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国农业的类型及分布和区位条件
1、法国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西欧平原大部分面积位于法国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为法国农业带来丰富的耕地。
2、气候适宜。南部沿海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水分足够。
适宜葡萄和油橄榄等经济作物的生产;西北部大西洋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均匀,有利于牧草生产,对畜牧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热量充足、光照强,有利于粮食作物成熟,所以适宜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
3、经济及科技发达,靠近欧洲大市场。法国经济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经济基础,且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欧洲市场对粮食作物求大,所以使法国成为西欧粮食出口最多的国家。
4、交通便利,有利农业发展。北靠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且境内有方便的铁路、公路及内河运输,大大促进了农业发展。
5、农业促进的政策。法国是工农业并重的国家,国家政策鼓励农业发展。
法国农业极度发达,是世界主要农业大国。主产小麦、大麦、玉米和水果蔬菜。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业和禽蛋业。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
机械化是法国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法国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率很高。农业食品加工业是法国外贸出口获取顺差的支柱产业之一。欧洲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24家在法国,世界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7家在法国,法国的农副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市场的11%。
法国政府农业支持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发展农业,法国政府制订的一系列政策。法国农村土地分散,农场规模小,不适应农业大发展的需要,战后法国政府于50年代末期实施了土地集中政策。
❷ 说一说在法国农村生活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特别安逸,不用担心类似马赛巴黎这种安全问题,小城市不会被坏人看上。时不时可以开车十几分钟去海边散散步。对了,这里虽然亚洲人很少知道,但是对于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也算是旅游圣地了。
❸ 法国立法保护乡村“感官遗产”,哪些东西属于被保护之列
法国议会在1月21号通过了一部“保护和界定法国乡村感官遗产”的法律条文,认为法国农村的鸡啼声、鸟叫声、教堂传出的钟声、牛粪散发的气味、牛身上的牛铃声、草地里蚱蜢和树上蝉的鸣叫声、以及法国乡下拖拉机发出的噪音、田地里农用机械运作发出的声音等,都应该视为法国农村的自然文化遗产,写入环境法规属于被保护之列,让各地法院在处理类似相关纠纷时有法可依。
立法保护乡村感官遗产最后当地法院判退休夫妇败诉,并且赔偿费索的诉讼费用和名誉损失费总共1000欧元。由于莫里斯公鸡案的出现和影响力,也促进法国议会加快了保护乡村遗产的立法程序,并且要求各地方政府清晰界定当地的乡村自然遗产,对此许多法国官员和民众表示赞扬,认为这是法国乡村社区的胜利,有了法律条文的支持后,法国农村也能保持真正的乡村面貌,发生类似的民事纠纷也能更快地解决了。
❹ 亚洲村落特点 欧洲村落特点
农民对选定其聚落的地点以及形成聚落的形式各有不同,其中既有环境条件的作用,也有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可以根据农村聚落的密集程度上的差异分成三类:密集型农村聚落,分散型农村聚落,半聚集型农村聚落。现分述如下;
