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无线电有哪些起源
1894年,20岁的马可尼从杂志上读到,赫兹在实验室里做过电磁波传送试验之后断然否认了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的可能。他并没有迷信权威,而是认为利用电磁波跨越空间传送通讯将远远优于通过电线传输。
为了证实自己的设想,马可尼开始搜集资料进行试验。结果,马可尼成功地看到了赫兹所观察到的现象。第二年,电波信号已经可以发射2.7千米了。这一成功使马可尼心中产生了一个使无线电网络布满全球的梦想。
为增大信号接收距离,马可尼研制了检波器。他还自制了一个更大的电感线圈,并接上了天线,以使信号传到更远的距离。经过试验,信号传到了1.6千米以外的地方。就这样,马可尼发明了自己的无线电报。
1896年,马可尼向意大利政府申请资金来制造更大的发报机,遭到了当地政府的拒绝。但这一发明却得到了伦敦科学界和实业界的高度重视,他于1896年获得了无线电通信发明的专利并成立了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当时,马可尼的无线电波已经可以传播至160千米远的距离。在赢得了经济支持以后,他在英国西海岸修建了一座2.5万千瓦的发射站。
1901年12月11日,马可尼在加拿大的纽芬兰,将天线固定在风筝上,再将风筝系在一条电缆上,当风筝飞到122米的高空时,接收到了预先设定好的三点信号。这一成功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这也成为以后出现的无线电通信、广播等技术广泛发展的起点。
1910年,马可尼接收到了大约9600千米外发出的信息。1916年,他又利用短波使发射机功率增大了100倍。
不仅如此,马可尼还在1932年用抛物面天线为微波定向;1934年,他又亲自演示在雾中应用微波导航,次年,他还建议用微波传播电视。
为表彰马可尼在无线电领域的杰出贡献,1909年,他与德国物理学家布劳恩共同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马可尼在对无线电的研究中,还有一位佼佼者,就是和马可尼同时代的俄国的波波夫。波波夫于1859年出生于俄国的一个牧师家庭,曾就读于彼得堡大学。1888年,波波夫对电磁波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开始致力于试验研究。
6年后,波波夫研制成功了一台电磁波接收机。1895年,在彼得堡的物理学会分会场,他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演示,这使他备受鼓舞。此后,他又改进了这架机器,使无线电收报机更加完善。1896年,波波夫成功地在距离250米左右的地方清晰地收到了世界上第一份无线电报,内容是纪念电磁波的发现者海因里希·赫兹。1897年,波波夫的无线电通信距离扩展到了640米。夏季,其距离进一步扩展到了5千米。在波波夫的不断努力下,无线电通信在俄国也逐渐普及开来。
B. 无线电通信在历来战场上的应用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根据国外文献资料, 结合军用移动通信的特点私战术要求, 评述与体制有关的六个技术问题, 包括工作须段、多路复用、调制、移动台信道搜索、信令、交换。最后并提到系统的使用。
在新的野战通信系统中, 陆地通信机动性最强的莫过于移动无线电通信了。美军在七十年代初制定的“ 三军联合战术通信计划”(TRI-TAC)中就确定要建立“移动用户设备”(MSE)系统, 但那时它是装备师一级使甩的。英军的“ 松鸡严地域通信系统中也有称为“ 单信道无线电入口”(S.C.R.A)的移动无线电分系统, 同样, 法国的“ 里达”(RITA)自动综合传输网也有“ 自动信道选择无线电连接”(LIRSAC)的分系统。近几年来, 还有一些地域通信网也开始研制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 如加拿大的地域通信系统(CMACS), 瑞典与挪威联合研制的增量调制移动通信系统等。
一、军用无线电移动通值的特点
一般民用移动无线电通信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移动通信一般由中心台和若干移动台组成。移动台在迅速运动中进行通信, 所以它收到的电波是随时间和地点迅速变化的。在移动通信中产生的多径效应会产生随机的严重衰落多径效应的变化速率与运动速度有关, 且起伏振幅很大, 可达以上, 这是固定通信所没有的。
2、移动台在移动中工作, 周围环境迅速变化, 因此很可能不时受到邻近的强台、环境噪声和车辆中发动机点火等各种噪声的千扰。
