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马奇诺返现有什么武器

法国马奇诺返现有什么武器

发布时间:2022-09-27 08:49:35

① 关于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以法国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命名。

法国对边境工程设防问题的研究始于1919年。1925年制定了在边境构筑独立筑垒地域配系的计划,1927年决定先在其东北边境构筑梅斯、劳特尔和贝尔福3个独立的筑垒地域(前两个筑垒地域在有的文献资料中也分别称为洛林、阿尔萨斯筑垒地域),并于1928年开始施工。由于德国重振武装,法国朝野强烈要求加强法德边境设防。1929年12月马奇诺任陆军部长,经他努力,法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了沿东北部边境修建绵亘防线的巨额拨款。于是,防线即全面展开施工,至1936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60亿法郎,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鉴于A.希特勒德国1935年吞并了萨尔区,1936年占领了莱茵兰,法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E.达拉第遂于1937年决定从马奇诺防线北端,沿整个法国�比利时边境直至北海边,构筑达拉第防线,并对马奇诺防线进行加强,工程一直进行到1940年5月德军对法国发起进攻时为止。

马奇诺防线的位置自隆吉永至贝尔福,全长约390公里。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4~14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8公里)组成。工程构筑以梅斯和劳特尔两个筑垒地域最强。萨尔泛滥区是利用天然的江河障碍和沼泽地构成的,1935年以后才开始构筑工事,设防最为薄弱。下莱茵筑垒地境以莱茵河、罗讷河�菜茵河运河为天然屏障,仅在莱茵河沿岸地区构筑了由永备射击工事组成的支撑点。在梅斯和劳特尔筑垒地域的最重要地段构筑有地面和地下部分相结合、适于环形防御的综合工事群。其地面部分为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枪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有数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通电动车。射击工事内的武器都是专门设计安装的。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420毫米臼炮炮弹两发直接命中。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

马奇诺防线的建成,使希特勒德国军队不得不避开德法边境正面,另选进攻法国的方向。1940年5~6月,德国主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达拉弟防线,占领了法国北部,接着进抵马奇诺防线的后方,使防线丧失了作用。

现在用来意指看似表面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东西。

② 什么是马奇诺防线在说什么话时可以用到这各名词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 以法国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命名。 法国对边境工程设防问题的研究始于1919年。1925年制定了在边境构筑独立筑垒地域配系的计划,1927年决定先在其东北边境构筑梅斯、劳特尔和贝尔福3个独立的筑垒地域(前两个筑垒地域在有的文献资料中也分别称为洛林、阿尔萨斯筑垒地域),并于1928年开始施工。由于德国重振武装,法国朝野强烈要求加强法德边境设防。1929年12月马奇诺任陆军部长,经他努力,法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了沿东北部边境修建绵亘防线的巨额拨款。于是,防线即全面展开施工,至1936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60亿法郎,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鉴于A.希特勒德国1935年吞并了萨尔区,1936年占领了莱茵兰,法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E.达拉第遂于1937年决定从马奇诺防线北端,沿整个法国�比利时边境直至北海边,构筑达拉第防线,并对马奇诺防线进行加强,工程一直进行到1940年5月德军对法国发起进攻时为止。 马奇诺防线的位置自隆吉永至贝尔福,全长约390公里。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4~14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8公里)组成。工程构筑以梅斯和劳特尔两个筑垒地域最强。萨尔泛滥区是利用天然的江河障碍和沼泽地构成的,1935年以后 才开始构筑工事,设防最为薄弱。下莱茵筑垒地境以莱茵河、罗讷河�菜茵河运河为天然屏障,仅在莱茵河沿岸地区构筑了由永备射击工事组成的支撑点。在梅斯和劳特尔筑垒地域的最重要地段构筑有地面和地下部分相结合、适于环形防御的综合工事群。其地面部分为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枪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有数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通电动车。射击工事内的武器都是专门设计安装的。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420毫米臼炮炮弹两发直接命中。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 马奇诺防线的建成,使希特勒德国军队不得不避开德法边境正面,另选进攻法国的方向。1940年5~6月,德国主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达拉弟防线,占领了法国北部,接着进抵马奇诺防线的后方,使防线丧失了作用。 现在用来意指看似表面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东西。