(一)密集型农村聚落
农村聚落是指从事农业劳动的人聚居的村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农村。世界上农村的规模大小差别极大,有三五家聚居的小村,单户形成的独家村庄,也有几十、几百人到数千人的大村。村中的房子按使用状况分为农民住房、储粮的库房、工具棚、畜圈,这些建筑物聚集形成村落或农庄。在村落以外,则是大片农田、牧场或草地。
在欧洲、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地区,人口密集地区的农村多是密集型村落。这些农业地区,由于开发的历史比较久远,农村的人口是逐渐增长起来的,聚落也是逐步扩大的,所以村落大而紧凑;但是村落的房屋排列大多杂乱无章,村中的道路是曲折无序的。这种现象充分反映了在发展过程中是听其自然,而缺乏计划的结果。在中国、印度等国,这种类型的农村聚落常见,可以称为不规则密集型村落。有的村落,人口和农舍较多,但却形成了有规则的,按一定形式排列的村落。大体上有三种类型。
①
街道式村落(
street village
),即沿一条大道的两边排列着一家一户的农舍,彼此相连,形成一字长蛇阵,农舍后面是长条形的农地。这种街道式村落在欧洲斯拉夫人为主的东欧各国的农村比较流行。
②
围绕村中心的绿地成环形的农村,环形绿地村落(
green village
)。其特征是每户农民的房舍都有规则地围绕着村中心的绿地大体呈环形排列,其中心的绿地是村子的公共用地,可以用作牧场或草坪,也可以用作教堂的建筑用地。欧洲北部、西北部以及英国很多平原上的村落都属于这种类型。美国东北部的农村也常有这种类型的,因为那里的居民大多是从英国移去的,保持了西北欧的传统。
③
彼此直角相交的棋盘式的农村。这种类型大多是有计划地建设农民住宅而形成的类型。但也有由于其他原因而产生的,如美国犹他州的摩门教徒聚居的农村就是这种类型。
农舍的集聚,其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在自然因素中,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缺水的干旱地区,沙漠边缘地区与石灰岩地区,农村多形成于水源的所在地,有的利用地面水,有的利用地下水。我国新疆农村多位于沙漠地区边缘,山区水源的出口处。但是水分过多的地方,如沼泽、湿地和易受水淹的地区,村落常常选择在高处,或人工垒起的高台上,以避免潮湿和遭水淹造成灾害。
在社会原因中,从历史上看,考虑比较多的是安全问题。为了防止盗匪的抢劫,农民往往愿意聚集在一起,以壮大自己增强防御能力。这样的村子多设在便于防守的地点,在地形上多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并在村落周围筑墙成寨,以保安全。一般说来,这类村落比较大。相反,在比较安全的地方村子就比较小。
另外,促使农民聚集成较大村落的还受血缘关系、宗教习俗与土地制度的影响。在我国南方宗族势力比较大的地区,因为住在不同宗族的村子里容易遭受其他宗族的欺侮,所以促使相同宗族的农户聚集在同一个村子里。美国摩门教徒的农村则是宗教习俗影响聚集的极好的例子。在我国,土地改革以后,实行土地国有,鼓励集体生产,为加强生产的管理,也鼓励分散的小村落聚集成较大的村落。
(二)分散型农村聚落
与密集型农村聚落相反,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农村的分布表现为分散、孤立的特点。这类农村,大多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这些国家和地区是欧洲移民在占据的大片荒野上进行殖民活动而建立的家庭农庄。由于当地地块的划分以一平方英里为单位,所以这些孤立的家庭农庄间的距离至少一英里。在这些地区,驱车过往,只见一家一户的农庄,不存在许多农户聚集在一起的密集型村落。在日本、印度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农村聚居形式虽以密集的村落占重要地位,但也有孤立的农庄分散其间。在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地区,除密集的村落外,也有为了便于水的管理,而在成片的水田中出现独家农舍。不过,这些农舍所管理的水田数量不多,彼此相距较近。
在欧洲一些原来的密集式的村庄,由于土地破碎,每户拥有的土地分散块多,不利耕作。为此,政府调整分散地块,实行合并,以利于改善耕作条件。这样,每户农民的地块数目减少,土地比较集中。为减少从农舍到农田之间的往返距离,象丹麦、瑞典等国家,在上个世纪就有意识地鼓励农民从村子里搬到其土地附近居住。这种孤立的村落虽便于提高劳动效率,但由于失去了与原来的密集型村庄中形成的社会生活的联系,也带来某些不便。在工业化国家,随着机械化的发展,更加促进这种独家经营式的农场,农村的聚落出现分散与变小的趋势。
