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世界海洋的支配权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
英国:通过建立大批海外殖民地来确立其世界海上霸权
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迎合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已经开始组织舰队和海盗,与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海上霸权,不过受限于当时英国的军力和经济实力,英国一直处于下风。不过这已经为海权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英国海权取得巨大的发展机遇是在16世纪后期。1588年,英国大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英国海权发展长期受制于西班牙,在无敌舰队的覆灭之后,雄心勃勃的英国开始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
17世纪,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与海权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与当时控制着世界海上霸权和殖民霸权的荷兰发生利益从冲突。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击败荷兰,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为纽约。之后,英国开始逐步取缔荷兰的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
18世纪,新兴的殖民帝国法国严重威胁到英国海上霸权的地位,英法为争夺海上霸权,发动了多次战争,双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直到1756年~1763年“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英国夺取了法国在世界各地的大片海外殖民地,英国的海上霸权发展到了顶峰。
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英国海上霸权不断的到巩固,形成了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
英国海权的结束:
两次次世界大战,沉重地冲击了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国力大损,经济实力大不如前,再也无力经营和维护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
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了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取代了日益衰落的英国。与此同时,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民族解放独立运动高涨,英国逐渐失去了在世界各地的各大殖民地,海上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⑵ 16至18世纪西欧国家海上霸权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海上霸主地位的转移由西班牙到荷兰到英国。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没始建于1588年5月的西班牙舰队包括127艘兵船、运输船和水手,以及2.3万名步兵。这一庞大舰队于1588年5月28日从里斯本出发,7月,在英吉利海峡遭到英国舰队的迎击而惨败。
舰队进入北海,企图环航苏格兰与爱尔兰返回西班牙,结果在途中遇到风暴,半个舰队被大海吞噬,人员损失近万名,西班牙从此丧失海上霸权。
荷兰拥有世界上的最庞大的船队。那时,它也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荷兰的造船厂已充分使用机械,造船速度相当快,几乎一天可以造一条船。早在1600年,荷兰就拥有1万只船。按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数的3/4。世界各地的贸易货运大多由荷兰承担,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16世纪英国海军和西班牙无敌舰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以无敌舰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英国的这场胜利牢固地树立起了作为世界头号海军大国的地位,直到20世纪它还保持着这种海上霸王的地位。
(2)法国是如何取得海上霸权的扩展阅读:
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的主要原因
英国有着发展海上力量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同时还应注意到英国的民众似乎也愿意将精力投入到广袤的海洋上。
马汉在提到发展海权所需要的国家民族特点时提到,“如果海权真正建立在一种广泛的平时贸易的基础之上,从事商业的习性往往必然是依靠海洋强大起来的民族的显着特点”。
英国人血液中就流淌着海洋元素,“早在8世纪末,来自北欧的挪威海盗和丹麦人在人侵不列颠时,就把海洋意识、航海技术、海军传统传入了英国。北欧人凭借海军横行一时,不列颠的7个王国毫无办法。在同北欧人的长期斗争中,不列颠人懂得了海军的重要性”。
英国直到1066年,征服了法国诺曼底地区的威廉登陆英国后,英国才最后告别了入侵时代,多次残酷的海外民族入侵和种族清洗,使英国人在民族性格上趋向于冷酷无情与精明势利,维京人的海洋民族文化传统也移植到了英国的文化传统当中。
⑶ 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并且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是在什么时间
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此西班牙失去海上霸王的地位。17世纪中期英国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英国逐步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⑷ 1588年,英国打败了哪个国家的“无敌舰队”,取得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
时间不一样,17世纪荷兰曾为海上殖民强国,继西班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18世纪后,荷兰殖民体系逐渐瓦解,英国在1756-1763年间的七年战争中,英国出钱出物支持法国的对手在欧洲大陆同法国交战,自己则集中力量,利用海军优势,在海外同法国展开争夺。结果,在印度,法国退守印度沿海的本地治理等几个孤零零的殖民据点,英国的势力得到迅速扩大,侵占了印度的大片领土。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等地,再无力与英国抗衡。从此,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⑸ 英国海上霸权是什么时候确立的
1、1588年英国海军和西班牙无敌舰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以无敌舰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英国的这场胜利牢固地树立起了作为世界头号海军大国的地位,直到20世纪它还保持着这种海上霸王的地位。
2、战斗经过
1588年7月,一支由130多艘战舰组成的西班牙“无敌舰队”离开本土,远袭英国。西班牙人为这支舰队装备了1100多门火炮,其中不少是可以发射50磅弹丸的重炮。西班牙人的海战观念保守,舰队配备的2.7万名士兵中有一多半是陆军士兵。舰队指挥官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对海战战术也知之了了,只是因为是皇室成员和信仰坚定才被委以重任。菲力二世命令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庞大的舰队穿过英吉利海峡,与在弗兰德斯(今比利时一带)的帕尔玛公爵会合,然后掩护帕尔玛公爵进军泰晤士河口。而英国人的战术意图则是在“无敌舰队”穿越英吉利海峡前就把战斗打响,在其未到目的地前就结束战斗。尽管菲力二世料道了英国人打算只用他们的火炮作战、根本就不会给西班牙舰队接舷近战的机会,但仍旧顽固的命令他的战士“钩住敌舰、攀上敌舰、与敌人肉搏!”
