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彼得大帝夏宫有怎样的历史
夏宫(Петергоф)位于圣彼得堡西南约30公里处,它面向芬兰湾,由美丽的喷泉、公园、宫殿组成,是很着名的圣彼得堡旅游景点。由瑞士人多梅尼克·特列吉尼设计,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也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
它修建的背景是大北方战争的取胜,使彼得大帝的野心得以极大满足。同时为了配合自己“全面西方化”“去斯拉夫化”的宗旨,把首都迁往离西欧很近的圣彼得堡,为了彰显俄罗斯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国”的地位,需要建造一座与之相适应的宫殿——这就是夏宫。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遭到德国军队的破坏。希特勒在其占领Astoria Hotel的计划失败后,打算在这里举行新年胜利庆祝会,此举激怒了苏联当局。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期间,斯大林下令炸毁这座宫殿,以阻止德国人的庆祝活动。
1934年后,夏宫辟为民俗史博物馆。
现今,成为18世纪和19世纪宫殿花园的建筑群,供游客参观。
B. 夏宫的彼德宫
Peter the Great's Summer Palace
俄罗斯夏宫,又称彼德宫,坐落在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位于圣彼得堡西南约30公里处。 始建于1714年,建筑豪华壮丽,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
夏宫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下令兴建夏宫,其外貌简朴庄重,内部装饰华贵。当时的许多大型舞会、宫廷庆典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彼得大帝生前每年必来此度夏。1934年以后,夏宫辟为民俗史博物馆。如今,夏宫已成为包括18世纪和19世纪宫殿花园的建筑群,由于它的建筑豪华壮丽,夏宫因而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夏宫的主要代表性建筑是一座双层楼的宫殿,当年彼得大帝住在一楼,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彼得大帝的第二个妻子)住在二楼,楼上装饰极为华丽,舞厅的圆柱之间,都以威尼斯的镜子作装饰。
夏宫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大宫殿在上花园。内外装饰极其华丽,两翼均有镀金穹顶,宫内有庆典厅堂。礼宴厅堂和皇家宫室。大宫殿前是被称作大瀑布的喷泉群。这里有37座金色雕像,29座潜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喷泉及两座梯形瀑布。在喷泉群一个大半圆形水池的中央,耸立着大力士参孙和狮子搏斗的雕像,这就是着名的隆姆松喷泉。塑像高3米,重5吨。
C. 夏宫是指哪座建筑
正式名称为彼得宫,坐落在芬兰湾的森林中,距市区29公里。该宫是历代沙皇郊外别墅。系彼得大帝1710年建造,占地800公顷,建筑豪华壮丽,被人称为“俄罗斯的凡尔赛”。该宫的主要建筑有:大宫殿、下花园、玛尔丽宫、奇珍阁、亚利山大花园和茅舍宫等。
大宫殿是一座宏伟的两层建筑物,建于1714到1724年,1747到1757年重建。二战期间遭到德国部队的有计划的破坏,而苏联的工匠艺人们几乎是奇迹般地将它从灰烬恢复到今天向世人展示的光芒四射的建筑整体。现仅保留了彼得大帝的橡木书房和通往书房的橡木楼梯。大宫殿内外装饰极其华丽,两翼均有镀金穹顶,宫内有庆典厅、宴会厅和皇家宫室。1763年瓦廉德拉蒙,采用真正的中国漆屏风和家具,布置成充满东方情趣的中国厅。