使农村聚落分散的条件,根据以上情况,大体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农村地区比较安宁,这样农民就不需要为求得安全而牺牲经营与管理上的效益;其次是农民家庭彼此间没有血缘上、宗教上或其他方面的联系;第三是土地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土地集中分布在住地周围,相连成片,第四,在建立农庄时没有其他条件的限制,如用水容易,排水方便。
(三)半聚集型农村聚落
那些既不属于密集型农村聚落,又不属于分散型农村聚落,而兼具有这两方面特征,居于中间状态的农村聚落,可称为半聚集型农村聚落。
这种类型中,最为普遍的是小村庄,这种村庄的户数不多,各家彼此排列得也不太靠近。这类村子的户数多的不超过十几户或二十户,少的不过三五户人家。这类农村有的是受自然条件限制,有的则受社会原因的制约。例如,在山区,耕地面积不但少,而且比较分散,有的地方甚至供水受到限制。由于这种原因,村子就不可能大。另外,如在新开发的地区,由于人口少,土地比较辽阔,村子也很小。可以把这种小村落看作是它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另一类型是几个居民点,彼此相距较近,但并不相连,同时共有一个名称,而且属于同一个行政管理单位。这可以称作松散不规则的村落。造成这松散的原因往往与村中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如宗族、宗教、习俗、历史等的不同,彼此不愿住在一起。例如,在印度农村中,
“
不可接触的
”
阶层的人就是由于历史上形成的种姓制度,使他们无法与其他阶层的人居住在一起,所以这阶层的人多住在分离的小聚落中。
在半聚集型农村聚落中,还有一种类型,可以称为长条型农村聚落。这种类型的农村是沿着一条交通线排列的。交通线可能是水道,也可能是旱路。两边排列的农舍,虽然在外形上有些像街道式农村聚落,但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左右的农舍,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这种松散的长条型村落有时可延伸好几英里。这种松散式分布的聚落在法国的农村中很多,成为法国农村聚落的特征。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和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这些法国人的后裔居住的地区,农村就是这种类型的聚落,农舍沿着圣劳伦斯河和密西西比河岸延伸,而农田地块的延伸方向与河流的流向垂直,向两边一直延伸出去。在距河的两边一定距离建一条与河流平行的道路,在道路的两边又形成第二个长条带型村落。如果地形条件许可,就会形成与河流平行的若干个长条型村落。这种类型的农村与法国的土地继承习俗有关,因为遗产中的土地在诸儿子间均分,所以长条的土地就分成相等的地段。这样,村落就由若干几个条带构成。
❺ 法国的农业情况如何
法国有一半人口从事农业,而其产量在西欧是最低的。生产过剩使价格下跌,因而又进一步降低了本来就较低的人均收入。失业的工业人口流回农村,虽在表面上掩盖了失业的真实人数,但实际上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据估计,危机期间,法国农村中存在着一支为数达270万的雇农大军,许多失业者加入了这一队伍,他们得不到一点失业补助金。大农场主和富农则趁机加紧对农业工人进行剥削,压低他们原已少得可怜的工资,在农产品价格急剧下降而赋税负担加重的条件下,农民的物质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
❻ 法国有什么乡村气息浓厚,特别具有田园美感的地方
吉维尼,这个小镇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因莫奈的花园而闻名。到了此处宛若到了世外桃源,瞬间被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繁花异草包围着。
❼ 在国外,农民是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和处境
2017-06-09 16:32
在中国,农村意味着贫穷和落后,住房、交通等等各方面都不便利,那么国外的农村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起看看吧!
