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实力怎么样
我在网络搜集到了一份数据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下人口 然后对比工业化水平和陆军海军数量 那么从中可以得出 法国在这几项数据对比上并不属于非常强大的国家
1913年各大国总人口(单位:百万人)
俄国175.1 美国97.3德国66.9奥匈52.1日本51.3英国45.6法国39.7意大利35.1
1913年各大国城市人口及其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单位:百万人)英国 15.8/34.6%美国 22.5/23.1%德国 14.1/21%法国 5.9/14.8%日本 6.6/12.8%意大利 4.1/11.6%奥匈 4.6/8.8%俄国 12.3/7%
1913年列强人均工业化水平[以英国1900年工业化水平为100计算的相对值]美国126英国115德国85法国59奥匈32意大利26俄国/日本201913年各大国钢产量 单位:百万吨]
美国31.8
德国17.6
英国7.7
俄国4.8
法国4.6
奥匈2.6
意大利0.93
日本0.25
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单位:百分比]
美国32
德国14.8
英国13.6
俄国8.2
法国6.1
奥匈4.4
意大利2.4
1914年列强陆海军人员数量
俄国135万2千
法国91万
德国89万1千
英国53万2千
奥匈44万4千
意大利34万5千
日本30万6千
美国16万4千
1914年列强战舰吨位
英国271万4千
德国130万5千
美国98万5千
法国90万
日本70万
俄国67万9千
意大利49万8千
奥匈37万2千
1914年列强国民收入(单位:亿美元)
美国137
德国120
英国110
俄国70
法国60
意大利40
奥匈30
日本20
在1914年以前的10年内,德国陆军同强大得多的俄国陆军相比显得黯然失色,而且法国陆军也能与之相匹敌。但这是个不可靠的表面现象。由于复杂的国内郑治原因,德国政府选择了把陆军保持在一定的规模,而让蒂尔皮茨的舰队大量增加它在整个国防预算中所占份额的做法。当1911年和1912年的紧张的国际形势促使柏林决定大规模扩充陆军时,装备上的迅速变化给人以强烈印象。在1910年和1914年间,它的陆军预算从2.04亿美元增至4.42亿美元,而法国只从1.88亿美元增至1.97亿美元——而且为了达到这样的军队规模,法国征召了89%的适龄青年,德国只征召了53%。确实,到1914年俄国为它的陆军已花费了大约3.24亿美元,但已感到极为紧张:国防开支占俄国国民收入的6.3%,而德国只占4.6%。除英国外,德国比任何其他欧洲国家更能承受“军备重担”。此外,德国陆军可以动员并且装备几百万预备役军人,而且因为他们受到较好的教育和训练,所以能很快部署到前线作战,但法国和俄国却做不到。法国总参谋部认为,他们的预备役军人只能在后方使用;而俄国则既没有装备其数百万理论上的预备役军人所需的武器、皮靴和军服,也没有军官来管理他们。但即使这些,也还不能弄清德国的军事能力究竟已达到何种程度,因为这种能力还反映在一些不能用数量来衡量的因素上,诸如良好的国内交通线、能较快进行动员的体制、优良的参谋训练、先进的技术等等。
② 一战和二战时的法国
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把这一刺杀事件作为吞并塞尔维亚的好时机。7月4日,奥皇向德皇威廉二世发出一份私人信,政府也随即发出关于巴尔干政策问题的备忘录,探询德国的态度。德国立即作出反映,表示支持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开战。
在协约国方面,俄法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英国则装出一副“保守中立”的样子。可是,俄国实战准备不足,态度犹豫不定。法国为坚决支持俄国参战,总统普恩加莱和总理维维亚尼于7月20—23日,访问俄国,进行外交活动,全力推动俄国参战。可见,法国统治者是积极主战者,扮演了大战中的主要角色之一。而德国则是大战中的另一个主要角色。7月23日晚,奥匈向塞尔维亚提出条件极其苛刻的最后通牒,限定48小时内答复。7月28日,奥匈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没有得到满意答复为借口,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二天,普恩加莱、维维亚尼立即电告俄国,坚决支持俄国采取行动。7月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8月1日下午,德国向俄国宣战。
法国在鼓励俄国同德国作战的同时,一面故作姿态,继续与德国进行外交谈判;一面采取广泛的紧急动员措施:完成五个边境军团的调遣、停止全军休假,确定重要的保卫目标。为迷惑德国和欺骗国际舆论,总理维维亚尼于7月31日命令第一线的部队后撤10公里,以避免接触。这种微妙的后撤手腕,实际上是预谋中的作战计划的一部分。
在“七月危机”的严重关头,法国社会党领袖饶勒斯为反对军国主义、反对战争,奔走呼号,竭尽最后的努力。7月27日,他去布鲁塞尔,参加社会党国际局为拯救和平而召开的大会,会上继续为争取世界和平、制止战争大声疾呼。两天后,返回巴黎参加在瓦格拉姆大厅举行的和平会议,再次呼吁保卫和平,避免战争。31日,《人道报》发表了饶勒斯的最后一篇文章《冷静是必要的》。可是,饶勒斯为争取和平、反对战争的正义活动,却遭到了民族主义者的恐惧和仇视。当晚9时40分,他在“新月”餐馆用膳时,被兇手维兰暗杀。饶勒斯被害的消息震动了巴黎全城,愤怒的群众涌向被害的地方,郊外的工人也纷纷赶到市中心,反战怒潮达到顶点。可是,好战的内阁却进一步煽动民族主义狂热,加紧战争动员。
8月1日,法国总统向全体陆海军下令总动员。下午4时,一份预告张贴在各地邮局:“特别紧急——通告。全国总动员令。8月2日,星期日开始正式动员。”这一天,所有教堂、修道院都敲响了大钟,全国进入战争状态。根据总动员令,军队加紧集结。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接着参战国家不断增多,一场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③ 法国陆军在一战中有何作为