在英国方面,总共集结了197艘战舰、1.6万人和2000门火炮。虽然英国战舰的吨位远轻于西班牙战舰,但英舰驾驶灵巧、适于在风浪中穿行。更重要的是,英国战舰上的士兵全是水手、桨手和炮手,英国舰队有95%的火炮的射程属于远程火炮,英国舰队统帅查理•霍华德上将有卓越的组织才能,还虚心向“海盗式人物”德雷克、霍金斯请教。在战斗最紧要的关头,英国舰队实际上是由德雷克亲自指挥的。
英国舰队处于上风位置,可以自由选择作战区域和何时开战,而西班牙人由于处于下风位置。霍华德率领的英国舰队借助强劲的西南风,堵住了西班牙舰队的退路,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缓慢航行。英军使用18艘自杀炸药船冲向西班牙舰队,爆炸声中,西班牙舰队一片大乱。英国人则充分发挥了他们火炮射程远的优势,在西班牙人火炮的射程外袭击“无敌舰队”。就在英、西两军经过长期鏖战之时,风暴突然袭来,许多西班牙船只沉没,最后回到西班牙的战舰不足出发时的一半。
⑹ 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并且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是在什么时间
16世纪(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使西班牙从此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l7世纪英国打败了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荷兰,18世纪中叶,英国打败了法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⑺ 英国的海上霸权是如何确立的确立的原因,要具体的
主要是打赢了关键的几仗,比如1588年歼灭西班牙无敌舰队,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舰队,后来又在同拿破仑的战争中重创法国海军。原因是:1.英国是个岛国,海外贸易是他们的根本,这就需要强大的海军力量进行保卫2.英国对外争夺殖民地也需要海军进行。3.英国率先发动工业革命,建立了工业资本,为海军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4.有大量的人才(初期是由海盗组成的)。比如纳尔逊。
⑻ 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英国: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商业革命,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有利的位置,贸易发达,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特别是制呢业(羊毛加工业:英当时民族工业),羊毛需求量大增,出现圈地运动(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中的扩展过程,变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市场等),产生了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都铎王朝时期推行重商主义,对外争夺海上霸权。英国出现清教徒运动。由于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1640年—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新议会的召开: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要求),内战,建立共和国,护国主制,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说明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是曲折的,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标志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89年议会颁布《权议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最终是在工业革命后)。
18中期打败法国,夺取法国许多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海上霸权地位(第一军事强国,市场最广)。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工业革命完成(标志是机器制造业),19世纪中期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第一经济大国),伦敦为世界金融中心。是以英国为中心世界政治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有广阔殖民地(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垄断程度比美、德要低,相对消极采用新科技,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工业产值被美、德赶超为第三位,丧失了工业垄断地位。同德国在殖民地问题矛盾尖锐(一战前欧洲主要矛盾),同法、俄成为协约国,参加一战,成为战胜国,但也受到打击,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带着继续扩张殖民地的野心参加巴黎和会并成为操纵者之一,夺取了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联合法、日打破美妄图控制国联来称霸世界的野心,同法国控制国联(依然是政治大国)。参加华盛顿会议同美打破日本独占中国局面。但根据《五国条约》美国造舰吨位同英国相同,获得了与英相等的制海权,自18世纪以来海上霸权地位被打破。也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二战前为维护既得利益,对法西斯侵略推行绥靖政策(首相为张伯伦),二战中参加反法西斯战争(首相为丘吉尔),大事有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参加反法西斯同盟,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进攻德国,参加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四次国际会议。
二战后由于战争打击,殖民体系崩溃,虽然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综合国力远落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唯美马首是瞻,在经济上依赖美国马歇尔计划,金融中心完全由伦敦转到纽约,沦为一个二流资本主义国家,参加北约,50年代—7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参加欧共体。
日本:
日本首先遭到美国的入侵。幕府统治危机,出现了以中下级武士为代表的改革派领导了武装倒幕运动,取得了胜利(经验:为改革扫除了障碍)。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摆脱了民族,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也是亚洲强国。19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工业革命高潮,在政府的扶植下,日本产生垄断组织向帝国主义过渡(带军事封建性)。
对外侵略:对朝鲜战争,对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巨额赔款,加速日本经济的发展。1904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打败俄国、占领朝鲜和中国东北),参加一战,期间独霸中国,一战后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成为列强之一。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五国海军军备条约》日本迈入海上强国之列,《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20年代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军国主义者(军部)得到重用,法西斯势力抬头。发动了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二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的侵华战争爆发了。1936年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40年与德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损害了美英等在华利益,宣布对日禁运,日本企图夺取东南亚,于是在1941年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中途岛海战是西洋战场的转折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进行社会改革,废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小,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科学技术,重视教育,接受美国大批订货,60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经济稳定增长。198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日本凭借经济实力,力图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它对这一地区的援助、投资、贸易等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法国:
新航路的开辟后,“商业革命”促进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宗教改革(胡格诺教),路易十四改革(重商主义政策)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活动,与英国争夺殖民霸权斗争中失败,次于英国。但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法国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主权强大,专制,等级制度,宗教专制,关卡林立)波旁王朝专制统治阻碍法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启蒙运动的发展(矛头直接向封建主义,提出自由、平等、人权、法制),为法国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法国大革命:标志――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颁布《人权宣言》,体现反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进步性。遭到英、俄、普、奥反法联盟的干涉。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雅各宾派上台,把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不利于工业革命的推广,实行恐怖政策。1799年拿破仑上台,1804年建立法兰法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拿破仑帝国的军事行活动同反法联盟的斗争,具有卫国战争、巩固革命成果性质,后期体现侵略性,同时又具有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精神的进步性。1814年反法联盟打败法国,波旁王朝复辟。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工业产值仅次于英国,但诸多因素不利经济发展。
1870年普法战争战败,1871年工人起义建立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性质)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由第二位下降到第四位。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同英俄结成“三国协约”参加一战,是战胜国,但是损失惨重,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是巴黎和会的操纵者之一,主张全面遏制德国,与英一起操纵国联。对法西斯的侵略同英国推行绥靖政策,1940年被德国打败。二战后,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靠美国的经济援助经济恢复。参加北约,参加欧共体,欧联盟。
俄国:
公元6世纪,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今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等地区迁徙。9世纪出现阶级社会。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奥列格统治时期建立早期封建国家基辅罗斯。988年基督教被定为国教。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蒙古军队入侵,建立金帐汗国(见钦察汗国)。14世纪起,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强盛。15世纪末~16世纪初,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彻底摆脱了金帐汗国的统治。1547年,伊凡四世(雷帝)加冕为沙皇,大力扩展版图。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先后加入俄罗斯。1613年,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被推为沙皇,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国家。彼得一世执政期间,在政治、财政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推行对外扩张,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将南方领土扩展到里海地区,俄罗斯从此成为欧洲强国。1721年俄罗斯改称帝国。1812年俄罗斯人民击退了拿破仑军队的入侵。1825年12月,圣彼得堡十月党人起义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的开端。1861年实行农奴制改革,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883年建立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组织劳动解放社。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壮大。1905年爆发革命,全国掀起广泛的抗议运动。1906年斯托雷平出任首相大臣,镇压革命运动,同时进行土地改革,农村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至20世纪初,俄国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参加协约国与德、奥等交战。1917年3月(俄历2月)爆发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同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退出战争。1918~1920年,粉碎了14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军叛乱。1921年3月起实行新经济政策,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1922年苏联成立后,制定新经济政策,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在此基础上,开始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1928年起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由于二战经济发展一度中断,但在战争中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仅次于美国,而且为战胜法西斯作出巨大贡献,控制了东欧许多国家和地区。二战后初期,成为惟一可以同美国相抗衡的力量,确立了同美国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1949年原子弹试爆成功,打破美国的核垄断。赫鲁晓夫上台后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调整起对外政策,同美争霸,企图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优势在美国方面。勃烈日涅夫上台后进行改革,发展重工业,经济实力同美国差距缩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在洲际导弹方面还优于美国,对美国采取攻势,形成了苏攻美守的态势,1979年入侵阿富汗,在海外建立了许多军事基地。但体制没有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没有较大提高,政治经济体制活力减退,对外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到了八十年代美重新采取攻势,实行星球大战计划,以此拖垮苏联的经济,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被迫实行全面收缩政策,从东欧和阿富汗撤兵,中苏关系正常化。最后社会矛盾激化,改革失败,1991年,强大的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