英国农村
波特梅里恩:英国最美村庄
在英国,随处可见美丽的村庄。你只需乘坐在各城市间行驶的火车上,就能看到它们一座又一座地从车窗前飞过。英国各地区的村庄风格各具特色,但是无论哪里都不会缺少精致美丽的小地方。通常情况下,英国的村庄都是由微小的定居点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时间发展起来的。大部分村子都不乏矗立了七八个世纪的老建筑——它们经常是教堂和酒舍。
瑞士农村美如画
瑞士是发展农村经济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瑞士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及别的地区,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农村劳动力自愿留在农村的政策。主要包括农业补贴、关税及进口限额、购买剩余农产品、道路建筑、农村住宅更新等等。因此,在发达的交通运输设施基础上,非农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大量的劳动力在中心城市以外找到了工作。长期以来,瑞士的城市化始终保持在低水平上,其小型企业遍布全国,制造业绝大多数集中在小镇上,全国经济实现了城乡均衡发展。
虽然农业在瑞士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下降,瑞士的农业人口也日益减少,但是,瑞士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发展与建设却一直没有忽视。这主要体现在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也正是由于一贯的重视,瑞士农村地区成为适合人们居住和旅游的好地方。
瑞士乡村风光的特色是:别致的小村落和农舍自然地分布在绿色的田野和山坡之上。瑞士人曾一度离开乡村,到城市中去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方式。但是现在,人们开始逐渐回归自然,人们从城市搬到近郊居住的趋势,蔚然成风。
法国农村
听香水榭,鸟语花香,这里的空气让你呼吸一口就觉得香甜。法国农村确实逆天,但是更逆天的是他们完善的配套设施,超市、医院、学校、图书馆、停车场、社区公园应有尽有。
另外法国农民的高福利也是另大家唏嘘觊觎的。法国农民的收入相当于城市中产阶级水平,与城市人一样,农民通过每年缴纳500欧元左右的医疗保险金,就可以得到“看病不花钱”的优惠。另外政府的大量财政补贴,也使得这里的农民可以低成本的改进自己的生产方式,提高自己耕作的机械化水平。在这里,农民60岁就可以退休了,自此就可以过上领取国家补贴,闲适富足的生活。
❽ 血亲复仇、家族械斗,19世纪的欧洲农村有多凶残
因为是在19世纪,而且还是在欧洲的农村,所以是相当的凶残的。为了在当时的贫穷的环境下生存,为了在家族中争取利益,也有为了争取不属于自己的利益的,人们所做的事情是非常的残忍的,可以说是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的。
因为政府对于农村的放任的态度,导致农村大多数都是家族的存在。而在家族之中,为了夺取家财而发生械斗的情况也是司空见惯的。19世纪的农村凶残程度可以说是让人感到一阵毛骨悚然了。恶棍,骗子,流氓,赌棍在那时都是常见的人物,国家的法律在这里就好像是形同虚设一样。
由此可见,贫穷和生活的压力会让人变成什么样子,只有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一起发展,才会避免这种情况。
❾ 国外的农村是什么样子的
一位中国规划师背上行囊奔赴欧洲,历时3个月,深入法国、英国、葡萄牙、意大利等10个欧洲发达国家,进行了100个样本的农村调查。
他眼中的欧洲乡村是怎样的?
“生态农村”成为共识
这位规划师叶齐茂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澳大利亚皇家规划院成员。2003年他离开生活10年的澳洲,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工作。
2004年,他在北京郊区进行了“百村调查”;2005年,他在具有代表性的11个省份进行全国版“百村调查”;欧洲之旅是叶齐茂“百村调查”的第三章。
