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留学的革命前辈有哪些

法国留学的革命前辈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13 14:00:51

❶ 请问朱德元帅曾经去过法国留学吗

曾在德国格丁根市一所大学里留学。1925年年内返回柏林,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驻德支部执行委员,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两次被德国政府逮捕,并被驱逐出境。1925年7月到苏联学习军事。1926年夏回国,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四川军队中进行革命工作。1927年初到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培训革命军事干部。

❷ 周恩来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故事

1920年11月7日,22岁的周恩来登上法国“波尔多”号邮船,西涉重洋前往法国,开始了他的游学欧洲、追求真理的新征程。此时周氏家族家道中落,已无力支付周恩来赴法留学的费用,他留学的费用主要来自严修在南开大学设立的“范孙奖学金”。正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所说:“周在欧洲时,他本人的经费支持者是南开大学一位创办人严修。”

严修(1860—1929),字范孙,被尊为南开“校父”,与张伯苓等人先后创办南开系列学校。周恩来则是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学生,从南开中学开始,周与严就有很多往来。1913年,15岁的周恩来入南开后很快显露出品学兼优的才能,得到严修的格外赏识。经济上严修和张伯苓校长经常资助周恩来,让他为学校刻蜡板或抄写讲义,以补助膳食费。入学第二年,严修破例批准他为南开学校唯一免交学费的学生。1917年,周恩来以平均89.72分的优异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严修对这个年轻人寄予厚望,非常宠爱他,甚至想要这位19岁的青年作他的乘龙快婿,此事传为一时佳话。后来周恩来彬彬有礼的拒绝了这门亲事,严修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更加敬重这位不图财富努力选择自己道路的年轻人,他一如既往的资助他,在严修的帮助下这年周恩来赴日本求学。1919年“五四”前夕,周恩来再入南开,成为南开学校大学部第一届文科学生。

周恩来入大学后,积极投身“五四”爱国革命运动,成为天津青年学生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1920年1月,他因领导学生运动遭到反动当局逮捕身陷囹圄,经多方营救才得以出狱。严修为了保护好这位被他誉为有“宰相之材”的年轻人,他与张伯苓商量以他在南开设立的“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出国深造。这一年,严修捐款七千元银洋,设置“范孙奖学金” ,选派南开大学最优秀学生出国深造。他们一致同意派周恩来出国留学。在南开校董事会上研究和征求部有关人员的意见时,大家也一致认为周恩来符合条件,同意派其出国留学。为了给周恩来创造更好的留学条件,严修还特意给驻英国公使顾维钧写信,介绍周恩来的情况,推荐他去英国留学。这年借助“范孙奖学金”出国留学的还有李福景。后来李福景之子李竞的回忆,周恩来1962年还提到此事,说他在法国的留学费用不是靠勤工俭学,而是“范孙奖学金”,正是“范孙奖学金” 起了资助革命的作用。

到达欧洲后,周恩来一直与严修书信往还,保持密切联系。严为资助周恩来,特在严家帐目上为其立了户头。除第一年留学费用是交给周恩来支票,让他亲自带走外,以后的学费,都是严修让人转寄的,每半年一次,准时不误。如 1921年严修日记载有:“2月 27日“李琴湘来(李福景的父亲),余将补助周恩来、李福景之学费,交伊持去”。为了感激严修对周恩来的资助,1922年春节,周恩来的父亲周懋臣特去拜谢严修。严修在经济上的帮助,使周恩来免受饥馁之苦,也不必像其他旅欧学生那样勤工俭学,这使他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去从事革命活动。

由于“范孙奖学金”的资助,周恩来的留学生涯实际上成了他对西欧这一资产阶级革命及工业革命发祥地的实地考察。他旅欧时的活动中心是巴黎,间或往返于比利时及德国等地,从事革命考察和领导工作。在较为系统地考察中,周恩来依据亲眼所见,对真理做了进一步的求索,并重构了自己的思想,确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并成为中共旅欧总支书记。由于周恩来在欧洲从事革命活动,有人就劝严修不要再给周恩来以资助,但他不为所动,以“人各有志”奉答,继续寄钱给周恩来。

