗣而继位) 1610年5月14日(驾崩)
路易十三(英明王)LouisXIII(leJuste) 1610年5月14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643年5月14日(驾崩)
路易十四(大帝,太阳王)LouisXIV(leGrand,leRoiSoleil) 1643年5月14日(父王驾崩而继位) 1715年9月1日(驾崩)
路易十五(被喜爱者)LouisXV(leBien-Aimé) 1715年9月1日(曾祖驾崩而继位) 1774年5月10日(驾崩)
路易十六(殉教王)LouisXVI(leRoi-Martyr) 1774年5月10日(祖父驾崩而继位) 1792年8月10日(被废)
路易十七(未实际统治)LouisXVII 1793年1月21日(被废的父王驾崩而被保皇派推举继位) 1795年6月8日(驾崩,无嗣)
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拿巴皇朝,1804年—1814年)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府的第一执政、波拿巴家族的拿破仑·波拿巴称“法国人的皇帝”,是为拿破仑一世,开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拿巴皇朝的十年统治,后在莱比锡战役中败于第六次反法同盟联军,被迫退位,波旁王朝复辟。 名称(第二行是法文名称) 统治开始时间及原因 统治结束时间及原因
拿破仑一世(大帝)NapoléonIer(leGrand) 1804年5月18日(称帝) 1814年4月11日(退位)
波旁王朝,首次复辟(1814年) 拿破仑一世退位后,被处死的路易十六的弟弟、早已自称为王的路易十八在反法同盟联军的护送下回到法国。此为法兰西王国卡佩王朝波旁支系或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不久拿破仑回巴黎复位重建法兰西第一帝国(即百日王朝),路易十八再次逃亡国外。 名称(第二行是法文名称) 统治开始时间及原因 统治结束时间及原因
路易十八LouisXVIII 1814年5月2日(拿破仑一世退位,被波旁党和反法同盟推举继位) 1815年3月13日(拿破仑一世复位)
法兰西第一帝国复辟(波拿巴皇朝首次复辟,百日王朝,1815年) 百日王朝时期,被囚禁的前法皇拿破仑一世从厄尔巴岛出逃,率军登陆法国,入首都巴黎重建法兰西第一帝国,赶走波旁王朝的法王路易十八,波拿巴皇朝和帝制首度复辟,开始了拿破仑的百日统治,故称“百日王朝”,后在滑铁卢战役中被第七次反法同盟联军击败,被迫再次退位,使波旁王朝得以再度复辟。 名称(第二行是法文名称) 统治开始时间及原因 因统治结束时间及原因
拿破仑一世(大帝)NapoléonIer(leGrand) 1815年3月20日(复位) 1815年6月22日(退位)
拿破仑二世(雏鹰)(未实际统治)NapoléonII(l'Aiglon) 1815年6月22日(父皇退位而继位) 1815年7月7日(路易十八复位)
波旁王朝,二次复辟(1815年—1830年) 法皇拿破仑一世再度退位后,流亡海外的法王路易十八回国,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后在七月革命中被推翻,王位转入奥尔良支系。 名称(第二行是法文名称) 统治开始时间及原因 统治结束时间及原因
路易十八LouisXVIII 1815年7月7日(复位) 1824年9月16日(驾崩,无嗣)
查理十世CharlesX 1824年9月16日(王兄驾崩无嗣而继位) 1830年8月2日(退位)
路易十九(未实际统治)LouisXIX 1830年8月2日(父王退位而继位,同日退位) 1830年8月2日(父王退位而继位,同日退位)
亨利五世(未实际统治)HenriV 1830年8月2日(王伯退位而继位) 1830年8月9日(被废)