1914年6月28日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于1914年8月3日对法国宣战,并于次日入侵比利时。驻扎在比利时的法军与德军接触,并协助比利时军队进行阻击。8月9日德军占领比利时全境,驻比利时法军被迫回撤。虽未能阻挡德军的进攻,但延缓了德军前进的速度。
8月21日德军进攻法国,法军在国内战线阻击德军五路进攻,节节把守,但实质上未能阻挡德军攻势。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迫撤退至波尔多。但由于德军为实现速战速决的施里芬计划而盲目推进,导致过分深入,战线太长,后勤不畅,被法军元帅霞飞发现破绽。法军在9月5日—9月12日的马恩河战役中击败德军,将德军阻挡在了巴黎门外。随后德军转入防御,双方各自建立了一条由法国西海岸至法国东部的防线。其间双方又进行了多次战役,但都未能有所突破,战争转入对峙阶段。
由于英国在开战时欧洲大陆并无驻军,英国对德宣战后英国远征军才陆续开赴欧洲大陆,并且在战争初期人数较少。因此,法军实质上承担了防御德军的主要任务,自比利时开始,主要是由法军来阻击德军,实施防御。
1916年2月,德军在凡尔登发动针对法军的猛烈进攻,意图“让法国把血流尽”,开始了号称“凡尔登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法军在尼维尔将军的指挥下在凡尔登阻击德军,战斗异常艰辛。法军在鏖战7个月后,顶住了德军的凌厉攻势。双方都遭受重大伤亡,但都未取得实质胜利。为了缓解法军压力,英语在西线发动了索姆河战役,并首次动用了坦克,但最终亦无实质成果。两次战役双方共损失120万人,但都无实质突破,战争重新转入胶着的对峙状态。
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战事再度胶着,而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德军立即集中于西线。1918年3月—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英法联军顶住了德军的进攻,并与后来参战的美军一道加强防御,使德军损失惨重。7月15日,德军发动第五次攻势,英法联军顶住压力,使德军损失15个师。德军一无所获,己方军力反而消耗殆尽,只得撤退至兴登堡防线,从此只能作消极防御。自此双方兵力基本损失殆尽,都无力进行大战。
1918年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德皇退位,双方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实质上是一场以阵地战和防御为主的消耗战,最终由物质上较为充裕的协约国赢得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在军事上并未分出胜负,是由于国内的革命结束了战争。法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了西线的防御主力,承受了大部分的德军进攻压力,成功得阻止了德军的前进,粉碎了德国速战速决消灭英法的计划,在西线战斗中充当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最终也没将德军击退。
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的国家利益急需 谢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各国的联姻
从政治制度讲,在当时,除去法国以外,其余国家均为君主国,另外奥斯曼土耳其属于伊斯兰国家,绝大部分领土也不在欧洲,所以我们先把法国奥斯曼扔掉,单谈英德俄奥。就这四国而言,英国在当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德君主立宪制度,也就是说英王已经基本不参加政治决策。德俄奥依旧属于君主专制,其中德国虽然表面行宪,但是实际上德皇拥有充分的统治权,奥匈属于二元帝国,奥皇对外交国防事务享有最后决策权,沙皇则是完完全全的专制统治。
上面说到一战的核心是国家利益,但是这个国家利益是不同的。从协约国一方来看,作为领导地位的英国,它要做的是保住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同时钳制德国的发展势头,保证欧洲大陆的均势。从同盟国一方来看,作为领导地位的德国,它要做的是取代英国,称霸欧洲大陆,再不济也至少要从英国那里搞几块殖民地。这样一来,双方的冲突就很明显了。在这种情况下,什么亲戚不亲戚,你和我有利益冲突,先把利益问题解决掉,因为战争是一种国家行为。尤其到了近代,战争总是因为一方认为有利可图所以发动战争的,毕竟抱着“我看你不爽所以要打你”的这个心态而发动战争的次数到底还是少数。
所以一战爆发和君主是不是亲戚没有什么关系,并且说的再难听一点,即使他们是血亲,从小在不同的宫廷中长大,本来也就没有太多感情。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专制君主或者立宪国议会,肯定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国家利益,而非君主之间的关系。
⑤ 第一次世界大战诞生了哪些合约,对人类历史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又称巴黎和平会议。
在巴黎和平会议上,战胜国与战败国签署了一份被称为《凡尔赛条约》的合同。
事实上,这与其说是合同,不如说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特别是德国的严厉制裁,因为德国是联盟集团的领导者。
而《凡尔赛条约》只是一个笼统的术语,它下面有很多分包合同。