大宫殿前是被称作大瀑布的喷泉群。大瀑布分左右两边,从七层台阶上奔流下来。这里有37座金色塑像、29座浅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喷泉及两座梯形瀑布。下面是一个半圆形的水池,中央是“掰开雄狮大嘴的参孙”的雕像,为下花园中最大的喷泉。参孙像是1802年由戈斯罗夫斯基制作(高3.3米,重5吨),但现在这一座是1947年重新修整过的,涂了一层金箔。从狮子口喷出的水柱高达22米,是全宫最大的喷水柱。它象征着俄国在1700到1721年北方战争中的胜利。大瀑布有参孙运河直通海湾。运河两岸有32个大理石石杯,排成两行,喷泉从杯中飞溅。水源则来自附近的巴比贡山(海拔100米)。
上花园站地15公顷,比下花园高出18米。树木,草坪呈几何状排列,纵横交错,其间池水潋滟,景象开阔。有着名的时喷泉,尼普顿喷泉。大门外不远处,就是圣保罗信使教堂。
下花园依傍大宫殿呈扇形向芬兰湾展开,并以大宫殿前的水道为界分为东、西对称的两部分。占地102.5公顷,有150个喷泉,2000余个喷柱。其中有两个梯级瀑布,东有棋盘山瀑布,系以黑白大理石沿坡铺成棋盘形台阶,最高的泉口饰有3条中国龙,水流两旁皆立有希腊天神大理石雕像。
下花园偏西的海边有玛尔丽宫,宫高两层,规模不大,但装饰豪华,是沙皇私人起居之处。四周环水,仅有小桥通行。奇珍阁坐落在下花园西侧,为沙皇接见俄国名流的场所。
彼得宫中还有金字塔喷泉、太阳喷泉、橡树喷泉、小伞喷泉,罗马喷泉、亚当喷泉、夏娃喷泉等。每当喷泉全部开放,如银河飞溅,引人入胜。每年5月至11月为对外开放时间,并于8月份举办传统的喷泉节,各种造型的喷泉争奇斗巧,喷珠吐玉。
蒙普拉伊宫在下花园的东部,该宫仅有一层,是彼得大帝亲自设计的。彼得大帝常爱在其平台上远眺大海。宫内有其搜集的170余幅绘画,多为荷兰画家的杰作。园内还装置了无数有趣的喷泉。若不慎踩中有传感器的石子,水柱便会由四面八方喷射在你身上。据说这个喷水池是彼得大帝闲来无事时,用来戏弄大臣的。前面还有花果树喷泉,泉水从人工的奇花异草中喷出,也一样暗藏有喷水的机关。还有一个超重便会喷水的喷水椅。这些反映出彼得大帝复杂性格中孩子气的一面。
19世纪中,下花园附近又建了几个模仿自然景物的花园,其中的亚利山大花园和茅舍宫最为着名。宫中还有绿厦、英国宫、粉红阁、奥尔伽阁等建筑。十月革命后,彼得宫被辟为一系列画廊与历史博物馆。彼得宫被喻为“俄罗斯艺术之珠”。下花园就像是一组雕塑和喷泉的室外展览馆。
D. 夏宫和冬宫有什么区别吗
夏宫和冬宫建筑风格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景。一个看宫殿,一个看花园。
E. 夏宫(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坐落在海淀挂甲屯以北,南距畅春园里许。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后改万春园)组成,统称圆明园。圆明三园中,圆明园居西,长春园居东,绮春园居于南侧,三园紧相毗连,平面呈倒“品”字形。东西通宽2620米,南北最长处为1880米,外周长11000米,占地面积350公顷(5200余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紫禁城全部建筑面积的总和。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中期,起初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赏给皇四子胤禛的一处花园,并御赐“圆明园”匾额。康熙四十六年(1707)已经初具规模。据《康熙实录》记载: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康熙皇帝首次来园进宴,这也是对圆明园最早的文字记载。