请注意:波旁家族在法国的最后一位国王被普遍认为是查理十世,这意味着路易十九和亨利五世从未真正登上王位。他们是波旁王室的直系,理应在王政复辟后成为君主。然而,王位最后归于路易-菲利普一世。 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 七月革命后,波旁王朝再次被推翻,经过共和派与保皇派的妥协,王位由波旁王室的支系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继承,开始了法兰西王国卡佩王朝波旁-奥尔良支系或奥尔良王朝的统治,也称七月王朝,后在法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二月革命使七月王朝崩溃,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从1848年建立到1852年结束。后被法兰西第二帝国取代。 法国君主-法国君主制的黄昏——法兰西第二帝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波拿巴皇朝二次复辟,1852年—1870年)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前法皇拿破仑一世之侄、波拿巴家族的路易·波拿巴称“法国人的皇帝”,是为拿破仑三世。他开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统治,波拿巴皇朝和帝制再度复辟。后在普法战争的色当战役中败于普鲁士军,拿破仑三世被俘,国内爆发革命,其帝位被废,第二帝国和波拿巴皇朝被推翻。 名称(第二行是法文名称) 统治开始时间及原因 统治结束时间及原因
拿破仑三世NapoléonIII 1852年12月2日(称帝) 1870年9月4日(被废)
C. 历届法国国王
朝代 时期 国王或总统 执政年代
加洛林王朝 查理曼,法兰克王国 查理一世 768-814
法兰克王国 路易一世 840-843
内战 西法兰克王国 查理二世 843-877
路易二世 877-879
路易三世 879-882
卡洛曼 879-884
神圣罗马帝国 查理三世 884-887
罗贝尔(卡佩)王朝 倭德 888-898
加洛林王朝 查理三世 893或898-923
罗贝尔(卡佩)王朝 罗贝尔一世 922-923
鲁道夫 923~936
加洛林王朝 路易四世 936~954
洛泰尔 954~986
路易五世 986~987
卡佩王朝 卡佩 987~996
罗贝尔二世 996~1031
亨利一世 1031~1060
腓力一世 1060~1068
路易六世 1068~1137
路易七世 1137~1180
腓力二世 1180~1223
路易八世 1223~1226
路易九世(圣路易) 1226~1270
腓力三世 1270~1285
腓力四世 1285~1314
路易十世 1314~1316
约翰一世 1316
腓力五世 1316~1322
查理四世 1322~1328
瓦卢瓦王朝 腓力六世 1328~1350
约翰二世 1350~1364
查理五世 1364~1380
查理六世 1380~1422
查理七世 1422~1461
路易十一世 1461~1483
查理八世 1483~1498
瓦卢瓦王朝 奥尔良旁支 路易十二世 1498~1515
昂古莱姆旁支 弗朗西斯一世 1515~1547
亨利二世 1547~1559
弗朗西斯二世 1559~1560
查理九世 1560~1574
亨利三世 1574~1589
波旁王朝 亨利四世 1589`1610
路易十三世 1610~1643
路易十四世 1643-1715
路易十五世 1715~1774
路易十六世 1774~1792
路易(十七世) 1793~1795
第一共和 国民公会 1792-1795
五人执政团时期 1795-1799
执政官政府 1799-1804
第一帝国(皇帝) 拿破仑一世 1804-1814,1815
拿破仑(二世) 1815
波旁王朝 路易十八世 1814~1824
查理十世 1824~1830
奥尔良王朝 路易-腓力 1830~1848
第二共和 总统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1848~1852
第二帝国 皇帝 拿破仑三世(即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 1852-1870
