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时候开始称马刺三人组为GDP的
按他们姓的首个字母叫的\
应该是在13年开始的
2. 遵义会议后,鉴与于作战情况瞬息万变指挥需要集中成立了三人团,全权指挥军士新三人团团成员包括谁。
毛 泽 东、周 恩 来、王稼祥
鉴于作战情况瞬息万变,指挥需要集中,毛 泽 东提议成立“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1935年3月中旬,在贵州鸭溪、苟坝一带,成立由毛 泽 东、周 恩 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 恩 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在战争环境中,这是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
3. 寻找“拿破仑”的详细资料
公元1769~公元1821 着名的法国将军和皇帝 拿破仑一世于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亚丘镇,他的原名叫拿破仑·比欧拿巴特。法国只是在他出生前15个月左右才获取科西嘉。年青时拿破仑是一位民族主义者,认为法国人是压迫者。但是拿破仑却被派遣到法国军事院校学习。1785年毕业时,他年仅十六岁,就开始在军队当少尉。 四年后,法国革命爆发了,刚成立不久的法国政府几年之内就卷入了同几个外国列强战争的急流之中。老天头一回赐给了拿破仑出人头地的机会,他指挥炮队在1793年土伦包围战中,从法军和英军手中收复了土伦。此时他已经放弃了他的科西嘉民族主义思想,把自己看作是法国人。他在土伦包围战中立下了战功;被提升为旅长,1796年又被提升为驻意大利法军司令。从1796年到1797年,拿破仑在意大利赢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随后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巴黎。 179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入侵埃及,这次出征惨遭失败。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取得了全盘胜利,但是纳尔逊统率的英国海军摧毁了法国舰队。1799年拿破仑放弃了他在埃及的军队,返回法国。 拿破仑回到法国发现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他指挥意大利之战的成功而不是出征埃及的溃败。拿破仑利用这一优势,一个月后就与阿贝·西叶雨及其他人一起发动了一次政变,宣告成立一个新政府——执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执政。虽然拿破仑主持制定出一部完备的宪法,并为民众投票通过,但那只不过是他实行军事独裁的一付假面具,他很快就战胜了政变中的其他同谋者。 因此拿破仑飞黄腾达的速度令人吃惊。1793年8月在土伦包围战之前他只不过是个无名鼠辈,一个24岁的非完全法国血统的小军官;不到六年以后,年仅30岁的他就成为法国无庸争辩的君主,他在君主的宝座上一坐就是14年多。 拿破仑在执政期间,对法国的行政和法律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他改革了法国的金融结构和司法制度;创办了法兰西银行和法兰西大学;实行了法国行政的中央集权制。虽然其中的每项改革对法国本身产生了重要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持久的影响,但是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拿破仑所进行的改革中有一项肯定远远地超过了法国国界,这就是创编了法国公民法典,着名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法国革命的理想。例如,在法典面前人人无血统特权,在法典面前人人平等。与此同时法典还与过去的法国法律和风俗相近到足以使法国大众和法律界接受得了的程度。总之,法典稳健适度,条理清晰,简洁明了,令人夸口称颂。因而法典不仅在法国一直得到实施(今日法国的民法与原版的《拿破仑法典》明显相似),而且经过局部的修正也为许多其他国家所采用。拿破仑一贯主张的方针就是做革命的保卫者。但是1804年拿破仑却正式宣布自己为法国皇帝,而且还让他的三个兄弟在欧洲的其他国家登极。他的这些行为无疑引起了一些法国共和党人的忿恨——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法国革命理想的彻底背叛——但是拿破仑所面临的唯一严重的困难却是来自对外战争。 1802年拿破仑在亚眠与英国签订了一项和平条约,目的是使法国在历经十多年连绵的战争后有个喘息之机。但是翌年和平条约就被撕毁,法国与英国及其同盟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长期的战争。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不断地赢得胜利,但是不打败英国的海军就无法征服英国。1805年拿破仑时运不济,在特法拉加海角上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英国海军势如破竹,取得了彻底胜利,此后英国基本上取得了海上的控制。虽然拿破仑仅在特拉法加海角战六周后大破奥俄联军,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但是也未能真正补偿他那海军的重大惨败。 1808年拿破仑愚蠢地使法国卷入了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场长期而无目的的战争,使法军多年陷入困境。但是拿破仑铸成的致命大错是他的征俄之战。1807年拿破仑会见俄国沙皇,签订了提尔西特协议,发誓要建立永久性的友谊。但是这种联盟却逐渐出现了恶性分裂,1812年拿破仑率大军入侵俄国。 战争的结局为人所共知。俄国部队在一般情况下避免与拿破仑进行对阵战。于是他得以迅速出击,到九月份就已经占领了莫斯科。但是俄国人点然起漫天大火,几乎使全城化为灰烬。拿破仑在莫斯科等待五个星期,求和的希望也化为泡影,于是终于决定撤军,然而为时已晚。俄国的军队以逸待劳,俄国的冬天残酷无情,法军供给短缺,这一切立刻使法国士兵心惊胆颤,乱作一团,相互践踏,结果能活着逃命者还不足百分之十。 其他欧洲国家如奥地利和普鲁士都认识到现在是他们摆脱法国统治的妙时良机。他们共同会师攻打拿破仑。1813年拿破仑在来比锡战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失败。翌年他宣告辞职,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上。 1815年他从厄尔巴岛逃回法国,在法国他颇受欢迎,复辟成功。其他欧洲列强立即宣战,他复辟一百天后就在滑铁卢遭到了最终的失败。滑铁卢之战后拿破仑被英国人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个小岛——圣赫勒拿岛上,于1821年因患癌症在那里死去。 拿破仑的戎马生涯矛盾重重,变化莫测。他在战术上的指挥天才令人拍手叫绝,如果仅从这方面来判断,也许可以把他看作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将军。但是从重大的战略上来看,他却易于犯下令人瞠目的盲动性错误,如对埃及和俄国的入侵。拿破仑的战略错误非常严重,因而他算不上第一流的将军。这一评价有失公允吗?我认为不是的。毫无疑问,评价一位将军是否伟大的一个标准要看他是否有能力避免造成重大伤亡。因此评价象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帖木儿这样最伟大的将军就不会引起争论,因为他们的军队从未打过败仗。拿破仑最终被打败了,因而他在国外征服的领土也如漫天浮云,随风飘散。1815年他最终失败后,法国占据的领土比1789年革命爆发时还要少些。 毫无疑问,拿破仑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人们常常把他同希特勒相提并论,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区别。希特勒在很大程度上是歇斯里底大发作,而拿破仑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机会主义者,他对悚人听闻的大屠杀没有特别的兴趣。拿破仑的统治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都不能和纳粹集中营相比。 拿破仑名声显赫,人们容易过高地估计他的影响。他在短期内的影响确实很大,比亚历山大大帝也许还要大,虽然远不如希特勒(据估计在拿破仑战争中死亡的法国土兵将近50万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德国人有800万名)。无论如何,拿破仑的活动在数目上和对其同代人生活的影响都远不如希特勒。 从长期影响来看,拿破仑似乎比希特勒更重要,但不及亚历山大。拿破仑在法国进行了广泛的政治改革,但是法国人口还不到世界的七十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如实地看待这样的政治改革。从对法国个人生活的影响来看,他的改革远远不如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发生的规模空前的政治改革。 据说拿破仑时代为巩固法国革命时期的成果和确保法国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时机。因此在1815年法国君主制度最终复辟时,这些变化已经如此深入人心,恢复旧制度的社会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发生在拿破仑之前,1799年拿破仑开始执政时要回到原来状态看来就已经为时过晚了。尽管拿破仑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还是为在全欧洲传播法国革命的理想起了作用。 拿破仑对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他对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实力,使它在几年的时间里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这个实际上的自治时期,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开始了。 拿破仑做了一笔交易,这件事看来和他的主要意图无关,然而却成为他一生中产生最持久最重大的影响的一件事。那就是1803年拿破仑向美国出售了一片辽阔的土地。他认识到要保卫法国在北美占据的土地不受英国掠夺,想必是非常困难,此外他资金缺乏。路易斯安那契约也许是整个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土地转让,使美国成为一个接近占有一个洲的面积的国家。如果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就很难预料美国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肯定会与今日的美国迥然不同。的确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美国能否成为一个大列强国都很难说。 当然拿破仑并不是促成签订路易斯安那契约的唯一因素,美国政府显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法国要价非常低廉,似乎无论哪届美国政府都有可能愿意做这笔生意,而法国政府出售路易斯安那领土的决定却只是通过拿破仑一个人作出的。 