从飞机窗口向下看,无垠的浅绿色田野、牧场和山川中镶嵌着星星点点深绿色的簇团,在这些簇团中依稀可见五彩缤纷的楼宇。灰白色的道路蜿蜒地把这些簇团串在一起,然后,再向着遥远的天边延伸。
“真美!”即使在如诗似画的澳大利亚生活了10年,叶齐茂依然赞叹不已,从巴黎戴高乐机场上空进入欧洲,直到飞离伦敦的希思罗机场告别欧洲,“始终被绿色包围着”。
鸟瞰欧洲大陆的村庄,它们仿佛就是绿洲中的一员,“没有留下多少人工雕琢的痕迹”。无垠的田野和牧场,总会在一些树林边戛然而止,而树林深处也有人家。从维也纳出发,沿阿尔卑斯山的北坡横跨奥地利和德国的巴伐利亚地区与黑森地区,道法自然的村落随处可见,峰回路转处总有一些散落的村庄,丝毫没有喧宾夺主,仿佛它们本来就是群山的一部分。
无绿不成村——这是叶齐茂对他走访的欧盟10国100村最精练和直接的评价。“与绿色对象占据的空间相比,建筑、道路、设施、车、人和动物所占的全部空间不会超过10%。”
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村庄,高低错落有致的房屋呈现在眼前,让看惯了中国农村正在陆续建设的积木式建筑的叶齐茂心旷神怡,尽管这个村庄也不少新建的房屋,但看不到进行大刀阔斧的大规模农村建设,而是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周遭的环境,所做的无非是在原有建设用地上的再开发而已,没有一栋新造的房屋显得鹤立鸡群。
“欧盟的农村社区建设不是完成时而是正在进行时,不过,建设方式正在从工业化向生态化转变。”叶齐茂介绍说,欧盟的农村发展政策围绕着“最好地利用自然的和文化的资源”、“改善乡村生活质量”、“增加地方产品的价值”和“发扬已有的技术和创造新技术”4个主题,来调配资金支持欧盟农村社区的发展。
到2004年底,参与欧盟农村发展“领导+”项目的15个欧盟国家的农村社区有892个,选择“最好地利用自然的和文化的资源”的农村社区最多,占34%,在德国、法国、比利时、奥地利、荷兰、意大利、英国,这个数字甚至超过40%。不难看出,欧洲人对“生态农村”理念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法国、英格兰、比利时和德国的国土面积的90%至今仍然为农田、草场和森林,即使像荷兰这样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建设用地也仅为13%。可以预测,由于欧洲人口的衰退,在今后数百年里,这种状况不会出现重大的变化。
欧洲农村正在死而复生
说到欧洲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叶齐茂的调查结果可能要颠覆很多国人“想当然”的固有认知。
以英格兰农村社区为例,28%没有社区活动中心,29%没有社区办公室;43%没有邮局,在英格兰,邮局承担许多政府和金融机构委托的业务,几乎是与外界进行正式联系的唯一渠道,而那里至少有50万个家庭离开最近的邮局2公里以上,约占家庭总数的1/6;49%没有从事义务教育的学校;83%没有村里的医疗诊所;75%没有有规律的公共交通服务,在英格兰,大约50万个农村家庭没有小汽车,约占1/6;42%村庄没有任何商店,70%没有杂货店;99%没有就业中心。
数字固然枯燥,但是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英格兰的农村地区人口不仅在经济收入上相对贫困,而且面临着公共服务设施的短缺和分配不公、利益冲突、社会分化的现实。在英格兰,农业群体的自杀率在所有职业群体中最高。
但是,令叶齐茂惊讶的是,“89%的乡村人口还是不愿意离开农村,而51%的城市人口希望住到农村去。”
这并不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叶齐茂同样用数字说话,他在“欧洲百村调查报告”里写道:100%的农村社区处于广袤的绿色开放空间之中,由绿色边缘包围,通过绿色网络联系起来;100%的农村社区集中居住区内实现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活分开,集中居住区周边的农业户仍然保留农业生产活动与居住一体的传统方式;100%的农村社区建设了集中的雨水排放系统,住户自备了家庭化粪池和污水处理系统,使用卫生厕所,粪便由市政当局集中处理;100%的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市政当局集中收集和处理……