圆明园最初占地不过20公顷,胤禛即位后,圆明园逐渐成为离宫型皇家园林。自雍正三年(1725)]起,先是在原来的圆明园南部建起宫廷式的殿宇,并颁发诏书。此后,又向北、西、东三面大加扩充,成为面积达到200余公顷的大型宫苑。到干隆九年(1744)最终形成着名的“圆明园四十景”。此后,于干隆十年至十六年(1745-1751)建成长春园,干隆三十五年(1770)又将傅恒父子旧园并入,定名绮春园,连同圆明园在内形成了圆明三园。因为长春园和绮春园为圆明园的附园,所以将圆明园作为三园的总称,不过在这儿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圆明三园”是道光朝之后的叫法,而在干隆朝,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加上熙春园和春熙院并列,统称“圆明五园”。同为圆明园总管大臣管辖。“圆明五园”时总占地面积超过450公顷。五园宫墙长约15公里。直到嘉庆七年(1802)及道光二年(1822),嘉庆、道光二帝将春熙院和熙春园先后改赐固伦庄静公主和博亲王绵恺。嘉、道二帝将春熙院和熙春园赐给宗亲其实也是为了更好更集中地对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大加修缮添建。从雍正三年(1725)雍正皇帝将圆明园升为离宫御苑,到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历经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135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建成了一座人间仙境,各种知名景群100多处,其中不仅移植江南和北方众多名园胜景,还将西洋建筑很好地融人东方园林之中,干隆皇帝称之为:“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与逾此。”其盛名甚至传到了欧洲,并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东方凡尔赛宫”,法国大文豪雨果对圆明园曾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驰神往的,如同月光城堡一样的建筑。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人们常说:“希腊有帕提侬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圆明园)。”
如今,盛景不再。下面的3处景点,是当年圆明园首屈一指的代表作。
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位于圆明园正宫门内,为圆明园四十景之首,正大光明景区包括正大光明殿及大宫门区,建成于雍正三年(1725)。
正大光明景区范围包括圆明园宫门广场,南起宫门前大影壁,北至正大光明殿后的寿山,长370米,东西以如意门为界,宽310米,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大宫门前为宫门广场,广场中央为一条倒“丁”字形石路,路宽3.8米,丁字路往西走可通清漪园、静明园及静宜园。往东则是通向京城西直门的条石辇道。皇帝每次从紫禁城或从畅春园来圆明园,基本上都是走这条石辇道。石辇道东西各有一人工湖,形状很像一把打开了的扇子面,俗称扇面湖,又因为地处圆明园大宫门前,亦称前湖。湖西半部为干隆二十八年(1763)疏浚而成。同年刻昆仑石竖于扇面湖西岸。石碑上刻有干隆御制《前湖》诗,诗日:“御园之前本无湖,而今疏浚胡称乎。石衢之右地下隰,迩年遭潦水占诸。衢左亦不大高衍,往来车马愁泥涂。因卑为泽事惟半,取右益左功倍俱。歉岁受雇兼代赈,三冬畚锸集众徒。役成春水有所受,路东泞去诚坦途。一举三得惠不费,对扬来者咸欢娱。盖闻王者无私事,有事皆应史笔书。此非缀景漫修剔,什用播告贤与愚。”湖东半部及石辇道为干隆三十五年(1770)添建修成。过扇面湖即可看到一堵大影壁。影壁长41.6米。影壁正北方为圆明园大宫门。
大宫门为5间,左右朝房各5间。东西朝房后另有曲尺形拐角朝房各34间,东建有宗人府、内阁、吏部、礼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銮仪卫及镶黄、正白、镶白、正蓝旗(东四旗)各衙门值房,东夹道有银库,如意门外还建有南书房院和堂档房院;西建有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御书处、上驷院、武备院及正黄、正红、镶红、镶蓝旗(西四旗)各衙门值房,西夹道还建有造办处、药房。大宫门内西边建有茶膳房、番书房;东边建有清茶房、军机处。可以说清朝几乎所有国家机关在正大光明及大宫门内外都建有分部或值班所。