③ 巅峰时期的德军看到马奇诺防线为啥也要绕道

在二战历史上,马奇诺防线的名声可不太好。作为一条法国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筑的防线,最终却没能发挥一点儿作用,德国人从其他地方绕道进攻法国,让马奇诺防线成了一条无用的摆设。

但实际上,马奇诺防线到底有多牛,估计很多人心里都没数。


仅仅在马奇诺防线内部,就能驻扎十几个师的兵力,虽然二战爆发时没有修建完成,但里面依然部署了好几个师的兵力。

当年德国闪电战进攻法国的时候,进行过无数次战术推演,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越过马奇诺防线,为此德国才绕远路从侧面进攻法国。当时德国还组建了17个师组成了一个集团军,在马奇诺防线发动佯攻,以牵制马奇诺防线内的兵力,足见这条防线的坚不可摧。

④ 二战中让法国颜面扫地的马奇诺防线到底有多牛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以法国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命名。
马奇诺防线的位置自隆吉永至贝尔福,全长约390公里。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4~14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8公里)组成。工程构筑以梅斯和劳特尔两个筑垒地域最强。萨尔泛滥区是利用天然的江河障碍和沼泽地构成的,1935年以后才开始构筑工事,设防最为薄弱。下莱茵筑垒地境以莱茵河、罗讷河�菜茵河运河为天然屏障,仅在莱茵河沿岸地区构筑了由永备射击工事组成的支撑点。在梅斯和劳特尔筑垒地域的最重要地段构筑有地面和地下部分相结合、适于环形防御的综合工事群。其地面部分为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枪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有数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通电动车。射击工事内的武器都是专门设计安装的。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420毫米臼炮炮弹两发直接命中。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
马奇诺防线的建成,使希特勒德国军队不得不避开德法边境正面,另选进攻法国的方向。1940年5~6月,德国主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达拉弟防线,占领了法国北部,接着进抵马奇诺防线的后方,使防线丧失了作了作用。
现在用来意指看似表面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东西。

⑤ 请告诉我马奇诺战役的细节,不是解释马奇诺防线的构造,而是这个德国突破马奇诺防线的具体内容

马奇诺防线仅防御法德边境。马奇诺防线的建成,使希特勒德国军队不得不避开德法边境正面,另选进攻法国的方向。由于法比边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易运动作战,所以法军没有多加防备,万万没有想到德军会由此突破。1940年5~6月,1940年5月德军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再偷袭阿登高地,德国主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达拉弟防线,占领了法国北部,接着进抵马奇诺防线的后方,使防线丧失了作用。现在用来意指看似表面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东西。

