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色列圣安妮教堂与法国是啥关系
圣安妮大教堂,法国人称它为圣亚纳教堂(法语:Eglise Sainte-Anne),是12世纪十字军东征时修建的。当时以法国人为主的十字军在当地有四块封建领地。
直到如今,黎凡特海岸地区(从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的天·主·教·堂仍然是受法国影响的。
2.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为何与以色列结盟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为何与以色列结盟?
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埃及收归苏伊士运河主权的做法影响了英法的利益,引起它们的强烈不满。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维护自身的利益,需要得到外力帮助,所以与以色列结盟。
英法为了夺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恰好以色列也因为埃及对它的规定而不满,两者各取所需,而且敌人的敌人,就是天然的盟友,所以英法会与以色列结盟。
3. 以色列、法国在二战时期是不是在法西斯队伍内
二战是没有以色列这个国家,这是战后犹太人才建立的国家,而法国其实是法西斯侵略的受害者,这哪跟哪啊,你怎么能把不存在的国家和受害者都归入法西斯里面去?
4. 为什么对于中东问题法国支持阿拉伯国家不支持以色列
首先你要知道法国这地方民众一向是很以法兰西共和国的建国之本《人权宣扬》的“平等,自由,博爱”为重的,这情况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是谁在打压谁,民众呼吁支持巴勒斯坦。
上面那个只是小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帮助一个国家必然希望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但你看看以色列抱的是谁的大腿?美国!你法国的大腿有人家粗吗?跟美国一起支持以色列,法国只有付出,得不到回报。相反,努力在国际各处寻求大腿的巴勒斯坦,法国只要表示支持,那么在欧洲他是一家独大(虽然英国似乎有相同立场)。只要巴勒斯坦建国了,法国说一,它敢说二?
好一个凶残的中美势不两立,既然提问是针对为什么法国支持巴勒斯坦,我就针对回答为什么了。
你觉得只有法国帮着巴勒斯坦打败以色列才算支持?从希拉克到萨科奇那届不是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建国?阿巴斯访问法国与法国外长访问巴勒斯坦时表示绝不支持犹太定居点计划你全无视?当然,可能在你看来只是耍嘴皮子,不算什么支持。如果你这样想,我无话可说,请你继续回去构筑你的”拳头外交“吧。
即使小布什也不能在国会上宣布“我们没有找到大杀器,但是我们夺下了伊拉克,这才是我们的目的,大家满意了吗”。你以为老子身边那些亲轮子、亲藏的法国人是怎么想的?他们真觉得自己是在为了世界和平与自由而奋斗。法国几次接见那个和尚,你觉得是为了什么?现在有实力有钱和法国进行经贸交流的是我们,不是那个和尚。如果单从利益角度讲支持那个和尚,只会跟中国交恶,没有任何好处。为啥萨科奇要一意孤行?民意摆在那里。不要忘了这里真是全民选举。就在法国的我不知道这边的情况?法国人的意识形态一两句我说不清,但绝对是”吃饱了撑着了“型。我也说明了这不是主导原因,如果搞政治不会讲面子话,那你还是玩蛋去吧
5. 法国外交人员为什么被以色列逮捕
法国外交人员被以色列逮捕, 不敢露脸。
以色列外交部19日谴责了这起走私武器事件,但同时表示,以色列与法国关系很好,该事件不会损害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6. 以色列为何逮捕法国驻以外交人员
3月19日,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发表声明称,以色列逮捕了一名涉嫌从加沙地带向约旦河西岸朱迪亚和撒马利亚地区走私武器的法国外交人员。
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称,最近几个月内,弗兰克先后5次走私了70把手枪和2把突击步枪。他驾驶法国领事馆的汽车进入加沙法国文化中心,从那里一名巴勒斯坦雇员手中获得武器,然后离开加沙,进入以色列境内,穿行几十公里后,进入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领区,将武器交给另一名巴勒斯坦武器走私团伙成员,后者再将其出售给军火商。