大宫门广场等级森严,任何人不得随便靠近、停留。干隆朝着名的权臣和珅,在干隆去世后3天便被嘉庆皇帝抓了起来,嘉庆皇帝亲自审问并谕旨宣布了和坤20条罪状,条条都是死罪。其中第二条就是:“上年(1798年,笔者注)正月皇考(指干隆)在圆明园召见和坤,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仅此一条就够处死的,由此可见大宫门区制度的严格。
圆明园大宫门前月台两隅立有一对铜狮。不过这对铜狮并不是圆明园门前最早的饰物,在雍正初年(1723)大宫门建成时,是一对石麒麟。到了干隆六年(1741),干隆皇帝觉得石麒麟不够气派,便命人铸成铜麒麟一对,而原石麒麟则被移置于园内西北角的安佑宫前。但这对铜麒麟在大宫门前只站了22年,到了干隆二十八年(1763),干隆有一天从承德避暑山庄回来,正要从大宫门进入圆明园,看到这对铜麒麟感觉有点别扭,不如刚去过的承德避暑山庄门前的铜狮子气派,便传旨铸一对铜狮子来替换这对铜麒麟,这对铜麒麟便被挪到长春园宫门前。新铸的这对镀金烧古大铜狮共用17189公斤黄铜铸造而成,重达17吨,铜狮高243厘米,宽176厘米,长227厘米,石狮底座高约80厘米。新铸的这对铜狮的确比原先的铜麒麟更为雄伟壮观。
过大宫门后为“出入贤良门”,又称二宫门。门上挂雍正御书“出入贤良”四字,东西设两罩门,为各衙门凌晨呈递奏折之处,俗称奏事门。
出入贤良门外,是来京外藩王公和使臣晋见清朝皇帝的地方,称为“瞻觐”。武官和侍卫经常在此被皇帝考其射箭技术,称为“较射”。
在乾、嘉时期,清朝皇帝在出入贤良门内面南而坐,出入贤良门前有石拱桥3座,射箭者站在桥北,面北向西射。但皇帝要想看其射姿和是否中靶心,就要左右摆头,到了道光十九年(1839),道光皇帝为免去左顾右看的麻烦,下令将拱桥改成平桥,将靶子设在桥南,射箭者站在桥北,面西向南射。但不巧的是,第二年(1840)就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惨败,后来据风水先生说,清军之所以失利就是因为拆掉了3背(拱桥),造成“国武不振”所致。
出入贤良门后便是正大光明殿。正大光明殿是清朝皇帝在圆明园举行朝会及重大庆典的地方,类似于紫禁城内的太和殿。是圆明园内所有殿宇中等级最高的。正大光明殿长十二丈,宽八丈,面阔七间,单檐歇山卷棚顶结构,样子很像今天颐和园内的仁寿殿。用材全部采伐自深山老林中的金丝楠木。殿内地面铺着苏州织造的毯子。殿正中是皇帝宝座,为紫檀木所制,做工精美,宝座上覆盖着黄色绣缎套子,宝座位于高台之上,下面有3级台阶,台四周环以红漆木栏杆,雕刻着玫瑰等花卉,精美富丽。宝座两边竖有高高的屏风,屏风上装饰着蓝翡翠和孔雀毛,雀羽上点缀着红宝石和碧玉。宝座上铺着精美的绣花椅垫。宝座正上方悬挂有雍正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四字匾。木质天花板雕镂着深深的花纹,悬吊着晶莹剔透的西洋进贡的刻花玻璃灯具。窗户上糊着白色的高丽纸。在正大光明殿西墙上还悬挂有一幅圆明园全景大观图,大得几乎盖住整面墙。东墙则悬挂着干隆御书《御书周书无逸篇》。干隆皇帝很欣赏这里的格局,称赞道:“不雕不绘,得松轩茅殿意。”
正大光明既是朝会听政的地方,同时又是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每年万寿宴(皇帝生日)、千秋宴(皇后生日)都要在这里举行。从干隆朝起,每年清帝在圆明园必设“上元三宴”,即正月十四日宗亲宴,正月十五日外藩宴,正月十六日廷臣宴。其中外藩宴、廷臣宴部是在正大光明殿举行的。
清帝在正大光明殿一般只接见较为重要的外藩来使和外国使臣。像干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使团访华,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副使斯当东等90人,接见于山庄淡泊敬诚,一行7月15日抵京,皇帝已赴山庄,当时英国使团带来的英国国王所赠的天体运行仪、天球图、西瓜炮、四轮独辕车、西洋船模型等仪器也同时陈列在正大光明殿供干隆观览后才移至他处。