⑥ 什么是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永备筑垒配系。因法国陆军部长A.马奇诺为修建该防线从国民议会争得巨额拨款,所以世称马奇诺防线。防线的使命是:在与德国发生战争时,保障法军坚守阿尔萨斯—洛林地区,阻止德军入侵,并为全国进行战争动员和军队的战略展开赢得时间。修建经过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即开始研究其东北边境地区的设防问题。由于法国军界对奉行进攻还是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有分歧,因而对是否修建防线问题持有不同的意见。直到1924年还没有作出修建防线的决定。1925年,法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从进攻的战略思想出发,批准了边境防御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即在东北边境地区构筑若干独立的永备筑垒地域作为防御和节约兵力的一种手段,筑垒地域之间的地带不设防,在那里集中部署主要兵力。一旦爆发战争,立即越过莱茵河向德国展开进攻。1927年9月成立了筑垒地域建设委员会,具体制定了构筑梅斯、劳特和贝尔福3个独立筑垒地域(前两个筑垒地域在有的文献资料中分别称为洛林、阿尔萨斯筑垒地域)的计划,并于次年开始施工试点。由于德国违反《凡尔赛和约》,秘密重整军备,因此法国主张沿东北边境地区建立绵亘防线的呼声趋于强烈。1929年12月,马奇诺出任陆军部长。经他努力,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1930~1934年防线工程拨款法案,防线即全面展开施工,至1936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60亿法郎,土方工程量约1200万立方米。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平均每千米正面达15个。鉴于希特勒1935年合并萨尔区并恢复征兵制,1936年3月重新占领了莱茵兰,比利时又于同年10月废除了与法国的军事联盟,法国遂决定重新审查其边境防御计划。1937年副总理兼国防部长E.达拉第视察了法国边境之后,法国决定从马奇诺防线北端沿整个法国-比利时边境直至北海边,构筑“达拉第防线”,并对马奇诺防线进行加强。工程施工一直进行到1940年5月德军进攻法国时才停止。概况及工程构筑特点 马奇诺防线自隆吉永沿法国与卢森堡、德国接壤的整个边境直至瑞士方向上的贝尔福,绵延约390千米。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梅斯筑垒地域掩护法国最重要的布里埃-蒂翁维尔工业区。这里地势较为平坦,易攻难守,因此工事构筑最为坚固。劳特筑垒地域位于萨尔河与莱茵河之间,控制着普鲁士军队1870年入侵法国时的路线。两个筑垒地域之间为萨尔泛滥区,这里多江河障碍和沼泽,便于造成泛滥。1935年以后才开始构筑工事,设防最为薄弱。下莱茵筑垒地境位于莱茵河西岸,以莱茵河和罗讷-莱茵运河为天然屏障,仅在莱茵河沿岸地区构筑了若干由永备射击工事组成的支撑点,用以防止德军渡河。贝尔福筑垒地域封锁汝拉山脉与孚日山脉之间的贝尔福山口,可阻止敌人经瑞士西北部入侵。马奇诺防线基本上由保障地带(纵深4~14千米)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8千米)编成。保障地带内设置有以多列防坦克桩砦为骨干,与地雷场和防步兵铁丝障碍物相结合的障碍物配系,在前哨阵地掩护下,能起到迟滞敌军进攻的作用。主要防御地带包括战斗警戒阵地、主要防御阵地(法国称之为“抵抗阵地”)和后方支援阵地以及阻滞阵地。主要防御阵地的基础是工事群。工事群由坑道连通的若干地面工事组成,其规模视所在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条件而定。在梅斯和劳特筑垒地域最重要方向上的大型工事群,称为“综合工事群”(图1),如哈根堡综合工事群、霍赫瓦尔德综合工事群。综合工事群正面约1200米,纵深达1500米,守备兵力为1100~1200人(图2)。中等工事群相当于营抵抗枢纽部,守备兵力为500人。小型工事群的守备兵力为200人。工事群周围有桩砦、地雷场以及防步兵铁丝网掩护(有的工事群内还构筑有防坦克壕和崖壁)。工事群内主要工事之间因有坑道连通而形成有机整体,能独立进行环形反坦克防御。在工事群之间还配置有由侧防暗堡组成的支撑点,供野战部队防守用。其任务是对障碍物进行火力掩护和封锁友邻工事群的接近地。工事群的地面工事,主要有各种射击工事,如钢筋混凝土穹窖式或装甲炮塔式火炮、机枪工事,装甲迫击炮工事,装甲机枪帽堡工事(见装甲帽堡)以及观察帽堡工事等。射击工事内的武器都是专门设计和安装的。主要武器类型有75、120、135毫米火炮,25、37毫米反坦克炮,50、60、81毫米迫击炮,双联装机枪等。装甲炮塔式工事的炮塔能旋转360°,部分工事的炮塔为升降式,炮管平时观察不到,射击时才伸出地面。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射击工事的顶盖厚度达3.5米,炮塔装甲厚度30厘米,能抗420毫米臼炮炮弹两发直接命中和1000千克炸弹的轰炸。工事群通常设有人员出入口和补给品出入口。出入口安装有装甲密闭门和建有自卫工事。工事群的坑道,位于地下20~90米深处。主坑道宽6~8米,高3~6米;支坑道宽2~3米,通过垂坑道与地面工事连通。坑道工事包括指挥通信中心、人员休息室、弹药库、给养储藏室、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补给的弹药可由电动车经内部地下铁道运进,通过升降机送到地面射击工事的弹药室内。围绕升降机还设有螺旋梯以应急需。马奇诺防线以其独具特色的工事群和在工程上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而着称于世。评价 马奇诺防线的建成,使希特勒德国军队不得不考虑避开德法边境正面,另选进攻法国的方向。1940年5~6月,德军主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法军防御,占领了法国北部,接着进抵防线后方,使其失去了作用。防线陷落的根本原因,除法国在政治上实行绥靖主义的错误政策外,还因为法国拘泥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事思想,在战争指导上犯了严重错误。它实行消极防御,片面强调防线的作用,不重视装甲兵和航空兵的发展,缺乏战略预备队。加之在判断德军进攻方向和估计德军进攻能力的问题上,完全没有预见到德国装甲兵和摩托化步兵在良好的工程保障条件下能够通过阿登山脉进攻法国。另外,马奇诺防线的左翼,因达拉第防线工程薄弱而得不到可靠的掩护。马奇诺防线本身也存在弱点,主要是没有形成较大的战役纵深,工事只适合消极防御的需要,不能保障守备部队广泛机动和适时出击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奇诺防线的大部分工事被保存下来用作军事仓库或用于经济目的,少数工事群被开发成旅游点供游人参观。