“尽管我们见到的多瑙河未必像施特劳斯所描述的那样蓝,莱茵河未必清澈,尤其是塞纳河和泰晤士河还是有些令人失望,然而我们在那里见到的乡村小溪总是清澈见底的。”叶齐茂说,农村社区之所以是欧洲人的居住理想,原因就在这里。
100个村庄走下来,叶齐茂几乎没有见到一个白色的垃圾袋,路边甚至连一堆垃圾也没有看到过,而在每个住户的门口却不无例外地摆放了两个垃圾袋。“在那里的农村社区,没有看到一个在我们这里司空见惯的农村茅坑。”在英国的农村社区,叶齐茂不时能看到诸如“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此类行为将记录在案”的告示。而在国内调查时,叶齐茂发现,“不超过三个社区,在我们的农村社区的路边沟边准能找到白色垃圾。”
“没有这些设施,那里的农村社区也不会绿起来,但是这些设施如果无约束地扩张,又将打破绿色的边界。”叶齐茂把诸如道路、供水系统、污水排放系统、垃圾处理设施等那些满足人的生活需求的社区性基础设施称为“灰色的东西”。
叶齐茂所到之处,“灰色的东西”都相当完善,“没有这些设施,一个农村社区也不会存在。”不过,工业革命时期,这些单纯的功能主义的“灰色的东西”的建设方式造成了新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问题。1980年代,随着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如果居民随意填埋垃圾或用水泥铺装宅院,任意延伸社区性基础设施以扩大居住土地使用面积或提高土地价值,都会被视为犯罪,受到起诉。
叶齐茂发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在一些村庄社区,老区部分的路常常是两车道,宽为6米,道路的占地面积自然很大,而那些村庄新近开发的路仅为3米。叶齐茂还见到了新近建设的各类供人行和自行车行走的小道,这类道路与日常的交通无关,只是考虑人们日益增长的步行锻炼、安全和接近自然的需求。“通过减少道路的总长度和宽度来减少道路整体铺装面积,是近年欧洲农村社区内部道路设计的一大进步。”
“在欧盟的这些国家,新的城乡差别正在浮出水面,不过,这次是倒过来的,城市不如农村,农村社区没有城市里的垃圾浊水、人声鼎沸、交通拥堵、非人的建筑尺度,只有绿色、鸟语、各式各样的标志、与人的尺度相适应的建筑尺度,欧洲农村正在死而复生!”
文脉主义刮遍欧洲农村
也许,欧洲农村从来就没有濒临死亡,它们只不过在二战后,欧洲各国忙于恢复和发展城市经济的大背景下沉寂了几多岁月。然而,恰恰因为欧洲没有像美国人那样大规模发展高速公路,让城市无尽蔓延,农村社区才得以长期采用传统的建设方式和建筑材料自我维持,从而传承了它们各自的历史的视觉特征。
从国别上讲,叶齐茂走访的10个国家的农村社区的视觉特征都非常明显,“很容易区分每个国家的农村社区。”欧洲农村幸运地躲过了工业革命时期功能主义建筑思潮的泛滥,记录下了时空的痕迹。
叶齐茂看到,农村社区住宅的建筑风格依然如旧。
独门独院的村舍式住宅仍然占据了农村社区住宅的90%;而新型的连体式成排别墅式住宅不到5%。在一般村庄里,原汁原味的老住宅虽不多见了,老住宅的门窗也已经换新,立面涂上了新材料,有的还多出了停车棚,延伸出来新的房间,但是,大部分住宅在外形、尺度、砖木结构,45度的坡屋顶和屋顶阁楼等仍然没有改变。
市场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欧洲住宅市场上,老住宅要比新住宅贵,乡村住宅要比城里单元楼贵,老乡村住宅要比新别墅式乡村住宅贵。因此,市场推动人们尽可能维护和更新旧住宅,而不是五年八年就推倒重建。”叶齐茂介绍说。
叶齐茂看到,农村社区住宅的多样性依然如故。
除了新近开发的连体式成排别墅式住宅外,几乎找不到一个外形和尺度完全一样的住宅,每座住宅都有个性。古老的住宅、教堂、水井,不管是否已失去效用,都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这些建筑不可能使用标准图纸,不可能完全依靠钢筋水泥和采用大规模工业建筑方式来建造。”
叶齐茂看到,农村社区的标志性建筑依然如旧。除了英国的农村社区以外,在欧洲大陆上的9个国家里,教堂仍然是一个农村社区的标志性建筑,它高于所有居住区的其他建筑。
叶齐茂看到,农村社区的社会氛围依然质朴。在那里,看不到令人却步的宽马路,也见不到沿街排列的巨大的商业广告、金色的商业门楼、商店、减价广告、悬挂着各类商业标志的立杆。人们可以在5-10分钟之内步行到田野和小溪,也可以与邻居隔墙交谈。开放空间,羊肠小道、田野和牧场仍然是那些农村核心居住区的背景。