全国解放后,周恩来总理于1950年在中南海西华厅设便宴招待张伯苓校长,当时在场的张希陆(张伯苓的儿子)回忆,总理曾说:“我在欧洲时,有人对严先生说,不要再帮助周恩来,因为他参加了共产党。严先生说:‘人各有志’。他是清朝的官,能说出这种话,我对他很感激”。言外之意,是感激老先生对他人格的认识。吃饭时,端上一碗汤来。总理又深情地说:“老先生就像一碗高汤,清而有味,是封建社会一个好人。”周总理对严修老先生的资助始终未曾忘怀。

相关链接:周恩来在法国的足迹

几年前,我曾两次访问欧洲。在巴黎,友人应我的恳求,带我寻访周恩来当年在巴黎的时光和足迹,使我终生难忘。今年适逢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谨追忆寻访历程,以寄怀念之情。

在巴黎上千条街道中,位于巴黎13区“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毫不起眼,连陪同我的西蒙夫人也很吃惊,连连询问多次才找到了这个偏僻小巷。

但走进戈德弗鲁瓦街,没几步就能看到一面墙上镶嵌着一方墨绿色的大理石纪念牌,上面是周恩来的铜质正面浮雕头像,头像下面刻着邓小平题写的“周恩来”三个中文金字,并配有法文说明:“周恩来,1922年——1924年在法国期间曾经居住在此。” 这块纪念牌是1979年法国政府为了纪念周恩来而特别设立的。

周恩来当年居住的小旅馆就紧挨着这块纪念牌。这家旅馆是一栋干净整齐的三层小楼,法国旅游局的铜牌表明这是一家二星级旅店。老板是一对华人夫妇。

女主人告诉我们,2001年,她和丈夫想要开一家旅馆,通过中介找到了这处旅馆。“我们发现,小旅馆不但整洁标致,而且舒服温馨,就毫不犹豫地接手了。当时还不知道周总理曾在这里生活过。”她认为自己很幸运:“我们去中国银行巴黎分行贷款时,他们一听说是周总理住过的房子,还给了我们一些优惠。”旅馆的1号住房,便是当年周恩来住过的那一间。这是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间。女主人告诉我,前来住宿的中国人并不多,但专程来参观的中国人却不少。周恩来的侄子和侄孙、蔡畅的女儿,还有那些研究历史的中国学者,都曾特意来这里小住。在房子没有被改造前,邓颖超也曾来这里看过。

1920年11月,22岁的周恩来来到了巴黎。1946年,周恩来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说:“当时正值大战之后,在法国容易找到工作,可以半工半读……在去法之前,我已和国内报纸订合同,给它们做特约通讯员,所以在法国一面读书,一面写文章。”据史料记载,周恩来主要为天津《益世报》《新民意报》写文章。有影响的有长达二万五千字的长篇通信《留法勤工俭学生之大波澜》,在天津《益世报》上分十天连续刊载。那时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周恩来从法国发回的通讯报导。

同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聂荣臻后来在自己回忆录中写道:“恩来在法国的生活十分艰苦。他住在巴黎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17号一家小旅馆三楼第16号房间,唯一的一间住房不到10平方米,除了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木桌外,容不下多少别的东西,真可以说是"身居斗室"。这里既是他的住所,又是我们办刊物和进行党团活动的中心。人多了,实在装不下,就只好到广场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活动。每当我到恩来那里,总见他不是在找人谈话,就是在伏案奋笔疾书。吃饭常常是几片面包,一碟蔬菜,有时连蔬菜也没有,只有面包就着开水吃。”

我翻阅了“留言薄”,许多是中国游客写的,也有用法文、英文、俄文写的。邓颖超和他们的侄子、侄女都留有笔迹,几任驻法大使:韩克华、黄镇、姚广、吴建民……都有签名。一位前苏联汉学家伊凡诺夫访问后留下深情的题词。他说:“……周同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伟大的战士……他从这里起始,一生奉献于共产主义事业,毕其一生……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也是世界人民的伟大儿子……我们永远怀念他。”