⑦ 二战时,法国修建了马奇诺防线,正常人都知道绕道,为什么还要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德国战败了。在巴黎和会上,战胜国的列强们蜂拥而上,争相瓜分德国的利益。德国失去了海外的殖民地,还丧失了大片的国土,背负上巨额的战争赔款。这严重伤害了德国人的民族感情,复仇的情绪在德国人的心中愈演愈烈。当时有一位政治家评价巴黎和会最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说,这不是停战的和约,而是二十年的休战书。

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德军的装甲集群就突破了英法的防御,将英国远征军和法军一部包围在了敦刻尔克。虽然英军最终乘船撤退,可是它的武器装备损耗殆尽,一时失去了战斗力。而法军的防线漏洞百出,无力再抵抗德军,只得投降。

马奇诺防线是法军落后的军事思想的产物。正是无视坦克、飞机在战争中的运用,无视新的军事思想,法国才保住陈旧的防御思想,修筑了马奇诺防线。

⑧ 什么叫马其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1930、1940年代货币),其名称来自当时法国的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1877~1932)。防线主体有数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位于法国东方所设的防御工事,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由于造价昂贵,所以仅防御法德边境,至于荷兰则由英法联军作后援。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有轨电车通道。

由于法比边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易运动作战,且比利时反对在法比边界修建防线,所以法军没有多加防备,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军会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军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再偷袭阿登高地,联合荷兰德军将联军围困在敦克尔克。而马奇诺防线也因为德军袭击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马奇诺防线 的位置自隆吉永至贝尔福,全长约390公里。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4~14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8公里)组成。工程构筑以梅斯和劳特尔两个筑垒地域最强。萨尔泛滥区是利用天然的江河障碍和沼泽地构成的,1935年以后才开始构筑工事,设防最为薄弱。下莱茵筑垒地境以莱茵河、罗讷河、菜茵河运河为天然屏障,仅在莱茵河沿岸地区构筑了由永备射击工事组成的支撑点。在梅斯和劳特尔筑垒地域的最重要地段构筑有地面和地下部分相结合、适于环形防御的综合工事群。其地面部分为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枪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有数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通电动车。射击工事内的武器都是专门设计安装的。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


马奇诺防线规划与设计目标:

⑨ 马奇诺防线的马奇诺防线”的背后

普法战争后遗症---“大规模进攻”理论的惨败
有人说,法兰西民族自从拿破仑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过一个军事奇才,此话虽有偏颇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法国自拿破仑王朝溃灭之后一直处于一种较为动荡的社会状态之下,普法战争的惨败曾给了法国人一个重整军事理论和思想的契机,在背上沉重的民族耻辱的十字架后,法国人一心为了复仇将“大规模进攻”理念奉为经典的军事思想,同时将军人的荣誉感上升到了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军不但轻视野战炮兵的火力掩护,还迂腐的认为步兵在德军机枪和大炮的打击下跑步前进都是对军人荣耀的一种侮辱。在付出了数以十万计的生命为代价后,法国人终于逐渐务实,摒弃了那些可笑的理念。最终,在盟友的帮助下艰难地打败了宿敌德国。
缺乏军事理论创新----“克隆”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
由于一战初期法国鼓吹“大规模进攻”带来的惨重损失,以及后来数次防御战役中的巨大成功,使大多数人都认为未来的战争形态不会脱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种类型,因此一战中取得的经验被法国人完全保留下来——“野战炮兵掩护下的经过要塞加强的不间断线性防御”,日后法国人利用现代技术对其进行改进并发扬光大,最终将这一“完全防御”的军事思想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法国人的军事思想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从“完全进攻”变成了“完全防守”。马奇诺防线便是这种军事思想的最佳实践。说到法军的这种军事思想,不能不提凡尔登战役,这场战役是法国人面对强敌勇于牺牲、坚持到底获得胜利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法国人在一战中最大的骄傲。从这场战役中得来的“炽盛火力结合坚强防御”的经验在日后的战斗中被屡屡实践,并从中得出“炮兵开路、步兵占领的进攻新方式”,日后为法军奉为教条,并在二战爆发后被不折不扣机械式的执行到底。“野战炮兵掩护下的经过要塞加强的不间断线性防御”成为法军最新军事思想和行为准则后,所有的一切皆围绕其展开作业。法国人特别注重火力掩护下的固定防御,野战条件下的部队机动被忽视,作战条令和训练大纲都不鼓励部队进行冒险性进攻,尽可能在战场上“避免与敌人发生遭遇战”,在预定防御阵地上用“旺盛”的火力对来犯之敌进行打击成为法军的作战原则。
军事领导层的短视----保守派的胜利及新武器作用的弱化
当政治家们准备给德国强加一个惩罚性和平条约以阻止他再度威胁法国时,法国军队开始考虑采取何种军事措施在未来可能的入侵中保卫法国。当时军队高层分成两派。一派的代表人物是福煦元帅--- 一战结束时的盟军最高指挥官,他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德国一旦再次威胁法国,法国应该立刻发起一场跨过莱茵河的进攻。另一派则宣称上次大战中特别是凡尔登会战的经验证明了坚固的永备防御工事和要塞的优越性,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它们能给攻击部队造成巨大的损失。他们认为法国最好能有一系列要塞构成的战略防线抵御入侵直到盟国能提供援助,以联合封锁来扼杀德国。法国却选择了后者,结果使法国走上了亡国之路。这也再一次说明了,将自己国家的安全交给别人是靠不住的,是多么荒唐可笑。
法国军事领导层的短视还体现在对新式武器的使用上。恩格斯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而一战中崭露头角的新兵器坦克和飞机,被法国人可笑的定义为步兵和炮兵的支援工具,有些法国将领固执的认为飞机的作用就是给炮兵指示目标,而坦克的活动范围必须圈定在己方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内,进攻只能在炮兵完全摧毁敌方防御之后才能由步兵发起,坦克必须掩护进攻的步兵。这些在日后成为笑柄的概念,在当时被深深镌刻在法军官兵的头脑中,以至于当他们突然面对超越自己认知度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战争时才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凡尔登的英雄贝当元帅,也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坦克和飞机不能改变战争的形态和进程,法国的安全,主要建立在边境上连绵不断的要塞工事上”。
“完全防御”军事思想形成的群众基础---法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一战结束后,法国这个名义上的战胜国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军队伤亡超过600万人,北部省份被战争摧毁,国家背上沉重的战争债务,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另外,人口因素上的考虑也为防御学派增添了砝码。一战战后的人口统计表明法国只有4000万人口,德国有7000万,而且德国的出生率更高。因为战争的影响,法国在1930年后5年将面临严重的兵役人员短缺现象。残酷的一战令普通法国人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既然国耻已雪,不愿再战的民意也令保持一支“完全攻势”的军队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和平是那么可贵,谁还愿意主动发起战争呢?正是在这种“过和平日子”思想的驱使下,消极防御的思想也在军队中蔓延开来。
“完全防御”军事思想的标志----马奇诺防线的形成
在战争爆发前,马奇诺防线的修建是法国人的一个骄傲,这个欧洲最为庞大的工程项目将筑城技术发挥到了极至,法国人将国家安全完全寄托其上并非毫无道理。如此一条坚强的防线,完全断绝了敌人从侧翼迂回的可能性,只有在付出惨痛代价的情况下才可能达成突破,法军在使用少量兵力守备防线的情况下可以调集尽可能多的预备队对来犯之敌进行痛击,这是多么快意的事情啊!很显然,法国人也并不完全认为马奇诺防线牢不可破,也有用机动预备队对来犯之敌在突破后进行反突击的准备,贝当元帅就认为“必须要有高度机动之兵力准备封闭突破口,或对突破防线之敌进行两翼夹击的作战”。在法国人的理念中,突破马奇诺防线的敌军必将遭到惨重的损失,在法军机动兵力的打击下,敌军的进攻必定会遭到失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乐观,英国陆军的一位军长,艾伦·布鲁克爵士在1939年末和1940年初曾经两度参观马奇诺防线,在日记里写下了他的感想:“不用怀疑,马奇诺的整个观点是天才的设想。但是!它只给我很少的安全感,我认为法国本来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把钱花在机动防御的装备上,比如更多更好的飞机和更多的装甲师,而不是把钱扔进地下……马奇诺防线最危险的方面在心理上,它给人造成一种错误的安全感,躲在牢不可破的钢铁防线后面的感觉,一旦这种感觉被打破,法国的战斗意志将一起被粉碎。”不幸的是这名英国人的担忧恰恰成了事实:1939年9月3日法国对德宣战之后,布置在前线的法国部队根本没有临战前的紧张气氛,从前线到后方的法国人一致认为德国人必然会在马奇诺防线面前撞得头破血流,这场战争将会是一场“轻松的战争”。他们整日里无所事事,既不作战,也几乎不训练,更不用提操练那些听都没听说过的步坦协同、空地协同战术。法国士兵每天的工作就是挖一些毫无用处的野战工事,以及享受后方提供的丰富全面的娱乐设施,直到被德军突如其来的攻势打得一败涂地。
应该说,马奇诺防线有其存在的价值,它完成了预先的目标,保护了其负责的边界。它的存在是德国决定通过比利时和荷兰进攻的重要原因,阿尔卑斯山区的工事群也很容易的挡住了意大利的进攻。另一方面,尽管防线发挥了作用,但法国和其盟友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公众将马奇诺防线没能拯救法国视作失败,但真正失败的原因是法国最高统帅部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军事思想已经严重落伍的结果。