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什么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30几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对人类的精神和物质都造成了极大的摧毁。 民族国家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了。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中国政府 政治上:中国政府在是否参站的问题上,引发“府院之争”;“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引发五四爱国运动。 经济上:大战期间,英、法、德等交战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度下降,商品需求则有所增加,在一定幅度上缓解了民族工业的市场压力;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上:“一战”中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部分知识分子通过“一战”反思西方文化。 英国削弱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 十月革命 大战期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美日兴起 这场大战削弱了英、法、意;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1914-1919年,日本企业实缴资本金额从22.18亿日元增加到61.23亿日元,工业生产力增加4倍以上。它的实际工业产量增加1.8倍,出现了以出口工业为中心的新建扩建企业高潮。造船工业1914年建造79艘,计8.2万吨,1918年激增至443艘,计54.05万吨,从战前占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 德国复仇 《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的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但德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而且《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骄傲的日耳曼民族为了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这为德国成为一次新的大战提供了条件。结果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军人待遇 美国的一战军人领到每人每日1美元为薪金,另加25分为每日在美国国外消费。后来由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退伍军人、其家属与其它有关团体向美国政府要求实时索取战时服务的酬劳金额不果而导致1932年美国军方介入的流血酬恤金进军事件。 女人的地位提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男人们都被征去做了战士,留下的只有老幼妇残,那个时候,养家做事的就只有女人了。于是女人们就出去工作,挣钱养家。虽然她们和男人做一样的工作,她们得到的工资相对来说就少了很多。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女人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 国际联盟 鉴于第一次界大战的伤亡与物资损失巨大,英法等战胜国于是发起了一个用以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的组织,是为国际联盟(简称国联)。然而,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军事学术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新技术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战争期间,才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很快进入实用阶段。军用飞机在战场上成为一支新军。飞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战前在欧洲和美国的街道上占主导地位的马车,很快被汽车取代。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战士对物资的旺盛需求,也促使人们不断的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政府机构职能的改变 在战争初期,各国政府都没有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因而也没有对经济加以干预。随着战争的延长,各国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以有效地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这些机构着手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调整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 莱茵非军事区 莱茵非军事区是莱茵河以东50公里。 这个是一战后《凡尔赛和约》里的内容。《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的和约,大体内容包括:军事上德国禁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只能招募志愿人员参军,只能保留10万人陆军,不准拥有空军,海军只保留部分轻型水面舰艇(希特勒上台时德国只有36艘轻型水面舰艇),不准拥有大吨位舰艇和潜艇,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德国不得驻军设防,就是所谓的莱因非军事区。政治上禁止德国与奥地利合并或组成任何形式的联盟集团。领土方面德国向法国归还在普法战争中取得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在此期间法国从此处无偿开采煤矿作为德国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补偿(两处都是法国重要的煤炭基地),15年期满后由萨尔地区公民投票决定归属(就是该地区是并入法国还是回归德国,1934年萨尔回归德国)。德国放弃了大片领土,在此基础上波兰国家得以重建,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由国联“委任统治”,事实上被英法日本等主要战胜国瓜分。经济上规定德国要支付大量赔款,但是没规定具体数目。后来协约国方面先后提出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德国宣布停止支付赔款。 一战之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亚、太平洋等地的矛盾。