附:拿破仑一世简介 拿破仑一世(1769—1821),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1804—1814,1815)。生于科西嘉岛破落贵族家庭。巴黎军事学校结业后,充炮兵少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军,1793年土伦战役中,击溃保皇复辟势力,获少将衔。督政府时期,因欧洲反动势力组成反法同盟,严重威胁法国安全,1796年统兵进攻意大利,败奥地利,并侵入埃及。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组成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他竭力强化中央集权的军事官僚国家机构,坚决镇压反革命王党复辟势力,并颁布《拿破仑法典》,把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用法律形势固定下来。对外不断战争,多次粉碎反法同盟,严重打击欧洲封建反动势力。但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资产阶级对外侵略与扩张的欲望日益强烈,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逐渐变为同英俄争霸和掠夺、奴役别国的侵略战争。由于连年战争,国内阶级矛盾加剧,被奴役国家反法的民族解放战争纷起。1812年对俄战争失败,加速了帝国崩溃。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攻陷巴黎,被放逐于厄尔巴岛。1815年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滑铁卢战役失败后,被流入于圣赫勒拿岛。1821年,病死该岛。(实被人在地窖里的葡萄酒桶中下了砒霜,拿破仑长年饮用,慢性中毒而死。时年52岁
4. 红军长征时,军事最高三人团由哪三位组成
“最高三人团”是长征前期为准备实行战略大转移成立的,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
1934年4月底广昌战役失败后,中央苏区的形势日趋恶化,苏区内的人力、物力消耗巨大,红军坚持内线作战打破敌军“围剿”已经十分困难,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红军撤离中央苏区。
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委托李德草拟了《五、六、七三个月战略计划》,并将突围决定向共产国际请示。
6月25日,共产国际复电同意中央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在实施战略转移前,为了作好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
6月间,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成立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秘密主持筹划战略转移。
“最高三人团”是准备长征的中共中央最高领导集团,掌管中央和红军的最高权力。其内部分工是:政治上由博古负责,军事上由李德负责,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行。
(4)法国三人团是什么时期的扩展阅读:
长征途中,为解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中央队三人团”。
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与长征前夕的三人团有根本区别的新“三人团”。
5. 第二次世界大战
露西
露西出生于1912年,法国沦陷后28岁的露西和丈夫雷蒙德 奥布拉克一起在里昂加入了抵抗组织,1941年露西和其他抵抗运动成员创建了抵抗运动宣传报纸《解放报》。秘密活动了2年后,1943年6月21日,露西的丈夫雷蒙德的身份暴露并被盖世太保逮捕。露西用尽智谋在盖世太保面前为自己的丈夫辩护,同时联系抵抗组织请求援助。1943年10月21日,雷蒙德被逮捕整4个那天,露西带领一队突击队员终于成功把自己的丈夫营救出来,几天后,两人在抵抗运动组织的安排下双双逃到伦敦,露西一直不知道帮助她营救丈夫的突击队从什么地方来,由哪些人组成,但她知道,那些人和她一样,都是抵抗运动成员。
战后露西从事维护人权活动,1984年72岁的她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与盖世太保周旋》(《Outwitting the Gestapo》)
Raymond Aubrac
雷蒙德是上面说的露西的丈夫,他出生于1914年,比露西小两岁。在里昂夫妇两人参加抵抗运动组织后,他也参与了《解放报》的编辑工作。1943年6月21日雷蒙德被盖世太保逮捕,经过他妻子的努力,4个月后他被一队突击队营救并和露西一起安全抵达伦敦。
法国解放后,经戴高乐任命。雷蒙德担任了一段时间马赛区专员,后来致力于现代工业体系的研究,他最后在联合国食品和农业组织中担任相当高的职务。需要说明的是,雷蒙德是一位法国共产党员。[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Emmanuel D' Astier
达斯提耶1900年出生于巴黎,年轻时期进入法国海军军事学院学习,1924年加入法国海军。退役后达斯提耶成为一个成功的诗人和自由撰稿人,此时的他政治倾向右翼政党,但当纳粹上台和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他迅速从右翼转向左翼。法国与德国开战后,达斯提耶重新被征召进法国军队,担任法国海军情报部的高级军官。当贝当与希特勒签订停战协议后,达斯提耶被解除了职务,他随即转入地下活动。在里昂,达斯提耶组织了一小批人员进行破坏活动,不久这个小小的团体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到1941年,它已经是一个组织严密,行动频繁的左翼抵抗运动组织,并且有了一个响亮的名称————解放阵线,还出版了自己的报纸——《解放报》。
1942年达斯提耶与另一个名声显赫的抵抗运动领导人简 墨林秘密会晤,经过磋商,双方共同发起,联合法国境内八个主要抵抗运动团体——墨林的民族抵抗组织,达斯提耶的解放阵线、亨利 福莱哪的战斗团、皮埃尔 莱瓦的自由法国、皮埃尔 威龙的民族阵线和皮埃尔 布罗索莱特的社会主义行动联盟——组成了统一的法国抵抗运动组织。
1943年达斯提耶在阿尔及尔与戴高乐会晤,达斯提耶接受了戴高乐的邀请,加入了自由法国政府,法国解放后,达斯提耶被戴高乐任命为内政部部长,同时他继续出版那个战争年代创办的《解放报》,并且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几部书。达斯提耶在1958年被授予列宁和平奖,1969年6月12日,这位法国游击队员在巴黎去世。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Simone de Beauvoir
西蒙妮.德.贝奥沃伊尔是一个律师的女儿,1908年出生在法国巴黎。1929年在巴黎大学索邦神学院毕业,获得哲学学位。在索邦神学院学习期间,她认识了一位着名的哲学老师——简.保. 萨特,两人成为好朋友,这种友谊持续了几乎半个世纪。贝奥沃伊尔在1931年开始在马赛从事教育工作,1938年她回到巴黎,战争爆发后,她和萨特一起加入了抵抗组织,并且共同编辑抵抗组织的秘密刊物《战斗》
1943年,贝奥沃伊尔失业,随后她致力于写作,同时在一个地方小广播电台担任制作人。1943年她的第一部小说《L'invitée》出版,这部小说为她赢来一片赞誉。1945年,当战争结束的时候,她根据自己战时体验创作了小说《别人的鲜血》。
事实上贝奥沃伊尔最出名的应该上她在1949年的专着《第二性》,她也是一个多产作家,着作包括1954年的《官僚》、1959年的《孝敬女儿的回忆》、1963年的《青春年华》、1965年的《环境的影响》、1966年的《轻生》和1970年的《女性的毁灭》。它去世于1986年。
Marc Bloch[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马克.布劳契1886年出生在里昂,年轻时先后在巴黎和柏林学习。大学毕业后在亚眠和蒙彼里埃做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劳契作为士兵参加了战斗,战争结束后他在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中世纪历史。1929年,布劳契开始在一些刊物上发表诸多文章,他的一系列文章都强调了宗教信仰和经济体系的重要性。30年代,布劳契被巴黎大学索邦神学院聘请为教授,在此他专心研究中世纪历史,先后发表了研究专着《国王和奴隶》和《封建社会》。
战争爆发后,布劳契被征召入伍,关于他的这段经历可以看他的文章《莫名其妙的战败》。法国战败后,布劳契知道自己犹太人的身份在纳粹铁蹄下会是什么结果,他尝试着带自己的家庭移民美国,但是努力失败了。
1942年,东躲西藏的布劳契参加了法国抵抗组织并很快成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1944年6月16日盖世太保抓获了这个被通缉很久的抵抗运动领袖,布劳契随即遭到酷刑拷问,但他只字不提,绝不合作,几天后,恼羞成怒的盖世太保将他和其他27名抵抗运动成员一起在里昂郊外枪杀。
布劳契是法国三十年代历史学界研究中世纪历史的泰斗,学识渊博,成果显着,他死后,他的一些着作,如《历史学家的手笔》和《封建社会》被一再出版。
Georges Bidault[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乔奇斯.毕道尔特1899年出生在法国墨林斯,在索邦神学院毕业后他成为一位历史教师,1932年毕道尔特发起建立了天主教法国童子军,并且协助创建了左翼报纸《L'Aube》,他强烈反对法西斯主义和排犹思想,1933年毕道尔特成为反对慕尼黑协议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战争爆发后,毕道尔特应招入伍,1940年被德军俘虏,第二年被释放后他旋即加入了抵抗组织,后来成为抵抗运动团体战斗社的主要成员。1942年1月简 墨林奉命潜入法国联络抵抗运动组织,在他的建议下,毕道尔特开始为战斗社出版自己的宣传刊物《战斗》。毕道尔特还和墨林一起联络其他抵抗运动组织,最终成立了法国最大的抵抗运动团体——民族抵抗联盟(CNR),当简 墨林在1943年7月被纳粹逮捕杀害后,毕道尔特成为这个组织的领导人。
1944年8月,在毕道尔特的领导下。民族抵抗联盟举行反抗德国占领军的大起义,诺曼底登陆以后,毕道尔特被戴高乐任命为法国临时政府的外交部长;1946年毕道尔特当选为法国总理(到1950年),1951年-1952年担任法国国防部长,1953-1954年任法国外交部长,1958年再次当选总理。
再次成为法国总理后,毕道尔特逐渐变得保守,1958年他建立了法国基督教民主党,1961年戴高乐开始与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进行和谈的时候,毕道尔特被激怒了,他开始暗中支持反对者采取非常手段阻止和谈,一时间在法国和阿尔及利亚发生了一系列恐怖事件,当事态被法国政府平息后,毕道尔特被指控犯有叛国罪,1963年毕道尔特离开法国前往巴西躲避,直到1969年才重回祖国,1983年1月27日,这位老抵抗运动成员在法国一个乡村小镇去世。
Pierre Brossolette[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皮埃尔.布罗索莱特1903年6月25日出生。1929年,政治左倾的他加入了法国社会党,他是法国一些政治刊物的撰稿人,并在一家广播电台(PTT——巴黎广播电台?)工作,在他激烈反对慕尼黑协议后,他被这家电台解雇。