涉事的法国领事馆称,对弗兰克的行为并不知晓。法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新闻发言人表示“非常重视”该事件,正与以色列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关注事态发展。
以色列方面表示,调查显示,弗兰克参与走私武器是为获取经济利益,其上级并不知晓其行为。该事件应不会损害以法两国关系。
7. 问两个问题,法国跟哪些国家关系比较好法国和巴西以色列的关系怎么样
法国和德国建立欧元区,法语国家。
8. 大西洋主义的报道
法刊:萨科齐“西方大西洋主义”外交概念渐成形
2008年07月29日
新华网专稿:法国《外交世界》月刊7月号刊登一篇题为《关于法国外交变化的调查》的文章认为,在外交上,萨科齐表现出独揽大权的管理基调。围绕着萨科齐有三个负责制定外交政策的圈子在竞争。第一个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亲美西方大西洋主义派;第二个是传统戴高乐主义继承者;第三个则是以总统外交顾问莱维特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派。 在与美国结盟以及认为世界的转变对于西方来说具有威胁性的基础上,西方大西洋主义外交概念逐渐成形。这篇署名文章的要点如下:
自第五共和国成立初期以来,决策权如此集中地掌握在一人之手是从未有过的,而此人却对外交部公开采取一种十分轻蔑的态度,并在很大程度上也对有关机构和问题采取一种轻蔑态度。2007年12月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上校在巴黎受到引起媒体特别关注的接待,就表明了一种独揽大权的管理基调。萨科齐以此补偿向他交还了保加利亚护士的利比亚贵宾,但他在形象上付出的代价则让法国外交部的外交官们感到惊愕。的确,向利比亚出售20架空中客车飞机的生意以及法国阿海珐集团、万喜建筑工程公司、法国天然气公司等拿到的合同和双方在民用核领域开展合作的意愿,正在消除许多人的顾虑,这种重商主义的核外交似乎是法国对地中海和阿拉伯国家的一项优先方针。
法国制定外交政策方针的人并不比美国人或俄罗斯人更团结。在法国外交最终决策者萨科齐周围也形成了代表不同势力的3个竞争圈子。
第一个圈子是由一伙十分亲美的学者、记者和商人组成,他们利用与总统非正式会晤和在外共进晚餐的机会影响总统的选择。他们在国家的不同机构中得到一伙青年空想理论家的支持,这些理论家认为,法国就像以色列一样,属于面临俄罗斯、中国和伊斯兰国家多种威胁的西方阵营。他们认为,法国的阿拉伯政策在最好的时候只是一种蒙人的假象,而在最坏的时候则是对西方理想的一种背叛。他们不相信国家行动,而准备无所顾忌地为防范波斯危险而牺牲标致雪铁龙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和道达尔石油公司。他们在总统多数派中得到一些人的支持,前总理巴拉迪尔的一本书的书名概括了他们的计划:建立一个欧洲和美国的西方联盟。他们的影响已超出右翼阵营,甚至扩大到了社会党内部。
第二个圈子是由传统的戴高乐主义政策的继承者组成,他们目前处于守势,尽管总统特别顾问亨利·盖诺具有很大影响力。他们退居于外交与欧洲事务部,力求阻止自己被边缘化。
第三个圈子则是由以总统外交顾问让·戴维斯·莱维特为首的技术人员组成。他们以务实主义的态度处理问题,尽量缓解国家元首的冲动。
用法国前外长韦德里纳的话说,人们可以将第一派人称为西方大西洋主义派,他们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派较团结,行事果断,欲与外交上言辞生硬的做法决裂。组成这一派的两个原则是:认同西方属性,认同与美结盟。
萨科齐总统2007年8月27日在法国驻外使节会议上首次发表外交政策重要讲话时,曾7次使用西方或西方的字眼,主要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与伊斯兰教发生冲突的危险。这些字眼在法国防务和国家安全白皮书中重复提到了18次。
这种回归西方的倾向伴随着一种明显要结束有些人称为反美主义倾向的意愿。一位分析家解释说:如果人们不考量法国总统对美国抱有的好感,那么就一点也不了解他。正是这种好感决定着他在其他方面的立场,特别是他的亲以色列态度。他相信,正是因为与美国结盟,我们才能对国际政治产生影响。
那么,萨科齐是否会是一个持有法国护照的美国新保守主义者?戴高乐主义传统是否还有影响?如何解释已作出的选择之间的矛盾?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抛开口头讲话,对总统的行动作一番总结。在许多问题中,以下4个问题可为人们提供一个初步的判断:与北约和美国的关系问题、伊朗核问题、与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关系问题、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问题。