第三共和 总统 梯也尔 1871-1873
麦克马洪 1873-1879
格雷维 1879-1887
卡诺 1887-1894
卡季米尔-佩里埃 1894~1895
福尔 1895~1899
卢贝 1899~1906
法利埃 1906~1913
普恩加来 1913~1920
德夏内尔 1920
米勒兰 1920~1924
杜梅格 1924~1931
杜梅 1931~1932
勒布伦 1932~1940
维希政权 贝当
D. 法国有哪些国王
加洛林王朝 秃头查理 843年-877年 即查理二世。后为皇帝。 路易二世(结舌者) 877年-879年 路易三世 879年-882年 与卡罗曼共治。 卡罗曼 879年-884年 胖子查理 884年-888年 是从东法兰克来的摄政。 厄德888年-898年 是卡佩家族成员(不属加洛林王朝)。 (昏庸的)查理三世 893年-929年,期间与厄德并立。 罗贝尔一世 922年-923年,属于卡佩家族,期间与查理三世并立。 拉乌尔 923年-936年,期间与查理三世并立。 (海外归来的)路易四世 936年-954年 罗泰尔 954年-986年 路易五世(懒王) 986年-987年 卡佩王朝 雨果·卡佩 987年-996年 他的名字不应翻译为休·卡佩,因字母H在法语中不发音。 罗贝尔二世(虔诚者) 996年-1031年 亨利一世 1031年-1060年 腓力一世 1060年-1108年 路易六世(胖子) 1108年-1137年 (年轻的)路易七世 1137年-1180年 腓力二世(奥古斯都) 1180年-1223年 路易八世(狮子) 1223年-1226年 (圣)路易九世 1226年-1270年 腓力三世(勇敢者) 1270年-1285年 腓力四世(美男子) 1285年-1314年 (爱争吵的)路易十世 1314年-1316年 约翰一世(遗腹子) 1316年11月15日—1316年11月19日 夭折,但仍算国王。 (高大的)腓力五世 1316年-1322年 查理四世(美男子) 1322年-1328年 瓦卢瓦王朝 腓力六世 1328年-1350年 约翰二世(好人) 1350年-1364年 英明的)查理五世 1364年-1380年 查理六世(疯子) 1380年-1422年 又称可爱的查理。 查理七世(胜利者) 1422年-1461年 又称终于职守的查理。 路易十一世 1461年-1483年 查理八世 1483年-1498年 路易十二世 1498年-1515年 属于奥尔良支。 昂古莱姆王朝 弗朗索瓦一世 1515年-1547年 亨利二世 1547年-1559年 弗朗索瓦二世 1559年-1560年 查理九世 1560年-1574年 亨利三世 1574年-1589年 波旁王朝 亨利四世 (伟大的 le Grand) 1589年-1610年 路易十三 (英明的 le Juste) 1610年-1643年 路易十四 (太阳王 le Roi Soleil) 1643年-1715年 路易十五 1715年-1774年 路易十六 1774年-1792年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2年-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一世 1804年-1814年 波旁王朝复辟 路易十八世 1814年-1824年 查理十世 1824年-1830年 七月王朝 路易·腓力1830年-1848年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1852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 1852年-1870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年-1940年 维希法国(傀儡政府) 1940年-1944年 自由法国(流亡政府) 1940年-1945年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1946年-1958年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1958年-现今