3、移动台应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 而且要求耐震、坚固和耐室外温度的变化。还要求使用简便, 便于外行人操作, 并有保安措施。等等。
军用移动无线电通信与民用相比, 有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机动性。军队作战不仅用户终端是移动式的, 而且中心台也要求可以移动。中心台的天线不可能架得很高, 而且数量要尽量减少, 中心台需根据敌我双方态势不断变化而转移, 中心台的设备不可能采用市电网供电, 而需用发电机组, 这就牵涉到油料供给等问题。因此, 移动通信在军用状态下, 从整个系统来说, 要获得最佳的增益是有困难的。因为它受到各方面条件的约束。所以, 各国正在竞相研制一些新的装备, 开发新的技术。
其次是抗毁性。系统中的各要素, 尤其是中心台必须机动、灵活, 易于隐蔽、伪装, 开设撤收快, 还要能抗敌方的测向、截获和干扰。特别是抗干扰设施, 在研制新一代军用移动通信系统时已不食厦示考虑了。
第三、保密性。系统最好选用数字通信, 以利于加密, 在加密技术上也必须很好研究。
另外, 军用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范围比较宽, 这和民用系统只有少数几个工作频率也是不同的。军用系统还要求在比民用更复杂和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军用系统不仅要进行话音通信, 还要能传输非话务信息。
总之, 军用移动通信系统在各个方面都比民用的要求高, 因此技术复杂程度较高, 也比较昂贵。所以, 目前许多外军地域通信网的结构还没有包括这一个系统, 仅在英、法、美等少数几个国家中列为装备。
军用移动通信系统目前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 一些已经具备此系统的地域通信网在不断改进其性能, 而那些原来没有这一系统的地域通信网则正在加速研制增加这一功能。因此可以说, 在地域通信网中增设移动通信系统将是提高其机动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 军用移动通信系统将会在抗干扰、抗测向和抗截获等方面作出更大的改进, 在系统容量、传输可靠度等方面也会有较大提高, 而且移动通信将不仅限于地面, 还会向空中发展,如利用升空平台, 包括直升机、系留气球等作空中中心台, 以及利用卫星转发器改为中心台作空间通信。那时, 移动道信将会发挥更巨大的作用。
C. 二战德国法国通讯器材对比谁知道 谁知道 据说二战前法国战场上没电报机靠摩托车去报信,这是真的假的
没电报机肯定假的,摩托传信是真得。另外说说,拿破仑后无法军。二战比意大利还垃圾的酱油法军,战后只知道对女人发威的垃圾国家
D. 环法为什么不能用无线电
随着2009年环法自行车赛的展开,选手们正在渐入佳境,不过主办方日前一项禁止车队与车手进行无线电联系的决定却引来了不满。在重压之下,国际自行车联合会16日决定取消这项禁令。
在以往的环法比赛中,车队教练都可以通过无线电与车手进行联系,并指导其行进的方法,但一些反对者认为,这样做会导致车手失去自主权,使控制权完全落入教练手中。为此,主办方希望进行适当调整,并选择了14日和17日的两个赛段作为测试,也就是在此期间,车队无法和车手通过无线电联系,该举措随后得到了国际自联的首肯。
然而参赛车队的反应之强烈却令人始料未及,十余家车队在阿斯塔纳车队的带领下,签署了一份请愿书,希望国际自联收回成命。在14日的比赛中,被主办方强制摘掉耳机的车手们为了防止事故步步为营,结果前4个小时的平均时速竟然只有38公里,使得比赛变得索然无味。
迫于各方压力,国际自联决定取消17日的测试,不过该组织在一份公报中表示,它将继续对无线电的使用进行讨论,并与相关人员进行协商。
E. 无线电技术为什么一直不成熟
无线电技术怎么不成熟了?无线电技术在通信技术包括电视技术、手机通讯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等都是很成熟的了。还有雷达技术、射电望远镜等等也都是无线电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在飞速发展,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以前无线电技术是受频率与带宽影响有所限制,如今微波技术已经突破,不存在什么限制了。还有就是通信距离受地球曲面与电离层变化影响受到限制,如今有了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也完全不存在问题了。目前在宇航通信、地月通信、星际通信等方面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未来的无光纤光通信、量子通信等都可看做是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认为无线电技术不成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F. 为什么不让法国研究无线电
