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沙龙是什么
“沙龙”一词最早源于意大利语单词"Salotto",是法语Salon一字的译音,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从17世纪起,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着名的社交场所。进出者,多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抱膝长谈,无拘无束。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并风靡欧美各国文化界,十九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
沙龙历史
从17世纪开始,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着名的社交场所,在那图书不普及,各种宣传工具也不发达的年代,具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个展现自己扩大影响的极好舞台。沙龙的进出者,每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其中一些文人学士往往在沙龙里朗诵自己的新作。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抱膝长谈,无拘无束地在沙龙里传播信息,制造舆论,从高谈阔论中吸取富于智慧的语言,洞察人们的良知。
第一个举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1588-1655,又译为“朗布伊耶”)。由于集中了当时法国的许多名流、学者,成为当时巴黎,乃至整个法国最有名的沙龙。她出身贵族,因厌倦烦琐粗鄙的宫廷交际,但又不愿意远离社交,于是在家中举办聚会。她的沙龙从1610年起开始接待宾客,很快就声名鹊起。在她的沙龙里,成员彬彬有礼,使用矫揉造作却又不失典雅优美的语言,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是流言蜚语。此后,这类沙龙通常由出身贵族的女性主持,她们才貌双全,机智优雅,被称为 “女才子”。
18世纪后,沙龙的性质有所变化,谈论的话题更为广泛,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因而那时的沙龙往往成为革命的温床。随后不久,由沙龙派生出来了只讨论政治问题的俱乐部。法国大革命期间,沙龙活动被禁止,之后尽管有所复苏,但也只是昙花一现,随后逐渐演变为“展览”之意,最早的美展则是由路易十四于1667年举办的。
尽管法国大革命对沙龙有很大的影响,但沙龙仍风靡于欧美各国文化界,19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也曾有过一个着名沙龙,女主人就是今天人们还经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见这种社交方式很早就传到了中国。
沙龙特点
正宗的“沙龙”有如下特点:
1、定期举行;
2、时间为晚上,因为灯光常能造出一种朦胧的、浪漫主义的美感,激起与会者的情趣、谈锋和灵感;
3、人数不多,是个小圈子,通常都是名流;
4、自愿结合,三三两两,话题很广泛,很雅致,自由谈论,各抒己见;
5、一般都有一位美丽的沙龙女主人。
我们在欧洲电影、小说和戏剧中经常会看见富丽堂皇或典雅精致的沙龙场面。
现代沙龙延伸到会议方面,主要指规模较小、议题简要、非正式化的,由行业内的企业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的会议,一般备有酒水糖茶,或有歌舞表演的活动。
2. 沙龙这个词的由来
还要另一个意思: 社交场合
沙龙是法语salon的译音。原义为客厅。17世纪末和18世纪,法国文人和艺术家常接受贵族妇女的招待,在客厅集会,谈论文学、艺术。后因称文艺家等聚会谈论的场所为“沙龙”。到了17世纪下半叶起法国官方每年在巴黎定期举行的造型艺术展览会,也被称为了“沙龙”。现在多为指高雅的聚会场所等等,比如什么艺术沙龙、美食沙龙等等。
http://www.etc.e.cn/blog/classicality/archives/cat_a.html
Salon,中文意即客厅,在欧洲的中世纪的时候,这个Salon是上流社会中名门望族、社会名流等人相互交流、铺撒关系网、交际劝的中心之地。在Salon文化的范畴内,主导各位显赫权贵、或是富豪、大思想家、大文豪们的不是什么权威之人,而是一些女性。这些女性充当了从15世纪到19世纪欧洲Salon文化的剑锋角色,在任何一个知名的Salon内,它的名望都不是来自当世名人,也不需要多少贵族的资助,它都是唯一不能缺少的,就是一位杰出的女主人。于是在众多的Salon之中,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惯例,一个有名的Salon往往会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女主人,比如某公爵或伯爵的夫人。而成功地主持一个Salon可以为她们赢得社会的赞誉,透出众多上流社会的人物,她们甚至可以主导一个时代的风气。