战争爆发后,布罗索莱特应招入伍,在停战协议签订的时候他是法国军队中的一名上尉。布罗索莱特无法接受战败的现实,1941年3月他加入了社会主义行动阵线,并用他妻子在巴黎的书店做掩护进行秘密工作。1942年4月他作为自己团体的代表赴英国参加了抵抗运动代表大会并在伦敦见到了戴高乐将军,期间他还接受英军安排的特种行动训练。
1942年夏天,布罗索莱特被秘密空投回法国,随即与简 墨林会晤并促成了法国统一的抵抗运动联盟的建立。1943年6月7日,法国抵抗运动的一个重要成员雷恩 哈迪被盖世太保抓获,在盖世太保驻法国头目克劳斯 巴比指挥下,盖世太保对其进行了严刑逼供,终于从哈迪口中得到了重要情报,根据这些情报,盖世太保一举抓获了布罗索莱特、简.墨林和另一个抵抗运动团体——秘密阵线的领导人查尔斯 德雷斯特勒恩特。
三个重要领导人的被捕对整个法国抵抗组织来说简直是一场劫难,三人掌握着整个法国抵抗运动的命脉,为了营救他们,英国当局甚至派遣了两个特种作战专家潜入法国,但是很不幸,消息再次被纳粹侦得,两个间谍刚抵达法国便被等待已久的法国警察抓获。
皮埃尔.布罗索莱特被盖世太保严刑拷问,巴比试图从他这里打开突破口,然后一举摧毁整个法国抵抗组织,布罗索莱特担心自己无法承受刑讯,有恐怕自己在严刑下会吐露机密,从而导致自己的同志暴露,于是他选择了一个结果,1944年3月22日,布罗索莱特在盖世太保拷问自己的时候,从雷恩监狱5楼跳下自杀身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Albert Camus
阿尔伯特.卡马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1913年11月7日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福。他的父亲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马恩河战役中阵亡。卡马斯是一个好学生,在阿尔及尔高中学习期间他获得过奖学金,同时他也是个很有潜力的运动员,但这一切都在1930年他患上肺结核后化作泡影。中学毕业后,卡马斯在阿尔及尔成为一个教师,同时他也写一些剧本和杂文,1937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杂文集《左还是右》。
大战爆发后,卡马斯来到巴黎,1940年3月他在巴黎一家刊物内担任撰稿人,此时的卡马斯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在贝当签订停战协议后,他义无返顾地投入到抵抗运动中并成为抵抗运动秘密刊物《战斗》的总编。1942年他的小说《陌生人》出版并得到读者的欢迎。
战后,他创作了很多声名显赫的着作——1948年的《瘟疫》、1954年的《叛逆》、1957年的《秋》。1957年卡马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他谦虚地公开宣布他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这个奖励,同时他宣布已经故去的André Malraux才理所应当获得这个殊荣。
1960年卡马斯死于一次交通事故。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Marie Louise Dissard
玛丽.路易斯.迪萨德1880年出生在法国图卢兹,1940年法国投降后60岁的迪萨德参加了法国抵抗组织。迪萨德加入的组织是由一个错过了敦科尔克撤退的英国士兵伊恩 加罗创建的,加罗没有来得及给随英国远征军撤退,因此他一直在计划经过巴黎、马赛到法国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逃出纳粹占领区,但当他建立好通道后他意识到这条通道可以帮助更多的人逃生,于是他留下来会合法国抵抗组织进行营救工作。
1941年10月加罗被德国人逮捕关押,阿尔伯特 格里司接替了加罗的工作,当格里司被捕后,61岁的老奶奶迪萨德担任了这条逃生通道的领导者。
迪萨德当时已经61岁,盖世太保不相信一个老太太队是一个抵抗运动成员,年龄的优势使她能够畅通无阻地在法国各地旅行并计划安排盟军飞行员逃离法国重返英国。这些盟军飞行员都是在执行轰炸任务后飞机损坏后跳伞着陆并被法国人搭救的,迪萨德负责收容这些人,并把他们集中到图卢兹,然后安排他们经巴黎到法国南部,然后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翻越比利牛斯山脉逃到中立的西班牙去。
这种极其危险又很容易暴露的工作竟然被迪萨德滴水不漏地经营了2年之久,1944年1月,一个为迪萨德工作的比利牛斯山脉向导被逮捕,这名向导违反了秘密工作的基本准则,他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写有迪萨德的名字,迪萨德的真实身份暴露了!她被迫转入地下,在图卢兹各处躲藏直到法国解放。
整个战争期间迪萨德共把250多名盟军飞行员送回英国,这中间有110名是在她身份暴露被盖世太保追捕期间送走的。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授予迪萨德自由勋章,上面的照片就是她获得勋章时拍摄的,授勋章者似乎是艾森豪威尔将军。[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Jean Moulin
我怀着极其尊敬的心情写此人的简历,这个坚强的抵抗运动领导人不应当只得到法国人的尊敬,他也应该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简.墨林是一个历史学教授的儿子,1899年6月20日出生在法国Belziers,1918年年轻的墨林参加了法国军队并投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没来得及上前线战争就结束了。
战后墨林开始从事政治活动并且很快成为一名年轻的公务员,在他的朋友影响下,他成为一个激进的和平主义者并接受左翼思想。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墨林协助走私军火到西班牙,以帮助西班牙政府对抗叛乱者。1940年法国沦陷,墨林拒绝和德军合作,很快他就被盖世太保逮捕并遭到拷打,在遭受非人折磨时,墨林一度用碎玻璃切割自己的喉管自杀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意志。令人不解的是当他伤好痊愈后他被德国人释放。
1940年11月,维希法国政府下令解散所有左翼政党公务员的职务,愤怒的墨林开始联络其他同志准备推翻维希政府并且把德国人驱逐出法国,这些同志中包括亨利 福莱纳 他后来创办了“战斗”社;期间墨林还和法国共产党联系紧密,有资料称墨林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加入这个政党。[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41年9月,墨林来到伦敦,在那里他见到了戴高乐将军我其他法国临时政府领导人,1941年10月,墨林向临时政府提交了一份名为《行动起来!——在法国组建抵抗组织的计划和需求》的报告。戴高乐非常欣赏墨林的才干并且决定任命他为法国国内抵抗运动的领导者。
1942年1月2日墨林被空投到法国,他随身携带了大批现金用以帮助创办地下出版物,这些出版物包括很多抵抗组织的秘密刊物。但是墨林返回法国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联合法国国内各个独立的抵抗组织,把他们组合起来,成立统一指挥的法国抵抗运动组织。1943年5月27日,在巴黎墨林与法国国内八大抵抗组织代表秘密集会,会议上彼此达成了合作协议,最终成立了民族抵抗委员会(CNR)。
1943年6月7日晚,里昂抵抗组织的一个重要成员雷恩 哈迪在巴黎与墨林的代表接头前被捕,哈迪很快成为一个叛徒,他提供的情报直接导致了墨林的助手查尔斯将军被捕,2周后,哈迪又带领盖世太保在里昂抓捕了墨林和其他7名法国抵抗组织成员。墨林被德国驻法国盖世太保头目巴比押解到巴黎刑讯,不久又移送到德国柏林,在那里墨林遭受了非人拷打,于1943年7月8日死在刑讯中。
6. 三人团是哪三个人
中共历史上的三个“三人团
长征前夕为准备实行战略大转移成立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长征途中,为解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自发形成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中央队三人团”和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与长征前夕的三人团有根本区别的新“三人团”。
1934年4月底广昌战役失败后,中央苏区的形势日趋恶化,苏区内的人力、物力消耗巨大,红军坚持内线作战打破敌军“围剿”已经十分困难,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红军撤离中央苏区。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委托李德草拟了《五、六、七三个月战略计划》,并将突围决定向共产国际请示。6月25日,共产国际复电同意中央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在实施战略转移前,为了作好战略转移的准备,6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秘密主持筹划战略转移。
“三人团”是准备长征的中共中央最高领导集团,掌管中央和红军的最高权力。分工是:政治上由博古负责,军事上由李德负责,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行。博古和李德是真正的决策核心,周恩来只是一个“管事成员”。博古任临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他代表中央领导军委工作”。李德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顾问,博古不懂军事,完全依靠李德,把军事指挥权让给这个外国人。李德实际上取得了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
“三人团”虽属临时性的组织,实际是统一指挥苏区党、政、军、民的最高领导集团,亦称“最高三人团”。自从成立了“三人团”,中央政治局和1931年11月25日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告成立的中革军委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对重大政治和军事问题的决策权。从此时至长征初期,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再也没有开过会,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的成员也被排斥在外,一切均由“三人团”说了算。1944年11月13日,博古在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谈到:“长征军事计划,未在政治局讨论,这是严重政治错误……当时‘三人团’处理一切。”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取消“三人团”,博古和李德失去最高指挥权。