⑩ 为什么二战法国修建了强大的马奇诺放线,却不放守旁边薄弱的比利时,这么致命的弱点法国怎么看不出来

法国也试图在法国和比利时的边界,也修建类似的工事:有钱嘛!
但比利时不愿意,毕竟,修炼那么多炮台、碉堡,指向了比利时,需要比利时的统一。
比利时也许是害怕战争,也许是不想在大战中选边站。但因为他的反对,法国的确没有修建。
结果,就是二战的悲剧了。
应该说,从根本上说,试图依靠静态的防线防御,本身就是落后的军事思维。二战是坦克【闪击战】的天下,大量的坦克飞速推进,消灭一切拦阻的力量,最终将敌人的步兵集团分割。
坦克纵队,就仿佛切割奶酪的长刀,切开步兵集团,然后毁灭对方的炮兵、后勤线,接着,让自己的步兵解决对方的残兵。
已经是一种动态的进攻,而法国,依旧将坦克当做一种步兵支援的武器,这本身是落后的。
法国的坦克不落后,但零零散散的配给给了团营的步兵,当做火力支援,军事思维太落后。
相反,德国的坦克也不比法国先进,但集中起来,一次性冲击,闪击战一度无敌。
总结:因为比利时的反对。
根本原因:一战那种静态的防线,已经落后于二战的军事思维。

阅读全文

与法国马奇诺返现有什么武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5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