北约:重新归队
在使节会议上,萨科齐总统提出了重新融入北约的计划。他说:必须重申,这个大西洋联盟是我们的联盟:我们创建了它,我们今天是其主要赞助者之一……我希望,在未来几个月内,我们能同时朝着加强欧洲防务和改革北约,从而改善北约与法国关系的方向前进。一个是独立的防务欧洲,一个是北约,两者将共同迈进,我们将在北约占有我们的整个位置。
2008年4月的布加勒斯特北约峰会是朝着这一方向迈出一大步的标志,因为布什总统批准了加强欧洲防务的主张。2009年5月还将朝这一方向跨出一步,届时北约将庆祝该组织成立60周年,法国将重返北约,参加将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和德国凯尔举行的会议。
一位法国高级官员说:在有些问题上,我们可以依靠英国。现在应摒弃法德关系的神话观点,摒弃科尔与密特朗合影的神话观点。总之,战争已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名法国老兵已去世……这位高官还驳斥那些指责亲美转变和背弃戴高乐遗产的做法的人说: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建议是1995年希拉克提出的。别再装模作样了!科索沃战争时,就是法国空军中队率先对塞尔维亚进行了轰炸。我们尽讲漂亮话,但实际上我们却参加了北约的军事行动,无论是在科索沃还是在阿富汗。
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布鲁诺·泰尔特雷曾参与法国防务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报告起草工作,他证实:萨科齐要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司令部的意愿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意识形态因素:法国属于西方家庭,它只要求恢复其原有地位。对法国来说,现在的状况不正常。
2008年3月26日,萨科齐总统在伦敦曾表示反对将21世纪的世界交给20世纪的机构管理,而把主要新兴国家及其25亿人口排斥在外。然而,他又违背自己的建议,急于对上个世纪的机构之一北约表示善意,在许多分析家认为西方在输掉阿富汗战争时却向阿富汗增派法国部队。为了自我掩饰,萨科齐称,法国的参与将会改变美国对阿富汗的战略,把重建作为优先任务。这曾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了证明英军应参与伊拉克行动而使用的论据。
更为严重的是,萨科齐也许已将这场冲突纳入了他想要拒绝的文明冲突的框架中。2007年12月,他在访问阿富汗时对法国士兵们说:你们在致力于世界的稳定,因为如果阿富汗成为一个恐怖主义国家,我们所有人,包括法国人和欧洲人,有朝一日都将为此付出代价。萨科齐的这番话与布什总统的论调相吻合,将阿富汗视为反恐战争前线,并将北约视为负责维持西方秩序的全球工具。
伊朗:准备战争
2004年至2005年期间,法国对伊朗的政策开始变得强硬,当时希拉克总统力图在伊拉克分歧后修复与布什总统的关系。尽管希拉克对伊斯兰革命领导人很不信任,但是他并不掩饰自己对一种军事升级危险的担忧。
在萨科齐当选总统后,爱丽舍宫和法国外交部重新持同样的看法。法国新总统在使节会议上表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朗将是不可接受的。他还强调,法国在目前的外交行动中非常坚定,这一行动与加强制裁联系在一起,但如果伊朗决定履行自己的义务,那么这一行动也会与开放联系在一起。这是唯一能让我们避免替代性灾难的外交行动:要么伊朗拥有原子弹,要么轰炸伊朗。
萨科齐总统的讲话导致法国进一步参与针对伊朗的行动,并打算在联合国框架外实施欧洲制裁(过去希拉克总统始终反对这种制裁)。这一战略是失败的。德黑兰无视安理会的决议,继续实施其铀浓缩计划。法国和欧盟按华盛顿的意愿,将伊朗中止铀浓缩计划作为同伊方对话的先决条件,从而失去了任何自主性。
另一种方案也是可能的。欧盟和法国知道,它们曾通过对话促使伊朗在2003年11月至12月中止了铀浓缩计划,而后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的补充议定书(它主要是使国际原子能机构可以进行更严格的检查)。德黑兰曾遵守承诺直至2005年初,后来称欧洲未作出回应而放弃了这一承诺。
20多年来,美国和以色列时常推测伊朗将在两年内拥有核武器。2007年10月,布什总统表示,必须阻止伊朗拥有制造原子弹的能力和知识。如果白宫对伊朗采取先发制人的进攻,以阻止伊朗获得这种能力和知识,法国将怎么做?谁将定义这种能力和知识?