长征途中,为解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自发形成了反对最高三人团在五次反围剿和西征以来的错误军事路线的“三人团”,亦称中央队“三人团”。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撤出苏区被迫长征。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率中央红军主力5个团及后方机关共8.6万人,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实行战略大转移。按战斗序列,中央红军组成两个纵队。中央、军委机关及直属部队组成军委第一野战纵队和第二野战纵队。第一野战纵队代号红星纵队,第二野战纵队代号红安纵队。红星纵队是党和红军首脑机关,野战军西征的指挥部。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张闻天中央领导在第一纵队,故又称中央队。
出发时,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围剿被敌机炸伤,弹片还在肚子里,坐担架随队行动。毛泽东疟疾初愈,走路吃力,配了担架,同王稼祥走在一起。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主要靠马行军。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张闻天对李德的军事指挥怀疑,从沉痛的教训中认识到王明路线的错误和毛泽东主张的正确,参加了反对王明路线。途中,三人经常接触,议论批判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就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队三人团”。“中央队三人团”是在同以王明的左倾冒险错误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它对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和成功起了重大作用。
1935年1月中央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揭发和批判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央最高三人团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通过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重新肯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关,增选毛泽东为中央常委,取消长征初期的“三人团”,仍由最高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处于敌军的围追堵截,被动局面并未扭转。如何指挥部队打仗,粉碎敌人进攻,仍是中共中央紧迫的中心工作。2月5日,在云、贵、川交界的鸡鸣三省一带,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同时撤销。由于长征战事频繁,必须临机决断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复杂的战争形式和环境,避免在紧急的军事行动中因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而贻误战机,毛泽东提议成立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3月17日途经赤水河畔川黔交界处的陈福村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又称“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三人指挥小组”,集中领导军事,加强作战统一指挥。以“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以泽东为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新三人团,实际以毛泽东为主,“在重要问题上,大都是毛泽东出主意,其他同志同意的”。遵义会议确立的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实际领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新“三人团”是代表党中央领导军委工作的最重要的领导机构,是全权指挥军事的极具权威的统帅部。新“三人团”的成立改变了领导方式,彻底清除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军事错误的影响,确保了党在遵义会议后确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
7. 三人团是哪三个
“最高三人团”是长征前期为准备实行战略大转移成立的,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
1934年4月底广昌战役失败后,中央苏区的形势日趋恶化,苏区内的人力、物力消耗巨大,红军坚持内线作战打破敌军“围剿”已经十分困难,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红军撤离中央苏区。
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委托李德草拟了《五、六、七三个月战略计划》,并将突围决定向共产国际请示。
6月25日,共产国际复电同意中央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在实施战略转移前,为了作好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
6月间,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成立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秘密主持筹划战略转移。
“最高三人团”是准备长征的中共中央最高领导集团,掌管中央和红军的最高权力。其内部分工是:政治上由博古负责,军事上由李德负责,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行。
(7)法国三人团是什么时期的扩展阅读:
长征途中,为解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中央队三人团”。
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与长征前夕的三人团有根本区别的新“三人团”。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老“三人团”
8. 关于拿破仑的介绍
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 -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着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拿破仑早年
拿破仑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个意大利贵族世家,科西嘉岛刚刚被卖给法兰西共和国后,法王承认其父亲为法兰西共和国贵族。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兰西共和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
拿破仑一开始自认是一个外国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够让科西嘉从法兰西共和国独立出去。16岁时父亲去世,他中途辍学并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在随部队驻防各地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着作,其中让•雅各•卢梭的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另一个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排挤,最后全家逃往法兰西共和国。
在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派的赏识。1794年热月政变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比尔兄弟关系紧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帝国与萨丁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停战条约。
拿破仑的崛起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胁,因此任命他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着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
然而1798年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国时,400艘的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
此时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兰西共和国国内保皇派势力则渐渐上升。1799年8月,拿破仑最终决定赶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兰西共和国的拿破仑被当作“救星”来欢迎。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
拿破仑之后进行了多项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着名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响的《拿破仑法典》 ,是在政变的当天晚上就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很多条款拿破仑本人亲自参加讨论最终确定,基本上采纳了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原则。法典在1804年正式实施,即使是在一个多世纪后依然是法兰西共和国的现行法律。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立法起到重要影响。在政变结束后三周拿破仑向人民发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它当初籍以发端的原则。大革命已经结束。”
宝座上的法兰西共和国人的皇帝拿破仑
