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及二战中德国对法国的侵略 急急急
结合所有的回答,德国的作战思想早已超过法国几十年,而且出现了制空权,德军的轰炸机代替了重炮部队,如此的机械化作战,即使后勤跟不上,也能用速度击败敌军。而法国佬仍然以步兵作战,虽法国的飞机多过德军的飞机,但法国空军部队又不能集中使用,连法军的空军总司都不知到自己有多少台飞机。你说,法国佬最后连法国的南部也守不住,何况还是二战后期的事了,法国佬在整个二战是赌局中输的最惨的。还有,推荐答案里的说德国在二战中没控制整个法国是错的,在美军在北非登陆后到D日前德军都控制着整个法国。德军进攻法国是在1941年,完全控制是在1943年。
② 二战时期德国是如何占领法国的
贝当元帅与德国签订投降协定。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法国实行全国总动员。9月3日,法国对德宣战凯旋门,但法国节节败退。
1940年6月22日,贝当元帅与德国签订投降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
1940年6月德国法西斯占领法国后,戴高乐将军和法国共产党先后发表宣言,号召人民起来抗击入侵者。1944年初,法国的主要抵抗组织联合组建内地军。武装部队发展到50万人。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德军节节败退。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内地军游击战争日益发展成为全民的武装起义。8月10日,铁路工人举行总罢工,使首都与外地的交通陷于瘫痪。19日,巴黎人民在巴黎解放委员会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数万名内地军是起义的核心力量,12000名民警队的官兵也参加起义。当时,巴黎城内有2万多名德军和80多辆坦克。起义者浴血奋战,8月24日,几乎全歼在巴黎的德国守军。24日晚,盟军第二装甲师开进巴黎,与内地军相配合共同消灭德军残余据点。
1944年8月25日,戴高乐的法军第二装甲师从巴黎的南门和西门进入首都。这天下午,法国勒克莱尔将军奉艾森豪威尔之命,在巴黎接受德军投降,巴黎全部解放。戴高乐将军以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的身份进入巴黎。1944年8月30日,戴高乐宣布法国临时政府在巴黎成立。
③ 德国是怎样入侵法国的。
德国“闪击”波兰得手后,更助长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勃勃野心。于是,他一手举着“尊重中立国家”的招牌,一手签发了进攻西欧的第6号指令,制定了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计划,将重兵压在北海至瑞士一线,张开了吞并西欧的血盆大口。
德国为实现入侵西欧之目的,保障其翼侧安全,决定首先进攻北欧诸国。在占领丹麦并在挪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认为实施“黄色方案”的时机已经成熟。到 1940年 5月初,德军已在北海至瑞士一线集结和展开了 136个师(内有 10个装甲师、 6个摩步师),坦克 3000多辆,飞机 4500架,企图以“A”、“B”、“C”三个集团军群,一举吞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攻占法国。其部署如下:
“A”集团军群(由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辖第4、第 12和第 16集团军,共 44个师,内有7个装甲师、3个摩步师)担任主攻,由第 3航空队支援,配置在亚琛至摩泽尔河一线,其任务是由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向圣康坦、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沿岸总方向实施突击,割裂部署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军队。
“B”集团军群(由博克上将指挥,辖第6和第18集团军,共28个师,内有3个装甲师、 1个摩步师)由第2航空队支援,集结在荷、比国境线至亚琛地区,其任务是突破德、荷边境防线,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尔后,作为德军的右翼向法国推进。
“C”集团军群(由莱布上将指挥,辖第1和第7集团军,共 17个师,内有1个摩步师)配置在马奇诺防线正面,其任务是实施佯动,牵制马奇诺防线上的法军。
德军的预备队共 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在德国的魔爪准备伸向西欧之时,法国仍执迷不悟,认为德国打败波兰后,将东侵苏联,即使进攻法国,也需 4—5年以后。荷、比、卢三国却天真地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就可免遭战祸。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军才嗅出战争的气味,在法军总参谋长和英、法盟军总司令甘末林主持下,仓促制定了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并调集135个师、3000辆坦克和 1300多架飞机(必要时,还可利用驻英伦三岛的 1000架飞机支援战斗),准备抗击入侵之敌。
其兵力部署是:荷兰 10个师、比利时 22个师分别配置在本国东部国境线上;法国和英国共有 103个师,编为 3个集团军群,第 1集团军群共 51个师,由比约特将军指挥,配置在法、比边境和法国北方各省;第2集团军群共 25个师,由普雷特将军指挥,配置在从瑞士至卢森堡的马奇诺防线上;第 3集团军群共 18个师,由贝松将军指挥,配置在瑞士边境的马奇诺防线之后。法军战略预备队为 9个师。另外,法第10集团军配置在法国与意大利接壤的边境上。
正当荷、比、卢三国仍做保持中立之梦时,德军于5月10日清晨,在荷兰海岸至马奇诺防线这一地区展开了全线进攻。德军 3000架飞机如同乌云遮日般袭击了荷、比、卢、法四国的 72个机场,一举推毁了数百架飞机。随后,德军“B”集团军群向荷兰和比利时北部展开了进攻。