正大光明殿不举行御考,主要是考翰林各官,另外还经常在此殿复试顺天府乡试考中的举人和乡试宗室考中的举人等。每次考试可以说是戒备森严,正大光明台阶下及出入贤良门台阶下各有20名挂刀侍卫负责警戒.另外道光三十年(1850)道光皇帝逝于圆明园,其宫棺曾停于正大光明殿内。
正大光明殿后为寿山,寿山周围耸立有数根巨大的笋石。最高的一根笋石有5米多高。其数量之多,形态之美,为现今南北方园林所罕见。寿山虽名日寿山,其实是用挖湖的土堆积而成。堆积寿山有三重意义:—是点缀景物,人为地将宫廷区与前湖游览区分开,皇帝要想欣赏前湖风景,就必须绕过寿山,在没有绕过寿山前并不知道山后有何景物,_过山口,眼前豁然开朗,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二是风水,圆明园大宫门前有扇面湖,在正大光明殿后堆山可成“脚踩水,头枕山”的风水佳境。另外,寿山与圆明园东部的福海形成“寿山福海”,这也体现出帝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封建理念。
整个正大光明景区,突出一条完整的中轴线,从宫门广场的大影壁到正大光明目殿前的月台,距离长达300米,四周建筑错落有致,气派庄严,显示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威严与神圣。
不过可惜的是,成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正大光明殿曾一度作为联军司令部的所在地,在英法联军疯狂洗劫圆明园并放火烧毁圆明园所有建筑后,于10月19日下午3时,英法侵略者最终还是把最后仅存的正大光明殿连同周边诸殿—并焚毁。
现在,正大光明殿及大宫门、扇面湖遗址地基尚存,寿山依然保存完整,山上的笋石现已分散到了颐和园后山、达园宾馆内。干隆御制《前湖》诗昆仑石碑现保存在达园宾馆内,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勤政亲贤
“勤政亲贤”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正大光明殿以东。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70米,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是清朝皇帝在圆明园期间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勤政亲贤有别于正大光明殿,正大光明殿是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场所,平时是不开的,而勤政亲贤则不然,皇帝几乎每天都要来这里处理军国大事。
勤政亲贤景区是一组很庞大的建筑群,密密麻麻的有上百间房屋,比较大一点儿的院落就有3组,主要殿宇有3座。
最核心的一座建筑叫“勤政亲贤”,也叫“勤政殿”.建成于雍正三年(1725),殿外檐悬挂雍正御书“勤政殿”匾,内额为“勤政亲贤”,清朝皇帝在圆明园召见文武大臣都是在此殴。虽然圆明园是园林,主要作用是皇帝休闲游览的地方,但清朝皇帝怕自己及日后子孙因为逛园子而不理朝政,就规定所有皇家苑囿都必须建有听政之所,而且多以“勤攻殴”命名,像中南海勤政殿为康熙御题,圆明园勤政殿为雍正御题,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勤政殿均为干隆御题。嘉庆皇帝曾说道:“勤政则国兴,怠则国亡”,以教育子女时时不要忘记处理朝政。
勤政殿内设有皇帝的御座,御座后有一面巨大的屏风,屏风上刻有干隆御书《无逸》,后楹东壁为梁诗正书干隆御制《创业守成难易说》,西壁为于敏中书干隆御制《为君准跋》,御座两旁设有书架和存放典籍的书柜。
在炎热的夏天,清朝皇帝经常把办公和进膳的场所搬到勤政殿东面的“芳碧丛”,芳碧丛是一个南向五开间的敞厅,每到盛夏芳碧丛前院则搭盖有遮阳棚,皇帝就坐在芳碧丛敞厅中办公进膳。 在芳碧丛后,为一座面阔九间、前出三间抱厦的“保合太和殿”,殿内设有东西暖阁。殿内墙壁上悬挂有干隆御书《圣训四箴》。春秋时节,皇帝喜欢在保合太和殿的东西暖阁内用膳或休息。
保合太和殿后面是“富春楼”,有一架螺旋形梯子通到楼上,楼上收有众多名贵字画、西洋雕刻、油画及各种西洋玩具。