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宪法,改为终身执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的皇帝,称拿破仑一世12月2日,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然后还为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加冕为皇后。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兰西共和国和奥地利帝国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兰西共和国又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邦联”,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次年秋天,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击溃敌军,普鲁士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自此,法兰西共和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确立。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并分别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
转折:入侵西班牙、奥地利帝国共和国与俄罗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西班牙国王遭到人民的唾弃。拿破仑于是乘机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暴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之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
正当拿破仑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际,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帝国在背后偷袭法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奥地利帝国军队虽然一开始取得优势,但是拿破仑很快就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帝国签订维也纳和约,再次割让土地。次年,拿破仑娶奥地利帝国公主玛丽•路易莎为妻,法奥结成同盟。
到了1811年末,法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继续与法兰西共和国合作抗英,最后战争爆发。拿破仑率领操12种语言的50万大军进入俄罗斯。俄军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战术,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军历经博罗金诺战役(法军有7万人阵亡和重伤)后,进入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时在国内又有人策划了一次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兰西共和国,最后回到法兰西共和国的只有1万人。
战败、流放、百日政权与滑铁卢
1813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直到10月的莱比锡战役法军被击溃,各附庸国也纷纷脱离法兰西共和国独立,同盟军开始向巴黎挺进。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拿破仑在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杀,自己也尝试自杀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兰西共和国,重新成为法兰西共和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人囚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一切令拿破仑别无选择,最后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率领1000人于3月1日回到法兰西共和国。本来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兰西共和国军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此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开始。
但是好景不长,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战役中全军覆没,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路易十八再度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新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毒,而且从当年贵族爱用的墙纸上,历史学家亦发现含有砷的矿物,估计是因为环境潮湿而让珅在环境中渗透出来。
他去世后九年,新的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1840年,法兰西共和国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该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在经过凯旋门后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即荣誉军人院)。
另一版本
着名的法兰西共和国将军和皇帝拿破仑一世于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的阿雅克修,他的原名叫拿破仑•比欧拿巴特。法兰西共和国只是在他出生前15个月左右才获取科西嘉。年青时拿破仑是一位民族主义者,认为法兰西共和国人是压迫者。但是拿破仑却被父亲送到法兰西共和国军事院校学习。1785年毕业时,他年仅十六岁,就开始在军队当少尉。
四年后,法兰西共和国革命爆发了,刚成立不久的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几年之内就卷入了同几个外国列强战争的急流之中。老天头一回赐给了拿破仑出人头地的机会,他指挥炮队在1793年土伦包围战中,从法军和英军手中收复了土伦。此时他已经放弃了他的科西嘉民族主义思想,把自己看作是法兰西共和国人。他在土伦包围战中立下了战功;被提升为旅长,1796年又被提升为驻意大利法军司令。从1796年到1797年,拿破仑在意大利赢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随后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巴黎。
179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入侵埃及,这次出征惨遭失败。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取得了全盘胜利,但是纳尔逊统率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海军摧毁了法兰西共和国舰队。1799年拿破仑放弃了他在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的军队,返回法兰西共和国。
拿破仑回到法兰西共和国发现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他指挥意大利之战的成功而不是出征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的溃败。拿破仑利用这一优势,一个月后就与阿贝•西叶雨及其他人一起发动了一次政变,宣告成立一个新政府——执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执政。虽然拿破仑主持制定出一部完备的宪法,并为民众投票通过,但那只不过是他实行军事独裁的一付假面具,他很快就战胜了政变中的其他同谋者。
拿破仑在执政期间,对法兰西共和国的行政和法律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他改革了法兰西共和国的金融结构和司法制度;创办了法兰西银行和法兰西大学;实行了法兰西共和国行政的中央集权制。虽然其中的每项改革对法兰西共和国本身产生了重要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持久的影响,但是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拿破仑所进行的改革中有一项肯定远远地超过了法兰西共和国国界,这就是创编了法兰西共和国公民法典,着名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法兰西共和国革命的理想。例如,在法典面前人人无血统特权,在法典面前人人平等。与此同时法典还与过去的法兰西共和国法律和风俗相近到足以使法兰西共和国大众和法律界接受得了的程度。总之,法典稳健适度,条理清晰,简洁明了,令人夸口称颂。因而法典不仅在法兰西共和国一直得到实施(今日法兰西共和国的民法与原版的《拿破仑法典》明显相似),而且经过局部的修正也为许多其他国家所采用。拿破仑一贯主张的方针就是做革命的保卫者。但是1804年拿破仑却正式宣布自己为法兰西共和国皇帝,而且还让他的三个兄弟在欧洲的其他国家登极。他的这些行为无疑引起了一些法兰西共和国共和党人的忿恨——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法兰西共和国革命理想的彻底背叛——但是拿破仑所面临的唯一严重的困难却是来自对外战争。
1802年拿破仑在亚眠与英国签订了一项和平条约,目的是使法兰西共和国在历经十多年连绵的战争后有个喘息之机。但是翌年和平条约就被撕毁,法兰西共和国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同盟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长期的战争。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不断地赢得胜利,但是不打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海军就无法征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805年拿破仑时运不济,在特法拉加海角上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海军势如破竹,取得了彻底胜利,此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基本上取得了海上的控制。虽然拿破仑仅在特拉法加海角战六周后大破奥俄联军,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但是也未能真正补偿他那海军的重大惨败。
1808年拿破仑愚蠢地使法兰西共和国卷入了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场长期而无目的的战争,使法军多年陷入困境。但是拿破仑铸成的致命大错是他的征俄之战。1807年拿破仑会见俄国沙皇,签订了提尔西特协议,发誓要建立永久性的友谊。但是这种联盟却逐渐出现了恶性分裂,1812年拿破仑率大军入侵俄国。
战争的结局为人所共知。俄国部队在一般情况下避免与拿破仑进行对阵战。于是他得以迅速出击,到九月份就已经占领了莫斯科。但是俄国人点然起漫天大火,几乎使全城化为灰烬。拿破仑在莫斯科等待五个星期,求和的希望也化为泡影,于是终于决定撤军,然而为时已晚。俄国的军队以逸待劳,俄国的冬天残酷无情,法军供给短缺,这一切立刻使法兰西共和国士兵心惊胆颤,乱作一团,相互践踏,结果能活着逃命者还不足百分之十。