我就要离开时,在住房一角一个不起眼的展柜里,偶然发现了一件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珍贵文物,淡黄纸复印件,是周恩来1929年7月下旬回国的时候,带回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给团中央的一封报告。里面写着对他的评语:“周恩来——浙江,年二十六,诚恳、温和,活动能力富足,说话动听,作文敏捷,对主义有深刻的研究,故能完全无产阶级化。英文较好,法文、德文亦可以看书、看报。本区成立的发启(起)人,他是其中的一个。曾任本区三届执行委员,热心耐苦,成绩卓着。1924年7月20日。”可惜我没有摄像、复制,只能手抄,至今保存在我的《出访笔记》中。

告别法中友协秘书长西蒙夫人时,我对她陪我寻访周恩来巴黎故居表示深情地谢意。她却说:“周恩来是世界名人,和平的旗手,我一向尊重他。今天有机会陪中国友人寻访他当年在法国的故居,也是我的荣幸。我又知道了许多,使我更加钦佩这位伟人。我永远会纪念他。”

❸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着名的人物曾经去过法国留学

1、钱钟书

钱钟书(1910年10月20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2、潘玉良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国着名女画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

潘玉良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3、傅雷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4、邓小平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四川广安人。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

5、周恩来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

❹ 哪些伟人留学到法国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去过!!

还有周恩来 邓小平

❺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着名人物有哪些

法国大革命分好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代表人物是:J.-P.布里索、J.佩蒂翁·德·维尔纳夫、J.-M.罗兰·德拉普拉蒂埃夫妇、P.-V.韦尼奥。

第二阶段代表人物是:马拉,罗伯斯比尔、丹东、埃贝尔

第三阶段代表人物才是:拿破仑

❻ 法国有哪些伟人他们有什么故事

孟德斯鸠
法国启蒙思想家
孟德斯鸠(1689—1775年)法国思想家 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一个达官显贵之家。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18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他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了名着《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着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着述。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1748年,他最重要的着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1755年,他旅途中染病,去世。

❼ 老一辈共产党人里面有几个是留学法国的

老一辈共产党员里面有三个是留学法国的。

❽ 关于共产党刚成立时 有些人去法国学习然后回来救国

周恩来在法国

1920年11月7日,22岁的周恩来登上法国“波尔多”号邮船,西涉重洋前往法国,开始了他的游学欧洲、追求真理的新征程。此时周氏家族家道中落,已无力支付周恩来赴法留学的费用,他留学的费用主要来自严修在南开大学设立的“范孙奖学金”。正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所说:“周在欧洲时,他本人的经费支持者是南开大学一位创办人严修。”

严修(1860—1929),字范孙,被尊为南开“校父”,与张伯苓等人先后创办南开系列学校。周恩来则是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学生,从南开中学开始,周与严就有很多往来。1913年,15岁的周恩来入南开后很快显露出品学兼优的才能,得到严修的格外赏识。经济上严修和张伯苓校长经常资助周恩来,让他为学校刻蜡板或抄写讲义,以补助膳食费。入学第二年,严修破例批准他为南开学校唯一免交学费的学生。1917年,周恩来以平均89.72分的优异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严修对这个年轻人寄予厚望,非常宠爱他,甚至想要这位19岁的青年作他的乘龙快婿,此事传为一时佳话。后来周恩来彬彬有礼的拒绝了这门亲事,严修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更加敬重这位不图财富努力选择自己道路的年轻人,他一如既往的资助他,在严修的帮助下这年周恩来赴日本求学。1919年“五四”前夕,周恩来再入南开,成为南开学校大学部第一届文科学生。