勤政亲贤东、北、西三面环水,院内点缀有各种形态不一的假山石,保合太和殿东西各有一大组建筑,西院自南向北建有飞云轩、怀清芬、秀木佳荫、生秋庭等建筑。而东院则是一处很大的库房,存放着足够帝后穿上几辈子的龙袍、绸缎,以及大量珍贵的银鼠、黑貂、黑狐等珍贵皮衣。库内还存有大量精美的珐琅制品、珍贵瓷器,还有一个库房是专门存放西洋贡品的,房间里面堆放着大量各国进贡的西洋钟表、西洋玩具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勤政亲贤的东南角吉祥所门外西侧是“圆明园司房”,又称圆明园司房总管处,也就是圆明园总管太监办事处。
勤政亲贤景区现已恢复昔日山形水系,建筑地基遗址尚埋在土中,遗址上存有少量太湖石及建筑构件。
九州清晏
九州清晏是个很大的景区,其中最大一个岛叫“九州清晏”。九州清晏,位于前湖北岸正中与正大光明殿南北隔湖相望,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九州清晏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岛上,四周靠桥梁与其他景区相通,景区东西长220米,南北宽120米,占地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
九州清晏由9个洲岛组成,每个岛又独立成景,岛与岛之间有桥梁相连通。如果从高空俯瞰,九州景区连同南面的正大光明、勤政亲贤很像一只乌龟,因为乌龟在古代有长寿与太平的意思,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九州清晏又暗含了江山永固的意思。
九州清晏是圆明园最早建成的景点之一,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皇帝首次临幸皇四子胤稹花园时,就是在九州清晏进膳的。九州清晏一直是帝后寝宫,除帝后身边亲近的太监、宫女外,任何人等不得靠近该岛。
九州清晏由三进大殿构成本景区的中轴线。由南向北,第—进殿为圆明园殿,殿前檐悬挂康熙皇帝御书“圆明园”三字匾。为什么起名“圆明园”呢?雍正皇帝在后来曾有过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字解释为:“品德完美无缺,超过常人”,“明”字解释为:“明达、明智、政绩明光普照”,“圆明”二字实际是统治阶级在标榜自己治理国家如何如何好而已。但也正因此殿悬挂有康熙皇帝御书匾而被视为圆明园正殿,圆明园殿内原收藏有《皇舆全图》,在咸丰年间还曾供奉过道光皇帝及咸丰生母全贵妃神牌。在正大光明殿未建成之前.这里一直是圆明园的正殿。
圆明园殿后为奉三无私殿,奉三无私殿主要是清朝皇帝举办宗亲宴的地方。每年元旦,这里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宴筵,由皇帝钦点皇子、皇孙、亲王、贝勒等皇族成员入宴。干隆四十六年(1781)在奉三无私殿摆家宴时,容妃(香妃)就被赐座西边头桌首位。干隆五十四年(1789)首次“五代同堂”也在此处,奉三无私殿内设有宝座,两边还设有供皇帝休息的床。奉三无私殿内设有祭台,雍、乾、嘉时期皇帝都要在这里祭太阳神。东西回廊还有佛堂,西佛堂供有观音菩萨,而东佛堂则供奉有圣祖仁皇帝(康熙)和孝恭仁皇后(雍正生母)的神位。道光中期后,佛堂改在圆明园殿。
过奉三无私殿后,为九州清晏殿,殿内悬挂有雍正手书“九州清晏”匾。九州清晏殿为皇帝在圆明园居住时的主要寝宫。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年10月8日),雍正皇帝就暴死在这里。九州清晏殿内设有东、西暖阁,还建有仙楼(室内二层楼)。九州清晏殿内为金砖墁地。殿前设有铜仙鹤。
九州清晏为帝后寝宫,经常会使用明火,再加之大多是木建筑,火灾就成了最大隐患。九州清晏历史上发生过几次火灾,其中以道光十六年(1836)的那次大火最为惨重:三大殿和寝宫全部化为灰烬。
在三大殿的西边有一组建筑叫“乐安和”,是干隆皇帝的寝宫,建筑考究,雕梁画栋。院内还堆有假山叠石,藤萝花架,干隆皇帝很喜欢在此读书、写字。
乐安和往西建有清晖阁,清晖阁北壁上悬有一幅大型圆明园全景图,干隆御题“大观”二字。道光中叶改建清晖阁时,此全景图被移至正大光明殿西墙上悬挂。