⑦ 法国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付出了哪些惨重的代价
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也获得一定数量的殖民地,但为胜利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据官方统计,法国在大战期间经济上的损失达2000亿法郎,有1万家企业遭到破坏和损失,有90万所住房变成瓦砾或无法使用,1919年农产品总产量只有战前的1/3,工农业发达的东北地区,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四年战争失去了140人,伤残者更是不计其数。法国由战前的债权国沦为债务国;战前给俄、奥、土等国的债款,因这些国家瓦解而化为乌有。法国为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什么影响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它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非正义战争,最终,英国、法国为首的协约国战胜。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什么影响,希望你喜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的__东部教会国家沙皇俄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__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__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 军事 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国十月 社会主义 革命胜利,战后初期, 资本主义 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
世界大战总共发生过两次,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是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的产物。此战中有一千万人丧生,两千万人受伤,经济损失更是相当惨重。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 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地处中欧的君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国和法国的 三国 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国达成了军事协议,它规定一旦法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进攻,俄国将以全部军事力量进攻德国,一旦俄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进攻,法国应以全部的军事力量来进攻德国。俄法同盟形成后,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它也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署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右图)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至1918年,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的帝国主义战争。
此次战争主要是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 决定 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这场战争是欧洲 历史 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什么影响相关文章: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试题及答案
2. 一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4. 高二下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5.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⑨ 法德世仇四,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是法国的雪耻之战
法德两国一直都有摩擦,普法战争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为了世仇,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为主战场,最后德国战败,法国一雪前耻。
为了报复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战败,法国主张严惩德国。一战后,签订了对德国极为严苛的《凡尔赛和约》,条约要求德国割地赔款,德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凡尔赛合约》并没有采纳法国瓦解德国的建议。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以法国等国为首的协约国打败,并且签订了苛刻的条约,法国一雪前耻。
普法战争法国所受的屈辱在一战后已经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