2007年9月以色列对叙利亚的空袭提供了法国将如何反应的先兆。2008年4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了一些很有争议的文件,声称受到攻击的叙利亚目标是核设施。对这一违反国际法的军事行动,法国保持沉默,甚至用美国国务院的措辞表示,重要的是叙利亚要就其过去和现在的核活动予以澄清。
黎巴嫩:可笑的炫耀
在法国各派政党领导人和数十名记者的陪同下,萨科齐6月7日访问了贝鲁特,祝贺米歇尔·苏莱曼将军当选黎巴嫩新总统。媒体再次竞相赞美萨科齐的作用,尽管黎巴嫩多数派和反对派达成协议时并没有法国代表在场。
当萨科齐入主爱丽舍宫时,他也接管了由来已久的黎巴嫩问题。从2005年以来,希拉克就把法国的利益与黎巴嫩哈里里家族的利益混为一体,完全站在西尼乌拉政府一边。然而,西尼乌拉政府只代表着半个黎巴嫩。
萨科齐乐见与其前任背道而驰的主张,因此决定将此插曲一笔勾销,转而支持其外交部长的建议,2007年7月在法国拉塞勒-圣克卢举行包括真主党在内的黎各派代表参加的会议。萨科齐不理睬以色列和美国的批评,也没有理睬西方大西洋主义者的反对,而后者则认为叙利亚及其黎巴嫩盟友是邪恶轴心的支柱。
萨科齐的另一转变是他5月29日打电话给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邀请他前来巴黎出席地中海联盟首脑会议,并冒着打乱法国外交政策并可能使之在该地区丧失信誉的危险,再次派法国总统府秘书长盖昂和外交顾问莱维特前往大马士革。法国社会党以捍卫人权的名义批评萨科齐对叙利亚国家元首的邀请,但对埃及总统、突尼斯总统和以色列总理宣布前来巴黎之事却未作任何反应。美国也对此表示了保留态度。总之,法国的自身利益使完全追随美以轴心的做法变得困难。
这些选择是否密切相关?一位驻贝鲁特的阿拉伯外交官问道:为什么要补偿叙利亚,就因为它在解决黎巴嫩危机中起了作用?而对在此问题上表现得很克制的伊朗却没有任何补偿?萨科齐的目标是要促使巴沙尔·阿萨德总统远离伊朗(这是一个在目前地区背景下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势必将导致新的失望和新的变化。正如戴高乐将军所说,不要带着简单的想法飞往复杂的东方。
以色列:不容任何置疑
法国总统府发言人马蒂农2007年11月21日曾会见法国犹太人协会代表,表示欢迎法国与将成为地中海联盟重要成员的以色列结盟。他称,两国的关系已恢复到1967年6月战争前的状态,即达到了法国帮助以色列拥有核武器时代的水平。
巴黎和特拉维夫在2004年至2005年期间就已明显亲近起来。被怀疑同情阿拉伯人的希拉克的离任,为热情期待的法以关系蜜月开辟了道路。因此,以色列《国土报》一名记者可以对萨科齐入主爱丽舍宫而感到高兴,这名记者解释说,因为萨科齐认为犹太国的建立是20世纪的重大政治事件,他还承诺要阻止在加沙建立一个哈马斯坦,并保证决不会在以色列安全问题上妥协。这或许与他的犹太基因有关,但萨科齐被认为是我们的人。
法国总统6月22日至24日对以色列进行的引人注目的访问证明了这一点。萨科齐的讲话不仅重提犹太复国运动的历史,而且还对以色列人所受的苦难表示同情(只字未提巴勒斯坦人所遭受的苦难),并且避而不谈占领问题。但是,他明确指出,以色列和法国同属于一个阵营即民主阵营。此次访问还证明法以双边关系得到加强,好像占领问题并不存在似的。
当第一批阿拉伯国家政府作出反应时,爱丽舍宫猛然觉醒,因为法国的阿拉伯朋友们威胁要抵制7月13日在巴黎举行的地中海峰会。
因此,有时现实原则能占上风。4月份,爱丽舍宫同意法国外交部北非中东司前司长德拉梅苏泽尔前往加沙,此人曾负责与哈马斯接触。当此事披露后,法外交部发言人称这是个人行为,而未否认此事。当萨科齐6月24日短暂访问伯利恒时,他照例攻击了哈马斯:人们不跟恐怖主义讲和,不同恐怖主义讨论。这对哈马斯和所有以同样方式行事的组织都有效。这是否也对对巴勒斯坦人民实行恐怖主义政策的以色列政府有效呢?