其他欧洲国家如奥地利和普鲁士都认识到现在是他们摆脱法兰西共和国统治的妙时良机。他们共同会师攻打拿破仑。1813年拿破仑在来比锡战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失败。翌年他宣告辞职,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上。
1815年他从厄尔巴岛逃回法兰西共和国,在法兰西共和国他颇受欢迎,复辟成功。其他欧洲列强立即宣战,他复辟一百天后就在滑铁卢遭到了最终的失败。滑铁卢之战后拿破仑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人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个小岛——圣赫勒拿岛上,于1821年因患癌症在那里死去。
拿破仑的戎马生涯矛盾重重,变化莫测。他在战术上的指挥天才令人拍手叫绝,如果仅从这方面来判断,也许可以把他看作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将军。但是从重大的战略上来看,他却易于犯下令人瞠目的盲动性错误,如对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和俄国的入侵。拿破仑的战略错误非常严重,因而他算不上第一流的将军。这一评价有失公允吗?我认为不是的。毫无疑问,评价一位将军是否伟大的一个标准要看他是否有能力避免造成重大伤亡。因此评价像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帖木儿这样最伟大的将军就不会引起争论,因为他们的军队从未打过败仗。拿破仑最终被打败了,因而他在国外征服的领土也如漫天浮云,随风飘散。1815年他最终失败后,法兰西共和国占据的领土比1789年革命爆发时还要少些。
毫无疑问,拿破仑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人们常常把他同希特勒相提并论,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区别。希特勒在很大程度上是歇斯里底大发作,而拿破仑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机会主义者,他对耸人听闻的大屠杀没有特别的兴趣。拿破仑的统治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都不能和纳粹集中营相比。
拿破仑名声显赫,人们容易过高地估计他的影响。他在短期内的影响确实很大,比亚历山大大帝也许还要大,虽然远不如希特勒(据估计在拿破仑战争中死亡的法兰西共和国土兵将近50万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德国人有800万名)。无论如何,拿破仑的活动在数目上和对其同代人生活的影响都远不如希特勒。
从长期影响来看,拿破仑似乎比希特勒更重要,但不及亚历山大。拿破仑在法兰西共和国进行了广泛的政治改革,但是法兰西共和国人口还不到世界的七十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如实地看待这样的政治改革。从对法兰西共和国个人生活的影响来看,他的改革远远不如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发生的规模空前的政治改革。
据说拿破仑时代为巩固法兰西共和国革命时期的成果和确保法兰西共和国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时机。因此在1815年法兰西共和国君主制度最终复辟时,这些变化已经如此深入人心,恢复旧制度的社会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发生在拿破仑之前,1799年拿破仑开始执政时要回到原来状态看来就已经为时过晚了。尽管拿破仑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还是为在全欧洲传播法兰西共和国革命的理想起了作用。
拿破仑对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他对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实力,使它在几年的时间里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这个实际上的自治时期,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开始了。
拿破仑做了一笔交易,这件事看来和他的主要意图无关,然而却成为他一生中产生最持久最重大的影响的一件事。那就是1803年拿破仑向美国出售了一片辽阔的土地。他认识到要保卫法兰西共和国在北美占据的土地不受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掠夺,想必是非常困难,此外他资金缺乏。路易斯安那契约也许是整个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土地转让,使美国成为一个接近占有一个洲的面积的国家。如果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就很难预料美国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肯定会与今日的美国迥然不同。的确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美国能否成为一个大列强国都很难说。
当然拿破仑并不是促成签订路易斯安那契约的唯一因素,美国政府显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法兰西共和国要价非常低廉,似乎无论哪届美国政府都有可能愿意做这笔生意,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出售路易斯安那领土的决定却只是通过拿破仑一个人做出的。
拿破仑大事记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
1779年4月25日,在法兰西共和国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军事。
1784年10月,奉命转入巴黎王家军校。
1785年9月,拿破仑以少尉衔毕业。
1785年11月,开始在瓦朗斯“拉费尔炮兵团”服役。
1789年,法兰西共和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同情革命,一时成为雅各宾派的拥护者。他三次回到故乡科西嘉岛,积极开展争取科西嘉岛自治和自由的活动。由于受到当地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的排挤,被迫举家迁至法兰西共和国本土。
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一举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深受雅各宾派奥古斯都.罗伯斯庇尔的赏识,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为少将、炮兵旅长。热月政变发生后,雅各宾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仑亦受牵连,于8月5日被捕。后经审讯,无罪释放,但被免去少将、炮兵旅长职衔。拿破仑一时困居巴黎。
1795年10月4日,巴黎发生保王党人的武装叛乱。督政官巴拉斯请来拿破仑帮助平息叛乱。拿破仑用大炮一举击垮了叛乱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晋升拿破仑为陆军中将、巴黎卫戍司令。一夜之间,穷困潦倒的拿破仑成为军界和政界无人不晓得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仅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军司令官,从此开始了独立作战的生涯。3月9日,拿破仑与巴黎着名的交际花约瑟芬.博阿尔内匆匆举行了婚礼。两天后,他告别新婚妻子,赶赴意大利军团上任。他统率数万大军直驱意大利,与处于优势的第一次反法同盟军奥军和撒丁军连续作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胜利。从意大利凯旋巴黎时,他暗下决心,要做一统天下的社稷首领。 崛起的拿破仑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胁,督政官员们决定把他调到远离巴黎的地方去。
1798年4月12日,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军(东方军)司令官。5月18日,拿破仑挥师东下,远征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他希望借助新的胜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仑秘密离开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雾月十八)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执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仑在马伦哥大败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军,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体。拿破仑利用欧洲大陆短暂的和平,励精图治,发展国力,一时间法兰西共和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兰西共和国颁布《共和十年宪法》,拿破仑为法兰西共和国终身执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正式颁布《法兰西共和国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兰西共和国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为帝国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称拿破仑一世。
1805年8月9日,奥、英、俄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东进应战,取得了乌尔姆、奥斯特里茨等大战的胜利,俄皇、奥帝狼狈而逃。拿破仑乘胜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诸侯国组成“莱茵同盟”,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1806年秋,英、俄、普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鲁士率先对法宣战。14日一天当中,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打了两个漂亮仗,普军几乎全军覆没。10月27日,法军进占柏林,海涅曾夸张的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接着,法兰西共和国东击俄军。