空降兵紧密配合,在对方纵深地域着陆,并夺占了机场、桥梁、渡口和防御支撑点。 10日零时 30分,在荷兰境内,德军实施了大规模轰炸。海牙兵营因来不及发出空袭警报,而使大部分士兵被炸死在床上。此时,德军以 1个装甲师向荷兰东部快速推进,并以空降兵配合作战,对荷兰前后方进行袭击,使其陷入一片混乱和惊恐之中。德军装甲部队大显神威,乘隙而入,于 12日与在鹿特丹着陆的空降兵会合。法第7集团军前往支援时,荷军已开始全线溃逃。荷女王威廉明娜及其大臣见势不妙,便乘驱逐舰逃往英国。 14日德军攻占了鹿特丹。 15日荷兰投降。在比利时,德军“B”集团军的地面部队在空降兵的配合下,攻占了埃本·埃马尔要塞,强渡了马斯河,粉碎了英、法军队的抵抗,于 17日占领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德军“A”集团军群,于 5月 10日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实施主要突击。只有 30万人口的卢森堡不战而降。 14日,德军的装甲师和摩步师编成第一梯队快速通过阿登地区,强渡马斯河,重创了盟军,占领了法国的色当。(16日,英国首相丘吉尔急忙飞往巴黎商讨对策。当他询问甘末林战略预备队在哪里时,这位盟军总司令耸了耸肩回答:“没有。”)随后,德军以每昼夜 20—40km的速度向西挺进, 20日,占领阿布维尔,其装甲部队的基本兵力回师北上,从后方突击防守比利时的盟军。 21日,德军快速部队到达英吉利海峡,分割了英、法盟军正面,封锁了海峡,阻止了英军的增援,从而将英、法盟军 40个师包围在法国敦刻尔克地区。 23日,布伦沦陷, 27日加来被占, 28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看盟军无力支援,便下令比军投降。
被包围在敦刻尔克地区的盟军,三面受敌,一面临海,处境极为危急,唯一出路是从海上撤逃。正当盟军危在旦夕时,希特勒(为保存装甲部队的实力,迅速南下击败法国,进而迫使英国言和,)于 24日突然下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结果这一命令给了盟军一个喘息的机会。
26日,英国海军开始执行撤退的“发电机计划”,大小船只一齐涌向敦刻尔克海岸。盟军在英国空军掩护下向英国境内撤退。6月4日,德军占领敦刻尔克,俘虏法军4万余人。虽然盟军遭受重大损失.但撤出了33.8万余人,保存了有生力量。
正当德军席卷法国北部时,法国雷诺内阁改组,魏刚接替甘末林当上了总司令。魏刚上任伊始,即令第10、第7、第6集团军在法国北部松姆河和埃纳河一带仓促构筑一条“魏刚防线”,企图阻止德军南下。
德军攻占法国北部后,为不使退至松姆河、瓦兹河及埃纳河一线的法军设防固守,,便趁其立足未稳之际,向法国腹地发起了攻击。其计划是:“A”、“B”两集团军群,强行突破“魏刚防线”,占领法国首都巴黎,前出至马奇诺防线的后方,再配合从正面攻击的“C”集团军群占领马奇诺防线,围歼法军,结束战争。
6月3日,德军数百架飞机开始空袭法国机场及重要目标,法国失去了制空权, 900余架飞机被摧毁。 5日拂晓,德军兵分两路在180km的正面上实施进攻。“B”集团军群由于遭法军顽强抵抗,每昼夜仅前进5-7km。为了增强突击力量,德军投入预备队 22个师,于13日突破法军防线;“A”集团军群在瓦兹河和埃纳河之间实施突破,于 12日到达巴黎东北的马恩河后继续向纵深发展。“A”、“B”两集团军群实施钳形攻击,迂回巴黎,前出到马奇诺防线后方。 14日,德军“C”集团军群按计划在 50km宽的正面上向马奇诺防线发起进攻,法军腹背受敌,其防线很快被突破。同时,德军未经战斗便进入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挂起了德国的“+”字旗。 17日德军攻占斯特拉斯堡,近 50万法军被歼。 22日法国全权代表查理·享茨格将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战事遂告结束。战争中法军亡 6万余人,伤 30万人,被俘 200万人;德军共伤亡 14.6万余人。
本次战役,德军仅用 44天即将荷、比、卢、法四国击败,迫使英军退守本岛。同盟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战备不足;二是军事思想落后,三是对德军主要突击方向判断错误。而德军进一步总结了“闪击”波兰的经验,充分发挥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击力,在空降兵配合下又一次达成了“闪击”的目的。
④ 二战德国的进攻路线
向苏联进攻的路线:希特勒总共发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分三路向苏联进攻,“北方”集团军群,辖第16、第18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群,共29个师,由莱布元帅指挥,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以东向列宁格勒总方向实施进攻,消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军,占领苏港口,使苏联舰队失去基地。
“中央”集团军群,辖第四、第九集团军和坦克第2、第3集群,由波兰的华沙向布列斯特、明特克方向突击,围歼白俄罗斯境内的苏军,尔后直指莫斯科。
“南方”集团军群,辖第六、第17、第11集团军,罗马尼亚第三、第四集团军,坦克第1集群和匈牙利一个快速军,自波兰的赫尔姆向基辅方向进攻,攻占基辅以南地区的第聂伯河渡口,消灭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的苏军然后向顿巴斯发动进攻。
⑤ 德军从哪个方向进攻突入法国境内
于是希特勒在欧洲大陆的最终目标——法国的侧翼,完全暴露在德军的枪口之下。德军马不停蹄,挥师东北方向突入法国境内。这时候,法国人才如梦初醒,发现自己苦心经营的马其诺防线竟毫无用处。
德军对这条防线根本不屑一顾,从它的侧翼迅速地穿过,以典型的运动战的迂回方式,沿着法国北部急速推进。
⑥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德国进攻法国
那时在北非对英国,老兄不要搞错!