周恩来人大学后,积极投身“五四”爱国革命运动,成为天津青年学生爱国运动的领导者。1920年1月,他因领导学生运动遭到反动当局逮捕身陷囹圄,经多方营救才得以出狱。严修为了保护好这位被他誉为有“宰相之材”的年轻人,他与张伯苓商量以他在南开设立的“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出国深造。这一年,严修捐款七千元银洋,设置“范孙奖学金” ,选派南开大学最优秀学生出国深造。他们一致同意派周恩来出国留学。在南开校董事会上研究和征求部有关人员的意见时,大家也一致认为周恩来符合条件,同意派其出国留学。为了给周恩来创造更好的留学条件,严修还特意给驻英国公使顾维钧写信,介绍周恩来的情况,推荐他去英国留学。这年借助“范孙奖学金”出国留学的还有李福景。后来李福景之子李竞的回忆,周恩来1962年还提到此事,说他在法国的留学费用不是靠勤工俭学,而是“范孙奖学金”,正是“范孙奖学金”起了资助革命的作用。

到达欧洲后,周恩来一直与严修书信往还,保持密切联系。严为资助周恩来,特在严家帐目上为其立了户头。除第一年留学费用是交给周恩来支票,让他亲自带走外,以后的学费,都是严修让人转寄的,每半年一次,准时不误。如 1921年严修日记载有:“2月 27日“李琴湘来(李福景的父亲),余将补助周恩来、李福景之学费,交伊持去”。为了感激严修对周恩来的资助,1922年春节,周恩来的父亲周懋臣特去拜谢严修。严修在经济上的帮助,使周恩来免受饥馁之苦,也不必像其他旅欧学生那样勤工俭学,这使他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去从事革命活动。

由于“范孙奖学金”的资助,周恩来的留学生涯实际上成了他对西欧这一资产阶级革命及工业革命发祥地的实地考察。他旅欧时的活动中心是巴黎,间或往返于比利时及德国等地,从事革命考察和领导工作。在较为系统地考察中,周恩来依据亲眼所见,对真理做了进一步的求索,并重构了自己的思想,确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并成为中共旅欧总支书记。由于周恩来在欧洲从事革命活动,有人就劝严修不要再给周恩来以资助,但他不为所动,以“人各有志”奉答,继续寄钱给周恩来。

全国解放后,周恩来总理于1950年在中南海西华厅设便宴招待张伯苓校长,当时在场的张希陆(张伯苓的儿子)回忆,总理曾说:“我在欧洲时,有人对严先生说,不要再帮助周恩来,因为他参加了共产党。严先生说:‘人各有志’。他是清朝的官,能说出这种话,我对他很感激”。言外之意,是感激老先生对他人格的认识。吃饭时,端上一碗汤来。总理又深情地说:“老先生就像一碗高汤,清而有味,是封建社会一个好人。”周总理对严修老先生的资助始终未曾忘怀。

邓小平在法国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邓小平曾经不远万里、远涉重洋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寻求科学知识和救国真理,并从此走上了漫长的革命征程。
那是1920年8月27日,从四川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毕业的83名学生离开故乡,踏上了前往法兰西的路程。在这些川东子弟中有一位年纪最小、刚满16岁的学生,他就是邓小平。他当时的名字叫邓先圣,学名是邓希贤。当年9月11日,他和同学们一起在上海码头登上法国安德烈•勒蓬号(AndreLebon)邮轮,在10月19日抵达法兰西,在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上岸。这件事在当地是一桩不小的新闻。从马赛市政府档案馆里找到的一份1920年10月20日的《小马赛人报》读到了如下的报道:“一百多名中国人,他们年龄在15到25岁之间,身穿西式服装,头戴宽边帽、足登尖皮鞋,显得彬彬有礼和温文尔雅,静静地站在安德烈•勒蓬号的甲板上。”

这批中国学生在马赛没有作更多的停留,又来到了法国北部的小城巴耶。 小平等一行入学的地方就是市中心的巴耶中学(collegedeBayeux)。如今,这所学校已改名叫沙巴梯耶中学(Chapatier),是60年代扩建而成的。小平和其他23名中国学生是1920年10月22日正式在巴耶中学注册的,学校为这批中国学生专门开设了补习法文的课程。校长卡瓦罗兹(ReneCavaroz)曾展示了证实邓小平先生在这里求学的唯一一份最有说服力的史料,一张当年中国学生交纳生活费用的单据,上面显示1921年3月份邓希贤名下的零用开支是18•65法郎,他总共交纳的数额是244•65法郎(包括洗衣费、铺盖租金、房租、公共管理费、寄宿费等)。卡瓦罗兹感叹地说,邓小平先生一个月的零用开支只有18•65法郎,这位中国杰出的领袖年轻时是一位相当节俭的学生。