1807年6月14日,拿破仑在弗里德兰大败俄军,俄皇被迫求和。 为了窒息英伦三岛,严格实行“大陆封锁”政策,1807年10月,拿破仑发动了征服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法军入侵激起岛上人民的强烈反抗,法军很快陷进了民众战争的泥潭难以自拔。拿破仑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对付普、奥等国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不等西班牙战事结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国,东征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拿破仑凭着他那钢铁般的意志,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3月,拿破仑与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长公主玛丽亚•路易丝结婚。拿破仑帝国达到极盛时期。
1812年6月21日,50万法军兵分三路进入俄罗斯。军事准备的欠缺、俄国寒冷的天气和俄军坚壁清野的战术使得法军几乎全军覆没。
1812年12月18日,拿破仑返回巴黎。对俄战争以失败告终。
1813年,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仑率军与联军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经历连年战争的法兰西共和国终于抵不上整个武装起来的欧洲,最终在莱比锡战役中战败。
1814年,联军向法兰西共和国本土进军。3月31日,法兰西共和国元帅马尔蒙拱手将巴黎让给联军。
1814年4月6日,拿破仑被迫签署退位书。
1814年5月4日,拿破仑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2月16日,拿破仑离开厄尔巴岛,避开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舰队的监视,乘船向法兰西共和国本土进发。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6月,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覆没,拿破仑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病逝,终年52岁。 四天以后,岛上的人为这位征服者举行了葬礼。在礼炮的轰鸣中,棺木徐徐下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在这幽静的峡谷深处,几棵垂柳掩映着一条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竞相开放。拿破仑,这位一度叱咤风云、有功也有过的盖世英雄,便长眠在这些绿叶鲜花之下。
1840年12月15日,法兰西共和国七月王朝儒安维尔亲王率军舰前去圣赫勒拿岛,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祖国。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满怀深情地参加了隆重的葬礼。拿破仑的遗体由仪仗队护送,经过凯旋门,安葬在巴黎老残军人退休院的园顶大堂。15年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子,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亲自来到这里,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跪下。”
影响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彻底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来。
虽然拿破仑曾经叱咤风云数十载,但是他的功绩是短暂的,在他退位后,法兰西共和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拿破仑的戎马生涯对之后的欧洲历史并没有重大影响。唯一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罗巴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今天的欧洲正在朝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拿破仑出生地科西嘉岛阿雅克修的拿破仑像
拿破仑为法兰西共和国带来了荣耀,法兰西共和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法兰西战士(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兰西共和国不是他的祖国),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
9. 世界足坛十大“三人组”MSN无缘前三 榜首组合3人全是世界足球先生
TOP 10 斯图加特三驾马车 (巴拉科夫 博比奇 埃尔伯)
拥有三驾马车的斯图加特曾在90年代中期威震德甲赛场。中场天才巴拉科夫负责穿针引线,梳理球队进攻;锋线上的博比奇和埃尔伯两人则负责摧城拔寨。在三人的带领下,斯图加特获得了一座德国杯冠军、一次德甲联赛亚军,和一次欧洲优胜者杯亚军。但是随着埃尔伯加盟拜仁慕尼黑和博比奇出走多特蒙德,三驾马车宣布解体。
TOP 9 贝尔格莱德三个火枪手(萨维切维奇 普罗辛内茨基 潘采夫)
这三位球员都来自前南, 普罗辛内茨基 是前南斯拉夫和之后的克罗地亚的中场核心,脚下技术细腻、球风优雅、大局观出众的他是这支贝尔格莱德红星队的中场发动机。前锋 潘采夫 是1991年欧洲金靴得主,在那一年他出场40次,打进36球。萨维切维奇绰号“守护神”,在效力AC米兰期间,他曾一度将 罗伯特.巴乔 挤到替补席,能力可见一斑。
1990/1991赛季,三人带领贝尔格拉德红星队在欧冠赛场一路过关斩将,决赛中点球战胜当时的法甲豪门马赛队,获得了球队唯一一座欧冠奖杯。但随着前南内战的爆发,三人先后离开球队寻求发展。“三个火枪手”宣布解体。
TOP 8 法国国家队中场铁三角(吉雷瑟 普拉蒂尼 蒂加纳)
普拉蒂尼 、 吉雷瑟 、 蒂加纳 三个人一起组成的中场“铁三角”,带领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足球迎来一段辉煌的岁月,也进入了欧洲足球强国的行列。在法国铁三角的带领下,法国队取得了1984年的欧洲杯冠军,并在1982年、1986年连续两届世界杯进入四强。
TOP 7 那不勒斯南美前锋三人组 ( 乔尔达诺 马拉多纳 卡雷卡 )
马拉多纳 的成就不需要太多赘述,在1984年加盟那不勒斯之后,老马用了三年时间将一支意甲中游球队带到了冠军的位置。 卡雷卡 和 乔尔达诺 都是巴西国脚,前者更是80年代时的巴西队的铁打主力。89/90赛季,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那不勒斯 击败了荷兰三剑客领军的AC米兰,再次获得了意甲联赛冠军。但由于马拉多纳的表现过于耀眼,很多球迷只愿意承认那不勒斯是老马一人的球队,因此,即使这个组合的能力不错,但排名却相对靠后。
TOP 6 曼联“神圣三位一体”组合(丹尼斯.劳 乔治.贝斯特 博比.查尔顿 )
这三位大神分别来自英伦三岛的三个不同区域,北爱尔兰传奇球星 乔治.贝斯特 是马拉多纳的童年偶像,被贝利称为同时代最优秀的球员,史上最伟大的盘带运球大师之一。英格兰球星 博比·查尔顿 是英格兰足球标志人物,曾带领英格兰国家队获得队史唯一一座世界杯奖杯。 丹尼斯.劳来自苏格兰, 以单赛季46球的数据霸占俱乐部单赛季进球记录多年,在队史总射手榜上也是高居第三。自1964年同时代表曼联出战以来,三人是他带领曼联从低谷走向复兴,联赛中两次登顶,并在1968年带队斩获队史第一座欧冠奖杯。
1973赛季结束,博比查尔顿宣布退役;丹尼斯.劳加盟同城对手曼城,并在随后的赛季中用进球亲手将老东家踢降级;乔治.贝斯特也在球队降级后离队。三圣组合宣告瓦解。
TOP 5 皇家马德里BBC组合(贝尔 C罗 本泽马)
2013年夏天,威尔士球员 贝尔 加盟皇家马德里,BBC组合正式组成。在之后的五年时间里,BBC组合在国内赛场为球队带来了1座联赛冠军和1座西班牙国王杯冠军。欧洲赛场,三人带领球队5年内4次获得欧冠联赛冠军,不但打破了欧冠改制后没有球队卫冕成功的魔咒,更是在15-18年完成了欧冠三连冠的伟大成就。2018年夏天, C罗 转会意甲球队尤文图斯,BBC组合宣布解体。
TOP 4 巴塞罗那MSN组合(苏亚雷斯 梅西 内马尔)
MSN时期的巴萨就是真正的宇宙队,2014/15赛季,MSN在合体后的第一年就拿下三冠王,次年更是创造了五冠王的神奇记录。相比于皇马的BBC组合,MSN的三人组配合更加默契,个人数据也更加平衡,在三人合作的三个赛季中,各项赛制总计为球队贡献364球和211个助攻(其中 梅西 153球76助攻, 苏亚雷斯 120球70助攻, 内马尔 91球65助攻),为球队拿到了9座冠军奖杯。2017赛季结束, 内马尔 转会 巴黎圣日耳曼 ,MSN组合宣布解体。
TOP 3 国际米兰/德国国家队“三驾马车”(马特乌斯 克林斯曼 布雷默)
为了对抗同城死敌,拥有“荷兰三剑客”的AC米兰,国际米兰分别在1988年和1989年的两年间从德国买来了马特乌斯、克林斯曼和布雷默三人,组成了自己的中轴线,德国三驾马车正式问世。
克林斯曼绰号“金色轰炸机” ,抢点意识十分出色,尤其擅长头球破门,在前场极具冲击力和压制力。 马特乌斯绰号“永动机” ,他攻防俱佳、技术全面、体能充沛、拥有钢铁般的意志,是德国足球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布雷默绰号“钢铁坦克” ,凭借他铁血的防守造就了一条钢铁般的防线,他卡位准确、意识出众、下脚快准狠,是当时意甲后卫的代表人物之一。1988 1989赛季,国米在“三驾马车”的带领下,以26胜6平2负积分创意甲纪录的58分轻松夺冠(当时2分制)并在随后的夏天里战胜了意大利杯冠军桑普多利亚,获得了球队 历史 上的第一座意大利超级杯奖杯。1990年夏天,三人率领德国队在世界杯决赛中战胜马拉多纳领衔的阿根廷队,获得冠军。
1991/92赛季结束,克林斯曼和布雷默同时离开球队,国际米兰三驾马车宣布解体,但他们三人依旧在国家队中合作。
TOP 2 AC米兰/荷兰国家队“三剑客”(里杰卡尔德 范巴斯滕 古利特)
这可能是最有名的三人组, 范巴斯滕 场上司职前锋,身材高大却脚下技术细个人曾获得3次欧洲足球先生和1世界足球先生的荣誉。辫帅 古利特 同样身材高大,防守硬朗、爆发力强、技术全面、能攻善守,能够胜任场上大多数位置,是超级多面手,曾获欧洲金球奖。“黑天鹅” 里杰卡尔德 是荷兰全攻全守足球的代表,秉承了荷兰全攻全守的打法精华,具备了荷兰球员所有的优点。他防守积极凶狠,组织有条不紊,还可以直接破门得分,尤其是头球屡建奇功,可以胜任除了门将以外的任何位置。
荷兰三剑客帮助AC米兰拿到3次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冠军,2次丰田杯冠军以及连续两个赛季夺得欧洲冠军杯冠军,并创造了惊人的58场联赛不败的欧洲五大联赛最长不败纪录。1988年夏天,三人合作带领荷兰国家队获得了当年的欧洲杯冠军。如果说他们没能排在这个榜单中的唯一原因,那可能就是他们没能在世界杯中展现自己的才华了。
TOP 1 巴西队3R组合(里瓦尔多 罗纳尔多 罗纳尔迪尼奥)
2002年夏天,巴西队在韩日世界杯中7战7捷,第5次捧起了大力神杯。整届比赛,3人打进了巴西队所有18粒进球中的15个,罗纳尔多更是以8粒进球拿到了世界杯金靴。他们三人的进攻组合可以说毫无短板,无论是 技术、力量、盘带、射门都是顶尖水平。无论是阵地战还是反击,拥有3R的巴西队都能信手拈来。
在这届世界杯前,罗纳尔多和里瓦尔多都已经捧起过金球奖的奖杯,而罗纳尔迪尼奥则在世界杯结束后迅速崛起,迎来了自己的辉煌,并在不久后也拿到了自己的金球奖,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年代!