http://news.17173.com/content/2004-4-2/n421_337319.html
更多:salon 沙龙 客厅
http://www..com/s?wd=salon+%C9%B3%C1%FA+%BF%CD%CC%FC&cl=3
在英文中第一次出现“salon”一词是在1699年,原指城堡或宫殿中的大厅或会客室。英国作家一直沿用该词的法语拼法,直到1728年,英语拼法“saloon”用来指乡间富家宅院中的会客厅。
“ Salon”在较高品位的英语文学着作中继续使用(因为英国的上流社会视法语为更有修养的语言),直到19世纪它逐渐指富人家中的会客厅或美术陈列室,这与18和19世纪的法语对这个词的用法一样。在文学上,salon一词形成了一个较为特定的意义,即富家“女主人”主持朋友聚会的客厅。大约自1815年始(拿破仑战争后),salon演变成一种文学(文化)活动场所,它的主要意义是“富有的女主人家里的客厅,在这里举行有关艺术、音乐、文学和其它文化知识的讨论会。”
在美国英语中第一次出现“salon”一词是在1841年,意指“出售和饮用烈性酒的地方”。在19世纪80年代,salon是一种不大体面的聚会场所,缺乏修养的粗鲁的男人在这里相聚,谈论政治、战争、体育和女人。马克·吐温、杰克·伦敦和其他一些现实主义作家使“salon”一词流行起来。
于是,在英语中,“salon”常被赋予高层次的文化内涵,而“salon”则明确为一种低层次的文化场所。
欢迎到我们的“English Salon”来作客。
3. 如何说明法国沙龙的历史是一部文化史
法国的沙龙起始于17世纪,谈话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参与者主要都是达官显贵,核心人物是着名的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她出身名门,厌倦了宫廷的倾颓奢靡而开创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沙龙。
进入18世纪以后,沙龙文化迎来了顶峰,成为法国社会最重要的社交方式。18世纪的沙龙由谈论文学艺术变成了百家争鸣的论坛:大到世界政局波澜诡谲的变化,小到老百姓家长里短的趣闻,都可以成为话题,众多才子各抒己见,高谈阔论,针砭时弊。
18世纪众多启蒙思想家们都是沙龙里的常客,沙龙迅速成了网络全书派的聚集地,伏尔泰的喜剧,哲理小说都在沙龙里朗诵并表演,巴尔扎克在沙龙里开创了书信体评论模式 ……启蒙主义的思想在沙龙中萌芽并在思维的碰撞中走向成熟,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为法国大革命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法国沙龙文学后来为什么消失扩展阅读
沙龙产生于14世纪的意大利,是西方宫廷文化的产物。17世纪,随着文化重心北移到法国,室内沙龙开始在法国兴起并于18世纪达到鼎盛。这一时期的沙龙彰显出文学性、批判性、消遣性和礼仪性的特征,是启蒙运动的重要阵地。
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沙龙的关注重点也由文学转向哲学思想领域。大革命中,沙龙更是具有政治俱乐部的性质,文学上的开放性由政治上的封闭性所取代。
大革命后出现过短暂的沙龙的复兴,但这一时期的沙龙已失去了其最初意义。从根本上说,有闲阶级的存在是沙龙存在的基础,随着贵族制度的彻底消亡,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的来临,沙龙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4. “沙龙”是什么意思
沙龙”是法文“Salon”一词的译音,原意为客厅。
“沙龙”有两个引申义:
一是作为西欧贵族、社会名流们谈论文学、艺术和政治问题的私下聚会形式。这种沙龙,最早可以最溯到16世纪。而在17世纪的时候沙龙已经成为文学生活的中心,对法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沙龙里地位突出的是那些上流社会中秀丽优雅、出身名门、受教育高深的贵妇,17世纪最着名的沙龙主人是郎布耶侯爵夫人。
二是指17世纪下半叶起法国官方每年在巴黎定期举办的造型艺术展览会,如“秋季沙龙”即是巴黎在每年秋季举办的美术展览会。沙龙多为学院把持,体现了官方的正统思想,一些“离经叛道”的艺术品往往被拒之门外,如法国着名画家杜米埃、米勒、库尔贝、马奈等的名作就曾被剥夺在沙龙的展权。
几个世纪以来,巴黎的沙龙是法国政治、文化生活和上流社会交际生活的缩影,因此有人认为巴黎沙龙的历史就是法国的文明史。
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旧式沙龙敲响了丧钟,但沙龙并没有销声匿迹,今天沙龙的基本出发点仍然没有改变,只不过已不再是名门贵妇把持的“日光”沙龙,而是在报刊杂志和电视节目中出现了.