古德里安,1940年5月,参加法国战役, 他的装甲部队担任了攻击矛头,由于曼斯泰因的建议,德国人将主要攻势移至南翼的阿登山地——通常被认为是坦克无法通过的地区——古德里安在这里决定性地超越了他原来的纸上谈兵,他的进攻速度不仅令对手,甚至令他的上级和希特勒都胆战心惊:在渡过马斯河后,他就不再将坦克当自行火炮使用,而是尽可能地发挥高速向深远地区运动,从色当直到滨海的阿布维尔、 格拉夫林, 完成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大包围圈, 把北部法兰西和比利时的所有盟军都装进了口袋。
⑦ 为什么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都是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
由于在法军完成动员后必然将法军精锐兵力在法国北部一线展开,在这些部队的安排上,法军必然会将重点放在与德国接壤的法国东部,因为法国人一定要倾全力进攻来夺回东部由于普法战争战败而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铁矿区,而这里是山区,地形不利于法国人进攻,这样一来德国人只要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布置少量兵力就可以顶住法军主力的进攻,而德军主力则绕道比利时,从西边进入法国腹地,由于法国西部多平原,这样地形便于德军进攻,德军应迅速击溃西部法军的抵抗,在法军防线上打开缺口,然后德军将向东进攻,这时,法国军队必将按照他们战前制订的军事计划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前线展开兵力、装备,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而临时改变军事计划来反击德军从西面的进攻对于法国军队的高级官员来说是一件最令人头疼的事,大批已经展开的的人员、装备需要集中到火车站,然后用火车从法国东边运到西边,这不但耗费时间而且会打乱整个法军对阿尔萨斯和洛林的进攻,给铁路调度造成很大负担,以此法国人不会轻易的打乱战前计划而从东边调兵来反击德军进攻。在行军中对巴黎的围攻很重要,德军只要迅速运动逼近法国首都巴黎,并像在几十年前的普法战争中一样包围并拿下巴黎,就会引起法国人对法国战时政府的不满,迫使法国战时政府由于丢失首都而威信扫地甚至垮台,因此法国战时政府必然会集中兵力保卫首都,在这里如果德军能将法军匆匆调集的军队击溃,就能使法国人在丢失首都后士气低落,然后德军应以最快的速度横穿法国,直达东边法军防线,然后南北夹击歼灭正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发动进攻的法军,将法军部署在北部的精锐兵力全部消灭,法国必将投降。因此在施里芬计划中集中德国的近80%的军队用来从比利时绕道攻击巴黎,以压倒性的兵力来完成计划。
二战时期则有马奇诺防线,不利于德国装甲部队的展开。
⑧ 二战时,德军进入巴黎城的全过程是怎么回事啊,谢谢
德国打到巴黎城下的时候,法军已经无力回天了,希特勒很想保留巴黎的古建筑,特别是巴黎歌剧院,所以德军一直对巴黎都是围而不攻。法国方面也想保护巴黎这座艺术之都,因而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法国军队全部撤出了巴黎。德国军队是以阅兵的形式开进巴黎的。
PS:德国军队在法国的军纪非常好,烧杀抢掠的事极少,希特勒也想树立驻法德军的形象,因而法国在二战中损失非常小。战后的数据表明,在主要交战各国中,法国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最小。德军在东线对苏联的作战则残酷的多,这主要是因为希特勒认为法国人(即高卢人)是优等民族,而苏联人(即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