E. 法国皇帝到底有哪几个!
现在的法国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9月22日宪法通过,10月4日生效。自此,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取代第四代共和国,法国由议会制过渡到事实上的总统制(总统和总理双首脑,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1958年12月28日经普选当选为第五共和国总统创建者戴高乐就职。
第五共和国从来没有皇帝。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792年)
国民公会通过了《废除君主政体案》。9月22日,又通过了成立共和国的决定,这个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民公会还公布了革命历法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2-1815)皇帝拿破仑
波旁王朝复辟(1815-1948)三个皇帝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1路易十八世(1755.11.17-1824.9.16)(法兰西国王1814-1824)
2查理十世(1757.10.9-1836.11.6)(法兰西国王1824-1830)
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1830-1848)
路易·腓力(1773.10.6-1850.8.26)(法兰西国王1830-1848)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 French Second Republic 1848 年法国二月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 皇帝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三世(1808.4.20-1873.1.9)(皇帝1852-1870) 1852年-1870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French Third Republic 1870年9月4日巴黎革命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后建立共和国。史称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1946年-1958年
F. 法国共有多少位皇帝
楼主,你的问题有些问题,请看下面的文章:
从罗马到德意志:欧洲历史上有多少“皇帝”
“皇帝”(Empror)和“国王”(King)两个词,在欧洲历史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国王”从一开始就指世袭专制君主,而“皇帝”在拉丁文中最早是“将军”“军事统帅”的意思。因此,罗马帝国的君主可以自称“皇帝”,但绝不能自称“国王”——因为从理论上,罗马皇帝的权威来自人民和元老院,是元老院授权的首席元老、执政官、军事统帅、护民官和大祭司,并不是“世袭专制君主”。
事实上,早期罗马帝国很少使用“皇帝”一词来称呼君主,而一般称之为“恺撒”或“奥古斯都”(到了哈德良时期,“恺撒”又被用来称呼皇帝的继承人),直到现在,德语、俄语中的“皇帝”和“恺撒”还是一个词根(“沙皇”就是“恺撒”的意思)。到了戴克里先执政之后,拉丁文的“皇帝”一词才普及起来,成为罗马君主比较常用的称呼。
欧洲的第一个皇帝是罗马元老院“第一公民”屋大维(虽然当时“皇帝”的称呼并不普及),理论上讲,此后的欧洲各国的所有皇帝,继承的都是屋大维传下的罗马皇冠,否则就是不合法。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从屋大维开始的帝国皇冠,后来究竟传给了谁?有多少个家族、多少个帝国,曾经有幸拥有“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
从屋大维到戴克里先,虽然帝国的中心向东转移,但罗马在名义上还是帝国的首都。戴克里先即位后,实行“四帝共治”,帝国的四个首都中根本不包括罗马,这标志着罗马帝国开始丧失向心力、丧失统一的政治基础。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狭义的罗马帝国),象征分裂的“双头鹰”从此成为帝国徽章。这样,欧洲就有了两个合法的皇帝系统。其中西罗马帝国很快于公元5世纪灭亡,皇冠无人继承;而东罗马的皇帝系统则一直维持下去,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尔其帝国灭亡。
西罗马帝国覆灭后,西欧经历了一段“没有皇冠的”时代。虽然法兰克王国的势力非常强大,也诞生了克洛维、丕平这样的强大君主,但他们毕竟是“国王”,是继承蛮族法统的地方君主,不是继承罗马法统的“欧洲共主”。直到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在罗马大教堂接受了教皇的加冕,教皇宣布他为“罗马人皇帝”“奥古斯都”,这才结束了西欧300多年没有皇帝的历史。“罗马人皇帝”可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它意味着查理是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罗马帝国的权利和义务都转移到了查理及其继承人的身上,早已灭亡的西罗马皇帝系统,现在由查理重新接续。
但是查理的帝国很快分裂,皇帝头衔由查理的孙子、中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继承。中法兰克王国继续分裂,帝国皇冠落到了意大利北部的一群小王公手中,丧失了它的神圣性。直到公元11世纪,出身东法兰克(今天的德意志)贵族的奥托从罗马教皇手中再次接过了皇冠,宣布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从此直到19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直是名义上的欧洲共主,一切其他国家君主都没有资格称帝,在名义上都必须服从神圣罗马帝国管辖。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土,包括今天的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等地区,但这个帝国是由许多封建领地构成的,很不稳定,皇帝根本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到了13世纪以后,皇帝不再世袭,而是由波希米亚(捷克)国王、科隆大主教、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边地侯等“七大选侯”选举产生。从16世纪开始,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又逐渐把持了皇帝位置,“选举”成为走过场。由于东罗马帝国已经于1453年灭亡,因此欧洲只剩下一个合法的皇帝,那就是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给了同为东正教的俄罗斯以可趁之机。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东正教教士的强烈建议下,决定以“东罗马帝国继承人”的姿态出现,将莫斯科称为“第三罗马”,自称“沙皇”(恺撒),到了彼得大帝时期又改为“皇帝”(但一般习惯上仍称“沙皇”),这也是欧洲历史上诞生的第四个帝国(前三个分别是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虽然在名字上与“罗马”没有什么关系,但历代沙皇都称莫斯科为“第三罗马”,并声称自己继承的是东罗马的东正教传统,因此从法统上来说,沙皇的皇冠仍然是来自罗马帝国。