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有限公司是2001-06-27在陕西省西安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西安曲江新区慈恩西路8号。
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133729947557A,企业法人李诚,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6)为什么法国不研究无线电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的测试、设计、优化和工程安装;通信设备检测、仪器测量、系统集成、综合布线;以上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本人或者委托他人进出口各种商品和技术的,但国家限制进口或者公司禁止进口的商品和技术的除外。
设备租赁、房屋租赁、物业管理服务。(上述经营范围涉及许可经营项目的,应当凭许可证或者批准证书在有效期内经营,不得擅自经营)。陕西省同一经营范围内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36871万元,主要资金集中在5000万元以上规模,1000-5000万元企业,共10家。目前是省级注册资本优秀企业。
G. 无线电是如何诞生的
马可尼在他父母的别墅顶层建立起无线电收发实验装置,专心地做起实验来。1894年的一天,马可尼把母亲请到实验室来,小长桌是他的实验台,上面摆着一台简陋的收发报装置。马可尼一按电钮,就从楼下的客厅里传来一阵铃声,而楼上和楼下并没有导线相连。这就是马可尼第一次实现无线电信号传送的情景。
为了把通信距离进一步扩大,马可尼不断开动脑筋。他将赫兹振荡器悬挂在高柱子上,并且在一端连接一块金属板做天线,在另一端连接一埋入地下的金属板做地线,他根据观察,得出了天线越高,装置的灵敏度也越高的结论。这样,早期的无线电天线就出现了。1895年夏天,马可尼在别墅的三楼实验室和2.7公里远处的山丘之间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报通信。
1896年,22岁的马可尼告别故乡,偕同父亲到达英国。在英国邮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马可尼进行了多次无线电收发表演,还在公开场合做了10公里至20公里的无线电报通信演示,并获得了成功。
1897年,在伦敦成立了由英国政府代办的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马可尼亲自兼任董事长。有了资金的支持,马可尼开始把无线电通信向商业化发展。1898年,英国举行游艇赛,终点是距海岸20英里的海上。《都柏林快报》特聘马可尼用无线电传递消息,游艇一到终点,他便通过无线电波,使岸上的人们立即知道胜负结果,观众为之欣喜若狂。可以说,这是无线电通信的第一次实际应用。
H. 无线电是怎么发明的
门铃声急促地响起来。古雷姆夫人放下手中的活计,急忙穿过客厅跑去开门。她以为一定是邻居威廉逊太太来了,可是推开房门一看,门外空无一人,只有仲秋的阳光懒洋洋地照射在泛黄的草坪上……
明明是门铃响了,怎么会没有人呢?“真是怪事!”她只好回到书房去。隔了一会儿,铃声又响起来,古雷姆夫人不大情愿地又去了一趟,结果还是扑了个空。这回她可有点生气了,她冲出房门,一切还是静悄悄的,然而回头一看,她惊呆了。
门铃又一次响起来,她惶然地伸手去按按钮,可按钮根本不听她的使唤,你按时它不响,你不按它偏响。
“马可尼,马可尼,我的孩子,快来呀!门铃出毛病了!”古雷姆夫人大声向儿子求助。
这时,从楼上跑下来一个小伙子,他个头中等,20岁左右,穿着一身工作服,手里拿着一个带按钮的木盒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凝视着母亲。听了母亲的述说,小伙子笑哈哈地乐个不停。一时间,古雷姆夫人被弄得糊里糊涂。
原来,这位名叫马可尼的小伙子,正在做无线电信号传送的实验。他把门铃设计成信号接收装置,手中的木盒子就是信号发送装置。
马可尼把母亲请到楼上,这是他的小小实验室,小长桌是他的实验工作台,上面摆着一台收发报装置。他一按手中的按钮,很快就从楼下客厅门外传来一阵阵铃声。楼上、楼下并没有任何导线相连,这使略懂一些物理知识的马可尼的母亲,也感到吃惊了。