是决裂还是连续性?有时是决裂,有时是连续性……尽管有西藏问题,巴黎仍力求与北京保持良好关系。在布加勒斯特北约峰会上,为了谨慎对待莫斯科,巴黎至少暂时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
法国的外交政策在变化,有时是悄悄地,有时是公开地。国家元首常以缺乏条理的方式推动这些变化,西方大西洋主义者一派也在暗中推动这些变化。这一派在以隐蔽的方式提出他们的主张,无论这些主张是否得人心。这一派得益于智力真空,因为没人知道如何制定一项既能继承戴高乐建立的传统又能改变这一传统的协调一致的计划,而这一传统就是要保证法国的行动自主和避免世界分裂为两个阵营。
9. 哪些国家与以色列建交了
截止2020年10月18日,与以色列建交的国家有:
中国:
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仍然和在台湾的国民政府存在大使级外交关系。1992年1月,以色列副总理兼外长利维访华,两国签署了建交公报。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与中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1、美国:
1948年5月14日与美国建交。两国有着特殊的战略盟友关系,美每年向以提供大约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2002年10月,布什签署美国会外交授权法,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2007年7月,美国宣布将在未来10年内向以色列提供3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2、俄罗斯:
1947年,前原苏联投票赞成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以建国后,苏即与以建立外交关系。1967年“六·五”战争后,苏、以断交。
1990年9月30日,苏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和以外长利维在美国会晤后,宣布苏、以两国恢复领事级外交关系。同月,以宣布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0月18日,苏外长潘金访以,正式签署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协议。
3、黎巴嫩:
2020年10月1日,以色列外交部长加比·阿什克纳齐发表声明,以色列与黎巴嫩将就两国海上边界展开谈判。以色列和黎巴嫩未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均坚持一片大约860平方公里的地中海海域应归入本国专属经济区范围。
(9)法国和以色列关系如何扩展阅读:
2019年的10月30日,色列外交部通过其官方推特账户发布声明说,由于与以色列财政部就津贴问题发生纠纷,以色列外交部从当天开始无限期关闭所有驻外使领馆。
声明说,由于财政部违反今年7月和外交部达成的共识,单方面改变实施了长达几十年的有关协定,外交部不得不关闭其驻外机构。罢工期间,使领馆不再提供领事等服务。
据悉,此次罢工源于以色列外交部与财政部关于外交人员和驻外武官津贴的纠纷。以财政部打算推行一项新的报销制度,而按照这一制度,外交官和武官必须退还部分已报销的津贴费用。
10. 为什么很多大国都不敢惹以色列
分析如下:
1、中国以前没少惹以色列,尤其是60-70年代的时候,对以色列说话毫不客气,连美帝国主义的走 狗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2、现在俄罗斯派部队去叙利亚,主要对付的是反对派,次要对付的就是以色列。
3、欧洲英国法国对以色列也一般的关系,三天两头批评以色列
只有美国袒护以色列,谁让以色列是美国亲 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