10. 法国的瓦卢瓦王朝的产生和覆灭
瓦卢瓦王朝
1 . 腓力六世(1328-1350) ,安 茹伯爵,法兰西国王,瓦卢瓦王朝的开创者。腓力六世的父亲是卡佩王朝国王腓力三世(大胆腓力)的三子瓦卢瓦伯爵查理(1285获瓦卢瓦伯爵称号 , 1290年,获阿拉贡和曼恩伯爵称号),是腓力四世的弟弟,腓力五世、路易十世和查理四世的叔叔。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但没有留下男性继承人,这 时候有三人提出了王位的继承要求,一是查理四世王后让娜腹中尚未出生的婴儿,二是瓦卢瓦伯爵腓力(查理四世的堂兄弟),最后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他的 母亲伊莎贝拉是查理四世的姐姐。但按照法兰克人的《萨利克法》,禁止女性或女性一系的继承人继承王位,所以爱德华三世的王位要求被拒绝。 随后前王后又不 幸生了个女儿,于是瓦卢瓦的腓力成为唯一合法的继承人,于1328年5月27日在朗斯大教堂加冕法国国王,法国王室世系转入瓦卢瓦支系中。史称瓦卢瓦王 朝。 腓力六世统治时期的法国危机四伏,英王爱德华三世在其地位巩固后,再次提出对法国王位的要求,1337年,爱德华三世自封法国国王,入侵法国,挑起 了历时116年的英法百年战争。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和1346年的克雷西会战,腓力六世在海陆两线均遭受毁灭性的惨败。1347年加来城在弹尽粮绝中 向爱德华三世投降,法国北方的大门彻底向英国人敞开。1348年,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入侵法国,三分之一的人口被吞噬。腓力六世死后的法国,再次陷于分崩离 析和社会动荡的状态之中。
2, 约翰二世(1350-1364),安茹伯爵,法兰西国王。腓力六世与勃艮第公主让娜之子。也称为慷慨的 (Good)约翰。约翰即位后首先面临的依然是严峻的战争形势,1356年,中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黑太子爱德华(英王爱德华三世长子),仅率4000 轻装骑士,在普瓦提埃全歼约翰二世亲自率领的两万重装骑士,击毙法军万余人,生擒2000多人,其中包括约翰二世及其儿子. 约翰二世从此客死英伦,作为 爱德华三世的囚犯,终为异域孤魂.1359年,爱德华三世再次入侵,兵临巴黎城下.双方签订《布勒丁尼和约》,法国接受了极其苛刻的条件:将卢瓦尔河以南 直到比利牛斯山的全部领地割让给英国,并以巨额赎金和加来城来换取约翰二世的自由,而爱德华三世只是放弃了对法国王位的要求。约翰二世一度被释放,但随后 又被抓回。断绝了回归的最后希望。
[提一下普瓦提埃战役, 是役充分反映了法兰西重装骑士中看不中用的本质,约翰为了不重蹈10年前克雷 西会战中,法国重装部队自相践踏的覆辙,命令所有骑士下马步行冲击英军, 结果法国骑士们背着上百斤的装备,艰难地在葡萄园里穿行,在英军大弓、长矛兵、 刀斧手以及轻装骑兵从侧翼的冲击下, 完全无法机动. 只能任由英军宰杀,重装备除了需要英军多砍几刀才能致命以外,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3, 查理五世(1364-1380), 法兰西国王, 约翰二世和卢森堡公主长子,也称英明的查理.查理五世是法国王室第一个用道芬(Dauphin)称号 的王太子,从1349年查理五世被封为道芬之后,法兰西历代王太子均沿用了道芬称谓,直到1830年的波旁王朝王太子路易十九. 查理五世时期,利用《布 勒丁尼和约》得到喘息之机,改革了税制,建立了强大的雇佣步兵军团部分取代了重装骑兵军团,并建立了野战炮兵部队。从1369年起,查理五世对英军展开反 攻,英军作战不力,至1374年,英国放弃了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只坚守从英吉利海峡至大西洋沿岸的5个港口(加来,布列斯特,瑟堡,波尔多,巴约纳), 作为日后反攻的资本。查理五世为人记住还因为他建成的着名工程项目---巴士底狱。
4,查理六世(1380-1422),法兰西国王,查 理五世和波旁公主让娜的长子。也称可爱的查理(还有一个绰号是疯子查理)。 1388年前由其叔叔勃艮第公爵腓力二世摄政。查理从20岁起患上间歇性癫痫 症,几乎无法理政,从1304年起,腓力二世的儿子勃艮第公爵大胆约翰和查理六世的幼弟奥尔良公爵路易开始了争夺摄政权的内讧,在内战中失利的勃艮第公爵 约翰在1414年和英王亨利五世公开结盟,同年8月亨利五世在登陆法国,次年10月25日,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以5900人的军队,全歼法军主力 35000人,伤亡比例是400对8000,法军主帅奥尔良公爵以下100多名贵族或战死或被俘,无一漏网. 1417年8月,军事强人亨利五世再次入侵 诺曼底,经过1年多的战斗,英军占领了诺曼底全境,至此法军已经无力再战,1420年,英法签订《特鲁瓦条约》,查理六世的唯一继承人--道芬(王太子) 查理被剥夺了继承权,英王亨利五世成为法国摄政王和法国王位继承人,并承认英国占领卢瓦尔河以北的全部法国领土。法国面临亡国的危机。
[ 谈一下勃艮第和英国的结盟,这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勃艮第公国自887年中法兰克王国的洛泰尔一世系的理查一世起,直到1482年勃艮第女公爵坠马身亡后并 入法兰西王国, 一直保持着从名义到事实的独立地位。他们和法国王室存在的只是血统上的联系。所以和英国的结盟不存在叛国的说法。]
5. 查理七世(1422-1461),法兰西国王,查理六世和巴伐利亚公主伊莎贝拉的三子,也称胜利者查理。查理六世死后,英王亨利六世(亨利五世的儿子)根 据特鲁瓦和约,加冕法国国王,逃到南方的查理七世,却在岳母安茹女公爵和阿曼尼亚克公爵的支持下,实际控制了卢瓦尔河以南的法国领土,和亨利六世划江而治 。1429年,圣女贞德击败英国勃艮第联军,解了卢瓦尔河以北最后一个奥尔良派据点奥尔良之围,由此战局逆转,同年查理七世在朗斯大教堂加冕,1436 年,查理七世进入巴黎,1439年颁布奥尔良法令,建立常备军,成为了西欧第一个建立常备国防军的国家, 此后香槟,曼恩,诺曼底一一收复,1453年7 月17日,英法百年战争最后一战卡斯蒂荣战役,以英军的全军覆没而告终,至此英国丢失了除了加来以外所有的大陆领地,查理七世最终赢得了胜利者的美名。
6, 路易十一(1461-1483),法兰西国王,查理七世和安茹公主玛丽之子,也称谨慎的路易。路易十一在位期间和勃艮第派进行了最后的搏斗。在英国玫瑰战 争期间,路易十一帮助兰开斯特派的亨利六世复位,而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却和约克派的爱德华四世结盟,1468年路易十一战败被大胆查理俘虏,被释放后,路 易和瑞士结盟,由民风强悍的瑞士人替他与大胆查理作战,1477年,查理在与瑞士军队作战中(南锡战役)被雇用军出卖而战死,由此勃艮第终于失去了法王对 抗的领袖 。1482年当大胆查理的继承人女公爵玛丽死后,路易将勃艮第合并,自9世纪以来保持独立的勃艮第公国,终于 纳入了法兰西版图,而在这之前, 1480年路易合并了安茹公国,1481年,合并了曼恩伯国和普罗旺斯伯国,法国在路易十一时期,终于基本统一了法兰西全境。但在1479年,路易十一经 历了一次重大挫折,他在尼德兰被大胆查理的女婿、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连(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击败,结果勃艮第公国的北方领地尼德兰和佛兰德斯(今天 的荷兰和比利时)落入哈布斯堡王朝之手。这两块西法兰克的传统领地从此与法国割裂了开来。
7. 查理八世(1483- 1498),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和萨伏依(公国)公主夏洛特之子. 由于外祖母安茹公爵玛丽(查理七世的妻子),曾在名义上拥有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位。 因此1494年,查理即以那不勒斯王位继承人的理由,入侵意大利,由此法国卷入了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之间长达60年的意大利战争。1495年,查理八世 攻占那不勒斯并加冕为那不勒斯国王。但他的行动遭到威尼斯、米兰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的联合反对。在同年的佛诺沃 (Fornovo)战役中,法军战败,查理八世丢失了在意大利所有的战利品后退出了意大利。查理八世的三位儿子先后获得道芬头衔,但在1495-1498 年间先后去世,查理八世死后无男性直系继承人,瓦卢瓦王室直系中断,王位由其堂兄弟奥尔良公爵继承,称路易十二。