从以上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直到18世纪,“皇帝”这个称号都是与罗马帝国分不开的,只有罗马帝国精神的继承人,才有资格称为“皇帝”。18世纪欧洲最强大的君主是“太阳王”路易十四,但他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称“皇帝”,因为法国王位与罗马帝国并没有什么联系,而且西欧当时还存在唯一合法的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是到了19世纪初拿破仑掌权时,形势就大不一样了。拿破仑将教皇召到巴黎,要求其为自己加冕,称自己为“法兰西人的皇帝”——这也是近2000年来,皇帝的称号第一次脱离“罗马”二字。但是,拿破仑此后又迅速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取消了哈布斯堡家的“皇帝”称号,事实上也是想造成一种“法兰西皇帝是欧洲正统”的印象,而这个“正统”与罗马也是分不开的,否则拿破仑又何苦一定要罗马教皇为自己加冕,且封自己的儿子为“罗马王”呢?
拿破仑帝国只存在了短暂的十多年,但拿破仑却开辟了一个称帝的先例,那些和罗马皇位没有任何关系的君主也都蠢蠢欲动,准备称帝。拿破仑覆灭后,哈布斯堡家族迫不及待地再次自称“皇帝”,但这时神圣罗马帝国已经灭亡,哈布斯堡家族只好改称“奥地利皇帝”。英国本来与罗马皇位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英国的民主传统也不允许其君主自称“皇帝”,但既然印度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君主也就改称“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和哈布斯堡、罗曼诺夫家族平起平坐。1849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篡夺了法国政权,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自称继承拿破仑帝国的法统。这样,在欧洲就同时存在三个半皇帝——奥地利皇帝,法兰西皇帝,俄罗斯皇帝和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算半个),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
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欧洲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帝国。普鲁士王国连续战胜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威廉一世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虽然德意志帝国是在奥地利、法兰西两个帝国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但普鲁士人并不认为自己的皇位是从奥地利或法兰西“夺取”的,而是高傲地宣称自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因此这个帝国也被称为“第二帝国”,与后来希特勒的“第三帝国”遥相呼应。虽然德意志帝国认为自己才是正宗的罗马帝国继承人,但他们也并没有取消奥地利人的皇位,只是法兰西帝国被革命推翻而已,欧洲仍然维持“三个半皇帝”的状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个帝国纷纷被推翻。
(注:国内翻译往往称阿拉伯、奥斯曼乃至英国为“帝国”,这是不太准确的。阿拉伯的君主自称“哈里发”,即“先知的继承人”;奥斯曼的君主自称“苏丹”,即“军事长官”;英国虽然也偶尔自称“帝国”,但英国国王只担任印度皇帝,而不担任整个大不列颠的皇帝,他们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皇帝”)
G. 法国历代皇帝
波旁王朝(1589-1848)
1. 亨利四世(1589-1610)
又一位伟大的国王,在继位之初,为了获得国内天主教民众的支持,于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顺利进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数法国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击败天主教派领袖马延公爵,摧毁了天主教联盟,结束了内斗。1598年,将西班牙干涉军逐出法国,同年颁布南特敕令,给予新教徒相当大的自主权,结束了宗教战争。1609年,亨利四世与英国、荷兰、意大利结盟,准备再次与西班牙开战,但一年后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继位。
2. 路易十三(1610-1643)
初期由其母玛利亚摄政,1614年亲政。后与其母发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内战,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战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亲信律因病死,玛利亚及其亲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权。黎塞留励精图治,努力加强王权。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后一个堡垒拉罗舍尔,自此法国新教徒不再拥有军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败了太后玛利亚企图推翻他的阴谋,迫使太后及反对派首领逃往国外。后黎塞留使法国加入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反对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没能等到战争结束就于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发展工商业,打击割据力量,贡献很大。马萨林继黎塞留为首相,继续推行黎塞18年,发展工商业,打击割据力量,贡献很大。马萨林继黎塞留为首相,继续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继黎塞留之后死去,幼子路易继位。