到了道光十一年(1831)清晖阁、乐安和及北侧鱼池被拆除改建成慎德堂,慎德堂为一座三券建筑。殿内装饰极其豪华。殿内设有仙楼(二层),有螺旋楼梯可登,楼上东边有供皇帝休息的床。慎德堂前院内种有牡丹、芍药、苹果等。道光皇帝对改造后的慎德堂十分满意,很喜欢居住在此,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1850年2月25日)其病逝于此。
在慎德堂的西边有一组建筑叫湛静斋,此建筑原来是清晖阁,道光时期被改建成湛静斋,道光皇帝的全贵妃就居住在此,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1831年7月17日)咸丰皇帝奕言宁就出生在这里。后全贵妃被立为皇后,道光二十年(1840,)病逝在此。咸丰五年(1855)更名为基福堂,仍然是成丰的孝贞皇后(慈安)居住。
另外,在九帅I清晏岛上还有两组建筑很值得一提,这两组建筑都跟慈禧有关,—组是位于九州清晏殿西侧的三间套间,外檐挂道光皇帝御书“同道堂”匾。“同道堂”本是咸丰当皇子时道光皇帝赐的书室匾额,咸丰当上皇帝后便将此匾悬挂于此,咸丰皇帝很喜欢在此居住。成丰五年(1855)还在堂前添盖了一座戏台。但同道堂最出名的并不在此,而是在于咸丰皇帝临终前的一次赏赐。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咸丰皇帝逃到承德避暑山庄,由于本身从小身子骨就不好,又加上各种心灵上的打击,不久就病例了,在临终前传位给唯一的儿子载淳(同治皇帝)。但当时同治皇帝只有6岁,成丰皇帝就为他指定了肃顺、端华等八位辅政大臣。但为了防止八大臣独揽朝政,同时又交给慈安皇太后和载淳各一枚图章,作为下达圣谕的凭证。给载淳的那枚印章就亥刻着“同道堂”,因为当时载淳还小,所以“同道堂”印章就一直放在慈禧手上,这时的慈禧实际掌握大权,也为日后发动政变,垂帘听政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另外一组建筑就是位于九州清晏东部的“天地一家春”,天地一家春实际上是九州清晏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干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1760年11月13日)嘉庆皇帝就出生于天地一家春。天地一家春有自己的宫门,房间也是按中轴线左右排列,三进院两边还有七八座套院,西北部为皇后殿、寝宫,道光中叶,皇后寝宫搬到西路。三进院中最大的一组建筑叫天地一家春,是一间穿堂殿,殿内陈设有铜药王佛一尊,后殿叫“承恩堂”,殿内挂有《多子图》一幅。再往后是一排15间的大北房,叫“泉石自娱”,咸丰年间后来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孝钦显皇太后(慈禧)当时还只是一个等级很低的懿嫔,每次陪咸丰皇帝来圆明园就居住在天地一家春穿堂殿西侧的3间屋子里。起初,慈禧并不被咸丰看好,成丰也不来临幸她,但慈禧毕竟还是有办法的,她用银子收买了咸丰帝的太监,故意带咸丰皇帝来到天地一家春,早已做好准备的慈禧唱着迷人动听的江南小曲,一下子就把成丰皇帝给迷住了,不久慈禧就生下了咸丰皇帝唯一的一个皇子载淳,也是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嫡出子(光绪、宣统均为醇王之子过继),母以子为贵,不久慈禧就逐步晋封为懿贵妃,成丰皇帝死后,又因为是同治皇帝生母而成为皇太后,后又与慈安一起秘密联络恭亲王发动政变。杀掉了肃顺等,进而垂帘听政,从此开始了长达48年之久的统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因为这里是慈禧发迹的地方,慈禧一直很怀念这里。同治及光绪时期几次修复圆明园,慈禧都希望恢复天地一家春,但无奈资金有限加之复建工程太为庞大,没有能力修成。但慈禧仍然不死心,在颐和园所有新铸的铜缸、铜鹿、铜花瓶上都刻上天地一家春,以纪念那段往事。
l929年在九州清晏岛上原奉三无私殿一带用正大光明遗址的旧砖瓦修建了“三一八”烈士纪念碑。2004年,九州清晏已经挖掘清整完毕,东南、西南的两座石桥已经挖掘出来,岛上原慎德堂南的假山石尚存。天地一家春后殿院子内的太湖石也已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