5. 什么是沙龙它的由来又是怎样的
沙龙是意大利语, 原意为大客厅,进入法国后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第一个举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1588-1655)。她出身贵族,因厌倦烦琐粗鄙的宫廷交际,但又不愿意远离社交,于是在家中举办聚会。她的沙龙从1610年起开始接待宾客,很快就声名鹊起。在她的沙龙里,成员彬彬有礼,使用矫揉造作却又不失典雅优美的语言,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是流言蜚语。这类沙龙通常由出身贵族的女性主持,她们才貌双全,机智优雅,被称为 “女才子”。18世纪以后,沙龙谈论的话题更为广泛,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称为革命的温床。 法国大革命期间,沙龙活动被禁止,之后尽管有所复苏,但也只是昙花一现,随后逐渐演变为展览之意。 现在“沙龙”一词一般意为较大的客厅,原来指的是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沙龙原为意大利语,十七世纪传人法国,最初为卢佛尔宫画廊的名称。日后逐渐指一种在欣赏美术结晶的同时,谈论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场合,所以沙龙这个词便变为不是陈列艺术品的房间,而更多的是指这样的集会了。在十七、十八世纪时的法国,作为社交场所的沙龙,具有很大的影响。当时图书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各种宣传工具也不发达,一些文人学士往往在沙龙里朗诵自己的新作。在沙龙里传播信息,制造舆论,从高谈阔论中吸取富于智慧的语言,洞察人们的良知,自然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法国最有名的沙龙要属巴黎的朗布伊耶宅邸,这里集中了当时法国的许多名流、学者。进入十八世纪以后,沙龙的性质有所变化,在沙龙里所谈论的,主要的不是文学艺术而是政治科学,有时也出现过激的言论,因而那时的沙龙往往成为革命的温床。不久,由沙龙派生出来了只讨论政治问题的俱乐部。现在美术展览使用沙龙这名字的也屡见不鲜,最早的美展则是由一六六七年路易十四举办的。 “沙龙”也是法语Salon一字的译音,中文意即客厅,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从十七世纪,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着名的社交场所。进出者,每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抱膝长谈,无拘无束。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并风靡于欧美各国文化界,十九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 正宗的“沙龙”有如下特点:1.定期举行;2.时间为晚上(因为灯光常能造出一种朦胧的、浪漫主义的美感,激起与会者的情趣、谈锋和灵感);3.人数不多,是个小圈子;4.自愿结合,三三两两,自由谈论,各抒己见。 沙龙一般都有一个美丽的沙龙女主人。沙龙的话题很广泛,很雅致;常去沙龙的人都是些名流。我们在欧洲电影、小说和戏剧中经常会看见富丽堂皇或典雅精致的沙龙场面。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也曾有过一个着名沙龙,女主人就是今天人们还经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见这种社交方式早就传到了中国。 现代沙龙延伸到会议方面,主要指规模较小、议题简要、非正式化的,由行业内的企业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的会议,一般备有酒水糖茶、或有歌舞表演的活动。
6. 什么是沙龙
沙龙是意大利语, 原意为大客厅,进入法国后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第一个举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1588-1655)。她出身贵族,因厌倦烦琐粗鄙的宫廷交际,但又不愿意远离社交,于是在家中举办聚会。她的沙龙从1610年起开始接待宾客,很快就声名鹊起。在她的沙龙里,成员彬彬有礼,使用矫揉造作却又不失典雅优美的语言,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是流言蜚语。这类沙龙通常由出身贵族的女性主持,她们才貌双全,机智优雅,被称为 “女才子”。18世纪以后,沙龙谈论的话题更为广泛,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称为革命的温床。 法国大革命期间,沙龙活动被禁止,之后尽管有所复苏,但也只是昙花一现,随后逐渐演变为展览之意。
现在“沙龙”一词一般意为较大的客厅,原来指的是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
7. 请问法国沙龙文学属于巴洛克文学吗还有古典主义的关系之类的。
沙龙文学,alon,中文意即客厅,在欧洲的中世纪的时候,这个Salon是上流社会中名门望族、社会名流等人相互交流、铺撒关系网、交际劝的中心之地。在Salon文化的范畴内,主导各位显赫权贵、或是富豪、大思想家、大文豪们的不是什么权威之人,而是一些女性。这些女性充当了从15世纪到19世纪欧洲Salon文化的剑锋角色,在任何一个知名的Salon内,它的名望都不是来自当世名人,也不需要多少贵族的资助,它都是唯一不能缺少的,就是一位杰出的女主人。于是在众多的Salon之中,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惯例,一个有名的Salon往往会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女主人,比如某公爵或伯爵的夫人。而成功地主持一个Salon可以为她们赢得社会的赞誉,透出众多上流社会的人物,她们甚至可以主导一个时代的风气。
沙龙文学的代表作家
莫里哀(Moliere)(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Baptiste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艺名。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曾享受贵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弃世袭权力,从事戏剧事业。他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曾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后来,他不顾当时蔑视演戏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的反对,毅然离家出走,在外飘流了十多年。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喜剧。最后,莫里哀作为剧团的领导人重返巴黎,此后,他一直在巴黎进行创作演出。
【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是17世纪的一个文学流派,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衰落,和古典主义文学、清教徒文学并称十七世纪西欧三大文学。 “巴洛克”一词来自西班牙语barocco,原是形容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世把16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称为具有巴洛克风格的造型艺术。19世纪末,史学家们认为,不仅在建筑方面,当时的美术、音乐。文学方面都存在着“巴洛克”现象。
17世纪法国贵族沙龙文学也是巴洛克文学
不知道我的回答有没有帮到你?