这就是马可尼第一次实现了无线电信号传送,他被后人誉为“无线电通讯之父”。马可尼1874年4月25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多瓦城,在着名的帕多瓦大学学习物理。马可尼在学生时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自己设计的杰出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同时还向人类表明电是可以无线传播的。虽然,在赫兹的实验装置中,电的发射源和接收源之间的距离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启发人们,用电进行无线通讯是可能的。
用电进行无线通讯的关键,是扩大赫兹实验装置中电的发射源和接收源的距离。在赫兹实验的鼓舞下,物理学家们开始了扩大电波传播距离的研究,不久,法国物理学家布冉利研制的金属屑玻璃管电波接收器,在140米以外的地方,探测到了电磁波。
法国布冉利的上述实验,引起了英国物理学家洛奇的兴趣,他改进了布冉利装置。成功地在800米外,接收到了用摩尔斯电码发送来的信号。
1894年元旦,年仅37岁的赫兹不幸逝世。这时,20岁的马可尼正在欧拉巴圣地度假。当他看到自己的老师、帕多瓦大学物理学教授里奇悼念赫兹的祭文时,深受感动。许多有线电报的行家和物理学家对赫兹实验有助于未来的无线电报的研究,寄予厚望,奥古斯特·里奇教授就是一个代表。他对热心实验研究的马可尼说:“如果人类能够利用电磁波的话,那么电报就会飞越太空。总有一天,不用导线的通讯就会成为现实。”
里奇老师的一番话,使马可尼完全投入到无线电报研究上来了,用电磁波传递讯息,已成了年轻的马可尼的科学理想。
假期还没有结束,马可尼就回到帕多瓦附近父亲的庄园的小阁楼里,专心地搞实验。这位年轻人经历了许多次失败,父亲常常嘲笑他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家”,可是母亲从他屡败屡战的实验上,丝毫也看不出他的气馁。
马可尼刻苦攻读了赫兹、布冉利等人的电学着作,同时找来当时所能找到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多路火花放电器、感应线圈、摩尔斯电报键和金属屑检波器。马可尼首先实现了无线电室内传送信号,使电铃响了起来。
到了这一年的秋天,马可尼在小阁楼的实验室与2.7千米的山丘之间,成功地进行了通信实验,实验的进展使马可尼万分高兴。由于父亲的坚决反对,马可尼缺少继续做无线电实验的经费,他写信给意大利邮政部长要求予以资助。一个22岁的小伙子搞起了稀奇古怪的玩意,还要求政府的资助,这太古怪了,短视的意大利政府对这位无名发明家的发现,置之不理。
父亲的冷嘲热讽,邮政部的置之不理,都不能改变马可尼的决心。最后。在母亲的支持下,马可尼到英国找舅舅帮忙去了。幸运的马可尼很快得到英国邮电部门普利普斯总工程师的支持和帮助。1896年,马可尼的发明取得了英国政府的专利。在普利普斯总工程师的支持下,无线电通讯实验十分顺利。1897年,他在南威尔士越过布里斯托尔海峡,至索美塞得丘陵高地之间,进行通讯实验表演,收发报之间的距离已达15千米以上。
普利普斯十分欣赏马可尼的才干,他幽默地说:“人人都认识鸡蛋,但是,只有马可尼把鸡蛋立了起来。”这时,马可尼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1897年5月间,马可尼的无线电通讯实现了从海岸到船只等活动目标之间的通讯实用化。同年,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在伦敦成立,马可尼兼任董事长。
第一台投入商业使用的无线电1897年,马可尼成了欧洲的知名人物,意大利政府盛情邀请马可尼回国,不久他回国为意大利建立了一座陆上电报通讯电台。1898年,马可尼无线电装置正式投入商业性使用,成功地为《每日快报》报道了有关金斯汤帆船比赛的情况。
在19世纪的最后几天,马可尼的无线电信号第一次跨越了100千米的长距离。无线电传播的距离到底有多长,马可尼关心,电缆电报公司更关心。19世纪下半叶,全球性的电缆通信网络基本建成,无线电业务的迅速扩大必然对电缆电报公司造成威胁。当马可尼提出让电波从欧洲飞越大西洋到达美国的誓言时,却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反对。
电缆电报公司的业务竞争就不必说了,来自科学界的善意规劝更有代表性。物理学家认为,光是直线传播的,不可能绕过地球表面的曲面,拐弯到达美洲。想要实现横跨大西洋,必须有一面和它面积差不多的反射镜。如果没有它,电波将像光线一样离开地球无影无踪。一些数学家也错误地从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长距离传送,是根本不可能的。诸如此类的反对意见,没有动摇马可尼的决心。