“欧洲农村社区的视觉特征是外观的,也是文化的和历史的。”叶齐茂评价道,欧洲人不能想象,在农村社区建设整齐划一的成排工业化住宅,沿着那里的街道开设商店、旅店、餐馆或者麦当劳快餐店,“欧洲人恐怕是当今世界上最坚决的历史文化保护主义者。”
视觉特征意味着许多事情,它们表达了人们希望他们的世界和他们自己应当是什么样的,这些历史的特征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一道没有色彩却有时间的历史边界。欧洲人非常担心被别的文化吞噬掉,现在他们协调一致地抵制美国人的文化,欧洲人在他们的农村最好地实现了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
如今,这些老欧洲的农村社区模式已经成了一种榜样,不仅欧盟要把这种模式推广到新欧盟国家,而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城市规划的倡导者常常把欧洲农村社区的现存模式移植到美国,作为他们设计城市社区的基本模式。
在意大利法布日奇的一个农村广场,叶齐茂被文艺复兴时期所留下的依稀可见的文化痕迹所震动,被古朴风雅的民俗风情所惊叹,被旧村落广场的复古气派所吸引。然而,当地人告诉叶齐茂,这个广场是近年来才恢复的,30年前这里被修建为停车场,对村庄历史文化氛围的和谐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让叶齐茂感到佩服的是,当地政府有“亡羊补牢”的气魄和远见。
1970年代村庄改造时,旧村落广场被铺上水泥,变成了停车场。当时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做法对环境特别是对村庄历史建筑环境的破坏。几十年来,这里的村庄人口急剧减少,村庄萎缩,地方居民的生活质量显着下降。这时,他们感到了当时急于现代化的错误。“好在这些地方只是变成了停车场,如果都盖上了房子,或者摧毁了那些老建筑,今天就不可能再恢复了。”叶齐茂感叹道。
30年后的今天,旧村落广场又恢复了原来的地面铺装和植物状态,恢复周边传统建筑的特征,拆除了1970年代以后建设的街道公共设施。更新后的小广场再一次成为地方居民集会场所和社区方便小店的集中地,同时增加了村庄社区的通告栏,并在那里举行一系列社区文化活动。“这些场所把不同的人和活动结合在一起,为人们相互间的联系提供了可能,以形成共同利益,构成了一个社区的‘社会资本’。”
从被恢复旧村落广场这个案例,叶齐茂看到,欧洲人正在努力还原400多年工业革命洗涤前的农村社区面貌。“自然资源或地域文化都是‘社会资本’,它们在提高农村社区生活质量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资金所不可代替的。”叶齐茂颇为感慨。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着名古城布鲁日,自然景观、建筑风貌和原汁原味的美食佳肴吸引着不少游客,社区居民没有对景点 “再加工”和“包装”,而是极力维护古城原有的风情和韵味。“如果布鲁日没有周围传统的乡村景观作为背景,它也就只是一个室外的博物馆而已。”
根据欧盟在2000年的统计,叶齐茂走访的老欧盟10国有1.8万个布鲁日这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景观场所,大约占据了老欧盟国土面积的17%。这是文脉主义在欧洲的绵延和胜利。
❿ 在国外,农民是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和处境
这个国外比较笼统,还是要区分一下的,简单的区分成发达国家的农民和发展中国家的农民。
综上所述,国外农民的社会地位和处境要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比较,农民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处境是完全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发达国家的农民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普遍都是中等的。而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社会地位低,其生存环境也是比较严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