3. 路易十四(1643-1715)
欧洲着名帝王,号“太阳王”,是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继位后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摄政。法国继续参与三十年战争,并多有胜利。1648年,战争结束,法国获得了阿尔萨斯、凡尔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满首相马萨林统治的巴黎法官发动了第一次投石党运动,但不久即与王室妥协。1651年,发生了以大贵族为首的第二次投石党运动,其领袖是三十年战争中的名将孔代亲王。最终迫使安娜罢免马萨林。但在后来的权力角逐中,孔代丧失了民心,被迫于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马萨林东山再起。随后,孔代率西班牙军攻入法国,战争持续到1655年,最后法西议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国。1661年,马萨林死,路易十四亲政,任命柯贝尔为财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后法国与荷兰、西班牙、帝国发生了多次战争,法军屡战屡胜,获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销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离法国。1686年,帝国、西班牙、荷兰、瑞典等国组织大联盟共同反法,战争持续了十一年之久,法军虽占有优势,但在战后签订的和约中获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国王病死,遗命其外孙即路易十四之孙菲利浦继位,引起了各国的极大不满,战事再起,英国加入反法联盟,西班牙则支持法国。但由于缺乏良将,法西军屡败,西班牙在尼德兰和意大利的领地丧失殆尽,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国夺走。1713年双方达成和约,菲利浦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承诺法西永不合并,自此波旁家族进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孙路易继位。
4. 路易十五(1715-1774)
初期由其叔奥尔良公爵摄政。1717年,为解决财政困难,任用苏格兰冒险家约翰建立银行、公司多家,约翰的金融业曾辉煌一时,但终于三年后失败,使很多中小市民倾家当产。1726年路易十五亲政,先后参加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但均遭失败,造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为英国夺走。1768年,从热那亚购入科西嘉岛。1774年死后由其孙路易继位,此时的法国已是危机四伏。
5. 路易十六(1774-1793)
继位时法国财政问题十分严重,所以立刻着手解决,但连续撤换了多位财政大臣,都无法解决问题。又于1778年加入美国独立战争,耗费了大量经费。1789年,被迫召开三级会议,以寻求解决财政问题的办法。 但资产阶级提出的条件无法为国王接受,路易十六试图逮捕其首领人物,但遭到失败。巴黎人民随即发动起义,建立了共和国。1791年,路易十六试图逃出法国,但遭到失败。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攻下杜伊勒里宫,国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其正在狱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党人拥立为国王。
6. 路易十七(1793-1793)
并没有继位就死在了监狱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路易遂成为王位继承人。
7. 路易十八(1814-1824)
被反法联盟拥立复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帮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国王复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继位。
8. 查理十世(1824-1830)
极端反动,1825年颁布赔偿法,要求赔偿法国贵族在大革命时期的损失,引起全国上下极大不满。1827年又解散国民自卫军。1830年颁布敕令五条,妄图进一步加强专制,巴黎人民随之发动起义,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继任为摄政王。
9. 路易·菲利浦(1830-1848)
比较倾向资产阶级,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占领了安特卫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占了多处殖民地。1847年,全欧爆发了经济危机,法国国内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国外。波旁王朝彻底灭亡,共计259年。
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结束了,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属于波旁家族,并一直延续至今,这恐怕是当初路易十四没有想到的。
H. 关于法国的历代皇帝
法国称皇帝只有波拿巴(即拿破仑),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拿破仑三世称皇帝。
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仑·布宛纳,人称奇迹创造者。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数学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1814)(1815),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保护人,瑞士联邦仲裁者。