经过长达两年的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无线电收发装置灵敏度逐步提高,抗干扰性能增强了,发射机波长调谐装置研制成功了,天线高度日益提高了。1901年在英属牙买加的康沃尔,一座高达52米的电波发射塔竣工。随即,马可尼赶往加拿大的纽芬兰,用几只巨大的风筝把接收天线升到122米的高度,万事俱备了。
预定的发报时间到了。马可尼望着天空铅灰色的浮云,期待着,他仿佛看到电磁波从康沃尔出发,正向纽芬兰飞来,然而,接收机静静地停在那里。
调谐,匹配,去干扰……成功了。1901年12月12日,一组摩尔斯电码中的“三点短码”代表“S”字母,飞越了2000多千米,人类第一次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讯。望着译电员译好的电文,27岁的马可尼流出了喜悦的热泪。
美洲轰动了,欧洲轰动了,世界轰动了。从此,马可尼的无线电事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不仅各国建立了陆上电台,成百艘行驶在各大洋的邮船,也纷纷采用马可尼无线电装置。
马可尼并没有制造一面和大西洋一样大的镜子,富兰克林的电波为什么到达了美洲呢?后来人们才知道,这面“镜子”自然界早就有了,它就是包裹着整个地球的大气电离层。它像镜子反射光线一样,把无线电波反射到了美洲大陆。
1933年10月一天晚上,在美国科学家欢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马可尼的宴会上,马可尼即席表演环球无线电通讯,发出无线电SSS信号,经世界六大电台接转后再回到原地,电报绕地球一周,仅用了33秒钟!
1937年7月20日马可尼病逝。为了纪念他对人类的贡献,国际海上无线电协会代表50多个国家,一致通过把马可尼的诞生日命名为“世界海上无线电服务日”。
知识点
无线电
无线电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是其中的一个有限频带,上限频率在300GHz(吉赫兹),下限频率较不统一, 在各种射频规范书, 常见的有3KHz~300GHz(ITU-国际电信联盟规定),9KHz~300GHz,10KHz~300GHz。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调节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I. 特斯拉的无线电力传输革命
特斯拉发明了的“放大发射机”,现在叫做大功率高频传输线共振变压器,用于无线输电试验。特斯拉把地球作为内导体,地球电离层作为外导体,通过他的放大发射机,使用这种放大发射机特有的径向电磁波振荡模式,在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建立起大约8赫兹的低频共振,利用环绕地球的表面电磁波来传输能量。当没有电力接收端的时候,发射机只与天地谐振腔交换无功能量,整个系统只有很少的有功损耗。这种方案不仅可行,而且效率极高,对生态安全,并且不会干扰无线电通信。
这种电力的传输没有十分准确的定位性,也就是说,任何可能的设备都可以在半道上“横刀夺爱”,把本来属于别人的电力攫取走。如果实现这种电力无线传输,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人类产生的电力已经完全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否则谁会把电力白白让人使用,就目前全球紧张的能源趋势来讲,更加难以实现。另外,政治因素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预言的话,个人认为,人类目前彻底摆脱能源困境惟有通过可控核聚变技术,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21:15,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在法国卡达拉舍(Cadarache)正式成立,中国也出资该项目的10%。具体什么时候成功,谁也说不准,但所有的科技强国均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在进行研究,有望在未来的50年实现(这也是我猜的)。如果成功的话,举个简单的例子,海水中的水分子有百分之三位重水分子。所以一升普通的海水可以在此技术下产生三百公升汽油的能量。那时,这种能量广播极有可能覆盖全球,人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无线接收电力,就像现在的手机网络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