由于中国使馆财政拮据中断了资助,邓小平在法国真正的学习生活仅仅持续了5个月就匆匆地结束了,此后便开始了边打工、边上学的动荡生活。

离开巴耶之后,邓小平和同学们辗转来到了法国东部勃艮第地区的小城市克勒佐(leCreusot),进入施奈德(Schneider)工厂做工。邓小平在这家工厂的轧钢车间当了一名轧钢工,工作繁重劳累但报酬却很低,据说每天的工资只有6•6个法郎,这样的收入不要说是继续上学,就是吃饱饭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于是他很快就辞去了这里的工作、经人介绍又前往蒙塔日(Montargis)寻求新的出路。

邓小平在这座城市开始了一段半工半读的生活,他就读的学校就在蒙塔日市中心。如今,这座学校已不存在,学校的建筑被保存下来,现已改建成为蒙塔日的市政厅,据说市政厅的二楼就是当年邓小平等中国学生居住过的宿舍。市政厅大院里矗立着两棵苍劲挺拔的法国梧桐树,据值班看门的一位老妇人介绍,当年中国学生还在这两棵大树前合影留念。中国学生打工的地方不在蒙塔日市内,但路程也不远,就在这个城市北面的夏莱特(Chalette),打工的工厂是哈金森(Hutchinson)橡胶轮胎厂。如今,这座橡胶厂已经改为汽车配件工厂。中国学生大都喜欢骑自行车,并且经常在当地的小咖啡馆里聚会和娱乐。这里还有一段“趣闻”:1975年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法国时,当别人问他需要些什么,邓小平回答说:“我想吃蒙塔日的牛角面包。”显然,少年时代的邓小平吃惯了这里的面包,所以才给他留下了如此深刻难忘的印象。

邓小平在蒙塔日逗留期间,开始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年轻的邓小平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也了解到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他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邓小平后来离开了蒙塔日,来到了巴黎,进入了位于西郊的布洛涅-比昂古(Boulogne-Billancourt的雷诺汽车厂。 在雷诺厂保存的档案中依然可以找到邓小平的个人登记卡,他的登记证上的号码是82409A,在这个厂的钳工车间工作。有记载说,邓小平喜欢足球也是这时候开始的。巴黎人喜欢足球运动,各种足球比赛接连不断,年轻的邓小平对足球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观看足球比赛成了他工余时间的娱乐消遣。据说有一次世界杯足球赛在巴黎举行,生活窘迫的邓小平还是咬咬牙,掏出仅有的5个法郎买了一张最便宜的门票。

正是在巴黎期间,邓小平同周恩来相遇,开始了共同的革命活动生涯。1924年的7月,周恩来调回国内,20岁的邓小平在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不久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从事革命活动的邓小平和他的伙伴们很快便引起了法国警方的注意,从1925年6月起,警察局的档案中便开始出现了邓小平的名字,正是警察局的档案资料才给后人提供了邓小平当年住过的旅馆的地址。1926年1月8日,警方终于发出了搜捕邓小平等人的命令,不过执行命令的人扑了空,邓小平等同志得到风声后已于前一天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列车。在巴黎警察局的档案里,有关邓小平的记载到1926年1月8日也就结束了。(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沈孝泉)

❾ 中国第一批赴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出了哪些重要领导

去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生,重要的领导人有周恩来,邓小平等,他们都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也是我们所敬爱的人民领袖,是我国的重要领导人!

❿ 为什么革命先辈去法国留学

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学习西方最发达的科技,分享最发达的教育。去法国的有周恩来,邓小平等。 我目前担任法国公立大学的校代,期望我们优秀的毕业生共享世界最发达的教育资源。

阅读全文

与法国留学的革命前辈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2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1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6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4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3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1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