波旁王朝(Bourbon,House of 1589~1792,1814~1830) 波旁(bang 四声,去声,通“傍”)王朝 (法语:Maison de Bourbon)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地统治纳瓦拉(1555-1848)、法国(1589-1848)、西班牙(1700至今)、那不勒斯与西西里(1734-1816)、卢森堡(1964年至今)等国和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由于其父系祖先为卡佩王室成员,因此亦被某些人称为卡佩王朝波旁分支。 值得一提的是,波旁王室的近代成员都以保守着称,因此在美式英语中,波旁一词成为对极端保守主义者的称呼。
国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建立的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792年9月22日,新选出的议会即国民公会开幕。国民公会通过废除君主制的议案,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历史上称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经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掌权和雅各宾派的专政。热月政变后,又相继有热月党人、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1804年5月为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所代替。
法兰西第一帝国疆土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 First Empire of France 法国拿破仑一世统治时期的资产阶级军事专制国家。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国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为帝国皇帝,称拿破仑一世。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国大革命期间不健全的政府制度,造就了拿破仑这个法兰西人民的皇帝。但法国和拿破仑的霸业并不能维持很久。1814年,拿破仑倒台,在反法联军和法国国内拿破仑军中的新贵的奉迎下,流亡英国的普罗旺斯伯爵返国即位为法王路易十八。在军队和资产阶级的压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倾向自由主义的宪法。 但好景不长,拿破仑于1815年3月杀回巴黎,重建帝国,立百日王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铁卢战役过后,路易十八得以复位。而他和他的弟弟查理十世一直致力维护保王党在国会的势力。而一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政策,亦因被认为倾向于自由主义而被两人废除。这些举动令波旁王朝渐失民心,最终导致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爆发。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简称第二共和,是1848年11月4日到1852年12月2日间统治法国的共和政体。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二月革命成功后,七月王朝崩溃,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后被法兰西第二帝国取代。在历史上,第二共和是存在时间最短的政体。它是最后一个经暴力革命建立的政权,期间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首次得到确认,奴隶制度也被正式完全废除。
法兰西第二帝国于1852年12月2日建立,1870年9月4日废除。1866年面积扩展到550,986 km²。1860年代,普鲁士的崛起令法国深感不安,最后两国因1870年的7月危机酿成战争,国民议会被人入侵,共和派代表莱昂•甘必大在巴黎大会堂宣布帝国灭亡,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皇后欧仁尼逃离杜伊勒里宫,到达英国,正式结束了被废除的帝国。国号法兰西帝国。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翌年1月14日颁布宪法,加强总统权力,削弱议会的立法权。1852年11月 7日,元老院颁布法令建议恢复帝制。随即举行公民投票,绝大多数表示赞成。12月2日宣布恢复帝国,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皇帝,称拿破仑三世。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语: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是在1870年至1940年统治法国的共和政府。共和国采用议会民主模式并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共和国在第二帝国因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镇压后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时,因为纳粹德国入侵法国而垮台。第三共和虽然从未被认为能长期执政,但意外地她正是法国第一个长久而稳定的共和国,并赢得法国人对共和政体的支持。
I. 法国历代君王及国王
波旁王朝(1589-1848)
1. 亨利四世(1589-1610)
又一位伟大的国王,在继位之初,为了获得国内天主教民众的支持,于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顺利进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数法国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击败天主教派领袖马延公爵,摧毁了天主教联盟,结束了内斗。1598年,将西班牙干涉军逐出法国,同年颁布南特敕令,给予新教徒相当大的自主权,结束了宗教战争。1609年,亨利四世与英国、荷兰、意大利结盟,准备再次与西班牙开战,但一年后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继位。
2. 路易十三(1610-1643)