8. 17世纪法国文学是什么
1598年法王亨利四世发布南特赦令,法国君主专制制度巩固,出现封建王权与资产阶级妥协的局面。路易十三时期,红衣天主教黎世留任首相,继续实行重商主义,法国资本主义在王权庇护下发展。17世纪上半期,法国除了贵族沙龙文学与市民写实文学外,古典主义文学成为了文学的主流。
1608年起,以朗布耶侯爵夫人的文学沙龙为中心聚集了一群贵族作家,他们的作品矫揉造作、装腔作势,是“巴罗克”风格的产品。代表作有杜尔菲(1568~1625)的牧歌式的爱情小说《阿丝特莱》、斯居代里小姐(1607~1701)的美化贵族感情的历史小说《阿塔梅纳,或居鲁士大帝》、阿尔迪(1569~1632)粗制滥作的七八百个剧本等等。
市民写实文学反对封建道德和贵族沙龙文学,表现中下层市民要求摆脱王权控制的愿望。这种文学重真实,写得粗俗而自由,以讽刺诗、喜剧、市民小说为主。
其代表作家有德·维奥(1590~1626),他的《防不胜防》、《伪君子们》对莫里哀颇有影响。市民小说多用流浪结构,反映广阔生活,其风格粗犷滑稽。代表作家有斯卡龙(1610~1660),他的《滑稽小说》写流浪剧团在勒芒城演出时,演员与居民之间的滑稽纠纷,逼真地揭露了外省腐朽习气。
作为17世纪文学主潮的古典主义文学,在17世纪前半期处在酝酿和上升阶段。在它的形成中,马莱伯和法兰西学士院的夏普兰、巴尔查克在理论上曾做出了努力。
在艺术创作方面,诗歌的代表是古典主义奠基人马莱伯(1555~1628),他继承“七星诗社”的传统,写作了大量的颂诗。他的《为亨利大王利穆桑之行》祝福(1605)得到国王亨利四世赏识,从而成为宫廷诗人。
散文方面的代表有巴尔查克(1597~1654),他的书信,文辞优美,近于贵族沙龙文学。
帕斯卡尔(1623~1662)是科学家,他的18封《给一个外省人的信》(1656)为启蒙思想家与散文创作提供了范例。
这个时期成就最高的是高乃依的悲剧。彼埃尔·高乃依(1606~1684)一生写了33个剧本,其中最着名的是4大悲剧《熙德》、《贺拉斯》、《西拿》、《波利厄克特》,它们是17世纪上半期古典主义戏剧的最高成就。受高乃依影响,此时期还有剧作家杜·黎耶(1605~1658)、隐士特里斯(1601~1655)、让·罗特鲁(1609~1650)等。
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建立绝对王权,这位“太阳王”想当欧洲霸主。到1688年,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全盛时期,作家辈出,创作繁荣。波瓦洛(1636~1711)在《诗的艺术》(1674)中总结了古典主义的原则,使这种流派与思潮的文学,达到高度自觉。此时期,涌现了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世界喜剧大师莫里哀及其他重要作家。
17世纪后半期古典主义悲剧作家的代表是让·拉辛(1639~1699)。他的第一部悲剧《忒拜依德或者兄弟雠》(1664)还模仿高乃依,以后就写出了有自己独立风格的悲剧。他的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克》(1667)和《费德尔》(1677)。此外,在70年代还写有《布里塔尼居斯》等5部悲剧,80、90年代写有《爱丝苔尔》等悲剧。
寓言方面的代表作家是拉·封丹(1621~1695),他的《寓言诗》(1668,1679,1694)共12部239篇,发展了伊索寓言,展示了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画图,富于教谕意义。
1685年路易十四废除南特赦令,90年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至1715年路易十四逝世,这是古典主义衰落时期。这个时期突出的有拉·布吕耶尔(1645~1696)的散文《性格论》(1688)、费纳龙(1651~1715)的传奇小说《忒勒马科斯》(1699)。它们对社会的批评预示了启蒙运动将要兴起。1687年童话作家贝洛(1628~1703)反对古典主义的保守与厚古薄今,掀起“古今之争”,也预告了启蒙思想家与作家的自由批判精神之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