初期由其母玛利亚摄政,1614年亲政。后与其母发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内战,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战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亲信律因病死,玛利亚及其亲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权。黎塞留励精图治,努力加强王权。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后一个堡垒拉罗舍尔,自此法国新教徒不再拥有军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败了太后玛利亚企图推翻他的阴谋,迫使太后及反对派首领逃往国外。后黎塞留使法国加入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反对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没能等到战争结束就于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发展工商业,打击割据力量,贡献很大。马萨林继黎塞留为首相,继续推行黎塞18年,发展工商业,打击割据力量,贡献很大。马萨林继黎塞留为首相,继续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继黎塞留之后死去,幼子路易继位。
3. 路易十四(1643-1715)
欧洲着名帝王,号“太阳王”,是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继位后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摄政。法国继续参与三十年战争,并多有胜利。1648年,战争结束,法国获得了阿尔萨斯、凡尔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满首相马萨林统治的巴黎法官发动了第一次投石党运动,但不久即与王室妥协。1651年,发生了以大贵族为首的第二次投石党运动,其领袖是三十年战争中的名将孔代亲王。最终迫使安娜罢免马萨林。但在后来的权力角逐中,孔代丧失了民心,被迫于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马萨林东山再起。随后,孔代率西班牙军攻入法国,战争持续到1655年,最后法西议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国。1661年,马萨林死,路易十四亲政,任命柯贝尔为财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后法国与荷兰、西班牙、帝国发生了多次战争,法军屡战屡胜,获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销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离法国。1686年,帝国、西班牙、荷兰、瑞典等国组织大联盟共同反法,战争持续了十一年之久,法军虽占有优势,但在战后签订的和约中获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国王病死,遗命其外孙即路易十四之孙菲利浦继位,引起了各国的极大不满,战事再起,英国加入反法联盟,西班牙则支持法国。但由于缺乏良将,法西军屡败,西班牙在尼德兰和意大利的领地丧失殆尽,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国夺走。1713年双方达成和约,菲利浦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承诺法西永不合并,自此波旁家族进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孙路易继位。
4. 路易十五(1715-1774)
初期由其叔奥尔良公爵摄政。1717年,为解决财政困难,任用苏格兰冒险家约翰建立银行、公司多家,约翰的金融业曾辉煌一时,但终于三年后失败,使很多中小市民倾家当产。1726年路易十五亲政,先后参加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但均遭失败,造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为英国夺走。1768年,从热那亚购入科西嘉岛。1774年死后由其孙路易继位,此时的法国已是危机四伏。
5. 路易十六(1774-1793)
继位时法国财政问题十分严重,所以立刻着手解决,但连续撤换了多位财政大臣,都无法解决问题。又于1778年加入美国独立战争,耗费了大量经费。1789年,被迫召开三级会议,以寻求解决财政问题的办法。 但资产阶级提出的条件无法为国王接受,路易十六试图逮捕其首领人物,但遭到失败。巴黎人民随即发动起义,建立了共和国。1791年,路易十六试图逃出法国,但遭到失败。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攻下杜伊勒里宫,国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其正在狱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党人拥立为国王。
6. 路易十七(1793-1793)
并没有继位就死在了监狱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路易遂成为王位继承人。
7. 路易十八(1814-1824)
被反法联盟拥立复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帮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国王复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继位。
8. 查理十世(1824-1830)
极端反动,1825年颁布赔偿法,要求赔偿法国贵族在大革命时期的损失,引起全国上下极大不满。1827年又解散国民自卫军。1830年颁布敕令五条,妄图进一步加强专制,巴黎人民随之发动起义,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继任为摄政王。
9. 路易·菲利浦(1830-1848)
比较倾向资产阶级,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占领了安特卫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占了多处殖民地。1847年,全欧爆发了经济危机,法国国内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国外。波旁王朝彻底灭亡,共计259年。
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结束了,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属于波旁家族,并一直延续至今,这恐怕是当初路易十四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